- 丹东凤城60余名老农艺师线上线下助春耕
3月28日,73岁的农艺师卢政好来到丹东凤城市四门子镇四门子村村民夏玉峰的蔬菜大棚,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卢政好曾担任四门子镇农业站站长,擅长种子选用、配方施肥、病害防治等技术,对棚菜生产管理很有经验。“眼下不方便出门学习,没想到老农艺师把技术服务送上门,为我们传经送宝,真是太及时了!”夏玉峰高兴地说。四门子镇关工委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组织镇老农艺师通过镇村科普群、科普e站、微信、电话等形式,为全镇种植养殖大户、留乡返乡青年农民等提供线上技术服务,就农民在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玉米高产栽培、禽畜养殖、柞蚕放养等方面遇到的疑难问题“开方抓药”。同时,还开展送技上门,解答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了助力农民春耕,2月中旬以来,凤城市各级关工委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组织老农艺师通过线下农技服务与线上送技开方相结合,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连日来,60多名老农艺师分头行动,深入田间地头,传授科学管理知识、讲解科学管理技术,确保农业生产开局良好。在沙里寨镇,针对今春草莓大棚死苗现象,凤城市关工委专门邀请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基地管理办公室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和现教授为农民培训,详细讲解了补救措施和办法,特别是在土、肥、水、药、温度及病虫害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并对今后怎样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弥补大棚管理上的不足,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培训会后,刘和现对农民逐一进行技术指导,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截至目前,凤城市老农艺师服务农户2000余户,发放技术资料近万份,解答生产中的疑难问题50余个。编辑:邹润
04/01 - 辽宁丹东: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森林防灭火宣传
3月28日从丹东市林草局获悉,为严格落实森林草原防火各项防控措施,丹东市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教育,确保春季森林草原防火万无一失。当前,丹东市已进入春季森林草原防火关键期,气温回升速度快,大风天气多,有效降水少。农事生产、踏青旅游、祭祀扫墓等活动将日益增多,野外火源管控难度进一步加大,森林草原防火形势十分严峻。针对此情况,丹东市林草局以“绿满辽宁防火先行”为主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决策部署,突出重点时段、重点部位,通过在人流密集场所发放《丹东市人民政府森林防火令》和宣传单,进村入户发放防火明白纸、增设宣传碑牌、刷写宣传标语、悬挂防火条幅(旗)等多种宣传活动,充分宣传森林草原防火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等,推广进山入林“防火码2.0”应用。同时,有针对性地曝光因农事用火引发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最大限度减少火灾发生。据介绍,春季森林草原防火期以来,全市共设置“防火码2.0”430处,出动宣传人员500余人,宣传车辆100台余次,发放宣传单10万余份,悬挂条幅、防火旗2000余条(面)。接下来,丹东市将继续加大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全民森林防火意识。编辑:邹润
04/01 - 辽宁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开展计量 服务企业活动
近日,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合作区分局在辖区内组织开展计量服务企业专项活动,全面了解企业计量工作整体情况,助力企业提升质量,充分发挥计量在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支撑和引导作用。合作区分局深入国通电子、通博电器等10余家企业开展计量调研活动,向企业宣传优化计量相关政策,帮助完善计量管理体系。对企业计量基础条件差的,加强宣传和引导,划清强检和非强检清单,对属于强制检定范畴的计量器具,及时实施免费检定。推动企业夯实计量基础,提升企业计量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帮助企业解决测量、检定和校准技术难题。通过宣传,促使企业不断健全配制,完善制度,保障计量过程有效性,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拓展市场空间。编辑:邹润
04/01 - 辽宁丹东:“双打”工作位列全省第一档次
3月30日从丹东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丹东市各成员单位持续开展的重点领域联合“双打”整治行动成效显著。2021年,全市共查处各类侵权假冒案件148件,涉案金额101573万元,捣毁窝点15个,丹东市“双打”工作位列全省第一档次。今年以来,丹东市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商品、重点市场治理,积极发挥行政执法震慑力,对各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切实保护权利人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监管系统查处各类食品安全违法案件108件;公安系统查处食品类案件5起,破案4起,查扣涉案货物600余吨;市农业农村局开展种子、农药、化肥、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农药生产企业,兽药、饲料经营单位专项监督检查,第一季度,全市共查获各类侵权假冒案件17件,涉案金额788万元。下一步,各成员单位将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形成横向协作、纵向联动的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格局;突出重点治理,深入开展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农村和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互联网领域、进出口环节侵权假冒违法行为治理;坚守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点工业产品四条安全底线;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逐渐形成企业自律、行业自治、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良好格局。编辑:邹润
04/01 - 辽宁丹东振兴区:检察“服务企业直通车”开启
近日,丹东市振兴区检察院联合振兴区统战部、振兴区工商联走访丹东某建设集团,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企业法律需求、宣传检察机关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助推企业发展。座谈会上,振兴区检察院领导介绍了该院2021年总体工作、政法队伍开展教育整顿和“三个规定”制度建设情况,以及服务企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工作措施等,并针对如何更好地发挥检察职能,持续深入开展“服务企业直通车”活动,同与会人员进行深入交流。检察官代表对企业提出的有关企业权益保护、企业合规性审查和制度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解答,还向与会人员发放了法治宣传册。企业负责人讲述了集团发展历程及面临的现实困境,对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帮助表示感谢,对检企协作充满信心。振兴区工商联领导表示,此次活动提供了统战、检察与企业沟通的机会,使其了解检察机关助力企业发展的具体做法,检察机关这种务实的举措值得借鉴。近年来,振兴区检察院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为检察工作的重要使命,坚持主动靠前服务,积极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保护和促进营商环境法治化,提升维护民营企业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实效。今后,该院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主动深入企业,发挥检察力量,引导和帮助企业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助力丹东经济健康发展。编辑:邹润
03/31 - 辽宁丹东:推进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
近日,丹东市各社区分别开展了“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系列活动。帽盔山街道红房三社区党委开展了“推进移风易俗”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树立社会文明新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文明节俭的社会风尚。珍珠街道东升社区党委、振安社区党委,纤维街道万盛社区党委、瓦房社区党委,站前街道二街社区党委、沿江社区党委,分别开展了“文明祭扫”宣传活动。网格员、志愿者通过在辖区宣传栏、楼道门张贴文明祭扫倡议书、网格居民群发布温馨提示等多种形式向居民宣传“绿色清明、文明祭扫”新风尚。纤维街道福春六社区党委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了“网上祭英烈”活动。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登录“网上祭英烈”专题网站,了解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并纷纷进行网上祭奠、献鲜花、留下自己的祭奠感言。永昌街道体育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花园街道表厂社区党委,分别组织志愿者号召辖区居民采用绿色文明的祭扫方式,倡导居民用植树纪念、异地追思、线上工具寄托哀思,做“告别陋习,文明祭祀”的先行者。花园街道昆源社区党委组织志愿者和辖区小朋友,用宣纸、铁丝、剪刀等材料和工具制作小白花,缅怀先烈。编辑:邹润
03/31 - 辽宁丹东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宜居度
春分时节,走进丹东市元宝区永安花园小区,记者眼前一亮:粉刷一新的楼体,新规划的停车位,已安装使用的电梯……“现在坐上电梯一键直达7楼,再也不用为上下楼发愁了,小区改造真是太给力了!”在永安花园小区住了20多年的孙华兴奋地说。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做好基础设施改造的同时,元宝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为永安花园小区规划安装智能路灯、智能停车、智能垃圾箱、人脸识别和防疫、楼宇云对讲、智能燃气表、智能水表、智慧养老等11个智能系统,在物业设置小区智慧化控制中心,实现家庭、小区、物业互联。原本拥挤的老旧小区变身集智能、颜值于一体的现代化小区,居民们纷纷伸出大拇指点赞。这是丹东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惠及市民的一个缩影。新的一年,从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和市民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丹东市继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不断加大市政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持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进一步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同时,全力保护好红色资源、发掘好红色历史、建设好红色阵地,多举措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丹东这座幸福宜居的城市越发生动、自信、精彩。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开展幸福宜居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加强社区治理,改造老旧小区89个,有序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80%。改造黄海南北厂周边道路,推进四号干线两侧连接路建设,统筹道路地下管网设施改造项目,减少“拉链路”。建设燃气安全智能监管平台,更换智能燃气表2万台,改造城区老旧球墨铸铁燃气管网50公里;完成华孚热电外迁,争取并网运行;建成城区排水系统调度中心,提升城市安全运行能力,建设韧性城市。完善新区功能配套,提升新区高速公路出口形象,新建沿江休闲健身步道5公里,维修文安路、中心北路;改造国门湾公园、市民公园和英雄广场。开放体育馆、网球馆、游泳馆,启动体育训练基地建设。实现新区实验中学开学,六纬路小学新区分校主体完工。推动浙商大厦等项目投入使用,繁荣新区商业、聚集人气。提速智慧城市建设,深入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统筹推进18项重点工程。加快政务服务、交通运输、就业社保、医疗健康、环境治理、应急指挥等专项领域智慧项目建设进度,打破数据壁垒,将各类平台并入“两中心”,切实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在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丹东市特别注重红色基因的传承。今年,丹东将挖掘红色文化、边疆文化、民俗文化,建设东北亚边疆历史文化博物馆、市文化艺术中心,开展群众文化节、民族民俗文化活动,厚植城市文化底蕴。深度挖掘“抗美援朝出征地”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以及鸭绿江断桥、河口、第二批民主人士北上登陆地、大梨树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工建设孔雀时间小镇等红色旅游项目,打造全国红色旅游教育基地。编辑:邹润
03/30 - 辽宁丹东:“理想邮递员”把理论宣讲送到田间地头
伴着明媚的春光,丹东市振兴区汤池镇“理想邮递员”青年理论宣讲团走进集贤村蓝莓大棚,与群众面对面、互动式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圆了群众理论学习的“微心愿”。在“微心愿”征集活动中,得知基层群众希望能在不耽误生产的前提下,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振兴区汤池镇立即组织“理想邮递员”青年理论宣讲团,把宣讲送到田间地头。“理想邮递员”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阐明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重大历史意义,阐释了党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历史经验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坚定信念,重点讲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形成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深入阐释了“十个明确”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决定性意义。“此次宣讲使我备受鼓舞、干劲十足,我会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蓝莓种植户石善成聆听宣讲后说。振兴区“理想邮递员”始于汤池镇的十几名青年志愿者,他们都是90后大学毕业生。2017年“理想邮递员”青年理论宣讲团成立后,他们在广场上办晚会,到农村大集上打快板,讲主题脱口秀,拍摄微视频……以各种形式开展理论宣讲及志愿活动。2019年11月,中宣部办公厅授予“理想邮递员”青年理论宣讲团“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目前,“理想邮递员”青年理论宣讲团已在振兴区帽盔山街道设立分点,下一步还将在全区各镇(街道)全面铺开,全方位立体化开展理论宣讲。编辑:邹润
03/30 - 辽宁丹东:垃圾分类 从我做起
连日来,振兴区永昌街道体育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进社区宣传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通过发放宣传手册,讲解垃圾分类方法和家庭垃圾再利用等知识,引导居民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践行生活垃圾分类,增强绿色环保意识。编辑:邹润
03/29 - 辽宁丹东:人勤春光好 春耕备耕忙
当前,春季农业生产正在有序展开。3月25日从丹东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农业农村部门提前成立专班,协调推进春耕备耕工作落实,为今年的春耕春播工作做足准备。今年全市春耕所需资金预计9亿元,全市春耕种子共需647万公斤,其中玉米种子293万公斤、水稻种子251万公斤,大豆种子55.1万公斤。现已备实种子535万公斤,下摆入户量高于去年同期。春耕需化肥11.91万吨,备实量7.3万吨。春耕需农药501.6吨,备实157.8吨,备实量高于去年同期。春耕需农膜约1011.6吨,备实716吨,备实量和下摆量均高于去年同期。在农机具检修方面,全市检修各类农机具2.65万台,预计4月初可全部检修完毕。市场农机具配件和油料储备与供应充足。为做好春耕备耕,丹东市还加强科技培训。从去年冬季开始,全市累计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74期,共培训农民近1.9万余人次,发放资料6.8万份(册)。目前,丹东市农业农村部门已成立专班,协调推进春耕备耕工作落实,安排推进各项工作开展,保障春耕备耕期间农资质量可靠、市场稳定。组织筛选2022年农作物优良品种35个,并在全市发布推介。组织技术指导员与示范主体开展指导对接,择优筛选农技指导员364人,遴选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600户,签订年度指导服务协议书,指导服务示范主体。利用农业科技培训、农业科技宣传和科普大集等多种方式向农民推介宣传农业实用技术,发放技术资料。通过中国农技推广APP、“云上智农”APP、微信、直播平台等方式,组织农技人员在线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为做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提供技术保障。进一步做好农资监管。围绕春耕备耕所需种子、农药、化肥等重点物资,以农资生产企业和农资经营店为重点对象,组织开展农资打假,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丹东市农业农村部门先后组织开展2022年全市春季农作物种子监管专项行动,对全市种子生产企业、种子市场、经营门店等进行全面检查。截至3月16日,全市共检查种子生产经营企业10家,种子销售门店367家,出动检查人员1372人次。编辑:邹润
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