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丹东:志愿服务在行动
连日来,丹东市振兴区教育局党组、区教育事务服务中心党组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以“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丹东志愿服务在行动”为主题,开展送温暖、送健康、送理论志愿服务行动,为共建共促的六道西社区各党支部送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材料和疫情防控用品。
12/09 - 辽宁丹东:“春蕾”“蓓蕾”项目救助困境家庭
近日,2021年“春蕾”困境儿童救助项目和“蓓蕾”慈善救助项目结束。据统计,“春蕾”项目共救助950名小学生(含校办幼儿园),救助金额为95万元;“蓓蕾”项目共救助27人,救助金额为35.13万元。此举为困境儿童、未成年患者家庭减轻了生活压力和医疗负担,有力促进了困难家庭儿童健康成长。“春蕾”救助对象为丹东市低保户、低收入户及其他困难家庭的困境儿童,在小学1-6年级就读的小学生(含校办幼儿园),人均救助标准1000元,用于校车、餐费补助。“蓓蕾”救助对象为丹东市低保户、低收入及其他困难家庭中患有重大疾病的18周岁以下(含18周岁)未成年患者,在2020年6月30日至2021年11月30日期间,一次性住院治疗扣除医保、新农合、商业保险补助及其他救助后,个人支付金额超过5000元(含5000元)的部分救助5000元至2万元。“春蕾”救助项目实施后,丹东市慈善总会根据各县(市)区低保户数作名额分配,通过民政部门及教育部门做了大量摸底工作,掌握符合受助条件的家庭,想方设法将所有名额用足用精准。经多次汇总再分配,最终审核完毕材料上报省慈善总会,圆满完成了这一民生项目。目前,95万元救助款已拨给各县(市)区。到11月下旬,元宝区将救助款发放完毕,年底前,全市救助款将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春蕾”“蓓蕾”项目为政府购买服务,慈善组织实施,目前已在丹东市开展多年,深受困境家庭欢迎。
12/09 - 辽宁丹东东港:盐碱地里种出铁皮柿子
碱地柿子又被称为铁皮柿子,在东港长山镇有一位农民叫张贵祥,他在自家盐碱地的大棚里种出的铁皮柿子好吃不涩口。未成熟的铁皮柿子,不论是外表还是大小都和普通的西红柿没有区别。成熟后,表皮翠红相间,咬在嘴里脆生生的,带有一丝甜。张贵祥说,铁皮柿子含有较多维生素种类,糖度高,在当地市场非常稀缺。铁皮柿子看起来个头要比普通柿子小很多,但价格是普通西红柿的5至8倍,他共有12个大棚,每亩产量按照2500公斤算,一年能挣10多万元。张贵祥说,不是所有的大棚都可种植铁皮柿子,必须要以碱地为主,土壤中盐分越高,越容易形成,大棚里的温差、水分、肥料和光照要进行精准的人工调整,要面面俱到。张贵祥种植铁皮柿子有两个窍门,一是在栽种前,在土壤中施入一定量的农家肥,柿子苗栽种后,农家肥发酵产生的热量烧根,防止柿子根部吸水,减慢生长,从而达到最佳的糖度和酸度比;另一个窍门是柿子每天要接受阳光照射,延长光合作用,并买来蜂箱放在大棚内,让蜜蜂为柿子授粉。
12/09 - 辽宁丹东市公安局:开展全员考核
近日,丹东市公安局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扎实开展全员考核,通过科学化构建考核体系,推动传统考核工作由粗放到精细转变,为打造现代职业警队提供坚强的思想、组织和能力保障。考核中,该局突出全员定岗定责,做到全员参与,确保全面均衡考评,既考核工作实绩又看综合评价,既考干部又考民警,既考核民警又考核单位,既考核业务工作又考核队伍建设。同时,还坚持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按照工作实绩、日常考勤、民主评议、队伍建设和纪律作风等五个方面细化清单,突出工作实绩考核,确保普适性,打破平均主义。
12/09 - 辽宁丹东:“辽丹黑猪”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12月1日,农业农村部第498号公告显示,“辽丹黑猪”新品种通过了国家审定。据了解,去年10月16日,“辽丹黑猪”新品种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专家现场审定。今年10月10日,“辽丹黑猪”新品种通过国家猪专业委员会的审定。10月18日,又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上审议通过。下一步,丹东市将做好“辽丹黑猪”品种开发和推广利用,向全国推广优良种猪。并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做好产品开发,提高盈利能力,与大型企业合作,吸引社会资本,培育壮大发展一批以饲养“辽丹黑猪”、生产高档猪肉为主的企业,将品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12/09 - 辽宁丹东古楼子乡:探索立体化管控体系
边境线全长22.4公里的宽甸古楼子乡,在“雷霆”行动中多措并举,宽严相济,辖区内70艘无证船只得到清理整顿,全部上岸上锁,初步建成立体化边境管控体系,打击整治涉渔涉海违法犯罪。古楼子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支部建在边境管控队伍上,创建边境管控队伍党建品牌。成立边境地区党员志愿服务的法规宣传、情报收集、治安维护、应急处置、便民服务和民兵队伍6支队伍,选拔熟悉社情民意、公道正派的党员骨干充实到队伍中,织密党员志愿服务队伍网络。乡政府与边境派出所及边防部队值班室设置专线,形成通联机制,每日互相点到,第一时间处置突发情况;在一线铺设铁丝网,设立5个驻勤点位,每个点位由一名民警及两名护边员24小时驻守;建立18个抵边“堡垒户”,实行沿江“1+10联防”制,即一个护边员联系10户边民,由护边员统一调动,第一时间信息共享,加大群防群控力量;在一线设立78个视频点位、178个摄像头,新增车辆抓拍、人脸识别系统12套,实现对进出古楼子乡的人、车、船全封控;在全乡3个抵边村住户安装警民“e”家报警系统和7个红外报警摄像头,有异常情况第一时间报警,实现了“物防、人防、技防”立体化、全方位的网络监管体系。在“雷霆”行动中,全乡下大力气集中整治“三无”渔船,对辖区内“三无”船只和停泊点进行了有效整顿和治理,原来的15个停泊点统一调整为1个停泊点集中管理,70艘无证船只全部上岸上锁,集中停靠,30艘有证船只全部安装导航平台终端系统,所有渔船出港都实行“三报备”制度。
12/09 - 辽宁丹东:《铭记》入选优秀网络视听节目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公布2021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筑中国梦”主题优秀网络视听节目推选结果及组织展播活动的通知》正式下发。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铭记》,入选2021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筑中国梦”主题优秀网络视听节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期组织开展了2021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筑中国梦”主题原创网络视听节目征集推选和展播活动优秀节目评审工作。经各中央直属单位和省级广电行政部门推荐,广电总局组织专家进行多轮评审,最终确定87部优秀网络视听节目,包括网络剧6部、网络电影14部、网络纪录片28部、网络综艺节目6部、网络动画片5部、短视频24个、网络音频节目4个。这些节目聚焦党带领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对网络视听节目创作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策划,组织丹东广播电视台、抗美援朝纪念馆和社会力量,抢救性拍摄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铭记》,以“寻找最可爱的人”“讲述最可爱的人”“学习最可爱的人”为主线,重点采访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和支前模范等,通过经历者的亲口讲述,帮助人们全面了解、永远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目前《铭记》摄制组已抢救性采访、拍摄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和支前模范等320余人,线上线下同步播出122集。
12/08 - 辽宁丹东: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12月1日,记者从丹东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了解到,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丹东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开展为期三年的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专项行动,切实解决禁限用药物违法使用、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此次行动重点治理13种农产品,主要包括豇豆、韭菜、芹菜、鸡蛋、白羽肉鸡、乌鸡、肉牛、肉羊等,重点检查农药兽药生产经营行为、种植养殖屠宰环节使用禁限用药物行为、农产品常规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问题,通过三年努力,力争实现农药兽药使用更加科学合理,违法使用禁限用药物问题基本解决,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有效遏制,生产销售的食用农产品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2250人次,检查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419家次、农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261家次、畜禽养殖和屠宰场125家次,立案查处15件。
12/08 - 辽宁丹东:开展消防安全进万家宣传活动
日前,丹东市振兴区站前街道沿江社区党委联合一经街边境派出所党支部开展了消防安全进万家宣传活动,通过发放消防宣传单、张贴消防安全海报、入户排查安全隐患等形式,提醒辖区居民冬季用火用电用气安全。
12/08 - 辽宁丹东:举办燃气安全使用知识讲座
冬季是燃气安全事故多发期,提升弱势群体安全用气意识尤为重要。11月30日,丹东市振兴区桃铁一社区邀请燃气公司专业人员为社区空巢、独居、残障、孤寡老人进行燃气安全使用知识讲座,在坚持安全排查与安全教育并重的同时,通过讲解典型事故案例,增强弱势群体对安全使用燃气的认识,提升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