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丹东市“梨园盛世唱新春”群众戏曲展演活动启幕
    12月28日14时,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丹东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丹东市群众艺术馆承办的“梨园盛世唱新春”群众戏曲展演活动启幕。全市优秀戏曲文艺骨干力量,奉献了一场融合京剧、评剧、豫剧、黄梅戏、川剧等丰富传统戏种的本土戏曲文艺盛宴。记者:周广庆
    01/02
  • “绿江新韵 和声飞扬”迎新年音乐会精彩唱响!
    12月27日晚,振兴区文化馆携手丹东市心曲音乐沙龙倾力打造的“绿江新韵和声飞扬”振兴区迎新年音乐会精彩上演。音乐会现场,多年活跃在丹东舞台上的知名歌手将《同桌的你》《传奇》《相逢是首歌》等大家耳熟能详的13首经典歌曲重新编排演绎翻唱,用合唱、重唱、独唱等多种形式呈现,让观众感受和声的魅力,领略旋律、节奏以及层次的变化,遨游在多声部的丰富韵律中。振兴区文化馆一直致力于打造有灵魂、有温度、有底蕴的精品文化惠民活动,本场室内新年音乐会是打造“高雅艺术空间”精品小剧场的一次积极探索和尝试,受到了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美妙歌声唱出了对大家的新年美好祝愿,观众在乐享美妙声音、陶冶高尚情操的同时,以更加昂扬的精神奔赴新的一年。见习记者/张怡媛于上茹
    12/29
  • 辽宁丹东登记高龄老人信息 为行动不便者上门认证身份
    日前,丹东市振安区珍珠街道东升社区按照“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不错一项、应采尽采”的原则,对辖区内40名90岁以上高龄老人进行逐人登记。针对行动不便及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网格员采取上门的方式现场进行身份认证。社区摸清了辖区内高龄老人的基本信息,有针对性地为他们送上暖心养老服务。连日来,为全面做好老年人健康信息化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老年人口信息数据库,实现老龄工作信息化、科学化管理,丹东市各社区多措并举做好高龄老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录入工作。通过开展此项工作,各社区不仅摸清了辖区内高龄老人的基本信息,还为老年人口相关政策及各项惠老政策的落实提供数据支持,对老年人的精准动态服务、保障等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丹东市元宝区七道街道爱民社区民政委员尹晓霞梳理了需要进行认证的高龄老人台账,逐一联系老人家属,向他们详细讲解相关政策,帮助他们进行认证。由于很多老人的子女已年近古稀,不会使用手机录入系统,尹晓霞每天利用下班时间上门为老人认证。在信息采集过程中,社区网格员来到独居老人家中,与老人唠家常,了解老人当前生活状况和身体情况,仔细登记并记录子女联系方式,同时提醒老人要安全用火、用电、用燃气。记者:王卢莎
    12/27
  • 这场主题沉浸式党课太精彩啦!
    12月22日,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在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主题沉浸式党课,合作区边境管理大队民警代表、机电学院教师党员和学生代表、合作区消防大队、克隆集团、东方测控股份有限公司、丹东市实验小学等共建党组织共计500余人到场观看。盖少铠记者/唐羽廷文康乐图
    12/26
  • 立足“五小” 培养“未来”
    “大家上午好!我们是抗美援朝精神宣讲团,山上小学宣讲员。”12月11日,辽宁教育学院、丹东市委教育工委、抗美援朝纪念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实践基地合作共建签约揭牌仪式中,山上小学的小宣讲员们为参加仪式人员做简短讲解。据了解,自2020年开始,山上小学与抗美援朝纪念馆联合开展共建·共享·共育活动,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与抗美援朝精神传承方面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的德育新路。学校先后聘请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以及志愿军老战士等“五老”代表担任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积极引导队员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其中,学校的“五小”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所谓“五小”,包括小宣讲员、小红歌手、小故事王、小志愿者和小记者团。“通过馆校联动,充分挖掘红色精神,弘扬抗美援朝精神,这是我们的初衷。”校长王金波说。小志愿者活动是学校开展的常态工作,双休日、节假日,在老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小志愿者们会走进抗美援朝纪念馆、社区等场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此期间,四年二班的夏语营参加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让其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有一次我参加为贫困地区孩子捐书的志愿活动。我们收集了许多书籍,之后送到有需要的地方。看到小朋友们收到书籍时兴奋的表情,我感到非常开心和满足。”夏语营说,通过活动让她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未来,她会继续参加志愿活动,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此外,“讲红色故事,做红色传人”,也是学校德育品牌的亮点。每周一次的故事会、每月一次的展示会,同学们通过多种形式将精彩故事分享给大家,在展示自我的同时,将红色基因深深地植入心底。“唱红色经典,抒红色情怀”,是师生们每天必备的“精神甜点”,利用红领巾广播时间学唱,在音乐课堂老师教唱,或者和志愿军老战士们一起学唱不同的红色歌曲。用红歌回顾党的光辉历程,用红歌表达队员们对革命先辈的崇高敬意。“通过活动,进一步增长了我的知识,也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关爱他人、奉献社会。”四年一班的曲沿锦说,“五小”活动走进校园、步入社会,让英雄人物、英雄故事、红色基因、爱国情怀深深扎根在她的心灵深处,她会传承好红色基因,绽放新时代中国好少年的耀眼光芒。“自活动开展以来,孩子们的服务意识增强,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变得更有责任和担当。”谈及下一步的想法,王金波说,学校将以“五小”为载体,推动“映山红”德育品牌向深发展,弘扬红色精神。记者:侯春林
    12/22
  • 辽宁丹东建关爱基地 帮未成年人“银杏筑梦”
    日前,丹东市开展“银杏筑梦”观影活动,带领困境儿童走进电影院看电影。这是丹东市创建未成年人关爱活动基地,持续开展“银杏筑梦”关爱未成年人服务品牌系列活动之一。今年5月,丹东市未成年人关爱活动基地正式建成。该基地分为新时代思想教育、城市印记、综合教育三个区域板块,目前已开展文化娱乐、普法宣传、安全知识教育、志愿服务、心理辅导、科技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等特色活动。基地投入使用后,免费为全市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等未成年人提供学习活动场所。依托丹东市未成年人关爱活动基地,丹东市开展“银杏筑梦”主题系列关爱未成年人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书画展、暑期观影、红色研学和“圆梦微心愿”“我们的节日·端午”“安全伴我行同心护未来”“我们的节日·七夕”等活动。据介绍,丹东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丹东市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从业人员入职查询实施细则(试行)》《丹东市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规范化工作手册》等文件。丹东市民政局牵头持续健全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服务网络,全面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目前,已实现丹东全域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全覆盖。同时,丹东市民政部门加大与共青团市委、妇联、司法、教育、卫健、财政等单位和部门沟通协调,全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记者:王卢莎
    12/22
  • 讲文明故事 展德育风采
    近日,丹东市德育工作现场会暨文明校园创建“志愿服务实践筑梦”育人故事分享活动在市第三十一中学举行。各县(市)区教育局、各教师进修院(校)及市直中小学相关负责人共10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人员观摩了元宝区所属各学校的德育工作展示及升旗仪式,观看了主题班会。丹东市第三十一中学负责人讲述了学校志愿者服务队成立的初衷,以及丹东市在创建文明城期间,志愿者服务队作出的贡献。毕业生代表表示,将传递好志愿服务的接力棒,带着温暖和力量服务社会。活动还邀请了北京大学教育博士、东北财经大学杰出学者徐祥运教授,为与会人员作以“何为德育、德育为何、德育何为”为主题的专题讲座。接下来,各地各校将从多方面、多途径承担起对学生人格教育的重任,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贯穿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同时,拓宽渠道,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教育格局,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各地各校将把学校德育工作做在日常、抓在平常、抓出成效,以立德为先推进人人育德、处处育人,实现德育工作全覆盖,形成全市“重德育、抓德育、比德育”的良好氛围。记者:鞠鑫磊
    12/21
  • “英雄城市 美丽丹东”优秀摄影作品展开幕
    为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现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新突破,12月13日,由丹东市文联主办,市摄影家协会承办的“‘英雄城市美丽丹东’优秀摄影作品展”于丹东市美术馆开幕。本次活动共征集150多位摄影家报送的近2000幅作品,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评选出入展作品183幅,入围作品120幅,分别在丹东美术馆和锦江山公园画廊两个展区进行展览。其中,丹东美术馆展出作品100幅,锦江山公园画廊展出作品83幅。记者:侯春林
    12/21
  • 跟党奋进新征程 巾帼建功新时代
    12月11日,省妇联“跟党奋进新征程巾帼建功新时代”巾帼大宣讲接力活动在丹东红色印记主题馆举行,活动采取线上直播、线下宣讲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领广大妇女树立良好家风,共促社会和谐。记者:于上茹宋永昆
    12/20
  • 风雪寒潮中好心司机化身“拖车侠”
    连日来,一些因雪受困的驾驶员,向记者讲述了好心人帮忙拖车和推车的暖心故事。12月14日14点左右,丹东市民江先生驾车行驶到宽甸满族自治县灌水镇附近的一段上坡路段时,由于路面积雪结冰,车辆打滑,无法继续前行。此时,一辆装备雪地胎的轿车经过,司机见此情景,表示愿意帮忙,随后找出拖车绳挂在两辆车的拖车钩上,驾驶车辆呈“s”型缓慢向坡顶移动,最终将受困车辆拉上了坡。当天,家住宽甸的好心司机杨洪庆,驾车行驶至宽甸满族自治县硼海镇附近路段时,遇到一辆轿车被困在上坡路段,几名好心路人帮助车主一同推车,但无济于事。杨洪庆下车拿出拖绳,帮助车辆成功脱困。受困车主连连感谢,杨洪庆说:“前面的路更难走,再耽误一会儿天就黑了,那就太危险了,能帮就帮一把。大家都这样做,我们的社会就会越来越温暖!”记者:郑鑫
    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