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村社区:健康科普为儿童护航
10月16日,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联合市中心医院儿内科护理团队,举办了“呵护儿童健康,专业保驾护航”健康科普进社区活动。本次活动不仅为家长们带来了实用的健康知识,也标志着社区“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新模式的进一步推进。在互动答疑环节,护理团队逐一解答家长提问,并给出了专业的指导建议。作者:沈粹
10/17 - 防震减灾演练进社区
10月13日是第36个国际减灾日,主题为“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当天上午,由振兴区应急管理局主办的地震应急综合演练与科普宣传活动在站前街道一街社区举行,丹东地震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及万众救援队队员参与活动。活动现场,丹东地震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向群众讲解了地震起因等知识,演示科学避险技能,并组织大家开展应急演练。“小区34号楼有居民因行动不便,在‘地震’中受伤,需紧急救援!”接到求助信息后,万众救援队队员迅速锁定方位,用担架将受困居民送至安全区域,及时进行止血包扎等急救处理。演练后,丹东地震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现场点评,纠正避险中的不当行为。当天,振兴区应急管理局在和平广场通过设置展板、发放科普资料、现场讲解等形式,普及防震减灾知识,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安全意识。救援人员现场演示了心肺复苏操作方法,并与市民展开互动,提升他们的应急避险能力。记者:刘作庆
10/17 - 我是丹东一株古银杏!
记者:李佳
10/17 - 我是丹东焖子!
记者:馨忆
10/17 - 特色农业成乡村振兴“金钥匙”
近日,振安区馨元鹿萤山谷的软枣猕猴桃有机种植园里,饱满的果实如翡翠般挂满藤架,在晨光中泛着青绿色的光泽。种植户们一大早便提着果筐,有说有笑地出入田间,灵巧的双手在枝叶间穿梭,熟练地将成熟的果实轻轻采下,不一会儿筐里就堆起了“小山”。“今年这果子长得厚实,甜度也够,你看这个头!”老种植户于师傅擦了擦脸上的汗,展示刚摘下的软枣猕猴桃,脸上漾着掩不住的笑意。“咱们这儿的气候好、土质好,种出的果子格外受欢迎,订单都排上队了。”空气里弥漫着清甜的果香和丰收的喜悦。金秋的振安区,连片的种植园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近年来,振安区立足资源禀赋,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逐步构建起以特色产业为引领、三产融合为路径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走进五龙背镇、汤山城镇等地的种植基地,标准化设施农业与规模化经营随处可见。振安区坚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并举,推动小浆果产业持续做强。2025年前三季度,该区小浆果种植面积达2.08万亩,预计产量1.98万吨,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一批像“馨元鹿萤山谷”这样的经营主体,不仅深耕有机种植,还积极拓展采摘体验、森林露营等文旅功能,推动农业从“卖产品”向“卖风景”“卖体验”转型升级。产业要发展,龙头带动是关键。振安区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已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4家、市级以上3家。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有效联结小农户与大市场。2025年,振安区审定扶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村4个,覆盖汤山城、五龙背等多个乡镇,项目开工有序,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品牌强农战略不断深化。振安区梳理特色农产品资源,探索构建“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体系。九连城镇依托“马市岛水果萝卜”地理标志,连续举办萝卜王争霸赛、农产品推介会,推动“叆河青萝卜”知名度与销量双提升,带动当地人均增收5000余元。楼房镇、太平湾街道等地蓝莓、软枣、桃子等特色果品产量稳步增长,产品进入高端商超及国际市场,品牌溢价能力不断增强。从单一种植到融合发展,振安区还大力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依托城郊区位优势,推出采摘研学、生态露营、农事体验等业态,打造近郊休闲旅游目的地。2023年以来,一批田园综合体项目逐步成熟,吸引越来越多市民走进乡村、消费乡村。如今,振安区已逐步形成以蔬菜、小浆果为主导,多种特色产业并进的现代农业体系。接下来,振安区将继续推动品种更新、技术赋能与产业链延伸,让特色农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书写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新篇章。记者:王一淞
10/17 - 东港:稻浪如画引客来
(记者:周广庆/摄)金秋时节,东港市的数十万亩稻田褪去青涩,鎏金般的色彩铺满原野,金色稻海和田园景致宛如画卷,让游客流连忘返。图为当地北井子镇徐坨村“稻画船说”景区,木质渔船景观静卧田中,如同航行在金色浪涛中,引得栈道上的游客纷纷拍照留念。
10/17 - 工人村社区党委走访慰问患病老党员
10月14日下午,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党委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带着牛奶、鸡蛋等慰问品,上门看望辖区部分因病卧床的老党员,为他们送去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社区党委书记与生病党员及其家属亲切交谈,鼓励他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安心养病,有任何需要及时向社区党组织反映。作者:沈粹
10/16 - 鸭绿江边大型义诊送健康
记者:郭霁贤
10/16 - 多措并举筑牢金融安全“防护网”
近期,围绕“保障金融权益助力美好生活”主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丹东监管分局联合市保险行业协会、市反诈中心及各大金融机构,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共同筑牢金融安全“防护网”。“凡是要求提前转账、要验证码的,都是骗子。”在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镇昌德社区,丹东银行宽甸支行“金融反诈宣传员”的一句话,让收到诈骗短信的市民瞬间卸下疑惑。为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我市各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走进大集、田间地头,为群众普及涉农贷款、种植险等政策;敲开家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讲解养老诈骗案例;在公共场所,宣传车巡回播放警示语,让非法金融活动警示“声入人心”;联合各村两委、党员志愿者开展专题宣讲,活动覆盖近40个乡镇,受益群众超20万人次。在振安区一家养老院,金融服务更添“温度”。金融机构联合丹东市第六人民医院开展专场活动,一边为老人讲解反电信诈骗防范技巧,一边为老人提供血压测量等义诊服务。在振兴区安东老街商圈,市反诈中心民警讲解真实案例,金融志愿者组建“银发服务队”,手把手指导老人使用手机银行。“谨防‘校园贷’隐蔽套路,树立健康消费观。”我市金融机构与市反诈中心组建的青年宣讲团走进辽东学院,聚焦大学生金融风险场景,通过讲解真实案例为大学生敲响警钟。与此同时,市内3所高校设置联合咨询区,及时解答信息泄露、账户维权等问题,发放3000余份金融安全宣传资料。线上线下同发力,金融知识触手可及。线上,通过微信朋友圈、视频号等渠道传播金融安全知识超1.3万次,覆盖22万消费者;线下,513个营业网点大屏幕循环播放宣教视频,425个滚动屏幕推送警示标语,“随处可学、随时可学”的金融知识氛围愈发浓厚。从“广泛覆盖”到“精准滴灌”,丹东金融安全守护一直在路上。下一步,丹东金融监管分局将持续优化服务模式,把金融安全防线筑得更牢、守得更实,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金融保障。记者:刘响
10/16 - 市农业农村局开展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培训
为提升农村综合产权交易规范化水平,助力乡村振兴,连日来,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业讲师团,赴东港、凤城、宽甸、振安区开展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政策与业务培训。此次培训覆盖全市700余名工作人员,振兴区、元宝区和高新区的参训人员集中在市农业农村局同步学习。培训中,讲师结合我市农村产权交易实际情况,系统讲解交易流程、审核机制及风险防控措施,针对产权界定不清、操作不规范等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案例解析和互动答疑,参训人员快速掌握业务要点,实现了“学用结合、即学即会”的目标。此次培训有效解决了基层工作人员“不懂流程、不会操作”的难题,进一步规范了农村集体产权交易行为,确保集体资产“应进必进”、有序流转,为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记者:邢漫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