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美中国
大美中国
  • 云南:端午粽飘香 佳节氛围浓
      连日来,全省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端午节系列活动,营造出欢乐祥和的浓厚节日氛围。端午时节荷花开,吉祥如意送安康。昆明翠湖公园水光潋滟、荷香荡漾,吸引市民、游客前来赏花观景,尽情享受夏日时光。记者杨峥摄  昆明市官渡区关上街道关上中心区社区开展“党建引领多元共建同筑梦粽情飘香一家亲”主题活动,金马街道凤凰山社区开展“浓情粽飘香·端午享安康”主题活动,文艺演出、党史知识抢答、包粽子比赛、制作香囊、趣味龙舟竞赛等节目让参加活动的居民度过一个欢快、温馨的节日。  东川区红十字会组织了百余名志愿者来到碧谷街道桥北社区,开展“端午一家亲·温情常相伴”“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捐款购买面粉,制作了8000余个包子。此外,还购买了鸡蛋、粽子、包子,为方舱疫苗接种点医护人员、易地搬迁户、器官捐献者家属以及福利院的孤寡老人送去节日的慰问和祝福。  在鲁甸县梭山镇党委、政府的组织下,一场以“念党情、感党恩、邻里和谐粽香乐”为主题的包粽子活动在埂底村举行。党员干部与村民一起动手,卷粽叶、舀糯米,不一会儿工夫,几大盆糯米、馅料就变成了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粽子。“今天那么多同志来和我们一起包粽子,真的太高兴了,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们现在的日子太幸福了。”看着眼前的劳动成果,埂底村61岁的村民胡良秀高兴地说。昆明篆新农贸市场粽子热销。西双版纳香米粽、布依迷你香粽、老昆明清水粽……各具特色的粽子受到消费者欢迎。记者陈飞摄  为了让小朋友们体验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元阳县第一幼儿园组织开展“粽叶飘香话端午”亲子活动。老师边教孩子包粽子,边讲述端午节的由来。“通过包粽子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创造力,增进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园长卢兰说。昆明工程项目建设一线的外来务工者与社区居民一起包粽子,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记者胡晓蓉摄  在全省在建最高楼——昆明春之眼商业中心工地旁,外来务工者与中建二局云南分公司项目部工作人员、昆明市拓东街道辖区居民欢聚一堂,包粽子、唠家常、看节目,共度端午节。“热情的云南人民让我们倍感温暖,一点都不孤单。”四川籍务工人员李师傅说。  为保障食品安全,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昆明市市场监管局对粽子进行了抽检,覆盖全市的生产、流通、餐饮环节,抽检样品包括市面上常见的真空包装常温粽子、速冻粽子和散装新鲜粽子等。完成检验79批次,合格率达100%。  云南网记者茶志福谢毅李树芬胡晓蓉王琼梅通讯员李娇安君平车亚茜
    06/15
  • 今天!东兴上央视啦!因为……
    沿着高速看中国防城港登上央视新闻频道“海洋牧场”万亩蚝排带富沿海乡村6月12日上午央视特别节目《沿着高速看中国》带我们领略兰海高速的魅力其中《“海洋牧场”万亩蚝排带富沿海乡村》聚焦防城港东兴兰海高速沿线的防城港市“海”的潜力不断释放近年来,防城港大力发展海洋渔业不断提升海水养殖技术水平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打造生态海洋牧场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注入活力↓↓↓篇章01【走进光坡“生蚝村”】▲万亩蚝排就是我们的幸福密码现在,红沙村的生蚝通过高速发往南宁、广东等地便捷的高速路为村里的生蚝打开广阔的外地市场篇章02【走进珍珠湾海域】▲深海网箱就是我们的幸福密码防城港市珍珠湾海域陆续投资建造深海抗风浪网箱800多口养殖水体达300多万立方米2020年养成金鲳鱼等海鱼2.3万吨实现年产值约7亿元篇章03【走进东兴】▲鱼虾满塘就是我们的幸福密码在东兴市江源水产养殖基地使用咸淡水进行养殖鱼塘、虾塘总面积达5千多亩主要养殖有叉尾鮰、罗非鱼南美白对虾等带动周边群众100多户参与水产养殖2020年防城港渔业生产总值比“十三五”之初增长18.4%占全市农业生产总值的44.1%成为农业产业的主导产业防城港市海洋渔业发展为群众打开幸福大门
    06/15
  • 吉镜头丨长影灯会开启夏夜视觉盛宴
      6月13日晚,2021长影灯会正式开幕,40万㎡璀璨灯海,汇集“丛林秘境”“太空冒险”“机械迷城”等近百组大型绚丽彩灯,为游客开启光影世界的潮幻盛宴。  当晚,数千名游客齐聚长影世纪城,19时起彩灯陆续点亮,梦幻壮观。此次灯会,由百余名自贡彩灯传人历经2个月匠心打造,炫彩恢弘。其中,“太空冒险”“探险机械世界”等大型水上灯组,流水浮灯旖旎非常。萌趣的“飞屋环游”“大富翁”“可爱宝宝”灯组,变身高科技玩具,深受小朋友的喜欢。此外,“浪漫悦动”“星光大道”“命运之树”等彩灯,不断吸引着年轻人拍照打卡、参与互动。
    06/15
  • 吉林省图书馆举办“‘粽’情书海 走进端午”主题系列活动
    “又逢一年端午至,片片粽叶裹温情。”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端午节的深厚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读者的文化生活,6月12日上午,吉林省图书馆举办了“‘粽’情书海走进端午”主题系列活动。活动共分六大板块:相亲相“艾”、浓墨重“彩”、锦“绣”中华、“粽”情欢笑、古韵“粽”香、“粽”古阅今,与读者共享端午文化盛宴。现场的每一个环节都融入了浓浓的端午元素。饮艾草茶、编五彩线、制作香包、讲端午故事、手绘小布兜、体验雕版印刷、了解非遗剪纸等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主题文化活动,让读者感受到了传统端午节蕴含的独特文化内涵。现场最热闹的地方要数手绘小布兜体验区了。小朋友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布兜上面作画,有画赛龙舟的、有画粽子宝宝的、有画荷包的,也有的孩子没有按照工作人员准备的样子作画,淘气的小鸟、笨拙的企鹅都跃然“兜”上。孩子们笑着说:“这是装在袋子里面的端午节!”画好布兜再听端午故事,让孩子以耳濡目染、身体力行的方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少读者还举起了手机,记录下现场的热闹场景分享给亲朋好友,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读者王女士说:“去年的端午节活动就带孩子来了,现场气氛特别好,不但能从中学习到传统文化,还能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孩子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提升了动手能力。”梁同学是和同学一起结伴穿着汉服来参加活动的,他们边展示香包和五彩绳边说:“活动既好玩又有趣,还可以增强我们对传统节日的认识,收获特别多。”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殷维
    06/15
  • 昆明:以研发投入为支点 强化科技创新引擎
      科技引领发展,创新成就未来。如何增强科技创新这一引领发展的动力,为地区综合实力提升注入源源能量?  昆明市全力推进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先后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03%,比“十二五”末增长了近20个百分点;科技创新投入明显增长,2020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预计将达到125亿,在“十二五”末的基础上增长超过70%;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6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创新主体成长加快,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166家,占全省高企数量的69.4%。系列数据和成果,是昆明在聚焦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征程中留下的足迹,也是该市科技事业发展的一些映射。透过这些数据,或许能捕捉到该地在打造科技创新引擎方面的倾力与特色。  研发投入增速快经济增长潜力大  有业界专家指出:未来,决定一个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很可能不再是机场客运量、本外币存款、GDP这些体现为规模效应的大数据,而是一个听上去有些陌生的小数据——R&D。  R&D是什么,为何如此重要?  昆明市科技统计信息中心相关人员介绍说,R&D是英文“ResearchandExperimentalDevelopment”的缩写,译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研发”。R&D活动是指为增加知识存量,以及设计已有知识的新应用而进行的创造性、系统性工作。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三大科技活动主体是R&D主要统计对象。  R&D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指标,是支撑昆明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数据体现。纵向来看,2019年,昆明市R&D经费支出112.05亿元,较上年增长14.4%,增幅超过国家平均水平(12.5%),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1.73%。五年来,昆明市研发经费投入从2014年的57.32亿元提升到2019年的112.06亿元,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年平均增长14.35%,高于全国同期研发经费投入增速和全市GDP的增速。昆明市科技局相关人员表示:”这些数据从一个方面说明昆明市产业结构调整向高质量发展态势可期。  完善政策支持激励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  采用新的有机发光结构器件,提升OLED微型显示器光刻工艺,改善OLED微型显示器密封工艺等,产品性能大幅提升……近年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云南北方奥雷德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在新产品研究开发上取得了亮眼成绩。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公司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昆明赛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两年,公司加大对生物医药、抗体药物的研发投入,通过共同合作技术开发,进行技术转移和放大试验,在项目研发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项目在建的免疫毒素抗体药物生产线有望成为云南生物医药领域的先进生产基地,新药上市后,针对血液系统肿瘤疾病,在治疗效果上,能够提高免疫系统疾病的好转率和治愈率。  研发投入带来的蝴蝶效应是显著的,如何才能有力驱动市场主体加大该方面的投入?拉动创新,政策先行。为强化科技创新普惠性财政政策支持,进一步调动了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市场竞争激励科技创新的根本性作用,省、市、县(区)三级政府高度重视,财政和科技部门竭尽所能做好研发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优化整合各部门管理的财政科技资金,加强科技发展优先领域、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的统筹规划与协调,提高财政科技投入中研发经费支出比例,确保财政科技资金对激励加大研发投入的持续保障。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结构,使科技创新工作更加主动有效地服务于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有效激励了创新主体的研发投入,优化了营商环境,为科技创新实力的提升和创新要素主体的加速汇聚提供了丰沃的土壤。目前,全市累计拥有各类科技机构1782家,其中企业办研发机构占83.58%;累计拥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有89个,其中国家级14个;各类重点实验室122个,其中国家级6个;拥有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5家,其中国家级4个;拥有各级企业技术中心644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达70家,其中国家级12家。  提供多元服务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研发投入是重要的科技统计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科技创新涉及各行各业,是一项全市社会性的事业。昆明通过整合科技管理和创新服务的各类资源,进一步强调市场对研发需求的敏感性和时效性,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研发创新自主权、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等工作整合进来并深度融合,致力为创新主体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  盘龙区将研发投入作为重点工作,建立主要领导统筹,分管领导牵头,专人负责的工作制度。盘龙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马妮介绍说,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通过企业培训、科技活动、知识产权宣传等工作,加强政策引导,确保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的同时,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更为多元、周到的服务,营造更加具有活力的创新氛围。  盘龙区的实践是昆明促进研发投入工作的一个缩影。为了更好地推进研发投入工作,激发创新活力,昆明市科技局正在着手研究新一轮的科技创新政策,将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的既定目标,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昆明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将昆明打造成云南科创引领聚集区。具体而言:一是围绕科技创新主体,打造全链条生命周期的培育成长机制;二是聚焦重点产业方向,实施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高质量建设;三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实施高端领军人才培引“汇智”工程,四是补齐创新链产业链短板,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五是强化服务功能,全域化打造昆明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机制。相信通过省市科技政策、资源等要素的整合,将对激励企业增加R&D投入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引导社会创新资源流动到研发开发领域,为科技力量的聚集和迸发提供利好条件。  云南网记者王琼梅通讯员王薇摄影报道
    06/11
  • 昆明:雨季到 菌飘香
        在昆明篆新农贸市场野生菌卖场,牛肝菌、鸡枞菌等野生食用菌开始大批量上市,价格也明显回落,菌市交易也开始红火起来。  在昆明篆新农贸市场野生菌卖场,牛肝菌、鸡枞菌等野生食用菌开始大批量上市,价格也明显回落,菌市交易也开始红火起来。  在昆明篆新农贸市场野生菌卖场,牛肝菌、鸡枞菌等野生食用菌开始大批量上市,价格也明显回落,菌市交易也开始红火起来。  在昆明篆新农贸市场野生菌卖场,牛肝菌、鸡枞菌等野生食用菌开始大批量上市,价格也明显回落,菌市交易也开始红火起来。  在昆明篆新农贸市场野生菌卖场,牛肝菌、鸡枞菌等野生食用菌开始大批量上市,价格也明显回落,菌市交易也开始红火起来。  在昆明篆新农贸市场野生菌卖场,牛肝菌、鸡枞菌等野生食用菌开始大批量上市,价格也明显回落,菌市交易也开始红火起来。  琳琅满目的食用野生菌是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的馈赠。  琳琅满目的食用野生菌是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的馈赠。  琳琅满目的食用野生菌是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的馈赠。  琳琅满目的食用野生菌是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的馈赠。  在昆明篆新农贸市场野生菌卖场,牛肝菌、鸡枞菌等野生食用菌开始大批量上市,价格也明显回落,菌市交易也开始红火起来。  云南是野生菌的王国,琳琅满目的食用野生菌更是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的馈赠。连日来,随着持续降雨,云南大部已全面进入雨季,充沛的雨水也催生野生食用菌大量上市,并逐渐进入交易的高峰期,野菌飘香的舌尖珍馐季也将随着雨季渐入佳境。  云南网记者 杨峥 陈飞 摄影报道
    06/11
  • 鲜花铺就乡村振兴路
      云南有“世界花园”的美誉,花卉产业独具特色。在昆明阳宗海之畔的大官山,南国山花生态科技园致力于蔷薇属、绣球花属、南半球木本花卉鲜切花种植,以及品种收集和新品种选育,不仅绿化美化了荒山,还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图为南国山花生态科技园绣球花基地。(新华网赵普凡、丁凝摄影报道)  王丽稳是阳宗镇北斗村委会麦田湾小组村民,她和80余名工人一样,都在南国山花生态科技园从事着与鲜花有关的工作。图为王丽稳在花田里采摘绣球花。  2012年,南国山花生态科技园采取“企业+农户”模式,以1000元每亩(每年价格上浮5%)向农户租赁了1000余亩闲置土地发展花卉种植,昔日的荒山坡,逐渐被成片的鲜花覆盖。图为工人在绣球花基地锄草。  目前,南国山花生态科技园里的工人基本上都是周边村民。王丽稳家到园区也就是三分钟的车程。图为航拍镜头下的南国山花生态科技园和麦田湾村(5月31日摄)。  “采花不就是和收庄稼一样?”9年前,王丽稳刚进园区时觉得,鲜花采摘难不倒她这样的庄稼人。但是,鲜花的成熟度、枝条长短、如何包装等问题王丽稳都不懂。经过三个月的培训加实战,王丽稳和其他一起来务工的村民成为南国山花生态科技园首批“花仙子”。图为工人用剪刀采摘鲜花。  王丽稳现在已经是鲜切花采摘组主管,带着12名工人。“按照订单的需求,客户需要什么样的规格就采摘什么样的规格。”只要一有订单,王丽稳就会带着工人前去采花。图为王丽稳(左)和工人搬运绣球鲜切花。  “以前大官山是荒山,谁能想到这里成了花园。”王丽稳告诉记者,这些花以前都没见过。如今,漫山遍野开满了鲜花,“普洛蒂亚”“澳洲腊梅”“安娜贝拉”……这些“洋气”的花名,王丽稳随口就能说出20多种。图为王丽稳(左二)和工人们一起包装鲜切花。图为工人快速装箱包装好的鲜切花,并填写鲜花装箱信息。  采花工作完成后,王丽稳还会组织工人锄草。图为航拍镜头下工人们在花田里锄草。  王丽稳说,在花田里干活,虽然风吹日晒,但能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幸福生活。图为王丽稳准备收工。  “在这里上班最大的好处就是离家近,可以照顾小孩。”王丽稳的女儿在上小学,每天下班就会接上女儿一起回家。周末或是节假日,她会带着女儿到园区赏花。图为王丽稳的女儿在花田里玩耍。新华网发(受访者供图)  王丽稳在园区上班一个月可以拿到3000多元,收入比之前种田高不少。王丽稳的老公在工地开挖机,平均一个月有7000多元,全家年收入能有10万元。如今,王丽稳家盖起了三层楼房,还买了轿车,“下雨就开车,天晴骑电动车。”图为王丽稳骑电动车回家。  “我们村基本上家家都盖起了小楼房,水泥路通到了各家各户,生活越来越好。”王丽稳从小就生活在麦田湾村,看着村庄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相信,未来的日子会更好。图为王丽稳在做饭。  云南是全球最大鲜切花产地,鲜切花生产面积、产量均位居全球第一。鲜花不仅是云南一张亮丽的名片,也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图为王丽稳抱着采摘好的绣球花。(新华网赵普凡、丁凝摄影报道)
    06/11
  • 2021,吉林振兴ING丨天天夜稿会:浓墨挥洒 精雕细琢 大美松原在不断的落笔中迸发耀眼的光芒
      6月10日,“2021,吉林振兴ING”中国吉林网大型主题调研采访活动继续聚焦松原。  由于是此次采访的最后一个点位,记者郭雍皓显得“意犹未尽”,面对镜头,一向不善言谈的他谈到了此次松原之行的心中所感。  “看到的风景就不说了,这几天一直在与松原市的委办局相关负责人对话,可以感受到,松原的发展和变化不是‘单一’的,而是‘全方位的’。”郭雍皓说,每一个相关部门都对未来有一个全景的规划,让他仿佛看到了一幅不同于查干湖美景的画卷。  “每走到一处都是一处景点,这是我这几天最常说的一句话,我们没有‘看完’花海,没有‘走尽’野鸭湾,甚至,我们还没来得及看清正在建设中的查干湖生态小镇和5A级景区,一切都是‘眼见为实’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松原,查干湖的‘美’和‘好’,会让更多的人去期待、去憧憬。”李志明讲出自己的采访体悟。  “每次都在用直播的镜头为大家展示‘最现场’的画面,但这也是一种遗憾,这遗憾就是不可能用镜头让大家全都领略到这现场的一切。我们感受到了美景,亲眼见到了那些拔地而起的大工程,也在对话中看到了松原人的‘底气’与‘信心’,在这样的一个关键节点,松原人一定会继续拼搏进取,为了美好的明天继续前行!”记者越明说。
    06/11
  • 用粽子鲜花水果拼了个“云南”昆明市2021年“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启动
    用粽子、鲜花、水果拼成一幅云南地图庆祝端午节。记者赵伟摄昨日,昆明市2021年“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在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茭菱校区启动。在活动第一现场,《唱支山歌给党听》《红色童心、爱我中华》等节目轮番上演,并举行了群众快闪、民族服饰展示等活动。大家还一起用粽子、鲜花、水果拼成一幅云南地图,以这样的方式庆祝端午节、祝福祖国。在活动第二现场龙翔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各单位带来了爱心义诊、爱心理发、爱心验光配老花镜、爱心义卖、法律咨询等服务,“就是爱”公益组织通过VR让党史学习教育走进群众心坎里。在二楼的“弘扬廉洁家风,庆祝党的生日”书画展上,展示着一幅幅“清风·从家出发”家规家训家风,参观的党员依次在廉洁家风家训签名墙上郑重落笔并做出承诺。在活动的第三现场菱角塘小区北区,由社区居民、餐饮企业自发组织的民族长街宴开席,大家纷纷端出自己的拿手菜,与街坊邻居一起分享。活动还设端午民俗知识问答、共包百家粽和投壶等民俗游园环节。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旨在通过组织开展生动活泼、富有时代气息的节日活动,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进一步吸引城乡群众在积极参与中传承节日习俗、感悟中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坚定心向党、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记者王恩国)
    06/10
  • 文山:绘就壮乡苗岭新画卷
    文山市区航拍云南富宁绿色水电铝材一体化产业示范园区西畴县江龙村航拍  8个贫困县市全部脱贫摘帽、经济总量历史性迈上千亿台阶、从“路无寸铁”到“一步高铁”、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综合治理石漠化面积111万亩……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拥有光荣革命传统和光辉发展历程的红色热土。回望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一代又一代七乡儿女在党的领导下披荆斩棘、攻坚克难,谱写了革命、建设、改革的文山篇章。  绝对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  文山属于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是云南省4个整州贫困的州市之一,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20%。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文山州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大力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坚中之坚、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23亿元,5.3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挪穷窝”“斩穷根”,4个人口较少民族支系整体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年人均纯收入由2815元提高到11542元,8个贫困县市全部脱贫摘帽,81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65.2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历史性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问题。  经济总量历史性迈上千亿台阶  文山州始终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强州之基、兴州之本、富民之源,树牢抓产业就是抓发展、抓产业就是抓未来的理念,坚定不移做强一产、做大二产、做优三产,积极延链补链强链,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特别是绿色铝产业异军突起,魏桥、神火、中铝等一批500强企业相继落地,以世界一流“中国铝谷”核心区推动全域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形成。  “十三五”末,文山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66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185亿元,年均增长9.1%,经济总量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排名从2015年的第12位晋升到2020年的第10位,进入第一方阵。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文山州聚焦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重大工程等“两新一重”,高质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力实施“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工程,综合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云桂铁路贯穿全境,实现了从“路无寸铁”到“一步高铁”的历史性飞跃,使文山成为云南省率先进入高铁时代的州市之一。从文山自筹资金、自建自营的第一条地方高速公路平文高速到蒙文砚、广那、文马等高速公路先后建成通车,全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62公里,是“十二五”末的1.7倍,“县县通高速”目标即将实现。文山砚山机场开通航线13条,5个机场项目进国家和省的行业规划。从全州第一座大型水库德厚水库,到全国第一个省内直流送电工程富宁500千伏换流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运,基础设施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初步适应的根本性转变。  改革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  文山一头接粤港澳大湾区、一头接南亚东南亚国家,素有“滇桂走廊”美誉,是云南通往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最近最便捷的通道,具有“承接东西、贯通南北、通边达海”的独特区位优势。特别是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订,文山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文山州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税、国有企业、农业农村、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活力持续释放、潜力全面激发,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文山州坚持做好“沿边开放”和“转身向海”两篇文章,借助南博会、东博会两个国家级经贸交流平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目前,都龙、田蓬口岸升格为国家一类口岸,砚山海关“两仓”建成投运,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快推进,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  “十三五”期间,实施国内经济合作项目1793个,引进州外实际到位资金2276亿元。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转变  文山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抓实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把绿色作为文山的自然本色、生命底色、发展主色,加快建设北回归线上“喀斯特绿洲”,大力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加大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力度,实施滇东南岩溶石漠化水土流失治理等重点项目,培养了一批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依托、相互发展的产业,加快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态健康转变,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形成。  探索实践了“六子登科”(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搭台子、平地铺毯子、入户建池子、村庄移位子)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砚山、西畴获批建设国家石漠公园,综合治理石漠化面积11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3%,西畴县三光片区500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和乡村旅游正成为当地群众增收主要来源之一。  边疆人民生活得到历史性改善  2015年以来,全州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以上用于解决民生问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全州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31.6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26.2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26.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覆盖,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面达标,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广播、电视、体育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四个诠释”(用家国情怀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奋斗实干诠释同心共筑中国梦、用交往交流交融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用精准扶贫诠释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创建方法得到国家民族宗教委充分肯定,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文山样板”。  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纵深推进  文山州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建立“第一议题”制度,全方位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在文山边疆民族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深入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开展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推行村级“减岗增薪”,充分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更加坚实。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立顶格严管、顶格关爱“双顶格”管理和“挂职干部任职用、二线干部一线用”用人机制,以正确鲜明的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  坚持把监督挺在前面,推动巡视巡察工作向基层延伸,文山州被列为对村(社区)党组织巡察工作全国试点。坚持严的主基调,毫不松懈纠治“四风”,持续保持铁腕反腐高压态势,以案促改、以案促建,坚决清流毒、肃影响,政治生态得到净化优化。  目前,文山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加速期,正处于未起将起、由量变到质变转换、蓄势待发蝶变跃升的关键阶段。6月3日至4日,省委、省政府在文山召开现场办公会,为文山发展把脉定向、谋篇布局、擘画蓝图,更加坚定了文山各族儿女跨越赶超、争先进位的信心和决心。文山州委、州政府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对文山提出“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定位,拉高标杆、争先进位,推动全州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不断提高文山发展的“含绿量”“含铝量”“含金量”,交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文山,无愧于省委、省政府的时代答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文山有光荣的红色历史,红色底蕴深厚,所辖8县市全是左右江革命老区范畴,富宁县是云南仅有的两个全国一类革命老区县之一。  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文山从云南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洒戛竜党支部,到“国家至上、人民至上、奉献至上”的“老山精神”,再到全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精神典型代表——新时代“西畴精神”,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红色血脉赓续流淌,深深滋养着文山人民,也始终激励着七乡各族儿女在革命战争中浴血奋战,在国家建设中添砖加瓦,在改革开放中砥砺奋进,展现了为国戍边、为国守门的担当,坚定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党中央十分关心文山的各族群众。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原陆军第14集团军时,称赞文山籍19岁烈士王建川“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的军人血性。文山各级党组织和干部群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文山工作放到全国全省大局中去统筹谋划,推动城乡面貌发生沧桑巨变、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展望“十四五”  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  在努力成为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上取得新突破。近年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决策部署,成功引进魏桥、神火、中铝等一批企业落地。全州绿色铝产能已建、在建和签约规模达403万吨,占全省一半、全国近十分之一,一跃成为全省产能最大的州市。2020年,全州共生产氧化铝150万吨,电解铝51万吨,绿色铝产值突破百亿元。围绕打造世界一流“中国铝谷”核心区,文山州将瞄准高端化、终端化、集群化、绿色化方向,深入研究分析铝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合理确定生产布局,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以铝为基础的新材料,推动全产业链发展,降低综合能耗,集中力量打造工艺最先进、环保水平最高的世界级铝产业园区,推动全产业链集群式发展,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电解铝全部就地转化,实现产值3000亿元,以铝产业为重点的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以上。  围绕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大力实施综合水利工程,打造100万亩高端稻谷基地、100万亩绿色有机蔬菜基地、100万亩道地药材基地、200万亩辣椒基地、年出栏100万头肉牛基地,全面提升基地化率,塑造文山高端、有机、天然的绿色食品品牌,力争2025年绿色食品综合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抓牢种质端、提升种植水平、延伸产业链,加强三七基地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提升改造,打造一批优质品种种植企业、高端产品加工企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力争把三七产业建成千亿级产业,打造世界“三七之都”。  围绕打造独具特色的山水田园风光旅游目的地,按照“生态、高端、休闲、智慧”的要求,以普者黑5A级景区为引擎,以建好10个高星级酒店(半山酒店)、百个精品民宿、千里绿道、万里花带的“十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推动旅游软硬件设施全面升级,力争到2025年旅游总收入达1000亿元以上。  兴边富民  在努力成为兴边富民示范区上取得新突破。坚持以强边固防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扛牢压实党中央和省委赋予文山的政治责任,以镇守边关、视死如归的决心和意志,坚决守好边关、守好国门。  不断完善交通体系,加快在建和新开工高速公路、铁路、民用机场、园区物流、富宁港和百色水利枢纽等骨干综合交通设施建设,把文山打造成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交通枢纽。  坚持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融合,加快推进“文砚”同城化发展,力争到2025年,“文砚”同城城镇人口规模达到7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65%,经济总量达全州50%以上。  扩大沿边开放水平,一体推进天保、都龙、田蓬3个国家一类口岸建设,加快推进文山综合保税区、文山航空口岸申报建设,建成集边境贸易、加工制造、生产服务、展示采购、仓储物流于一体的高水平沿边开放平台。  持续用好国家边境贸易创新发展政策,加快推进文山至麻栗坡至天保、文山至富宁至剥隘沿边城镇带建设,力争在2023年前完成41个抵边村项目建设,建成一批“基础强、产业旺、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加快边境地区发展。  民族团结进步  努力在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取得新突破。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巩固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继续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加强爱党、爱国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推进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矢志不渝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以“一平台、三机制”为抓手,全面准确开展监测预警,及时高效开展帮扶救助,用好2个国家级、4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坚决守住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底线,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坚持“产业布局服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服从生态环境、经济建设服从生态环境”的原则,按照“退、减、调、治、管”要求,着力加强以“一湖一河”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努力使普者黑湖水质达到Ⅱ类以上,把盘龙河打造成为靓丽风景线、休闲好去处、经济增长带、城市标志区,筑牢滇东南生态安全屏障。  数读文山  脱贫攻坚  8个贫困县市全部脱贫摘帽,81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65.2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  经济总量  文山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66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185亿元,年均增长9.1%  基础设施  “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88亿元,是“十二五”的2倍,年均增长11.6%  生态建设  综合治理石漠化面积11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3%  居民收入  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709元和12001元  旅游接待  成功创建43家国家级旅游景区  “十三五”期间,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4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08亿元  云南网记者张文峰张登海赵雨桐黄鹏文张文峰图
    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