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美中国
大美中国
  • 东兴这里的草莓熟了!“莓”好时光,约起来!
      1月14日,阳光和煦,在东兴市东兴镇河洲村,蒙凯戴着一顶草帽,蹲在草莓地里忙活。看到记者到来,他便急忙停下手中的活,随手摘下两颗红彤彤的草莓,热情地招呼大家品尝。  蒙凯是来宾人,2012年来到东兴定居。去年9月,蒙凯以800多元每亩的价格,在河洲村租了当地农户的3亩地用于种植草莓。同年11月,草莓园迎来了第一次收成,并首次开放采摘。奶油草莓果实大、口感好,前来采摘的顾客口口相传,草莓园名气渐大,成为了热门“打卡”地。“草莓成熟的速度赶不上采摘的速度,供不应求。”蒙凯笑呵呵地说。  记者在草莓园内看到,草莓长势茂盛,黄蕊白花点缀其间,颇有生气。一颗颗红色饱满的草莓在绿叶映衬下娇艳欲滴,凑近草莓,阵阵清香扑鼻而来。在田垄间,铺满了被蒙凯摘下来的叶子。他介绍,摘掉一些叶子,是为了给果苗通风,让营养集中到果实中,让草莓更加饱满、品质更佳。  在种植草莓的道路上,蒙凯也曾吃过亏。2018年,蒙凯第一次尝试种植草莓。因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那一年,蒙凯损失了约4万元。但失败没有让蒙凯退步,反倒让他越挫越勇。2020年初,蒙凯返回来宾老家向其哥哥学习草莓种植技术。在哥哥的指导下,蒙凯再次尝试,将河洲村几户村民分散的地集中起来,边学边干,共投入3万多元,开辟了现在这个草莓园。之所以把基地选择在河洲村,蒙凯说:“这里环境好,离市区也近,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好。”  经过蒙凯的精心护理,如今草莓长势一片大好,深受顾客的喜爱,一到周末,便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天气好的话,今年或许能赚两三万元。”蒙凯开心地说。草莓园有了收成,蒙凯心里很是高兴。他告诉记者,此次尝试让他看到了希望,也让他信心倍增。“如果条件允许,我希望能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把更多的土地利用起来,自己增收,也可以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蒙凯说。
    01/25
  • 东兴镇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为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提高疫情防控应急处理能力,1月21日,东兴镇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演练以某无物业小区出现一起新冠肺炎病例为模拟背景,从实战的角度出发,通过疫情发现与报告、疫点消毒处置、流行病学密切调查、大规模人群核酸采样检测、小区封闭管控、防疫物资筹备与代购等六个场景开展应急处置实战演练。演练过程中,参演人员行动迅速、积极配合、分工明确、密切合作,整个模拟演练流程衔接顺畅、有条不紊,每项演练程序都严格按照实战要求进行,充分检验了东兴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快速的应急措施,展示了干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和水平,提高了群众的防范意识,同时促进了东兴镇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为有效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下坚实的基础。东兴镇党委书记杨晋:平时大家都是在视频和会议上学习应急方案的理论知识,缺少实操经验,我们这次演练不仅给所有人累积了实战的经验,也是给我们基层工作人员、市民及游客敲响了警钟,任何时候都要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做好万全准备。
    01/25
  • 新疆阿拉山口口岸跨境电商开通一周年,包裹数量突破4000万件
      1月22日11时,来自杭州的一批跨境电商出口产品在阿拉山口站搭乘中欧班列出境,标志着阿拉山口口岸跨境电商业务包裹仅用一年时间数量就突破了4000万件,达到4075.18万件。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各类物流运输受阻,中欧班列为稳定国际物流供应链、畅通防疫物资运输提供了高效物流通道,成为跨境电商业务的首选运输方式。“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形势下,阿拉山口中欧(中亚)班列通行数量屡创新高,目前每日进出境班列达14列,为跨境电商包裹实现随到随走提供了保障。”阿拉山口站运转车间主任孙德敬说。  中欧班列搭载跨境电商包裹驶出口岸。  自2020年1月21日,阿拉山口口岸首次开展跨境电商以来,阿拉山口口岸跨境电商包裹呈现爆发式增长,日均数量超过11万件,跨境电商发展位列全国第四、西北第一。  “中欧班列+跨境电商”助力优质中国商品销往欧洲,成为中欧贸易新的“带货王”。“最初我们一次加挂跨境电商包裹数量在10万件,现在达到了40万件,最高时,我们开行跨境电商专列,将包裹发往欧洲国家。”孙德敬说。 阿拉山口站换装库内正组织跨境电商装车作业。  阿拉山口站为跨境电商包裹运输搭建绿色通道,采用零散车辆拼车加挂的方式,根据货物的运输方向,就近搭载同一方向的中欧班列出境,减少货物等待时间。车站提前和哈方铁路部门通报信息,畅通出境运输渠道,对跨境电商包裹运输实施“优先装车、优先制票、优先挂运”等措施,缩短跨境电商货物运转周期和通关时间。  “我们对跨境电商货物实行‘网上受理、远程办公’通关模式,设立专门窗口和企业联络人,实时跟踪货物最新运输情况,在跨境电商货物到达口岸后第一时间办理通关手续,让中国制造商品以最快速度送到国外消费者手中。”阿拉山口海关查检三科科长高滨表示。  目前,阿拉山口口岸跨境电商包裹主要为玩具、家具、服饰等日用百货商品,货物在到达阿拉山口口岸后,搭乘中欧班列发往波兰、比利时等国家,全程只需要15天左右即可抵达欧洲。
    01/25
  • 阿拉山口综保区金港开发公司获批国家物流枢纽运行单位和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
    近日,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金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获批阿拉山口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运行单位和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阿拉山口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毗邻“一带一路”中欧班列最大的通关口岸,总占地面积4.48平方公里,总投资42.64亿元,由综保区铁路物流主体功能区及公路物流拓展区两个功能互补片区组成,其中:综保区铁路物流主体功能区(A区)占地4.02平方公里,投资39.17亿元,公路物流拓展区(B区)占地0.46平方公里,投资3.47亿元,枢纽同时具有宽准轨铁路专用线、公铁联运设施及海关指定监管场地设施,能够实现国际班列换装、国内国际一站式公铁联运、跨区域通关一体化、海关特殊监管与保税物流、跨境电商与贸易组织、大宗商品区域分拨、国际供应链管理、综合信息服务等功能,对推动我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创新物流与商贸组织模式,密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际经贸联系与产业合作,满足强大国内市场和拓展国际市场,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战略价值。作为国际物流新通道,经阿拉山口口岸开行的中欧班列创出新高,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先机,取得了喜人成绩。根据海关统计,2020年经阿拉山口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5027列、45.6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41.8%、47.1%,分别占全国中欧班列开行总列数和总标箱数的40.5%和40.2%,稳居全国铁路口岸首位。2020年,经阿拉山口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完成货运量358.06万吨,同比增长64.94%;货值约1653.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88%。自2011年阿拉山口通行第一列“渝新欧”中欧班列至2020年底,累计进出境中欧班列16590列。国家物流枢纽联盟和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分别于2020年11月和12月批复阿拉山口综保区金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阿拉山口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运行单位和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金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3年11月19日。注册资金为人民币5.3亿元人民币,公司为阿拉山口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金港公司通过近两年的市场化改革,初步实现了由融资平台向实体企业转变的目标任务。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两年实现大幅增长,2020年公司收入2212.29万元,是2019年的4.1倍,实现利润715.4万元,是2019年的3.3倍。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自治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和自治州“口岸强州”战略的深入推进,金港公司将面临突破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作为综合保税区建设运营企业,金港公司依托全国重点建设和优先发展的口岸地位,将以主人翁的意识,持续推进“口岸强州”“综保区引领”的产业联动工作部署,把口岸和综保区的区位、政策叠加优势转化为公司市场化发展的优势,加快融入到“一枢纽”、“两平台”、“三中心”、“四集群”建设中,着力推动“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口岸经济”、“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力争成为拉动综保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01/25
  • 珲春调整招商策略 广辟引资渠道
    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项目建设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五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将积极调整招商策略,认真筹备和参与各类展会,继续做好项目服务工作,通过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依托园区招商等具体措施,广辟引资渠道,打好招商引资主动仗。该办将积极调整招商策略,围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及税源项目进行精准招引,结合全市新的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将电子加工制造、能源矿产、食品加工、电子商务等作为招商的侧重点;认真筹备和参与各类展会,确保展会招商取得新成效。积极参加国内外会展,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实施“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方式,充分发挥会展经济的平台作用,吸引更多投资商参与;继续做好项目服务工作,着力为企业解决项目落地难点、热点问题,确保新建、续建项目尽快建成投产。积极促进重点项目落地,主动与企业客商保持良性沟通,推介珲春优惠政策,力争年内1至2个重点推进项目落户珲春。该办将拓展有效资源链,建立招商信息收集渠道。加强与各类协会、商会和企业集团的联系,通过“捕捉信息,建立联系,登门拜访,活动洽谈,实地考察”等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回访和跟踪,特别是对符合珲春产业结构、税源经济、高附加值的项目进行深入推进。充分利用好现有企业上下产业链资源,加强沟通,捕捉招商信息。对现有的续建及新建项目落实包保责任制,确保每周2次到企业进行调研,对每个项目的建设节点做到心中有数。并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梳理,给予帮助解决;充分发挥珲春产业优势、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基础配套优势,结合珲春国际物流园区的铁路换装站、现有仓储企业、境外资源园区内的配套设施,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加强沟通,寻找合作商机。以珲春出口加工区升级保税区和中俄互市贸易区转型升级为契机,谋划项目合作。
    01/22
  • 珲春:特色产业“棚”勃发展
    北方的冬日寒风料峭,而田野间一栋栋大棚内却春意盎然。近年来,珲春市各乡镇按照“一村一品”“一村多品”格局,积极发展特色产业项目,激发乡村振兴活力,村民们在大棚中开启了致富之门。走进三家子满族乡东岗子村的蔬菜大棚,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翠绿的蔬菜长势喜人。几位妇女正忙着采摘、称重和包装,一箱箱油菜、小白菜、苦苣等新鲜蔬菜将通过货车送到市民的餐桌上。“我们公司在东岗子村有18栋暖棚,种植反季节蔬菜、食用菌等,还和村里共同筹建了冷库和叶菜加工基地,创新探索公司+农户+合作社+标准化生产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天顺百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介绍说,该公司活用三家子满族乡电子商务服务站,搭建互联网销售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健全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的全产业链条,全力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去年受台风影响,家里的大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我修补了大棚、购置了地膜,又种了2棚草莓,你看这草莓秧长得多好。”三家子满族乡立新村村民刘向国告诉记者,这些草莓预计将在本月内陆续成熟上市,他正在订购泡沫箱,为开园做准备。“春节期间草莓价格会高一些,最高时能达1公斤100元,年后价格会持续下滑,元宵节以后草莓价格约为1公斤30元。所以,把握好草莓的成熟期,控制好上市时间尤为重要。”刘向国说,立新村和他一样种植草莓的农户还有很多,为拓宽销路,一些种植户还会为市区的超市供货,通过朋友圈等销售草莓,每天往返城区送货,收入可观,大家都走上了致富路。三家子满族乡位于珲春城郊,为推动乡村振兴,该乡协调各部门扶持农户发展棚膜经济,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优质企业落户,调动农户发展棚膜经济的积极性。探索“1+N”发展模式,借助乡村电子商务平台,“互联网+”等渠道扩大销售范围,向品牌化道路发展。截至目前,全乡共有暖棚400余栋,年产值超过1200余万元。在马川子乡马新村一栋大棚内,欢声笑语不断,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在冰面上钻冰眼、挂饵、下钩,等待鱼儿的“光临”。一旁红色的水桶中,一条条巴掌大的鱼儿在水中游动。钓鱼爱好者刘峰告诉记者:“把大棚扣在鱼池上真是个不错的想法,钓友们不用再准备帐篷等装备,在温暖的大棚里就能垂钓,而且不收门票,大家在一起钓鱼很热闹。”去年以来,马新村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优势,创新发展理念,启动长流源冬季垂钓项目,变“冬闲”为“冬忙”,在壮大村集体产业经济的同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目前,项目仍在建设期,仅开放这一项冬钓项目就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相信等项目全部建成以后,我们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大军自信地说。
    01/22
  • 2020年凭祥海关共监管进出境中欧班列394列 同比增加113%
    据凭祥海关统计,2020年凭祥海关共监管进出境中欧班列394列,同比增加113%,其中进口237列,同比增加132.4%,出口157列,同比增加89.2%。凭祥(铁路)口岸是连接中国铁路与越南铁路的国家一类口岸,也是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中欧班列进出口的重要节点。目前中欧班列货物经凭祥(铁路)口岸出口到越南的主要线路有七条:郑州-凭祥-河内、江苏海安-凭祥-河内、南宁-凭祥-河内、武汉-凭祥-河内、重庆(成都)-南宁-凭祥-河内、义乌-河内、临沂-河内。2020年以来,凭祥海关多措并举助力中欧班列发展,推进铁路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进出口货物品种,上线运行铁路舱单管理子系统,实现铁路口岸全程“无纸化”通关,优化监管服务,助推中欧班列跑出“加速度”。
    01/22
  • 黑河因你而美丽!风雪中坚守的身影
    20日,农历腊八。15时22分,黑河市区开始降雪。截至19时20分,降雪量达到1.9毫米。雪中的黑河夜景变得更美丽,此时,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仍在风雪中坚守岗位,守护着百姓的平安。摄影:肖玉华在国家和省指导组的专家团队支持下,黑河市全城动员抗击疫情,目前连续10多天无新增感染者,已有6个小区、居民楼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小黑河村卡点处在城郊结合部,17时30分,志愿者张健、曹春伟等村民在雪中守在卡点。“5小时一个班,晚上10点下班,饿了就泡一碗方便面。”农村疫情防控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张健和志愿者深知这个位置的重要性,天空飘着雪花,他们还是站在路边严守卡点,丝毫不敢懈怠。五大连池风景区交警执勤点全国最美公务员嫩江市联兴乡党委书记沈淼逊克县逊河镇卜达敏村卡口吉黑高速黑河收费站卡口,是市区的进出城口之一,黑河市公安局12名干警每天在这里值守。“我们这里24小时人员轮换一次,疫情期间这里是落地查人的一个起始点,我们其他警种和交警互相配合,负责核查进出城的车辆和人员,维持正常的秩序,检查是否携带违禁品等工作。”执勤干警李博说。李博在出城口执勤在这个卡点,和公安干警并肩作战的还有黑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黑河市交通运输局和森林消防支队、爱辉区财政局等单位工作人员,分别对人员、货车、小型车进行登记查验。“对货运车辆,我们和交通路政部门对车辆和驾乘人员查验后,开路条由驾驶员交给交警部门审核。”风雪中,黑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宋红军查看正要出城的车辆驾驶室封条是否完好,并与其他部门人员查看相关出城手续。宋红军查验出城车辆疫情发生以来,黑河市公安局投入警力1700多名,日夜奋战抗疫一线,全力开展大数据研判、公路卡口查控、小区封控、交通管控、边境管控、社会面防控和检测点、隔离点、定点医疗机构、人员转运安保以及配合疾控部门开展流调溯源等工作。在黑河市区,近万名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爱辉区街道(社区)党组织的统一调度和安排,在城区内15个社区、400余个小区卡点,全面承担起居民小区值守任务。黑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各工作组的党员干部披挂出征,连续奋战,确保指挥系统高效运转。医务人员扛起救治、流调、核酸检测等重任,为疫情防控尽职尽责。350名志愿者也加入到抗疫一线,接送医务人员、守卡点、小区楼道消杀、宣传防疫知识。摄影:清风和云在王肃街,一名市民拿着手机拍摄风雪中美丽的黑河夜景。正是有抗疫一线人员风雪中的坚守,才让百姓能够感受这个城市风雪中的美丽。摄影:清风和云
    01/22
  • 黑河市瑷珲历史陈列馆推出“史+艺”沉浸式体验
    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做好疫情期间教育“不打烊”工作。2021年1月17日,瑷珲历史陈列馆马占山历史陈列展依托自身资源,深挖历史内涵,创新活动形式,以《走出黑河打响抗战第一枪——著名抗日爱国将领马占山》为主线,通过“云”讲解与表演、观展与观剧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一场“史”与“艺”的沉浸式体验。瑷珲历史陈列馆沉浸式参观体验是瑷珲历史陈列馆爱国主义教育特色化、精品化的高端系列活动之一,更是黑河地区首个在红色场馆内开展的沉浸式参观体验活动。这种形式改变了以往博物馆单一的参观模式,以“博物馆+体验”的方式,创新形式,丰富内涵,充分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项目,不仅给观众们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高质量的参观新模式,让红色历史真正“活”起来,让广大观众从旁观者变身参与者,进一步增强广大观众爱国主义情怀和博物馆教育功能,更为创新宣教模式探索了新方向、新路径,为新时期黑河地区博物馆发展盘活教育资源、促进行业进步,发挥了国家最北一级博物馆无可替代的区域性引领作用。据悉,瑷珲历史陈列馆坐落于祖国东北边陲黑龙江中游右岸、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瑷珲新城遗址内。现为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基本陈列《瑷珲历史陈列》荣获第五届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近年,已发展至“一主馆,三分馆”的馆群格局,先后成立了中俄艺术陈列分馆、马占山历史陈列展、黑河商会历史陈列分馆。
    01/22
  • 东兴市马路镇大旺村:金花茶树稳增收 特色产业硕果丰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又到金花绽放时。在东兴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的热潮下,马路镇大旺村积极发挥金花茶种植的排头兵优势,村民们正忙活着采摘和销售奔康路上的“致富花”。记者在大旺村看到,房前屋后满目葱茏,金花茶竞相吐蕊绽放,朵朵娇黄为冬日增添了暖意。在金花茶园里,园主林树柏正在采摘金花茶,他告诉记者,当前金花茶市场价约为每斤鲜花30元,每斤干花400元。为促进优势互补,村委不定期组织村民参加金花茶种植相关培训、种植大户也会积极提供技术和经营指导。目前全村有450户农户种植金花茶,种植面积约3000多亩,预估年产量达5万斤,产值可达300万元。据村委统计,2020年大旺村金花茶产业总收入达350万元,今年将继续提振增收致富成效。为构建好经济协同发展路径,大旺村仍在完善“党支部+电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加大技术和产业奖补扶持。通过把金花茶元素融入村貌建设、打造金花茶部落文化品牌等方式,深入激发金花茶产业的旅游经济效能。同时不断优化产业链,于2019年建成了集体经济项目金花茶冻干技术加工点,确保金花茶源产地直采加工,在节省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经营效率。下一步,大旺村着手与周边村联合建设更大型的金花茶加工厂,提速产业升级,合力壮大本土特色产业。在这良好势头背后,目前东兴市31个行政村已实施万亩金花茶种植等“十个一万”特色农业产业,全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达39个,率先在全区实现“镇镇有示范区,村村有示范点”目标。马路镇大旺村村民林树柏:我们村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种金花茶,我家也种植有三十亩左右的金花茶。乐观的话,年收入有二十多万,它是名副其实的致富花。现在村里主要通过示范种植、技术带动、合作经营等方式,发展壮大金花茶产业,村貌设计也加入了金花茶元素,金花茶加工厂也计划扩大规模,探索更多方式增加金花茶销路,提高经济效益。马路镇大旺村村民朱德辉:我种金花茶有20多年了,大概有4到5亩地。去年收入几万块,因为疫情原因,比往常少些人来买,希望以后通过抖音小视频、新闻报道、朋友圈宣传等方式,吸引大家关注我们村的金花茶产业。
    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