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美中国
大美中国
  • 凭祥边合区带领边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近年来,凭祥边合区把园区发展与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大力发展贸易加工产业带动、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和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此外,凭祥边合区还呼吁园区企业积极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园区企业累计带动周边群众就业2400多人,其中贫困群众300多人,务工群众实现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基本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编辑邹润
    01/07
  • 国家级荣誉!东兴市获评“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广西仅2地!
    自2018年开展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创建活动以来,东兴立足独特的区位、资源、政策、战略等综合优势,大力推进渔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全面提升渔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渔业健康养殖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兴边富民有机结合。规划先行,描绘蓝图。“十三五”以来,东兴市始终把渔业健康养殖业作为农业支柱性产业发展,先后编制出台了《东兴市“十三五”渔业发展规划》《促进现代渔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方案》《东兴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东兴市“十四五”养殖尾水处理规划》等渔业健康发展规划,致力打造中国现代特色海洋渔业示范引领区和中国—东盟渔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6.05万多亩,渔业经济总产值超百亿元,在大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80%以上,对东兴市经济的贡献保持在25%以上,居广西全区前列。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东兴市积极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工作部署,出台实施《东兴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建设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渔业健康养殖投入占农业总投入的80%以上。同时先后争取到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国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等国家级项目,共获上级支持资金4200万元。目前,已建成了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家、自治区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家,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7家,自治区级水产良种场1家。示范带动,融合发展。依托优势特色海洋渔业,成功将东兴京岛海洋渔业(核心)示范区创建为自治区四星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目前示范区池塘养殖面积4.2万亩,辐射带动周边水产养殖面积6.05万亩;建立工厂化养殖面积达3万平方米,深海网箱养殖达4900立方米,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已形成了渔业育苗、饲料产销、养殖、加工、交易、冷链物流的完整产业链和成熟运营模式,海产品加工转化率达90%,“京岛大虾”“东兴石斑”“德鲜生”巴沙鱼等标志性海洋渔业产品远销国内外。科技支撑,优质高效。加强渔业生产标准化和规范化,积极推进农科教、产学研大联合大协作,先后与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大北农集团等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科研基地。坚持立严标准,建立了和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大力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创新模式,兴边富民。探索形成的“示范区+企业+合作社+养殖户”订单式渔业健康养殖发展模式,带动边民实施代种代养,惠及边民6万多人,为全市各村集体经济提供收入200万元以上,有力地巩固东兴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渔业健康养殖与兴边富民、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编辑邹润
    01/07
  • 8个100%助推城乡融合发展 ——东兴市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工作亮点纷呈
    “路好走了,进城下乡,比以前方便多了!”这是东兴市市民对交通建设的评价。东兴市自2017年被交通运输部评选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单位以来,紧紧围绕“城乡统筹、资源共享、路运并举、客货兼顾、运邮结合”的目标,立足独特的区位、资源、政策等优势,大力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实现了8个100%:各镇、村通硬化路率100%,各镇、村通客车率100%,城市建成区路网密度和道路面积率100%,中心城市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各村直接通邮率100%,各镇快递服务网点覆盖率100%,各村通快递率100%,岛屿通航率达100%。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全面完善城市交通设施加快完善。建成使用防东高速公路、中越北仑河公路二桥、边民互市便民浮桥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北仑河一桥口岸查验通道由原来的24条增加到48条;防东高铁加快建设,各项重点工程正全力推进中。城镇路网不断完善。建成使用国门大道、东马公路等市镇两级干线公路,加快推进G219峒中至东兴公路、跨合区“三纵四横”等公路和城市路网,多层次、城乡一体的路网系统加快完善,实现了30分钟市镇通达。农村交通设施全面完善。全市3个镇31个建制村已全部通四级以上公路,543个屯(组)已全部通硬化道路。客运车辆新能源化进程加快。大力推广新能源车辆,目前全市共有公交车辆122辆,其中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105辆,占比达86%。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不断提升构建完善的城市公交线网和镇村客运线网。合理配置公交资源,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城乡道路客运车辆公交化率达100%,中心城区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达100%。整合优化公交线路。全市共有城市公交线路16条,公交车辆122辆。同时,开通3条精品旅游公交专线,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探索“国际公交”,第一期计划投入公交车15辆,开行东兴——芒街国际公交线路。推动信息化建设。重点推进客运联网售票、出行信息服务、智能化公交管理、出租车调度以及营运车辆监控等系统建设。城乡货运物流一体化体系加快形成城乡货运节点体系全面构建。建成中国邮政东兴分公司和江平、马路支局邮件处理中心。申通快递、风顺速递(圆通速递)等多家企业分别在该市建设市级物流中心,在全市3个镇设置电子商务进农村镇级服务站,村级物流配送站点与村邮乐购、农村邮政综合服务站(村邮站)功能融合,形成了覆盖市、镇、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城乡货运信息化系统全联网。全市重点营运货运车辆全部接入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将货运车辆通过车载卫星定位装置接入“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通过“邮掌柜”等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购物、销售、创业、金融、邮寄、生活不出村;依托万通罗浮货场等建设物流信息平台,与全国各大货场货运信息中心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全国货运信息联网。城乡货运实现了电商物流。全市3个镇均建设了集电商服务、分拣配送、办公、销售、农产品上行、便民服务于一体的镇级服务站,31个建制村均实现电商物流。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持续优化农村道路。农村公路总里程235.7公里,农村公路等级路率达99.5%,优良中等路率91.2%。加快形成城乡客货运输场站体系。建成3个客运站,中心城区建成公交站点136个(智能电子站牌站点35个),三级以上汽车客运站与城市公交站点的换乘距离均小于250米。全市31个建制村都建设有便民候车亭和村邮站。推动城乡道路建设改造。完成农村道路建设项目52项,桥梁建设项目6项,完成安全防护工程46个,整治隐患公路56.8公里。编辑邹润
    01/07
  • 阿拉山口口岸跨境电商出口量跻身全国第四
    凭借全国唯一一家跨境铁路入区的阿拉山口综保区地缘优势,不到一年时间,阿拉山口口岸做到了跨境电商出口量位居全国第四。日前,记者从阿拉山口市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获悉,截至2020年12月29日,阿拉山口口岸累计出口跨境电商包裹超5000万件,累计出口金额11.72亿元,共出境集装箱1458台,共服务商家50.67万家,位居全国口岸跨境电商增速第一,业务量排名全国第四、西北第一,前三名分别是广州空港、浙江航空港、郑州航空港。阿拉山口综保区跨境电子商务分拣清关中心自2020年1月1日运行至今,从2020年3月的9.7万件、4月的374万件,到进入2020年5月后,出口包裹数量激增,实现单月出口跨境电商包裹超1000万件,跨境电商出口份额占据全疆总量的90%以上。来自阿拉山口海关数据显示,阿拉山口口岸仅用120天就实现出口跨境电商包裹量突破1000万件,2020年6月底完成全年预期2000万件目标,日均出口跨境电商包裹数量超过10万件。据悉,阿拉山口海关协同铁路部门为电商出口企业提供数据通道和定制通关服务,采取7*24小时预约通关,设置跨境电商专门窗口和企业联络人,联合铁路、企业组建跨境电商工作交流群,实时通报货物申报、物流、换装及放行情况。“清单验放,汇总申报”模式、创新跨境电商“公铁联运”、“铁路站到站”运输模式,确保实现货物当天到达、当天验放,大大降低了生产者与全球消费者的交易成本,企业可以直接与全球供应商和消费者互动交易,特别是降低了广大中小企业“零距离”加入全球大市场的成本,更多企业享受到全球化红利。阿拉山口市商工局党组书记、局长、综保区管委会经发局局长高翔说:“货物从中国到欧洲,中欧班列的运输费用为空运的五分之一,耗时是海运的五分之一,为客户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成本。”2020年,在全国22个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的枢纽城市中,阿拉山口市定位为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式建设试点。编辑邹润
    01/07
  • 广西兴边富民示范县授牌仪式在凭祥市举行
    12月30日,广西兴边富民示范县授牌仪式在凭祥市举行。与会领导指出,此次授牌活动是对凭祥市扎实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创建工作成绩的肯定,希望凭祥市以此次命名为契机,继续将凭祥市打造成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窗口,为加快建设祖国南疆繁荣稳定和谐安宁示范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编辑邹润
    01/06
  • 黑河战“疫”:“空城”不空 这是众志成城
    01/06
  • 黑河 | -30℃中国高寒地:“冻人”战疫别样“动人”
      跨过2021年的门槛,全球战疫仍在持续,中国高寒地区黑河面临更大考验。1月5日,当地最低气温跌破-30℃,一条湿裤子片刻就能冻得“站立”。在“冻人”的酷寒中,留下许多战疫的“动人”身影。  岁末天寒,中俄边境小城黑河频繁“冷上”热搜。该市全年结冰期200余天,如此气候中的抗疫战场什么样?2020年12月29日,黑河新发疫情突如其来,一周以来全市各部门“热血迎战”。    黑河市青年志愿者在严寒中工作黑河团市委供图  二九天,夜风寒。“手很快就冻木了,搓一搓继续工作。”爱辉区长海社区党委书记王欣说:“配合流调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是社区工作之一,我们负责核实信息、督促动员、调配车辆等。”  尽管忙得每天睡觉不到2小时,他们仍随叫随到。3日凌晨2时,一名隔离人员因突发急性牙髓炎剧痛难忍,他的爱人哭着打来求助电话。网格员花晓苑顶着夜色,跑遍街里所有的药店。    自愿加入战疫大军的黑河市志愿者黑河团市委供图  “全身都冻透了,也没买到适症的药品。”经过协调,爱辉区长海社区请来医护人员上门为患者注射了止痛针,并答应以后出现症状还会帮助解决。疼痛得以缓解的患者说:“等我出去,一定送面锦旗。”  “我报名”“我请战”“我支援”……黑河团市委副书记毛慧说:“我们招募到300多名志愿者,负责隔离小区的物资配送、垃圾清运、信息采集等。”羽绒服外面套隔离服,不停奔走的志愿者们有时冷得发抖,有时汗流浃背。    爱辉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张琛在户外执勤黑河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爱辉交警大队供图  在清运生活垃圾时,他们先将封条拆除,站到1.5米以外的距离,等垃圾袋放到门口后,再贴上封条、提走垃圾。志愿者柴艳宁脸蛋冻得通红,他说:“冬天本来就冷,酒精喷到身上更冷,但为家乡做贡献很值得。”  往日繁华的街道变得空旷,“白眉大侠”却全天在户外执勤,他们的眉毛是被霜雪染白的。黑河市公安局抽调数百名警力,在城区5个卡口实行24小时闭环式全封闭管理。同时,抽调治安警、巡警、特警、交警进行全面巡逻管控。    黑河市爱辉区核酸监测点工作人员一起加油黑河市爱辉区委宣传部供图  “无论穿得多厚,一出去10分钟就冻透。”黑河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爱辉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张琛说:“但忙起来,也就忘记了冷。”谈及新年愿望,他说:“元旦都没过好,希望疫情尽快过去,黑河人民能过一个祥和的春节。”(完)编辑邹润
    01/06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江平镇吒祖村:中草药种出致富“好药方”
      中医药不仅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独特作用,对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东兴市江平镇吒祖村充分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将中药材作为新兴产业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眼下,冬日的空气中还弥漫着丝丝寒意,东兴市江平镇吒祖村种植大棚里气氛却如火如荼。翻土、插苗、浇水……村民在忙着为中草药百部进行育苗。  去年九月,覃海英刚到公司上班。“我每天的工作是育苗,工作不是很辛苦,一个月可以领3千多,我感觉很开心。”覃海英说。  现在基地已建成高标准化育苗大棚5个,单棚单次可育苗16万株,高标准化组培实验棚一个,相关设施仪器配套齐全。吸纳本地农户14个。基地以公司+农户的订单式推广,农户从公司这里购苗,公司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再由公司统一回收。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公司为龙头,基地为平台,通过委托帮扶、就业帮扶、土地流转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  在吒祖村基地内,除了培育百部苗外,还对中桐1-58、石斛、“红姑娘”脱毒苗进行培育。按大棚的产能计算,预计年销售在三千万以上,给当地村民提供了增收的新平台,让村民在种植中草药的同时,也用辛勤汗水收获了致富“好药方”。  产业兴、百姓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正在吒祖村生动实践,如今,吒祖村人的思想变活了、路子变多了,随着中药材种植产业的持续发展壮大,老百姓的日子也会越来越美。
    01/06
  • 阿拉山口口岸跨境电商新兴业态蓬勃发展
    从“一空二白”到“茁壮成长”,阿拉山口口岸凭借全国唯一一家跨境铁路入区的阿拉山口综保区及无可比拟的地缘优势,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实现了口岸跨境电商新兴业态的跨越式发展,已然成为丝绸之路电商产业中的一颗新明珠。据阿拉山口市商工局统计,截至12月29日,阿拉山口口岸跨境电商已累计出货量超5000万票,累计出口金额11.72亿元,共出境集装箱1458台,共服务商家50.67万家。位居全国口岸跨境电商增速第一,业务量排名全国第四。阿拉山口口岸换装库一角。今年以来,阿拉山口口岸实行“跨境电商班列”提前报关、提前请车作业模式,通过铁路运输和集装箱多式联运打造“阿拉山口慢空运”模式,形成了通向欧洲的跨境电商“黄金通道”。“阿拉山口慢空运模式的特点是点对点、路线优、时间短、费用少、覆盖广。费用为空运的五分之一,耗时是海运的五分之一。”据阿拉山口市商工局党组书记、局长、综保区管委会经发局局长高翔介绍,阿拉山口口岸跨境电商以集装箱公铁联运模式出口为主,以国际公路联运/TIR模式为补充,阿拉山口市距离欧盟仅有6249公里,跨境电商集装箱从口岸至欧盟境内仅需7天左右,是中国联通欧盟最短的铁路运输线。运营商以公路运输的方式将货物运达阿拉山口口岸,通过数据集散、集拼集运、7×24小时全时段服务和即到即走的方式,将货物转铁路运输出口至欧洲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通道”。自2020年1月1日阿拉山口综保区跨境电子商务分拣清关中心运行至今,从3月的9.7万件,4月的374万件,到进入5月后,出口包裹数量激增,实现单月出口跨境电商包裹超1000万件,呈现“井喷式”增长的态势。海关工作人员查验中欧班列。阿拉山口海关协同铁路部门为电商出口企业提供数据通道和定制通关服务,采取7×24小时预约通关,设置跨境电商专门窗口和企业联络人,联合铁路、企业组建跨境电商工作交流群,实时通报货物申报、物流、换装及放行情况,实施“清单验放,汇总申报”模式,创新跨境电商“公铁联运”“铁路站到站”运输模式,确保实现当天到达、当天验放。对企业而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无疑是加快了各国企业的全球化运营进程,大大降低了生产者与全球消费者的交易成本,企业可以直接与全球供应商和消费者互动交易,特别是降低了广大中小企业“零距离”加入全球大市场的成本,更多企业享受到全球化红利。“比如一趟从上海出发到德国杜伊斯堡的班列,早上抵达阿拉山口,当日海关系统放行,从发车到目的地用了不到15天,整个过程相比海运时间缩短了80%,而价格只有空运的20%左右,为客户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成本,大大提升了客户的体验度,业务量持续增长。”阿拉山口国际快铁有限公司现场业务专员乌郎说。国门景区。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欧公路、空运大范围停运,加之铁路运输效率和成本优势,依托铁路运输和集装箱多式联运的物流通道出现了逆势增长。菜鸟网络、DHL、燕文国际等业内知名跨境电商企业将中欧出口物流渠道由空运转为中欧公铁联运模式。菜鸟国际骨干网总监谢志宇表示,今年3月,阿拉山口综保区与菜鸟网络联合开启了“阿拉山口公铁联运”模式的试运营。货物入区可享受保税、出口退税、通关一体化等系列政策优势,加之“中欧班列+跨境电商”在阿拉山口口岸落地发展新局面,让跨境包裹能够在口岸随到随走,物流时效提升10%以上。阿拉山口市综合保税区。目前,经阿拉山口海关报关放行后自阿拉山口公路、铁路站出境发往欧洲,最终通过德国、比利时、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快递或邮政派送至欧盟已达28国消费者手中。跨境电商是全球化时代的产物,必将提升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阿拉山口作为国家向西陆路开放的重要枢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以发展跨境电商为突破口,努力将“通道经济”转变为“口岸经济”。阿拉山口国境站换装库三区换23线,返程中欧班列正在换装。阿拉山口市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阿拉山口综保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皮履屏表示,今年,在全国22个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的枢纽城市中,阿拉山口市定位为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试点,标志着在全国物流网络中,阿拉山口将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皮履屏说:“博州党委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成立了阿拉山口经济工作专班,将举全州之力实现‘口岸强州’。建设边境口岸型数字枢纽港,着力发展数字口岸,把数字流、贸易流物流、资金流整合,同时不断提高阿拉山口公路和铁路口岸运能,阿拉山口口岸跨境电商出口搭上数字物流快车道,在推动中国外贸经济发展中凸显口岸力量。”编辑邹润
    01/05
  • 问鼎高精尖 全球夺“头香” ——东兴市肉桂精深加工产品世界称雄
    打开可乐瓶盖,随着泡沫冒起,会有一股淡淡的杏仁香气扑鼻而来。这种吊人胃口的香味近似杏仁,却与杏仁无关,其主要成分叫苯甲醛,是从肉桂中提取的天然精华。这种珍贵的“头香香料”,还在世界诸多顶级品牌酒类、化妆品、医用品中,用作不可替代元素,国际市场价维持在每吨约60万元。这种“头香香料”,全球1/3产量出自中国广西肉桂(东兴桂)标准化示范区。这个人们知之不多的示范区,将桂油进一步深加工,生产出高端产品苯甲醛,纯度高达99.99%,品质国际公认最优,远销欧美,订单排满,占据全球市场最大份额。肉桂是广西优势独拥的道地中药。2000多年前,肉桂在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早有记载。它不仅是国人喜爱的调味香料,也是名贵中药。“东兴桂”是广西肉桂一大品牌,其自然条件、生长环境等均是其他地方的肉桂难以比拟的。广西肉桂种植面积100多万亩,产品以桂皮、桂油两大类为主。桂皮常见产品类型为桂通、板桂、烟仔桂、桂碎等,桂油则从枝叶提取。广西肉桂(东兴桂)标准化示范区经营单位广西庚源香料有限责任公司,长期从事肉桂油初级加工,不甘于出口廉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为人做嫁衣,2015年初成功攻克肉桂精深加工核心技术,先后研发出肉桂醛、苯甲醛等升级产品,2016年实现工厂化生产。苯甲醛正是肉桂产业链的终端产品,也是国际市场上的高端产品。广西肉桂(东兴桂)标准化示范区的苯甲醛品质稳定,通过犹太、清真等多项认证。示范区还开发出乙酸肉桂脂、邻甲氧基肉桂醛、香豆素、肉桂醇、苯甲酸、肉桂黄酮、肉桂多酚、肉桂多糖等肉桂系列深加工产品12个,建成技术领先的精深加工生产线2条,年产值超过1.2亿元,产能逐年提升。通过与广西林科院联合开展肉桂精深加工和高效栽培研究与推广,示范区引进专利技术8项、科研成果3项,并开展SGS质量体系认定,建成广西最大的肉桂种植基地,每年生产所需桂枝桂叶原料达9000多吨。2019年3月,该示范区获评为四星级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目前,示范区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自治区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近年来,通过“公司+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幅度提高价格从农户手中收购桂枝桂叶,为当地种植农户每年增加收入超过1000万元。“桂枝叶收购高峰期时,我一天能跑七八趟车,收入有七八百元。”马路镇大桥村村民李国才说。脱贫户何专源则在生产线从事产品包装工作3年,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编辑邹润
    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