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辽宁丹东市市场监管局:走进企业纾困解难
    近日,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对检验检测行业开展了纾困解难走访行动。丹东市市场监管局走访调研了食品检验、工程建筑检测等检验检测行业。在走访中了解到,丹东某检测服务有限公司已向丹东市市场监管部门提交CMA资质认定申请,受疫情影响,评审组无法到达现场进行评审考核,导致该公司短期内无法获得检验检测资质。针对该公司目前面临的困境,丹东市市场监管部门提出了资质认定网络评审,通过网络视频实现现场评审,既落实了疫情防控要求,又能顺利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工作,保障了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工作的有序进行。在丹东某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企业提出检测能力有限,为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检测能力和服务质量,拟扩大检测范围。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建议该公司在原有检测资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检测条件,采取升级、改造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等有效手段,在确保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满足资质认定条件和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申请资质认定扩项评审。通过此次走访,及时了解企业在日常检验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现场与企业座谈进行分析研判,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得到了企业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编辑:邹润
    03/31
  • 辽宁丹东:栽好梧桐树 引得凤来栖
    今年以来,丹东市积极克服疫情冲击、经济下行等不利影响,全力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实行“一窗受理”“不见面审批”及“店小二”式服务、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系列举措,为企业和个人“减负”,为干事创业培植优质发展土壤,全市创业发展保持活跃态势,市场主体发展形势总体向好。截至今年2月,丹东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2.66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7.52%。其中:实有企业4.49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8%;实有个体工商户17.81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7.37%;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629户,比上年同期增长4.37%。纳税人在丹东市5G智慧办税服务厅自助办理涉税业务。(摄影:车锦文)深化改革提升群众获得感“不用排队,几分钟就办完了,服务真是太给力了!”近日,东港市百世康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将一封感谢信送到丹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审批分局优化审批服务工作表示感谢。为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丹东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一窗受理”,实行多人多项联合审批,即办即发证,大幅度降低企业在窗口排队等候时间,获得企业的好评。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攻坚战、持久战。持续围绕市场主体关切、对标最高最好最优,丹东市各地各部门持续迭代升级任务清单、创新改革举措,让企业和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在落实市场监管职能中,丹东市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制定《丹东市“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事项清单》,网上开设“证照分离”改革专区,简化审批流程,切实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2021年7月,在全市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工作。同时,积极推进住所登记自主申报承诺制改革。申请人在办理企业设立、住所变更、经营场所备案时,只需提交载明住所(经营场所)相关信息的承诺书,无需提交其他证明材料。全市实行住所(经营场所)登记自主申报承诺制市场主体1.2万户。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市场监管部门全面归集企业开办数据资源,推广电子证照自助打印下载等服务模式,实现一般性企业开办全程“不见面”“一日办结”。全市市场主体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开办率达到97.18%。全面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建立企业简易注销容错机制,切实解决企业“退出难”,将适用范围拓展到除上市股份公司以外的所有企业类型,把公告时间由45天压缩到20天。丹东富田精工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摄影:蔡晓华)针对群众和企业提出的“痛点”“堵点”,丹东市各部门将“办事方便”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着力点,出台各项便民利企措施。今年以来,丹东市生态环境局全面落实“一网通办”,简化优化环评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同时,积极推进环评领域“放管服”改革,调整市、县(市、区)二级环评审批权限,除涉及能源、交通运输等七大类部分重点项目仍由市级审批外,其他审批项目全部下放至县(市、区)分局,做到环评审批不出县(市、区)。“没想到环评审批,不出县就能办理,太方便了!”在宽甸满族自治县毛甸子镇,因开办生态养殖场需要办理环评手续的徐先生高兴地说。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今年前两个月,丹东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006户,比上年同期增长36.91%。其中,新登记个体工商户3216户,比上年同期增长54.91%。强化服务为企业纾难解困为了帮助企业清除检验中的“拦路虎”,近日,丹东市市场监管事务服务中心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深入丹东医创药业、丹东药业、辽宁沃华康辰药业等企业纾难解困,全力提供技术支持。针对企业检验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大肠埃希菌检查时若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菌落生长,应怎样进行确证实验”“沙门菌检查时若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疑似菌落生长时,应怎样鉴定”等具体问题,检测中心工作人员现场演示,用专业技术支持助力企业通过检验。了解到企业检验人员流失严重,需要系统培训,中心梳理汇总了17家企业的培训申请,针对各家企业普遍存在的技术难题开展“常规理化检验的注意事项”“实验室用水检验项目及核查周期的确定”和“实验室OOS的调差的启动及风险评估”等基本知识和操作培训。目前,已为药企解决技术问题12个。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切实当好服务企业和群众的“店小二”,丹东各地各部门按照各自责任分工纷纷行动起来,全力落实助企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政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已成为大家的一致行动。伴随着和煦的春风,丹东市税务局推出“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紧扣“智慧税务助发展·惠企利民稳增长”主题,推出五大类20项80条便民办税缴费举措,把服务的“春风”送到纳税人心坎里。在服务举措上,丹东市税务部门持续落实并推动全国税务咨询系统的“一线通达”,重点构建“办问一体”税费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云税通”智慧服务系统远程办税功能,实现“2612366纳税服务平台”与“云税通”实时互转。着力构筑个性需求保障,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绿色通道”和“一站式”综合服务,并深入推进办税缴费软件适老化改造。同时,在全市各办税大厅设立“不满意请找我”窗口,专司办理过程中的疑难杂症问题,解决纳税人缴费人多头跑、往返跑问题。用足用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阶段性税收缓缴政策的同时,税务部门继续加大“助企纾困”力度,保障市场主体稳定。对全市38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供精准“滴灌”服务,做到一企一策,全力提升工业企业税收贡献度。同时协调多部门共同发力,共同研究解决企业共性和个性问题,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实现融资,助力企业尽快渡过暂时性困难。组织市县两级税务机关开展“惠苗政策进万家”活动,针对小微企业开展特色服务。积极改进新办小微企业服务方式,深化与市场监管、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协作,联合推出包含税费优惠政策、操作指引等在内的“新办小微企业大礼包”,联合开展小微企业税费专题培训,开展点对点宣传辅导,详细解读当前热点税费优惠政策。去年,丹东市税务部门为受疫情影响、货币资金不足经营困难的企业申请办理缓税2.26亿元;为制造业小微企业缓缴五税两费3.24亿元;落实能源电力保供措施,解决电力供热企业资金困难,落实缓税678万元。今年截至目前,为受疫情影响、货币资金不足经营困难的企业申请办理缓税1095万元;为制造业小微企业缓缴五税两费5278万元。聚焦稳定企业就业岗位,全力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去年,丹东市人社局建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化人力资源市场,向下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联动服务,向上实现与人社部“就业在线平台”数据互通互联。推出线上找工作、招聘会、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九大服务功能,实现了对招聘职位和求职人员精准画像、智能匹配、双向推送,大幅提高了招聘成功率。今年,计划建设智慧化人力资源市场二期项目,建设“短零工”市场,实现“城乡住户与求职者、个人雇主与求职者、用人单位与求职者”方便、快捷、精准对接。截至今年2月末,丹东市全地区已累计组织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返乡高校毕业生等专场招聘活动27场,服务用人单位568家次,提供就业岗位需求人数12016人(次);全地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649人,同比上升356.94%;全面贯彻落实失业保险阶段性降费率政策,累计为9523户企业减免失业保险费800万元。编辑:邹润
    03/30
  • 辽宁丹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订单足,生产忙。连日来,位于丹东金山经济开发区的辽宁东深建筑新型材料生产基地的混凝土装配式构件生产车间里,机器开足马力,工人全力投入生产。企业从建设到投产仅用时7个月。项目建设不断加速跑,源于企业对丹东市营商环境的充分认可。近年来,辽宁丹东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改善发展环境,推动形成更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特别是今年以来,丹东市以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为着力点,开展营商环境监测和政府失信专项整治,加快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打造“办事靠法治、不用找关系”的“金名片”。与此同时,丹东市以数据赋能为关键点,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推进“只提交一次材料”“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狠抓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和系统性重构,打破“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真正做到“进一网、能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以优质服务为落脚点,完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加快建设政务服务驿站;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有效发挥财政金融政策合力,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全力落实助企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政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全力帮助各类市场主体打通堵点、补上断点、解决难点,丹东市千方百计拆除影响发展活力的“门槛”,市场主体质量和活跃度显著提升。截至今年2月,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2.66万户,同比增长7.52%;今年前两个月,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006户,同比增长36.91%。市场主体满意度、舒适度和安全感的提升,增强了丹东经济的活力与动力。今年前两个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同比增长76.4%。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5.4%,占全部投资比重的78.6%。民间投资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8倍,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60.5%。编辑:邹润
    03/30
  • 辽宁东港市小寺村:做优地标性产品助民增收
    结合沿海便利的条件,近日,东港市新城街道小寺村成立东港市易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探索“村+合作社+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做精做优黄蚬子、杂色蛤、蓝莓、大米、软枣、草莓等地标性产品,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摄影:孔丽娜)今年,小寺村将发展越光大米种植地5000亩、杂色蛤养殖2万余亩、蓝莓5000亩,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村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编辑:邹润
    03/30
  • 辽宁丹东:硬举措推动营商环境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年来,丹东市以落实“四大行动”为统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提升“一网通办”水平、强化制度创新、推动诚信建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的重要举措。一年来,丹东市严格落实上级部门简政放权有关部署,取消下放调整行政职权事项57项。围绕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区”的目标,将117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整链条、全环节赋予园区实施。深入推进监管方式改革,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应用,监管信息归集覆盖率达99%。在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压减审批前置要件、实施并联审批、压缩审批时间。除特殊工程外,将项目审批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最长60个工作日,最短5个工作日。同时,做好惠企政策落实,全面取消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并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着力提升“一网通办”水平,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提升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便利度。全地区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比例达88.5%,“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9.45%,“即来即办”业务比例达到51.71%,“只提交一次材料”办结业务比例超过50%。176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市通办”,121个联办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好”,全市“一窗”业务比例达85.04%。以村和社区为主体,围绕“不见面审批”,建立政务服务驿站260个。不断强化制度创新,着力打造“痛快办事”的文化。在全省首创“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并在全市36个县级以上各类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广,提供服务超过3万人次,重点解决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全面推行“绿色通道”“以函代证”“告知承诺”和“容缺后补”等制度,2069个事项实行“容缺受理”,46项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一年来,丹东市一体推动诚信建设,促进“法治丹东”和“诚信丹东”建设再上新台阶。在加强涉案企业司法保障、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等方面,相关部门不断推出卓有成效的新举措。同时,进一步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严格落实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用信息“双公示”制度。2021年,发布红名单2801人次,失信黑名单174人次。推送行政许可9354条、行政处罚293条、信用承诺书868份、联合惩戒案例3例。给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为此,丹东市持续强化12345热线平台建设,不断完善转办、督办、考评制度,提高企业群众诉求办理效率和质量,实现了非紧急求助类事项“一个号码管服务”。进一步规范企业投诉案件办理流程,每个投诉案件由双人负责,专人专办。继续深入实施项目管家制度,为全地区872个项目(企业)配备项目管家193人。在全市296个具有涉企服务职能的机关单位中确定专人,组建涉企问题服务网,建立了“管家”牵头、动态组网、高效解决涉企问题的工作机制。一年来,为企业解决上百个实际问题。同时,创新政企沟通方式,各地区、各部门普遍建立了规范化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通过走访企业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不断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精准发现问题,促进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制定实施《丹东市营商环境监测工作制度》,在市法院、市市场监管局等10个部门和单位设立监测点,通过对行政复议等12项指标的监测和研判,发现苗头和倾向性问题,及时预警和整改,促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持续开展“营商环境企业评”活动,科学制定企业调查问卷,从12个方面对政府部门和市政公共服务部门进行评价,针对满意度偏低的中介服务、金融服务等方面的问题组织实施整改。同时,严格落实“好差评”制度,在实现评价部门、评价事项、评价渠道全覆盖的基础上,持续引导办事企业群众进行评价。一年来,共向省“好差评”后台传输评价数据超过96万条,好评率达到100%。编辑:邹润
    03/29
  • 丹东合作区:打造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高地
    日前,在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2021年度省级督查激励拟入选推荐名单中,丹东合作区光荣上榜,成为全省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促进网络与数据安全能力建设等工作成效明显的五个县(市)区之一。近年来,合作区以数字丹东建设为引领,出台多项相关政策,支持工业互联网建设和两化融合发展,推动“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推进5G基站、数字园区、数字政府、数字乡村建设,将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成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高地。截至目前,区内实现了5G基站连续覆盖,IPv6骨干网、城域网与接入网全部改造完成,具备申请双千兆试点县区的条件。区内还建有丹东唯一符合国际标准的大数据中心,通过建设区域工业云平台,打造“智能化车间”、“数字化工厂”八家。编辑:邹润
    03/29
  • 辽宁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打造特色经济新引擎
    3月22日,丹东润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7000万元的电子线束加工生产基地项目和丹东东亚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规划用地34亩的电子专用线缆项目,集中在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现代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开工。这是该产业园继去年瑞银科技、科亮电子、新陆电子等5家企业落户后,新入驻的两家电子信息科技企业,标志着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现代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进入全面建设新阶段。良好的发展势头与逐步优化的营商环境分不开。去年7月以来,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聚焦优质服务,超前谋划,精准发力,为7家项目企业提供咨询、办证、审批等服务,全程跟踪解决产业立项、规划审批、建筑工程规划许可等事项,上门全力帮助项目解决水、电、供热、给排水等具体问题。目前,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现代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投资已达数亿元,入驻企业快速增长,为特色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引擎。编辑:邹润
    03/28
  • 辽宁丹东:前两个月经济运行平稳
    记者从丹东市统计局了解到,今年1—2月,全市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以来稳定恢复良好势头,11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居中靠前。1—2月,丹东市规上工业保持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3%,居全省第7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4.1%,比全省高8.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市固定资产同比增长76.4%,居全省第2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4.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倍,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0.1%,三次产业结构占比由去年同期的17.4:32.5:50.1转变为14.3:40.2:45.5;从投资主体看,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5.4%,占全部投资比重78.6%。市场销售恢复加快,全市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6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速居全省第4位,高于全省平均0.7个百分点;城镇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4.8亿元,增长16.6%;乡村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0.8亿元,增长16.4%。此外,丹东市今年前两个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3.3%,居全省第9位;货物进出口总额23.8亿元,同比增长48.4%,居全省第1位;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2%,总体保持平稳。编辑:邹润
    03/28
  • 辽宁丹东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营商环境再优化 助企便民成果显
    “现在来办事确实是挺方便的,窗口工作人员态度都挺好,办事效率也高。”近日,在丹东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大厅,不少受访群众都给出这样的评价。营商环境好不好,群众和企业最有发言权。一年来,我市以落实“四大行动”为统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提升“一网通办”水平、强化制度创新、推动诚信建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的重要举措。一年来,丹东市严格落实上级部门简政放权有关部署,取消下放调整行政职权事项57项。围绕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区”的目标,将117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整链条、全环节赋予园区实施。深入推进监管方式改革,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应用,监管信息归集覆盖率达99%。在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压减审批前置要件、实施并联审批、压缩审批时间。除特殊工程外,将项目审批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最长60个工作日,最短5个工作日。同时,做好惠企政策落实,全面取消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并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着力提升“一网通办”水平,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实现“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通过实施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提升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便利度。全地区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比例达88.5%,“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9.45%,“即来即办”业务比例达到51.71%,“只提交一次材料”办结业务比例超过50%。176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市通办”,121个联办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好”,全市“一窗”业务比例达85.04%。以村和社区为主体,围绕“不见面审批”,建立政务服务驿站260个。不断强化制度创新,着力打造“痛快办事”的文化。在全省首创“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并在全市36个县级以上各类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广,提供服务超过3万人次,重点解决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全面推行“绿色通道”“以函代证”“告知承诺”“容缺后补”等制度,2069个事项实行“容缺受理”,46项证明事项实行了“告知承诺”。一年来,丹东市一体推动诚信建设,促进“法治丹东”和“诚信丹东”建设再上新台阶。其中,在加强涉案企业司法保障、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等方面,相关部门不断推出卓有成效的新举措。同时,进一步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严格落实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用信息“双公示”制度。2021年,发布红名单2801人次,失信黑名单174人次。推送行政许可9354条、行政处罚293条,信用承诺书868份,联合惩戒案例3例。给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为此,我市持续强化12345热线平台建设,不断完善转办、督办、考评制度,提高企业群众诉求办理效率和质量,实现了非紧急求助类事项“一个号码管服务”。进一步规范企业投诉案件办理流程,每个投诉案件由双人负责,专人专办。继续深入实施项目管家制度,为全地区872个项目(企业)配备项目管家193人。在全市296个具有涉企服务职能的机关单位中确定专人,组建了涉企问题服务网,建立了“管家”牵头、动态组网、高效解决涉企问题的工作机制。一年来,为企业解决上百个实际问题。同时,创新政企沟通方式,各地区、各部门普遍建立了规范化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通过走访企业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不断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精准发现问题,促进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制定实施了《丹东市营商环境监测工作制度》,在丹东市法院、丹东市市场监管局等10个部门和单位设立监测点,通过对行政复议等12项指标的监测和研判,发现苗头和倾向性问题,及时预警和整改,促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持续开展“营商环境企业评”活动,科学制定企业调查问卷,从12个方面对政府部门和市政公共服务部门进行评价,针对满意度偏低的中介服务、投资便利化、金融服务等方面的问题组织实施整改。同时,严格落实“好差评”制度,在实现评价部门、评价事项、评价渠道全覆盖的基础上,持续引导办事企业群众进行评价。一年来,共向省“好差评”后台传输评价数据超过96万条,好评率达到100%。编辑:邹润
    03/25
  • 辽宁凤城市:奏响高质量项目落地序曲
    3月18日,凤城市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凤凰山庄举行。凤城市政府分别与益阳粤湘大健康饮料有限公司、霸盛(辽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东沃(丹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弘胜集团有限公司、坤正碎石加工有限公司现场签约。同时,还通过线上视频形式与丹东捷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辽宁省飞杭建材有限公司进行网络“云”签约。此次签约7个项目,其中工业项目5个、高新技术项目1个、商贸物流项目1个,总投资达14.91亿元。据了解,此次签约的7个项目,有国际知名品牌,有围绕军民融合特色产业,有全国首例高校生物工程专业课题科研成果,有处于国际国内行业领先地位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这些项目体量较大、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此次成功签约,为凤城市今年着力引进落地高质量项目,特别是“新字号”项目拉开了序幕。今年以来,凤城市全面落实丹东市“项目年”活动要求,进一步加速推进凤城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2月17日,凤城市召开“项目年”大会,确立今年“项目年”的目标任务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全年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97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61个(新开工项目25个,复工项目36个),投资超亿元项目36个。谋划包装5000万元储备项目70个以上,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50个以上。确保引进内资、实际利用外资、争取上级资金均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为达到这一目标,凤城市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全面落实“五个一”领导包扶推进制度。充分发挥项目谋划专班作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深入研究中央、省、市支持方向,紧盯“两新一重”、5G建设、数字经济、碳排放交易、结构调整等,全力谋划包装一批具有“时代感”、高质量的大项目、好项目。对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就项目谋划、立项、节能审查、资金争取、融资、招商引资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形成全市上下遇到项目不放松的良好氛围,力争三季度61个项目全部开复工。凤城市坚持以园区发展为引领,凝心聚力增强发展动能。辽宁凤城经济开发区2017年9月升级为省级开发区。2021年,凤城经济开发区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零部件),在丹东市2021年高质量发展实绩考核中,被评为一类园区。今年初,凤城市在丹东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台了《凤城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域外投资开发区的项目给予优惠政策,积极利用政策吸引域外投资者。凤城市还成立了园区招商公司,强化园区招商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两解一代”工作制度,共为园区企业解决问题43项,建立长效服务机制3项。今年,凤城市将加快园区研发技术转化中心、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加大闲置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力争新整理土地1000亩以上,腾换厂房5000平方米。着力发挥增压器联盟作用,与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清华大学、中科院沈阳分院等单位开展深度合作,数字化赋能三大主导产业集群。编辑:邹润
    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