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辽宁丹东:开足马力复工复产
    7月14日,在丹东市红升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近百名工人正忙而有序地开展生产作业。“我们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制订闭环管理方案,落实闭环管理责任,有力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企业负责人介绍,截至7月中旬,红升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在闭环期间实现产值1500余万元,为防疫物资企业及民用物资企业生产外包装箱1400余万个,保障了防疫物资及民用物资的有序流通。目前,丹东市进入全面有序复工复产阶段,广大企业应时而动,在落实落细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开足马力复工复产。丹东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保供企业,疫情防控期间,红升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组织工人闭环在厂保生产,通过科学谋划、精准施策、落实责任,切实做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不误”。企业从严从紧从细做好疫情防控管理工作,加强环境消杀。对食堂、宿舍、车间等公共场所及职工经常接触的公共用品和公共设施,指派专人进行消杀,每日不少于三次,并建立消杀台账进行记录。同时,对居家员工的居住地及家庭环境作出研判,按属地政府要求进行逐级申报,有序开展员工返岗工作。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对在厂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意识,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面对复工复产这场大考,企业快速响应出实招,提质增效、全力以赴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在这期间,我们得到了丹东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现在员工复产率已经达到百分之六十。”企业负责人说,现在红升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的产值基本实现原有产值的80%,他们有信心在政府帮助和扶持下尽快实现原有产能,甚至超越以前。
    07/19
  • 辽宁丹东:紧紧抓牢项目建设“牛鼻子”
    7月15日,在振安区同兴镇五龙金矿塌陷区避险安置项目现场,数十名工人正在紧张施工,三台吊车也在工作着,工地一片忙碌的景象。随着丹东市按下复工复产“加速键”,同兴镇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复工复产,多措并举深化纾困解难措施落实,目前全镇企业及项目复工复产率达95%以上。同兴镇有着较为深厚的工业基础,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积攒了不少“工业家底”。同兴镇现拥有工业企业129家,已经形成铸造、机械加工、包装印刷、服装、电子、石材、黄金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近年来,同兴镇坚持“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平台的工业建设,5年累计实现千万元以上新开工及续建项目27个,金山热电、垃圾焚烧发电、五龙金矿3000吨选厂、光明山纪念园等7个亿元以上项目相继落户同兴镇,投资总额近20亿元,为同兴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并呈现出集群化发展态势。隆盛铸造、红升包装、大爱服装、金立电器、五龙黄金等企业发挥着行业重要作用。2021年,全镇规模工业产值实现22亿元。作为同兴镇本地的“老牌”企业,丹东隆盛铸造有限公司铸造车间有6条生产线,全部使用电炉生产。企业主要生产加工各种型号的球墨铸铁件、蠕墨铸铁件等,与吉林大华、沈阳华晨、沈阳中车等知名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年产值在2亿元左右。今年,该企业又投资2000多万元,对其中两条生产线进行浇铸全自动化设备升级改造,机械加工车间拥有170多台进口数控车床、铣床等设备,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位于同兴工业园区的丹东红升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拥有生产7层高速瓦楞纸板的先进设备,生产的数百种纸制包装产品远销国内外,年销售收入近亿元。公司还成立研发中心,自主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已有7项新产品获得国家专利。近年来,为加快项目建设,同兴镇党委、政府制定包保责任制,包保人员定期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对所有开工项目全部明确推进情况,明确办理手续时间和路线,实施重点项目领导包保责任制,实行日跟进、周调度、月汇总的制度。镇里还成立两个“专班”,分别是项目专班和征收专班,专门为各个企业办理各项手续,从立项到组卷的各个流程实施“管家式”服务,对于能动工的项目,提前做好项目开工准备,对于重点新建项目,协调推进土地征收和前期手续办理,服务企业“一杆到底”,真正实现“企业不见面,手续办齐全”。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同兴镇积极推进招商引资提质增量,进一步摸底调查辖区内的闲置资产,登记造册,初步确定招商意向,制作招商手册,定期核查资源状态,实时更新信息库,以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益,为招商引资开辟更大的空间。据了解,今年以来,同兴镇投资10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19个,投资总额27.4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0个,投资总额15亿元。接下来,同兴镇将继续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紧紧抓牢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把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奋力在项目建设中,跑出同兴又稳又快的“加速度”,迈出推动振安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07/19
  • 辽宁宽甸县步达远镇:小桑枣带来大财富
    日前,记者在采访时看到,步达远镇大牛沟村的桑葚果园里,一颗颗紫红色的桑葚挂满枝头,到处都是丰收的喜悦。桑葚又名桑椹子、桑枣、桑果等,为桑科植物桑树的果穗。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成熟的桑葚质地油润,酸甜适口,以个大、肉厚、色紫红和糖分足者为佳,其性味甘寒,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燥、乌发明目、利尿、保健和消暑等功效。果农吴义发展桑葚果园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据了解,这个桑葚果园的建成还有着一段别样的经历。根据吴义介绍,很多年前,吴义的父亲到桓仁县沙尖子镇闹枝沟村出差,听闻山上有一棵果大味甜的桑枣树,吴义的父亲抱着怀疑的态度品尝过后,果断的把这棵树移植到了自家的果园,后来经过繁育嫁接等技术发展至今。如今,桑枣为吴义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成为了他家的致富果。
    07/19
  • 辽宁凤城大堡蒙古族乡:冷棚西瓜成为富民强乡的新引擎
    辽宁省凤城市大堡蒙古族乡冷棚西瓜领航打造民族乡特色产业,开展订单农业新思路,创新农业增长点,力争使大堡西瓜成为富农强乡的新引擎。(来源:凤城市大堡蒙古族乡政府)近年来,大堡蒙古族乡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采取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拓宽销售渠道,成功走出一条集约化、特色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真正带动周围村镇的老百姓“种”出致富路。大堡西瓜作为大堡蒙古族乡地标性农产品,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在辽宁及周边地区已经小有名气。大堡西瓜以个头大、瓜形正、红心、沙瓤、黑子、甜度高等优势深受全国各地消费者喜爱。农户种植积极性高、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种植出来的西瓜品质上乘。今年冷棚西瓜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总产量达1亿吨,年可增收6600万元。下一步,大堡蒙古族乡将继续积极发挥“党建+”优势,加强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围绕特色产业谋篇布局,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全力推进“一村多品”的良好局面,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07/19
  • 辽宁东港市十字街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项目助农绿色发展
    辽宁省东港市十字街镇以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高规模养殖户畜禽粪污处理能力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严格程序,明确主体。严格按照畜禽养殖规模明确政策落实主体,通过印发《东港市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通告》、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向养殖户广泛宣传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和项目补贴政策。强化部门联动,组织畜牧、环保、土地、动监等部门对畜禽养殖户进行摸排和资格审查,最终确定6户规模养殖户作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项目主体。精准施策,保质保量。多方听取养殖户建设意见,积极联系设计部门,按照一户一策原则设计施工图纸。安排法律顾问把关施工合同,协调有资质施工队伍统一施工,完善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艺设施,保证防渗、防漏、防外溢。持续推进,严格监督。在强化项目建设基础上,持续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政策扶持、技术推广、示范带动和宣传引导,每天巡查工程进度,及时与工程监理沟通,实时掌握项目建设情况,确保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项目按时保质完成。
    07/19
  • 辽宁东港市:“80后”返乡投资养牛基地
    近日,记者在辽宁省东港市十字街镇孙家店村看到,投资8000万的丹东市源犇犇牧业施工现场机械轰鸣,4栋2万平方米标准化牛舍基本完工,这是返乡创业“80后”张春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养牛项目。今年41岁的张春雨在北京从事项目投资工作15余年,在外漂泊多年的他一直想着回馈家乡东港。2021年,他和团队看中养牛产业商机,决定带着该项目回乡创业。多方考察后,项目在十字街镇党委政府帮助下,顺利落地孙家店村。张春雨不仅要投资种牛繁育项目,还要打造集饲料加工厂、青储种植地、屠宰加工厂、冷库、终端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该项目建设计划分为三期,今年3月,一期工程140亩养牛基地正式开工建设,除种牛牛舍外还有饲料库、化粪池等主要配套厂房,现已基本完工,9月将引进首批300头种牛;二、三期工程计划修建牛犊牛舍和次配套厂房。张春雨认为,发展养殖业的关键是掌握技术。他计划引进养殖智利安格斯牛1000头。相比传统牛种,安格斯牛繁育能力强且备受市场青睐,前景非常可观。但这种牛对环境要求很高,除常规养殖方式外,还要给牛“按摩”,让牛“听音乐”“做锻炼”等。为打造科学化、标准化饲养模式,张春雨多方协调,最终得到中国农科院技术支持,同时聘请国内一流专家,在牛的基因改变、科学喂养、疫病防治等方面作专业指导。带领村民致富是张春雨回乡创业的初衷,由于现代化机械的普遍使用,减少了基地员工需求量,于是,他计划启用“基地+村民”合作“托管代养”模式,将牛犊寄养在村民家中,费用由公司承担。如果每户村民代养10头牛,年均收入可达6万元左右,可以说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张春雨深知养牛是高投资、收效慢行业,可面对未来前景,他信心满满,表示会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带领乡亲们一步一个脚印共筑致富路。
    07/19
  • 辽宁丹东元宝区:当好助企纾困“店小二”
    连日来,元宝区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优化服务、合理调度,“靶向”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赶进度、抢工期,按下助企纾困“快进键”,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当好“店小二”助企纾困“疫情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大不大?”“上半年的销售情况如何?”“目前还有哪些困难?”近日,元宝区各企业专班负责人走进丹东大信制钉制针有限公司、丹东中智精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深入一线、深入现场了解真实情况,精准掌握企业情况和项目动态,第一时间把困难理出来,把问题解决掉。截至目前,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堵点、难点问题27个,全区规上企业返岗率达90%。一企一策、一企一档、“一对一”研究政策。元宝区认真对照国家及省、市出台的各项助企纾困政策,研究制定《关于消费复苏专项资金补助市场主体实施方案》《元宝区加强重点产业链和抗疫、重点民生企业运行保障服务工作方案》等,对30个50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24个重点企业等落实了“三级包保责任”,实行专人专班专责,确保每个项目(企业)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由“企业找上门”向“政府送上门”转变,切实解决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实际困难。“各专班都有负责同志联系对接,都在尽心尽力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着实解了我们不少燃眉之急。”丹东东深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对各部门的倾力服务点赞。抢抓工期拉动“进度条”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人员穿梭……行走在金山经济开发区,各项目工地都在抢工期、抓进度,一派热火朝天景象。元宝区始终把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压舱石”,对已开工项目抓建设进度、抓融资,对未开工的重大项目围绕施工前“五大要素”抓前期,着力以项目建设之“进”夯实经济发展之“稳”。重点项目抓成果。“和时间赛跑”的华孚异地改扩建及配套管网项目,在市住建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解决了路政、自来水、燃气等问题,于5月28日进场施工。元宝区项目专班坚持每日进场、每天调度,倒排工期、追赶进度,确保项目按照计划建设完成。谋划项目抓质量。在前期谋划推进的50个项目、总投资114.7亿元基础上,元宝区不等不靠,深挖区域禀赋,围绕基础设施、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医疗卫生能力提升等领域精准谋划,其中供热管网改造、北国之春改造升级等项目已落地并开工建设。针对金山经济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丹东玖鸿贸易有限公司啤酒精酿、金山边民互市贸易区等未开工新建项目,充分发挥专班作用,加快推进规划设计、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倒排工期,奋力赶超,确保项目尽早开工,为经济社会发展蓄势赋能。
    07/19
  • 辽宁丹东:特色果品促增收
    从辽宁丹东市区一路沿江向北去往宽甸满族自治县,漫山燕红桃树绿意浓浓,蓝莓果实布满枝头。燕红桃、蓝莓、草莓,是丹东打造优势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龙头产品,也是带动村民增收的“致富果”。位于鸭绿江畔的宽甸县古楼子乡南荒沟村,山坡上的燕红桃树果实正在陆续成熟。62岁的村民栾吉全说,“种燕红桃30多年了,日子越过越好,这片园子一年能挣20多万元”。南荒沟村的变化越来越大,山上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肩扛手提”变成了车装车卸;电商团队、网红主播走进果园,过去的“贩子垄断”变成了多元化销售,桃园里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在我们这儿,不光种桃子的人家致了富,每年6月到9月,还能带动周边村民到桃园里疏果、套袋、摘桃,增加收入。”栾吉全说。近年来,古楼子乡积极壮大蓝莓产业,兴建标准化蓝莓种植基地,走上了规模化发展道路。古楼子乡党委书记于方铭介绍,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蓝莓由过去单一品种发展到现在十几个品种,产果期从最初的3月末上市提前到现在2月中旬就开始少量上市,并持续到8月末。目前,古楼子乡共种植蓝莓2073亩,其中现代化设施蓝莓大棚1000余栋、1800余亩。杜云腾是古楼子乡南荒沟村水果种植家庭农场主,“我家有1个暖棚主要种植北陆品种蓝莓,还种有陆地蓝莓20亩,一年净收入有20多万元”。在丹东,“东港草莓”也是闻名遐迩。“我们这里的草莓都销往北京、天津、沈阳、大连等地。为保障安全,我们对运输司机和工作人员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并对车辆进行消毒。”东港市马家岗富源草莓专业合作社理事付晓利告诉记者。1994年前后,付晓利所在的李家店村的设施草莓大棚不足10栋;如今,草莓已成为村子的主导产业,全村有600余户1900余人从事草莓种植生产。“一方面,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草莓能快速送达,保障了果品新鲜度;另一方面,得益于东港市有关部门‘联电商、树品牌’的举措,我们的草莓在网上越来越火。”付晓利说。
    07/18
  • 辽宁丹东:澎湃“电”动力赋能乡村振兴
    夏日里的宽甸满族自治县青山沟村,绿水青山,美不胜收。镶嵌在绿水青山间的128个景点,纯净静谧,特别是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一般。在这里,春赏花廊、夏观瀑布、秋赏红叶、冬游雪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青山沟村以全域旅游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逐渐形成以山水资源为依托的绿色发展产业路径。“我们村虽小,却是宽甸最早建起生态农家庄园、最早普及电视空调、最早经营家庭型农家乐的村子。不仅是村落环境、景区,还有民宿、电采暖,我们能感受到的变化几乎都与电有关。”7月10日,提起近些年村里的蜕变,村党支部书记邹晓光感触颇深,从小村落华丽转身为小有名气的旅游村,可以说,电是大功臣。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国网宽甸供电公司主动与乡镇政府、旅游单位对接,紧跟宽甸打造精品旅游品牌的发展战略,紧密衔接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规划和经济布局,加大农村地区的电力支持力度,通过强电网、严管理、优服务,为宽甸旅游业发展注入澎湃“电”动力。2021年,国网宽甸供电公司对青山沟地区配电网建设改造10千伏电缆线路10.62千米,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0.933千米,新建及改造0.4千伏线路3.65千米,新建及改造配变台区9个,容量1300千伏安,群众生产生活用电质量明显改善。让山水风景变“钱景”。青山绿水间,“天然氧吧”青山沟村显得格外清幽雅静。坐落于青山沟小雅河畔的民宿“满家寨”,别致的房屋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满家寨是当地以浓郁的满族风情为主调的民宿代表,全村现有民宿200间、特色木屋和星空别墅20间,每天最多可接待游客2000人,能容纳500人过夜。”青山沟供电所所长张金龙介绍,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村落被改造成了兼具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的全域旅游新景点,成为村民的“聚宝盆”。“做民宿,客房里的智能电器、厨房里的电厨具,样样离不开电,所以我们最害怕的就是停电而遭遇顾客的投诉。”当地一家民宿主人李亚兰坦言,想要经营好一家精品民宿,不仅需要一流的硬件设施,还需要优质、贴心、人性化的服务和好口碑,一旦遭遇停电等电力故障,势必会给顾客造成困扰,对民宿品牌造成影响,“当地供电部门给予我们很大帮助。”为助力青山沟旅游业绿色发展,国网宽甸供电公司“义东”共产党员突击队靠前服务,了解用户所需,帮助客户分析能耗,提出优化用电建议,代办增容等各类办电业务;通过实施“电能替代”提高景区电气化水平,将传统景区中的燃煤锅炉、燃油摆渡车等由电炊具、电瓶摆渡车等代替,普及绿色清洁能源,助力“双碳”目标。每到华灯初上,一处处被景观灯装点的院落,好似一粒粒珍珠串联在乡间小道之间。近年来,随着游客慕名而来,用电量也节节攀升。2021年,青山沟旅游接待人数达5万人次,青山沟村用电量达500万千瓦时,比上一年度增加了近2倍。与此同时,供电助力当地产业“绿色化”。“每当采摘期,冷库对用电需求增高,有了供电公司定期上门支持和服务,用电方便安心多了。”当地蓝莓棚管理员张素梅感激地说道。在青山沟村6组蓝莓暖棚基地建设之初,因为规模小,从村里公用台区接电,后来逐渐发展壮大,新引进了温室控温系统,建了冷库,用电负荷增加了,不足的电能成了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义东”共产党员突击队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对暖棚用电提出合理化建议,并积极协助客户全过程办理相关业务手续,安装了一台100千伏安变压器,为其新装80千瓦容量,满足了基地用电需求。如今,蓝莓产业已成为青山沟村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全力保证蓝莓产业用电需求,国网宽甸供电公司及时跟踪各个蓝莓生产基地用电情况,开展个性化、全方位供电延伸服务,全力服务地方特色农业发展,为村民致富和乡村振兴赋能。
    07/18
  • 辽宁丹东:多举措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全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丹东市人社部门用好用足用活“降、缓、扩、返、补”政策,在助企纾困、兜底保障方面打好“组合拳”,洒下“及时雨”。实施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丹东延续实施总费率为1%的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至2023年8月31日,将单位统筹部分费率由1%降至0.5%。今年以来,累计为全市9546家企业减少运营成本2600万元;阶段性下调工伤保险缴费费率标准至2023年4月30日,全市企业缴纳工伤保险费额平均降幅达20%以上,目前,已减轻企业工伤保险缴费负担915万元。落实部分行业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延长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5个行业三项社会保险费缓缴期限;将农副食加工、纺织、服装、造纸设备制造、汽车、运输设备等17个行业所属困难企业纳入三项社会保险费缓缴政策实施范围;将全市所有中小微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纳入缓缴范围。截至6月30日,累计缓缴“三项保费”229.3万元,惠及企业45家次。扩大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受益范围。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参保失业人员,在取得证书一年内可按相应标准申请技能提升补贴,申领条件放宽至企业在职职工参加失业保险12个月及以上。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和失业人员补助政策,今年以来,累计为全市3097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3505万元,稳定岗位8.4万个;为3.06万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4634万元,为2478人发放失业补助金254万元。
    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