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东港经济开发区:220家企业开足马力生产
    4月6日,在位于东港经济开发区的丹东丰能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人经扫码、测温、登记、消毒后有序进入生产车间,进行钢材下料、锻造制坯等生产工作。在东港奥德燃气有限公司,气源运输车辆每天提前报备,全程实行闭环管理,全面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严防疫情输入。结合当前疫情防控情况,东港经济开发区及时制定下发《工业企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和《冷链企业防控工作要求》,组成5个包片管控小组,具体负责企业车辆、物品的审核及管理服务。认真分析辖区企业类型、货品性质、来源地区和日常防控措施落实情况,依据实际制定《东港经济开发区来港车辆管理指南》,进一步规范了管理服务措施。与此同时,东港经济开发区成立接送专班,抽调34名党员干部专门负责企业车辆全程接送工作。“双统筹”领导小组针对特殊地区、货品多次组织研判,严格防控管理,对符合标准、防控措施到位的企业予以批准来东港;对不符合标准、存在隐患的予以劝返。接送专班日夜奋战在大孤山和东港两个高速公路口,每天接送押运上百辆车次。截至目前,辖区220家工业企业均已开足马力,呈现一派红红火火的生产景象。编辑:邹润
    04/08
  • 辽宁丹东市交通运输局:推进“三个一”模式 提升办事效率
    近日,东港市某货运有限公司的业务人员在丹东市交通运输局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一次性办结了86台货运车辆的转籍手续。窗口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在办理中发现,由于车辆数量多、情况复杂,逐个进行调转迁移,费时费力,效率不高,而企业又非常着急。为了保障企业正常办理业务,又不影响运输经营,窗口积极与系统后台协调沟通,争取技术支持,最后由系统后台通过集中迁移,一次性办结86台车辆的转籍手续。丹东市交通运输局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主要负责行政许可、行政确认、其他行政权力等152项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工作。今年一季度以来,为了提升办事效率,窗口逐步推进“三个一”工作模式,即推进“只进一扇门”,打造一站式审批;推进“最多跑一次”,打造交通运输“文明规范”的审批环境,实现规范化审批;推进“一网通办”,实现两厅融合,加强事项梳理和流程规范。据统计,自“一网通办”以来,市交通运输局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共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0003件,完成全国通办事项72项,平均办理时间压缩比例85.36%,平均跑动次数0.03,平均事项环节总数1.75。窗口推出“三服务、三转变”服务举措,创建交通运输简洁高效的服务模式,对于有特殊需求的运输企业开展上门服务,实现“进厅办”到“上门办”的转变;设置温馨服务窗口,实现“办不了”到“怎么办”的转变;推行无差别服务,实现“为你办”到“为己办”的转变。截至目前,工作人员走进企业现场办公7次,现场代企业办理业务33件,为企业群众提供温馨答疑127次。丹东市交通运输局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还不断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动态调整,集中梳理,更好、更多地向县区、向市场、向社会放权。目前已经集中开展4次梳理,向园区赋权涉及工程建设项目的事项23项,承接国家和省级下放事项13项,取消11项,下放县区4项,真正做到既与上级权力下放及时对接,又把该放的权力彻底放下去、放到位,促进了交通运输市场的良性发展。接下来,丹东市交通运输局将继续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不断释放交通运输市场的强大活力。编辑:邹润
    04/07
  • 辽宁丹东:椅圈镇草莓基地入选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了100个第一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东港市椅圈镇草莓基地成功入选。此次认定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旨在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和中央一号文件部署,扎实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发布的100个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呈现生产管理水平高、规模化程度高、产品品牌响亮、示范带动能力强四个特点。椅圈镇草莓栽培历史悠久,最早在1924年由夏家村农民引入。到2020年,全镇设施草莓生产面积达1.12万亩,日光温室设施占地总面积3.5万亩以上,年产量4.4万吨,年产值10.5亿元。2016年,椅圈镇被评为“中国设施草莓第一镇”。2021年,该镇又成功入选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名单。椅圈镇现有大棚5200多栋,99%是高标准钢架结构,50亩以上现代化草莓设施小区有67个,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全生产过程中得到应用和推广。椅圈草莓实行食品合格证制度,生产过程记录可查,产品销售可追溯,拥有“马家岗”“久久香”等多个品牌,畅销沈阳、大连、广州、北京、上海等城市。椅圈镇有大型草莓包装车间400多家、草莓经纪人480多位,2015年开始以村为单位建立电商团队,全镇电商年销售额达到2亿元以上。编辑:邹润
    04/06
  • 辽宁丹东海事局:“海事”力量助推经济发展
    一年来,丹东海事局着力提升水上交通安全治理能力,保障辖区水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积极推进第四批航运公司及其船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充分运用水上交通安全约谈、行政处罚等措施,加强对航运公司日常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同时,强化船舶登记现场核查,对辖区航运公司及船舶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并建立航运公司船舶安全管理报告制度,提升安全监管效果;对长期逃避监管的船舶,开展了集中清理整治。纵深推进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化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动态更新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共排查问题隐患1100余项,全部完成整改。重点对水上无线电通信违法行为、砂石船运输等进行专项整治,进一步筑牢辖区水域安全形势。按照上级部门有关部署,组织开展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2021年,丹东海事部门对船舶燃油硫含量实施抽样检测达156艘次,对违规使用高硫油的船舶进行了查处。同时,修订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合监管制度,及时查处5起违法排放污染物案件,进一步提升辖区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2021年,丹东海事部门开展了辽吉海事联合巡航执法,以进一步优化界河通航环境,提高通航保障水平。同时,修订完善《丹东市海上搜救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水上搜救应急演练,不断提升水上搜救应急反应能力。将大连通信中心、大连航标处、天津海事测绘中心纳入丹东市搜救中心成员单位,使海上专业搜救力量进一步增强。丹东海事部门还组建了“绿江泽航”移动式水上搜救工作站,组建搜救志愿者队伍,使辖区内河水上搜救力量不断壮大。前不久,丹东一轮驳公司83名船员需要集中换证,因涉及换班轮班,若船员逐一到海事部门政务大厅现场办理,势必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丹东海事局得知企业的难处后,政务中心工作人员主动与企业对接,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最终,通过预约办理、现场办公,在很短时间就为企业解决了难题。一年来,丹东海事局多措并举,不断优化“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的“四个一”工作模式,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助推地区营商环境水平不断优化。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一站式”改革,调整下放22项审批事项。全面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提升“一网通办”水平,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丹东海事局政务中心大厅设置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更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从服务对象实际需求出发,在涉及一船多证业务办理时,政务中心重点推出“套餐组合”服务方式,更好实现减材料、减时限、减次数,相关事项并联受理、一次办结。同时,通过“海鸥热线”平台等,也让政务服务更加智能化、便捷化,让办事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编辑:邹润
    04/06
  • 辽宁丹东:开展“无接触”式督导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为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近日,丹东市商务局针对丹东地区的疫情防控需要,首次采用收费单位自查、政府主管部门网上督导的“无接触”方式,对海运口岸收费公示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通过“自检自查,网上督查”,丹东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丹东中理外轮理货有限责任公司、丹东海运国际船舶代理有限公司、五矿船务代理丹东有限责任公司等口岸收费单位均已建立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其中,丹东港口集团有限公司还在其业务收费大厅采用电子显示屏、公示栏等方式主动公示收费项目、对应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接受社会监督。截至目前,丹东中理外轮理货有限责任公司、丹东海运国际船舶代理有限公司、丹东汇达船舶代理有限公司、五矿船务代理丹东有限责任公司、辽港丹东集团等收费单位已全部完成了港口收费目录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口岸收费及服务信息发布系统的录入,并实现了动态维护更新,完成了本年度“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口岸收费及服务信息的修改和发布。下一步,丹东市商务局将继续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扎实开展海运口岸收费督查工作,着力打造优质的口岸营商环境。编辑:邹润
    04/06
  • 丹东合作区:项目落地开花 产业强筋健骨
    近日,总投资7000万元的电子线束加工生产基地项目和规划用地34亩的电子专用线缆项目,在丹东合作区现代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这也是该产业园继去年吸引5家企业落户后,新入驻的两家电子信息科技企业。合作区现代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基础良好,过去有数十家相关产业企业集中在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近年来,随着区域相关企业市场份额和竞争力壮大,合作区管委会于2020年着手在丹东黄海新能源汽车基地附近一侧规划建设现代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良好的发展势头与良好的营商服务环境分不开。近年来,丹东合作区积极对标先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推手,在回应企业需求、强化法治保障、补齐自身短板等方面协同发力,为全区企业提供精细化、特色化服务,持续打造“公平、诚信、法治、高效”的营商环境。2021年7月份以来,合作区管委会持续完善营商环境服务体系,采取干部包企制度,深入开展“下企业、查企情、解企忧”活动,通过上门服务、现场办公、全程跟踪等方式,切实解决企业在立项、土地解押、土地使用证、规划用地审批、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水、电、供暖、给排水、市人防办、市住建局审图中心等环节遇到的问题,全力全速推进项目建设。截至目前,丹东合作区现代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投资已达数亿元,入驻企业还将快速增加,为合作区特色经济增加新引擎。下一步,合作区将围绕营商便利化、服务规范化、城市数字化,加快打造“办事方便、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全面落实助企纾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编辑:邹润
    04/06
  • 辽宁丹东新康村:发展休闲农业 带动村民致富
    3月29日,记者走进五龙背镇新康村二组新建好的高标准温室大棚,宽敞明亮的钢化大棚里温度适宜,村民们有的在用机器挑出土地里的石头和杂物,有的在清理干净的土壤温床上栽种甜瓜苗,有的在整理膜线,为后期甜瓜爬藤蔓做准备。据了解,新康村的这几座高标准温室大棚是村集体大棚,租给村民们发展设施农业,打造高品质特色农产品采摘旅游基地,以此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休闲农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近年来,新康村始终把设施农业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战略支撑,持续推进设施农业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2021年8月,天池果蔬开始建成投产,这一示范园将致力于走现代农业精品路线,园区占地面积200亩,建有温室大棚8栋、冷棚20栋、气调库1个,主要种植蓝莓,通过智能化设备对大棚的温度、湿度及作物的施肥进行统一调控,人工只需要完成修剪等少量的辅助工作。设施农业由过去单一生产种植转变成现在的生态农业观光采摘、农产品深加工和工厂化育苗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设施农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还引导农民从看、干中转变了思想,助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有效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编辑:邹润
    04/02
  • 辽宁丹东步达远镇:产业民生两手抓 百花齐放各争春
    “大棚蓝莓3月中旬开始结果,到5月份结束,最多一天能采摘1000公斤,用工最多时需要20多人。”3月26日,记者走进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步达远镇胜利村,看到一座座大棚内蓝莓长得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枝上挂满果实,十分诱人。种植户高贵亮边采摘蓝莓边满脸笑容地说:“种蓝莓让家家户户过上了好日子。”2018年,胜利村利用扶贫资金建设了5栋蓝莓暖棚,其中两栋以“飞地模式”建在了长甸镇,本村的3栋以每栋1.2万元的价格租给了高贵亮。与此同时,胜利村还发展了50亩五味子基地,以每年2.5万元的价格对外承包,当地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提供劳务增加收入,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提升”。近年来,步达远镇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总抓手,不断探索土地流转、提高村民就业率等发展路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21年,步达远村争取资金270余万元,建设红提大棚8栋,另外四个村以“飞地模式”在步达远村同步建设红提大棚8栋,预计今年红提产量将达15万公斤,产值可达210万元。步达远村还投资58万元新建草莓大棚6个,预计今年收益可达10万元。高岭地村争取22万元扶贫资金,发展大榛子、刺嫩芽产业。大牛沟村争取41.85万元扶贫资金,建设光伏发电项目。长岭子村建设中药材(芍药花)基地50亩,在增加集体收入的同时,给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四林村和新兴村争取扶贫资金建设冷库。新安村利用扶贫产业项目资金50万元,建设蓝莓暖棚两栋,利用互助社资金38万元种植陆地蓝莓……一项项特色产业迅速崛起,使步达远镇各村集体经济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立足镇域发展实际,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这是步达远镇党委、政府一直以来坚守的发展思路。该镇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积极争取财政、发改、交通、水利、移民等专项资金,致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成镇、村、组道路硬化工程220公里;争取资金3092万元用于渡口改桥工程,完工后可解决420户1370人出行难题;完成11个村的饮用水安全和生产生活用水工程,打自来水饮水井68眼;实施灌溉工程7处,疏通治理河道50多公里,修建堤坝4500多米;全面完成11个村的文化广场建设任务,安装路灯670盏;增加垃圾清运车两辆,关停、整改对环境、对河流有污染的畜禽养殖业……多项民生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和百姓生产生活条件,而且进一步夯实了农业基础,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农民有甜头,农村有看头,产业有奔头。在步达远镇,记者看到的正是这样一幅蹄疾步稳的奋斗光景:基层党组织凝心聚力,镇村干部敢闯敢干,村民满怀热忱,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编辑:邹润
    04/01
  • 辽宁东港市:科技创新赋能“三篇大文章”
    近年来,丹东东港市不断推进产业发展转型,全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2021年,新增“雏鹰”“瞪羚”企业23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1户,入选“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地区”。科技创新正在东港生成提质升级“加速度”。今年以来,东港市继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破好题,拿高分。东港市把科技创新作为一个重要任务来抓,制定《东港市科技创新计划》,完善科技创新指标体系。全年计划新增“小升规”企业12户,新增“规升巨”企业2户;新增“瞪羚”“雏鹰”企业5户、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户、高新技术企业4户、科技型中小企业20户;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5%;全年实施技改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8亿元,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30%,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投比重达到35%。力争全年“老原新”企业收入分别达到80亿元、100亿元、60亿元,占东港经济总量比重达到15%以上。改造提升“老字号”。着力推动装备制造业和纺织服装业由“硬”变“软”、提质增效。引导装备制造业加快技术革新,打造机器人展示厅,引导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器人技术在传统领域应用推广,做优做精车辆零配件、造纸机烘缸、工程机械等传统产品,组建铸造行业协会和烘缸产业联盟。以打造“中国运动户外服装名城”制造基地为目标,优化前阳经济开发区、东港经济开发区、大孤山经济园区三个片区资源整合,引导企业由来料加工、贴牌生产向高端加工、品牌建设方向发展。深度开发“原字号”。着力促进农产品和水产品加工业由“短”拉“长”,引导企业加快精深加工、打造多元产品,逐渐改变以往初级加工、产品单一、重复建设的低效运转局面。坚持品牌带动,推动五四农场粮米包装车间、圣野浆果加工车间、好食鸡食品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优质稻米、小浆果、禽畜肉等产品深加工水平。坚持创新驱动,依托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平台,引导水产品加工企业跳出传统领域,大力发展海洋生物衍生产品,加快安德生物科技、爱邦高能科技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水产品精深加工提层次、上档次。培育壮大“新字号”。着力加快新材料、新能源、医药化工、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引导盛世北瓷电子陶瓷封装外壳、莲盛钛业钛合金、精化科技等新产品充分释放产能,提升企业在细分领域竞争优势。争取东港海上风电100万KW项目、刁家坝渔光一体30万KW项目、华能一期1000立方米/时水电解制氢项目加速落地,打造清洁能源产业增长极。稳妥推进宏达制药、医创药业、松元化学等技改项目建设,实现医药化工业集聚发展。发挥汇智机器人、万微物联科技园等项目带动作用,推动“工业智造”转型升级;依托草莓港、云立方、草莓全产业链综合大数据平台等项目搭建智慧农业互联网。编辑:邹润
    04/01
  • 辽宁丹东海事部门:多点发力助推经济发展
    一年来,丹东海事部门立足职能职责,在提升水上安全治理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通航保障水平、提升水上应急反应能力及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等方面多点发力,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丹东海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来,海事部门着力提升水上交通安全治理能力,保障辖区水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积极推进第四批航运公司及其船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充分运用水上交通安全约谈、行政处罚等措施,加强对航运公司日常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其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同时,强化船舶登记现场核查,对辖区航运公司及船舶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并建立航运公司船舶安全管理报告制度,提升安全监管效果。对长期逃避监管的船舶,海事部门开展了集中清理整治,注销109艘船舶的国籍证书。纵深推进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化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动态更新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共排查问题隐患1100余项,全部完成整改。一年来,海事部门还重点对水上无线电通信违法行为、砂石船运输等进行专项整治,进一步筑牢辖区水域安全形势。按照上级部门有关部署,组织开展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2021年,丹东海事部门对船舶燃油硫含量实施抽样检测156艘次,对违规使用高硫油的船舶进行了查处。同时,修订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合监管制度,及时查处5起违法排放污染物案件,进一步提升辖区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2021年,丹东海事部门开展了辽吉海事联合巡航执法,以进一步优化界河通航环境,提高通航保障水平。同时,修订完善《丹东市海上搜救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水上搜救应急演练,不断提升水上搜救应急反应能力。将大连通信中心、大连航标处、天津海事测绘中心纳入丹东市搜救中心成员单位,海上专业搜救力量进一步增强。丹东海事部门还组建了“绿江泽航”移动式水上搜救工作站,组建搜救志愿者队伍,辖区内河水上搜救力量不断壮大。前不久,丹东一轮驳公司83名船员需要集中换证,因涉及换班轮班,若船员逐一到海事部门政务大厅现场办理,势必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丹东海事局得知企业的难处后,政务中心工作人员主动与企业对接,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最终,通过预约办理、现场办公,在很短时间就为企业解决了难题。一年来,丹东海事局多措并举,不断优化“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的“四个一”工作模式,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助推地区营商环境水平不断优化。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一站式改革,调整下放22项审批事项。全面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提升“一网通办”水平,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丹东海事局政务中心大厅设置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更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从服务对象实际需求出发,在涉及一船多证业务办理时,政务中心重点推出“套餐组合”服务方式,更好实现减材料、减时限、减次数,相关事项并联受理、一次办结。同时,通过“海鸥热线”平台等,也让政务服务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办事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编辑:邹润
    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