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辽宁丹东市供销社驻村工作队:“剪”出乡村美好生活
    从东港市新农镇地枣坡村到宽甸满族自治县双山子镇北青沟村,丹东市供销社驻村工作队用科学的板栗修剪技术,让地枣坡村和北青沟村的板栗产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为两村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顺利过渡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最近一段时间,丹东市供销社派驻宽甸满族自治县双山子镇北青沟村驻村工作队每天都穿梭在村里的板栗园,指导村民加快修剪板栗树的进度。“你可别小看了他们,虽然是城里派来的,但人家的板栗修剪技术那可是非常厉害,帮助俺们挣了不少钱呢!”提起丹东市供销社驻村工作队,该村的板栗种植户们无不佩服地直竖大拇指。北青沟村是一个典型的无产业村,村民靠天吃饭成了常态。全村1700多人,常年在家的不到1000人,其中有67户是刚刚脱贫的农户。如何改变现状,让百姓生活提档升级,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一个个难题摆在了市供销社驻村工作队的面前。“村民们刚摆脱了贫困,过上好日子的愿望却越来越强烈,只有拓宽致富渠道,才能真正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驻村工作队队长刘旭日说。4月3日,刘旭日领着记者来到了村里的板栗园,虽然没有绿意盎然的样子,但一棵棵茁壮的板栗树,让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双山子镇北青沟村板栗种植面积2000多亩,可种植板栗的农户却很少,原因是板栗产业的收入太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拜师访友,终于学会了板栗冬季修剪技术,并且不厌其烦地将此技术传授给村民。针对村民学习能力不强的问题,工作队队员们采取一对一讲解、手把手教授、多轮次反复讲反复练的方式,让村民学会板栗修剪技术。去年秋季,丹东市供销社驻村工作队示范园区板栗产量翻了一番还多,村民们笑逐颜开:“这下可好了,板栗产量上来了,今后收入可有保靠了!”北青沟村民袁清明介绍,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现在村里很多人都开始重拾板栗种植,找到了致富的门路。刘旭日说,如果全村2000亩板栗都采用这种科学的修剪方法,每年可帮助村民增收200万元以上,板栗将成为北青沟村又一项主导产业,对稳定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共同富裕发挥重要作用。其实,这只是丹东市供销社驻村工作队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2018年5月,丹东市供销社驻村工作队在入驻地枣坡村后发现,该村5000亩板栗产量极低,仅有100公斤左右,村民抱怨:年年投工不少,只见枝子不见栗子,再这样下去的话只能砍掉算了。为了找出地枣坡村板栗低产的症结,驻村工作队来到宽甸满族自治县古楼子乡、虎山镇实地考察和学习,经过对比,发现两个地区的板栗修剪方式大相径庭,宽甸留老枝条结果,而地枣坡村板栗修剪恰恰反过来,留水条子结果,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修剪方式,导致地枣坡村的板栗产量“一剪没”。面对板栗修剪技术这只挡住了村里发展板栗产业的“拦路虎”,工作队下定决心要学会板栗修剪技术,帮助村民提高板栗树质量。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向书本学,向河北板栗行业专家学,向板栗发展大户学,白天进园子练,晚上回驻地看书、写笔记,把实践与理论融合起来。经过两个月的学习,驻村工作队进一步认识到,板栗要增产,修剪是关键,板栗修剪技术是板栗增产、丰产最基本的措施,引领村民发展板栗产业必须过修剪关。经过工作队的指导,村民板栗增产幅度超过50%,有的农户增收2倍以上,示范效果十分突出。“以前一年下来,我们家的板栗也就能收入3000多元,经过驻村工作队的指导,现在一年收入能够达到1万多元,这是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地枣坡村村民丛连军喜滋滋地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的地枣坡村和北青沟村早已全部脱贫,正稳步走上致富振兴的道路。驻村工作队表示,脱贫攻坚战已落下帷幕,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接下来他们将坚决守住脱贫攻坚的胜利成果,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继续跑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赛”,在乡村振兴的问卷上继续用实践书写答案。编辑:邹润
    04/14
  • 辽宁丹东:“课堂”搬到地头 解决村民难题
    “叔,草莓摘得差不多了,你看还有啥困难,随时跟我们说。”4月8日上午,在振安区汤山城镇龙泉村4组村民吕春钢家的草莓大棚里,来自镇里的年轻党员干部忙着为他家采摘草莓、打包装箱。近日,汤山城镇挂牌成立了“中共汤山城镇委员会乡村振兴学习阵地”,并在各村设立“党课在现场”概念微课堂。镇里年轻党员干部把课堂带到田间地头、防疫一线、志愿服务现场,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吕春钢家里有一栋占地2亩多的草莓大棚,受疫情影响,今年他只能联系东港市的草莓种植户一道发货,但是雇佣工人采摘的费用较高。“我求助了镇里,没想到当天党员干部就来了。”吕春钢说,过去他家都是雇工人采摘,但是今年实在是挣不出人工费了。当天上午,4名来自镇里的年轻党员将当日需要发货的草莓全部装箱。“乡村振兴学习阵地”还围绕政治理论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知识技能教育等方面,分门别类,制作年度学习培训教材,并深入挖掘、努力打造精品课程。与此同时,汤山城镇组建了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由镇党委班子成员担任专职宣讲教师,邀请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本地先进模范人物、老党员、返乡务工经商能人、技术能手、“土专家”、“田秀才”等担任兼职教师,结合农村实际开展专题培训。此外,汤山城镇还与“乡村大课堂”互融共促,推进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推进“乡村大课堂”工作,与乡村振兴学习阵地共享教育资源,开展新入职年轻干部深入乡村联系群众培养行动。镇里定期选派年轻干部深入乡村,对接各村开展工作,让年轻干部走进乡村大课堂,练就过硬本领,助力乡村发展,成为农村工作的先锋队。编辑:邹润
    04/14
  • 辽宁丹东元宝区:开新局起步即提速
    日前从丹东市元宝区商务局获悉,今年一季度,元宝区引进省外项目6个,招商引资总到位资金6.22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0.8%,同比增长10.5%,起步即提速的招商势头凸显。一年春作首,万事竞争先。元宝区积极谋划全年招商工作,制定下发《元宝区2022年镇街招商引资目标任务考评实施办法》,充分调动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性,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营造全区参与、全员抓招商抓项目的招商引资氛围,掀起全员招商热潮,全力攻坚重点项目招引落地。线上招商持续发力。受疫情影响不能和客商见面,变“面对面”为“线连线”成为招商人员新的工作日常,元宝区“线下防疫、云端招商”两手抓、两手硬。立足产业特点有的放矢精准招引,与青岛绿天使集团、上海瑞卡集团、河南保税国际商业集团等企业洽谈合作,推进项目。充分利用“元宝区招商引资信息平台”,更新并发布重点园区、产业布局、土地信息、闲置资产、项目包装和政策支持等各类信息60余条,高效配置全区招商要素资源,提高招商工作效率,实现精准招商及联动服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线下推进重点项目。元宝区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金山边民互市贸易区、市第一医院科教及综合病房楼、北国之春田园综合体、辽宁天泽集团等项目现场考察调研,了解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现场办公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见和建议,深入挖掘项目信息。今年已新增重点洽谈推进精酿啤酒、康养中心等11个项目,总投资额15.31亿元。同时,继续以元宝区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深挖资源,持续打造优质承载平台,以项目建议书形式谋划包装丹东金山经济开发区康养设备产业园、丹东黑沟田园小镇、机械加工、制药机械制造等项目,总投资额119亿元。爱民沟四号干线北侧地块开发和宗裕婚庆中心等项目完成签约,总投资额8.45亿元,进一步增强项目的吸附力和承载力。编辑:邹润
    04/14
  • 辽宁丹东市商务局:多举措助企促开放
    近年来,丹东市商务局一直把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宗旨,竭力打造“优质、高效、便民”的商务领域营商环境,助力丹东市经济发展和“开放型”城市建设。近几年,丹东市通过壮大龙头企业、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产学研用相结合、培育品牌和海外仓、多元化开拓市场“五大优化”策略,推进我市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建设重点外贸基地6个。其中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3个(东港市水产品出口基地、东港市草莓出口基地、凤城增压器等汽车零部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除计划单列市大连之外,全省排名第1位。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1个(宽甸农产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市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两个(满族医药、纺织服装)。为了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丹东市组织企业参加省重点境外展会、重点国内国际性展会及境内综合性展会,充分发挥境内、境外国际性展会对开拓市场和稳外贸的促进作用。成功组织辽宁安德食品、丹东三进食品等12家企业参加“辽望全球品行天下”2021辽宁省进出口商品线上展示交易会日本站—食品水产行业丹东专场活动,依托ZOOM平台与日本30余家专业采购商开展线上展示与对接洽谈,累计举办线上对接活动40余场。鼓励和引导丹东三进食品等11家企业通过“代参展”“线上参展”等方式参加第二届日本大阪自办展,通过远程与线下客商对接,提高“代参展”“线上参展”的质量和效果。为了能够不断加大政策援企力度,丹东市商务部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国家和省各类外贸扶持政策。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难事帮办、常事快办”的原则,开辟绿色通道,提供政策咨询和优质服务,做到扶上马、送全程。指导各县区出台政策解决疫情防控期间对大连的货物运输问题、协调电力部门增加外贸企业用电额度……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018年至2021年,丹东市合计帮助企业向上争取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9833万元,省全面开放专项资金7237万元,两项资金合计惠及约360户企业1400个项目合计17070万元,极大地支持了丹东市外贸企业的发展。编辑:邹润
    04/13
  • 辽宁丹东:招商引资实现“开门红”
    4月7日从丹东市招商局了解到,今年一季度,全市引进国内资金项目148个,实际到位内资75.71亿元。其中,总投资额在亿元以上项目54个,到资54.57亿元,占全市到资总额的72.08%;新建项目92个,到资50.61亿元,占全市到资总额的66.8%;续扩建项目56个,到资25.1亿元,占全市到资总额的33.2%。全市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2个,总投资额114.41亿元。一季度,实际利用外资88万美元,同比增长132%,实现“开门红”。丹东市招商局严格按照全市“项目年”暨专项工作表奖大会会议精神,坚持“项目为王、投资至上”,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以“确保一季度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到位资金45亿元”为目标,有计划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在招商引资举措方面,丹东市强化“一把手”职责,加大招商力度。农历正月初七,全市“项目年”暨专项工作表彰大会召开,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强化统筹,推动招商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丹东市招商局第一时间召开落实“项目年”工作会议,并组织全市招商系统参加全省招商引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各县(市)区招商任务进行量化分解,通过调度、通报全面传导压力,调动各地区、各部门主动参与招商积极性,锚定全年目标,确保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与此同时,丹东市强化统筹协调,推动大项目落地,断加大推进重大项目落实工作力度。重大项目专班通过“辽宁省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平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为更好推动项目、服务企业提供保障。持续跟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每周调度重大项目要情,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跟踪服务,创建优良营商环境。以“亲商、安商、富商”为宗旨,做好2021年“辽洽会”“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招商活动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目前,已经开工、落地建设项目17个,正在推进项目27个,丹东市招商局狠抓项目进展情况,加强与投资商的联系,争取项目早开工、早投产。为进一步做好互市贸易区及商品落地加工区招商引资工作,今年2月,丹东市招商局先后组织相关部门在元宝区金山互市贸易区、东港市大东沟互市贸易区、合作区互市贸易区、丹东市商务局开展调研座谈,进一步了解了互市贸易相关政策、三个互市贸易点的发展规划,为下一步互市贸易招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今年,全市招商部门在把好疫情防控关的同时,坚持将招商工作作为经济储能发展的关键一招,亮点频现。春节期间,通过“辽商回辽”“校友回校”“战友回驻地”等招商活动,会见返丹客商30余批次,不断拓宽招商引资的渠道和覆盖范围。积极谋划“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一季度共开展“走、请”活动53次,其中市级活动11次,各县区活动42次。市领导带队赴延安、温州、义乌等地洽谈红色旅游、工业地产、智慧能源、商业综合体招商项目以及综合保税区建设。丹东市招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要着眼于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质量效益,加快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点。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园区,发挥好红绿蓝“三色”资源禀赋和“三沿”的比较优势,谋划储备100个产业引领型、配套补链型、科技创新型招商项目,目前正在全市范围内筛选有前景、有意愿的本地龙头企业及重点乡镇、重点园区谋划包装。编辑:邹润
    04/12
  • 辽宁丹东元宝区:项目不停工 招商“云相见”
    近日从丹东市元宝区获悉,今年一季度该区引进省外项目6个,招商引资总到位资金6.22亿元,同比增长10.5%,“起步即提速”的招商势头凸显。一年春作首,万事竞争先。为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元宝区积极谋划全年招商工作,制定下发《元宝区2022年镇街招商引资目标任务考评实施办法》,充分调动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性,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营造全区参与、全员抓招商抓项目的招商引资氛围,全力攻坚重点项目招引落地。“线下防疫、云端招商”两手抓、两手硬。面对突发疫情,在不能和客商见面的情况下,变“面对面”为“线连线”,“千里荧屏一线牵”成为招商人员新的工作日常。立足产业特点有的放矢精准招引,与青岛绿天使集团、上海瑞卡集团、河南保税国际商业集团等企业洽谈合作,推进项目。充分利用“元宝区招商引资信息平台”,更新并发布重点园区、产业布局、土地信息、闲置资产、项目包装和政策支持等各类信息60余条,高效配置全区招商要素资源,提高招商工作效率,实现精准招商及联动服务。线下推进重点项目。元宝区党政班子多次到金山边民互市贸易区、市第一医院科教及综合病房楼、北国之春田园综合体、辽宁天泽集团等项目工地,现场办公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时,继续洽谈推进精酿啤酒、康养中心等11个项目,总投资额15.31亿元;谋划包装金山经济开发区康养设备产业园、黑沟田园小镇、机械加工、制药机械制造等项目,总投资额119亿元;爱民沟四号干线北侧地块开发和宗裕婚庆中心等项目完成签约,总投资额8.45亿元,进一步增强城区经济体的吸附力和承载力。编辑:邹润
    04/12
  • 辽宁丹东楼房村:鸵鸟养殖另辟致富路
    近日采访时,在丹东市振安区楼房镇楼房村鸵鸟养殖基地,一只只“大眼睛、大长腿”的鸵鸟在园中闲庭信步,鸵鸟养殖户杜吉林说,在当地养殖鸵鸟比较“另类”,“不走寻常路嘛”。一次偶然的机会,杜吉林接触到一位黑龙江的鸵鸟养殖户,了解到鸵鸟可以适应各种极端环境,不论严寒还是酷暑,鸵鸟都能生存下来,有生长快、繁殖力强、易饲养和抗病力强等优点,在特色养殖圈里很受欢迎。杜吉林经过多次考察,拿出自己几十万元积蓄,在楼房村建起了鸵鸟养殖基地。经过几年的摸索,杜吉林找到了科学养殖鸵鸟的办法,二十多只鸵鸟个头长到两米多高,平均体重可达120公斤,每天可以进食5公斤左右。“鸵鸟的饮食需要格外照顾,除了稻糠、秸秆等精、粗饲料,每天还需要准备大量的青菜、豆饼等辅助饲料。”杜吉林告诉记者,鸵鸟的生活环境也很重要,他的鸵鸟基地建了好几个暖棚,方便鸵鸟避风、产蛋。鸵鸟浑身都是宝,不仅鸵鸟肉、蛋有很高的食用价值,鸵鸟羽毛、鸵鸟皮、腿骨等都可以回收利用,鸵鸟油还是化妆品的重要原料。“150公斤重的鸵鸟,可产肉70公斤,目前市场价120元/公斤。加上鸵鸟皮和鸵鸟蛋,一只鸵鸟大概能卖近万元。”杜吉林说。2019年以来,杜吉林的鸵鸟养殖基地走上了自繁自养的循环养殖之路,每年出栏鸵鸟都在60只以上。“以后会在楼房村打造一个鸵鸟观赏庄园,扩大鸵鸟养殖规模,带动当地村民走上鸵鸟养殖的致富路。”说起未来的规划,杜吉林信心满满。编辑:邹润
    04/11
  • 辽宁丹东:叫响小浆果金字招牌
    4月7日,在振安区汤山城镇木润果蔬合作社社员杨秀杰家的温室大棚里,3000多株蓝莓已陆续下果,她正忙着带领雇来的工人采摘、包装。近年来,汤山城镇抢抓先机打造小浆果产业品牌,通过“品牌农业+创新产销”新模式,把蓝莓、草莓、樱桃、奇异莓等特色小浆果产业做强做大,推动辖区瀚林蓝莓科技有限公司的蓝莓入选“2020辽宁百强农产品品牌”、石安现代农业园区旗下蓝莓品牌“哈哈莓”荣获2019年最受消费者喜爱的蓝莓金奖,全镇现已注册“北纬40度”“子森蓝莓”“瀚林公爵”等品牌30多个,叫响丹东小浆果金字招牌。同时,他们与省农科院大连分院、吉林农业大学、辽东学院等院所高校建立协作关系,引进10多个蓝莓新品种及先进技术,还联合6家本地蓝莓生产企业、20多个蓝莓种植大户成立汤山城镇蓝莓产业联合体,通过“农业+互联网”模式,与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相关企业建立了价格互通、信息共享的深层次协作关系。镇党委先后通过镇长直播带货、助农年货大集直播等方式,为小浆果打进国内一线城市鲜果市场拓宽销售渠道,使小浆果成为农民的“致富金果”。编辑:邹润
    04/11
  • 辽宁丹东市市场监管局: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创业活力
    今年以来,丹东市市场监管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领域,通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创新监管方式、推进公平竞争治理、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等一系列举措,为企业和个人“减负”,为干事创业提供优质发展土壤。2022年一季度,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070户,比上年同期增长38.9%,增速在全省各市中排名第三。提升服务效能促进市场主体活力提升全面推进企业登记“一网通办”。推进企业登记、公章制作、申领发票和税控设备、社保登记等高频开办事项在线上一次身份验证、一表填报申请,相关信息实时共享交换、准入多环节同步办理。今年以来,企业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开办率达到99.16%。开展边民互市贸易主体创新登记。在全国首创采用非公司企业法人类型登记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创造性地解决了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农民成员比例不得低于80%的问题,边民均可通过自愿联合组成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解决了边民个体参与互市贸易过程中交易难、成本高、收益小等问题。目前,全地区共设立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11户,惠及边民成员300余人。推动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建立丹东市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形成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工作合力。借助小微企业名录系统,积极打造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数据平台,累计公示我市扶持政策82件,发布申请导航32项,扶持政策事项清单20项。在官网增设丹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百亿送贷行动”专栏,向社会宣传百亿送贷优惠政策,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全方位服务大项目,抽调业务骨干,成立服务大项目工作专班,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服务,保证项目在市场监管部门零障碍。持续推进“为您解难”服务平台建设,今年以来已为群众办理事项、解决各类难题551件。创新方式手段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启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全市各级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监管”系统已经归集涉企行政许可信息89179条、行政备案信息1616条、行政检查信息23398条、行政处罚信息27613条、违法失信名录信息6794条。组织各县(市)区政府、市(中、省)直各部门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填报2022年度抽查检查计划,全市已有84个部门填报了计划,检查任务总数359个,部门联合任务48个。部署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根据统一建立的食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企业基础名录,落实名录核实、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完善重点监管事项清单,对清单内事项依法实行重点监管。在重点监管事项清单之外,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切实把信用作为随机确定检查对象的基本依据。推进公平竞争治理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推进包容审慎监管。依法加强对小微、新创办企业的扶持,灵活运用说服教育、指导示范、辅导建议、警示约谈、责令改正等手段,引导市场主体、行政相对人主动消除、减轻社会危害后果,树立诚信守法经营理念。强化重点时段重点领域市场价格监管。做好元旦、春节及冰雪极端天气的民生必需品、防疫物资和出行等市场价格监督检查工作,聚焦民生必需品的价格波动,关注防疫物资的价格动态,紧盯停车场、交通物流收费情况,强化重要商品价格分析研判和预警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提醒告诫,引导经营者明码标价,合法诚信经营,严厉打击囤积居奇、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检查商超、农贸市场、药店等经营者850余户,停车场等服务收费单位64家,发放提醒告诫书900余份,纠正价格不规范问题38个。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特殊时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组织开展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完成专项检查24次、宣传活动6次、立案4件。制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第一版),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截至2021年底,丹东市专利授权250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9件,同比增长48.3%;有效发明专利总量1021件,同比增长8.8%。全市商标注册量为3437件,同比增长27.77%;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已达17368件,同比增长23.74%。加大案件查办力度,筑牢安全底线。在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特种设备等领域,以及价格、反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严厉打击各类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今年一季度,全地区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机构共立案83起,责令改正68起,罚没款入库239.32万元。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指导丹东草莓协会、优纤科技(丹东)有限公司、丹东建成燃气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辽宁通达轴业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组织)加入省品促会。推动质量工作体系协同发展。加强标准、计量、认证、检验检测等体系和能力建设。全程指导元宝区智慧政务服务国家标准化试点建设,进一步完善该国家级试点的标准体系和300余项标准的建设。建立我市市场监管系统首个标准化专家库,确定专家36名。编辑:邹润
    04/08
  • 辽宁丹东:希望的田野活力四溢
    3月29日,在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牛毛坞镇牛毛坞村三组,一座座香菇种植大棚错落有致,棚内整齐划一的架子上分层摆放着胖胖的菌棒;大棚一角的食用菌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忙着给棚里的菌棒倒垛、排氧……初春时节,小村庄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每年的5月至10月,将迎来出菇期。”牛毛坞村党总支书记孙景飞介绍,当地的气候、土壤适合香菇生长,村里出产的香菇远销外地,近些年村里有不少人靠种植香菇实现了脱贫致富。目前,村主要集体产业是香菇种植,共建有香菇暖棚2栋,香菇冷棚49栋,冷库一座。同时建有45千瓦光伏电站一座,大樱桃暖棚1栋,草莓暖棚10栋,预计到今年底将实现村集体收入40万元。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丹东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拓宽脱贫群众增收渠道,丹东市不断强化产业扶持带动,鼓励村民发展“五小产业”“庭院经济”,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完善生产设施建设,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同时,培育发展“1+N”、农村电商、餐饮民宿、养生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宽产业发展和增收空间。在无任何经济收入或集体经济收入较低的行政村,推进建设一批村级光伏电站,完善光伏帮扶电站收益分配管理办法,优化分配比例和公益岗位配置。近年来,九连城、青椅山等乡镇依托城郊优势,强化“农业项目富民,工业项目强镇”意识,大力发展现代集约化农业产业和园区化工业、加工业项目,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产业聚集趋势明显,多村一品格局发展较快。牛毛坞、东汤等乡镇则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壮大发展香菇、中药材种植、现代畜禽养殖业和旅游观光特色农业,农民、村集体持续增收,镇域经济不断壮大。“为解决村民就业,我们与大连一家企业合作,开了一个服装加工厂,解决了本地四五十人的就业问题。”孙景飞说,创办服装厂已经一年半了,去年村里一名残障妇女在服装厂打工挣了45000多元,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记者从丹东市乡村振兴局了解到,丹东市不断稳定就业增收渠道,实时监测脱贫人口务工就业,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制度,保证务工就业监测数据同步录入防返贫监测系统。组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和网络专场招聘会等专项活动,积极打造地方特色劳务品牌,开展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就业推荐活动,将脱贫人口等困难群体作为劳务品牌优先输出就业服务对象。开展脱贫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发挥特色产业带动、帮扶车间吸纳、开发乡村公益岗位和“以工代赈”安置等就业帮扶政策优势。此外,丹东市不断强化科技力量支撑,实施科技示范专项行动,建设农业科技园区,支持园区内重点农事企业(合作社)发展。打造绿色家居示范镇、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支撑带动县域特色产业和特色乡村发展,深入实施科技特派专项行动,派出科技特派团深入基层,加大优良品种和种养殖技术示范推广力度,推动产销衔接,提升农民致富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编辑:邹润
    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