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丹东
- 辽宁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全方位助力复工复产炎炎夏日,记者走进位于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金河大街西侧的“华孚·公元”项目,一辆辆混凝土搅拌车驶入工地,工人们挥汗如雨,施工现场一派火热景象。“施工工地全面复工,得益于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全方位帮助。”项目建设负责人说,复工之初,有些建筑材料因疫情影响运不进来,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局帮助申请了多张通行证。还协调300名施工工人返岗,并送来了消毒药水、口罩等防疫物资。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在做好监管监督职责的同时,倾听企业呼声,优化全方位服务意识,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遇到的难题。“发复工通知并不难,难的是怎样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区建设局成立工作专班,通过电话沟通、视频指导等“无接触”“不见面”方式,主动帮助企业编制复工复产方案,协调解决人员复工、证件办理等事项,全方位为工地的复工以及疫情防控做好服务指导。目前,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规上企业复产率达百分之百,在建项目复工率达92%以上。日前,丹东港口集团许多外地员工需要从省内外各地返岗复工。合作区临港疫情防控专班了解到企业的困难后,实施“一企一策”,强化“点对点”和企业内“网格化”管理等措施,在查验返岗人员7天行程无其他管控、重点地区旅居史及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后,第一时间开具接收证明,协助企业员工返岗。7月9日,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现代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内的丹东东亚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电子专用线缆项目和东润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电子线束加工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复工复产。针对复工企业存在的建筑材料无法进入施工现场问题,区投促局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协调相关部门为企业开具了车辆通行证明,建立了货运车辆绿色通道。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行政服务中心近日开始提供线上与线下政务服务。遵循简化办事流程原则,对能够通过网上办理、受理的事项,引导企业网上申报;对无法网上办理、受理的事项,严格遵守相关疫情防控要求,采取分时段在大厅外收件送件服务,避免因同一时段多人在厅内聚集而带来疫情防控风险。07/28
- 辽宁丹东振安区:分类施策推动企业发展7月22日从丹东市振安区工信局获悉,振安区坚持分类施策、一企一策,精准有序推动全区工业企业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区工业企业产值较预期提升1.04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纺织印染服装业上拉作用强劲,实现产值5.6亿元,同比增长39.94%。黄金产业实现回暖,黄金产业产值2.35亿元,较同期持平。振安区将全力抓好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研判,加强对工业经济形势的预测分析、企业数据的监测预警,实现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精细化调度,稳住工业发展基本面。积极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指导多个工业项目闭环运行,力争尽快达产入规。加大力度推进“小升规”工作,依托8户企业建立“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定期调度、动态管理,精心指导达标企业及时申报入规,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推动防疫物资工业企业加快生产,重点抓好防护用品、制药、消杀用品及相关原辅材料产业链生产企业的服务保障。推进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尽快投产,重点推进隆盛铸造投资4000万元的新增环保智能化有箱造型生产线扩建项目、实发洁净的特种高效复合过滤材料及过滤器生产线技改项目。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帮助企业解决车辆通行、配套材料输入、企业用工、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困难。07/28
- 辽宁丹东:架起“信息高铁” 促进充分就业“没想到找工作这么方便,在‘智慧凤城’上就办成了!”家住丹东凤城市的小常最近十分开心,因为他在当地一家医院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自去年从医学院毕业以来,他就想着在家附近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受疫情影响,线下找工作十分不便。最近,他登录“智慧凤城”,通过就业服务板块,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小常顺利找到工作,得益于丹东市人社部门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创新建设充分就业社区“一县一区”试点。作为首个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县,凤城市通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整合人社系统信息平台,创新搭建“指挥中心、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员”就业服务“四级联动体系”,架起了一条促就业、惠民生的“信息高铁”。凤城市人社局在官方信息平台“智慧凤城”增设“就业服务”板块,将就业服务与智能网络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充分就业社区+智能网络的智能型新思路,使得群众就业工作更加高效便捷、工作方式更加灵活。“就业服务”板块囊括了基本信息录入、重点群体统计、政策宣传、求职招聘、职业培训、退休申请、就业困难人员资格认定等基本功能,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我们通过搭建平台,促进供需对接,精准匹配,有效缓解企业‘招工难’和群众‘就业难’问题。”凤城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智慧凤城”就业服务平台共发布招聘信息289条、939个岗位,发布个人求职63条,多家企业通过平台招聘到了合适的人才。与此同时,当地人社部门通过智慧网络,完成走访、问卷41710人次,统计和建立了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及有求职意愿人员、有培训意愿人员、有创业意愿人员等各类台账十余个,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就业帮扶在线技能培训,深受群众欢迎。针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需求,开展专场招聘活动。今年,共举办11场招聘会,其中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2场,发布用工信息176条,提供就业岗位904个;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1场,发布用工信息83条,提供就业岗位371个;农民工专场招聘会3场,发布用工信息404条,提供就业岗位1459个。实现精准帮扶,服务直达目标。就业社区中的网格员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凤城凤山街道南山委网格员程喜,帮助辖区居民曾先生介绍到自己所在的工地做小工,每月能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网格员林玉娟得知辖区内的阮女士家庭困难,且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主动介绍她到税务局当清洁工……网格员们发挥“穿针引线”作用,帮助失业居民找到工作,减轻了他们的生活压力。加大对企业的纾困帮扶力度,也是充分就业社区的重点工作内容。稳岗返还,是为了稳定就业岗位、鼓励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而对企业发放的补贴,是真金白银的“大实惠”,凤城人社部门也把这一政策发布到“智慧凤城”平台上,企业非常关注。目前,凤城共有68家企业通过“智慧凤城”平台了解相关惠企政策后,重新申报了稳岗返还,2701人享受到返还补贴资金。07/28
- 辽宁丹东:推出旅游暑期优惠“大礼包”夏日炎炎,随着暑期的到来,丹东市文旅广电局结合夏季时令特征以及疫情防控政策要求,整合各县(市)区文化旅游资源,针对学生暑期,协调旅游景区推出系列优惠政策,为市民送出一番旅游福利。在暑假期间,丹东市多个景区、景点针对特殊人群推出相应的优惠政策。鸭绿江断桥推出对老人、现役军人、消防员、警察、残疾人等优惠措施。丹东舰结合丹东英雄城市特点,实行现役军人、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等免票优惠政策。此外,丹东市推出丹东文化旅游惠民卡,凤凰山、大梨树等22个景区首道门票免费,大鹿岛、獐岛、天沐君澜等5个景区持卡优惠。目前,市民可以持卡前往景区正常使用,享受免门票和门票优惠待遇。07/28
- 辽宁丹东振兴区:汽车促消费活动启幕7月25日,丹东市振兴区举办了“油惠振兴畅行盛夏”汽车促消费活动。该活动由振兴区政府主办,振兴区商务局承办,是促进服务业领域恢复发展、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的重要举措。活动中向新车车主交接了钥匙、发放了加油卡。据了解,本次促消费活动从7月25日开始,到9月1日结束,振兴区所有限上汽车企业都将参加此活动。在此期间,购车消费者可享受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对于购买8万元以上汽车的消费者,振兴区政府赠送价值千元的加油卡,使用该加油卡可享受终身加油优惠。汽车销售企业还提供价值2000元的购车基金,对军人及家属和本市参加防疫的医护人员、志愿者提供额外1000元或2000元购车基金。07/27
- 辽宁丹东:好政策为企业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7月18日,记者走进丹东凤城某增压器有限公司,在仓储物流立体库房现场,叉车来来往往装卸货物,一派繁忙的景象。全数控厂房车间里,多台(套)国外知名企业的数控机床、检测设备、热处理装置等让人目不暇接。“受此次疫情影响,原材料的购进及销售订单正常发货等都不同程度受到波及,影响了生产的开工率、进度、订单的完成率等,同时管理成本、运输成本大幅度增加。”企业负责人介绍,这些问题在政府的有力指导下都迎刃而解,公司迅速复工复产,加班加点完成订单。目前,原材料进场和出货已恢复正常,闭环管理期间返岗率90%,疫情后产能恢复到100%。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公司也将迎来生产销售旺季。“凤城市委市政府以及工信局等相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政策落实到位,用心用情为企业解忧纾困,为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企业负责人介绍,目前,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高新产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所有税延续交纳优惠、安置退役军人扣减增值税及教育费附加优惠、安置残疾人所支付的工资加计扣除优惠、企业失业保险优惠、企业稳岗补贴优惠等好政策的落实到位,让企业减负前行。加上去年被评为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得到一定的专项资金扶持,企业更有信心和力量加快技改步伐,在信息化管理、智能设备投入、数字化项目技术改造等方面进行投入,从而取得更好发展。07/27
- 辽宁东港市:实施强基行动 赋能乡村振兴“这个水又干净又甜,水压还足,再也不用担心饮水问题了。”近日,丹东东港市北井子镇新海村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正式开阀放水,1000多户村民用上了“放心水”。北井子镇自来水管网运行近40年,老化严重,年久失修,部分村供水出现滴、冒、渗、漏和水压低等情况,已经不能满足村民用水需求。自2021年起,北井子镇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2200万元用于自来水管网改造,有效提升水量、水压、水质,解决全镇2.8万余人吃水难问题,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目前,北井子镇自来水管网改造二期二标段工程已铺设管网150公里,水表箱组安装260余套,完成整体工程的80%,预计年底前全部完工。保障群众的饮水安全是东港市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项重点工作。东港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切实做好“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工作,以人均年纯收入不低于6600元为基数、逐年增长10%为标准,加强现有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的监测和帮扶,确保动态清零。同时,切实提高扶贫项目资产运营管理水平,大力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职业农民,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今年以来,东港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强基行动,结合地区实际,多举措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抓农业产业发展。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持续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建设,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做实“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优质原料基地发展、优质原料基地向龙头企业聚集的良性互动。用智慧化理念发展农业,推行“互联网+产品”销售模式,发展电商农业,加快建设农产品直销基地。用品牌化理念发展农业,加大“东港草莓”“东港大米”等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力度,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新认证绿色有机产品2个。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继续保持攻坚势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积极创建2022年省级美丽宜居村,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如期完成14座农村垃圾中转站配套设施工程,持续推进农村垃圾、城镇垃圾分类工作,实现绿色循环发展。全面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以生活污水资源化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巡查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整治为重点方向,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农村改厕水平,把群众满意作为最终标准,以附建式三格式、下水道水冲式、独立式三格式户厕为主要模式,推行节水型、少水型设施设备,实施改厕1350户。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紧扣“两核三带”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加快发展“城区旅游综合服务核”和“孤山文化休闲发展核”两大核心,持续加大全域四季旅游精品线路营销力度,开展大鹿岛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以旅游品牌建设为抓手,创新“鸟语花香游东港”文化旅游节举办模式,强化东港特色节庆品牌效应;持续发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示范引领作用,继续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特色旅游乡镇、示范村、精品民宿。以旅游“后备箱”工程为抓手,加强旅游产品质量监管,以良好的信誉和质量持续壮大产品消费市场,打造一批旅游产品销售示范店。07/26
- 辽宁丹东:惠企政策带来了“好成绩”7月20日,记者在丹东某物流装备有限公司看到,焊接作业间内,工人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切割下料,焊花闪耀,多辆叉车穿梭转运各种原材料。全面复工复产以来,该公司开足马力抓生产、赶订单,产能迅速提升。这家公司位于东港市前阳经济开发区,是一家经营铁制包装箱、周转架、仓储架等物流装备的企业。公司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潘兴华介绍,近年来,公司的生产车间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记者注意到,车间内,智能焊接机器人的机械臂上下挥舞,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一串串耀眼的电焊火花闪现。“这台设备可以准备上料了,后面那台也要留意一下……”生产车间内,潘兴华不停地叮嘱正在工作的工人。潘兴华说,疫情发生后,公司受到不小的影响,原材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一度让企业管理人员感到焦虑。“我们的供应商在大连、鞍山、唐山和天津,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公司十分担心物流链断裂,造成生产停滞。”潘兴华说,感谢政府及时出台了各种助企政策,特别是前阳镇政府和东港市工信部门,了解公司需求后,为公司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实实在在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疫情对公司订单影响不大,我们的订单都是提前下好的,且90%以上产品出口。”潘兴华说,物流问题解决后,订单和生产就没再受到什么影响。公司总共有840多名员工,疫情发生后,有400多名员工在厂区内实行闭环管理,生产没有停工。全面复工复产后,公司员工已经全部返岗,返岗率达到100%。“今年上半年公司产能同比持平,利润则是翻了一番,这是政府的惠企政策与企业努力带来的好成绩。”潘兴华表示。07/26
- 辽宁丹东五龙背镇:集中供热项目加班加点赶工期连日来,在丹东市振安区五龙背镇集中供热项目施工现场,105名工人正在加班加点赶工期。集中供热项目主体已基本建成,项目专班正在协助施工方办理用电手续,保证工程按设计进度积极向前推进。五龙背镇政府对该建筑工地采取封闭式管理,按要求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全力做好日常生活物资保供,确保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双保障”。07/26
- 辽宁丹东:打出“组合拳”,产量和品质“双提升”7月18日,记者走进辽宁丹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整洁有序的生产车间传出机床运转的嗡嗡声,石墨电极成品码放得整整齐齐,工人们正在紧张地打包装,这些成品将发往下游各钢厂。吹响复工复产号角,开足马力抢回疫情损失。位于凤城市大梨树村的辽宁丹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丹东地区碳素行业的领头雁,具备年产8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的生产能力。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加强闭环管理,产能和产量几乎没有受到影响。正式复工复产以来,企业坚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精准防控、有序复工、科学调度,打出“组合拳”,加大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力度,让生产线“马达”重新发动起来,保证了产能和产品质量“双提升”。眼下,企业迅速跳到“快进键”,800多名员工全部返岗,生产线开足马力。“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企业运输成本增加了很多。”公司副总经理赵琳介绍,在政府和工信等相关部门积极帮助下,企业上半年发货量达到43000吨。从下半年订单情况来看,今年的整体销售情况比较乐观。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