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丹东
- 辽宁丹东:生态环保综合行政执法领域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上岗日前,丹东市生态环境局聘请9名特约监督员,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完善监督网络,全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领域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经过选聘通告、个人报名、单位推荐、市级审核、省级备案等严格筛选程序,确定丹东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领域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9名。按照相关工作制度要求,特约监督员每届任期一年,主要对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领域优化营商环境、规范执法、依法执法等情况进行监督,收集并反馈社会各界对全市及本地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意见建议以及问题线索,反映企业群众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痛点”,积极宣传全市及本地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制度、规定及措施,及时帮助解决企业在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特约监督员表示,将坚决履行监督员职责和义务,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建议,真正发挥好群众与政府部门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建设良好的营商环境贡献力量。08/05
- 辽宁丹东:聚焦重点 提升工作质效连日来,丹东东港市大东街道在不断总结发扬成功经验做法的同时,聚焦难点顽疾、整治细节和文化建设,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聚焦难点顽疾。深入无物业小区开展乱堆乱放物专项清理和菜地变绿地专项行动。清理散乱在小区内的破旧椅子及楼道堵塞消防通道的乱堆物12车;聘请专业园林绿化公司对辖区内19个无物业小区进行绿地恢复,现已完成6.6万平方米的小区绿地恢复,补种花卉、灌木等绿植面积4.5万平方米,根据各小区的不同情况,增设地砖、路边石、坐凳、健身器材等,人性化打造适宜居民生活的小区环境。聚焦整治细节。坚持从细节处“抠”问题,从检查中“找”提升,下足“绣花功夫”。以“善行28”为契机,持续开展环境清扫和小广告清理活动;持续增设无物业小区微型消防站22个,由原来的每个消防站辐射8—10个楼栋,增加为每个消防站辐射5—7个楼栋,并对原有破损的消防站进行了修整和更新。聚焦文化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调动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力量,开展“道德讲堂”、主题宣讲会等活动,邀请文明家庭代表讲述自己的故事,用先进的力量感召人,用身边的优秀家风带民风,推进移风易俗走进千家万户,已开展主题活动和专题宣讲30余场,受益群众近千人。党员干部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杜绝党员干部攀奢比阔,以优良的党风促淳朴民风,不断倡导文明新风。加强阵地建设,整合多方资源,打造集理论宣讲、市民教育、文化活动、科普宣传、健身活动等13项功能为一体的东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居民提供更为精细、更有针对性的服务。08/04
- 辽宁丹东:开通计量检定绿色通道护航企业生产为企业复工复产做好服务。近日,辽宁丹东市市场监管事务服务中心计量部门全面开展涉企事业单位计量周期检定工作,最大限度减轻企事业单位计量工作因新冠肺炎疫情受到的影响,保障企事业单位工作正常运转。同时,组织计量检定人员现场提供应急检定和校准等计量服务。企业在用的计量器具大多按周期检定。计量部门开通检定校准绿色通道,急企业之所急,对有检定校准需求的企业有需必应。同时,优先保障疫情防控相关医疗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等技术服务。检定人员深入一线,高效保质保量完成检定校准工作,有效保障了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为保障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计量准确,检定人员对超市的电子秤和集贸市场的“公平秤”、企业的计量器具开展计量检定工作,既让商户放心,又让百姓安心,保证了在用计量器具准确可靠,为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提供保障。为解决受疫情影响而导致的加油机检定时限到期问题,检定人员对加油机的主板及流量计铅封进行复核,同时对加油机进行误差检定,调整存在误差的加油机,确保每台在用加油机计量准确。复工复产以来,丹东市计量部门累计强制检定服务企业26家,强检件数达1866件,减免费用18万元。08/04
- 辽宁丹东:努力奔跑的“小生意人”“小生意人”代表的是无数在追梦路上奋斗的平凡人。他们也许不如聚光灯下的企业家们那样光鲜亮丽,也不如技术人员走在技术与产业变革的最前沿,但他们起早贪黑、风雨无阻,书写着自己的奋斗人生,为城市的生活带来便利与精彩。作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群体,丹东市许多小微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按下了“暂停键”,但“再撑一撑”,成为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如今疫情形势趋于稳定,生活步入正轨,“小生意人”如何从“求生存”走向“谋发展”成为一道重要命题。连日来,记者采访了我市多位“小生意人”,了解他们的工作变化。“亲,您好!我是美甲师姜爽,我现在到你家楼下了,现在上去可以吗?”哪怕在确认订单后就已经跟用户约定了会面时间,但28岁的姜爽依然会在到达前在微信上提前通知用户,整理口罩、杀菌消毒、展示核酸码,这是疫情发生后,姜爽开始做上门美甲服务养成的习惯。“天热了,上门订单又多起来了。”姜爽说,自己18岁开始从事美甲行业,曾拥有一家自己的美甲小店,疫情发生后,身边很多同行转行,她却在朋友圈里看到了商机。先是在自家小区里开展上门美甲服务,尝到甜头后,姜爽现在已全身心投入到上门美甲事业,“不需要天天守着摊位,时间自由,成本降低,最重要的是,不受外部条件影响。”她告诉记者,细心周到的上门态度为她拉到了不少回头客,“我相信,这是一门长久的生意。”顺势而为,站在“新风口”的还有小区团购团长“杨百亿”,“今日特别推荐单品特惠纯牛奶,只有20单,谁要啊,下班给你们送到家。”在她的特价团购群里,每天8点半,会定时发送特价商品,主要集中在乳品、饮料、水果等商品。疫情发生后,她作为一家奶站的老板,顺势当起了小区团购的团长,为居民正常生活保障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今,疫情形势趋于稳定,她身边不少团购群活跃度降低,讨论与接龙的人少了。“杨百亿”却表示,自己把团长当成了新职业,“邻里间的生意也是个门道,只要物美价廉,客户会很稳定,而且也有很多人习惯了下班回家就能收到生活必需品的感觉了。”更多“小生意人”转而开辟新的“赛道”。在振兴区振八南街一家快餐店,新聘请的两位厨师在火热的灶台旁挥汗如雨,“我缩减了堂食的面积,新聘请来的厨师要求菜品精、出菜快,更适合外卖。”快餐店的老板告诉记者,经历疫情后,他开始主打外卖,并逐渐将外卖范围拓宽,上个月,他家店在外卖平台第一次突破2000单。“吃个肉夹馍,再整口汤,老带劲了啊!”作为新晋探店达人的小薇一边品尝着美味,一边面对镜头和网友分享着感受,这位美食主播“新人”原是做“新人”生意的,疫情以来,她从婚庆行业转战抖音直播“开吃”,并同时接商家做团购单。“直播刚有起色,我最大的苦恼是胖了六斤多,以后出镜不好看了。”虽然在为如何减掉身上长出来的肥肉烦恼,但望着重新“燃起”的城市“烟火气”和渐渐好起来的生意,小薇还是一脸笑容。没有伞的人,在风雨中需要更努力奔跑。一些助力“小生意人”的惠民政策也在不断发力,想方设法为他们撑起一把“保障伞”。我市出台32条助企纾困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政策,从做好疫情防控、企业提质增效、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金融服务、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就业等方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增强发展信心,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回升向好。为有力推动市场回暖、复工复产,我市面向全市消费者发放千万元消费券,推动消费回暖升级,全面激发着消费市场活力。丹东市人社局会同税务局联合下发《关于实施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和业务经办流程有关事宜的通知》,扩大缓缴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费政策实施范围,延长缓缴期限,为个体户在税费、社保等各方面提供优惠扶持。为有效破解“小生意人”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和丹东市金融学会联合收集整理了全市28家银行机构的107项信贷创新产品,汇编成《丹东市助企纾困信贷创新产品手册》。小个体,有大力量。站在风口,借风而飞,也许会是一个机会。08/04
- 辽宁丹东:精准服务为企业保驾护航“今年上半年,企业效益实现了同比增长。在疫情的冲击下,企业的产销实现逆势上扬,高新区管委会为我们做了很多事,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7月30日,在丹东市鑫辉机械有限公司厂区,公司总经理刘小辉对记者说。丹东市鑫辉机械有限公司建有6条具备先进水平的智能化生产线,主打节能自动化水泵配套项目,其产品主要销往国外。疫情发生后,企业经营面临诸多困境。“原料进不来,成品运不走,企业就不能正常运转了。”刘小辉介绍。面对疫情形势,高新区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着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千方百计为辖区企业面临的困境“破局”。管委会充分发挥“领导包扶”和“项目管家”的制度作用,主要领导、“项目管家”和“企业驻派员”等深入企业一线,及时了解企业面临的具体困难,以制约企业运营的难点、堵点作为突破口,帮助企业解决难题、突破困境。同时,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实施“一企一策”,实现服务精准化,提升服务效能。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尽力保障企业恢复正常生产?对此,高新区成立了生产物资运输保障专班、生活物资保障专班和经济运行专班等,各司其职,多角度、全方位服务好企业。对于物流不畅的问题,高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积极协调相关快递、物流企业,为辖区生产企业疏通物流运输环节,帮助解决产、销受阻的困境。同时,管委会还与相关街道、社区协调,让符合疫情防控政策条件的企业员工能够尽早返厂,逐步恢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对于闭环管理企业面临生活物资紧张的困境,高新区及时建立了稳产保供、物资调度、审查核验和信息报告等多项制度,摸清辖区内生活物资保障企业底数,不断完善保供企业名单,依托区办公系统建立了物资保障数据库,收集、统计辖区内重点物资生产企业产能产量和库存数据,分析监控重点防疫物资调拨收储和分发情况,通过信息共享、数据集中等方式提升保障水平,提高保障效率。“疫情发生后,企业经营确实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高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主动到企业走访,实地了解企业面临的困难,想办法给予解决。通过管委会的积极协调,5月6日就有一些工人来上班了,实行闭环管理,企业也逐步恢复了生产。到6月中下旬,企业在产、销两个主要环节就基本正常化了。”刘小辉介绍。08/04
- 辽宁丹东: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全力以赴稳外资稳外贸“疫情期间,运输成本大幅增加,给企业带来很大影响,国家外汇管理局丹东市中心支局了解情况后,立足本职,主动作为,帮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8月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丹东市中心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丹东市中心支局成功帮助3家企业收回非关联企业代垫费用,折合人民币170余万元,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有力支持企业发展,得到企业高度认可和广泛好评。疫情期间,丹东市中心支局特事特办,为辖内企业解决非关联企业代垫费用无法收汇难题,建立专项联系渠道,积极同企业沟通,了解掌握企业相关情况。坚持“问需于企、服务于企”的理念,在全省首次以经常项目个案集体审议形式突破现有外汇管理政策限制。加强对银行的指导,确保企业资金及时入账。与此同时,丹东市中心支局用好用足各项外汇管理政策,积极为企业纾困解忧,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联合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出台《金融支持丹东稳经济保民助企纾困解难的指导意见》,制定外汇管理5项便利措施,为企业送上政策“礼包”。参加市政府助企纾困对接会,为20多家外资外贸企业深入解读各项政策,帮助企业“弄懂政策、会用政策”。制作《疫情防控期间外汇业务办理指南》,通过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转发给16家银行、100余家企业,指导企业“足不出户”办理业务,努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便利企业跨境收付。鼓励银行通过企业网银、电子银行等渠道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降低企业“鞋底成本”。例如,建设银行丹东分行为企业线上办理结售汇970万美元,占其结售汇总量的92.3%,企业资金入账时间平均缩短50%以上。同时,积极引导银行向企业提供国际收支申报等线上业务,实现电子单证等在线化、无纸化审核,便利企业跨境收付汇,全市银行累计为企业办理跨境收付2.6亿美元,结售汇2.3亿美元。此外,关注企业诉求,助力解决企业经营难题。指导交通银行丹东分行通过预审核的方式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办理资本金入账400万港元;指导农业银行丹东分行远程核验企业海运费付汇有关材料,为企业办理海运费付汇22万美元,确保货物及时出港,解决企业“燃眉之急”。强化外汇科技赋能,便利中小微企业融资。聚焦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难题,积极推广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目前,丹东地区已有20余家银行的分支机构开通相关业务,实现区(县)全覆盖,中小微外贸企业通过平台办理出口应收账款融资165万美元,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手续繁”问题。支持银行向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累计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投放跨境快贷等融资1875万元。拓宽资金渠道,保障企业资金链稳定。支持银行为企业办理购汇偿还国内外汇贷款,累计帮助企业购汇偿还国内外汇贷款34万美元,避免企业出现违约风险。引导银行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累计为辖内外资外贸企业提供贷款6822万元,有效缓解企业资金短缺困境。下一步,国家外汇管理局丹东市中心支局将继续深入践行金融为民理念,进一步用好用足各项外汇管理政策,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优化涉外营商环境,为丹东地区涉外经济发展贡献力量。08/04
- 丹东合作区:扎实推进食品安全专项行动近日,丹东市场监管分局围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开展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及整治工作,彻底摸清餐饮服务经营底数和经营状态。截至目前,共检查食品经营单位590家,餐饮服务单位210家。行动中,监管人员结合夏日食品安全隐患特点,对餐饮服务主体资格、证照情况,是否有“三无”、假冒伪劣、过期食品,是否使用安全、无毒、清洁的餐饮具等重点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对于能当场整改的,立行立改,不让隐患过夜;对于限期整改的,统一整改要求,并及时“回头看”;对拒不整改及涉嫌违法违规的,及时予以立案查处。此次专项行动共发现无照经营、不明码标价等风险问题35个,对相关经营者下达警告和责令改正20件,立案查处15件。除此之外,丹东市场监管分局还不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通过开展餐饮从业人员培训、食品安全协管人员培训等,进一步强化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群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参与率、知晓率和满意度。08/03
- 辽宁丹东:深耕“专精特新” 推进创新转型日前,省工信厅公布了2022年度辽宁省“专精特新”梯度培育企业名单,位于合作区的丹东锐新射线仪器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获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至此,该区共有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近年来,合作区管委会引导和扶持“专精特新”企业走特色发展路线,唱响创新发展“好声音”。日前,作为“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技术企业,丹东浩元仪器有限公司研发的“DST-17型X射线应力测定仪”,经专家组评审认定,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该企业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海智专家工作站、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2021年,“辽宁浩元X射线测定技术产学研联盟”被纳入辽宁省首批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名单。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奥龙射线相继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LNG气瓶专用数字成像检测系统、第一台LNG气瓶专用全自动智能式成像检测系统、第一台储罐专用平板成像检测系统等高端设备,公司业已成为占国内射线市场份额三分之一的全国知名企业。东方测控以新技术为支撑,告别了过去单纯的矿山机械生产,自动控制系统已经成为主营产品;辽宁金洋也由生产公路机电系统,逐步向生产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为主转型,市场销售额和占有率均稳中有升。“‘专精特新’企业大多是技术型实业,产品特色鲜明,产品附加值高,特别符合合作区发展的实际。”合作区经发局负责人介绍,“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势头好,后劲足,质量高。近年来,合作区管委会认真落实《丹东市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实施方案》,并结合《中国制造2025丹东市实施方案》,大力推进仪器仪表、手表等制造业发展,鼓励中小企业瞄准市场需求,加大技术创新,在转型中寻求突破。合作区还通过项目合作,柔性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吸引专家院士及其团队帮助企业攻克核心技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目前,合作区现有院士工作站6家、专家工作站3家、海智专家工作站1家,高层次专家300余人,承担多个国家重大科学仪器项目,实现建站数量和运行质量同步推进。此外,全区还积极与省内外大中专院校及职业培训学校联系,建立园区人力资源信息网络,举办产业园区专场招聘会,近年来,为园区和企业交流、招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上万人次。08/03
- 辽宁丹东:叫响特色农业 汇聚发展势能8月1日,在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丹东瀚林蓝莓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包裹严实、冒着酷暑在地里忙着采摘蓝莓。“今年我们陆地蓝莓的种植面积达到了800余亩,每亩产量可达1500斤左右,是个丰收季。”公司负责人兴奋地说。近年来,汤山城镇着重发展以蓝莓、草莓、奇异莓等小浆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经济,努力将小浆果产业做强做大,实现种植规模化,逐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市场优势,走出一条产业兴旺、特色引领、融合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特色发展道路。据了解,汤山城镇现有蓝莓、奇异莓等农事企业近20家,以瀚林蓝莓、北林科技、丹东石安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积极构建小浆果合作集团。2022年,全镇蓝莓种植总面积达到5112亩,软枣猕猴桃种植总面积达到1514亩,草莓种植总面积达655亩。在此基础上,汤山城镇积极推进企业联合和产业协会建设,多家农事企业抱团取暖,以农民增收为目标,连接3万多农户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有效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发展。此外,汤山城镇通过鼓励农事企业持续加强科技投入,优化蓝莓、软枣猕猴桃、蜜薯、山药等农产品的品种布局,提升产品质量。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依托“农业+互联网”模式,打造特色农产品电商集群,打破地域制约,拓宽销售渠道。多方发力推动,使汤山城镇的蓝莓、草莓、软枣猕猴桃、蜜薯、板栗、大榛子、佛手山药、水果萝卜等农产品打开电商“大市场”,实现了农产品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在积极探索产销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同时,汤山城镇还持续通过打造“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推动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瀚林蓝莓科技有限公司的蓝莓曾入选“2020辽宁百强农产品品牌”,石安现代农业园区旗下蓝莓品牌“哈哈莓”获得国家级农业协会唯一金奖,“北纬40度”“子森蓝莓”“大梨树软枣子”“山城蜜薯”“佛手山药”等农产品品牌也已打出名号。通过多年发展,汤山城镇已经形成“企业+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小浆果+庭院经济”等众多发展新模式。由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技术服务”合同,为农户提供种苗优惠扶持、免费技术培训、定期参观交流、产品集中销售等服务,特色农业高歌猛进的同时,让农民借力发展,促进增收致富。08/03
- 辽宁丹东:种好精品小西瓜 过上幸福好日子7月28日,在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下尖村1组居民柏学军家的西瓜大棚里,他正张罗着收获、装车,忙得汗流浃背。“今年,九连城镇马市岛内精品小西瓜的种植面积扩大到550亩,销售价格每斤1.9元至2元,210余户瓜农靠着精品小西瓜过上了幸福好日子。”柏学军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马市岛上分布着5个村,由于鸭绿江和叆河的冲积、滋养,岛上土壤肥沃,出产的西瓜久负盛名。最初,当地农民种植的品种是“地雷瓜”,在种植过程中容易爆裂。后来,柏学军引进小而精的精品瓜种植,获得了好收益。“过去我家种蔬菜,不仅卖不上价,还得天天蹲市场。”柏学军说,他尝试把传统的蔬菜种植向高效的经济作物转型,率先在村里搞起西瓜种植。2011年,他外出考察看中了精品小西瓜的市场前景,决定将西瓜种植产业做大做精。“别看这个品种的西瓜个头儿小,但从品质到价格都比传统的‘地雷瓜’好。”现在仅种瓜一项,柏学军的年收入就在20万元以上。“我种了十多年西瓜,家里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柏学军家拔地而起的二层楼特别气派,屋内家电、家具一应俱全。十几年来,精品小西瓜在下尖村落地生根,马市岛上其他村的村民也纷纷效仿柏学军,盖起了钢筋骨架冷棚种植精品小西瓜。在技术上,柏学军无偿对村民进行指导。这几年,精品小西瓜以优良的品质得到客户的认可。今年,北京的一家公司主动来到九连城镇,以下订单的方式订购。如今在马市岛,有6名像柏学军这样的新型农村经纪人,他们不仅通过多年的实践掌握了种植技术,而且用自己的方式引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带动村民种植精品小西瓜,走上致富路。九连城镇党委借此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采取“党支部+农户+合作社”方式强化村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引领作用。各村党员纷纷带头种植精品小西瓜,许多农户觉得前景广阔,也跟着种植。今年,马市岛上精品小西瓜的种植面积增加到550亩,拓宽了农业增值增效空间。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