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牢记嘱托显担当 攻坚之年谱新篇】丹东市振兴区“双进双促”解难题促发展
    “对我们养老机构来说,安全是重中之重。振兴区民政局的营商专员来走访,了解到我们未安装最新式的商用工业燃气报警器,就积极帮助协调沟通,很快就安好了,现在大家觉得更安心了。”佰阳颐园老年公寓负责人李晓冉说。去年以来,丹东市振兴区锚定助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广泛开展“双进双促”专项行动,选派160名干部对接服务市场主体。深耕助企服务,建立“1+6”服务体系,打造“千名营商专员联万企”活动,扩大服务范围,联系服务985个市场主体,实现重点个体工商户和社会组织、规模较大的商圈市场和农村经济合作社对接全覆盖,厚植营商环境“健康土壤”,为市场主体蓬勃发展保驾护航。“政府给了大额消费券支持,老百姓买车的动力更足了,我们距离完成今年的销售目标又近了一大步!”丹东宇森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孑夫说。从“丹东年货节”到“丹东汽车节”,振兴区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上做足文章。在选派干部收集的企业问题诉求中,50余条涉及拓宽市场、扩大销售,工作专班联系指导组坚持靶向施策,集中力量解决市场主体关心的共性问题,精心策划一系列促消费活动,不断增强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活动设计,推动商文旅融合发展,激发市场活力。用工需求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振兴区人社局今年上半年开展各类招聘活动38场,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近2万人。制度建设,是推动“双进双促”专项行动取得成效的有力抓手。振兴区建立“0415”工作机制,以“零”距离服务为宗旨,行业主管部门协同作战,共同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强化问题闭环管理,发放营商专员服务卡,落实“首问责任制”,对企业问题诉求分类交办、跟踪推进、反馈回访,累计收集企业问题诉求188件,已办结170件,企业满意率持续提升。记者:王俊
    07/11
  • 【牢记嘱托显担当 攻坚之年谱新篇】振安区:紧抓项目促发展
    近年来,丹东市振安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健全的法治环境、诚信的人文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一批重点项目相继落户振安。2024年,全区计划安排实施重点项目60个,年度计划投资23.9亿元,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7个,为振安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蓄积更强大的动能。盛夏时节,位于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庙岭村的丹东兰光服装有限公司新建隔离衣防护服口罩等防护用品加工生产线新建项目正如火如荼地推进。该项目计划新建厂房约5万平方米,购置先进的高速平缝机700台及实验室专用设备、特种设备等,约投入2500万元。投产后,企业日产防护服或隔离衣约5万套,日产口罩3万个,年新增产值9000万元,可安置1500人就业。今年以来,振安区持续聚焦项目建设“主战场”,抢抓黄金季,全力推动项目开复工建设。截至5月底,全区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68个,开复工率达113.3%,提前半年完成项目开复工年度目标,其中复工项目42个,复工率120%;新开工项目26个,新建项目开工率104%,累计完成投资6.19亿元,同比增长0.82%。振安区专班专业谋划包装,项目储备取得新进展。该区围绕国家“五大安全”等重点领域和辽宁沿海经济带、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以及振兴东北若干政策措施,新谋划包装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等41个项目。目前,区里共梳理入库项目72个,项目总投资50.74亿元,拟争取各类资金8.77亿元。已先后完成振安经济开发区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园基础设施一期等6个项目专项债券、九连城镇套外小学异地新建等2个一般债券、振安区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等13个中央预算内投资、振安区2024年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工程等6个超长期特别国债的申报工作。这些项目总投资13.53亿元,拟争取各类资金共9.58亿元。振安区以五龙工业园为核心,将鸭绿江工业园、同兴工业园、九连城工业园一并纳入振安经济开发区管辖范围。同时,持续推进“办事不出园区”,为企事业单位投资项目和工业技术改造项目提供备案服务。在全区的持续推进下,目前日邦纳米精细加工项目已部分投产;亿丰生物科技一期竣工,二期工程于3月份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前正式投产;天皓净化项目正在积极推动土地摘牌前期工作;通达交通混凝土拌合站、制药机械二期项目预计年内开工建设。振安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扎实开展园区招商、以商招商,提升招商引资质效。截至5月底,该区累计引进国内资金项目32个,实际到位内资11.43亿元,同比增长7.33%,完成全年指标任务的42.7%。预计半年实现内资到位将超过13.64亿元,实现内资到位新突破。振安区全流程明确审批、落地、开工、运营等关键环节责任部门和推进时限,落实“五个一”推进机制,落实项目“帮办代办”工作制度,不断压实全链条责任、全力做好全过程服务,破解限制项目落地开工难点堵点问题,全面落实鼓励政策,提振投资方信心,千方百计抓好项目开复工。在招商引资方面,振安区持续精准发力提升招引实效。该区聚焦打造防护纺织服装、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专用设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围绕东平大街南侧等成熟地块开发,谋划办好“辽商进振安”“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进振安”“服装纺织全产业链推介招商”等主题招商活动,加快推进绿碳循环产业园等重大新兴产业项目取得新进展,并主动对接央企战略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此外,振安区还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紧盯中央预算内和专项债券投资取向,积极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有利机遇,在继续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上,加大项目谋划包装力度,并及时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对上协调力度,持续做好已完成上报项目的跟踪落实,进一步完善项目可研、规划、土地等相关前期资料,提高项目成熟度,力争更多的项目投资计划早日下达、资金早日到位。振安区全方位打造振安经济开发区项目建设“主战场”,加大破解土地征收瓶颈问题力度,强化园区水电路气暖基础设施和项目用地保障,推进鸭绿江工业园、五龙工业园和同兴工业园特色发展,实现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激发园区发展活力,不断提升园区要素保障能力、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企业能力。下半年,振安区将继续抢抓工期,持续压实主体责任,坚持专班专人专责系统推进,实施项目建设全流程监测和服务保障,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精准服务推进项目建设再提速炎炎夏日,记者来到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东都木业有限公司木制品深加工项目现场,看到该镇“项目管家”与项目负责人在沟通交流项目施工进展情况,以精准服务保障项目建设蹄疾步稳。“这个项目6月初开始施工建设,九连城镇政府安排专人跟进,并在项目立项、征地组卷等过程中给予很大帮助,对项目加快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该项目负责人汪经理说。年初以来,九连城镇扎实落实区委、区政府相关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抓住当前有利发展时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以优质服务推进项目进程。镇里不断完善“项目管家”和镇领导包保制度,定期召开项目调度会议,严格落实重点项目“一事一议”,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保障全镇纺织印染、木制品加工、水泥制造等10余个项目开复工。在招商引资方面,九连城镇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实施产业提质扩量工程,以盘活镇内闲置厂房资源等为契机开展精准招商。今年,该镇围绕电气装备、纺织印染等重点领域包装项目11个。镇里还进一步压实党委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中的主体责任,在跟踪对接、签约落地、开工建设、要素保障等环节提供“一对一”全程服务,咬定目标、加压奋进,促成重大项目落地转化。他们先后引进了丹东育健宝生物科技、金展服饰制衣、凉电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水泥电杆制造改扩建、亭宇商务有限公司改扩建以及丹东弘泉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新建电子元器件生产项目等,盘活窑沟村、龙头村等闲置厂房和土地共5处,总投资额达1.9亿元。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九连城镇持续强化基础保障、完善服务体系,努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项目建设。该镇实行“一项目一专班”推进工作制度,通过“一项目一方案”,列出时间表、明确路线图,为项目落地实施提供及时准确、细致周到的服务,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切实让经营主体感受到“办事容易、服务满意,宜业宜商、未来可期”。下一步,九连城镇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谋划储备力度,充分发挥九连城镇在工业、文旅方面的优势,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建设,盘活闲置资源,创新招商方式,吸引优质且有特色的产业项目落地,以高质量招商项目稳定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跟得上项目进展快近日,位于丹东市振安区太平湾街道的丹东天艺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宁金华经理看着厂区建设现场机械轰鸣的场景备感喜悦。而年初时,宁经理还在为找不到合适的项目选址而发愁。该项目的顺利落地、推进,背后得益于项目所在地各级政府项目专班的不断支持帮助。“我们公司提产扩能项目预计建成投产后年产126万件服装,需要项目选址地块达到9700平方米才能满足生产需求,找个合适的地块太难了。”宁经理说。为了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项目选址,街道项目专班实地走访,加班加点挂图作战,成功在一个月内实现净地交付。“项目从4月份签约落地开始,太平湾街道专班一直积极与我们沟通,从项目立项审批、统筹选址,到拓宽销路等事项,有专人跟我沟通,帮我跑前跑后,5月份正式开工,预计8月底建设完成,在政府的帮助下,项目建设进度比原计划快了一个多月,预计7月底就能竣工达产,真的是极大增强了我们企业投资生产的信心。”宁经理说。太平湾街道为企业组建“店小二”团队,牵线搭桥、靠前服务,开展个性化帮扶,畅通企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切实搭建起政府与企业间的“暖心桥”。今年以来,同兴镇以打造振安区“工业强镇”为目标,全力以赴抓项目、拼招商、优环境、促发展。该镇充分发挥工业聚集区的区位优势,加大项目的招引力度,积极推进丹东金山热电2024年技术改造、五龙金矿5G+工业互联网和三鑫矿业地下开采项目快落地、早见效;争取瑞兴服装厂房扩建、红升包装技术改造项目年内建成达产;全力以赴推动总投资9.66亿元的6个复工项目早竣工、早达产,全面掀起项目建设热潮。该镇还建立领导包保和“项目管家”服务制度,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和专班保障。优化审批流程,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积极深入企业,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确保现有企业良性运行。近日,位于汤山城镇的宏荙畜牧养殖场新建养殖基地项目正火热施工。该项目是今年通过招商引资方式落户汤山城镇的重点项目之一,镇里超前服务,从项目选址、注册登记到前期进场等各项工作全程跟进式服务,并多方协调电管站等相关单位,全力解决项目建设用电难题,帮助企业成功解决基础设施配套设备问题。据统计,汤山城镇“项目管家”已先后5次为该企业提供指导和协助。通过靠前服务、主动作为,有效建立企业、政府、项目三方的顺畅高效沟通协调机制,实现签约项目早投产、骨干企业稳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前方多个重点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建设,后方汤山城镇政府以“保姆式”服务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持续保驾护航。如今,这个农业大镇迈向农业强镇呈现出越发清晰的发展路径。今年以来,位于楼房镇的丹东宏德蜡烛制品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蜡烛配件厂房项目建设工地抓紧施工建设。楼房镇成立工作专班,按照“重服务、抓落实”的目标,全镇干部围着项目转,全程跟踪服务项目进展。全镇今年重点推进项目10个,宏德蜡烛配件厂房、飞利达扩建项目于一季度开工建设,依璐服饰、通达电力、宏硕种业仓储项目已建成投产,丹丰农作物、天亿滤材、五龙山康养中心项目正在推进中。五龙背镇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近日,位于丹东市振安区五龙背镇新康村的辽宁通达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异地搬迁建设项目正火热推进中。据了解,该项目将于2026年10月竣工、2027年4月投产。今年上半年,五龙背镇开复工项目13个,计划总投资10.5亿元,其中集中供热、道路亮化及河道护坡治理、小学异地新建、养老服务中心改建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截至目前,五龙工业园区入驻企业24家,上半年预计实现总产值3.8亿元。今年以来,五龙背镇紧紧围绕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工作目标,全力推动镇重点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年开复工项目17个,计划总投资13.9亿元。五龙背镇依托本地区位优势,实施产业提质扩量工程,积极包装利用镇内闲置地块开展精准招商。该镇成立项目专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谋划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储备充分、梯次推进、接续有力。围绕温泉康养、纺织制造等重点领域,五龙背镇包装项目8个,全力推进日邦纳米、亿丰生物等项目早日开工达产。让“要素跟着项目走、政策围绕项目转”,明确时间表、落实责任人,以台账管理加速推进项目落地开工。强化项目服务保障,实行“一项目一专班”推进工作制度,不断完善“项目管家”和镇领导包保制度。通过“一项目一方案”,列出时间表、明确路线图,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发展。通过定期召开项目调度会议,严格落实重点项目“一事一议”,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电力、人工、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难点问题,为项目落地提供及时准确、细致周到的服务,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五龙背镇抢时间抓节点,强化项目推进机制和工作专班机制,对重点项目逐一落实领导包保责任、“项目管家”制度,千方百计确保续建项目如期复工,新开工项目按计划落地开工。年内积极推进制药机械、通达交通易地搬迁、恒盛休闲度假康养、天皓净化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力争年内开工建设;紧盯日邦纳米、亿丰生物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内竣工投产;加强与区直部门衔接沟通,确保五龙背小学异地新建、振安区医院分院建设和振安区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年内完工并投入使用。同时积极围绕该镇优势资源与成熟地块,谋划包装储备一批“规模大、质量高、效益好”的项目,为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五龙背镇还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健全完善项目储备、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投产达效等全链条服务机制,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纾困”专项走访行动,强化企业金融、人才、土地等要素保障,抓好针对辖区企业的指导帮扶工作,全面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今年上半年,五龙背镇督促责任部门办结群众诉求32件,反馈满意率100%。该镇还持续发挥“项目管家”效能,上半年走访辖区重点工业企业39家,与26家个体工商户进行了政企互动,帮助解决问题诉求8件。该镇全力加强项目建设支撑,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保重点项目责任制,定点“帮”“服”,积极破解项目建设瓶颈难题,推进现有项目落地开工、达产见效;积极开展项目招引行动,切实加大“一把手”“走”“请”力度,围绕现有优势资源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精准招商,打造全镇经济发展“新引擎”。追“新”逐“质”日前,位于丹东市振安区五龙工业园的辽宁日邦纳米科技有限公司非金属矿产品精细加工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并部分投产。该项目是2023年丹东市重点项目,占地52.314亩,总投资5220万元。该公司现有工人40人,主要生产超精细滑石粉和表面处理滑石,达产后每月产值可达3500万元左右,年产超精细滑石粉7万吨,实现销售额1.2亿元、税收9000万元。截至目前,振安经济开发区五龙工业园入驻企业24家,上半年预计实现总产值3.8亿元。今年,丹东市制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晋升为规模以上企业,全镇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8家。目前辖区内企业中创新型中小企业6家,升级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达到4家。今年以来,振安经济开发区牢牢把握一季度攻坚突破的“黄金期”,铆足干劲抓生产,全力以赴拼经济,第一季度工业总产值达16.07亿元,同比增长58.49%;固定资产投资0.84亿元,同比增长77.04%。同时,实现了新质生产力的加速聚集。依璐服饰二期工程已竣工,正在安装调试设备;投资1.3亿元的辽宁通达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异地搬迁建设项目落户振安经济开发区,正在办理征地手续。振安经济开发区作为振安区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项目建设的“主战场”、开放创新的“主载体”,把握发展“风口”,聚焦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防护纺织制品制造和专用设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向“新”而行、向“质”而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振安区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有力保障。一大批主导产业企业通过创新、技改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丹东天皓净化材料有限公司就是代表之一。该公司生产的空气过滤材料、过滤器等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涂装、生物医药、食品、微电子精密设备、钢铁石化等领域。该公司不断追求创新、提质增效,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现拥有高新技术产品25项,国家发明专利产品3项,实用新型专利产品21项,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研发新产品,天皓公司筹备新建清除复合有害气体过滤芯材的研发与生产项目,占地60亩,投资15800万元,达产后可形成过滤芯材200万平方米,实现年产值6000万元,税收950万元,解决就业50人。目前,该项目已取得征地批复,预计年底前项目主体完工。记者:姜慕馨
    07/10
  • 重点项目建设“满弓劲发”
    汽锤起落、吊臂舒展、车辆穿梭、机器轰鸣……炎炎夏日,在位于鸭绿江畔的丹东现代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区内,项目建设争相赛跑,抢抓施工黄金期。总投资5500万元的丹东科亮电子有限公司PTC热敏电阻智能生产线项目、总投资1亿元丹东新陆电子有限公司陶瓷基板与高精密贴片式微型可调电阻研发生产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丹东瑞银科技有限公司双系统超安全平板电脑项目等在建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中,建设者们战高温、抢工期、赶进度,不断刷新建设“进度条”。忙碌的建设现场,映射出发展的澎湃活力。“从手续办理到审批,政府部门派专人来帮忙、全程服务,及时告知相关扶持政策,服务非常到位,保障了项目顺利落地与建设。”丹东新陆电子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说。为切实保障辖区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采取“一企一策、一项目一专人”的服务方式,通过联系各审批部门与施工企业召开座谈会,建立问题台账和责任清单,协调解决堵点、痛点问题,全力为施工单位纾困解难,确保各个项目“蓄满力”“拉满弓”。“项目为王”,战鼓催征。6月的丹东,一处处项目工地货车穿梭、塔吊林立,建设者在钢筋桁架间穿行,勾勒出项目拔地而起的线条,一个个快速推进的大项目激战正酣。锚定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年初以来,丹东市立足“拼抢争实”,推动项目建设再提速、再提质、再提效。丹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常态化开展专题调研、现场办公,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各分管副市长分别把口、靠前指挥,压紧压实各方责任,高效协同加快解决项目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实施。专班办公室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建立工作台账,实施周调度工作机制,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落实落细项目推进时序进度。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紧紧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丹东各地区各部门逐个项目倒排工期、按月分解,实行清单化管理、跟踪式推进、销号式督办,抓项目、促复工、抢开局、稳增长。在项目建设领域扩大“网上通办”服务范畴,为重点项目开辟审批绿色通道,采取集中审批、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网上受理等方式,全程协助办理土地、立项、规划、建设等前期手续,限时予以办结,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开工建设。眼下,宽甸兴边沿江公路等195个亿元以上项目顺利开复工。这些重大项目正用实干实效将“施工图”变成“实景图”,为全年经济“满堂彩”打下坚实基础。截至6月30日,丹东市开复工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695个,开复工率达94.1%,总投资1147.6亿元。记者:蔡晓华
    07/10
  • 持续发力让“进”的底气更足
    攻坚之年,攻坚之战。惟久久为功者进,惟持续发力者强,惟奋勇搏击者胜。攻坚必胜,连战连胜,拼的是干劲、是作风,靠的是责任、是担当,看的是实绩、是成效。大干奋斗、拼抢争先,向最难处攻坚、向最关键处挺进,丹东市把高质量发展摆在首位,以项目建设为根本支撑,以园区发展为关键举措,以扩大开放为重要引领,以营商环境、工作作风和从政环境建设为坚强保障,将改革创新贯穿始终,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奋力开创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建设新局面,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船到中流,人到半山,只争朝夕的丹东振兴发展“稳”的基础更牢、“进”的底气更足。今年前5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居全省第二位;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9家、“小升规”企业40家;全市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2亿元,同比增长12.5%;接待游客1437.69万人次,同比增长286.36%;旅游收入105.53亿元,同比增长272.11%……连接过往和未来的是当下的接续奋斗。三年行动已到了攻坚拔寨的关键时刻,夺取攻坚必胜,连战连胜,考验着啃硬骨头的能力、敢挑重担的勇气,需要更加昂扬的斗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也需要始终保持打持久战的状态,善作善成,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志向和气魄,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和担当,不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打开事业发展新局面,把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攻坚路上,没有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目标任务。丹东市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大力营造高质量发展浓厚氛围,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树立鼓励担当、激励作为的鲜明导向,全面调动各方力量,在破解制约振兴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上攻山头、涉险滩、破梗阻,在振兴发展中“当先锋”,在争先进位中“打头阵”,在攻坚克难中“挑重担”。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丹东市一手抓高质量发展,一手抓全面从严治党,统筹发展和安全,紧扣攻坚之年行动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建立工作机制,完善顶层设计,细化实化各领域支撑既定目标的具体项目、具体任务。以重大项目为支撑,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建设、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建设;夯实实体经济根基,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狠抓园区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新产业新赛道,全力构建具有丹东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以边境贸易创新发展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全力激发振兴发展活力。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做善为抓落实。聚焦“六个方面”重点工作要求,丹东市重在执行,贵在落实,持续用力。2020年以来,丹东市建立并坚持“项目年”制度,四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9.2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开复工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695个,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12%以上;前5个月,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74%,新建工业项目入园率超过85%。全市经济运行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向上向好态势愈发明显。咬定目标不放松,敢闯敢干加实干,不甘人后,奋起直追的丹东,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汇聚起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在坚决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的新征程中打开新天地,再创新辉煌。记者:黄宝锋
    07/10
  • 辽宁省丹东市:“实”字当头 “干”字为先
    百舸争流千帆竞,奋楫前行勇者先。三年行动攻坚之战打响以来,丹东市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总牵引,以不折不扣落实“八大攻坚”任务为主抓手,找准找实打造新时代“六地”着力点,锚定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建设目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担当作为,坚决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全力夺取三年行动连战连胜。抓重点、强攻坚、促落实、求突破,不断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鸭绿江畔、黄海北岸发生着令人激动、振奋的变化。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实现新突破,丹东拼出了成效,干出了精彩,交出了一张分量厚重、提振士气的实干答卷。今年前5个月,丹东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工业用电量3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1%;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2亿元,同比增长1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7亿元,同比增长14.4%。持续擦亮生态底色,“丹东蓝”“丹东绿”成为亮丽的城市名片。图为美丽的鸭绿江畔。(刘海东摄)聚势突破开放型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6月12日,丹东市举办临港产业投资合作推介会,以“以港兴市,同筑海陆大通道;港产融合,共谋振兴新突破”为主题,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丹东临港集团、丹东港口集团共同对海工装备、物流商贸、加工制造、石油能源、文化旅游五大类8个项目实施重点招商推介,多个重点项目成功签约。年初以来,丹东市聚焦建设在东北亚地区有影响的国际化水平的开放型城市,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攻坚之要、决胜之要,以边境贸易创新发展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明确“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到2025年,全市活跃外贸企业要超过1000家,进出口总额突破200亿元,其中与东北亚五国贸易额突破150亿元。狠抓边境贸易创新发展,丹东市不断扩大进口规模,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已建成了3个互贸区,互市贸易大数据监管平台投入使用。今年,丹东在扩大进口互市商品规模和开展落地加工上下功夫,用好免税政策,推动东北亚5国外贸商品更多以互市方式入境。与此同时,丹东持续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积极扩大出口规模。年初以来,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览会,推动提升对外贸易活跃度。同时,做足向北开放文章,积极推动出口商品抢占俄罗斯市场。加强外贸企业培育,实施“双量增长”(企业数量、贸易量)计划,发挥外贸出口转型基地和重点外贸企业带动作用。5月16日交通运输部下发批复,同意丹东港口岸大东港区10个泊位临时进出国际航行船舶,大东港区口岸临时开放正式获得国家批准。此项工作是继2023年6月丹东港南1^#、南2^#泊位验收后取得的又一工作成果,为丹东进一步推进沿边开发开放,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提供有力支撑。丹东向海而生、因港而兴。港口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丹东以港兴市和扩大开放的水平。充分发挥港口优势,丹东加快融入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去年8月,丹东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实施方案,对这项工作进行系统部署,到2025年,要初步形成东北海陆大通道长(春)白(山)通(化)丹(东)通道建设新局面。紧扣这一目标,全市上下狠抓28项具体任务,确保取得实效。立足把丹东港打造成东北东部重要国际综合枢纽港的目标,丹东加快推进大东港区的建设发展,研究培育航线、鼓励“公转水”“公转铁”等支持措施,发展公海铁联运;进一步加大口岸建设力度,持续推进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创新通关模式。蓄势赋能创新型城市建设持续提速6月14日,辽宁五一八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与沪东重机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核电应急柴油机关键件和重要件的开发,助推提升核电应急柴油机关键件和重要件的国产化研制水平。此次签约的大型镦锻曲轴生产线项目,能够将镦锻曲轴长度提升到13米以上,最大重量可达30吨以上,填补了国内中速机大型镦锻曲轴生产的空白。围绕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丹东制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方案。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发展优势独特、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刘海东摄)“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不管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丹东将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丹东市委主要领导说。继续深化“百企百亿技改行动”,丹东积极落实技术改造投资税收优惠和专项再贷款政策,积极推动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让传统产业焕发新动能。今年,丹东实施本钢不锈钢硅钢生产线改造等105个技改项目,鼓励支持企业研发新产品、探索新技术、应用新材料,提升产能和竞争力。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打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10个、典型应用场景100个,培育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20个。大力发展消费品工业,做大做强纺织服装、食品药品、机械手表等优势产业,支持孔雀手表、凤城老窖、光华酿造等老品牌焕发新生机。推进采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优化硼矿、镁矿、金矿矿权设置和采选工艺。与此同时,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新兴产业上持续用力。支持老品牌焕发新生机,图为孔雀表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刘海东摄)炎炎夏日,凤城太平洋神龙增压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如天气一样火热。“公司经过‘数字智能工厂’改造后,年新增产值1亿元,新增利润1000万元。”公司负责人介绍。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向“隐形冠军”企业目标精准发力。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丹东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年初以来,丹东全力培育创新主体,实施科技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实施育成中心能力提升工程。推动丹东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凤城经开区创建省级高新区。加快引育创新人才,用好中央支持东北人才振兴专项政策,提升3所在丹东高校和中职院校办学水平,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多项政策措施助力,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2家。今年前5个月,丹东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4.4%。向绿而行幸福宜居城市建设谱新篇刚刚发布的一组数据亮出丹东市幸福宜居城市的硬核成绩单:今年前5个月,丹东市环境空气有效监测天数152天,优良天数138天,优良天数比例达90.8%,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事关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建设幸福宜居城市,秀美的锦江山一年四季皆是景,成为丹东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李国钟摄)厚植“丹东蓝”“丹东绿”,年初以来,丹东市持续优化环境质量,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工作。根据空气质量预警启动8次污染天气特别管控,推动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实施重点断面动态化管理,扎实推进黑臭水体问题整改,组织开展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安全隐患和问题整治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四道河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94%,东港大沽沟等黑臭水体整治已完成工程量的70%。夜幕降临,位于丹东新区的金泉四路两侧路灯亮了,白色而柔和的灯光照亮了来往企业职工和群众的回家路。此前,金泉四路因历史遗留问题未建路灯,部分路段晚间漆黑一片。今年4月,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以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为重点,对这一段“摸黑”路实施改造。6月8日,23基路灯建设完成。坚决兜牢民生底线,增进民生福祉,丹东市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2024“骑行中国”331国道最美边境线丹东起点。(刘海东摄)今年,丹东市继续深化城市更新行动,改造老旧小区45个、地下老旧管网327公里,安装智能燃气表8万块,启动四号干线连接路建设,完善原黄海北厂周边地块、爱河大街等城市道路及交通设施,建设智慧停车系统,改造提升万隆体育场和桃源体育馆,推进健身绿道、口袋公园建设,提升国门湾体育公园景观,持续改善机场路口、高速路口、站前广场等进入丹东门户环境。同时,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大干奋斗,拼抢争先,丹东市咬定目标不放松,以更大的担当和作为,坚决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丹东新篇章。记者:蔡晓华
    07/10
  • 【牢记嘱托显担当 攻坚之年谱新篇】一期18.43亿元!东港市中心渔港项目签约
    近日,东港市中心渔港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该项目位于东港经济开发区,计划新建渔港泊位62个,泊位总长2535米,港池及航道疏浚量232.5万立方米,项目一期投资约18.43亿元,主要建设渔业码头、护岸、港池和航道疏浚、生产辅助及水电配套、后方陆域地基处理、市政基础等设施。目前,中铁建发展集团和中铁二十三局工作专班已完成中心渔港项目现场调研及初步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中心渔港项目顺利实施,将进一步完善东港市的渔业基础设施,提升渔港综合服务能力,为渔民打造更加安全便捷的生产环境,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东港市委、市政府将全力以赴为项目实施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环境,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入使用。记者/张瑞
    07/09
  • “引进+培养”双发力 建设好海洋科技人才队伍
    长期以来,市人社局紧紧围绕水产技术推广、渔业产业发展、水生动植物防疫、水产种质研发、海洋灾害预警、海洋动态监测、海洋经济服务等海洋科技领域人才需求和发展需要,在吸引集聚域内域外海洋科技人才,培育发展各类各层次海洋科技人才两个方面用力,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灵活适用的人才培养政策,明确专技岗位晋升渠道,切实提高人员待遇,推动建设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够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高素质海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在人才引进方面,2021年至2024年5月,我市针对引进的博士和硕士高层次人才、本科和专科专业技术人才,先后出台了各类人才补贴政策15个,引进农、林、牧、渔业等行业青年人才469人,包括引进水产领域博士1人,引进农业海洋领域硕士15人,本科235人、专科218人。在人才培养方面,落实海洋科技人才“一步到中级”(根据从事海洋科技工作年限)“一步到副高”(根据作出的贡献、取得的成果)的职称评价政策;市直和县区海洋科技人才分别开展职称评审,解决土专家和洋学生一起评审不公平问题;开通海洋科技民营企业职称评审“直通车”,按照企业需求随时开展职称评审,方便企业投标运营。近三年来,海洋科技领域新增专业技术人才79人,其中高级12人,中级39人,初级28人。记者:李美臻
    07/09
  • 多措并举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加快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多措并举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护经营主体和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01持续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化以贯彻落实新《公司法》为契机,加快推动注册资本认缴制改革,落实企业强制注销制度,支持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全面优化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环境,持续推进“清风辽宁政务窗口”建设,实现窗口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再造,打造全省市场监管系统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化试点样板窗口。02持续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净源”2024年专项行动,及时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围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保护经营主体和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03持续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贯彻落实《辽宁省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开展集中整治市场监管领域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行动,集中清理运动式执法、“一刀切”执法等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规范市场监管行政执法行为,提升市场监管行政执法质效。深化知识产权执法,通过联合执法、专项行动等方式,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开展假冒注册商标、专利侵权专项整治行动。聚焦公用事业、电力、金融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深入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整治,推动相关领域、行业价格行为规范、有序。04持续推进监管方式创新加强部门协作,提高监管效能。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深化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减少重复检查。推进食品安全日常监督检查创新改革,依托“食安辽宁”智慧监管系统,实施现场检查与云上巡查相结合的检查方式,切实提升监管效能和监督检查工作质量。优化企业信用修复,主动告知企业公示期限及申请修复的政策和途径,推行信用修复网上办理,支持企业重塑信用。05持续推进“为您解难”服务对“为您解难”服务平台进行优化升级,打造“为您解难”服务平台plus版。制定了《“为您解难”服务平台优化升级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平台服务事项,公开各业务部门服务内容、责任部门、办公地址、联系电话等。同时,升级微信公众号“为您解难”服务专栏,集工作宣传、市场监管、服务指南等功能于一体,提供市场监管业务网上办理、经营主体年报、各项数据查询的指导服务,着力打造随时随地宣传、指导和服务的移动平台。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立足本职,发挥自身特色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满意度、获得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记者/李美臻
    07/08
  • 集聚科技人才 注入“蓝色动能”
    7月2日,从市人社局获悉,近年来,我市围绕水产技术推广、渔业产业发展、水生动植物防疫等海洋科技领域人才需求和发展需要,吸引集聚域内域外海洋科技人才,培育发展各类、各层次海洋科技人才。2021年至2024年5月期间,在人才引进方面,针对引进的博士和硕士高层次人才、本科和专科专业技术人才,我市先后出台了各类人才补贴政策15项,引进农、林、牧、渔等行业青年人才469人。在人才培养方面,落实海洋科技人才“一步到中级”(根据从事海洋科技工作年限)、“一步到副高”(根据作出的贡献、取得的成果)的职称评价政策;针对市直和县区海洋科技人才分别开展职称评审,解决“土专家”和“洋学生”一起评审不公平问题;开通海洋科技民营企业职称评审“直通车”,按照企业需求随时开展职称评审,方便企业投标运营。近年来,我市海洋科技领域新增专业技术人才79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39人,初级职称28人。下一步,我市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灵活适用的人才培养政策,明确专技岗位晋升渠道,切实提高人员待遇,推动建设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够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高素质海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记者:姜慕馨
    07/05
  • 【牢记嘱托显担当 攻坚之年谱新篇】自主研发向“新”逐“质”
    日前,记者走进孔雀表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和生产车间,感受到企业创新发展的“强劲脉搏”。近年来,我市科技型企业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推动技术与产品更新换代,新质生产力加速锻造,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曾享有“孔雀飞来不落脚”美誉的孔雀表业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57年,致力于复杂机心产品及高级机械腕表的自主研发与制造,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孔雀表业在知识产权领域深耕细作、精进臻善,依靠原创实力荣获百余项国家技术专利,成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谈及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秘诀”,孔雀表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侯桂林坦言道:“打造国内少有的精密制造一体化的机械钟表及机心生产智能研发制造平台,靠的就是自主研发。”今年2月,孔雀表业旗下的孔雀AVANT系列·黑洞中置陀飞轮腕表、巍刻曼巴蛇腕表、巍刻星际方舟腕表3款腕表产品获德国iF设计奖,彰显了企业的设计和研发实力。2012年开始,孔雀表业加快转型升级,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陀飞轮手表机心、计时码表机心等一批精密制造先进技术。2018年,辽宁孔雀表业有限公司被中国钟表协会评为中国陀飞轮手表(丹东)制造基地;2023年,企业由传统“制造”向“智造”转型的步伐加快,“百万只高端机械表机心智能研发制造平台”全面启动,包括40余个专业化车间、多个数字化智能生产线。目前,孔雀表业已拥有7大系列31个基础机心,花色品种达300多个,平均每年开发4款全新产品,年产能100万只机心,为中国钟表产业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心”动能。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围绕行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问题开展科研攻关,在智能感知、智能装备、智能控制、智慧管理等关键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自主研发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系统、产品,为金属矿山、煤矿、水泥、石化等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智能采矿实现无人驾驶、智能调度、智能监测和无人本质安全,作业效率提升15%;智能选矿实现“黑灯工厂”和专家优化,降低选矿成本5%~10%,提高矿产资源回收率1%~2%,节能减排效果明显;智能管控采用大数据、数字智能、专家决策等平台技术打造“透明工厂”,管控效率提升50%。“只需输入一个指令,处于空载或半载状态的无人矿车就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最优路线自行前往目的地,规范自主地完成装矿、行驶、卸矿等工作内容……”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包良清介绍,今年3月,东方测控的“露天矿矿车无人驾驶系统”项目通过验收,成为辽宁省首个5G+露天矿矿车无人驾驶成功应用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东方测控已高水平完成了数十家中央企业、数百家国内外矿业集团的上千个项目,打造出一批安全、高效、绿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智能矿山、智能工厂样板工程,企业的智能化产品、技术在全球40余个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话语权。”东方测控董事长包良清说,公司将继续聚焦智能矿山主业,全力攻关钻孔样品位在线检测分析、煤岩识别等一系列技术,引领矿业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技术革新,在产业发展的“新”赛道上奋力前行。记者/赵硕
    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