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丹东
- 【牢记嘱托显担当 决胜之年夺全胜】“丹东中俄会客厅”在合作区建成启用7月8日,由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丹东市贸促会主办,丹东市商务局协办的“丹东中俄会客厅”启动仪式暨对俄贸易推介洽谈会在丹东新区举行。“丹东中俄会客厅”位于丹东国门湾互市贸易区。在“丹东中俄会客厅”启动仪式暨对俄贸易推介洽谈会上,我市围绕丹东数字贸易港项目、对俄贸易全链路解析等业务进行推介。俄东运公司与我方两家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我市作为辽宁省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港口优势、运输优势,结合丹东互市贸易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政策优势,经辽宁省国际商会驻俄罗斯远东代表处与俄罗斯相关政府部门、商协会组织、企业代表反复协商,丹东国际商会与俄相关工商会联合在我市成立“丹东中俄会客厅”。此后,将定期组织举办经贸洽谈、文化交流、技术研讨等活动,并根据两国企业的贸易需求,筛选有经贸合作意向的优质企业,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定期在“丹东中俄会客厅”见面,实现精准对接,加强经贸、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企业和机构搭建更多的交流合作平台。7月8日,由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丹东市贸促会主办,丹东市商务局协办的“丹东中俄会客厅”启动仪式暨对俄贸易推介洽谈会在丹东新区举行。记者/刁庆峰李杨编辑/邹润07/09
- 盘活闲置资产 助力产业发展近日,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驻村工作队成功推动宽甸大西岔镇大西岔村6栋闲置半年的草莓大棚完成招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6栋设施完备的草莓大棚曾是大西岔村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原租户退租后,村里多方招商无果,大棚长期闲置,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驻村工作队将盘活闲置资源列为重点工作,采取“双线发力”策略,一方面外联广拓,对接辽宁省农产品交易中心,利用其广覆盖、优资源的平台特性,精准发布招商信息,扩大项目曝光度;另一方面内联深挖,向丹东市蓝莓协会重点推介,借助协会在种植技术、市场渠道和会员资源上的优势,靶向对接有投资需求的专业种植主体。经多方协调,一家具备丰富种植经验与稳定市场渠道的本地蓝莓专业种植户成功承租。此次招租实现了资产保值增值,为村里拓宽了增收路径,打牢了特色农业发展根基。接下来,驻村工作队将持续优化服务,及时解决承租方经营难题,保障项目平稳运营。同时,探索更多产业振兴路径,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向好发展。记者:邢漫07/09
- 加快培育科技企业军团日前从高新区科技局了解到,截至目前,高新区科技型企业已近40家,占全区企业比重1/3以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高新区紧扣又“高”又“新”发展战略定位,构建“发现—培育—壮大”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通过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首批筛选20余家潜力企业入库,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企业—领军企业”的梯度培育链条,不断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规模。“该体系采用‘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模式,已为入库企业争取省级专项资金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红利超千万元。”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据了解,现今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达23家,其中规上企业占比达81.25%;科技型中小企业22家,涵盖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雏鹰、瞪羚企业17家,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1%,园区科技型企业军团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皆呈向好态势。在吸引优质项目方面,高新区多方发力,对“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累计给予700余万元项目资助。同时,以一对一服务、举办专题培训等形式,帮助企业解决申报难题,并制定了《2025年辽宁省科技型企业可申报政府项目参考月历》,汇总发改、科技、工信等领域可申报项目清单,助力园区企业吃透相关政策。“我们正在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涌现、龙头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到今年年末,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研发投入强度三项指标均要实现显著提升。”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刘作庆07/09
- 丹东港上半年货物吞吐量增长22.6%图为丹东港正在进行货物装卸作业。(摄影:杨靖岫)今年上半年,在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市场需求面临收缩压力以及区域口岸竞争愈发激烈的多重挑战下,丹东港始终坚守“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的经营理念,通过服务升级、协同创新、精准施策,积极开拓货源渠道,全力以赴保障吞吐量稳定增长。上半年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729.7万吨,同比增长22.6%,为全年生产经营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杨靖岫07/09
- 拼了!引进353.5亿元,增长34.7%,超额完成!7月的丹东,处处涌动着发展热潮。重点项目施工现场,建设者们争分夺秒赶进度;企业车间内机器飞转,工人们开足马力忙生产……每一处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现场,都是丹东招商引资工作的现实成果,展现出这座城市夺取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的生动实践。回望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超额完成”成为最生动的注脚。7月2日,记者从市经合中心获悉,截至6月底,全市引进内资353.5亿元,同比增长34.7%,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8.3%,引进内资项目610个,到资亿元以上大项目79个,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的阶段性目标。高位推进、全局谋划一个个好项目相继落地,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高位推进、全局谋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带队招商,50余场“走出去、请进来”活动贯穿上半年。在市领导的示范带动下,各县(区)、市级各部门紧盯各自发展优势,主动认领招商任务,奔赴川渝、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热点区域,密集开展招商对接418次,同比增长136.6%。这种“一把手招商”模式成效显著,仅上半年就推动吉利新能源商用车、亨通海缆等一批优质项目签约落地。紧盯重点、链式招商“链式招商”成为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亮点。数据显示,新签约项目中,工业类占比提升4.3个百分点,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达329个,总投资额406亿元。“我们围绕汽车及零部件、仪器仪表等主导产业,精准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市经合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更令人振奋的是,272个项目已实现落地开工,落地率达83%。创新模式、优化环境在传统招商方式的基础上,丹东探索出“携企走请”“商协会搭桥”等新模式。上半年举办的56场特色招商活动,成功搭建起政企合作新平台。“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让我们看到了丹东的诚意和效率。”一位参会企业家感慨地说。“我们将重点引进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力争实现新突破。”市经合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搭建的交流平台,对前期接洽的央企、民企等重要客商,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回访和联络,有针对性地开展“请进来”活动。同时,精心筹备好京津冀、长三角、辽洽会、粤港澳大湾区招商活动,做好项目储备,在省、市领导“点对点”推进项目、项目签约、走访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上寻求突破,确保招商引资“夏季会战”各项任务有效推进、高效落实。不断拓宽招商渠道,下大力气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基金招商”等,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借力商协会、团体、中介机构等外力,借助本地龙头企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资实效。记者:邢漫07/08
- 【牢记嘱托显担当 决胜之年夺全胜】拓展中东欧“朋友圈”,意向订单近千万元6月25日至29日,丹东市商务局组建经贸代表团,赴匈牙利布达佩斯开展系列经贸洽谈活动,助力我市外贸企业开拓中东欧市场,搭建对外合作与交流的桥梁。 6月26日至28日,首届辽宁出口商品(中东欧)展览会在布达佩斯举行。丹东展区凭借特色优势产品,吸引大量专业客商驻足洽谈,现场气氛热烈,累计签订意向订单近千万元。 展会期间,丹东鑫环汽车电器展出多款汽车电子元件,涵盖发电机调节器、整流桥等核心产品,首日即获得德国博世集团关注;丹东华洋纺织服装集中展示柞蚕丝面料及成衣,其天然抗菌、植物染色等技术优势受到客商青睐,并与匈牙利本地品牌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活动期间,丹东市经贸代表团还与匈中经济商会主席及来自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的代表举行座谈,详细介绍丹东区位、产业等优势资源,表达积极拓展欧洲市场的意愿。我市将充分发挥边境口岸优势,重点推动汽车零部件、农水产品、轻纺产品等特色产业通过商会网络平台出口中东欧市场。 代表团还赴中欧商贸物流合作园区实地考察,双方就丹东作为边境口岸城市如何加强与中欧园区的陆海联运合作展开深入交流,力促“东亚—欧洲”国际贸易通道互联互通,提升整体运行效能。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支持本土优质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着力激发与中东欧国家在汽车制造、高端纺织、电子科技等重点领域的合作潜力,持续为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注入强劲动能。记者/刘响编辑/邹润07/07
- 【牢记嘱托显担当 决胜之年夺全胜】首单通关!边民互市贸易出口业务开通7月3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辆满载边民互贸出口商品的货车经海关查验后缓缓驶出丹东国门湾互贸区,这标志着丹东正式开启边民互市贸易进出口业务“双通道”并行模式,解锁边境贸易全新发展格局。 “边民互市贸易是国家赋予边境地区边民的优惠政策,边民互市贸易出口业务的开通,在原有互贸进口基础上,扩大了边民参与互贸的方式。”丹东国门湾互贸区运营企业负责人介绍。 边民互市贸易出口业务的开通,将有效推动运输、装卸、加工、电商等相关产业链联动发展,为边民提供更多灵活就业岗位,助力人才回流、创业回乡,进一步释放“互市经济”活力,助推“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目标落地见效。记者/刘响编辑/邹润07/07
- 凤城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国际合作为深入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日前,丹东凤城市举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启动仪式暨国际科技成果推介活动,深化和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在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丹东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交会点,正在依托沿边沿海优势,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目前,丹东已形成食品工业、特种矿产品、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仪器仪表五大主导产业集群,特别是凤城的汽车增压器及半轴、农业机械、矿产冶金、新材料产业与乌拉尔分院的研究方向契合度高、互补性强,双方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此次,凤城市与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达成合作,将引入最新科研成果,赋能相关产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显著增量”。丹东市将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共架技术转化之桥、共筑平台协作之基、共拓人才融通之路,推动在丹东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积极融入中俄科技合作联盟。活动现场,凤城市政府、凤城市科技局、辽宁通达轴业有限公司分别与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签订合作协议。记者:王卢莎07/07
- 丹东雏鹰瞪羚企业达156家近日,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公示2025年第二批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名单,我市新增雏鹰企业11家、瞪羚企业4家。截至目前,全市雏鹰瞪羚企业总数达156家,提前超额完成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工作目标。在创新主体培育方面,我市持续完善科技企业培育后备库,联合各县(市)区科技部门开展摸底调查与政策宣讲工作。同时,重点培育科技领军企业,推荐3家优质企业纳入省级科技领军企业库。为精准服务企业创新需求,我市深入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通过需求调研和精准对接,已促成149名科技特派员与118家企业建立服务关系,对接技术需求155项,有效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针对科技企业融资难题,我市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创新政银企对接模式。今年1月至4月,全市新投放科技企业贷款4.9亿元,惠及企业263户,贷款平均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70个基点至4.2%。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我市聚焦仪器仪表、汽车零部件、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支持企业与省级实验室开展联合攻关,并获得省级重大专项资金支持。下一步,我市将持续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全面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记者:刘响杜依帆07/04
- 丹东市各经济开发区发展持续向好近日,辽宁省商务厅公布2024年全省95个省级以上经开区(含10个国家级经开区)考核评价结果。我市经开区整体排名再创新高,成绩斐然。据了解,本次量化评价围绕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和统筹协调等5类一级指标,及下设39项二级指标,对全省95家省级以上经开区进行全面“体检”。国家级经开区排名中,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排名晋升1位;省级经开区排名中,东港经开区排名提升9名,首次跻身全省十强;宽甸经开区更是强势跃升20名。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充分彰显我市经开区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坚定步伐和卓越成效。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丹东始终将经开区建设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目前,全市共辖8个经开区,包括1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和7个省级经开区,覆盖东港、前阳、凤城、宽甸、金山、振兴、振安等重要区域。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经开区强则全市经济强”为战略导向,将经开区改革创新纳入全市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全力推动其发展。市商务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协同相关部门,为经开区的发展壮大提供全方位支持与服务。2024年,我市8个经开区合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5.8亿元,约占全市总量的半壁江山,同比增长16%,增速远超全市平均水平。在规上工业增加值、税收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进出口等关键指标上,均实现大幅增长。经开区已然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持续为全市经济的繁荣稳定注入澎湃动力。下一步,市商务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会同相关部门,加速改革步伐,全面激发经开区发展活力,助力全市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创造新辉煌。记者:刘响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