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丹东
- 系列优惠政策减轻个税负担丹东新闻网讯赵环宇记者王洪满1月4日,从市税务局了解到,国家税务总局在2019-2020年度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包括6种生活成本税前扣除、低收入者符合条件时不再预扣个税、减轻毕业生实习生就业人员预扣预缴的税收负担。市税务局工作人员介绍说,6项专扣,就是指6种生活成本,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先扣除生活成本。6项专扣中的任何一项,符合扣除条件时,需要在个人所得税APP上填报,填报后,可以少缴个人所得税。不符合条件的市民,不能申报专项扣除,也不用进行任何操作。月工资额度不足5000元,不用填报6项专扣信息,等工资高了或者还有其他劳动收入时,再填报符合条件的扣除项目。对6项专扣,如果没能及时申请或没有足额扣,市民不用着急,想申报的当月即可立即申报,也可以在次年的3至6月办理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补扣全年的。专项附加扣除在2020年底没有确认的市民也不用着急,已填报的扣除信息将会自动视同效期延长至2021年。从2020年7月1日起,对全日制学历的学生实习期劳务报酬,实习单位可采取累计预扣法为其预扣预缴个税;如果年内没有其他综合所得,就无需办理年度汇算退税了。从2021年1月1日起,固定从一处取薪金年收入不足6万元,单位暂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在其累计收入超过6万元的当月及年内后续月份,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01/14
- 新型学徒制培训计划413人受益丹东新闻网讯记者王俊1月11日,从市人社局获悉,去年,市人社局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计划,全年各县(市)区共申报413人。目前,已下发全部政府补贴资金的50%,共计95.7万元,后续资金将在培训进展到一半时下发25%,培训结束后审核无异议再下发剩余的25%。据了解,市人社局按照省人社厅、省财政厅要求,于2020年4月会同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丹东市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实施细则》,以依法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新招用和转岗人员(自签订劳动合同或转岗之日起3年内)为培养对象,以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中、高级技术工人为主,培养期限中级工通常为1年,高级工通常为2年,特殊情况可延长到3年。补贴资金以审核预支和剩余补贴形式拨付。01/14
- 4亿元贷款助力妇女创业创新充分利用网络、资金和专业优势,深耕妇女创业创新领域,多年来,邮储银行丹东市分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实施项目扶贫,为妇女创业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据邮储银行丹东市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该行与市妇联达成战略合作,开始致力于优化妇女创业创新发展环境,以金融服务培育扶持女性双创人才,引领广大妇女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践中。所开展的金融助力妇女创业创新行动主要是面向丹东地区有创业创新意愿与能力的广大妇女,为个人或家庭提供创业贷款等普惠金融产品,为广大妇女经营者提供全额财政贴息的惠民政策,降低经营成本,通过将妇联组织的服务职能与邮储银行充足的金融资源进行整合,以各级妇联组织和邮储银行遍布城乡的网点为渠道,输送经济发展所需的金融“血液”。多年来累计发放妇女创业贷款7091笔,共计4.46亿元。凤城边门镇养猪大户林诗诗便是受益人之一。此前,林诗诗家生活拮据。2015年经妇联推荐,她在邮储银行办理了创业担保贴息贷款5万元。用这笔钱,她翻新、扩建猪舍,买了十几头猪,开始自繁自养。如今已达到年出栏400多头猪,年净收入15万元左右。后来,林诗诗通过贷款谋取多元化发展,又建成了3个大棚种植葡萄。林诗诗将经营经验分享给周边的村民,引领大家共同致富。疫情防控期间,陆续复工复产的企业面临资金短缺问题,邮储银行丹东市分行主动作为,一方面第一时间抽调骨干力量,深入乡镇提供金融咨询和服务,切实解决有用款需求妇女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开通贷款审查审批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疫情防控期间,邮储银行丹东市分行共计发放实体经济支持贷款4.5亿元,扶持企业2298户,其中支持妇女经营者594户,发放贷款1.02亿元;发放涉农贷款1.03亿元,近一半发放给妇女经营者。与此同时,为支持“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邮储银行丹东市分行为妇女经营者提供巾帼美丽农家贷、妇女创业担保贷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快捷贷、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等产品,覆盖不同规模经营者的资金需求,支持女性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为支持“巾帼电商创业创新行动”,邮储银行丹东市分行对有需求的巾帼电商品牌提供线上支付、结算、融资等综合金融服务,为各级妇联推荐的电商创业典型、参与线上线下产业链运营的妇女经营者提供资金支持。记者邢漫01/13
- 丹东新增4项国家标准 ,填补行业空白!近日,我市企业主导制定的《硼泥处理处置方法》(GB/T39700-2020),参与制定的《铸件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GB/T39638-2020)、《环境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测定重量法》(GB/T39193-2020)、《热量表》(GB/T32224-2020)等4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这4项国家标准中,《硼泥处理处置方法》为大宗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提供科学依据,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硼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环保难题;《铸件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有效促进了各类金属材料铸造产品技术质量的规范和升级,填补了该行业的国内标准空白;《环境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测定重量法》规定了TSP、PM10、PM2.5等环境空气常规污染物的滤膜采样称量测定方法,该技术为国际领先、国内外首创技术,获得了8项发明专利和8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热量表》对产品的强度、密封性测试要求及试验方法等核心技术指标进行增补、修改,规范了使用介质为水的热量表的生产与检验,提升了该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标准在保障产品质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新格局,为丹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01/12
- 220件提案为发展献计献策丹东新闻网讯芮翔记者宋琳截至1月11日12时,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共征集提案220件。市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聚焦丹东中心工作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科学选题,深入调研,为助力丹东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献计出力。从提案总体情况看,一是委员参与度提升,311名委员以个人或联名方式提出提案,占委员总数92.6%;二是提案质量进一步提高,市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坚持问题导向,提案内容丰富,绝大多数提案选题精确、调研深入、分析透彻、建议可行,提案质量明显提高;三是提案关注热点相对集中,委员们对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社区居家养老、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民生高度关注;四是集体提案、联名提案比重持续增加,集体提案34件,联名提案43件,经集体策划或协商调研成果转化的提案汇聚众智,质量明显提高,体现出了政协提案者用提案认真履职的能力和水平。本次会议期间的提案征集工作已结束,平时提案的征集将保持常态化。提案委员会将对征集的全部提案,依据《提案工作条例》及时与相关单位充分协商,逐件研究把关进行立案审查。确定立案的提案将集中送交承办单位办理;没有立案的提案,按照《提案工作条例》的规定,做好后续协商处理工作,并函告提案者。会后,提案审查结果将向常委会做出报告,并印发全体市政协委员,积极推动提案的有效落实。01/12
- 化危为机 逆势而上 重铸丹东轻纺名城辉煌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轻纺工业基础雄厚的丹东化危为机、乘势而上,催生出一个崭新的产业。从一件没有到日产百万件,半年多时间,丹东防护纺织产业迅猛崛起,生产量占到辽宁的80%,出口量占到全国的15%。原本是临危受命转产,却借势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在市场总体下滑的形势下,丹东服装纺织行业当年前9个月工业总产值逆势增长66%,其转型故事也成为一段佳话。2020年初,全国各地面临缺少防护服、隔离衣的困境,丹东同样如此,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迅速响应、周密部署,着眼内部挖潜,第一时间启动对具备生产条件企业的摸底排查、组织动员、资质认定,先后二十余次到隔离衣生产企业研究生产事宜,多渠道筹措、沟通解决生产隔离衣原材料、无菌生产、生产标准等问题。同时,组织相关部门深入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帮助现场办理备案、核发临时生产许可,并启动了多年停产企业的恢复生产工作。向华洋纺织、海合谷服装等9家重点企业指派驻企特派服务员,逐个企业落实产能、产量、复工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原材料供应、物资调运等生产困难,千方百计做好生产保障工作。危机,也意味着机遇。有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短短一个月时间,丹东华洋纺织、大安防护制品、丹东海合谷服装、丹东兰光服装4家企业就生产出合格的医用防护服装。这不仅体现出丹东企业出色的转型升级能力,更反映出市委、市政府高效快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营商环境。疫情期间,市工信局还协调有关部门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物资重点企业生产要素保障,累计为防护服、隔离衣、口罩等重要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出具原材料运输通行公函百余份。面对隔离衣原料紧缺的困局,2020年1月25日,市工信局逆行出征,派专人前往上海接收、押送由江苏企业捐赠的隔离衣原料空运至丹东,交给首批转产防护用衣的华洋、海合谷、兰光、大安4家企业联盟进行生产。为解决众业服装、华洋纺织压胶胶条急缺难题,市工信局紧急联系国家工信部,保障了15万米压胶胶条按时发货,确保企业生产不断档。此外,还通过多种渠道协调国家工信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北部战区空军医院、美国硅谷高创会及多家外贸企业,帮助企业找原料、找销路,不断扩大产能,提高产量……2020年1月31日,辽宁省历史上第一件隔离衣在丹东诞生。隔离衣从一件没有到日产百万件,丹东仅仅用了半年多时间。目前,我市生产防疫防护物资的企业共计114家,35家企业成为国家级、省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获得Ⅰ类医药器械生产许可115个、Ⅱ类医药器械生产许可证15个,医用防护服、隔离衣、口罩日产能分别突破30万件、100万件、100万片,防护服产量占全国的30%,一跃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防护服生产基地。此外,我市防护纺织企业累计捐赠防护服、隔离衣40余万件、口罩200多万片。6月3日,省委省政府发来感谢信,感谢华洋、海合谷、兰光、大安、大爱5户企业联盟为辽宁省抗疫工作作出的巨大贡献。市工信局还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全国纺织行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12月5日至7日,我市乘势举办的“2020首届(中国·丹东)时装周暨防护纺织产业发展合作洽谈会”取得圆满成功,高新区荣获“中国防护纺织名城”称号。至此,丹东拥有了“中国运动户外服装名城”和“中国防护纺织品名城”两张产业名片。其实,我市的纺织服装产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优势突出。上世纪80年代,丹东已经拥有化纤、棉、毛、丝绸多种门类产品,形成了由棉纺、织造、印染、服装行业组成的完整生产体系,享有“全国轻工业明星城市”的美誉。近年来,我市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重振轻工业名城雄风为目标,围绕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做文章,加快纺织服装这一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纺织服装企业竞相发展,由为国际品牌代工向自主研发设计转型,瑞沃尔、尤尼特等一批自主品牌开始占据国内外市场,形成了集纤维原材料制造、纺织制造、创意设计、服装制造、服装贸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构建起“一基地三园区”的发展格局。为何在沉寂多年之后,丹东纺织服装行业突然迎来了新的契机?市工信局负责人表示,在机遇面前,丹东纺织服装企业攥指成拳,改变了以往单打独斗的状态。2020年,在上海、北京等地举办的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和医用防护用品展览会上,我市多家企业组成联盟参展,提高了丹东防护服装产业的整体影响力。丹东纺织服装协会执行会长邓飞雄则是这样诠释的:丹东有着深厚的轻纺工业基础,虽然这些年在发展中遇到了一定困难,但是随着政府加大了对纺织服装产业的总体规划及投入,再加上企业家们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使得丹东纺织服装产业迈出了转型升级的第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丹东自主服装品牌、纺织面料走出去,让丹东重现昔日轻纺名城的辉煌。记者王洪满01/11
- 辽宁丹东振兴区:“8890”建章立制惠民生“您提出的诉求,相关单位跟您联系过吗?您对他们的态度满意吗?”1月5日,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营商环境建设局8890综合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对群众诉求进行回访。2019年,振兴区8890综合服务平台职责划转后,区政府制定了“首问责任制”管理办法,并明确了“全程签批制”,承办单位及时调整诉求问题处理方向,平台平均办件天数由13天缩短至5天,办理效率明显提升。区营商环境建设局加强了8890综合服务平台工作监管,实施“六及时三杜绝”工作制度,细化了诉求办事流程。2020年,振兴区8890综合服务平台共计受理群众网络诉求1807件,办结率96.29%,按时反馈率99.54%,群众满意率90.06%。振兴区营商环境建设局充分发挥8890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回应百姓诉求,推动问题解决。针对老旧小区诉求,8890综合服务平台主动建立了呈报签批制度,定期总结问题,并将问题及时反馈至各区直部门,各部门对问题具体研判后上报区政府确定为改造项目,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道路维修、方砖铺设、墙体粉刷、排水管更换。去年,全区通过平台反馈而进行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惠及3000余户居民。记者陆丽明01/11
- 农机快速发展 生产提质增效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4%农机快速发展生产提质增效“用机器插秧可比农民手动省事多了。”1月5日,在东港市前阳镇石桥村,种粮大户陈焕文说,他种了1000多亩地,每年春季育苗面积40多亩,使用农机基本上一周就能结束。如果是手工育秧,每天要干12个小时。机械化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育秧在覆土的厚薄、秧苗的间隔上更加科学,有助于提高育秧质量。东港市新兴街道土房北村种粮大户陈德辉介绍,去年,他采用3架无人机同时给水稻打药,高效便捷。“用无人机打药不仅省时省力省钱,还不会伤到苗。”陈德辉说,给1亩地人工打药要花近1小时,而无人机只需几分钟。3架无人机只需1天多,就可以完成1000多亩的水稻穗期病虫害防治。无人机施药只需遥控操作飞机,避免了作物的损失和药物对人体的伤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04年11月1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了我市农机化工作快速发展。“从目前情况看,我市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高性能、大中型、复式作业机械增长较快,其中玉米(半化)播种机和微耕机等小型设施农业机具得到广泛应用,高性能打药机和植保无人机已在部分区域环节应用,农机装备结构明显改善。与此同时,主要粮食作物农机化水平快速提升,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4%,比2004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多年处于全省首位。“我市呈现出畜牧业机械广泛应用,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渔业机械保有量快速增长,农机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四大特点。”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各类农机服务组织85个,农机户4.4622万户,农机维修网点288户,乡村农机从业人员5.9万余人,农机社会化服务具备相当规模。“农业机械化发展让俺们实实在在受益。”陈焕文说。记者邢漫编辑邹润01/08
- 交出高质量脱贫攻坚“收官卷”小康路上,不落一人。2020年,丹东多举措精准帮扶,全力冲刺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全市5.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让农户脱贫增收宽甸满族自治县步达远镇新安村7组村民张俊仁是产业扶贫的受益者。在张俊仁的家里,三间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干净整洁,屋内地热、洗澡间、独立厨房一应俱全。“以前家里生活困难,根本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张俊仁说,他还买了一辆面包车,平时进城买东西方便多了。新的一年,他给自己定了小目标,继续将蓝莓种好,带动周边的乡亲共同致富。今年42岁的张俊仁曾是村里的贫困户。3年前,市住建局驻村工作队联合村里与丹东一家龙头企业合作,在新安村建设了280亩蓝莓种植基地,这让勤劳肯干的张俊仁看到了希望。“我在村里的蓝莓基地打工,一干就是3年。这3年,不仅让我在家门口有了稳定的收入,还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管理经验。”张俊仁说,他承包了3个蓝莓暖棚,效益可观。记者从市扶贫办了解到,像新安村这样靠创新工作机制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使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的村子在我市不在少数。“今年我市在脱贫攻坚方面,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打造地方特色产业。”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为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我市突出产业扶贫这个关键,精心谋划产业扶贫发展方向,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全面推广宽甸“村集体+贫困户”和凤城市“1+N”、东港市“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自种自养、庭院经济,实施产业叠加扶持,带动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让群众住上新房要是在过去,随着冬天来临,新安村二组村民宋洪德肯定又开始发愁了,因为家中破旧的老土坯房子早已不能遮风避雨、抵御寒冬。但今年,宋洪德一家再也不用担心了。“俺家的新房安装了塑钢门窗,屋顶做了保温层,室内铺上了地热。”2020年12月18日,57岁的宋洪德在暖融融的新房里高兴地说:“有党的好政策,有驻村工作队帮着跑前忙后,俺们一家才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2020年,我市创新开展“提升居住质量助力脱贫攻坚”的“温暖工程”,切实提升困难群众住房质量,让困难群众住得安心、住得放心、住得温暖。截至2020年11月,全市实施“温暖工程”974户。凤城市“创新开展脱贫攻坚温暖工程”经验在全省脱贫攻坚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并向全省推广,这两年,凤城刘家河镇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了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险房,每一户贫困户建房,镇相关人员都到现场办公,协调村里和施工方,一户户解决问题,一户户协商,尽最大可能满足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要求。让电商走进乡村2020年12月30日一早儿,宽甸满族自治县牛毛坞镇牛毛坞村驻村第一书记耿健便和农户们一起忙活起来。正值村里农产品上市,几名村民正在摘、选、剪香菇,精挑细选的香菇将发往省内外,直播带货给当地的农产品销售带来新机遇。耿健说,2020年3月,受疫情影响,村里农户的鸡蛋卖不出去,于是他就研究能否通过互联网帮助农户卖鸡蛋。他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的消息很快就引起关注,去年4月份,他受邀参加辽宁卫视大型公益助农节目《点赞我家乡》,为牛毛坞土特产品代言,把当地的土特产品卖向了全国,直播带货已累计帮助贫困户销售笨鸡蛋27000多枚,鸭蛋3000多枚,鹅蛋2000多枚、蜂蜜100多公斤、干香菇500余公斤。在当地,“互联网+农业”扶贫模式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受益。今年,驻村工作队将继续开展跑山鸡养殖项目,以电商渠道帮助农户销售跑山鸡、笨鸡蛋。“电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创新手段,形成了促进农民增收和扩大城市消费的双重效益。”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2020年,我市有效利用电商扶贫带动消费扶贫,以电商企业为牵引,线上线下互动运作,涌现出一批农特产品电商品牌,电商扶贫示范村、乡镇电商扶贫服务站、服务点构成了农村电商网格化服务体系,带动农产品销售,促进农户增收。记者邢漫01/07
- 丹东人社部门推行“一网通办”“快办行动”“在自助服务机上动动手指,认证就完成了,前后不过一分钟。”日前,在丹东市社会保障智慧自助服务大厅,通过自助一体机进行养老保险生存认证的市民于贵安高兴地对记者说。这是丹东市人社部门实施“快办行动”给市民带来的方便之一,之前需要排队几小时才能完成的事项,现在一两分钟就能办妥。2020年,丹东市人社部门全面开展“快办行动”,168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大厅,实现“一站式”办理,87项活跃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次性”受理,25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在规定办结时限的基础上提速87%。立足小窗口、服务大民生。作为人社部确定的“人社服务快办行动”试点城市,丹东市人社部门全力推动“一网通办”“快办行动”,通过实施柜员制、承诺制、协同制、监管制、评价制5项制度,把原来分散受理的职工参保登记、社会保障卡申领等87项业务打包成10件事“一次性”受理。对外设置柜员制受理区、综合服务区和内部办理区,28个受理窗口“一站式”受理全部业务。办事群众只需要扫码叫号、窗口办事、自助查询三步即可办结业务,实现了简单事项马上办、打包事项一次办、关联事项提速办。职工正常退休申请、稳岗返还申领、就业登记等25项高频事项在规定办结时限的基础上提速87%,打造“线上有速度、线下有温度”的人社服务模式。截至去年年底,“快办行动”平台已办理单个事项7228件,办理打包事项978件(次),群众满意率达100%。为进一步拓展网上办事事项,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丹东市人社部门积极打造“1+3+5+X”政务服务平台系统,实现统一平台运行、监控和管理。依托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业务受理和综合服务、业务智能分发、服务全景监控3个新平台,开发社会保险、就业创业、劳动关系、人事人才、综合服务5个新模块。在此基础上,同步拓展丹东人社APP、公众号、企业网上申报、政务服务平台、大厅触摸屏等现行客户端服务功能。丹东市人社部门还通过线下集中推动线上整合,将168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大厅,实现“一站式”办理。大厅投入运营以来,每天通过自助模式服务近千人,占前来办事市民总数的1/4以上。在这里,市民可以享受到标准统一、规范有序、高效便捷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既节约了办事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又缓解了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编辑邹润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