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多措并举推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邢漫近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市多措并举,全力推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提出区域性设施农业建设总体规划,明确设施农业优先发展,以“百年草莓百亿产业”战略为抓手,带动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真金白银抓引导。2016年以来,以“支持各地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发展规模化设施农业小区”为契机,发放补贴资金1亿元,惠及规模化设施农业18729亩,形成设施农业优先发展的源动力。今年全市设施农业不仅建设面积增大,而且规模化小区多,全市仅50亩以上日光温室小区就有62个,其中百亩以上29个,设施农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注重典型示范,带领农民致富。各级政府积极支持农业合作社和企业等通过流转土地发展设施农业,引导农民主动从业,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算好经济账,激发农民自身发展积极性,建设现代农业设施小区,集成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示范带动农民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坚持发展设施农业与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扶贫、飞地经济相结合。宽甸杨木川镇设施蓝莓产业扶贫项目、东港小甸子镇设施草莓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凤城市华达农场设施木耳“飞地+”模式项目等,有效解决了村集体“空壳”问题,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产业优势区集聚发展。积极开展“送科技、送信息、送资金、送政策、送平台”下乡。依托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以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设施农业小区建设与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紧密结合,支持农民组建、加入专业合作社,提高设施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其中,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带领社员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发展设施草莓,社员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266人,收益从亩收入不足200元跃升至4万元。目前,全市已发展合作社3369家,家庭农场7040家,周边农户入社比重达85%以上。抢搭电商“快车”,开展品牌化经营。东港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建有全球智慧大数据平台、特色东港馆、云中心等,建立电商快递产业园区,构建“仓储配送一体化”运作平台,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依托“互联网+”业务,东港60%以上的草莓外销到全国各地。积极打造设施农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及省级和国家级知名品牌,其中东港草莓连续多年获评全国最具影响力和消费者欢迎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77.5亿元,提升了东港草莓的市场竞争能力。
    12/25
  • “工作室”4年为企业实现产值2000万元
    每年这个时候,辽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师苏映新都会抽空给我市几家仪器仪表生产企业负责人打电话,询问明年工作计划,特别是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对苏映新的询问,各位企业负责人都十分热情,积极配合,有的甚至知道他的习惯,主动给他打电话“汇报”情况。双方的信任和默契,源于辽东学院苏映新职工创新工作室为企业发展带来的变化。丹东仪器仪表工业发展早、产量大、品种多、精密度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了研发人才短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丹东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苏映新职工创新工作室就在这个背景下诞生了。2016年,辽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工与机械学院、工程技术学院的12名教师专家组成团队,面向丹东地方仪器仪表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工作室建立之初,苏映新和团队教师们主动走访企业,调研企业需求,寻求合作机会。不久,位于仪器仪表工业园的辽宁汉德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打来求助电话。企业原有研发团队出现了变动,希望工作室团队能在没有源码的情况下为公司老产品更改logo。让企业负责人没想到的是,工作室不到半月就解决了问题。有了这次合作基础,企业直接和工作室签订合同,委托工作室对老产品“便携式B超”和“膀胱容量测定仪”进行技术升级并开发新的产品。在随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工作室成为企业唯一的研发团队,承担了所有的研发工作,升级了“膀胱容量测定仪”,增加蓝牙传输功能,优化人机界面操作,为其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开发出“无线B超”,增加了企业产品的种类。两年里,使企业产值由原来的1000多万元增加到2000多万元,迅速成为规模以上企业。2016年10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丹东通博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给工作室出了一个难题——一年半之内,开发出用于液体流量测量的“超声波流量计”。之所以说是“难题”,是因为这次超声波流量计的研发并没有现成的设计资料,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而且企业对标的是国外产品,对研发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室的专家们在分析了20多篇国内外论文,仅用1个月就找到了设计思路,开始着手研制。9月末,顺利研制出样机。一年半内,工作室顺利完成该项目,通过企业验收。让企业负责人惊喜的是,在研发过程中,工作室还邀请企业技术人员一同参与,如今这些人已经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此后,企业跟工作室签订了长期合作合同。经过4年的发展,工作室已经形成了超声波技术、光学与结构、高性能医疗器械、信息化系统、微波与无线通信5个研发方向。参与研发项目13个,服务企业10家,为企业实现产值2000万元。“辽东学院作为丹东地区唯一的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苏映新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工作,将科技研发和服务地方经济融合在一起。未来,辽东学院将继续努力,为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做大做强贡献力量。”辽东学院科研处处长王丹生说。记者戚文
    12/25
  • 做好绿水青山三篇“文章”
    5年来,我市持续加强林草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绿色基因融入社会各个领域。“十三五”期间,我市共完成造林3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1.7万亩、封山育林12.15万亩、退化林分修复6.1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深入推进,累计植树2894万株,建立义务植树基地62处,尽责率达到70%以上。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宜居乡村”建设,以村路、河流、广场、庭院、隙地绿化为主要内容,对474个行政村进行了完善绿化,栽植各类树木432万株,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此外,我市还大力开展闭坑矿山生态治理工作。全部完成2015年11个闭坑矿生态治理项目覆绿工作,共植树造林0.04万亩;对2014和2015年度闭坑矿山生态治理项目实施验收核查项目30个,面积0.12万亩,植被保存率平均为86.5%。为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我市层层落实森林防火各项责任制,紧抓野外火源管控这一重点,采取广泛宣传、联防共治、专群结合、靠前驻防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森林防火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市森林草原火灾受害率均控制在1‰以下,维护了森林生态资源安全。不仅如此,我市还推进板栗、红松、榛子、软枣猕猴桃等优势特色经济林规模化示范基地建设工程。通过嫁接、改造等措施,提高单位林地产量,提升果实品质,以质量提升促进经济林产业发展,打造成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特色经济林示范基地。同时,结合我市森林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合理利用林地和林下资源,在不破坏森林植被的原则下,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走“以林养林、以短养长”的发展路子,以林下产业项目建设推动林下产业发展,为精准扶贫提供有力支撑。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面对林草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我市将紧密结合丹东林业实际,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落实林长制为抓手,以深化林业改革为动力,全力做好建设绿水青山、保护绿水青山、利用绿水青山三篇文章,为构筑全国沿海和辽东重要生态屏障,提升林业和草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建设美丽、生态、绿色丹东作出新的贡献。“十四五”时期,我市将突出林业和草原优势,构建丹东林业和草原“大绿化”“大保护”“大发展”“大数据”格局,实现林业和草原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科技支撑和人才优先,通过信息化推动和实现林业和草原的现代化。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以退化林草修复为重点,组织开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在培育大径级林木、珍贵树种、生物质能源林和营造混交林上狠下功夫。大力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工作。结合我市天然林资源现状,尽快建立“退化天然林修复制度”,确定天然林多功能森林修复模式,对稀疏退化的天然林,开展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措施,逐步使天然林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可持续状态。与此同时,我市还将探索“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新模式。在全国义务植树网站中建立丹东市义务植树子网,建成市级“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提高我市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黄业伟记者王洪满
    12/24
  • 元宝区:用真金白银激励企业创新
    “政府奖励对我们帮助很大,这样的服务和扶持实实在在”“这次奖励促使我们瞄准市场,更有动力地去突破公司的技术难点,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日前,元宝区按照区科技创新奖励办法规定,将上年度科技立项和科技奖励资金发放兑现到位,隆强科技等7家企业获此奖励,奖金共计53万余元。近年来,元宝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导,注重用真金白银激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通过送政策进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政策培训、实施“一企一策”解决企业发展难题等方式,鼓励企业围绕市场需求和自身存在的技术短板,加强科技创新。同时,加强项目经费监督管理,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质量和绩效,切实发挥项目资金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企业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该区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6家。记者刁庆峰
    12/24
  • 质优量足 “菜篮子”无忧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邢漫12月22日,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全市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47万亩,完成浅海滩涂贝类底播增殖90万亩、海水池塘立体综合养殖面积10万亩。截至11月,全市水产品产量实现61.6万吨,预计全年产量可达62.5万吨。全市畜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作为猪肉替代畜产品的禽肉产量已经占全市肉产量的87%,全市基本形成凤城、东港、宽甸为主的肉鸡主产区,宽甸、凤城北部山区为主的绒山羊、肉牛主产区,东港马家店、孤山镇为主的蛋鸡主产区。前三季度,全市肉蛋奶总产量实现42.16万吨,同比有所增长。其中肉类总产量前三季度实现27.28万吨,同比有所增长。在稳产保供方面,我市生猪市场产销两旺供应充足。凤城市新建存栏种猪8000头、育肥猪存栏9万头的猪场4个,年出栏生猪20万头。截至11月,全市生猪存栏48.6万头,同比有所增长,实现生猪稳产保供。此外,我市特色黑猪生产实现产业化,辽丹黑猪新品种通过国家专家组现场初审,即将完成品种定审和开发。辽丹黑猪养殖企业与双增集团等产业龙头企业将合作开发黑猪肉市场,推动黑猪生产逐步实现产业化。今年,全市组织申报绿色食品认证4个,全市绿色食品认证数量达到39个。目前,全市共取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46张,主要集中在水稻、草莓和蓝莓等产业。创建14家农村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店,推动建立了规范的农村食品流通供应体系。今年,全市新增“丹东板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枚,全市总量达13枚。新申报的“宽甸蓝莓”、“宽甸软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获国家知识产权部门受理。在2020国家蓝莓品牌大会“十大好吃蓝莓”评选中,丹东石安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哈哈莓”、丹东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的圣野浆果蓝莓榜上有名。编辑邹润
    12/23
  • 经济人工智能为产业赋能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金龙12月21日,市长张淑萍率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高新区,就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预计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以及“十四五”规划编制、2021年工作安排进行专题调研。张淑萍强调,高新区要全力抓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突出又“高”又“新”特色,围绕创新驱动谋划产业布局,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为产业赋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张淑萍视察了高新区规划展览馆,详细听取高新区各项工作汇报。她指出,2020年高新区面对疫情冲击,全力攻坚克难、转危为机,在经济指标完成、防护纺织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和项目建设以及国家级高新区创建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业绩。张淑萍强调,要突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精神。要围绕创新抓落实,按照省委全会提出的打造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宏伟目标,坚持走创新路、吃技术饭,给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插上“数字翅膀”,力争早日实现数字蝶变,提升产业和项目的支撑力。要围绕创建抓落实,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突破口,将创新型体制机制和谋划未来发展思路融入到创建实践工作中,提升园区发展质量和内涵。要围绕长远发展抓落实,对标上级要求,做好运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老字号”,拉长产业链条深度开发“原字号”,引育壮大数字经济、高技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等“新字号”三篇大文章,将全会精髓贯穿到“十四五”规划和明年工作安排中。张淑萍强调,要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落实责任,坚决克服松懈心理;坚决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实行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和重点人群闭环管理;坚决夯实防控基础,不断优化防控预案,做好应急演练;持续落实网格化管理要求,督促市民做好个人防护。要巩固成绩,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着力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着力做好重点考核工作,力争拿到优异成绩;着力争先创优,争取明年工作顺利开局。要聚焦创新,实现又“高”又“新”。突出“高”“新”特色,增强创新力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后劲。要夯实基础,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一网通办”,持续降低生产要素成本。要加强学习,提升“两种能力”、发扬斗争精神,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切实将全会要求转化为工作行动,落实到具体项目,为“十四五”顺利开局奠定坚实基础。市领导时燕参加调研。
    12/22
  • 市场准入再提速 商圈焕发新活力
    万达广场、安东老街、七经街……今年以来,振兴区按照“提升老街区、发展新街区、创建名街区”的思路,推进中央商贸商务集聚区建设,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让受疫情冲击的商圈焕发新活力。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关系着全市经济发展。作为中央商贸商务集聚区的新亮点,大型商业中心“天赐未来城”于12月20日开业。如何优化服务,提升营商“软环境”,加快推进以“天赐未来城”为代表的新型业态发展?振兴区创新方式、更新理念、加强服务,组织相关部门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服务企业相关举措,加强政企交流,畅通企业诉求渠道,及时了解企业需求,方便入驻企业便捷、高效办理相关业务。营商环境是滋养创新创业的丰厚土壤,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振兴区在“简”字上做文章,最大化精简市场准入环节、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实现了市场准入再提速。此外,该区成立了专门的服务企业工作组,相关职能部门把“办公桌”搬到“天赐未来城”项目现场,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管家式”服务,企业足不出户便可办理相关手续。在“天赐未来城”临时办公室,记者看到,相关工作人员正在解答企业咨询。“天赐未来城业户多达240余户,我们开通了绿色审批通道,提前与商场负责人沟通,了解业户情况,周末加班加点,保证业户及时领到执照。”振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花园所负责人说,这段时间,该所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到商场对餐饮和食品经营业户进行指导,为业户办理餐饮和食品经营许可证,保证商场业户尽快开业。“为方便您便捷、高效地办理相关业务,我们系统梳理了相关业务部门咨询电话……”在临时办公室,记者看到了振兴区商务局向未来城入驻业户发放的一封信,信中注明10家相关单位的咨询电话,便于各部门解答企业相关咨询,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此前,为应对疫情影响,振兴区商务局指导“天赐未来城”规范设立“后备箱集市”,既解决了相关人员就业,又为企业开业“预热”。消防、公安、税务等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协助企业做好各种业务培训,及时对企业进行风险提示,指导企业开展风险排查,并协助企业申报相关优惠政策。营商环境好,客商自然来。采访中,入驻企业对我市营商环境频频“点赞”。某服装销售专卖店的负责人说:“在这里投资,我们感受到政府零距离的贴心服务,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一场场‘及时雨’,解了实体经济之‘渴’,更润泽了创业和就业者的心田。”记者陆丽明
    12/21
  • 联合社聚力 红豆杉更“红”
    12月16日9点,冒着严寒,振安区同兴镇龙母村种植红豆杉的20余名村民齐聚村委会,商讨下一步红豆杉的种植和销售事宜。在村委会会议室,龙母村村民纪永典首先向大伙儿报了喜讯:“今年全镇销售额1800万元左右,龙母村650万元左右。”今年虽受疫情影响,同兴镇的红豆杉销售额却比往年高出了20%--30%。种植大户杨宝辉首先发言,“我今年卖了180多万元。”杨宝辉说,丹东种植红豆杉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特别是同兴镇,种植红豆杉已经有快40年的历史了,现在有一批在技术、造型等方面特别出色的专家,这几年,同兴镇的红豆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18年9月,纪永典组织成立了辽宁省丹东市红豆杉苗木联合社。除了丹东本地的红豆杉种植户,河北、山东、吉林、黑龙江等地的红豆杉种植户也纷纷加入联合社,形成了红豆杉产、供、销一条龙。目前,同兴镇红豆杉共800亩,涉及户数500户,红豆杉约6000万棵,总价值在1.2亿元左右。现在,联合社正在与北京等大城市的专家联系,希望能够吸引研发类的工厂到同兴镇落户,这样一来,同兴镇的红豆杉种植将会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进一步为农户增收。这几年,镇里许多农户看到了种植红豆杉的前景,纷纷加大了投入,但杨宝辉说,盲目加大投入并不可取。今年一年,他几乎都在北京,接触了许多种植红豆杉的资深人士。他发现,必须要在品种和品质上出精品,不能大面积栽种。红豆杉全身都是宝,木材可以做高档家具,果实可以做保健品,根茎叶可以提炼紫杉醇作为药用。红豆杉盆栽因为外形美观大方,又可以净化空气,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许多种植户表示,过去村民分散种植经营,现在大家抱团发展,种植高品质红豆杉,如多头衫、多豆衫、兰英衫等。联合社提供种植技术,统一价格,负责打开销路。据了解,未来,同兴镇将加快建设三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其中就有以龙富源红豆杉苗木种植专业联合社为依托的龙母苗木园区。记者姜慕馨
    12/21
  • 振安区农产品推销打通线上渠道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刁庆峰12月16日,振安区“振安有礼·农产品电商上线”启动仪式在丹东MCN产业基地举办。丹东MCN产业基地利用互联网直播电商平台资源,以基地为载体,设立六大服务中心:产业人才服务中心、供应链服务中心、内容创作服务中心、财税法服务中心、数字版权服务中心、投融资服务中心。基地目前入驻企业42家,供应链平台57家,涉及九大品类。随着“振安有礼·农产品电商上线”启动,该基地将以直播的方式推广销售振安区丰富的物产资源、旅游资源;同时,帮助振安区培养电商人才、助力农民电商致富,扩大振安区产品品牌知名度。编辑邹润
    12/17
  • 剪定无纸化操作 求职者只需携带身份证 丹东首次推出线上线下“智慧”招聘
    12月15日,丹东市2020年“智慧促进就业优化营商环境”专场招聘会在市人社局人力资源市场举行,省内省外49家企业提供了265个岗位,招聘近1700人。这场招聘会是“智慧丹东·人力资源市场”建成后,首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公众见面。走进人力资源市场一楼大厅,可以看到“丹东智能就业招聘会数据展示”电子展板,上面用柱状图、表格等清晰地展示了岗位需求、职位学历要求等信息,使求职者在入场后第一时间就可以了解到本次招聘会的总体岗位情况。现场求职者可以在自助服务一体机上按照自己的需求查询特定岗位。“您可以按照‘所属行业’查找,比如这里有‘计算机软件’、‘银行’……点击‘查询职位”,就会显示符合您需求的岗位。”人力资源市场安排了许多工作人员在大厅各处为不熟悉设备的求职者提供现场指导。大厅内,像这样的便民智能化设备还有10台简历一体机、9台自助服务一体机和10台政策宣传导读机。这些设备的智能服务给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了很大便利,使双方交流更加快捷有效。按照操作指南,求职者把简历、求职意向等在设备终端上录入,智慧设备快速匹配到对口岗位,而后,求职者来到感兴趣的单位展位前与人力资源主管面对面交流,这时,求职者把自己的身份证在展位上的感应器上一刷,用人单位就可以直接看到其电子简历。“这样,我上传过一次简历,就不用反复提交了,也不用打印出来。想修改简历的话,在设备上直接改就行了,非常省事儿。”今年大学毕业的赵青说,“我想试试文员的工作,直接在设备上查到了,按图索骥到对应的单位展位去就行了。以前在学校参加校招,我都是一个个展位看的,可比这麻烦多了。”工作人员介绍,本次招聘会结束后,求职者在其他时间也可以来人力资源市场求职,使用智能设备实时查询所有企业的在招岗位。除了招聘会这样的“线下市场”,企业和个人在完善信息后,还可直接参加24小时滚动举办的线上专场招聘会,通过远程面试功能进行“面对面”交流;“线上市场”还会定期举办“直播招聘”,在推荐企业岗位的同时,剖析就业形势、讲解就业创业政策,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资讯服务。工作人员提醒,整个“智慧”招聘求职过程采用无纸化操作,求职者需要带上身份证。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