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项目建设多点开花 招商引资蹄疾步稳
    这个冬天,丹东市区最大的嬉冰戏雪场所——元宝区黑沟村金山湖冰雪嘉年华对外开放,让游客尽享冰雪乐趣。趁着冰雪游热度居高不下的势头,投资3000万元的金山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现场机器轰鸣,施工正酣。为落实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工作部署,今年以来,元宝区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干劲与魄力,激发全区上下敢为人先的闯劲、攻坚克难的拼劲、久久为功的韧劲,奋力夺取一季度“开门红”。2025年,元宝区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总投资134.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4.23亿元。其中,一季度计划新开工项目7个、复工项目34个,开复工率80%以上。截至目前,城市燃气管网更新、金山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等3个新项目开工,赛诺回收再利用、贝奈斯耐磨材料等15个复工项目复工,实现项目建设“多点开花”。统筹协调高位推进围绕首季“开门红”,推行“四先四早”工作举措,即调研先行,复工情况早掌握;要素先行,复工条件早保障;线上先行,服务效能早提升;筹谋先行,重点项目早推进。一方面,加快推进投资10亿元的辽宁凤凰国际医疗医养健康产业园、投资3.5亿元咏赢山文体旅游、投资1.5亿元的宇拓新材料标准化厂房建设等亿元以上项目前期工作,依托“一图谱四清单”“一专班四机制”,制定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确保项目按计划落地实施。另一方面,抢抓上级资金争取“窗口期”,聚焦“两重”“两新”以及三类资金,精心谋划储备了64个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54.6亿元,进一步加大“跑省进京”力度,争取政策支持,确保存量政策用好用足、增量政策应享尽享。更新完善招商图谱今年以来,元宝区上下把招商引资作为“开放发展第一抓手、追赶超越最强动力”,优化环境、强化保障,内引外联、筑巢引凤,持续增添发展新动能。制发招商引资“冬季会战”活动实施方案、目标管理工作细则及工作流程图,明确时间节点任务,内容具体化,落实责任化。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周动态、月调度”机制,区主要领导定期召开工作专班调度会议,每周收集工作信息,下发工作动态专报。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围绕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以集群强链项目为重点,以重大项目招引为目标,开展目标化、清单化精准招商。围绕元宝区三大主导产业,梳理上下游和产业链发展方向,确定招商重点、招商方向、招商区域及目标企业。制作金山经济开发区三个工业园招商地图,立体、直观展现园区优势。特色招商“走出去、请进来”召开“以商招商,汇聚元宝”企业家招商座谈推介会,现场签约11个项目,聘请20位招商大使。召开返乡优秀人才座谈会暨招商引资推介会,邀请返元优秀人才叙乡情、献良策、话发展,引导鼓励各类乡贤人才回乡创业。搭建政企“面对面”招商平台,组织国企、民企与央企开展“面对面”招商活动20余次。丰富春节招商活动充分利用返乡探亲访友的招商窗口期,积极打好“乡情牌”,采取现场走访、线上慰问、新春团拜、座谈交流等形式,进行招商对接。21位区领导、25个区直部门及各镇街与60余家企业进行了有效对接并建立合作关系,达成初步合作意向16个。稳步推进新突破目前,元宝区引进内资完成9.43亿元,完成“冬季会战”任务的101.4%,完成全年任务的30.6%,同比增长51.4%;谋划储备项目29个,总投资额169.16亿元,完成“冬季会战”任务的152%,完成全年任务的90%;签约项目14个,总投资额13.47亿元,完成“冬季会战”任务的200%,完成全年任务的70%。下一步,元宝区将强化攻坚督导,全力跟踪八道特色街区等16个有合作意向的洽谈项目,坚持在谈的项目促签约、签约的项目促开工;增强靶向招商精准性,依托商(协)会、招商大使以商招商,探索基金招商新模式,力争新签约高质量项目10个,奋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记者:栾柏醇
    03/03
  • “瞪羚”企业引领创新发展
    日前,丹东合作区瞪羚企业再添“新军”——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入2025年省科技厅第一批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公示名单。目前,合作区共有孔雀表业(集团)有限公司、丹东英普亿塑胶电子有限公司、丹东浩元仪器有限公司、丹东通博测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丹东瑞特科技有限公司、丹东海合谷实业有限公司等8户瞪羚企业,这些企业成为合作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瞪羚企业是指成功跨越创业初期后,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这类企业具有“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的特点。一个地区的瞪羚企业数量越多,表明这一地区的创新活力越强、发展速度越快。此次入选的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提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公用事业“云”服务平台及智能计量终端的全部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专利及软件著作权近160余项,参编各类国家、行业标准20多项。2024年企业实现产值1.09亿元,预计今年产值将达到1.2亿元。近年来,合作区坚持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构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梯次培育机制,支持引导企业持续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搭建中小企业“政金企”对接平台,助力高成长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孔雀表业(集团)有限公司保持着平均每年开发4款全新产品、20项技术改进产品的研发速度,目前拥有7大系列、30个基础机心、300多个花色品种的机心产品,成为行业内拥有可量产机心储备最多的企业。丹东通博测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坚持自主创新,突破核心技术,历时10年研发打磨的浮筒液位计在400~500度高温、4.4~69兆帕压力等同等条件下,测量精度比美国、德国同类产品提高0.5级。丹东浩元仪器有限公司是X射线衍射仪行业标准起草单位,拥有近30项国家专利。丹东海合谷实业有限公司配备符合GMP标准的生产车间和国际一流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拥有10多条生产线,年加工服装200多万件。丹东瑞特科技有限公司拥有30余项国家专利,研发的空气和土壤检测设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记者:刁庆峰
    02/28
  • 不负好时光 狠抓项目忙
    投资考察、项目签约、动工投产……开年以来,丹东市上下认真落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实践活动部署要求,形成全域招商、全员招商、全年招商的良好局面,处处涌动着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的热潮,全力以赴打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战。尽管春寒料峭,丹东市各大项目建设工地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在东港经济开发区辽宁沃源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现场,打桩机轰鸣声中,桩身缓缓没入地下,工程车往来穿梭,厂房拔地而起……工程负责人介绍,辽宁沃源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研发中心、生产车间、气调库、冷藏库以及4条高性能自动化生产线,达产后预计年产值4.8亿元,提供500个就业岗位。“中央储备粮丹东直属库有限公司仓储项目,总投资额7.7亿元,2024年已到资0.41亿元,项目于2月10日开工。”市经合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月6日,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拉开建设序幕。这是合作区蛇年春节后首个开工的新项目,位于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建筑主体包括地上七层及地下一层,内设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应用、集成电路、物联网技术应用、智能测控技术、创新创业、培训鉴定等实训中心。建成后,将大大缓解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验、实训基础设施不足问题,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项目立项以来,合作区落实领导干部包项目责任制,坚持一个项目一个责任领导、一套实施方案,专人专班“保姆式”服务,全力协调解决项目评审、证照办理等各类问题,努力把项目落实好、实施好。项目开工后,合作区强化安全监管、压实主体责任,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控措施、文明施工管理标准,做好安全生产管控工作。主动联系企业纾困解难、靠前服务,当好“店小二”和“贴心人”,确保项目进展顺利。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今年10月完成主体结构施工,2026年8月前正式投入使用。丹东市经合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市突出各地区的招商主体作用,发挥央企、国企、头部企业带头作用,落实一把手招商责任,强化项目要素配置,建立重大项目“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攻坚机制,专班运作,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突出职能部门争取资金、落实惠企政策的主体作用,对照省以上的政策扶持方向,多措并举,为各地区和企业发展赋能。同时,不断拓宽招商渠道,打造招商引资“强引擎”。重点围绕“冬季会战”,谋划春、夏、秋招商活动,提升招商决策与管理效能,实现招商引资工作从粗放式到精细化的跃迁。紧盯京津冀、珠三角、粤港澳、黑吉蒙等地区,开展省级平台招商、商协会招商、以商招商、亲情招商。发挥头部企业、链主企业、特色园区聚集效应,依托资源禀赋,全力打造高品质产业集聚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记者:邢漫
    02/28
  • 干字当头拼开局 只争朝夕抓项目
    人勤春来早。连日来,丹东合作区临港产业园区中央储备粮丹东直属库有限公司新建仓储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作为合作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自2月10日全面复工以来,建设者以“开年即冲刺”的姿态抢抓工期,为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夯实基础。中储粮丹东库仓储项目总投资达7.5亿元,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建成后将有效提升区域粮食储备能力,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目前,正在进行的一期工程建设内容包括24万吨仓容及配套的工作生活区、生产设备设施,预计2025年12月竣工。与此同时,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也拉开建设序幕。该项目总投资10590万元,将建设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应用、集成电路、物联网技术应用、智能测控技术、创新创业、培训鉴定等实训基地及实训中心,提高学校实践教学能力。据了解,目前,合作区复工项目共有22个,新开工项目2个。合作区坚持一个项目一个责任领导、一套实施方案,专人专班“保姆式”服务,当好项目建设的“店小二”和“贴心人”,全力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项目评审、证照办理等各类问题,确保项目进展顺利。“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好项目推进服务工作,以‘抓进度、促投资、推投产’为导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合作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刁庆峰
    02/28
  • 打造就业服务新入口
    近日,丹东市元宝区九道社区居民崔凯联系社区网格员,想要找工作。了解他的需求后,网格员引导其通过“格致宝”APP“舒心就业”模块“求职”专区自助进行人岗匹配。崔凯输入职业、薪资等条件后,系统自动为其筛选出了3个岗位。不久后,崔凯参加了公司线下面试,并顺利通过面试正式入职担任经销分拣一职。据了解,元宝区“格致宝”APP是我市首个将“舒心就业”服务连通到智能平台的就业服务品牌,截至目前,该区15个“舒心就业”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全部与社区公共就业网格化智慧平台对联对接。求职者打开“格致宝”APP中的“舒心就业”板块,即可开展全方位自助式就业服务,及时获取热门企业的岗位信息,累计已有286家企业在智慧平台发布招聘信息,涵盖互联网、加工制造、交通运输、物流仓储等各类行业,平均每周都有2000个以上岗位可供选择。求职者也可以在“舒心就业”中零工市场、求职、提升技能和创业孵化等电子台账中自助式填写上传个人就业服务诉求,系统根据用户填写的家庭地址自动生成辖区网格号,由辖区网格员为其提供“零距离”就业服务。下一步,元宝区拓宽“舒心就业”服务渠道,增加涉及零工、培训、养老领域等数字化智能服务功能,用精细化推动“舒心就业”高质量发展。记者:李美臻
    02/27
  • “走出去”谋发展
    近日,丹东市振兴区积极落实全市招商引资“冬季会战”工作要求,组成招商团队赴北京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与多家知名国企、民企进行深入洽谈,寻求合作机遇,共绘发展蓝图。在两天的行程中,振兴区招商团队先后拜访了国投创益集团、力勤集团、谛驰集团等企业,紧密围绕全区产业定位和发展需求,聚焦高端制造、城市更新、港口建设、文化旅游等领域开展招商洽谈,吸引优质项目落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在国投创益集团,振兴区招商团队详细介绍了振兴区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以及未来发展规划,重点推介了现代农业、港口建设、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领域的发展潜力,希望借助国投创益的雄厚资金实力,加速产业项目落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双方还探讨了农产品深加工、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在力勤集团,双方回顾了多个领域的合作成果,并就未来合作方向进行了深入交流,表示将继续加强沟通,推动合作走深走实,共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谛驰集团,振兴区招商团队重点介绍了港口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及发展规划,并围绕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临港产业园区开发、国际物流等方面与集团负责人进行探讨。双方表示,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深化务实合作,共同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在国测集团,双方围绕产业园区开发、闲置资产更新等方面进行交流,表示将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医疗康养等领域加强沟通对接,寻求更多合作机会,实现共同发展。通用技术集团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在装备制造、医疗健康、贸易与工程服务等领域实力雄厚。双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合作、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交流,探索合作路径。在北方华录文化科技公司,振兴区招商团队重点介绍了全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资源优势及发展规划,就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数字文化等内容与公司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双方将共同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记者:王俊
    02/27
  • 下好“先手棋” 用好“组合拳”
    工业是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加速器”。去年底至今,市工信局充分发挥工业领域招商引资“主力军”作用,围绕我市“5454”产业体系和工业技术改造、“两化”融合发展、数转智改赋能、园区集群提升,全力以赴推进招商引资“冬季会战”。下好“先手棋”,提纲挈领谋篇布局。市工信局与国家顶级智库赛迪研究院签署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合作协议,围绕“5454”产业体系,一体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巩固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谋划布局;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为我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创建提供智力支撑,组织移动、联通、华为公司组成7支队伍,调研企业618家,提出数字化转型诊断建议442个。立足我市工业现状、园区布局、闲置资产、产业规划等形成工业领域“招商图谱”,按照全国统一大市场各项政策要求,谋划“两重”“两新”领域项目50个,投资总额和贷款需求均达到100亿元。打好“主动仗”,内培外引双“轮”驱动。建立市级领导牵头抓特色产业集群的工作体系,组织372户规上企业建设纺织服装、食品工业等十个市级重点产业集群,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5%以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组织473户规上企业参与全省18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其中重点发展优质粮油生产和食品制造、特色纺织产业等12个产业集群、445户企业,培育布局电力装备、新能源等6个产业集群、28户企业。与元宝区政府组织克隆集团、光华醋业、黄海特种车3家企业与扬州8户重点企业对接,其中克隆集团纳入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华伦化工有限公司采购目录,预计年增加销售额700万元以上。组织纺织服装企业参加2024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成交订单1.7亿元。与高新区承办辽宁省特色纺织产业集群产品供需和政策对接会,我市签约项目11个、金额12亿元。用好“组合拳”,主动出击重点突破。“冬季会战”启动以来,市工信局班子成员“走出去”4次,拜访对接企业、商协会组织45家;开展“请进来”活动7次,对接企业、商协会组织21家。截至目前,已开展招商活动15次,谋划推动180万吨焦化和2万吨碳纤维材料、临港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无人机一体化中试基地等6个重点项目。配合市发展改革委助推“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建设,引导风机大部件、变桨偏航、塔筒、海缆等项目尽快落地。指导各县(市)区争取人工智能算力中心、3D打印生产制造基地等项目落地,力争全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坚持“日周旬月季”运行调度工作机制,落实“一线工作法”,推进“双进双促”和“千名营商专员联万企”活动,为企业和项目提供高质量的政策赋能、规划引领、要素保障和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服务,力争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日,市工信局已收集10个市直部门反馈的30项政策措施,形成最新《惠企政策汇编》,通过“三送一献”活动及时传达到企业。记者:刘响
    02/26
  • 不负好时光 狠抓项目忙
    投资考察、项目签约、动工投产……开年以来,丹东市上下已形成全域招商、全员招商、全年招商的良好局面,处处涌动着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的热潮,全力以赴打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战。尽管春寒料峭,丹东市各大项目建设工地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开复工景象。在东港经济开发区辽宁沃源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现场,处处是抢抓工期的繁忙景象:打桩机轰鸣声中,桩身缓缓没入地下;工程车往来穿梭,厂房拔地而起……工程负责人介绍,辽宁沃源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研发中心、生产车间、气调库、冷藏库以及高性能自动化生产线4条,达产后预计年产值4.8亿元,提供500个就业岗位。“中央储备粮丹东直属库有限公司仓储项目,总投资额7.7亿元,2024年已到资0.41亿元,项目于2月10日开工。”市经合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月6日,随着旋挖钻机缓缓启动机械钻头,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拉开建设序幕。这是合作区蛇年春节后首个开工的新项目。该项目位于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其中,建设主体包括地上七层及地下一层,内设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应用、集成电路、物联网技术应用、智能测控技术、创新创业、培训鉴定等实训基地及实训中心。建成后,将大大缓解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存在的实验、实训基础设施不足问题,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项目立项以来,合作区落实领导干部包项目责任制,坚持一个项目一个责任领导、一套实施方案,专人专班“保姆式”服务,全力协调解决项目评审、证照办理等各类问题,努力把项目落实好、实施好。项目开工后,合作区强化安全监管、压实主体责任,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控措施、文明施工管理标准,做好安全生产管控工作。主动联系企业纾困解难、靠前服务,当好“店小二”和“贴心人”,确保项目进展顺利。“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今年10月完成主体结构施工,计划于2026年8月前正式投入使用。市经合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市突出各地区产业布局、要素配置的招商主体作用,围绕各地区的主体招商责任,结合央企、国企、头部企业带头作用,落实一把手招商责任,强化招商项目要素配置,推动各地区对重大项目建立“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的攻坚机制,专班运作,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保姆服务。同时,突出行业部门争取资金、落实惠企政策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主要经济职能部门职能优势,对照省以上的政策扶持方向,拿出政策思路,为各地区和企业赋能,围绕产业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扶持。不断拓宽招商渠道,打造招商引资“强引擎”。重点围绕“冬季会战”,谋划春、夏、秋活动,提升招商决策与管理效能,实现招商引资工作从粗放式到精细化的能级跃迁。利用好省级平台招商、商协会招商、以商招商、亲情招商等活动,紧盯京津冀、珠三角、粤港澳、黑吉蒙等地区,开展特色招商活动,精准定向推介。发挥头部企业、链主企业、特色园区聚集效应,依托资源禀赋,全力打造建设高品质产业集聚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记者:邢漫
    02/26
  • “三送一献”为企业送去信心和力量
    日前,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双进双促”专项行动工作成效,打好招商引资“冬季会战”,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组织市直311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于春节前深入企业,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春联、献计策”活动,为企业送去信心和力量。送政策。为企业送上《惠企政策汇编》570余份,向企业宣传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招商引资“冬季会战”活动,充分发挥惠企政策的引导作用,助推企业发挥优势做大做优做强。送温暖。311名领导干部为企业带去市委、市政府的感谢之意,感谢企业多年来为丹东发展作出的贡献,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及2025年一季度生产经营预期,传达市委市、政府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的决心和信心,确保顺利实现2025年首季“开门红”。送春联。精心定制的春联送达330余家企业,提前送上新春祝福,营造和谐的政商关系。献计策。围绕“我为丹东高质量发展献良策”“体验丹东、我来献策”活动,引导企业为丹东发展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47条。“鸭绿江畔丹东真好”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共识。下一步,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将继续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实践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好“双进双促”专项行动,不断深化服务企业举措,凝心聚力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打好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记者:景媛媛
    02/25
  • 汇聚科技动能 掀起招商热潮
    近段时间,丹东市科技局全面贯彻落实全市招商引资“冬季会战”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会议精神,与高新区管委会紧密协作,以实际行动掀起招商引资热潮,为打好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注入强劲科技动能。召开动员部署会,制定工作方案,健全工作机制,广泛搜集信息,精心谋划项目,开展对接洽谈活动,大力推进项目落地。真抓实干,联合高新区管委会多举措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深入研究丹东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着力提升业务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开展走访调研,精准聚焦符合丹东产业发展方向且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积极探索招商新模式,大力开展产业链上下游招商,招引光学材料、五金、变频器等企业;召开“政企协同光电产业链公共平台共创交流会”,推进项目落地;搭建融媒体推广平台,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构建完整产业链条;派出招商队伍赴浙江杭州星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入交流,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推动柞蚕丝医用产品开发工作;主动对接上海辉展果蔬、丹东北国之春等企业,成功引入草莓新品种,推动企业在丹建设种苗繁育基地,助力丹东草莓产业升级。目前,市科技局已成功谋划包装3个优质项目。光电产业链延伸项目由辽宁超粤激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建成后预计提供300个就业岗位,带动上下游产业产值增长超亿元。绿色纳米数字制版技术产业化项目由丹东中科洪笙纳米新材料科技中心投资建设,预计年产50台(套)纳米数字制版设备,新增产值1.2亿元,利润3450万元,上缴利税1050万元。应急核防护产业园项目由丹东全德高科技包装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建设生产厂房等及配套工程,采用自营管理模式,可生产多种防护产品。记者:田治华
    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