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丹东市三对三篮球赛总决赛开战12月22日上午,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丹东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承办的2023年丹东市三对三篮球赛总决赛在丹东市新区体育馆打响,通过预选赛晋级的30支队伍热力集结,为争夺总冠军而战。记者:吕宝林12/27
- 提升“根系工程”服务效能 推动民生实事“落地生根”12月18日,在振安区同兴镇日新村,村民看着新安装的路灯说:“村里终于有路灯了,再也不担心天黑走路啦!”据了解,以前同兴镇五道沟村和日新村部分路段没有路灯,影响了当地群众夜间出行。不少村民表示,一到雨雪天气,路面湿滑,没有路灯,走路挺不安全。日前,同兴镇政府积极协调城建部门,争取资金,在这两个村安装了586盏太阳能路灯,有效解决了群众夜间出行难的问题。同兴村一村民家下水排水不畅,年年汛期的时候,自家的菜地都会被淹,村民苦不堪言。前不久,镇政府协调相关部门为他家安装了排水管道,彻底解决了排水不畅的问题。在寒潮天气来临之前,同兴镇政府抢抓工期,完成了两个老旧小区的更新改造,并修缮险房3处。“聚民意、惠民生。”今年以来,同兴镇一直在提升“根系工程”服务效能,不断延伸“根系工程”组织触角,聚焦坑洼路、泥泞路等重点难点,切实为民办好事、解难事,全力推动各项民生实事“落地生根”。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入户走访,开展“面对面听民声、解民忧”活动,列出民生项目清单,明确各项工作责任,确保事事有人管。今年,针对群众反映次数较多的道路坑洼泥泞、汛期排水不畅等问题,镇党委班子多次召开村(社区)座谈调研会,邀请党员、村民代表征求相关意见建议,将基础设施改造列入同兴镇民生改造项目。今年以来,同兴镇持续加大道路建设投入,向上争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00余万元,为日新村、五道沟村新建混凝土路、管涵以及桥梁。投入340万元,为五道沟、日新、光明、三股流4个村修建、改造10公里村路,解决了坑洼路、泥泞路问题。接下来,同兴镇将深化“为民办实事”的理念,做好为民服务的“大文章”。记者:姜慕馨12/27
- 科普课程“点单”服务上线“软枣猕猴桃人工栽培技术要点是什么?”“传统汽车驾驶有什么省油办法?”“什么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近日,市科协在“丹东市科协”微信公众号开通了丹东科普大讲堂课程“点单”服务功能。打开“菜单”,可以看到115位专家,234节科普课程,市民可直接“下单”,跟着各行各业的专家学习科普知识。据悉,这是市科协为了进一步提升丹东科普大讲堂的“市民点单、科协派单、专家接单、精准科普”服务质效,拓宽“点单”渠道,满足市民科普需求的一项创新活动。我市科普大讲堂自2022年开展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目前,已成功举办各类讲座56期,受众达20万人次。科普大讲堂“点单”服务功能的开通,也是市科协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科普的举措之一,借助科普大讲堂这个平台,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专业优势和特长,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的科普讲座和咨询服务。市民可登录丹东市科协微信公众号,进入丹东市科普大讲堂课程点单程序,在由我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和首席传播专家组成的“讲师团”开设的课程中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点单,市科协将根据课程的点单数量,组织专家通过线上或线下进行授课,让科学知识由指间走到市民身边。记者:栾柏醇12/27
- 鸭绿江边泼水成冰12月21早晨,室外温度很低,有市民在江边尝试“泼水成冰”,享受低温带来的别样快乐。记者:吕宝林12/27
- 提升见成效 验收见成果为了对振兴区特殊教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成果进行总结验收,近日,振兴区教师进修学校特殊教育学科在春英学校开展“振兴区特殊教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三年行动验收活动”。活动中,振兴区教师进修学校特殊教育教研员对振兴区特殊教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落实情况进行了总结,随后,春英学校副校长汇报三年来特殊教育学校在《振兴区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指导下,经过三年的改革和研究,特殊教育教师做到了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汇报中,戴晓琳老师展示生活数学课《简单的统计》,通过参观农场图片统计动物数量,创设生活情境统计生活用品,动手制作统计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统计表,体现了新课标理念。赵欣老师展示了生活语文课《四季》,让学生结合图片场景和实际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规范准确,关注每一个学生。黄鑫老师展示心理健康教育课《学会合作》,让学生通过观看校园活动的视频,参与“瓶中脱险”的游戏体验来理解什么是合作。最后,通过主题沙盘游戏《多姿多彩的海洋世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实践中思考,培养了特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课堂教学展示结束后,各位领导、教师进行了深度交流,肯定了三年来特殊教育学校取得的成绩,希望学校不断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办学质量的提升。通过本次验收活动,激发了特殊教育教师不断自我提升、勇于开拓的精神,为形成一支具有专业精神、专业智慧、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现代化特殊教育师资队伍而不懈努力。记者:侯春林12/27
- Let's 购!丹东将举办辽宁省第四届电商直播节好消息12月27日辽宁省第四届电商直播节将在丹东举办Let's购~本次电商直播节以“电商消费新场景实体经济新动能”为主题,将充分发挥电商直播新业态要素优势,以数字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助推实体经济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促进全省新型消费扩容提质,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贡献电商力量。辽宁省第四届电商直播节本次直播节将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助农直播专场、工厂电商直播专场、跨境直播向北开放专场、直播助力文旅融合专场、辽宁电商援疆专场、“线上辽宁”数字服务专场等多个主题专场活动。活动期间,还将组织各市集中开展直播销售活动,形成全省万场直播促消费的热潮,扩大企业线上销售增量,形成集聚效应,推动“辽品”出辽,拉动地方经济。记者/王洪满12/26
- 道路改建让出行更顺畅道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每年丹东市道路改建工程不仅是民生实事中的一项内容,也是市民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原来这块就是荒地,现在打通了,能直接到江边,车道设计得很宽,车上路很舒服。”12月6日8点,在丹三路,说起今年刚完工的黄海北厂六个地块路网建设项目,家住四道沟附近的市民陈先生感慨地说。黄海北厂六个地块路网建设项目位于四道沟原黄海北厂厂址处,北接黄海大街,南至鸭绿江大街,西至二潮沟,东接原化纤厂,整个路网主要由“四横三纵”7条道路组成,“四横”分别为横一路、横二路、福春路、横三路;“三纵”分别为丹三路、纵五路、纵六路。截至今年7月10日,项目涉及的各路段已正式通车。正如陈先生所说,未施工前,整个路块内无市政道路,分区域的道路、桥梁、建筑楼体、电气照明、绿化景观带等基础设施欠缺。为满足周边居民与日俱增的居住与出行需求,结合城市发展需要,该项目于2022年开工,施工内容包括雨水管线、污水管线以及照明工程、绿化工程、景观工程等,项目累计新建道路面积约8万平方米,步道面积约3万平方米。“路打通是好事,过去我下班回家需要开车绕行到佳兆业那儿再拐出来,现在开车从这里直接就出去了,太方便了。”市民林女士说。建成后的各条道路,丹三路行车道为30米宽,两侧人行步道各5米宽;福春路行车道为21米宽,两侧人行步道各4.5米宽;横一路、横二路、横三路、纵五路和纵六路的路宽均为20米。尤其是建成后的丹三路,不仅成为连接黄海大街与鸭绿江大街的交通要道,也缓解了周边的交通压力,使市民出行更通畅、更安全。记者从市住建局城建科了解到,今年我市先后完成包括江城大街、体育馆路、振八街等在内的30多条道路的改造。“让市民出行更顺畅”成为贯穿各个项目的宗旨所在。12月6日9点,在锦山大街五纬路交汇处,刚从市场购物回来的市民高女士,推着小推车穿过斑马线,来到相接的人行步道前,通过一段小斜坡将车轻松推上人行步道。她说:“别看这个小斜坡不起眼,以前我推车走到这儿,得费劲把车提到人行步道上,一些推轮椅、婴儿车的,抬车费劲,干脆就走车道,挺危险的,这小斜坡设计就很人性化,来回走着很方便。”高女士所说的小斜坡,正是市住建局今年7月在该路段人行步道上新改造的无障碍通道。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方便市民出行,今年市住建局从基础设施微改造入手,对部分道口进行微改造。此前,市住建局结合市民反映情况,先后对锦山大街、青年大街、珍珠街、春三路等多个路口人行步道使用情况进行实地排查,对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没有设置无障碍通道的路口分批有序实施改造,将原有15厘米至20厘米高的路边石进行下调,延伸设置缓坡,结合实际情况使坡口高度尽量接近车行道,方便市民通行。目前,锦山大街、青年大街、珍珠街、滨江东路,山上街、临江后街、江山街、江城大街、十纬路及金海路、曙光路、表厂路、宾馆路等18条道路的522处路口点位,已完成无障碍通道改造。此外,今年我市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积极推进城市供水改扩建(一期)工程。目前,元宝山净水厂已完成全部工程,珍珠山净水厂改造工程(一期)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并对北部山区七道沟、八道沟以及山上街、兴一路、花园河两侧等地段进行清污分流改造,降低管网和城区排水防涝压力。记者:戚文12/26
- 口袋公园尽显城市“方寸之美”12月4日7点,山上街白房河旁的一处口袋公园里,拿着收音机的老人坐在休闲椅上悠闲地欣赏京剧,小孩子在健身器材附近玩耍,400多平方米的公园内,中间设有一座小小的花坛,配上可爱的瓢虫雕塑装饰,方寸之间尽显美景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这里原来是个垃圾堆,现在变成公园,环境好了,必须给咱政府点赞。”附近居民高兴地说。同一时间,位于抗美援朝纪念馆东角的英华山口袋公园里,数日前紧张的施工场景已然不见,依托英华山山体地形条件,以红色五角星形态为广场主题的全新公园让人眼前一亮。“虽然现在是冬天,效果不明显了,但是我们用常绿和宿根花卉搭配景观廊架,用乔灌花草形态打造园艺景观,既点缀了公园,也突出了见绿、进绿的宗旨,从而打造出一个具有红色文化宣传主题的高品质口袋公园。”市住建局园林绿化科科长吴迪说。附近居民告诉记者,自从公园建成后,就有不少外地游客到此打卡留念。同样得到市民点赞的,还有位于市第一医院对面的口袋公园。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格外显眼,配合周围绿地自带曲线的设计,让公园的整体造型更加灵动。园内安装的健身器材,也满足了附近市民健身的需求。“原来这附近有一些商亭,大家走路需要避开,整个地方乱糟糟的,现在健身的同时还能享受绿地美景,感觉就很舒服。”附近居民张女士说。“口袋公园就是利用城区高楼大厦之间‘巴掌大’的边角地、零碎地、闲置地等,通过见缝插针式布局,建设贴近市民生活的城市微空间。”吴迪说。转角见绿,移步入园。口袋公园建设作为城市微更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市今年重点民生实事的一部分。今年年初,市住建局以创城为依托,在曙光路、桃源街、山上街、体育馆路、振八街等地段,精心选址15处,将功能性不全、景观性不佳的部分绿地打造为口袋公园,栽植植物,设置休闲坐椅、健身器材等,以满足周边百姓健身休闲需求。改造建设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和节约型园林建设思路,以海绵城市建设为主要手段,不大拆大建,不破坏绿地、树木,适当融入廉政教育、植物科普、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元素,让口袋公园不大的空间发挥出大作用。住建部门在改造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市民需求,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听取市民意见,尽最大可能对方案进行优化,达到口袋公园改造建设目的。口袋公园改造项目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新去处,也使得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截至10月底,15座口袋公园已全部建设完毕,总面积共1.76万平方米。各口袋公园共栽植卫矛、玉玲花、天女木兰、海棠等各类乔灌木199株,栽植马莲、荷兰菊、萱草、玉簪等宿根花卉54万墩。公园内的广场、步道等市政工程铺设改造均已完成,同时增加点状、线状亮化光源,完善照明设施,将各个小型绿地打造为功能齐全的口袋公园。另外,市住建局还在今年相继完成了沿江体育健身公园、志愿军公园、杜鹃广场、国门湾体育公园改造建设工作,建设了20公里沿江彩色健身步道,增设了笼式球场18处。记者:戚文12/26
- 12万燃气用户用上智能燃气表说起今年市民关注度最高的民生实事,免费更换智能燃气表肯定算一件。从今年1月被列入市政府2023年10件重点民生实事,到2月陆续开始入户安装,如今已经过去10个多月了,丹东市免费更换智能燃气表工作一直稳步推进。近日,记者从市住建局燃气科了解到,年初至今,丹东市已完成12万块智能燃气表更换工作,优先为65岁以上及弱势群体居民安装智能燃气表等“三保险”6.2万户,完成了今年民生实事中“为管道燃气用户免费更换10万块智能燃气表”的计划任务。11月末,记者在知春园小区一户居民家中看到,丹东中燃工作人员先是对室内整体管道设施进行安全检查,确认没问题后,对旧表具进行拆除。新表具安装完成后,检测人员先是进行整体管道的复压,然后用检漏仪检测主管道、表后管道、灶前阀等,全部检测确认没有漏点后,才恢复通气。整个更换过程,前后不到半小时。安装完成后,工作人员现场向居民讲解智能燃气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相比旧表具,智能燃气表可以实现对客户端流量的24小时实时监测,当表具流量达到异常流量参数时,可自动判断、报警和关阀,避免发生燃气安全事故。“新表安全性能提升了,家里有老人,也不用担心用气安全了,还是免费安装,挺好!”听了工作人员的介绍,居民点头连声称赞。“新表投入使用后,用户现在咨询最多的,就是表具上按键使用问题。”丹东中燃客户服务部副经理刘昌茂说,目前,用户更换的智能燃气表分为两种,一种是带有红、黄两色按钮的表具,一种是带有橙、黑两色按钮的表具。红、黄按钮表具在使用时,居民需按住表具上红色按钮,待燃气表电子屏幕显示45、55、65数字后松手,电子屏上数字消失后再按一次红色按钮,充值金额上表,表示开阀成功。而橙、黑按钮表具,用户第一次缴费后,第二天可能有一个停气过程,用户需按表上黑色按钮查看费用是否到账,费用到账则可以正常使用,若按黑色按钮仍无法使用,需先按表上橙色按钮三秒钟,观察电子屏从剩余气量变为NONE-2后松手,大约一分钟后液晶屏会显示UP-SUCC,表示通讯完成,这时再按黑色按钮开阀,燃气表则可正常使用。另外,目前更换智能燃气表仍然采取预约制。安装前,相关单位会联系小区所属社区,在各楼道口张贴通知,社区会在各居民群发布信息,燃气检表员也会挨户打电话和用户确认安装时间。据悉,丹东市从2022年9月开始,在符合条件的65周岁以上用户家中免费安装智能燃气表。2023年2月至今,已有红房新区、海燕馨居、东皇国际城、电业小区、住友小区等小区完成了智能燃气表的免费更换。按照市政府相关要求,此项工作还将继续推进,2024年,我市将在虹桥小区、福春六小区、二轻小区、绿苑小区、爱民小区等小区继续开展智能燃气表免费更换工作。作为燃气安全整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市住建局在积极推进免费更换智能燃气表工作的同时,今年还完成了老旧燃气管网改造69公里,制定各种排查整治方案,全年累计排查燃气企业91家,查处重大事故隐患1项,督导帮扶企业128次,抽查238次,发现一般隐患236处,建立监管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台账31项,现已全部整改完毕。记者:戚文12/26
- “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形象“美啊,路面干净,私搭乱建的少了,夏天路边的花坛,各种鲜花争奇斗艳的,晚上街上各种彩灯太好看了,我家外地亲戚来了,都夸咱丹东环境好。”最近的一次采访中,问及对城市环境的印象,宾馆社区居民李强立马打开了话匣子,他的话也道出了很多市民的心声。城市市容环境关乎城市形象,涉及千家万户。今年以来,本着“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原则,市住建局全面开展市容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及治理能力,着力打造“干净、整洁、安全、有序”的城区环境,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城市环境好坏,首先看卫生,为打造干净城区环境,全市环卫部门积极推进清扫保洁、垃圾收运及环卫设施精细化管理,采用洗扫车对各主要街路进行洗扫,洒水车对路面洒水降尘,改善空气质量,基本建立清理收运到中转站、中转站到处理设施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加大收运频次及时清运生活垃圾。市内新建公厕1座,增加内厕开放15座,目前我市建成区内实体公厕达169座,内厕开放达265座,城市公厕总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5.98座。沿江24座公厕实现24小时开放,落实全天候保洁管理制度,以满足市民、游客出行游玩需求。“人居环境打造看力度,更看细节,像我们对园林景区、户外招牌及亮化设施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是从细节着手,打造整洁城区环境。”市住建局绿叶杯办主任王嘉瑶说。今年十一前夕,市住建局组织各相关队伍,在市区公园广场、主要街路栽摆花卉40余万盆扮靓城市,规范设置广告和招牌设施,确保不遮盖建筑物外观轮廓,不影响建筑物本身和相邻建筑物采光、通风,清理沿街悬挂条幅及落地广告灯箱,加大亮化设施排查范围、力度,及时维修损坏路灯,确保亮灯率95%以上。同步完成迎宾路线专项整治,对机场出入口及7处沿江码头进行景观改造,栽植树木1200多株,改造亮化及排水设施,设置生态围挡、隔音屏及抗美援朝出征地主题标识,增加丹东工业历史主题喷绘等。在市容市貌、垃圾分类的精细化管理上,市住建局常态化开展市容乱象整治清理行动,清理主次街路、居民小区各类小广告小张贴5151处,清理乱堆乱占2.9万余处,清理私搭乱建、小仓房、小菜园等1410处,清理圈占停车位688处,清查“僵尸车”35辆,因地制宜增划非机动车停车位,引导市民规范停放非机动车辆。推动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分类抱桶、果皮箱已基本实现公共场所全覆盖,基本做到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在此基础上,市住建局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精细化管理,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常态化巡查防控,提高应急救援和处置能力,提升城市道路养护水平,对市区内30余条道路进行整体改造,摊铺路面约14.7万平方米、铺设步道约5.8万平方米、铺设边石4.06万米,维修检查井2020座,新增井室防坠网499处、步道停车位350个、无障碍通道602处,对45条主次干路踏步台阶进行维修整治,推进十排泵站改造,更新内部设备。同时,市住建局还进行雨污管网分流改造,有效解决城市内涝带来的安全隐患。记者:戚文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