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科普】“蓝黄橙红”啥意思?“七下八上”关键期必读指南!07/24
- 本溪丹东:争分夺秒 救援力量向险而行07/24
- 宽甸满族自治县着力推进汛后生产恢复工作连日来,宽甸满族自治县各乡镇、各部门迅速行动,全力开展汛后抢险救援工作,受损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正在有序恢复。7月21日19时许,记者先后到达降雨集中的牛毛坞镇、青山沟镇,洪水已逐步退去,沿途不时可见散落的碎石和倒伏的树木。抢险人员抓紧时间对损毁路段进行抢修加固,全力保障道路通畅安全,为物资运输和群众出行打通通道。各乡镇与公安、应急救援、消防、电力、通讯、交通运输等部门迅速响应,连续奋战在防汛救灾一线,共同筑牢防汛抗洪救灾的坚固防线,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青山沟镇满家寨景区水毁较为严重。经过多部门的通力合作,这里正逐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青山沟镇出动党员干部200余人次、挖掘机等大型设备10余辆,争分夺秒抢修道路。镇党委副书记张磊介绍,强降雨过后,镇村迅速开展自救,组织相关人员对损毁道路、桥梁进行抢修。目前,全镇的交通已经全部畅通,电力、通信正在积极恢复。国网宽甸满族自治县供电公司义东共产党员突击队第一时间对受灾区域内的电力线路进行特巡,排除用电隐患,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用电。在201国道宽甸满族自治县牛毛坞镇大泡子村路段,一座便民桥部分垮塌。从7月21日下午1点多开始,抢修人员加班加点对桥梁进行抢修,预计23日晚抢修完毕。宽甸各乡镇会同交通运输部门,对水毁路段、桥梁、管涵等点位实行硬隔离措施,及时清理处置公路沿线崩塌、落石和河道淤堵。截至22日中午,全县主要道路、桥梁已基本抢通,通信全部恢复。20日至21日,宽甸安全转移安置468户、1228人。记者:童仕东赫英强李冀楠肖航07/24
- 【科普】15条汛期安全知识,请收好!07/23
- 丹东市部分景区临时关闭受极端天气影响,为确保游客安全,自7月21日起,我市部分A级景区临时关闭。临时关闭的景区包括:丹东城区鸭绿江断桥、虎山长城、丹东舰景区;东港市馨艺度假山庄、卧虎山庄、老石山、大城山谷、金沙谷景区;凤城市大梨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蒲石河森林公园、爱河风景区、凤城老窖景区、三浓新村休闲度假旅游景区(展馆关闭)及鸿运谷、奇石峡景区;宽甸满族自治县天桥沟景区、天华山森林公园、黄椅山森林公园、花脖山森林公园、三道湾乡村生态旅游区;振安区太阳岛景区;元宝区宗裕温泉度假区(室外部分关闭)。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提醒广大市民和游客:密切关注气象、应急、文旅等权威部门发布的天气预警和防汛信息,及时了解最新动态;极端天气期间,远离山区、河道、水库、低洼地带、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危险区域;切勿冒险前往已关闭景区或进行涉水、登山等户外活动;加强安全防范,出行请注意路面湿滑、积水、树木倾倒等安全隐患。如遇险情,请保持冷静,第一时间寻求帮助。记者:王子宁07/23
- 以“迅”应汛 织密“安全网”面对新一轮强降雨,我市各地以“迅”应汛,全力以赴筑牢防汛“安全网”,坚决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协同作战护民生振安区各乡镇、街道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全力构筑防汛“安全堤坝”。鸭绿江街道未雨绸缪、主动作为,针对辖区低洼地段、老旧房屋等重点区域,有序组织居民转移,目前已完成18户35名居民的转移安置工作。珍珠街道迅速响应,组织人员对养老院、特殊群体家庭以及低洼区、回迁区居民进行重点走访排查,精准锁定需要转移安置的家庭和人数。针对低洼区、回迁区及振山北地块等易积水区域,提前开挖临时排水渠,疏通下水管道,备好大功率水泵,并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盯防。楼房镇建立“镇—村—网格”三级防汛责任体系,优化应急响应流程,开展“拉网式”大排查,确保梨树沟水库保持空库运行状态;对6处险工险段及5户险房等重点区域和对象进行全面细致检查,并将水库下游42户153人登记在册;采用“人工+机械”方式及时清理河道阻碍物,修复加固部分受损堤坝,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备足沙袋、抽水泵、手电筒等防汛物资,组织开展人员转移安置、抢险救灾实战演练,有效提升应急处置和群众自救能力。压实责任显担当元宝区各镇街迅速行动,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和群众转移工作。兴东街道组织力量对低洼易涝区、老旧房屋等重点部位开展拉网式排查,发现并整改问题5处,对危房住户进行了及时转移。金山镇建立镇级救援队1支30人、村级救援队11支196人,成员均实名登记造册,确保发生险情时“拉得出”;核实并建立28处重点危险区域台账,排查隐患点位13处,对36户69人落实转移措施。七道街道组织社区全面排查“三险一流”。广济街道在低洼易涝路段设置4个观察哨,对险树、险坡等隐患安排专人值守,设置物理隔离,防止次生灾害发生。截至目前,元宝区各镇街共组建应急队伍61支,排查整改隐患25处,转移群众164人。着眼关键保安全振兴区聚焦城市防汛关键点位,对96处地下车库和19处商业地下空间预置防汛沙袋等物资,安排专人值守,严阵以待。针对春五路地下通道、南立交桥桥洞、桃源地下通道等10个城区易积水点位,加强定时巡查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置险情。同时,排查10个在建工地深基坑、高起重机械等风险隐患。12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已落实主体责任,危化品已转移至高位仓库,严防发生次生灾害。多措并举保障农村地区安全度汛。巡查人员24小时紧盯水库堤坝、溢洪道等关键部位,实时向防指报告运行情况。全面加强11条中小河流的巡查值守工作,将巡堤查险措施落实到位,对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全面排查。1120栋农业大棚设施已落实排涝措施,对老旧大棚进行加固支撑、棚膜压实、电路防护。加大对8个渔港码头、214艘包保渔船的夜间巡查力度,严防跑锚、碰撞、侧翻等事故发生。精准锁定危险区域需转移人员129户226人,已于7月20日晚全部转移完毕,26个集中安置点备齐生活物资。聚焦重点排隐患东港市加强重点领域防范,各沿河沿山乡镇落实低洼地段巡查、进山路口巡防措施,严防次生灾害发生。7月10日起,罗圈背、刁家坝等19座水库持续泄洪,各乡镇组织人员分段开展河道薄弱堤段、穿堤建筑物、闸门及涉河在建工程等关键部位盯守巡查,对影响行洪的障碍物“应清尽清”。应急、自然资源部门连同各乡镇对4个尾矿库、3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点位实时动态监测,派专人盯守。交通运输部门对582座桥梁、66座函及20处邻水临崖道路实施不间断巡查,在干线公路沿线设置5处物资储备库,各类防洪物资储备充足。做好海上防范,2023艘在册渔船全部在港,预置136艘抢险救援船只停放34座码头,本地贝类生产作业船、生计船和辅助船、养殖户、看护房从业人员全部落实避险措施。聚焦城区防汛,住建部门加强对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的低洼易涝区域排查,对接物业单位落实45个小区、52处地下停车场看守责任,随时做好封堵出入口准备。对36个在建工地施工围挡、塔吊机具设备进行防风加固,并随时做好停工准备。提前对大东沟和地下管网进行预排、强排,确保大东沟水位降至1.5米以下,退潮时第一时间排水。安全转移不落一人截至7月21日9时,凤城市平均降雨量达105毫米。当地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轮强降雨覆盖凤城市21个乡镇街道,其中13个乡镇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目前,当地主要河流水位均低于警戒水位,7座小型水库运行平稳。在爱阳镇,强降雨导致22户民宅进水,镇村干部连夜组织406名群众安全转移。赛马镇、大兴镇等地部分道路受损,抢险队伍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截至发稿前,凤城市累计转移危险区域群众869户1853人。接下来,凤城市将继续严格落实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加强对重点防洪区域的监控,确保危险区域群众转移“不落一户、不落一人”。救援抢险冲锋在前7月20日8时至21日8时,宽甸遭遇强降雨,部分乡镇河水快速上涨。面对紧急情况,各级党委政府及时启动各项应急预案,加强清淤排险,转移安置群众,全力以赴做好本轮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截至7月21日12时,青山沟镇最大降雨量200毫米,部分道路受损。该镇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镇村干部及民兵疏通排水系统,抢修受损道路,共疏通道路5处,转移群众109人(含游客12人),并为转移群众提供饭菜、矿泉水等物资,保证人员安全、情绪稳定。八河川镇在危险路段设置警示标识,引导群众安全绕行,并调用挖掘机等救援设备清理河道淤堵物,保障河道畅通。宽甸公安局交警大队、青山沟派出所、牛毛坞派出所组织民辅警加大巡查检查力度,积极帮助涉险群众转移生产物资,拖拽抛锚车辆,清理道路上的倒伏树木和断枝,确保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及交通畅通。公路部门出动巡查人员465人、车辆90台,全天候加密开展公路巡查排险。目前,宽甸已全面压实防汛责任,落实县、乡、村三级包保责任,753名责任人全部在岗。镇、村两级河长294人全部上岗,对河道进行24小时巡查,及时掌握水位上涨情况。22支抢险队伍及车辆、设备、船只全部集结待命;提前做好各类险户转移人员的摸底排查工作,登记造册;对2座小型水库、35座小水电站、414个山洪灾害危险区、37座尾矿库、7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12处旅游景区、20处道路桥涵隐患点等重点部位加强巡查值守,做到险情早发现、早处置,消除隐患。截至7月20日17时,共转移安置群众410户1103人。记者:于国洪王一淞张瑞曲丹凤07/23
- 税惠服务进夜市近日,国家税务总局丹东市振兴区税务局“税惠夜班车”服务团队走进月亮岛夜市,开展“税惠赋能夏日经济”主题税费宣传活动。现场,税务工作人员向经营者“一对一”讲解申报流程,并现场演示“电子税务局”APP操作方法,累计解答税费问题60余个,辅导20余家商户完成线上申报。为扩大税法宣传覆盖面,该局还在夜市入口处设立“税费服务流动站”,通过趣味问答等形式,向公众普及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社保缴纳等知识。“这样的宣传很实用!”游客韩忠世说。下一步,振兴区税务局将持续开展“税惠进商圈”“税法进社区”等活动,打造“15分钟税费服务圈”,为夏日经济、夜间经济注入“税动力”。记者:刘响07/23
- 水上搜救演练,“黑科技”上岗水上安全防线如何筑牢?日前,丹东市海上搜救中心组织丹东海事局市消防救援支队振安边境管理大队东尖头边境派出所元宝区交警大队等多部门开展2025年汛期暑期鸭绿江水上搜救应急联合演练。此次演练以实战化标准检验应急救援能力,为汛期暑期水上安全保驾护航。无脚本演练!6大科目直击汛期风险“报告指挥中心,鸭绿江某趸船因洪水围困,有人员受困请求救援!”“接报!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冲锋舟编队立即前出救援!”随着指挥指令下达,演练正式拉开序幕。不同于常规演练,本次采用“无脚本”模式,全程模拟真实险情。围绕汛期最易发生的风险场景,设置了汛期被困人员疏散转移、落水人员救助、水下探摸、舟艇实操、救生机器人实操等6个核心科目,从“突发指令”到“现场处置”,全面检验各部门快速响应、协同配合、科学处置的实战能力。4艘船艇劈波斩浪,6辆救援车辆严阵以待,40余名参演人员各司其职——海事执法人员精准调度,消防救援人员操作装备冲锋在前,公安干警维护现场秩序……从水面搜救到陆上保障,多支力量形成救援合力。科技赋能!新装备亮相显威力“启用飞行救生圈!目标落水点坐标已锁定!”在落水人员救助科目中,随着指令发出,一架具备飞行能力的救生圈迅速升空,精准落至“落水人员”附近;另一侧,救生机器人如“水上快艇”般快速抵近,搭载着“遇险者”向救援船艇靠近。不止于此,声呐设备在水下展开“地毯式搜索”,水下机器人灵活穿梭探测疑似水域……这些平时难得一见的搜救“黑科技”集中亮相,通过实操演练验证了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效能,让救援更精准、更高效。夜间落水救助科目更具挑战性。模拟夜色中,多艘救援船艇开启强光搜索灯,采用平行搜索战术协同推进,短短15分钟就成功将4名“落水人员”全部救上岸,展现了夜间复杂条件下的应急处置硬实力。为民守护!安全宣教同步升温“大家看,遇到有人落水,千万不要盲目下水,要大声呼救并寻找身边的漂浮物投掷……”演练间隙,海事执法人员和救援队员化身“安全宣传员”,向岸边围观群众发放防溺水手册,现场演示救生设备使用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水上安全知识。“平时总觉得溺水离自己很远,今天看了演练和讲解,才知道遇到险情该怎么自救互救,太实用了!”一位市民点赞道。演练不止于“练”,更在于“防”,这场“看得见的安全教育”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演练结束后,各参演单位还现场开展评估总结,通过装备观摩、交叉实操等方式交流经验,进一步熟悉装备、磨合救援流程,提升协同作战能力。此次演练通过“实战练兵+科技赋能+安全宣教”三维发力,既检验了应急救援体系的实战效能,也为汛期暑期水上安全筑牢了“防护网”。记者:刘作庆07/22
- 匹克球“村超”再燃战火7月19日上午,2025年丹东市匹克球“村超”挑战赛战火重燃,金山镇与五龙背镇在元宝区金山镇黑沟村金山湖休闲度假村贡献了一场精彩对决。最终,五龙背镇以2:1的总比分客场取胜。本次比赛由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元宝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振安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中共金山镇委员会、金山镇人民政府、中共五龙背镇委员会、五龙背镇人民政府共同承办。赛事包含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三个项目。赛场上,双方队员攻防激烈,匹克球在空中划出凌厉弧线,比分你追我赶,球拍击球的“啪啪”声清脆悦耳。场外观众加油呐喊声不断。最终,五龙背镇代表队凭借男子双打和女子双打的胜利,以2:1的总比分客场取胜。本次比赛不仅场上精彩,场外的才艺表演和“村超”市集也吸引观众驻足。开幕式前,金山镇代表队精彩演绎现代舞《家园》,五龙背镇代表队则以豪迈的蒙古族舞蹈《特斯河之赞》回应,一柔一刚,点燃现场气氛。“村超”市集则摆出了各色新鲜果蔬、土特产和手工制品。糖画摊位上,糖浆在摊主的手中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只活灵活现的凤凰便绘画完成,引得观众连连点赞。自4月15日开赛以来,匹克球“村超”挑战赛已有7个镇(街道)参赛,赛事融合体育竞技、民俗展演、农产品推介等元素,成为推动乡村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从浪头镇非遗“花棍舞”的惊艳亮相,到各地特色民族舞的轮番登场,从农家“溜达鸡”到现钓大鲤鱼等乡村土特产的融入,民俗文化与地域物产成为赛事不可或缺的“乡味”元素。“赛事搭台、文化赋能、产业唱戏”的“村超”模式,搭建起镇(街道)间交流互鉴、协同发展的全新平台。赛后,金山镇与五龙背镇现场达成文旅合作意向,计划在游客互送、特产联销等方面深化协作。赛事组织方表示,未来还将有更多乡镇(街道)加入,“村超”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记者:于国洪吴琼07/22
- 纳凉锦江山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