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辽宁丹东:第四届戏曲周开幕9月19日,由丹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元宝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元宝区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市戏剧家协会承办的“梨园秋韵”丹东市第四届戏曲周活动在元宝区文化馆演播厅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为广大戏迷们打造高水准的艺术盛会。开幕式现场,京剧、评剧、川剧变脸等节目接连上演,精彩纷呈。其中传统京剧《状元媒》演唱,以老中青三代同台的方式展现出戏曲艺术在丹东代代接续、生生不息的繁荣景象。舞蹈表演《武家坡》、模特表演《梨花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完美融合,展现了戏曲艺术的高质量创新发展。在接下来的一周,元宝区文化馆内将每天推出两场精彩的戏曲节目,持续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助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让传统文化绽放新时代光芒。09/21
- 辽宁丹东北井子镇:“舒心小院”促和谐日前,在丹东东港市北井子镇新海村新设立的“舒心小院”,北井子司法所工作人员为来访村民耐心答疑解问、调解矛盾纠纷。“在‘舒心小院’设立法惠民生调解室,可以让纠纷当事人更好地摆脱焦虑、紧张和对抗情绪,促进乡村和谐。”北井子司法所所长单雪说。近年来,北井子镇坚持学习积累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多元共治”为抓手,探索搭建集居民议事、调解纠纷于一体的“舒心小院”,逐步形成多元参与、共治共享的现代基层治理模式,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舒心小院”内设炕头警务室、法润乡土调解室、法惠民生调解室和乡贤议事厅,融自治、法治、德治为一体。群众来访先由常驻民警负责调处,能够当即解决的纠纷及时调解;对诉求内容涉及其他职能部门的,通过“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协调运行机制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运行机制,组织法院、司法、公安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动联调,并经村委会推选德高望重、群众认可的人员组建乡贤组织,协助化解矛盾,解决邻里纠纷,推进移风易俗。“警务室的主要功能就是走访服务群众和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小院的建成为百姓之间纠纷化解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们化解矛盾纠纷的效率和彻底性也有了明显提高。”北井子边境派出所所长纪春来说。北井子镇党委、政府还不断探索实践“5+N”特色做法,立足新时代乡村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以综治中心、法院、公安(边境)所、司法所、乡贤为核心,各村和相关部门单位为辅助,形成功能互补、程序衔接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做到矛盾联处、治安联防、问题联治,切实解决数据共享、信息互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辟出一条符合乡村实际的基层治理新路径。09/21
- 辽宁丹东楼房镇: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9月18日上午,在丹东市振安区楼房镇东城村的一片软枣猕猴桃种植地,村民周洪福正在现场讲解今年他家产果的质量、种植中遇到的问题,针对目前销售过程中的瓶颈,还分享了一些网络销售的小技巧。身边十多名来听讲的“学生”,是各村已经种植或想要种植软枣猕猴桃的村民。“眼下正是软枣猕猴桃集中上市的时段,周哥是种植大户,也是有经验的老手,这样的现场教学不论是对种植户还是准备种植的新手,都是十分有意义的。”说起技术交流学习,同村的赵斌感慨良多。2019年,赵斌想搞软枣猕猴桃种植,从入门到如今自家种植小有规模,周洪福的课他没少上,尤其是每年种植重要节点的技术交流,让他受益匪浅,现在他也成了镇里有名的软枣猕猴桃种植户。在周洪福家软枣猕猴桃种植地的门口,记者看到了“楼房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农业技术推广基地”的牌子。“我是镇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队的志愿者,每年免费组织大家交流学习,是我作为志愿者服务村民的工作之一。”周洪福说。2019年,为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加强改进全镇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丹东市振安区楼房镇成立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根据具体服务内容,设置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文化文艺、科学科普、扶贫帮困、环保卫生、农业技术推广6支志愿者服务队,各队结合服务内容,吸纳组织志愿者队伍,并在全镇5个行政村设置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站要求统一功能,统一服务规范,实现镇、村所站志愿者队伍全覆盖。“农业技术推广是镇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推出的特色志愿者队伍,在招募志愿者时,我们尽量选择农业技术带头人、种植大户,还会邀请高校农业专家参与其中。”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专业技术外,有爱心、热心的村民也是各志愿者服务队的活动主力。9月17日,在楼房镇马家村,一个个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进行河道垃圾清理。组长丁桂菊告诉记者,疫情结束后,每周环保卫生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都会有计划地开展垃圾清理工作,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如此,扶贫帮困志愿者服务队今年累计开展各类帮扶活动10多场次,通过上门拜访、心理疏导、公益帮扶结对关爱等方式,协调家庭邻里关系,关爱留守儿童,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文化文艺志愿者服务队整合全镇资源,打通现有各类平台和阵地,依托农家书屋、道德大讲堂、文化广场等场所,完善群众文化阵地设施,培育挖掘基层文化人才,打造广场舞队伍6支,开展文艺活动20余场次,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理论宣讲志愿者服务队则依托平台建设,扎实开展讲理论、讲政策、讲文化、讲法治、讲道德、讲技能活动,不断提高全镇居民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平、文化素养。截至目前,楼房镇已有志愿者2000多名,形式多样的志愿者队伍,在促进镇、村建设的同时,极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09/21
- 辽宁丹东:渔船满载而归9月19日,渔船满载而归。螃蟹、对虾、鲅鱼等各种海鲜陆续上岸,实现了丹东市民的“海鲜自由”。09/21
- 【科普】9•20全国爱牙日来啦!青少年口腔健康核心信息学起来!2022年“全国爱牙日”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副主题是“护牙健齿少年强健康中国民族兴”,通过爱牙日活动,加大口腔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口腔健康观念和口腔保健意识,建立口腔保健行为,重点关注青少年口腔健康,营造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选择合适的牙刷,一般每三个月更换一次,若出现牙刷毛变形外翻,要及时更换,做到一人一刷一口杯。适合青少年的刷牙方法是“水平颤动拂刷法”,将刷毛末端指向牙根方向,与牙面呈45度角,放在牙与牙龈交界处,短距离水平颤动5次,然后转动牙刷柄,沿牙齿长出的方向拂刷牙面,每个牙面都刷到。使用牙线清洁牙齿缝隙经常摄入过多的含糖食品或碳酸饮料,会引发龋病或产生牙齿敏感。青少年应少吃含糖食品,少喝碳酸饮料,控制进糖总量,减少吃糖次数及糖在口腔停留的时间。晚上睡前清洁口腔后不再进食。为适龄儿童进行窝沟封闭窝沟封闭是预防窝沟龋的最有效方法,不产生创伤,不引起疼痛,是用高分子材料把牙齿的窝沟填平后,使牙面变得光滑易清洁,细菌不易存留,从而预防窝沟龋。建议11-13岁可进行第二恒磨牙的窝沟封闭。每天使用含氟牙膏,定期涂氟青少年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是安全、有效的防龋措施。还可以每半年到医院接受一次牙齿涂氟,预防龋病,尤其是已经有多颗龋齿和正在进行正畸治疗的青少年,属于龋病高危人群,更应采取局部用氟措施。积极诊治错(牙合)畸形错(牙合)畸形会增加龋病、牙龈炎等口腔疾病患病的风险,影响咀嚼、发音和美观,也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在乳恒牙替换过程中或替换完成后,可以去正规医疗机构进行错(牙合)畸形的诊治,确定具体的治疗时机及方案。正畸治疗时间较长,佩戴矫治器后牙齿不易清洁,因此在正畸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口腔清洁。运动时做好牙齿防护,防止牙外伤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时,宜穿运动服和防滑的运动鞋,预防摔倒造成牙外伤。必要时应佩戴头盔、防护牙托等防护用具。一旦发生牙外伤,应尽快去医院就诊。定期口腔检查,每年洁治一次龋病和牙龈炎是青少年常见口腔疾病,可引起牙痛、牙龈出血等症状。青少年应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口腔问题,早期治疗。洁治可以清除牙齿表面的软垢、牙菌斑和牙石,让牙龈恢复健康。建议青少年每年进行一次洁治。09/20
- 辽宁丹东:秣马厉兵备战省运会随着辽宁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的日益临近,全省各市各项目运动队的备战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日前,丹东市由教练员6人、运动员23人组成的射击队已前往省柏叶训练基地进行为期90天的备战和集中训练,全力冲刺省运会。他们将代表丹东市参加省运会步枪、手枪、飞碟3个大项21个小项的角逐。“场上十分钟,场下十年功。”扣动扳机的动作只在一瞬间,要命中靶心却离不开日积月累的练习,托枪、屏息、瞄准……运动员们每一个动作都反复练习,尽管天气炎热,也要穿上厚重的比赛服装,一站就是大半天。他们不断重复单调的训练,以实现精益求精的目标,教练员一点一滴的坚持,确保运动员成绩稳步提升,他们在训练场上用汗水编织梦想,以成绩超越自我。丹东市陆上运动学校校长张玉立介绍,目前,训练一直没有固定地址,面临困难很大,但是为了备战,学校在现有条件下,制定出完整的训练计划。记者从训练计划看到,每天早晨6点整,运动员们准时操场集合,这是一天训练的开始。一日三练,每天上午、下午、晚上三大段时间,共计六个半小时用于集训。教练员会针对每名运动员制定训练方案,对运动员实弹训练发现的问题立刻纠正指导。每天集训过后,教练员都会做实弹总结会,不断调整训练计划,保证运动员始终处于最佳状态。除了射击专项集训外,每天还有固定的运动员体能训练。为了把枯燥的体能训练变得丰富精彩,教练员会组织运动员做一些趣味的游戏和比赛,以储备体能,调整心理状态。此外,由于射击项目的心理、心态极其重要,因此教练员都会在空闲时间和运动员展开心理教学和沟通交流,特别是针对一些年龄较小,第一次参赛的运动员,交流中教练员会结合自身经历,耐心疏导小队员心理状态,确保他们能够始终以健康心态对待每一天的训练,达到心理稳定、心态积极。运动员们表示,通过训练和备战,一定会以最佳的竞技状态参加省运会,努力拼搏,取得好成绩,为丹东增光添彩。09/20
- 辽宁丹东:旧改工程带来小区蝶变老旧小区改造,与民生福祉相关,与城市文明相系。近年来,丹东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一个个老旧小区经过改造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老旧小区居民也从中感受到了喜人的变化。生活“质”变居住更舒心9月13日下午,元宝区泰和花园小区8号楼居民贾锡山穿过楼内大平台,坐上新安装的电梯,准备下楼遛个弯。以往,家住4楼的他想要出门,走过大平台后,还要经过数十级户外台阶。随着年岁渐长,出行越来越不方便,尤其是提着重物时,更是难上加难。“现在好了,一键直达!”作为在泰和花园小区住了20年的“资深”住户,除了加装电梯的出行便利,贾锡山还真切感受到了小区改造给生活带来的一系列变化:私建花园变成了有桌椅的休闲区域;废弃住房变成了整齐划一的停车位;自建板房拆除,变成了出行步道;老旧住房加固重建,变成了居民活动室;楼体外墙粉饰一新、保温防水逐步翻新、外墙管线改走地下……如今,贾锡山常常饭后绕着小区走上一圈。“看着小区一点点变好,心情别提多舒畅了!”小区“智”变功能更方便改造后,老旧小区不但变“漂亮”了,也变“智慧”了。“识别成功,请进入!”日前,永安花园小区14号楼的居民关林办事归来,人脸识别系统发出一声提示音,单元大门应声而开。对于这个新“管家”,关林赞道:“很方便,再也不怕忘记带门禁卡了!”在永安花园小区,“智慧”元素随处可见。一台崭新的智能垃圾柜已经启用,居民扫码投放垃圾后,即可凭积分到物业兑换物品。路口两旁,是集照明、监控、广播、LED屏显示、一键报警功能为一体的智能路灯。小区住户安装的智能燃气表能够在发生煤气泄漏时第一时间报警……来到全新的永安花园社区党建中心二楼,物业工作人员正在大屏幕前值守。“这里就是小区智慧安防系统的‘大脑’所在。”据物业工作人员尹玉媛介绍,智能监控中控室连接了园区内88个摄像头,织密了整个小区的安防网络。通过小区加装的报警系统、人脸识别、车牌识别和监控设备等,工作人员能够对进出小区的可疑人员进行筛查。“除此之外,与安防系统配套的智能门禁系统,居民只需在手机里下载一个APP,就能实现云操作,为来串门的亲友解锁开门,十分方便。”居民“治”变合力谋共建小区变好了,居民也由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由参与者变成了管理者,共商对策,共建美好家园。“哪里需要改?改造后如何维护?哪里还需进一步提升?小区居民给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元宝区兴东街道泰美社区党委书记赵玉霞表示,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居民们主动参与,建言献策,改造后也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尤其是泰和花园小区打造出的红色物业,让居民与物业公司由原来的‘两家人’转变为党组织领导下的‘一家亲’!”据介绍,该小区由业主委员会面向社会公开选聘群众认可度高的物业公司,共同组建小区党支部,由物业公司经理担任小区党支部委员,在党建引领下逐步实现小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只有真正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居民参与共建共治,改造成果才能够长久保持。”赵玉霞如是说。09/20
- 辽宁丹东:森林草原防火科普进公园近日,在丹东市元宝山公园,几名身穿蓝色制服的消防员,手拿防火宣传单,在人群中发放,开展防火科普宣传,提醒市民注意用火安全。针对当前丹东市辖区森林防火形势,丹东市提前谋划,多角度、立体式推动防火宣传,结合防区特点规律,认真分析今年森林草原防火形势和影响防灭火的不利因素,坚持“人防、物防、技防”多方发力,严防死守,提前制作了“清单式”防火常识宣传单、环保袋和儿童扇子笔等宣传品,广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防范火灾风险。09/20
- 辽宁丹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分局:持续提升审批服务质量 做便企利民的“贴心人”“只拨打了一个电话,窗口就帮我办好了变更登记手续,态度好、效率高,真是太贴心了!”在办理企业变更登记业务时遇到了困难,辽宁丹东市民姚佳欣拨打了窗口服务电话,丹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分局(以下简称“行政审批分局”)工作人员耐心听取她的诉求,在线上指导她完成相关手续,仅用一个工作日就办完变更业务。近年来,行政审批分局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持续提升审批服务质量,赢得企业和群众的一致称赞。该集体先后获得省“文明服务窗口”、省“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今年8月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在工作中,我们不断完善便企利民举措,努力当好‘服务员’,确保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办成事。”丹东市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分局局长赵杰说。行政审批分局办公地点在丹东市新城区,距离主城区较远,有的企业无法在工作时间内及时赶到。根据这一实际情况,该分局推出了预约、延时、上门、特事特办等一系列便企利民措施。工作人员多年如一日利用个人休息时间,在下班后以及周末、节假日主动提供审批服务,做到办事时间无“断档”。近两年来,累计为企业开展预约服务120余次、延时服务230余次。行政审批分局14名工作人员,大多是90后。小小的窗口成为这些年轻人展示人民公仆新风貌的大舞台。他们将原工商、质监、食药监的审批业务进行有效整合,推出“一窗受理”模式,大大提高了审批时效,让企业真切感受到改革红利。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面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持续推动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次数。目前,窗口网上办理平均环节数为1.42个,平均办理时限压缩87.9%,零跑动即可实现全部事项办理。在丹东市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行政审批分局主动对接、持续跟进,全方位保障重点建设项目企业登记,实现办理事项无“空挡”。公平高效的审批服务环境,充分激发了当地市场主体的潜力。2019年至2021年连续3年,丹东市场主体数量以12%、7%、7%的速度逐年增加,增速位居全省前列。09/20
- 辽宁丹东: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政策再延4个月9月16日从丹东市税务局获悉,为进一步支持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发展,助企纾困解难,今年9月1日起,按照《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关于延续实施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有关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已享受延缓缴纳税费50%的制造业中型企业和延缓缴纳税费100%的制造业小微企业,已缓缴税费的缓缴期限届满后继续延长4个月。缓缴税费相当于国家为企业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前期,税务总局会同财政部出台了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的政策,精准滴灌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有效促进工业经济恢复发展。按照原定缓缴政策,从今年8月至明年1月,税费缓缴期限将陆续到期。《公告》实施,意味着“无息贷款”期限再次延长,将有效为企业“活血”“送暖”。据了解,延缓缴纳的税费包括所属期为2021年11月、12月,2022年2月、3月、4月、5月、6月(按月缴纳)或者2021年第四季度,2022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按季缴纳)已按规定缓缴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及附征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不包括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以及向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时缴纳的税费。比如,纳税人A属于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按月申报缴纳相关税费,前期已按规定缓缴了所属期为2021年11月的相关税费,缓缴期限9个月,按原政策将在2022年9月申报期结束前缴纳。《公告》实施后,2021年11月相关税费缴纳期限自动延长4个月,可在2023年1月申报期内申报缴纳2022年12月相关税费时一并缴纳,共延缓缴纳相关税费13个月,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所属期为2021年10月和2022年1月的税费缓缴期限已到期,纳税人按规定应在2022年8月缴纳入库,不适用《公告》政策。所属期为2022年8月(或按季缴纳的第三季度)及以后期间发生的税费,按规定正常申报缴纳。同时,符合条件的企业2021年11月和2022年2月延缓缴纳的税费在2022年9月1日后至《公告》发布前已缴纳入库的,可自愿选择申请办理退税(费)并享受延续缓缴政策。缓缴期限届满后,纳税人应依法缴纳相应月份或者季度的税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可以申请延期缴纳税款的,可依法申请办理延期缴纳税款。为了便利纳税人享受该政策,税务机关优化升级了信息系统,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已按《公告》规定享受延缓缴纳税费政策的,在延缓缴纳期限届满后,无需纳税人操作,缓缴期限自动延长4个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