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丹东
- 喜迎第一个自己的节日丹东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喜迎第一个自己的节日民警面向警旗重温入警誓词。本报记者吴琼摄“寒冬里,在跑步机上跑半程马拉松,应该是能和吃一顿火锅相媲美的事情了,可以说是大汗淋漓,全身舒爽。我刚刚把成绩单发到你的微信了。”民警曾荣强一边跟母亲打电话,一边诉说着报名参加“礼赞国门·最美卫士”马拉松健身悦跑活动的事儿。1月6日,丹东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迎来第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中国人民警察节”。广大民警积极响应号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丈量新征程,在丹东200余公里的边境线上留下足迹。自从2018年队伍集体转隶后,国家移民管理局党组针对民警驻守在祖国边境一线的实际情况,设计推出了“礼赞国门·最美卫士”马拉松系列赛事,旨在展现新一代国家移民管理警察高举旗帜、铁心向党、永争第一、自强超越的良好精神风貌。“在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到来之际,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上的重要训词精神,部署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系列教育庆祝活动,凝聚警心、激励队伍、展现形象。”丹东港边检站政治委员梁玉伟说道。“我志愿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献身于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警衔晋升仪式结束后,晋升警衔的几名民警在政治处于琳琳主任的带领下庄严宣誓,参加活动的民警精神抖擞、警容严整,用一腔热血逐字逐句重温铮铮誓言,牢记庄严承诺。曾获评辽宁边检总站“十大国门卫士”的徐伟向刚刚晋升警衔的几名同志讲述了从警经历,详细介绍了自己入警23年来一直坚守在执勤任务一线,守卫国门、热情服务的先进事迹。在“同过政治生日、再忆入党初心”主题党日活动中,集体过政治生日的7名党员同志集体收到了生日贺卡和红色经典书籍,并在座谈讨论环节依次分享了自己的入党感悟和初心,回顾了自己的入党往事,进一步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李松泰本报记者曲艺编辑邹润01/08
- 精准扶贫唱响乡村振兴之歌“感谢农业农村局送给我们的有机肥,让我们基地产业增收,老百姓腰包鼓起来!”2020年12月28日,蓝旗镇农业产业化电商扶贫协会和蓝旗镇互助村村民委员会代表将印有“情系百姓一心为民”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振兴乡村共谋发展”的两面锦旗送到市农业农村局,感谢市农业农村局切实惠及建档立卡户,所赠送的有机肥料播撒到扶贫产业基地的土壤中,为扶贫产业注入活力,更让扶贫工作落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中,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和脱贫攻坚决胜年,市农业农村局秉承着扶到难处、助到实处的原则,全力帮助支持贫困农民,协助他们组织好农耕生产,全力保障农业生产所需的肥料供应,确保粮食丰收,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贡献力量。自2016年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来,市农业农村局着力推进产业扶贫,开展了以“龙头企业+贫困户、特色农业+贫困户、乡村旅游+贫困户、庭院经济+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为主的“1+N”产业扶贫模式。发展产业项目111个,产业累计收益(含庭院经济)1762万元,覆盖全部建档立卡人口。2020年,发展项目27个,收益超过370万元。市农业农村局创新开展的“1+N”产业扶贫模式,在省扶贫产业现场会上进行典型发言。“产业叠加稳收入”列入了“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提高贫困户居住质量的“温暖工程”的做法在全省进行经验交流。同时坚持扶贫先立志,紧紧围绕凤城城市精神“干字精神”和群众身上的“勤字精神”,营造巧干+勤干、“我要脱贫”的浓厚社会氛围。同时,涌现出林建国、朱玉生等一批自我发展的贫困户典型。(摄影:丛杨)编辑邹润01/07
- 【庆丰收 迎小康】辽宁丹东:寒冬时节 暖棚樱桃花争艳连日来,丹东市气温偏低。2021年1月2日上午,走进振安区同兴镇日新村村民郭洪亮家的樱桃暖棚,映入眼帘的却是春意盎然的景象。大棚里,100多棵大樱桃树花开正艳,白色、粉色、白粉相间的樱桃花争相绽放。郭洪亮和家人正在棚里忙活着。“我的暖棚里共有160棵樱桃树,现在正是开花授粉的季节。清明节前后,樱桃就陆续上市了。管理好的话,年产量能够达到1500公斤左右,平均每公斤160元,收入还是不错的。”郭洪亮介绍,他家暖棚是通过温度调节让樱桃花在新年前后开放的。清明节前后成熟的头茬果,目前已经预订出去不少了。“今年的大樱桃不愁卖。”寒冬时节,绽放的樱桃花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观赏,白色的樱桃花经过授粉变成了粉红色,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别致动人,辛勤工作的蜜蜂嗡嗡叫着。村民们都想在新年到来之时沾沾喜气。近年来,同兴镇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2020年成立了大樱桃协会,将全镇大樱桃种植能手组织起来,推进规模化发展,并组织种植户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技术,计划打造特色农业基地。目前,同兴镇大樱桃总面积达99.8亩,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正在逐步扩大种植规模,为带动当地村民致富、解决就业问题助力。编辑邹润01/07
- 冰上垂钓爱好者1月5日,振安区爱河新八三大桥附近,钓鱼爱好者在冰面搭起了帐篷钓鱼。丹东本就是冬钓的好地方,可以满足冬钓爱好者的需求。1月4日,记者在东港合隆水库沿岸看到有十几个各种颜色的帐篷搭在冰面上,由于近日气温持续下降,合隆水库的冰面厚度已经达到30公分以上。正在冰钓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在合隆水库钓了五天了,每天早晨八九点,带上自己的冰钓装备开车来这钓鱼。除了帐篷,他们还会带上液化气罐、燃气灶、小铁锅,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帐篷内的温度,还可以在小铁锅里煮面、吃火锅。冰钓的钓竿跟普通钓竿不同,竿体较短,在60公分以下,用起来方便灵活,竿上用小袖钩加上鱼线便足够。王先生告诉记者,20多年,每年他都会冰钓,钓多钓少都无所谓,关键是室外一坐,能活动活动,感觉身心舒畅。在这里跟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钓鱼,一起吃饭,一起喝酒,那叫一个痛快。独钓寒江雪的乐趣令人身心舒畅,但也要提醒各位冰钓爱好者,有些河流,冰面未完全冻实。市民冰钓需谨慎,以免发生意外。编辑邹润01/06
- 彩灯《龙腾元宝》亮相丹东市元宝山公园1月1日,元宝区以迎接“建党100周年”、“奋进十四五”为主题的大型亮化工程在元宝山公园正式启动。《龙腾元宝》彩灯长25米,宽8米,高12米,是由一组大红灯笼串起的强大灯笼阵。取材于“二龙戏珠”的造型,流光溢彩。编辑邹润01/05
- 这份“硬核”答卷 彰显丹东力量开栏语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十三五”圆满收官重任在肩。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市上下同心,攻坚克难,取得了来之不易、令人瞩目的成就。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回眸2020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专栏,回顾这不平凡的一年,汲取力量,坚定信心,在2021年起好步,开新局,推动我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庚子年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春节的祥和与喜庆。这是一次不期而遇的大考,更是一场必须胜利的战役。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果断处置、积极应对,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夜以继日、英勇奋战、敢于牺牲、众志成城,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场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硬核”答卷。同心战“疫”共筑“铜墙铁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湖北省武汉市等多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20年1月22日,市委书记裴伟东、市长张淑萍第一时间作出批示,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当月25日,大年初一,丹东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当月26日,《丹东市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第1号)发布,采取应急性超常规防控举措,实施最严格的防控措施,科学构建疫情防控体系,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络,在全市打响了一场最大限度、最广范围、最快速度的阻击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各地各部门迅速从春节休假状态切换到紧张的工作状态,史上最严格的科学防控措施迅速“落地”:发布全市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名单;发布《致从武汉返(抵)丹东朋友的一封公开信》;市民到公共场所必须佩戴口罩;一律停止大型群众性活动和企事业单位大型会议活动;影剧院、娱乐场所非市民日常生活必需的场所全面停止营业;严禁规模性聚餐……随着一道道以超常规的社会隔离和灵活、人性化的社会管理措施以最快速度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疫情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各地各部门全面落实“四早”防治方针,加强发热门诊管理,加快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提高检测和筛查能力;采取“边观察边流调”、“边诊边治”、“一病例一方案”等一系列举措,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隔离、集中救治,第一时间切断病毒传播链,最大程度降低了感染率,提高了治愈率,实现了零病亡。2020年3月初,面对疫情反弹的不利局面,市委、市政府保持定力,一手抓应急处置,一手抓制度举措完善,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迅速控制住了疫情,稳住了局势,有力阻断疫情在我市蔓延,为推动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赢得了时间。针对输入性疫情,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全面落实分区分级、精准施策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强化从“国门”到“家门”的全链条、闭环式管理,落实境内重点地区入丹返丹人员管控措施,有效防范境外及国内重点地区疫情波及。为适应秋冬季疫情防控形势需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及时调整,实行扁平化指挥,坚持“人”“物”同防,完善“双员双制”,将疫情风险降到最低。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强化物资储备,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得到提升。为推动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全面落实,去年12月31日起,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对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督查督导,进一步压实责任、激活机制、推动已出台的各项防疫措施落实落地,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一年来,全市人民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共同构筑起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共同守卫着丹东的和谐与安宁,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赢得了宝贵时间。坚定信心擘画壮丽蓝图疫情防控事关生命,复工复产事关生活,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打赢两场战役,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但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如期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无比坚定。“丹东要冲抵疫情带来的影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必须抓项目,必须抓投资,必须充分发挥投资既管当前稳增长,又管长远调结构的重要作用,在完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向更高的目标努力。”2020年2月2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统筹两项任务推进“项目年”工作会议,对2020年“项目年”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明确提出要狠抓项目建设、狠抓招商引资、狠抓园区发展、狠抓营商环境建设、狠抓工作落实,为辽宁振兴发展作出丹东的积极贡献。与疫情抢时间,与发展拼速度。一年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投资为上、项目为王”的理念,始终坚持扩大有效投资不动摇,领导带头、上下联动,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各地区、各部门抢先抓早,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包装,在全省率先实行云推介、云招商、云签约,利用“辽洽会”“进博会”等平台,广泛开展项目洽谈合作。全年开复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53个,开复工率达102%,完成投资197.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争取国家投资创历史最高水平。“危中求机”考验的是眼界和格局,“化危为机”体现的是能力与担当。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市委、市政府深入研究分析疫情对我市经济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丹东政企同心,发挥服装生产优势,迅速组织纺织服装企业转产防护纺织用品。114户企业获批I类、II类医药器械生产许可,35户企业列入国家和省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防护服产量占全省80%,出口量占全国15%,一跃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防护服生产基地。2020年12月5日,2020首届(中国·丹东)时装周暨防护纺织产业发展合作洽谈会启幕,高新区获“中国防护纺织品名城”称号。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探索创新,推动工业经济逆势增长,赢得了发展主动权。规上工业增加值自2020年4月份起,连续9个月实现当月正增长,增速始终居于全省前列。丹东良好的工业基础和产业基础,经受住了疫情的冲击,彰显了巨大的韧性和潜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再一次用事实证明“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丹东强”。努力可以战胜困难。回望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咬定目标、迎难而上、奋勇争先,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打胜了经济社会发展保卫战,交出了合格答卷。奋斗可以赢得未来。面对“建设在东北亚地区有影响的国际化水平的开放型城市,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创新型城市,绿色发展、美丽文明的幸福宜居城市”这张令人鼓舞的蓝图,丹东必将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乘势而上,在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征途中,施展新作为、鼓励新担当、展现新气象、实现新突破。记者张丽娴01/04
- 亮化工程在元宝山公园正式启动1月1日,元宝区以迎接“建党100周年”、“奋进十四五”为主题的大型亮化工程在元宝山公园正式启动。亮化工程提升了城市品位,“点亮”了新年。记者张尧摄01/04
- 江海情深!原班人马出征大连“大连的事就是丹东自己的事”“大连与丹东永远是风雨共担的兄弟”。从接到再次“出征大连”的任务开始,丹东“老铁”原班人马仅仅用了两个小时便从丹东出发,再次驰援大连。经历了连续一周的高强度工作,通话声音中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丹东市驰援大连核酸检测医疗队领队、丹东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汤泓接受记者连线采访时却说:“大连‘7.22’突发疫情时,我们和新华医院的大连同仁就在一起奋战,我们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像兄弟姊妹、像一个单位同一个科室的同事一样亲切、默契。新华医院对我们吃、住等各方面安排也很周到,大连与丹东永远是风雨共担的兄弟,辛苦是辛苦,我们感到使命光荣!”12月22日,省卫生健康委组织由13个市和3家省属医疗卫生机构组成的16支核酸检测应急队支援大连核酸检测工作。接到工作部署后,丹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丹东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第一时间立即对这一紧急任务进行周密部署:丹东市要按照省疫情防控总指挥部会议要求,贯彻全省联动、齐心协力的精神,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丹东与大连唇齿相依,江海情深,是城市情、战友情更是兄弟情,必须要继续选派相关领域最优秀的医护人员加入驰援大连医疗队,将丹东人民的深情厚谊带到大连。丹东市此次驰援大连应急核酸检测医疗队一行共10人,其中9人曾参与大连“7.22”疫情,几乎相当于原班人马再次驰援大连。丹东市卫健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王冰在出征仪式上嘱咐大家:大连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一定坚决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从接到再次“出征大连”的任务开始,丹东队员们仅仅用了两个小时便从丹东出发。22日17时许,丹东市驰援大连核酸检测医疗队一行10人即抵达大连,并再次分配到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PCR核酸检测实验室,12月24日,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检验技师徐新宇告诉记者:“由于7月份我们和丹东同仁们战斗在一起已经有了密切合作,这次我们与丹东队员们的合作更加默契,丹东同仁与我们共同并肩作战,让我们更有信心战胜疫情。” 来了就要担重任 “二区”的活儿都抢着干亲切的同事、熟悉的环境、顺畅的流程,丹东队员再次加入新华医院核酸检测工作,合作更加默契、工作更加高效。丹东市驰援大连核酸检测医疗队抵达新华医院简单安顿后,立即连夜召开工作部署会,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划分了3个工作组。23日早8时起,丹东医疗队员们和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PCR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一起,立即开始了“12休24”、每次连续工作12个小时的工作模式。丹东队的加入,让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的核酸检测效率大大提高。核酸检测标本的数量迅速提高了20%—40%,每天可达到2500管左右。丹东队和新华医院工作人员混编分为3组,每组由3名丹东队员和两名新华医院工作人员组成,需要连续工作12个小时。汤泓告诉记者,新华医院PCR核酸检测实验室分为一、二、三区,其中,进行标本前处理、核酸提取等需要人工精细操作部分的二区工作风险性最大,需要三级防护。丹东驰援大连核酸检测医疗队队员们都是单位业务骨干,“操作熟练利落、手快”,因此队员们几乎都在二区工作。丹东医疗队的顾庆华、朱玉飞两名同志,深受身边党员的感染,向临时党支部再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最大的享受就是睡觉……在大批量核酸标本送达急需检测的时候,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工作不仅连续工作时间长,而且需要工作人员精神高度集中,动作更要迅速精准,才能确保核酸检测的效率和安全。为了减少穿、脱防护服带来的麻烦和风险,进入实验室前队员们都减少饮水,从而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进入实验室工作须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队员们无法接听电话。因此,远在丹东的家人们由于不知道队员们的作息规律,几乎很少主动给队员们打电话。“都是老队员,家人们都习惯了。”汤泓说。记者了解到,90%的丹东驰援大连核酸检测医疗队队员年龄都在三四十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但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几乎所有人异口同声地表示:没有困难!领队汤泓的孩子正值高三冲刺,尽管工作繁忙,但在家时还能给爱人搭把手。如今驰援大连,汤泓爱人一个人负责孩子的早晚接送、衣食住行、学习辅导等所有方面。“好在当初我们一起学的开车,她也能开车接送孩子……”汤泓说。来自丹东市第六人民医院的检验技师王哲敏是一位“军嫂”,孩子还不到4岁。驰援大连的她只能把孩子送到父母那里。12月27日20时许,正在实验室值夜班、等待核酸样本进行检测的王哲敏通过电话乐观地告诉记者:“我在本单位就倒夜班,年幼的孩子基本已经习惯了妈妈不在家的状态,孩子还是放心的,多亏父母的帮衬。我们现在正在等核酸样本送到实验室,所以还能接听电话。估计今天又得干到下半夜了。现在最大的享受就是睡觉……”王哲敏说,最忙的那一天是23日,从早到晚一刻没停,18时许又送来一大批检测标本。实验室里面装标本的保温箱摞得比人高,几乎连人走路的空间都没有,而这些核酸采集标本必须立即尽快进行检测。她是20时下班,她的同事们接着上岗,连夜进行检测。丹东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急诊组组长刘宇飞说:“再次驰援大连,老人、孩子等家里的事只能全部拜托我爱人了,我们的家属都非常支持队员们的工作。此时此刻,我在大连向我们的家属们表示感谢。”待到疫情结束时再看大连好风光在丹东医疗队中,来自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心医院的检验师刘洋是年纪最小的,今年只有24岁的她也是驰援大连的“老队员”。尽管参加工作仅3年,但麻利而精准的操作、充沛的精力让刘洋成为业务骨干。刘洋在新华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工作几乎都在风险最大的二区。在电话中,她用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大大方方地告诉记者:“我还未婚,呵呵,所以正是无后顾之忧。”记者了解到,年轻的刘洋两次驰援大连,她都是和医疗队一起直接来到新华医院,每天除了实验室就是宿舍,两点一线,根本没有机会欣赏大连这座城市。她告诉记者,一直很期待带着父母来大连旅游。“我希望疫情过后,我能带父母再来大连,好好看看这座城市……”刘洋说。转自大观新闻记者智曼卿12/31
- 丹东市政府向全体市民公开征集2021年民生实事建议!2019年以来,丹东市人民政府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持续推动财力向民生集中、政策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市政府特面向全体市民公开征集2021年民生实事项目意见建议。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征集时间2020年12月30日至2021年1月3日。二征集内容按照“便民、惠民、利民”的原则,通过“群众提、政府办”,广泛征集与丹东市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民生实事意见建议。主要包括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养老、居住、交通、环境、公共安全等方面类别。三征集方式请填写《公开征集2021年民生实事项目意见建议表》(见“附件”),选择寄发信函、发送电子邮件或拨打电话方式提出民生实事建议。1寄发信函丹东市振兴区浪头镇银河大街100号809室,丹东市人民政府督查室收,邮政编码118009,并在信封右上角注明“民生实事征集”字样。2电子邮件请到丹东市政府网(www.dandong.gov.cn)调查征集板块下载《公开征集2021年民生实事项目意见建议表》,填写以后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dd6677@126.com。邮件标题请注明“民生实事征集”。3拨打电话请直接致电丹东市8890000政务便民服务热线提出建议。欢迎全体丹东市民踊跃参与,积极建言献策,共同推进民生实事项目更加贴近群众需求,更加有效地保障和改善民生。12/30
- 新蓝图振奋人心,新征程催人奋进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东港市、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高度重视,立即行动,把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来抓,把全会精神与本地区各项重点工作相结合,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东港市委专题学习传达丹东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东港市贯彻落实意见。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要一体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各级党组织要把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个党组织、每名党员,准确把握、深刻理解会议提出的重要要求和作出的各项重大工作部署,做到上下贯通、一体践行。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严格对标对表全会各项工作部署,进行任务分解,形成“一本账”,抓好督查落实。特别是报告中提出的“项目建设、园区发展、推进开放、营商环境、工作作风、从政环境”六项工作要求,要结合东港实际,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和落实措施,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工程化。要广泛宣传、形成氛围,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通过开辟专题专栏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报道和深入解读,发挥好“两中心一平台”作用,推动丹东市委全会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凤城市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大家一致认为,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描绘了新时代丹东振兴发展的宏伟蓝图,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实践性。要紧扣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围绕推动“十四五”振兴发展高质量开局这一目标任务,将全会精神落实到凤城市各项工作中。要找准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切入点,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践行凤城“干”字城市精神,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乡村振兴,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生态名城、工业名城、旅游名城、文化名城、健康名城、实干名城”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为凤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为推动丹东“十四五”振兴发展高质量开局作出积极贡献。冬日的宽甸,处处涌动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热潮。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研讨中达成共识:“十四五”时期是宽甸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三个越来越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县上下要全面贯彻落实丹东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建设“东北东部绿色发展示范县”“辽宁兴边富民示范区”夯实基础。落实好全会提出的2021年“六项重点工作”,把全会精神落地到具体工作、具体项目上,深入推进鸭绿江边境特色产业廊带、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实现宽甸“十四五”高质量开局、高水平起步。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