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丹东
- 增殖放流成果显 蟹肥虾美鱼儿丰“这沙包鱼是政府放流的成果,俺们这边儿每年都能看到,它属于顶层鱼。”8月15日,在水丰水库下游钓鱼的王师傅说,他热衷钓鱼10多年了,大约上世纪九十年代,鸭绿江流域沙包鱼数量较多,之后因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广遭捕捞,生存环境逐渐变差。幸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增殖放流项目,如今沙包鱼又重返鸭绿江。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沙包鱼个体不大,最大的体长约37厘米,重量在0.5公斤至0.75公斤之间。沙包鱼学名叫瓦氏雅罗鱼,又称滑子鱼、白鱼,是北方特有鱼类,也是碱度较高水域中的主要经济鱼类,繁殖力强、适应性强,以底栖动物、水生昆虫为食。作为湖泊、水库的放养对象,沙包鱼具有种质资源保护和生态价值。此鱼味道鲜美,含脂量不丰富,在东北和黄河中游地区被列为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沙包鱼是鸭绿江流域土著品种,为科学养护我市近海和内陆水域水生生物资源,近年来我市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增殖放流项目,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以来,我市相继组织和参与了多次丹东地区海淡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3月中旬,在宽甸水丰水库和太平湾水库共增殖放流池沼公鱼受精卵及发眼卵35亿粒。6月份,在省渔港与水产种苗中心的统一调度下,在黄海北部东港附近海域成功增殖入海1厘米以上中国对虾幼苗1.1亿尾;增殖入海甲宽0.6厘米以上三疣梭子蟹幼苗2600万只。6月中旬,在东港附近海域增殖放流5厘米以上红鳍东方鲀100万尾。6月下旬,在獐岛近岸海域开展2020年黄海北部褐牙鲆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增殖放流5厘米以上褐牙鲆鱼苗380万尾。“通过海淡水水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的不断推进,我市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我市还将继续开展中国蛤蜊增殖放流活动。计划8月末—9月中旬,增殖放流0.3厘米中国蛤蜊稚贝5000万粒。9月末—10月中旬,增殖放流8厘米以上细鳞鲑4万尾。“今年将是我市连续第15年开展鸭绿江流域秋季增殖放流活动,10月20日—11月10日,市渔业发展中心计划于鸭绿江流域增殖放流12厘米以上的鲢鳙鱼、草鱼、团头鲂、青鱼鱼苗共350万尾。”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在增殖放流的同时将做好强化管护工作,及时组织清理违规用具,保证放流苗种有更高的成活率和更好的放流效果,放流后,将定期进行执法检查,严格依法进行禁渔保护,严厉打击围捕行为。此外,我市将继续做好增殖效果评价工作,根据物种特点,科学制定评价技术规范和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开展跟踪调查和监测,科学评价增殖放流效果。记者邢漫08/18
- 丹东动真碰硬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记者黄宝锋蔡晓华报道今年上半年,丹东市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好于2019年同期水平。截至6月30日,全市优良天数比例为94.5%,远高于去年同期86.2%的水平;每立方米PM2.5浓度为33微克,去年同期则为39微克;水环境质量,全市8处国考断面水质均值优于87.5%的考核目标要求,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数据背后,是丹东市委、市政府动真碰硬,用制度管权治吏、护蓝增绿的不懈努力。丹东市自然禀赋好,生态资源得天独厚,但是要护好这方绿水青山,守住全省生态环境“排头兵”位置,还需下真功夫。年初以来,丹东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污染防治攻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现场解决大东沟污染治理、大气国测站点周边居民散煤替代、土壤污染防治、城乡垃圾、医疗废物处置等重点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近年来,丹东市着力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夯实绿色发展根基,先后出台实施一系列文件,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严格执行国家环保和产业政策,强化污染源头控制。全市严把环境准入关,对损害生态环境的项目一律不引不批不上;淘汰落后产能,建立重点排污企业名录,进行依法管理;实施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鸭绿江流域环境整治、城市内河治理等多项环保行动。为加强环保监管力度,今年,丹东市对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制度实施改革,成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同时,为从根本上解决重大生态环境案件执法调查取证难、现场处置难等问题,又组建了丹东市公安局环境安全保卫支队,与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人员一起开展日常环境执法工作,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截至7月底,全市累计立案65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54件。08/17
- 丹东精准帮扶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丹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分区分级精准防控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工作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紧盯重点任务和时间节点,坚持整改问题不停步、政策标准不降低、资本监管不手软、产业扶贫不动摇、动态管理不放松,全力对冲疫情影响,统筹抓好脱贫攻坚、农民增收和“三农”领域“六稳”工作,确保全市294名未脱贫人口如期脱贫,6762名人均年纯收入5000元以下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到5000元以上,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年初以来,围绕“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问题排查的基础上,开展“回头看”,建清单、列台账,明确整改措施和责任人。目前,各县(市)区和相关市直部门对排查出来的14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毕,8月末将完成脱贫质量自查。与此同时,各相关部门强化产业、就业和健康扶贫“三大政策”落实,强力推进“五个一批”。全市114个产业扶贫项目全部开工;822户危房户改造工程已全部完工;启动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补充保险理赔工作,已核定理赔1443人、108.61万元;出台农村低保提标标准,2020年丹东市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5052元,294名未脱贫人口已纳入低保75人,占比25.51%;疫情防控以来,全市精准帮扶建档立卡适龄学生2685人,资助资金134万元。在扶贫工作中,丹东注重加强扶贫资金风险防控和扶贫资产监管,对2016年以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资产进行清理统计核查,建立健全扶贫资金、资产监管长效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目前已下拨中央、省扶贫资金12447.8万元,市、县两级财政第一批扶贫资金4046.5万元已拨付到位,市本级第二批1000万元以上扶贫资金正在申报中。为了有效预防返贫风险,丹东建立精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将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全部录入,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和收入评估,及时采取帮扶措施,确保稳定脱贫、持续脱贫,防止漏贫、返贫。建立完善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防止脱贫人口返贫,防止边缘人口致贫。继续实施对口帮扶,启动所有市级领导“三个一”帮扶机制,深入推进县际对口帮扶工作,持续开展5个县区对口帮扶宽甸满族自治县各1个贫困村工作,重点推进产业、就业、医疗、教育和消费五个方面的帮扶工作。眼下,丹东县(市)区和相关部门正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和返贫监测等工作,全面开展脱贫攻坚普查工作。08/17
- 丹东首届创新创业大赛落幕丹东新闻网讯实习生栾欣宁记者王洪满8月13日,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辽宁赛区丹东城市赛)暨丹东首届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高新区规划展览馆进行,来自我市的12家科技创新企业同台竞技。本次大赛以“科技创新、成就大业”为主题,有近50家企业报名参赛,33家企业经过资格审核进入初赛,12家企业的项目晋级决赛。经过激烈角逐,决赛共评出3个奖级,其中成长组“治疗乙型肝炎药物蛹素芪苓胶囊”项目和初创组“军克久纳米长效消毒剂”项目分别获得小组一等奖。本次大赛突出科技创新性,增强互动性与临场感,结合丹东市高新区规划展览馆的场地和比赛设备等条件,首次采用了“展位式路演、移动式评审”的形式。参赛项目异彩纷呈,内容覆盖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多个领域。赛事结束后,决赛获奖企业将享受相关部门的创业辅导培训、企业培育、省赛推荐、金融对接等政策支持和服务。08/14
- 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辽宁选拔赛将在我市举行本月18日,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辽宁选拔赛将在我市举行。“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由国家人社部牵头,联合各相关部委举办的全国性创业创新赛事。大赛以“创响新时代共圆中国梦”为主题,分市级选拔赛、省级选拔赛和全国大赛三个阶段进行。本次大赛为辽宁选拔赛,由省人社厅、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扶贫办、团省委、省残联共同主办,省就业人才中心和丹东市人社局承办。赛事安排8月18日—21日:在福瑞德大酒店举办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辽宁选拔赛。大赛分创业组、创新组和扶贫专项组三个组,届时我省13个市和沈抚新区共105个项目选手来丹比赛。我市有7个项目参加选拔赛,其中3个创业项目(5S移动智能汽修服务平台、社区足护理连锁、焕活“印染生命”)、3个创新项目(免拆式非触碰电梯按键、以榜样教育为核心的个性化教育咨询平台、生命赫慈能量眼罩及系列产品)、1个扶贫项目(“老中医”远程诊断仪)。8月20日—21日:在月亮岛广场举办“辽宁省创业扶贫成果展”,共设置60个展位(丹东企业约30家,设残疾人创业专区),展示各市创业扶贫成果,对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的企业进行宣传及产品展示。8月20日:在月亮岛广场举办“心系辽宁情注家乡”离校未就业暨2020年暑假返乡高校毕业生大型招聘会,共有100家企业参会。其中,我市本地企业70家,沈阳市等其他地区30家。记者李美臻08/14
- “新招”三步走 “助产”土著鱼丹东新闻网讯记者邢漫“以前,我们一直在对香鱼和银鱼等鸭绿江中下游水域名优土著鱼类进行资源调查,并且连续几年做了增殖放流,这次,我们希望再往前走一步。”8月12日,提起正在进行的鸭绿江中下游水域名优土著鱼类开发与利用项目,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这个项目在开展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香鱼人工繁育及苗种培育,为香鱼在鸭绿江增殖放流提供苗种来源,有利于恢复其种群资源,同时也能为丹东地区淡水养殖增加一个优质品种,对我市渔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作用。“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南麓,上游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区,下游兼有半海洋性气候特点,构成了鸭绿江中下游水域优越而独特的生态系统,渔业生物物种具有稀有性、特有性的特征。”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由于环境变化及过渡捕捞等因素,鸭绿江渔业资源量逐年降低,有的品种已不能形成渔汛,甚至成为濒危物种,因此急需开展土著品种增殖放流,以恢复鸭绿江渔业资源量,保护物种多样性。香鱼、银鱼为鸭绿江中下游水域的名优土著鱼类。2017年、2018年,丹东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调查发现,有明银鱼(俗称面条鱼)在繁殖期雌雄性腺发育不同步,说明有明银鱼正在面临灭绝的风险;而香鱼已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入易危动物。“我们主要是对鸭绿江中下游水域的银鱼、香鱼做资源调查,进行香鱼人工繁育、苗种培育、越冬及网箱养殖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孙述好介绍,项目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从今年4月下旬至10月,主要是在鸭绿江中下游、入海口及水丰水库进行银鱼、香鱼资源调查;今年7月至10月,进行香鱼人工繁育技术、苗种培育技术研究;今年11月至明年10月,进行香鱼越冬及网箱养殖技术研究。“8月份,我们会在鸭绿江采捕无病、无伤、健康的亲鱼。选择雌性怀卵量高、体重在100克以上,雄性体重50克以上的香鱼作为亲鱼。”孙述好介绍,成熟的香鱼进行人工授精之后,再进行受精卵孵化,待鱼苗生长至2厘米以上规格时,就开始做增殖放流准备。孙述好说,随着鸭绿江中下游水域名优土著鱼类开发与利用项目的大力推进,不久的将来,鸭绿江里的鱼类资源将会越来越丰富。08/13
- 繁忙的劳动画卷连日来,在振安区九连城镇沐希家庭农场50余亩土地上,因持续降雨影响延后的露地萝卜播种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蓝天白云下,菜农三人一组,打眼、撒种、埋窝,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劳动画卷。记者宋永昆08/13
- “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便民利企丹东市“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网上办事大厅,于近日上线运行。该服务平台以互联网为依托,线上线下相融合,全面开启丹东不动产登记新模式。自我市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以来,丹东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坚持以民为本,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各项便民利企改革新举措有序推进。便民利企举措再升级“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平台采用“外网申请、内网办理”的不动产登记新模式,使群众、企业可在线申请转移登记、抵押登记、变更登记等业务,提供网上预约、预审、查询、核验、咨询、进度跟踪等功能,实现了“24小时不打烊”的不动产登记便民举措,距离广大群众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的目标更进一步。打造多维度智能化服务不动产登记业务实现智慧登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在四个方面进行了精心设计。一是网上办事大厅24小时预约服务。推出“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功能——“预约办理”,通过微信公众号或登录中心网址(http://www.ddbdc.com.cn/),进入“丹东市不动产登记网上办事大厅”网页,即可实现在线预约申请办理时间、在线登记信息查询、在线不动产证书查验等功能。二是业务申请流程指导。推出“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功能——“办事指南”,通过网站、APP、二维码等形式发布各类登记业务的办事指南,让业务流程更透明、窗口办事更精准。三是工作人员引导办理业务。推出“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功能——“留言回复”,群众通过留言与工作人员互动问答,可以了解关于不动产登记办理流程、提交材料、法规规定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了咨询效率。四是设置信息自助查询机。推出“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功能——“自助查询”,自助查询机通过扫描个人身份证,点击屏幕后即可打印出本人《不动产登记信息自助查询结果证明》。整个过程不超过1分钟,十分快捷方便,将大大缓解人工查询窗口排队现象,极大提高办事效率。释放不动产登记新动能丹东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始终坚持“公开、高效、便民、廉洁”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不动产登记服务提速增效,加快减环节、简流程、增效能,打好便民利企“组合拳”,跑出不动产登记服务“加速度”。今后,丹东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将继续勇于探索、大胆尝试,提高跨部门数据共享效率,打破部门间“数据孤岛”壁垒,拓展更大的“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空间,为群众、企业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不动产登记智慧化服务。08/12
- 智慧养老 让服务便捷如“点菜”当下,我市60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26.26%,社会老龄化特征明显。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工作,多措并举推动养老事业发展。伴随着我市成为国家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未来两年内,我市将以打造具有丹东特色的居家和社区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为目标,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到2021年,要基本达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城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有相当比例交由社会力量运营,农村老年人享受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同城同待遇,全地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格局。”8月5日,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受访时表示。蓝图绘就,未来两年内我市将逐步完成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诸项目标任务。今年6月,我市下发了相关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时间表、任务图。加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扶持培养一批综合化、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推动形成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格局,构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风格化体系。其中,今年在城区至少建设9个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和对下指导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市至少建设23个社区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积极培育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整合家庭医生、能力评估机构、为老服务队伍、养老服务机构等资源,建立供需精准对接桥梁,推进专业服务进家庭,为居家养老提供支撑。加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的“四同步”工作机制,支持老城区和已建成住宅小区通过购置、回购、改造、租赁等方式开辟养老服务设施。实现智慧养老,推动相关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十分重要。未来两年内,我市将进一步推动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按规定规范落实补贴政策。同时,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和家庭照护人员进行培训。引进国内先进科研院所,联合我市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我市打造智慧养老实训基地,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我市高龄、失能失智、空巢(留守)老人不在少数。对此,我市开展特殊和困难老年人情况筛查摸底工作,并建立数据库。建立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满足这部分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大力发展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采取社会捐赠、老人自筹、村民互助等方式,建设农村幸福院和养老大院。成立互助服务队伍,为农村高龄、空巢、独居等特殊和困难老人提供帮扶服务。据了解,今年我市将新建100个“互助幸福院”。到明年底,再建设100个“互助幸福院”,全地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0%以上。未来两年内,我市将打造全域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点菜式”便捷服务。运用信息化、标准化管理,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同时,启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地方养老服务标准,探索建立居家和社区养老星级评定制度。记者刘作庆08/12
- 多项市政工程加班“撵”进度丹东新闻网讯尤巍记者戚文连续多日降水,给正在进行的各市政工程造成了不小的阻碍。8月10日,记者从市城市环境服务中心市政部获悉,目前,各项工程正在加班加点追赶进度。8月10日9点,在福春桥施工现场,工人们头顶烈日铺设人行步道石板。现场负责人介绍,前几天的连续降水,对施工进度造成了很大影响,人行步道铺设工作一度中断。雨过天晴后,施工队伍适当增加了每天的作业时间。现在,桥身两侧护栏已经安装完毕,人行步道铺设进入收尾阶段,预计本周末,施工将全部结束。10点,在滨江西路新建篮球场附近,新建公厕内不时传出电钻、电锯的声音。“公厕整体框架结构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装饰装修。”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连续降水对施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他们第一时间调整了作业内容,力争把降水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预计15日左右,公厕整体工程将完工,随后转入引水设备施工,争取早日让公厕投入使用。13点,山上街道路改造工程东齐路段正在进行沥青摊铺施工。施工负责人表示,连续降水使得后续工程总体进度滞后5天左右。为追赶工期,施工单位科学规划了施工进度。前几天,工人们冒雨进行路面砂砾找平、路面水稳层施工等作业。最近天气转晴,施工队伍早晚各延长1小时施工时间,全力追赶工期。预计本月20日左右,剩余路段路面摊铺工程将完工。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