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辽宁丹东:行3000余公里 圆68年心愿“我代表母亲、志愿军15军老战士及家属来看你们了!”日前,丹东市振兴区革命烈士陵园里,康燕女士等两人驱车3千余公里,从广东来到这里,祭扫董淑云、李华兰两位烈士,圆了母亲张继华等战友68年的心愿。康燕说,董淑云、李华兰两位烈士是志愿军15军当时回国安葬仅有的两位女战士。康燕听母亲张继华讲,1951年志愿军15军参战,当时有一批女战士随部入朝,编为随军学校,担负部队的文化教育、救助等工作。母亲张继华是文化教员,董淑云、李华兰两位烈士则为妇救队队员。她们在战斗中结下深厚的友谊。今年4月,张继华因病去世,离世前,老人念念不忘安葬在丹东的两位战友,嘱咐康燕等后人有机会一定要到丹东祭扫两位烈士。牵挂两位烈士的还有现年91岁、现居住在四川成都的赵爱英老人。康燕这次祭扫烈士,同时也是受赵爱英老人之托。赵爱英老人当时与董淑云、李华兰两位烈士同在志愿军15军工作。在董淑云、李华兰两位烈士墓碑前,康燕通过赵爱英老人的女儿孙晓光现场连线了赵爱英老人。当老人看到烈士的墓碑时,不仅流下了热泪,在电话视频里颤巍巍地敬上一个军礼。赵爱英老人说,董淑云烈士老家在河北省,李华兰烈士则是河南林县籍。赵爱英老人回忆,战斗中,她们经常蹚水过河,有时水都齐腰深,但她们都不怕。赵爱英老人回忆,上甘岭战斗结束后,1953年,她与董淑云、李华兰等乘车一同回国,途经清川江时遭到3架敌机轰炸。赵爱英老人亲手把她们和其他烈士送至这个墓园。在河北邢台,赵爱英还在志愿军15军驻地将董淑云烈士的军装等遗物交给董的母亲。“这么多年,我终于又看见你了。”老人在电话里哭诉着。每逢万家团圆的中秋节,她都会思念董淑云、李华兰等烈士,是烈士用鲜血才换来如今美好的生活。康燕女士说,她结识的那些健在志愿军老兵和后人,都说自己想念烈士,有机会一定要到丹东来探望。09/29
- 辽宁丹东:举行森林草原防灭火演练9月27日上午,丹东市2021年森林草原防灭火演练举行。各县(市)区林草局相关负责人、各有林乡(镇)相关负责人、林业站长、扑火队队长及各国有林场相关负责人观摩了此次防灭火演练。整个演练中,各级森林消防队按照安全、快速、高效、有序的扑救原则,依据演练设定的条件,成功实施灭火及火场清理作业,使实战扑救演练取得了圆满成功。丹东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丹东市高度重视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始终围绕预防和扑救两大任务,通过强化落实责任,扩大宣传层次,严控野外火源管理、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有效推进了丹东市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为丹东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建设基础。开展此次森林草原防灭火实战演练,目的就是要通过演练使应急响应更快捷,机动支援更迅速,灭火指挥更科学,人员防护更安全。09/29
- 辽宁丹东:社区家长学校节前“小手拉大手”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即将到来,为让孩子们安全过节,9月27日,丹东市新村社区党委组织社区家长学校的小朋友和家长,开展了一次“小手拉大手”消防知识教育实践活动。邀请丹东市科技馆宣讲员为小朋友们介绍并演示各类救援器材的操作及使用方法,讲解通俗易懂的自救常识,以此拉开新村社区消防安全周活动的序幕。丹东市科技馆宣讲员为小朋友和家长讲解通俗易懂的火场逃生自救常识。演示灭火操作方法。小朋友按照指导方法进行灭火。小朋友们通过观看宣传教育片和现场操作救援器材,学习安全知识拍手儿歌等,真正认识到了消防知识的重要性。同时,社区党员志愿者们也在现场积极地向家长和小朋友发放《假期消防安全提示》、《电动自行车火灾常识》等宣传资料,并利用问答互动、现场交流等形式让家长和小朋友们对家庭日常防火安全及灭火逃生技巧等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提高了家庭防火意识和能力。09/29
- 辽宁丹东市图书馆举办“薪火”小人书展一个小板凳、一本小人书,曾是很多人童年美好的记忆。随着时代的发展,小人书已离我们渐行渐远。日前,丹东市图书馆云创分馆举办“薪火”小人书展,挑选出众多英雄人物题材的小人书,在向孩子们介绍这一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更深入了解革命先烈为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作出的不朽功绩。09/29
- 辽宁丹东:2021年儿童青少年体育舞蹈冠军赛开赛9月25日,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丹东市教育局主办,丹东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承办的“红心向党以体育人”2021年儿童青少年体育舞蹈冠军赛在启舞体校舞蹈教室激情开赛。近300名儿童青少年体育舞蹈爱好者参加。比赛设单人赛、双人赛和团体赛,分幼儿组、小学组、初中组三个组别,进行伦巴、恰恰、牛仔、桑巴和斗牛五个舞种的比拼。(摄影:汤超)近年来体育舞蹈项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体育和美育在日常教学中的占比提高,更多的家长把目光从传统的民族舞、芭蕾转向了时尚的体育舞蹈,该项目已成为丰富广大儿童青少年业余生活和精神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丹东市连续多年举办国家级的体育舞蹈公开赛,丹东市体校在今年设立了体育舞蹈专业,今年丹东市首次将体育舞蹈项目纳入儿童青少年系列比赛当中。主办方旨在通过赛事,推广普及体育舞蹈项目,提升丹东市项目整体水平,通过比赛磨练意志,提升技能,锻造精神。09/28
- 辽宁丹东:巾帼电商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9月23日上午,在丹东凤城大梨树的农民丰收节现场,特色农产品展区人头攒动,丹东的板栗、软枣猕猴桃、凤城老窖酒等100多种农产品以及全省各地女村书记、村主任带来的当地特色农产品吸引了大批游客和村民驻足品尝、购买。这是由辽宁省妇联举办、丹东市妇联承办的第二届巾帼电商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此次活动依托丹东市巾帼电商示范服务基地——凤城华亿实业有限公司的线上销售平台和凤城大梨树村独有的省级巾帼科技培训示范基地线下展销平台,以“现场教学+线上直播+线下展示”的方式开展。助力农业与互联网电商融合发展,促进农产品销售及经营品牌化、产业化、规模化,让更多丹东的优质农产品通过网络走出丹东,走出辽宁,走进千家万户。当日上午,丹东各级妇联与全省14个市的女村书记、村主任共组织165种特色农产品进行线下展示。其中,丹东本地有123种特色产品分别在室内和户外两个直播间进行线上直播销售,吸引了3.7万人观看。仅三个小时,线上销售农产品3532件,线上线下累计销售额达到11.5万余元。09/28
- 辽宁丹东太平湾:板栗迎来采收季 党建引领促增收近日,丹东市太平湾街道7千亩板栗,五龙背镇近4万亩板栗,迎来了采收季,“毛球”般的板栗果子挂满枝头,栗农们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在太平湾街道望江村,成熟的板栗沉甸甸地挂在枝头,压弯了树枝,有的热热闹闹挤作一团,有的高兴地咧开嘴笑,还有的迫不及待地滚落地面,向栗农展示着自己饱满的果实。太平湾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帮助栗农扩展销路,增加收入,受到了广大栗农一致好评。在五龙背镇老古沟村,栗农们正俯身捡拾掉落到地上的板栗,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五龙背镇全镇板栗年产量有3500吨,产值2000万元,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位于五龙背镇新建村主干道旁边的鑫海板栗合作社,每天都有大批栗农过来销售板栗。合作社负责人陈兆海介绍:“每年合作社在五龙背镇和周边乡镇收购板栗大约4000吨,统一供货给全国各地客商,还有一部分出口到国外,同时还会利用电商平台形式销售,销路不成问题。”近年来,五龙背镇充分利用丰富的山场资源和优质的气候条件,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积极开展板栗稼接等科技指导培训,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板栗产业,促产增收。09/28
- 辽宁凤城市:产业多点开花 助力乡村振兴9月22日,走进凤城市边门镇那家村,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一条条村路干净整洁。远处青翠的山林、潺潺的小溪……绘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如今俺们村真的是越来越好了,咱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三组村民那洪柱说,他曾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些年通过发展南果梨种植产业,一家老小的日子越来越好,现在更是干劲儿十足。近年来,那家村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集中使用,投入肉牛养殖产业;将扶贫旅游开发专项资金用于旅游项目开发;将全口径贫困人口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家庭农场,发展温室大棚种植项目……所得红利全部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保障他们稳定脱贫致富。那家村的美丽蜕变是丹东市农村的一个缩影。2016-2020年,丹东市创新推广凤城市“1+N”、东港市“飞地经济”和宽甸“村集体+贫困户”发展模式,并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累计实施产业项目944个,带动村民致富增收。采访了解到,凤城市借力“飞地经济”,创新建设“扶贫产业飞地项目”。针对部分乡镇受区位、资源等方面制约,发展产业项目较难的困境,通过借鉴“飞地经济”发展经验,结合小浆果等优势产业,选择抗风险性强、资金收益有保障、市场效益好、具有一定规模的项目,进行投入和建设,取得的收益由全市统筹,实现多次多层保障,让低收入村民走上致富路。丹东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凤城市四门子镇地处凤城北部山区,企业少。对此,凤凰山旅游集团主动吸纳镇里的扶贫产业资金入股分红,带动全镇产业增收。同时,依托一批旅游项目,吸纳周边乡镇贫困人口产业扶贫资金,形成“扶贫产业资金+飞地景区”模式,实现共赢。此外,还搭建庭院经济产业平台,对有劳动能力但没有技术、没有资源的低收入者,通过利用闲置土地,发展庭院种植、养殖等小型庭院经济,投资少、经营灵活、收益也不低。依托凤凰山、大梨树、东汤温泉等重点景区,搭建乡村旅游产业平台,鼓励引导镇、村发展农产品采摘、特色餐饮、农业观光等乡村旅游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搭建经济合作平台,由村集体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低收入者采取出资、出地、出物、出工等方式入股合作社,当股东、分红利。全市涌现出了食用菌种植、绒山羊养殖等一批产业发展合作社。目前,凤城市已发展蓝旗镇蓝莓扶贫产业基地、通远堡镇辽丰食品产业扶贫基地和宝山镇岔路村扶贫产业基地3个飞地产业扶贫基地,促进村民稳定增收。“我市产业的发展给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丹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家庭农场达到80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322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1577个,带动农户4.6万户,年经营收入超过38亿元。接下来,丹东市将进一步推进特色农业发展,提升主导优势产业竞争力。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庭院经济、林下经济、畜禽养殖等特色种植业,加快特色农产品研发中心建设,重点推动草莓、蓝莓、奇异莓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档升级柞蚕、食用菌、中药材、中华蜂等地方特色产品,有效扩大农村供给和消费。09/28
- 辽宁丹东:体育下乡庆丰收9月23日是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健身展示表演在东港市北井子镇徐坨村举办,近6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与村民共庆丰收。上午,丹东市体育下乡老年志愿服务队乘车来到徐坨村,受到村民热烈欢迎。8年来,志愿者们走遍丹东76个乡镇669个行政村,培训健身骨干12800多名,帮助建立和完善村级健身队伍1200多支,赠送健身器材价值10多万元,带动了数万人参与健身活动,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农民体育健身行政村全覆盖的目标。丹东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多次被国家和省体育局授予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展演活动在悠扬的乐曲中拉开序幕,丹东市、东港市、北井子镇、徐坨村健身队伍分别表演了健身舞《永远跟党走》《欢歌俏舞丰收年》《黄海岸边稻花香》等。随后,表演队伍走进村广场旁边的稻田画景区,在栈道上表演了《希望的田野》和《大秧歌》。体育下乡志愿服务队向村民教授手拍鼓、舞扇、健身球、舞手帕等健身技能。市文旅广电局、市文体旅发展服务中心、市老体协向徐坨村赠送了音响、手拍鼓、彩扇、健身球等体育健身用品。本次活动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丹东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丹东市老年人体育协会,东港市体育局、东港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协办。09/27
- 辽宁凤城市:第四届大梨树农民丰收节盛装开幕金秋时节,硕果飘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第四届大梨树农民丰收节盛装启幕,展示了北方秋季丰收的景象、农民共享小康生活的喜悦和中国美丽乡村大梨树村的新面貌。(来源:凤城市融媒体中心)9月23日上午9时30分,丰收大典在装扮一新的庄稼院门前广场隆重举行,大梨树村的村民们载歌载舞,表达着丰收的喜悦心情。大梨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毛正新与省内4个新农村示范村的代表一起向“丰收斗”中倒入五谷杂粮,寓意五谷丰登。同时,来自省妇联“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教育工程女村书记、村主任示范培训班的学员们还围在直径6米的巨大圆桌前,共同品尝丰收盛宴。今年的大梨树农民丰收节以“庆丰收感党恩”为主题,与往年相比异彩纷呈,重点突出百年历程、为农惠农、城乡共庆、文化底蕴、市场导向五个方面。整个丰收节期间,大梨树村将组织开展一系列现代农业展示、农事活动体验、乡村美食品鉴、民俗文化表演、农民体育竞赛等群众性特色活动,充分展示新时代农业的新发展、农村的新面貌和农民的新风采,满足所有来到大梨树村的游客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好向往,营造城乡共庆丰收、共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良好氛围。在影视城内,一场乡村趣味运动会正在激情上演,来自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的学员们分成6个组展开激烈角逐,在“秋收粮食装满筐、紧锣密鼓运粮忙、车轮滚滚奔小康、共庆丰收粮满仓”4个比赛环节中,展示了农民秋收的场面,学员们掰苞米、挑担子、推小车,你追我赶,好不热闹。同时,晾晒谷物、打场子、巨型玉米塔等农耕文化景观,也吸引了众多游客拍照合影。此次丰收节,大梨树景区在“干”字广场将晒秋景象做了进一步的呈现和升华,利用玉米和辣椒、高粱等农作物摆出国旗图样和“庆丰收”“感党恩”字样,晒出收获、晒出美好、晒出幸福。据了解,大梨树农民丰收节将从9月19日持续到10月19日。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