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辽宁丹东:平凡的岗位 平凡的坚守
    王恒丹,现任振兴区临江街道鸿利社区党委书记。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她始终把“服从、服务、服众”作为准则。两年来,通过志愿服务精细化,鸿利社区共征集并实现居民微心愿163件,走访慰问困难群体80余次,开展爱心服务170余次。作为一名军嫂,王恒丹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把困难咽下,将家事和公事兼顾。2020年,王恒丹家庭先后被评为丹东市“抗疫最美家庭”、辽宁省“抗疫最美家庭”、辽宁省“文明家庭”。王恒丹与丈夫聚少离多,家庭重担常年压在她一人肩上。2020年5月,王恒丹的左脚背肿瘤复发,但是当时她刚担任鸿利社区党委书记,为了尽快熟悉工作,她将治疗一拖再拖,等到医院手术时,肿瘤已有鸡蛋般大小。由于手术创面大,需要全身麻醉,术后必须石膏加固住院一个月。王恒丹躺在病床上,却没有放下社区工作。2021年,王恒丹的爱人外出执行军事任务半年之久,正处在孩子中考的关键时期,王恒丹又当爹又当妈。年底,她家接连4次暖气主管道漏水,王恒丹一边抹着眼泪擦地板,一边协调供热公司人员前来维修,没有给丈夫打一个电话诉苦。“那时候也想有个人帮自己一把,挺委屈的。”王恒丹说。今年3月末,第三次手术治疗刚刚出院两周的王恒丹回到了工作岗位,还是最早一个到社区,最晚一个下班。虽然行动不方便,但她仍然与同事们一起排查外地返城务工人员,安排居家健康监测,部署转运车辆与闭环工作,时刻关注最新疫情信息。她还经常在凌晨接听返丹人员咨询政策的电话。王恒丹定期走访慰问辖区独居空巢老人。居民孙女士今年70岁,是社区的一名党员,早年老伴去世了,孩子也没有在身边,独自生活。王恒丹时常到她家中坐坐,给她送去米面等生活物资。王恒丹还非常关注辖区困难儿童,她组织辖区爱心人士成立了“爱心妈妈志愿队”,为特殊家庭孩子送去母亲般的关爱。上初中的小云菲,年幼时母亲因病去世了,她和姥姥一起生活。这几年,王恒丹经常会送给她一些学习和生活用品。如今小云菲懂事上进,大家都很欣慰。
    08/18
  • 辽宁凤城市:说非遗 画脸谱 暑假孩子这样了解国粹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前,凤城市举办了“说非遗,画脸谱”未成年人手工制作活动,家长带着孩子踊跃报名积极参与,通过动手制作丰富青少年的暑假生活,提高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在凤凰城街道北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志愿者首先为孩子们介绍了京剧文化、脸谱的由来以及京剧脸谱的样式,讲解了不同颜色脸谱所代表的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含义,进一步提升孩子们对中国国粹及京剧脸谱的了解,激发他们对京剧这门传统艺术的兴趣。孩子们在志愿者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拿起画笔,将脸谱与自己的想法创意相结合,用鲜艳的色彩,涂出心中的脸谱。孩子们认真仔细地进行着每一个环节,有画红脸关羽的,有画黑脸包拯的,有画蓝脸窦尔敦的……不一会儿,就绘制出了属于自己的“百变京剧脸谱”。“让孩子们在动手和协作中感受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无穷魅力,这不仅是一次艺术互动,更是一次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极大地增强了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北山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08/18
  • 辽宁丹东:一家三代人的抗疫担当
    “我们做的都是平凡的小事……”8月10日,当记者电话联系宋传业老人时,憨厚耿直的他表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党员,做了党员该做的事。这位家住东港年过七旬的老人,在2020年疫情发生后做了一件看似普通却并不普通的事——带着全家三代人制作免费午餐送到忙碌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手中。正因此善举,宋家荣获第二届“全省文明家庭”称号。“当时我们了解到医护人员每天忙得吃不上饭,正好饭店也不开门,就想着为他们做点事。”宋传业告诉记者,2020年疫情发生后,他和孩子商量,利用自家经营饭店的便利条件,给在一线抗疫的医护人员送免费午餐。“我是一个老兵,还是个党员,不能将防疫置身事外,有多大力量就贡献多大力量。”老人说,政府允许餐饮行业提供送餐服务后,宋家人全家上阵,开始为医护人员免费送餐。每天早上天不亮,家人就早早去菜市场买菜,挑选优质食材。为了做好防护,家里备足了消毒液和口罩,并购买了体温枪,进屋前所有人都先测体温,进行手部消毒。每天早上宋传业和老伴儿都要打扫卫生,择菜洗菜,做好后勤保障。为了让医护人员吃得放心,从买菜开始的每一道工序,他们都在专门的订餐微信群里进行直播,供餐使用一次性餐具。宋家人每天晚上还在微信群里讨论第二天菜品,变着花样准备菜谱,并耐心听取医护人员当天的反馈。宋传业老人的态度不仅带动了儿女,孙辈也参与了进来。三个年轻人主动请缨,帮忙打盒饭、送餐。当一份份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防护区时,医护人员远远地向宋家人挥手致谢:“谢谢你们的爱心午餐,让我们吃在嘴里,暖在心里。”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宋家人为医护人员免费提供午餐20天,共计上千份盒饭,他们用小小的善举感召着身边人,传递着正能量。今年疫情期间,宋家人仍然在各自岗位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宋传业的二儿媳妇在医院工作,一直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女儿在市场监管部门履职尽责,无私坚守;儿子积极参加社区联防联控。他们一家人用持之以恒的行动为守护家园贡献着平凡力量。
    08/17
  • 辽宁丹东:倡导文明祭祀 增强文明意识
    “大爷,这里不可以烧纸,可以选择鲜花祭祀,或是网上祭祀等文明祭祀方式……”8月12日“中元节”夜,记者在丹东市各主次街路路口看到,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对群众在城区焚烧违规祭祀用品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教育劝导,在这个缅怀故人、寄托哀思的日子,营造文明、和谐、清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增强居民的文明意识。“居民朋友们,大家好,请大家文明祭祀,不要焚烧纸钱!”当日18时,元宝区兴东街道茂生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开始禁烧巡逻,在劝阻社区居民不文明祭祀行为的同时,还通过小喇叭向居民宣传相关政策规定,倡导绿色文明祭祀。“前期劝阻了3起不文明祭祀行为。”振兴区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前一日就通过微信群对辖区居民进行“中元节文明祭祀”宣传,引导辖区居民文明祭祀。中元节当天,社区加大巡查监管力度,针对主干道、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开展全面巡查。“巡逻监管只是一方面,我们更多是希望通过宣传劝导,让居民用文明、安全、无污染的方式缅怀故人,共同创造低碳、绿色、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在振兴区临江街道新村社区,社区网格员提前深入居民小区,在社区周边显著位置悬挂禁烧条幅,向居民发放中元节文明祭祀倡议书,倡导居民文明祭祀。振安区珍珠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志愿者开展“移风易俗文明祭扫”主题宣传活动,联合辖区公安派出所按照网格化监管责任,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确保辖区范围内安全。12日夜间,珍珠街道办事处和相关社区共有110余人上阵,值守在辖区43个防火点位。今年60岁的邱女士是珍珠街道的居民,在听完志愿者的讲解后,她表示将支持并配合志愿者工作,积极响应文明祭祀的倡议,用鲜花代替烧纸,缅怀故人。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居民都表示支持文明祭祀。“可以通过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等绿色文明的祭祀方式,纪念先人,表达哀思,也是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力量。”一位居民说。
    08/17
  • 辽宁丹东:“电保姆”照亮大梨树村振兴路
    8月2日,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几名穿着“义东”字样工作服的人正在检查供电线路,为疫情过后恢复旅游景点开放做准备工作。他们就是全国优秀班组、全国最美供电所、国网凤城市供电公司凤山区供电所的职工。问及“义东“二字含义,凤山区供电所所长刘福东解释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丹东电力人在抢架“义东线”中形成了“不怕牺牲、攻坚克难、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义东精神,从此,这种精神成为了一种服务标识。为使电力保障与大梨树村高质量发展匹配,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凤山区供电所不断加强班组建设,在为大梨树村实现农、工、商、贸、旅一体化的特色发展道路上,主动当好“电保姆”,成为先行官,并在大梨树村建立了丹东地区首个村级供电营业厅。今年4月末,丹东市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凤山区供电所对大梨树村实行用电特事特办,开展超常服务。为保证春灌、不误农时,他们组织了“义东”共产党员服务队,对大梨树村的七彩田园和樱桃园等大棚卷帘设备及排灌线路开展全面拉网式巡查,排查台区漏电保护器及线路设备运行状态;对用户三相负荷平衡、抽水泵开关及照明线路和灯具接地等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检查,并开展上门延伸服务。落户在大梨树村的颐辉(丹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省级重点项目,经营范围包括禽畜饲养、林木种子生产经营、农产品深加工及冷链物流仓储等业务,需要总容量为300千伏安的电力保障。5月初该企业提出用电申请后,供电所职工主动对接该公司各项业务的用电增容现场,推广“互联网+”服务,开辟“绿色通道”,采取“客户经理全程代办”模式,在5月末提前完成保供电各项任务,确保企业早日生产。在每年的农产品收获季节,供电所还指派“学雷锋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驻村值守,为农业基地开展零距离保供电服务,确保农产品及时入库保鲜。近年来,大梨树村深入实施“生态立村、工业强村、农业稳村、旅游兴村、文化塑村”五大战略,用电负荷持续增加。对此,供电所软件、硬件两手抓,一方面做好供电精益服务的“稳定器”,另一方面快速跟进大梨树村发展,积极推进当地电网建设,成为促进最美乡村建设的“助推器”。如今,凤山区供电所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幸福之路,大梨树村村民的日子红红火火,经济发展动力越发强劲。
    08/17
  • 辽宁丹东:“90后”消防员灾难关头勇敢逆行
    在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关键时刻,丹东市消防救援支队凤城大队凤华街消防救援站副站长王强总是身先士卒,勇敢逆行,把希望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在基层工作的近四年时间里,他参加灭火救援行动300余起,救助人民群众30余人。去年,他被共青团辽宁省委授予“爱岗敬业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自2018年参加工作以来,王强先后参与多起重特大火灾扑救和抗洪抢险任务,攻坚克难,屡立战功。2020年抗洪抢险期间,他不怕危险,主动请缨加入抗洪抢险突击队,腰拴绳索,在洪水中,为人民群众打通安全通道;在“1·15”浓硫酸槽车侧翻事故和“1·5”丹沈高速交通事故等救援中,他身先士卒,凭借智慧和过硬的本领,为被困群众点亮生的希望。在“11·21”凤城某商厦火情救援中,作为指挥员,王强第一时间带队赶到现场,疏散群众远离建筑并设隔离线,开展灭火救援行动。火场中,他冲在最前沿,带领消防队员进入商厦内部对火点发起进攻。建筑内部情况不明朗,作为指挥员的他丝毫没有退缩,在漆黑的浓烟中匍匐前进,在着火的建筑内部发现被困群众并将其顺利转移到安全地带。“作为与百姓距离最近、贴得最紧的消防队伍的一员,哪里需要我,我就要到哪里。”他说,“逆行者”的使命与责任就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肩负着人民的期望,就必须要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在丹东土生土长的王强,家离消防站也不远,但他入队以来,陪伴家人的时间却很少。由于工作中的出色表现,2019年和2020年,他先后两次被委派到省消防培训基地,培训新入职消防员。为完成新训任务,他主动放弃休息,连续数月甚至春节期间也一直坚守在新训的工作岗位上。新训结束,他所培养的消防员无论是体能素质还是技能水平都名列前茅。“作为新训干部,我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着新消防员们苦练好本领,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救援需要帮助的人,少在火场中流血。”王强说。今年新冠疫情发生后,由于丹东地区海产品的冷库、运输物流企业较多,消杀防疫工作非常关键。任务下达后,王强第一个请缨,带头深入到防疫工作最艰难的地方。烈阳下,全套防护服内汗如雨下,如同蒸笼一样,但他一丝不苟,不放过一处可能的污染点,还时不时地和队员开玩笑,“就是新冠病毒恐怕也会被我们身上的温度蒸熟了吧。”正是这种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队员们士气,出色完成了各种消杀任务。“守护一方百姓,保卫一方平安,燃烧自己的青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我作为消防员的责任,也是我作为中国青年的担当。”作为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中的一名青年队员,王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08/17
  • 辽宁丹东:把青春燃烧在戍边一线
    7月29日,“江海边境行”栏目组走进丹东边境管理支队东尖头边境派出所,开启新一期的采访报道工作。9时,东尖头边境派出所门前,来办事的群众排起了长队,有序地进入所内办理户籍业务。周五的早上,派出所格外忙碌,民警们忙着录入信息、监控巡防、接待群众。派出所辖区面积小,开放式小区多,居住人口密集,且回迁户人数较多,所内日常勤务较为复杂和繁琐,民警常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近年来,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压实责任,以“打防结合、巡逻防范、服务群众”为出发点,重拳打击违法犯罪,大力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坚决维护辖区治安持续稳定。辖区街头车流涌动,派出所巡逻民警执勤上岗。途经重点地段时,民警下车步巡,及时掌握辖区动态变化,排查安全隐患,最大限度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在鸭绿江边境一线,这些身穿藏蓝警服的身影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在民警提醒市民在江边游玩时要注意安全的话语中,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温暖。10时,回到所里,我们看到一位手拿锦旗的中年男子。经询问得知,男子在辖区经营一家饭店,疫情期间他家冷库里的冷冻设备突然出现故障,大量的冷冻食品面临腐败变质。为了减少损失,情急之下,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拨打了民警的电话求助。民警不但答应尽力帮忙联系,还很快将更换件送来,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为此,他特意前来表示感谢。采访期间,派出所值班室报警电话不时响起,一个个报警电话打进来,民警们往往刚处理完一起纠纷,还来不及返回派出所就要赶忙去处理下一起警情。一位协助取证的群众来到派出所,民警将他带至办案区,详细为其做起了讯问笔录。在基层派出所,除了接处警外,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处理。这就是基层民警的工作,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最普通却不平凡的事,正是有了他们一次次尽心尽责的出警,一次次耐心化解矛盾和纠纷,才有了一方百姓的安居乐业。(作者单位:丹东日报社)
    08/17
  • 丹东“返家乡”大学生:重新认识了家乡
    “真的没想到我拍摄的照片可以发布在公众号上,这种开心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因为那是一种认可、一种信任。继续加油,哪怕进步一点点也可以!”7月28日,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徐惠丹在返乡日志中这样写道。今年,东港市入选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重点县区。经过前期的策划准备,7月11日,东港市正式启动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按照“因需设岗、按岗招人、双向选择、属地管理”原则,结合每位学生专业及特长,组织大学生到东港市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区(村)、企业参加实践,以政务实践、社区服务、企业实践、乡村振兴4个岗位方向为主,积极投身网格化管理、新时代文明实践、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环境治理、企业运营、生产管理等工作。实践时间计划至少一个月。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通过团中央公众号进行报名,再由东港团市委根据学生居住地、所学专业等进行筛选和岗位分配。这个暑假,东港市共有51名返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徐惠丹就是其中之一。徐惠丹是辽宁传媒学院新闻专业的大一学生,被分在东港融媒体中心,参与日常新闻采编工作。第一次外出采访,徐惠丹不好意思给受访者正面拍照,写稿子也不知如何下笔,第一次拿摄像机时才发现,原来这么重……一系列的“没想到”,让徐惠丹在实践中找到了自己的“短板”,也更加坚定了想要学懂弄通的信心。她每天认真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过两周的历练,已掌握了基本采访技能。“明年如果还有这种实践活动,我还参加,到时候希望再换个岗位,多见识见识。”徐惠丹满怀激情。社会实践期间,东港团市委不仅送学生到岗位,还通过建机制、组活动让学生实践有意义、有收获,提升东港青年学子的凝聚力。成立临时团支部,设立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及4名团小组组长,均由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担任,实行周例会制度,让社会实践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组织拓展活动,为大学生们提供更多实践和考察交流机会,实现多平台互动,帮助大学生增加社会阅历,提升社会化能力。开展主题宣讲、诗词话七夕、返乡日志等活动,激发大学生参与热情,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培育和彰显青春价值。翻开沈阳师范大学大三学生曲英新的返乡日志,记者看到,8月4日“七夕”当天,曲英新在日志中记录了一首诗,这是她特地为“诗词话七夕”活动准备的。此次实践活动,曲英新被安排在东港市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参与电商直播和运营等工作。近一个月的实践经历,让曲英新对家乡印象有了很大改观。“我以前一直以为东港啥也没有,通过这些天的实践,我发现家乡比想象中好太多。草莓产业就不说了,电商也运营得这么好,原来家乡也在与时俱进啊!”曲英新在日记中感慨。“让大家更加全面了解家乡,感受家乡发展变化,吸引更多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为东港贡献青春力量。”东港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说。
    08/17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五十九集 孟自黄:宣传干事能动员 文化教员课业长
    08/15
  • 辽宁丹东广济街道:红枫行动暖人心
    丹东市元宝区广济街道党工委积极响应区委组织部印发的《关于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进一步发挥社区退休党员志愿者作用的通知》,组织退休党员及第一书记、机关干部、在职党员、商铺志愿者、物业工作人员、居民志愿者,建立起10支“红枫”志愿者服务队。抗疫路上,他们用实际行动发光发热,用志愿服务温暖居民。“红枫”志愿者服务队的活动宗旨是彰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践行服务群众工作理念。广济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积极推进志愿者服务队伍整体化、常态化。以党员、志愿者所在党组织为基础,围绕街道的中心工作,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工作理念,广泛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暖心志愿活动,积极探索有效服务机制,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
    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