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丹东市工人村社区开展猜灯谜活动
    为丰富社区文化生活,让社区居民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元宵节,2月19日上午,丹东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文明实践站开展了“闹元宵·猜灯谜”主题活动,邀请居民代表一起庆祝这个节日。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传统娱乐活动,当天,社区活动室现场拉起了五颜六色的谜条,不仅有大家喜闻乐见的字谜,还有猜成语、脑筋急转弯等,融合了传统文化与各类知识,设计巧妙,寓教于乐,吸引了居民们的热情参与。大家有的凝神苦思,有的相互探讨,更多的是聚到一起“集体作战”。现场欢声笑语,猜到谜底的居民得到了小礼物。此次活动不仅增添了过节的喜庆气氛,也展现了社区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作者:沈粹
    02/21
  • 有一种“年味”是坚守
    2024年2月9日,农历大年三十。除夕夜里家家户户喜庆团圆之时,我们的城市里还有许多人依然奋战在工作一线,为保障百姓欢度新春佳节,默默坚守着各自的岗位。来源:凤城市融媒体中心除夕夜,广大医护人员用辛勤的付出守护百姓的安康。晚8时,市中心医院内五科和外四科的医生护士依然忙碌,查房、看病志、配药、换药,配合家属让患者安心治病、欢度春节。面对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患者及家属倍感温暖,纷纷为辛勤的医护人员点赞。当记者来到凤凰医院的时候,正赶上院领导逐个病房看望慰问不能回家过年的患者和陪护家属,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并给他们送去慰问品和大年夜的饺子,让患者在病房里也能感受到春节的温暖氛围。在市自来水公司,值班人员正一丝不苟地保障全市供水,从泵房水压调节到保修值班,每个岗位都有员工认真忙碌着。据了解,春节期间自来水维修人员24小时值班,只要接到报修电话就会第一时间安排工人上门检修,全力保障千家万户供水安全。霓虹璀璨的街头,爆竹声声的社区到处都可以看到灯光闪烁的警车和巡逻的警员。他们在除夕的夜里坚持上岗,默默保护着城市的安宁。公安局110报警大厅内,公安干警也依然在值班坚守,他们面前的大屏幕正实时显示城区各个位置的监控画面。值班干警不仅要始终监测大屏幕的情况,还要随时接听群众的报警求助电话,为广大市民排忧解难,保证大家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新春佳节。市融媒体中心的播出机房里,值机人员也丝毫没有懈怠,他们始终坚守着面前的监视屏幕。当天晚上,市融媒体中心的领导为坚守一线的职工送来热腾腾的饺子和新春年的祝福。据了解,为了保证节日期间电视节目正常安全播出,市融媒体中心的技术人员提前对播出设备进行了全面检修,春节值班期间还专门安排维修技术人员一起参与值班,确保全市人民正常收看春晚等精彩节目。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正是有了这些人大年夜里的默默坚守和付出,才能让我们尽情享受春节的欢乐祥和!记者:姜洪海杜明王善娇
    02/20
  • 书香里过新春
    2月10日,正月初一。当日9点刚开馆,丹东市图书馆、丹东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就迎来了首批读者。充满喜庆氛围的图书馆大厅里,摆满了赠送读者的新春福袋,为他们送去新春的美好祝福。记者:宋永昆
    02/19
  • 【我们的节日·春节】立功喜报!
    日前,元宝区人武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登门为二等功臣裴云的家属送去立功喜报和立功奖励金。在裴云家中,慰问组感谢其家属长期以来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默默支持与无私奉献,希望裴云安心服役,各部门将倾力做好家属保障工作。在裴云家属所在小区,邻居们看到手捧鲜花、喜报和身披绶带的裴云父母,纷纷点赞。2023年以来,元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上门为现役军人送立功喜报共计97人,发放立功奖金8万余元,提升了军人的社会荣誉感,营造了“一人当兵,全家光荣;一人立功,全家荣耀”的良好拥军氛围。记者/宋永昆
    02/18
  • 返乡创业 “新农人”变“兴农人”
    春回大地,丹东市振安区五龙背镇新康村的一座草莓温室大棚里的温度逐渐升高,徐照龙伸手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珠,和妻子李敏一起忙着采摘草莓。“现在正是草莓上市的旺季,我俩春节一天也没休息,摘果、发货、疏果、看护……每天24小时‘长’在了大棚里。”每天的风吹日晒、起早贪黑在两口子脸上留下了痕迹,看着他们不知被太阳晒红还是被草莓映红的笑脸,难以想象夫妻二人曾是在北京工作多年的“白领”。“在大城市虽然发展得越来越好,但终归是漂泊在外。”李敏说,“幸好两年前我俩回家探亲,看到长势喜人的草莓鲜果,就决定回来开创新的事业。”说干就干,徐照龙和李敏回到丹东,成为“新农人”。2023年3月,建大棚;9月,栽苗;12月,见红果;12月12日,开园摘果……夫妻俩的创业路,一步一个脚印。“从一窍不通的农业‘小白’,到拥有两个草莓大棚,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特色农业的信心。”徐照龙说。夫妻二人为了种出“放心果”,把家搬进了“棚头房”,全天看护草莓长势,真正跟草莓“吃住在一起”。2023年底,他们带着头茬草莓果到检测中心,经检测,405项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新农人”发展农业靠科学,徐照龙、李敏夫妻二人用知识和勤劳铺出一条崭新的“致富路”。徐照龙告诉记者,如今他们的“果然果业”注册商标已经获得批准,创业路会走得更远,“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告诉同龄人,农村、农业一样可以成就一番事业,返乡创业大有可为”。记者:王卢莎
    02/18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二百五十五集 邓彰德:鏖战上甘岭 荣立特等功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策划、组织丹东广播电视台、抗美援朝纪念馆和社会力量,抢救性拍摄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铭记》,以“寻找最可爱的人”“讲述最可爱的人”“学习最可爱的人”为主线,重点采访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和支前模范等,通过经历者的亲口讲述,帮助人们全面了解、永远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邓彰德,瞒报年龄参军入伍,因为一张娃娃脸,被战友们称为“邓小鬼”。在上甘岭战役中,他作为通讯员穿越封锁传军令;在597.9高地,他主动参加一线战斗,一人歼敌120多人。今天就请90岁的邓彰德老英雄讲述他的抗美援朝故事。邓彰德,1934年10月出生,四川南充蓬安县人。1951年3月报名参军参加抗美援朝。邓彰德:“广播组织宣传年满18岁至30岁,可以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因为我当时年龄不够,我只有17岁,我就瞒报,就到县上去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1营3连通讯员邓彰德。经过短期集训,邓彰德作为15军45师135团1营3连通讯员进驻上甘岭597.9高地。战斗打响后,电话线被敌人炸断,全靠通讯员徒步送信。邓彰德:“第一次送信的时候,敌人在上面都站着的,我就很隐蔽的,去通过敌人那个封锁线。从那敌人背着一个机枪,在我们坑道口的下面,不到10公尺,10公尺不到,修了一个大碉堡,他一是封锁下面,第二是打你坑道,反正就不叫你出来,也不叫你进。我就拿这个信,我这怎么办呢?上面都是敌人是吧,哎呀,我就很隐蔽的,阵地上基本上晚上和白天差不多,敌人扔的照明弹和那个探照灯,照得阵地上通亮的。”“我就拿敌人的那个降落伞,不管怎么样,我就想尽一切办法,我就披着这个我就爬。我得悄悄地,很不错,爬爬爬,爬到敌人‘哒哒哒’一直往下面打,一会儿‘哒哒哒’又往坑道口里面打,一会儿又往下面打。我想怎么办呢?我就数,我脑瓜子很灵活,我看几秒钟敌人打一个点射,听见‘哒哒哒’,一直打了将近十个点射,大约就是一两三秒钟‘哒哒哒’,‘哒哒哒’那么打,我就爬到坑道口,看那个点射以后,敌人打了五个点射差不多,我就站起来,‘啪’,我就钻进那么大个洞。我们坑道口不能像房子那么大,都剩这么大个地儿,全都垒起来了,结果我就钻进去,钻进去,我们里面就喊:‘敌人进来了,敌人进来了。’我就说:‘我们自己人,自己人。’我问:‘副教导员在哪里?’他说:‘在里面。’我就跟副教导员讲:‘上面指示,今晚上我们部队进行反击,第一;第二,你们的任务要把那坑道上面的那个碉堡打了,任务第二要打碉堡,碉堡你打不了,部队上不去。’副教导员组织了战斗小组,有的轻伤员也参加了掩护,于是组织了三个爆破组,要拔掉敌人那个碉堡。他说:‘几点几分我们部队进攻?’‘大约晚上8点,部队要上来,你们组织爆破组,你把上面碉堡给打了。’我们副教导员很不错,组织了3个爆破组,组织了6个人,两个人一组进去打。我们部队已经上来了,离阵地将近100公尺,几个爆破组就把敌人的碉堡就给炸了,部队‘哗’就上了,顺利地就完成了这次任务。”邓彰德(左一)为战友讲解手雷的使用出自志愿军政治部《上甘岭战役》。在上甘岭战役中,出现不少的孤胆英雄,像邓彰德这样守住了阵地,打退了敌人无数次的反扑。出自志愿军政治部《上甘岭战役》一书。敌我双方对597.9高地展开殊死争夺,阵地一天之中几度易手。我军开始以坑道斗争与小分队反击为主,为大规模反击争取时间。邓彰德主动要求上战场,与4名战友组成5班,负责100多公尺长的阵地防御,坚守24死小时。邓彰德:“从早上我们接受任务以后,敌人不间断地开始进攻,进攻呢,我们就把他打下去了。开始不知道多远进攻,因为我们班长说了,开始100公尺,打到最后100公尺都不打,到50公尺再开火,一直打到下午,一直打了十次,十几次,我们整个班里面那么打。班长一会儿就来了,他是瞧我怎么样。看我也没啥,他说:‘一定要提高警惕,不管怎么样,我们哪怕就剩下一个人、一口气,把阵地给守住,一定要坚持上级给的命令,坚持24个小时,守到明天早晨。’我说:‘请班长放心,反正我要和大家一样,剩一口气,人在,阵地在。’我们的决心是这样的。”“下午两三点,敌人不间断地进攻,一个连,有几个排,又是开始一个个分散地进攻,不但这里进攻,靠我们右手,友邻部队那边,那边靠五圣山那边还打得狠是吧,也是每天,他是敌人过来,反正不停地进攻。我们这边在打,他那边也在打,都是上级一直全面地通知我们,打得不错,一直坚守到现在。”“打到下午,我们的武器都打差不多了,爆破筒也打了。开始先打爆破筒,敌人进攻那将近一个排,你在山顶上就把爆破筒‘哗’地给甩下去了,爆破筒甩下去,敌人看是个木头棒子,爆炸,那个爆破筒本来是打坦克的,结果把敌人炸得还是很好,炸死不少。手雷这么大,本来也是炸坦克的,这个敌人来得最多的时候,我就把那个手雷就‘啪’地甩下去,这个手雷一震动也打死不少。一直我们坚持到下午,下午三四点钟这样子,四点钟。”“我跟你说一个,讲最大的一次进攻。敌人还是不甘心失败,始终就不断地向我们进攻,结果大约一个连100多个人,向我一个人这个方向。班长一直说:‘要节约子弹,要节约子弹。’班长经常来告诉我,我讲‘是,是。’反正一发子弹要起个作用,不能乱打,甚至一发子弹,敌人多的时候,可以串他两个。这一次敌人大约有一个连,离我开始50公尺,东一个西一个‘啪啪’就打。但是前面打死,后面他又上来了。咦?我一看就打不下去,就打前面,打着又下去,就打我的前面,敌人‘哗’一直往上进。因为这个山坡是将近15度,因为不同于平时那个硬地,那个虚土一踩比较软,一踩就下去了,那个土,那个虚土就往上翻,敌人不是那么很快的动作,敌人就往上进,打到敌人距离我大约十来公尺了,打到敌人把前面打死以后,他又上来。”投掷手榴弹的邓彰德。邓彰德越战越勇,最后他竟然站起来开枪,敌人看到他是个娃娃兵,准备抓活的。邓彰德:“我一站起来,敌人他不打枪,唉,这个家伙怪,他这是啥意思?敌人往上进,他一看是个娃娃,我长得很年轻,他一看是一个志愿军娃娃在打,当时我估计是这样的,所以他不打了,‘哗哗’往上上。反正是哪个上来最近,我就打死哪一个,反正我就打那个单发,打一个,连续那么打,也打死了70个人,打得还是不错的。站起来以后,敌人‘哗哗’还往上上,敌人他不打了,我估计干什么呢,他一看是个娃娃,他要抓我的,抓活的,志愿军娃娃在打,他可能不服气,往上上。反正我就不管怎么样,反正坚决不让敌人抓住。打退以后呢,都叫我把他这边打上两个点,‘叭叭’打掉,赶快我跑这边再打,这边打了以后,来回三个地方,变成了三个人,就这么打。要是敌人冲到最近的时候,也就是他要想抓我了,也就是两米远,一看他一心也想抓我,那哪能叫你抓住了是吧,反正我都准备好了的,准备最后一个手榴弹,是你要抓到是吧,没办法就拉响,和敌人同归于尽。”“就连续打,打死了大概十来个,敌人还是不退,还往上上。我边上的战友也是‘啪啪啪啪啪’也是这么打是吧,这样是不错的,这一下就把敌人打下去了,就把敌人打下去了,他想抓也没抓住吧,他最近跑到三公尺,他一心想抓到我,结果我就最后和战友一起进攻,就把敌人打退了。”在这次战斗中,5班5名战士坚守阵地24小时,打退敌人24次进攻,歼敌500余名,荣立集体一等功。邓彰德一人就歼敌120余人,荣立特等功,荣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邓彰德所在的5班在坚守597.9高地中,荣立集体一等功的证书。1953年10月,贺龙率团去朝鲜慰问时,和第15军45师参加上甘岭战役的部分英雄们的合影。(前排右二、贺龙身边就是特等功、二级战斗英雄邓彰德)1953年,邓彰德光荣入党,1954年3月随部队回国,1981年退休。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多次向贫困地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2021年7月,他拿出省吃俭用的1万元现金,交了一次特殊的党费。如今,90岁的他还在为部队、学校、机关做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宣讲。邓彰德交的一次特殊党费一万元收据。邓彰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曾在上甘岭战役荣立特等功、二级战斗英雄的邓彰德(90岁)。
    02/17
  • 丹东朝鲜族民俗文化专栏
    第39届朝鲜族民俗游园会在丹东举行近距离感受非遗“花甲礼”“多彩民族情共筑中国梦”丹东市第三届民族广场舞大赛落幕中华美食丹东味道感受风土人情体验特色民俗丹东亮相辽宁省文体旅融合发展交流活动丹东举行“正月十五元宵节”朝鲜族民俗展演活动年味“拉满”!直击丹东市朝鲜族第十六届迎新春联欢会丹东市朝鲜族春节晚会“龙腾飞舞福满江城”来啦~丹东市第38届朝鲜族民俗游园会10月11日启幕제2회단동의맛음식문화소비촉진행사및제5회단동김치축제성황리개최김치로전하는조선족문화!2023제4회단동김치축제성황리에조선족집거촌에서펼쳐진‘민족단결’축제단동,조선족등소수민족전통문화집중전시김치로전하는조선족문화!2023제4회단동김치축제성황리에단동시제38회조선족민속유원회2,000여명몰려단동시조선족유치원대반졸업식가져단동시조선족제16회음력설맞이련환회성황리에단동,2023중국국제관광박람회에서동계문화관광홍보
    02/17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二百一十二集 蒋永德:没有枪支 上甘岭歼敌196人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策划、组织丹东广播电视台、抗美援朝纪念馆和社会力量,抢救性拍摄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铭记》,以“寻找最可爱的人”“讲述最可爱的人”“学习最可爱的人”为主线,重点采访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和支前模范等,通过经历者的亲口讲述,帮助人们全面了解、永远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蒋永德,在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战斗中,攻得上、守得住、打得赢,在没有枪支的情况下,依靠手榴弹、手雷、爆破筒,炸毁敌人2个暗堡,坚守阵地30多小时,歼敌196人,获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称号。今天就请91岁的蒋永德老英雄讲述他的抗美援朝故事。1932年,蒋永德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县。1949年入伍,参加了解放重庆、成都。1951年3月,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担任志愿军第12军31师92团2营4连7班副班长。金城战役中冷枪冷炮打掉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蒋永德:“开始(的时候)敌人他嚣张得很,很流行晚上在阵地上跳舞那些,最后我们就开枪,就向他们打枪。所以阻击战锻炼很多神枪手,就是这样子出来的,神枪手一枪一个,一枪一个,就瞄准他打,所以他就不敢了。”战后未及休整,就走上了上甘岭战场。蒋永德:“因为运输供应不上,确实没办法,逼得把我们二营拿来当运输队,运弹药上前线。运了一天,第二天刚刚我们把弹药送上前线,指导员就在那路口上守着,那叫448高地,就在那守着,把弹药送上去就不返回后方了,准备进入战斗。当时我跟指导员说我们的枪还放在后方,我们背弹药上来,枪都没的,枪都在后方。指导员说来不及了,马上要投入战斗。”当晚分配任务,4连1、4、7班作为突击队,在没有枪支的情况下,进攻537.7高地北山4号、5号、6号阵地。蒋永德:“带着手榴弹、爆破筒、手雷,放在手里拿着,没有枪的。我们是运输队改成的进攻的(队伍)。所以进入阵地,我们部队就往前冲,他接近我们20来米开始投弹,大概只有10多分钟,就占领了阵地。进入阵地的时候还有一个掩蔽部,我们一个战士说里头还有敌人,我跑进去一看,当时有一个敌人他正在动,我就顺手给他一个手榴弹,然后把敌人打死了拖出来,我们就进去架起来一个工事。”等到班长带着机枪组赶到,迅速开展清扫敌人、巩固4号阵地。蒋永德:“看到有一挺重机枪高兴得很,他就带着脚架在一个坎子上,带着脚架往我们这边捅。那边也有敌人,他的脚架往那边一捅,我们一个战士顺势甩一个手榴弹过去,把那边敌人打(死)了,枪拖过来了。但是只有一根弹带,700发子弹,只有一根弹带,没有多余的子弹。就在拖过来以后,我们就打扫整个山头,都清理了,没有敌人了,我们就加速工事到天亮。”中午时分,蒋永德接到支援5号阵地的任务。他发现,敌人的暗堡对我军伤害很大,就主动向连长请战炸暗堡。蒋永德:“我发现这个问题就跟连长要枪,手榴弹又甩不到那么远,跟连长要枪。连长(说)在6号阵地有个坑道,坑道里头有伤病员的枪,拿起来也只有几发子弹,根本不行。最后我说干脆把它炸了,我就跟连长说,干脆把它炸了,我从侧边迂回过去,敌人还没有发觉我,他往我们山头上在打枪。我先给他一个手榴弹,再给他一个手雷,就把他那个暗堡炸了。炸了,我想回来,对面山上的敌人发现我,就拿机枪来扫射,我就顺势滚到一个交通沟里头。交通沟都没有好深的了,基本上都平了,有一点沟,就顺着那个沟慢慢地爬,准备爬起回来,爬了一段时间,看到竟然还有一个(暗堡),也是交通沟盖的暗堡那样的。他也没有发现我,(枪)还一直在对着我们山顶上。我又给他一个手榴弹一个手雷,把那个也炸了。离他只有10多米远,我先给他一个手榴弹,接着我随手又甩手雷,就把它炸了。”蒋永德让战友去向上级报告情况,独自一人留下来坚守阵地。蒋永德:“敌人也开始进攻了,人不多,他都是10多个20个的那样子地来攻击我们的山头。我只有手榴弹、手雷,人多了就用爆破筒,爆破筒有一米多长,拿起,给它推下去,冲下去打敌人。他也一滚就跑回去了,一会儿他又来了,他不是连续的,攻一下子,打半天打下去了,停个十几分钟以后他又上来,就是这样,连续十几次。”蒋永德孤身坚守,歼敌196人,直到增援部队到来。蒋永德:“一直坚守到天黑,天黑了以后我才感到我的裤子咋个是湿的,一摸粘手,放在鼻子那儿闻是血,都天黑了,这时候我才晓得我负伤了。到晚上友人部队又来换我们来了,我就随部队就撤到后方。”上甘岭战役结束后蒋永德留影。此役,上级要求4连攻下阵地并必须坚守24小时,4连实际坚守30多个小时,集体立二等功。蒋永德用2枚手榴弹、2枚手雷,炸毁敌人2个暗堡,歼敌196人,被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授“二级爆破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1952年12月,蒋永德光荣入党。1953年作为12军战斗英雄代表之一,参加新中国成立四周年国庆典礼。蒋永德的特等功证书。战斗英雄蒋永德(二排右二)与慰问团合影。1955年蒋永德(右)与战友合影。1953年4月22日蒋永德(后排右一)与战友首次回北京参加国庆观礼。1966年,蒋永德退伍转业,在宜宾市一家磷肥厂工作。他深藏功名,默默奉献。2023年7月25日,他和12军在上甘岭并肩作战的老战友、二级战斗英雄蔡兴海,终于实现了跨越70年的千里相会。蔡兴海:“哎呀,我的战友,老战友,70年没见面啦,哎哟。”蒋永德:“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12军31师92团2营4连副班长蒋永德,向志愿军敬礼!”特等功臣蒋永德
    02/11
  • 孩子们这样过大年
    动手为家里置办年货、感受家乡过年习俗、互送亲手制作的年画、对联……为迎接春节的到来,丰富师生的寒假生活,增添节日气氛,近日,丹东市各学校及相关部门积极谋划,让孩子沉浸式地度过一个快乐且有意义的假期。暖心送祝福“这是我画的年画,送给你,祝你新春快乐。”“这是我写的对联,新的一年,祝你心想事成,学习进步。”2月3日,在振安区教育局的支持下,楼房镇中心小学和经山小学联合开展了“守诚信送祝福”手拉手迎新春活动。活动中,孩子们相互分享亲手制作的年画和对联,互致新春祝福。活动不仅增强了孩子们之间的沟通,增进了友谊,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奶奶,过年了!我来给您送对联!”日前,五纬小学的学生们早早地来到各自所在社区的独居老人家,帮忙打扫卫生,送上祝福。“阿姨,寒冬腊月你们还在户外工作,太辛苦了。我们特意熬了姜汤,快喝一杯吧。”临近春节,五纬小学的孩子们拿出了自己手写的对联及棉衣等礼物,送到环卫工人手里。传承传统文化为喜迎新春佳节,以传统文化之美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近日,振兴区各学校精心策划了别开生面的迎新春社会实践活动。“瞧,这张是我的画!”在福春街小学校园里,一张张精美的书画作品为学校增添了年味儿。为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培养学生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福春街小学举办了“辞旧迎新”书画展,同学们踊跃报名、积极参与。春节前,红房街小学的孩子们和家人一起进行大扫除,整理收纳、布置房间、铺床叠被、擦桌洗碗……他们把温暖的家整理得亮堂堂。孩子们在劳动中收获快乐、体验成长,也懂得了感恩,学会了担当。“小龙人”在行动寒假期间,元宝区教育局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之“寻‘龙’记——弘扬传统文化,感受最美中国年”主题实践活动。剪窗花、制花灯、贴春联、挂“福”字、买年货……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寻找传统年味儿,品味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兴仁小学学生们在年前穿上花棉袄,戴上龙头帽,跟着父母赶年集、寻年味儿。孩子们提前准备好购物清单,跟随家长来到集市,在购物中收获快乐。和面、擀皮、包饺子……近日,金汤小学学生在“食”中找寻年味儿。孩子们跟着家长有模有样地学包饺子,虽然他们包的饺子形状不是那么完美,却凝结了对新年的期盼。“龙的起源是什么?”“龙长什么样子?”除开展传统年俗活动外,新安小学和兴仁小学还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主题征文、手抄报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习俗的魅力。记者:栾柏醇
    02/11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零一集 古文正:四天四夜四易阵地 尖刀班鏖战长津湖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策划、组织丹东广播电视台、抗美援朝纪念馆和社会力量,抢救性拍摄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铭记》,以“寻找最可爱的人”“讲述最可爱的人”“学习最可爱的人”为主线,重点采访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和支前模范等,通过经历者的亲口讲述,帮助人们全面了解、永远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92岁的古文正老英雄是志愿军20军58师174团警卫连尖刀班班长。今天,他将为我们讲述在长津湖的极度严寒中,带领战友不怕牺牲、克服伤冻,四天四夜四易阵地,歼灭敌人夺取胜利的故事。为达到奇袭敌军的战略意图,20军昼伏夜行、秘密开进,向长津湖展开长距离的穿插、分割、包围。古文正:到11月25日左右,到达了长津湖。到了长津湖天下了大雪,雪下得非常大,风也大。下到地上有一两尺深,天气太冷了,到达了以后。兵团命令我们20军27军,8个师,迅速包围陆战第1师第7师,从两侧包围。雪下得很深,走起来也很慢,敌人没有发现我们。为把握战机,我军果断发起进攻,古文正所在连队承担攻击下碣隅里的战斗任务。古文正:我们的班是尖刀班。偷偷摸摸地向敌人进攻,摸到敌人大概有30米左右吧。发现前面有一个突出的东西。这个突出的东西是什么呢?是老百姓的房子吗?副连长跟着我们,这不是房子,这个山沟里不可能有房子,这是敌人的帐篷,所有人开火,我们副连长说打。这一打把敌人惊动了,敌人从帐篷里跑出来,我们这个班立即开火,打了三个帐篷,打死七八个。敌人来了坦克,坦克开出来了,第1辆坦克来了,向我们班开过来了。这时候,战场上出现了令人惊诧的一幕。古文正:我们班的副班长叫高进和,抱起炸药就冲上去,送到坦克上一爆炸那个坦克太大是重型坦克没有炸坏。敌人没有炸坏,但是震动了一下。坦克在那停了十几分钟。高进和一个箭步跳到坦克上去了。马上坦克又开动了,把他拉走了,这里又来了一个坦克,我们连里的火箭筒一下把它打到那里了,起火了。敌人陆军战士向后跑,其他的坦克也跑。高进和在那个车上被拉走了。他一看敌人的步兵那么多,他也没法打,用他的冲锋枪打死了四五个敌人,(敌人)又集中起来打他,他牺牲了。我们这场战斗打得非常激烈,这是浴血奋战。我们全团完全和他对抗起来,打了一个小时,打死敌人1000多,打得一个美国指挥官,带着将近100人来投降。后边的敌人向后跑。我们随时追击。火力追击不能让它跑掉。又打死一些,抓了450个俘虏。打坏他70多辆车。经过一夜战斗,敌军已被切成数段。我军战士们顶着呼啸的北风、踏着没膝的积雪、忍着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奔赴新的阵地阻击突围的敌人。古文正:这时候我们全连冻伤了30多人。在战场牺牲负伤的去掉50多人。还剩了70多个人编成两个排。连长说大家注意啊,不要睡觉,敌人可能随时突围。到了晚上,敌人向我们这个方向突围了,坦克开路坦克后面一辆汽车。这个汽车是为坦克拉弹药的,上面坐了五六个人,后面就是步兵。连长发现敌人来了,告诉一班准备打坦克。我们班高进和牺牲了,又新提拔了一个副班长,叫尹世文,他说班长我来打,我说我打吧。他说你别争了,战场上不能争,你指挥吧,注意掩护。敌人坦克一过来,尹世文抱着炸药就上去了。这个炸药送错了位置,放到履带上了。履带往后一走掉下去了。那个汽车一来正好它爆炸了,把这个汽车打下来了,打下来起了火,敌人想跳车跑,我们的火力一集中,这四五个人就被打死了。后边的敌人一看退回去了。这陆战第1师的王牌就是这样子,一打就退。战斗间隙,我军重新部署。天寒地冻,无法构筑工事,战士们只能在雪窝里短暂休整。天亮后,敌军也转变了战术。古文正:来了20架飞机,对这个山峰进行轰炸扫射,然后扔汽油弹烧这个山,把这个山烧的一片火海,飞机走了以后,炮兵又来射击,打了能有半个小时,把这个山打得个乱七八糟。这个时候前面发现了报告连长,敌人有三辆坦克向我们来了,后面又是步兵,黑压压的,不知有多少人,连长说进入阵地。现在敌人向我们跑,他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战斗力。现在他们的士气正是低落的时候,我们集中火力打他。这个时候敌人向我们的阵地冲击到了离我们三四十米的地方,连长一个口令打。这一下子把敌人压下去了,所以敌人没什么了不起。他们有趴在雪地上向我们开枪。连长说我们不跟他浪费火力,咱们瞄准了打,看见一个瞄准一个就打,瞄不准不要打,节省弹药。战斗已经持续了两天两夜,战士们又冷又饿。古文正:我们的炊事班搞到了两筐土豆,把它煮熟了。煮熟了以后发给我们,一个战士,发两个土豆。冻得和石头一样,根本咬不动。有的战士放在腋窝里夹一夹,这样就能把它化了,那天气这么冷,根本化不了,都冻得很厉害,根本化不了,有的战士用刺刀刮着吃。第三天,敌人的突围部队不再是群体进攻,而是集中火力向一个方向猛攻,妄图瓦解我军防御。此时,古文正带领的尖刀班只剩下三个人。古文正:就剩了一个副班长,尹世文,还有一个16岁的小战士叫杨世华,到朝鲜的时候,他才入伍半年多,但这个战士表现很好,下碣隅里把他给冻坏了,鼻子眼睛脸手都冻坏了,连子弹都不能压了,叫他下去他不下,他说什么,我只要有一口气,我要坚持到底,战斗到底。我也不指望他打什么仗。他的手冻得不能打枪。叫副班长给他压子弹。敌人向上攻击的时候。他不知道怎么把这个枪打了出去,发射了火力,当场打死一个敌人,我们都看见了,我问谁打的?他说是我打的,我说你真不简单,他说班长啊,我打死了一个敌人,我为连长报仇了/敌人打退以后,我过来一看,到天黑四五点钟了,回来一看他都冻上了,肠子都冻得梆梆的,他牺牲了。换防下来,全连还有35个人,又接到了新的作战任务:到黄草岭设伏,阻击敌人突围。古文正:可惜啊副连长又中弹了,打在头部牺牲了,我自告奋勇,我来指挥,这回错了,下次你们来提意见,我按照副连长那个作战方法,向敌人继续打。这从一点多打到了下午四五点多又打死了很多敌人。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古文正和战友们与机械化的美军作战、与严寒作战、与饥饿作战,四天四夜四次变更阵地,最终赢得了长津湖战役的胜利。古文正:上级党委对我们的评价是这样的,发扬两不怕的精神。打不垮,拖不烂,英勇顽强,决战到底。
    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