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专场招聘会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日前,丹东市振兴区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组织辖区优秀企业,举办“心系辽宁情注家乡”暑假返乡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活动现场设置就业咨询台,提供“一站式”服务,助力高校毕业生尽早实现就业。
    08/04
  • 开展“童心共筑强军梦 献礼八一爱国情”主题活动
    近日,辽宁省东港市新城街道滨海社区联合新沟边境派出所共同开展“童心共筑强军梦献礼八一爱国情”主题活动,培育青少年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活动中,民警讲述爱国教育故事《一个苹果》,展示各类警用装备,示范讲解简单防身技巧;带领孩子们参观审问室、荣誉室等场所,引导他们树立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意识,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与孩子们一起制作手工,合唱革命歌曲《闪闪红星》。孩子们为民警佩戴红领巾,表达感谢和敬意。小学生王愉钦说:“参加今天的活动,我明白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保护我们的警察叔叔平时工作很辛苦。今后我要好好学习、增长本领,长大也像警察叔叔一样守护万家平安。”此次活动旨在增进孩子们对警察和军人的了解,引导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心里种下拥军爱国、奉献社会的种子。
    08/03
  • 【创城】元宝区:“七彩假期”来了!
    长知识、学技能、做公益、感党恩……连日来,元宝区组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点亮少年儿童的“七彩假期”。记者/李雯琪
    08/02
  • 一个人守住小岛的“光”
    在陆地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的獐岛上,有一个人为守护岛上那一簇簇璀璨灯火坚守了36年,他就是国网丹东供电公司椅圈镇供电所外勤客户代表杨栋。1987年,獐岛启动“户户通电”农网工程,年轻的杨栋第一次听说海底电缆,第一个报名参加施工。看着师傅们敷设电缆、架起银线,点亮了獐岛渔家的盏盏灯火,他激动不已。工程完工后,师傅们纷纷离开。为守护好这一方百姓难得的光明,杨栋主动请缨,成为了一名海岛驻村电工。工作中,杨栋始终保持着刻苦钻研的学习劲头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热忱。獐岛刚刚敷设海底电缆时,他跟着施工队师傅们学习,一边钻研一边记录,把电工基础知识、工作规程掌握得又快又好。当上村电工后,他一个人就是一个所,辖区线路、设备状况如数家珍。他平均每天负重一二十公斤,在岛上步行将近20公里,检查电线杆20余基,还要帮渔家乐和岛上百姓维修电器,是岛上有口皆碑的“万能电工”。2021年,杨栋主动帮助村民办手续、跑业务,带领“义东”共产党员突击队高效完成全岛居民电采暖和计量装置改造工程,助力实施亮化景观改造、观景电梯建设等多个乡村电气化项目。如今,獐岛已从一个闭塞的小渔村变成了全电低碳海岛。岛上100多家旅馆饭店、100多户普通住宅,谁家有用电方面的大事小情,都会第一时间联系他。大到海底电缆巡护、变压器维护、供电线路检修,小到各家各户电器维修、电费收缴,他随叫随到。除夕之夜,杨栋全家人正吃着团圆饭,一个报修电话打过来,他放下筷子就走;台风过境,他顾不上小家,一头扎进夜色里进行线路特巡。他说:“在岛上,凡是跟电有关的事儿都是我的事儿。”执著的坚守、默默的付出让杨栋收获了如灯火般璀璨的荣誉:2021年度丹东市岗位学雷锋标兵、2022年度辽宁省岗位学雷锋标兵、2023年度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2023年丹东市劳动模范。这些都是对他最好的褒奖。作者:崔博淳
    08/01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二百零九集 戴景山:“我为是38军一员而自豪”
    07/31
  • 巧思实招 “干”出一个好村庄
    在凤城市宝山镇岔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郎庆利将乡村振兴的责任扛在肩头,带领村子不断发展。如今,村集体资产近千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2000元。“敢闯肯干,敢于担当”是岔路村党员和村民对郎庆利的评价。2013年郎庆利上任伊始,首先面对破旧村部给办事群众和党员活动造成不便的问题,他“跑”来30万元村部建设基金,征求党员、群众代表同意后,利用原村部临街优势建成新村部,除村子自用外,还对外出租,每年给村里增加3万多元收入。2017年,郎庆利组织筹措资金100万元,购买蓝莓园,而后又以120万元的价格与域外合作社合作,起步就赚了20万元,每年还有6万多元的纯收入。通过组织部门牵线搭桥,岔路村凭借土地、交通、销售等一系列优势,以“党支部+飞地”模式先后吸引了30多个村的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总额达1500多万元。村集体通过管理、出租大棚等形式增加收益,村民通过承租大棚致富。村里还注册小浆果品牌,完善管理模式,投资60万元完成了冷库、分选车间、电商运营中心等配套附属设施建设,建立小浆果产业统一管理体系。目前,岔路村共有小浆果温室大棚92栋,加强型冷棚35座,项目总投资3000多万元。几年间,郎庆利带领村里先后争取资金1000余万元,新建两座100米大桥,改造路基12000米,硬化道路15000米,安装路灯181盏,组组通上水泥路。在道路两侧种植绿化树3000余株,蚕场补植3000亩,修筑高标准河堤2000米,治理河道10000米,建成4000平方米文体广场和1500延长米文化墙。每年,村里都会表彰遵守村规民约的村民;在重阳节慰问80岁以上老人并发放慰问金。从2021年开始,岔路村集体经济收益开始分红。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郎庆利还在公益事业上做表率,通过个人关系先后将12名残疾村民送到工厂上班,为贫困户争取资金50多万元并捐款捐物,累计帮助群众超过100人。多年来,村党支部以支部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完善了“三会一课”、党员发展、民主评议党员、农民党员星级管理等20多项党建制度,进一步夯实了党支部建设的基础。与此同时,郎庆利与党员干部积极探索主题党日活动新模式,结合党课内容以多种形式激发党员的活动热情,增强了学习效果;以党小组为单位组织开展自创诗歌比赛,歌颂党和祖国,讲述岔路村新变化;邀请本村优秀学子和“五老人员”与党员代表围绕村里发展和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多年努力结出丰硕成果。岔路村先后获全国文明村、国家森林乡村、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丹东市大梨树式好村庄、丹东市五星级党支部等多项荣誉称号。郎庆利先后被评为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劳动模范、丹东市优秀共产党员、毛丰美式好干部等荣誉称号。记者:李琦
    07/31
  • 老人中暑 网格员及时救助
    7月21日14时,振安区珍珠街道临江社区网格员王研在网格内巡查时,发现家住江畔国际4号楼的一位老人疑似中暑,瘫坐在路边台阶上。她立即上前观察询问情况,并递上饮用水,待老人身体状态稍微恢复后,小心地将其搀扶回家。老人常年独居,王研担心他的身体虚弱,便在屋内为其扇风解暑,并递上食物和水。在聊天过程中得知老人出门购买日用品,因天气炎热导致中暑,加之平日患有高血压,所以头晕无力坐在了地上。了解情况后,王研到楼下药店购买了解暑药和降压药,帮助老人服用。“最近气温高,不适宜长时间在室外,很容易中暑,这几天要按时服药,身体好转后再出门,要注意室外温度,不可长时间在外暴晒,生活中如有任何困难,随时联系我。”临走时,王研不忘叮嘱老人。记者:张津硕
    07/31
  • “海角飞歌”进乡村
    近日,辽宁省东港市文化馆“海角飞歌”文化志愿服务队走进前阳镇农民村,举行庆祝东港市撤县设市30周年文化巡演暨“三十而立开新局·文化惠民谱新篇”文艺演出,进一步增强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演出在歌舞《幸福中国一起走》中热烈开场,笛子齐奏《扬鞭催马运粮忙》、独唱《最美是你》、小品《村里飞回了金凤凰》、表演唱《沿着高速看中国》、歌伴舞《她为人民谋幸福》等13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台下观众热情高涨,现场气氛热闹非凡,掌声、喝彩声不绝于耳。据了解,本次文化巡演将在东港全市范围内表演10场,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为广大基层群众送去“精神食粮”。
    07/31
  • 点亮微心愿 暖心解民忧
    近日,振兴区站前街道六街社区与市委统战部共同开展了“点亮微心愿,暖心解民忧”主题党日活动。活动采取“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的方式,市委统战部在职党员接下了解决残障人士基本生活需求、为学生购置课外书籍和体育用品等“微心愿”的单子,并集中在六街社区会议室进行了“心愿认领”交接仪式。“前段时间,社区网格员来我家里询问生活需求,我刚好想在暑假期间看一些感兴趣的课外图书,就表示想要一套关于物理知识的课外图书。今天图书到手了,我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叔叔阿姨帮我实现心愿。”辖区内一名患有听力障碍的小学生说。辖区居民王先生身体患有重残,一直由其姐姐照顾,生活困难。市委统战部党员得知情况后,在第一书记的协调下,帮助王先生申请了丹东市公益助残协会居家托养。在活动开展前期,社区安排网格党支部深入群众,广泛征集群众现实需要和渴望实现的“微心愿”,最终选取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家庭和侨胞家庭20余户,形成“微心愿”清单,按照他们的心愿,市委统战部各个支部党员购买物品,积极协调相关事宜,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真正把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记者:张津硕
    07/28
  • 开展“爱护环境 美化家园”志愿服务活动
    7月25日,振兴区临江街道锦绣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永昌小学二年三班,共同开展“爱护环境美化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小志愿者们带着清洁工具走进居民小区捡拾垃圾、清理杂草,用实际行动号召居民共建美丽家园。记者:吴琼
    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