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专家授课 打造幸福家庭关系
    为有效化解辖区家庭矛盾纠纷,让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惠及辖区群众,近日,新港边境派出所组织开展“幸福家庭关系”知识授课活动。活动中,民警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结合丰富的案例和自身教育经历,从家庭教育实践和研究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怎样从不同角度欣赏妻子、孩子的闪光之处,告诉前来学习的学员们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引导大家更新家庭关系观念,掌握科学沟通的方式方法。对于群众提出的家庭关系方面的问题,心理咨询师认真剖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记者:唐羽廷
    06/28
  • 这场公益演出精彩“到家”啦!
    为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凝聚文化力量,6月19日晚,由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振兴区文化馆承办的“奋进新时代振兴新突破”公益惠民演出在振兴区江海街道文化广场精彩呈现。演出在开场舞《火辣辣的爱》中拉开序幕。本次演出节目内容精彩,艺术形式多样,舞蹈、相声、京剧、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轮番上演,京剧《党啊!我亲爱的妈妈》让观众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体会党的关怀与温暖;音乐快板《祝你平安》以新颖的形式把生活中要注意的安全知识进行了生动演绎……一个个节目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观众的鼓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此次公益惠民演出受到江海街道群众的热烈欢迎。大家纷纷表示,能够在家门口看到这样的演出,机会难得、赏心悦目!接下来,振兴区文化馆将继续从群众需求出发,创新活动形式,开展多样式、接地气、暖民心的文化活动,打好文化惠民“组合拳”。作者:杨莹张震刘海东
    06/28
  • 隐形翅膀“展翅飞翔”
    日前,记者拨通了赵永泽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有些疲惫。“我身体不太好,家里还和往常一样。”放下电话,他通过微信转来了一段文字,“家庭情况变化,母亲于2019年去世……”言语中透露出无限伤感。赵永泽自强不息的故事在丹东地区家喻户晓。6岁时,他因触电失去了双臂,却成绩优异一路升学读完大学,甚至用脚写出的书法还获过奖。他先后参演以自己为原型的电视剧《无臂少年》《无臂大学生》,累计为5万多名听众作了引人深思、催人奋进的励志报告,他的先进事迹多次被国内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他被评为丹东市优秀共产党员、丹东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赵永泽成功的背后,是父辈的言传身教、母亲的呕心沥血和妻子的深情守护,为他张开走向成功的希望之翼,赵永泽家庭也因此获得“第一届全省文明家庭”称号。赵永泽曾说过,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支撑着他,让他有勇气面对困难和挫折。“高中时,为了让我上学,母亲在学校寻了个守卫的工作,中午、傍晚给我做饭,晚上一直等到我下晚自习,这就是母亲三年如一日的饮食起居。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从我一开始想上学,就是因为母亲和我一起好学不倦,‘凿壁偷光’。”他深情地回忆着过往。母亲的关爱,让赵永泽这只失去臂膀的小鸟,能自由地在阳光中遨游,而妻子的呵护则把他的生活涂抹得斑斓绚烂。“我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很大功劳应该记在妻子身上。”赵永泽说自己对妻子是愧疚的,平时家里的大部分家务都是她在做,尤其是孩子小时候生病,本来应该父母换着哄抱,可是在他们家,只能妻子一个人完成,“她为我们这个家付出了太多。”赵永泽的妻子却淡淡地回应,他们和天下每一对平凡夫妻一样,过着安稳又平凡的生活。“我的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女儿永远是赵永泽的骄傲,也是让赵永泽正视自己,勇敢迈出社交“第一步”的关键。他之前因为很怕跟陌生人打交道,上街买东西基本都与人同行,由别人帮忙拿钱、提东西。可女儿出生后,因为成为父亲,他想想女儿成长道路上自己不能永远站在人后,就鼓起勇气自己出门。“第一次给女儿买东西的时候,我在店门口转了很久,就是进不去那个门,可是想到女儿就咬咬牙进去了,麻烦店员从我兜里拿钱,然后把塑料袋挂在我的衣服扣子上,跨出了这一步后,我才正视自己,也接受了这样的自己。”家庭的支持,让赵永泽笔耕不辍。近年来,他用嘴、脚代手,写出20万字的自传体小说《不翼而飞》。命运让他失去双臂,而家庭的关爱给他“插上了翅膀”。记者:王玉
    06/27
  • 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活动
    端午节期间,振兴区临江街道东昇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动志愿者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活动,在向居民发放文明旅游倡议书的同时,志愿者们拿起剪刀、画笔自制文明旅游宣传品,张贴在小区公告栏,引导居民从个人做起,健康出游,文明出游,提升旅游文明素质。记者:宋永昆
    06/27
  • “文学照亮生活”公益大讲堂开讲
    6月20日,由省作协主办,市文联、市作协承办,辽东学院师范学院和辽东学院鸭丫诗社协办的“播撒文学的种子——文学照亮生活·公益大讲堂”在辽东学院举行。中国新诗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作协副主席林雪作了《诗歌写作心得与漫谈》讲座。市作协理事、会员及辽东学院师生共350余人参加此次讲座。林雪是我国著名诗人,诗集《大地葵花》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在讲座中,林雪结合自身经历和创作经验,分享了诗歌创作的心得体会,并鼓励大家进行规律性、系统性阅读,充实自我,写出更好的作品。讲座结束后,林雪与文学爱好者互动,倾听大家的想法和建议,一一解答疑问。本次公益大讲堂是今年辽宁省第十二届全民读书节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省作协向基层延伸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体现。记者:侯春林
    06/27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二百零四集 杨福林:尖刀班带伤炸碉堡
    06/26
  • 开展“巧手包粽子 欢乐迎端午”比赛
    端午期间,振兴区临江街道锦绣社区党委联合锦绣物业党支部、盛京银行丹东分行营业部党支部开展“巧手包粽子欢乐迎端午”比赛。本次比赛吸引社区40多位居民参加,大家卷粽叶、装糯米、捆缠线……包出一个个粽子,活动现场其乐融融,居民增进邻里情谊,亲身体验节日习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记者:吴琼
    06/26
  • 首届“振兴杯”羽毛球团体赛事圆满结束
    6月18日,由市总工会、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市工信局、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共同主办的丹东市2023年首届“振兴杯”羽毛球团体赛圆满结束。这是我市首次举行的苏迪曼杯赛制团体赛,全市各基层工会的27支参赛队伍近300名运动员参赛。经过两天角逐,决出竞技组前三名:东港市竞技队、兰光队、元宝区聚力竞技队。决出职工组前三名:市直机关争先队、东港市职工队、宽甸暴风羽队。本次比赛活动旨在树牢“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的理念,进一步活跃职工文化生活,提升身体素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投身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记者:于国洪
    06/26
  • “妈妈的味道”陪伴消防员过节
    6月19日,在振兴区消防救援大队大众路站,10多位社区党员志愿者和“社区妈妈”把提前准备好的糯米、蜜枣、五花肉、粽叶等材料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叫上消防员们一道捋粽叶、做漏斗状、填糯米……“消防员是火灾现场的逆行者,也是城市平安的守护者。端午安康,希望他们平安健康。”工人村社区党委书记沈粹告诉记者,每年社区都会携手消防站举办一些共建活动,让“妈妈的味道”陪伴消防员过节。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蘸白糖。在“社区妈妈”的认真指导下,消防员李博第一个包出了粽子。26岁的三级消防士李博来自黑龙江七台河,已经很久没有回过老家。他告诉记者,从小到大,每逢端午节,都是看妈妈包粽子,这是第一次自己动手,现场的不少人和自己的妈妈年纪相仿,和她们一起过端午节觉得有家的感觉。听到“社区妈妈”夸他包得好,他腼腆地低头笑了笑,掏出手机拍了一张纪念照,说要发给妈妈瞧一瞧。1个多小时后,各种馅料的粽子摆满了餐桌。这场特殊的“家宴”,让消防员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突然警铃响起,消防员们快速放下碗筷奔向车库,餐桌上顿时冷清下来,望着只吃了一半的饭菜和刚吃了几口的粽子,66岁的老党员于丽说:“这群小伙子真的太不容易了,这回来饭菜不都得凉了……”过了几分钟,消防员出警归来。原来是一条蛇溜进小区又离开了。就餐完毕,消防员带着“社区妈妈”们参观了消防车库、宿舍、学习室、荣誉室,诉说日常学习、训练、生活的情况,还为“社区妈妈”们展示了日常训练科目,并宣传家庭防火知识。“今天的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是一场消防员和居民的‘双向奔赴’,他们给消防员制作美食,我们带他们近距离参观消防站。”振兴区消防救援大队大众路站指导员李健冬说。当天活动结束后,消防员和“社区妈妈”还带上慰问品和亲手包的粽子,来到社区孤寡老人家中慰问。记者:于国洪
    06/26
  • 市民过节花样翻新
    端午节临近,节日氛围渐浓。记者日前采访发现,与以往的端午节相比,今年的端午节多了不少新元素。6月19日,在站前一家烘焙店内,造型新奇的竹筒肉粽、晶莹剔透的水晶粽,吸引了不少市民围观询问。“这竹筒粽子没吃过,打算买一些回家尝鲜。”正在买粽子的吴女士说。竹筒粽子、八宝粽子、水晶粽子、榴莲粽子……记者走访几家超市及烘焙店看到,粽子口味多样,造型也很别致,有圆柱形、三角形、长方形等,还可以根据顾客需求做真空包装,打包进礼盒,礼盒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中心医院附近的一家烘焙店,半个月前就打出了“浓情粽意”宣传标语,粽子礼盒台占据了整个烘焙店最显眼的位置。销售员告诉记者:“上周末迎来销售高峰,平均每天能卖出几十盒。”一些市民仍然偏爱散装粽子。在白房路的一家店里,老板在店前摆摊,屋内几位店员包着粽子,老板告诉记者,散装原味粽子卖得最好。每到端午节前一周,一家人就要忙着包粽子,由于人手不够,今年端午节前请了几个会包粽子的大姐来店里帮忙。除了粽子,五彩绳也翻出了新花样。“这五彩绳都挑花眼了,个个都好看。”市民刘女士说,以前五彩绳款式简单,而现在的五彩绳材质和编织手法多样,有的五彩绳上还有各种挂件,比如小粽子、小扫帚、小铃铛等。往年都在女人街卖五彩绳的杨女士告诉记者,以前的端午节,多是长辈给孩子准备五彩绳。“现在很多年轻人自己买来戴。”她的摊位前,各式各样的荷包、香包、五彩绳、小葫芦、卡通饰品等挂满了货架,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另一位商家说,现在端午节周边产品做得精致时尚,比如会加入一些当下流行的卡通人物元素。“不仅可以在端午节当天佩戴,平时也可以佩戴。”过端午节的方式也有了新意。市民赵女士说,这个端午,她准备和家人、朋友周边游,体验露营、篝火晚会等项目。记者:王玉
    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