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丹东
- 多校学消防 共上安全课“小朋友们,跟父母旅游住宿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开、拔、套、拉”防烟面罩四字口诀。”5月31日到6月1日,市消防救援支队10个消防救援站、8个科普教育馆集中开放,开展“百校千园学消防火蓝守护童心行”主题宣传体验活动,打卡学习消防知识,为孩子们送去六一平安大礼。“火警电话是多少?发生火灾如何正确报警?”一堂别开生面的消防安全教育课在凤城市消防救援大队开课。消防宣传人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孩子们讲解了119报警正确方法、火灾自救逃生、夏季防溺水等消防安全内容。带领孩子们现场体验如何用灭火器灭火,如何佩戴防烟面罩等,进一步增强了火场逃生自救能力。“轮到我了,我来……”在站前西街消防救援站互动体验区,五龙背中心小学的师生们体验消防战斗服穿着。针对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和好奇心重的特点,消防员重点讲解了玩火的危险性,提醒孩子们不要随意用火,避免意外事故发生。“你是我眼中的最美逆行,因为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你……”6月1日上午,宽甸满族自治县消防救援大队里传出稚嫩的童声诗朗诵。160多名幼儿园的孩子来到这里,开展以“长大后我要成为你”为主题的联谊活动,和消防员一起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中,孩子们与消防员零距离接触,参观消防救援站,观摩灭火救援演练,体验消防器材装备,兴趣十足;在抢答消防知识赢奖品环节,更是开心得手舞足蹈。“低姿弯腰、捂住口鼻才是正确的火场逃生姿势,大家记住了吗?”振兴消防救援大队宣讲员采用“理论教学+趣味实验”的模式,为孩子们耐心讲解正确的火场逃生姿势。在随后的消防应急疏散演练中,孩子们按照刚刚学到的疏散逃生知识,顺利从模拟火场中迅速疏散逃生。甲午大街消防救援人员与辖区幼儿园、中小学校,携手开展“大手牵小手走进火焰蓝”活动,200余名学生走进消防救援站,与消防员欢乐互动,共度不一样的节日。记者:李佳泽06/09
- 97人获评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5月25日,在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丹东市科协在市委党校大梨树培训基地举行了“2023年丹东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命名颁证仪式。97人被命名为市2023年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其中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领域44人、医学领域33人、农学领域20人。目前,市科协累计评选出学科带头人388人次,有效推动了全市进一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命名颁证仪式后,市自然科学高层次人才国情省情市情专题研修班正式开班。市科协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服务振兴新突破展现科协新作为等内容,对与会学员进行授课。活动通过市科协抖音号“晓科抖”全程直播。记者:栾柏醇06/08
- 90辆“爱心送考”出租车为考生保驾护航2023年高考大幕已经拉开,6月6日,辽宁省东港市交通运输局举行出租车“爱心送考”活动启动仪式,集结客运公司、交运公司共计90辆出租车免费为高考期间市区有需求考生提供接送服务,帮助考生安全、准时抵达考场。自2007年“爱心送考”活动开展以来,每年都有大量出租车司机因爱集结。的哥庄立波从事出租车行业已有14个年头,每年“爱心送考”活动无一缺席。“年年都会参与‘爱心送考’,为家乡学子做点事没什么,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庄立波说。的哥宋文强从业4年来,每年都会踊跃加入“爱心送考”车队。他说:“我家孩子去年参加高考,作为一名家长和出租车司机一分子,能够及时安全地把孩子送到考场我觉得挺荣幸。”活动现场,客运公司、交运公司共同为出租车张贴“爱心送考”标识,系上寓意美好的红丝带,并为每名爱心司机特别定制一只水杯。目前,“爱心送考”出租车均已提前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车况完好、安全运行。高考期间,考生可凭准考证免费乘坐“爱心送考”出租车。交运公司开通送考爱心热线“6614666”,另外准备2台应急送考车,为忘记携带身份证、准考证考生提供应急送考、应急配送服务。“点滴善举,汇聚大爱无疆。”连续17年的“爱心送考”车队,已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记者:刘光曌高祥奥毕晓臣鲁伟平06/08
- “90后”检察官获评“国优能手”近日,全国检察机关行政检察业务竞赛在国家检察官学院江苏分院落下帷幕。本次竞赛历时4天,分为初赛综合知识测评与法律文书制作,复赛行政诉讼监督案件模拟公开听证,决赛模拟出庭发表法律监督意见三个环节。丹东市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二级检察官景文奇以优异成绩荣获“全国行政检察业务能手”称号,是全省检察机关中唯一获此殊荣的检察官。十年从检路,坚毅而沉稳。2013年,景文奇考录到丹东市检察院,先后历经多个岗位工作,2020年6月借调至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厅工作半年。2022年入选全国检察机关行政检察人才库,获首届辽宁省检察机关行政检察竞赛业务标兵称号,多次获得嘉奖。历经多年行政检察工作锤炼,他始终秉持司法为民初心。2022年他参与开展的“社会抚养费征收行政非诉执行专项法律监督活动”获得省院检察长的专门批示,并推动在全省开展专项活动,其参与办理的案件同时获评2022年最高检行政检察监督“百优案件”,为人民群众谋得切实利益的同时,助推了国家大政方针的有效落实。记者:张丽娴06/07
- 弘扬长城文化 促进全面振兴6月2日至6月3日,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丹东市委宣传部、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承办,丹东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虎山长城景区协办的“弘扬长城文化促进全面振兴”辽宁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展览展示活动,在中国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丹东市虎山长城景区举行。此次活动选取了全省24个国家和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代表性项目进行大规模集中展览展示,主要包括高跷秧歌、鼓乐、辽剧、农民画、民间绘画、版画、剪纸等,舞台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表演艺术轮番登场,舞台下农民画、书画、民间绘画、剪纸等项目展览精彩纷呈,让现场观众充分享受一场民间文化艺术盛宴。活动充满鲜明地域文化特色,不仅充分反映百姓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对于进一步挖掘传播长城文化,让全社会认识、了解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及其代表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力量,凝聚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激发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以民间文化艺术赋能辽宁全面振兴,具有深远意义。记者:刘海东06/07
- 多方共建“一中心一基地”呵护未成年人成长日前,丹东市“银杏树”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服务中心、家庭教育指导基地揭牌成立,这是丹东市检察机关通过与市妇联、志愿者队伍联合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提供支持和保障,形成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强大合力。近年来,丹东市检察机关进一步提升办案质效,加速推动丹东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强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推动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国家标准以及《关于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相关要求在丹东地区落地落实,丹东市人民检察院分别与丹东市妇联、市委宣传部下设的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联合,以检察能动履职带动社会力量协作配合,共同培育未成年人成长良好土壤,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提供基础保障。丹东市“一中心一基地”以检察机关案件办理中发现的涉未成年人家庭、社会等问题为切入口,推动诉源治理,以推动实质帮教为重点,展现综合治理“大力度”。丹东市妇联将结合“一中心一基地”建设,引入家庭教育讲师团力量,与检察机关通力合作,以家庭教育指导基地为活动阵地,共同搭建好丹东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社会支持平台。通过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丹东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志愿者将全力配合检察机关和妇联,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提供专业帮助。志愿者们将充分发挥作用,与检察机关联合开展涉罪未成年人帮教、被害人救助以及法治宣传等工作,共同提升丹东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化水平。记者:王卢莎06/07
- 游戏点亮幸福童年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市第三幼儿园近800名幼儿及家长来到志愿军公园,开展“游戏点亮幸福童年—倾听儿童相伴成长”亲子户外活动。倾听是打开儿童心灵的钥匙,陪伴是敞开心扉的共情与成长。因此,这次亲子户外活动从温情的亲子律动开始,滑溜布、彩虹伞、棒棒糖等亲子互动游戏,无不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会到运动的乐趣,让家长们在互动里重温童年的快乐。幼儿园还为每个班级准备了一个节日大蛋糕,祝福大朋友、小朋友们莫忘童真、童趣,亲情陪伴、快乐成长。记者:刘海东06/06
- 巧手秀技能5月31日,丹东市春英学校携手“美丽朵朵”爱心团队开展“小小巧手秀技能‘美丽朵朵’爱相随”技能展示活动,让孩子们过一个特殊而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在烹制美食环节,孩子们戴上手套、帽子,穿上围裙,每个人都跃跃欲试,在“美丽朵朵”团队阿姨的指导下,瞬间变身“烹饪小达人”。各班级按照美食制作步骤,分别制作了手抓饼、蛋挞、汉堡、披萨、饼干等,每个环节都由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完成,亲身感受美食制作带来的快乐。在展示环节,各班级将做好的美食摆出创意造型,由爱心志愿者带领孩子进行本班美食的介绍,让孩子们体验与同伴分享美食的乐趣。记者:吴琼06/06
- “智慧助老”进社区 共享便捷服务为解决辖区内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出行难的问题,近日,元宝区兴东街道永安花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开展了“智慧助老”公益讲座活动。活动中,志愿者和原铁路工作人员现场向老年居民详细讲解了如何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网上购票及电子票的便捷性和相关使用方法。针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工作人员也向他们讲解了前往人工服务窗口购买纸质车票的注意事项,并叮嘱大家在出行途中,如果遇到困难或问题,都可向高铁站工作人员寻求帮助。同时,对铁路旅客禁止和限制携带物品、高铁乘坐安全注意事项、重点旅客预约服务等方面问题也进行了详细地介绍。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老年人也能享受到“指尖上”的出行服务,让老年消费者在智能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记者:张津硕06/06
- “婆婆妈妈”调解队 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在振兴区站前街道三街社区有一支由支部书记、党员、楼长骨干、专兼职网格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婆婆妈妈调解队”。调解队坚持“小事不出单元、大事不出小区”的基层社会治理调解原则,主要承担着社区内的“扶老助幼、调解纠纷、平安建设、日常服务、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15号楼402和403两家因为楼道内堆放物品闹矛盾,谁也不肯让步,咱们去做做工作吧。”这是“婆婆妈妈调解队”队员近日发现需要调解的问题;“20号楼下水井外溢需要上报下水部门进行清掏。”这是调解队在巡查时发现的环境问题。通过他们的及时发现,最终问题都得到了圆满解决。“婆婆妈妈调解队”不断吸收志愿者加入,将巡查发现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上报,协助群众将问题在网格内化解。他们开启“群众的事群众议、群众的事群众管”,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记者:张津硕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