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辽宁丹东: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线上宣讲
    12月13日,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线上宣讲会,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丹东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苏凤琴,以“保持奋斗者的姿态和干劲、一以贯之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题作宣讲报告。全市各级基层工会女工委员和一线女职工代表近千人参加会议。宣讲中,苏凤琴从亲历的难忘故事、大会盛况、报告的主要内容、新起点新征程四个方面,分享了她对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和体会,并号召全市女职工以党的二十大为新起点,再立新功、再铸辉煌。宣讲结束后,各级女工干部和女职工代表纷纷表示,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承担起引领全市女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将全面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到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要以榜样为标杆,振奋精神、担当实干,把学习收获转化为立足岗位、奋发作为的实际行动,切实维护好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当好女职工“娘家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市女职工组织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作者:包芙蓉
    12/20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七十七集 张合:“指哪打哪”独立团
    12/19
  • 辽宁丹东:党员中心户 点亮致富“红网格”
    近年来,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党委、政府围绕抓党建促振兴,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按照“党建引领、产业致富”的思路,积极推进网格化党建模式,打牢“根系工程”,有效引导党员中心户在单元网格中发挥致富带富作用,不断点亮致富“红网格”。农业发展的“土专家”柏学军是九连城镇下尖村党员,也是一名党员中心户。早年,他经营大棚蔬菜,在他的努力下,大棚蔬菜给他带来了可观的收入。2017年,九连城镇党委组织成立马市岛水果萝卜协会,作为种植大户,他被率先吸收为协会会员。在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引导下,他边干边学逐渐掌握水果萝卜和礼品西瓜套种技术,现在每年收入达20余万元。作为一名党员中心户长,他不忘带领网格内的村民共同致富。他在自家地里开办起“大棚课堂”,现场教周边农户如何给水果萝卜定苗,如何嫁接礼品西瓜......在他的带动下,他所在网格内有20多户村民建起了水果萝卜大棚,周边村民小组也有近100户村民走上了“水果萝卜和礼品西瓜”轮茬种植的致富路。农产品销售的经纪人胡永宝是九连城镇下尖村五组网格党员中心户,2016年他卖掉了经营多年的几台长途运输大货车,回到村里建起了水果萝卜大棚。开始时他不适应,曾想过放弃,但想到自己是一名党员,周围老百姓都看着他,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于是,他起早贪黑“长”在棚里,扶苗、放风、施肥……每一个生长环节都认真细致记录,同时向其他种植户取经。经过不懈努力,在2018年九连城镇“萝卜王争霸赛”上,他获得“萝卜王”称号。2019年,他成立了“爱河尖水果萝卜专业合作社”,带动网格内30余户农民种植水果萝卜。此后他凭借多年跑运输的朋友圈,逐渐打开省外销售渠道,并成为党员网格“经纪人”。今年以来,九连城镇党委政府严格落实《振安区深入实施“根系工程”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工作方案》,全镇组建村网格党小组60个,设立单元网格165个,党员中心户96个,有效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作者:李美臻
    12/16
  • 辽宁东港市:完成1.6万余名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申请工作
    12月9日,73岁的退役军人张所洪早早来到优待证发放现场,在东港市退役军人服务部门和银行工作人员耐心帮助下,顺利拿到了属于自己的退役军人优待证。张所洪1970年参军,他激动地说:“拿到证件我非常高兴,党和国家始终没有忘记我们退伍军人,一直很关怀、很照顾,感觉特别自豪。”自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申领制发工作启动以来,东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健全工作机制,优化服务流程,通过多渠道推广宣传、信息登记“零跑腿”、靠前作为“主动办”、精心推广“集中办”、以人为本“错时办”五大服务举措,保证符合条件退伍军人全部享受到优待政策,做到“应办尽办”。截至目前,已完成1.6万余名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申请工作,完成证件制作8334张,发证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退役军人服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凭优待证可以享受国家和地区提供的有关优待服务,同时,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也在积极拓展优待证使用范围,不断提高其“含金量”。作者:倪向宇崔启鹏回津毅
    12/14
  • 辽宁丹东:鸭绿江畔的铿锵玫瑰
    她们,是滨江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每日早晚高峰,她们穿梭在拥挤的车流中,以女性特有的细心和耐心在交通一线栉风沐雨,用亲和力和感染力奋战在交通管理的外勤工作中,她们是丹东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女子红鹰大队的女警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风雨无阻,她们始终坚守在岗台上,用严谨、柔美、坚毅的女警性格,为丹东的交通管理工作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交警支队女子红鹰大队成立于2016年5月,现有成员17人,均为女性,其中民警3人、辅警14人,是丹东地区第一支女子铁骑方队。大队主要从事辖区内的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道路疏堵保畅、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等一系列交通管理和服务工作,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辽宁省“巾帼文明岗”、丹东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年轻而充满朝气的她们,是母亲,是妻子,也是女儿,穿上这身制服,肩负着责任与使命。为进一步做好各项交管工作,女子红鹰大队成立了党员突击队,主动谋划自加担子,积极调配警力部署,早晚高峰采取双人主副岗模式加强交通疏导能力。平峰时段在辖区重要点位采取不间断见警的方式加强对非机动车及行人违法行为的管理和纠正,加强巡逻的力度和频次,清理辖区乱停车现象,并确保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和需要救助的情况第一时间处理和解决。近期,大队共清理路边违停车辆150余台,纠正各类违法行为600余起。女警们时时处处保持良好的形象,用文明的执法行为去改变那些不文明的违法行为,用严格、公正、合法、合理的工作态度去处理每一起交通违章。面对违法当事人的不理解,她们让柔性执法彰显温度、让柔性劝导彰显硬度、让柔性服务彰显广度,耐心与当事人沟通,全力说服教育,经常受到在场群众的赞扬。10月13日上午,一位女士推着自行车试图闯红灯被女警拦下。起初那位女士不服气,反复强调自己会注意安全,也不会影响其他人。在女警的耐心说服教育下,女士终于认识到了错误,也扭转了过去的错误认识,当场保证以后一定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文明出行,还表示要叮嘱一起跳广场舞的伙伴们都注意安全、文明出行。还有一次,女子红鹰大队接到求助后,为一名马上生产的孕妇开辟了“绿色通道”,在最短时间内护送孕妇赶到医院。事后,孕妇家属将一面印有“孕妇临产交警相助,绿色通路母子平安”的锦旗送到大队,表达对交警的感激之情。岗位上她们英姿飒爽,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不凡的成绩,休息时她们又变回谈笑风生的年轻人,如孩子一般相处得舒适自在。12月8日,记者跟随女交警来到大队办公室,一进屋便被满墙的锦旗和抽屉里的感谢信所吸引。每一个锦旗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它们像闪亮的奖章一般,闪耀在女警们的眼中,同时也闪耀在百姓的心中。作者:唐羽廷赵辉
    12/13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七十六集 肖瑛:​画就“不朽勇士” 传承英雄精神
    12/12
  • 辽宁丹东:一人获“最美公路人”殊荣
    近日,丹东凤城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公路段副段长、养护站站长高世喜获评交通运输部第一届“最美公路人”。2021年7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2021年系列“最美人物”推选宣传活动方案,在全行业启动第一届“最美公路人”推选宣传活动。第一届“最美公路人”推选宣传活动由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公路局主办,中国公路学会承办。推选宣传活动自2021年7月启动以来,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相关中央企业、部属单位等层层选拔、严格把关,共推荐172名候选个人、135个候选团队参评,涵盖公路建设、养护、执法、运营、服务等各业务领域。经过初评、宣传、展示、终评等环节,最终确定了10名个人(团队)为2021年“十大最美公路人”,100名个人(团队)为2021年“最美公路人”。高世喜1984年退役后进入公路系统工作,历任工程队工长、工程处副经理、公路沥青拌合站站长、公路养护公司经理,现任凤城市公路管理段副段长兼养护站站长。个人先后获得“凤城市劳动模范”“丹东市交通局抗洪抢险先进个人”“丹东市劳动模范”“省交通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作者:姜慕馨
    12/12
  • 辽宁省丹东市:16处不可移动文物列为“市保”
    日前,丹东市将全域内16处不可移动文物命名为第十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16处不可移动文物分别是孤山山城遗址、明代海防工事—兴隆山烽火台遗址、明代海防工事—柞木山烽火台遗址、沙坝人工河、盖家坝机场碉堡旧址、大孤山机场提水站遗址、前阳机场提水站遗址、抗美援朝大东沟机场中苏人民空军导航台遗址、抗美援朝大东沟机场苏军防空指挥所遗址、抗美援朝大东沟机场中苏人民空军飞行员驻地旧址、中日甲午海战—致远舰沉舰遗址、李镇龙夫妇义烈碑、杨靖宇抗联统战大会遗址。振兴区的花园革命烈士陵园、“人民防空纪念”碑;元宝区的抗美援朝第一铁路便桥桥基遗址也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记者还了解到,元宝区“汤玉麟公馆旧址”更名为“东北边防军高射炮兵17团团部旧址”。
    12/12
  • 辽宁丹东步达远村:搭乘直播“快车” 特色农产品成“网红”
    “榛子真心好吃,一直在回购!”“榛子蘑菇木耳都好吃。”“我年轻时曾到过步达远,现在这里今非昔比,多种经营,致富有道!”打开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步达远镇步达远村直播平台,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串好评,视频内容正如那段简介:推介辽宁东部山区特色农产品,宣传风土人情,讲好步达远故事,为乡村振兴贡献步达远人的智慧……“步达远村不仅有产业基础,更有不少特色农产品,发展网红经济具有很大优势。2020年,村里主动作为,顺应市场变化,整合资源,经多次考察学习后,积极打造了山货直播基地,帮助优质农产品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12月1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包德军向记者介绍。几年前,步达远村民制作的糖炒大榛子,一年卖不出400公斤,榛子价格一度腰斩,村民们种植榛子的积极性不高。如今通过“步达远山货直播基地”,年销售糖炒大榛子1500多公斤,深受外地消费者好评。平时村民们是炒一天,歇炉一天,等落雪后坚果销售到达旺季,天天炒都供不上,产出的榛子春节前基本就卖完了。步达远村农产品借助直播基地的渠道,推动本地绿色产品的深加工,将原料产地变为食品深加工基地,再扩大农民种植意愿,实现良性循环。从“挑着扁担沿街卖”到“直播成为新农活”,本地人举起拍摄器材,带着天南地北的网友逛田间地头、农场果园,盘活了步达远村的大榛子产业,让酒香不再怕巷子深。“近年来,我们通过定期学习培训等方式,不断挖掘有志从事电商行业的本土人才,希望能够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带货主播,加强新就业群体就业创业能力,带动更多本土年轻人加入农业电商行业。”包德军说。经营管理山货直播基地线下体验区的李炳辉,是90后返乡创业大学生。他看到村民过去从事传统种植模式,劳动辛苦,经济效益又低,毅然踏上返乡创业之路,想要利用掌握的知识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哪好也不如家好!”致富不忘众乡亲,像李炳辉一样投身直播基地的青年在步达远村还有4名,他们正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和扶农助农的理想,用全新的观察视角审视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以实际行动助力家乡产业振兴。“现在沈阳、鞍山等地都有意向,学习我们步达远村的这种模式并合作。”包德军介绍,如今步达远村以优质的绿色产品为切入点,采取网络助农的形式,依托线上直播平台,向全国持续推广具有特色的农特产品。同时,在线下渠道做门店深耕,设置山货直播基地线下体验区,多种模式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知名度。“2022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从9月丰收节开始,我们便定期开启助农电商节直播带货活动。以步达远优质农产品为媒、以直播活动会友,充分展示步达远村民勤劳致富、开放包容的淳朴风采,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包德军表示,步达远村将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模式,继续支持高质量“网红”农产品建设及品牌培育,推动区域乡村振兴。作者:王子宁
    12/12
  • 辽宁丹东:丹东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警史馆建成
    为追忆先辈奋斗足迹,更好地传承光荣传统,筑牢忠诚警魂,丹东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警史馆于今年12月建成启用。该警史馆整个展厅面积约120平方米,馆内分为6大展板区、4大展台区、视频展示区,收集整理100余张图文资料、200余种陈列物品、10余块荣誉奖牌,通过浮雕、数字技术显示屏、全息投影等亮点功能打造“互动科技+沉浸式体验”智慧展馆,以丰富的展示陈列形式、翔实的文史资料和现代智慧科技的手段,努力将其打造成民警思想培育基地、荣誉教育基地和警营开放基地,系统化诠释该站民警多年来忠诚驻守国门、维护口岸边境地区安全稳定的职责使命。作者:唐羽廷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