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辽宁省丹东市:网格员日记 一字一句记录的都是责任
    “2022年10月30日,晴。今天早上,我来到网格里的一户居民家,他家两口子都是癌症晚期患者,身边无儿无女,很多事情需要人帮助。今天主要是帮助他们寻找购买一些稀缺的药品……”这是丹东市振安区太平湾街道太平湾社区的网格员田森林在网格员日记中的记录。他的日记里记录着自己为居民服务的点点滴滴,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解决群众的民生大事。太平湾街道党工委在开展网格化基层治理工作中,创新打造“多网合一同心圆管理”服务体系。网格员日记是其中办好民生实事的一个重要环节。该街道把服务人群精准分类,实行“网格员日记”制度,将社区居民各类需求、办单结果、派单回访、心得感悟等进行一一记录。截至目前,太平湾街道的网格员日记共汇总上报信息260件,主要集中在街道三供一业改造和居民矛盾纠纷问题方面,已有235件得到有效解决,完成率90.4%,居民满意率100%,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我是社区党委书记,也是网格长,群众和我熟悉,大事小情都跟我说……”太平湾社区党委书记鲁雯在网格日记中这样写道:“推行网格化管理,重心在基层,根基是群众,目的是民生。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特别是在与居民关系的建立上,更要花一番心思。每天到辖区转一转、楼栋里走一走,多与辖区居民聊聊天,及时掌握他们的生活动态。每天将工作记录在案、及时写下工作日志,多想想、多反思怎样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更好,要做一个工作上的有心人。”鲁雯的感触颇深。网格员李百娜更喜欢在网格员中记录实事:“9月22日,23号楼4单元的居民庄大爷说手机出现问题,我帮忙看了一下,原来是内存满了,我帮他清理了一下内存……”李百娜说,她把每次事情解决的经过记下来,闲暇时翻阅一下,自己都觉得很有成就感。“网格员每天活跃在社区里,采集信息、日常巡查、调解矛盾,及时掌握网格内各类准确信息。我们就是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千里眼、顺风耳。”田森林在日记中这样定义网格员身份。“精准掌握群众所思所盼,努力解决辖区群众的烦心事、难心事,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这已经成为太平湾街道网格员的服务理念,他们借助记录“网格员日记”的点点滴滴,让为民服务意识不断强化,融入日常的每一个服务细节中。作者:王卢莎
    11/02
  • 辽宁丹东:为一等功臣送喜报
    10月17日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将荣立一等功的喜报送到了宽甸满族自治县永甸镇,以表彰从这里走出来的军人杨峰日,体现对立功受奖军人军属的尊崇。杨峰日1987年出生于永甸镇,2006年9月入伍,2007年12月入党,现任某部队干部。从军16年来,他多次圆满完成多项工作任务,先后荣立三等功、二等功各一次,被军级以上单位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因完成重大任务,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17日,杨峰日所在部队首长将立功喜报送至他的亲人手中。听说送来立功喜报,永甸镇居民纷纷来到杨峰日家祝贺,大家穿着民族服装,用特有的方式表达喜悦之情。杨峰日在网络连线中感谢家乡人民的厚爱,表示会再接再厉,听党话、跟党走,为强军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辜负党组织的信任和培养,同时也希望家乡的有志青年积极投身军营,报效祖国。相关丹东市领导、丹东军分区首长、杨峰日所在部队首长,以及市双拥办和宽甸党政领导参加立功喜报送达仪式。作者:谢秋林
    11/01
  • 辽宁丹东:6户家庭获评省级“最美庭院”
    近日,由省妇联、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共同开展的寻找省级“最美庭院”活动揭晓,我市有6户家庭上榜。根据活动要求,此次按照整洁有序、布局美观、绿色环保、家美人和、崇德向善的标准,寻找100个省级“最美庭院”。通过开展寻找省级“最美庭院”活动,激发全省妇女和家庭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及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情,以先进典型带动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经过各级相关部门推荐认定,我市有6户家庭当选省级“最美庭院”,分别是:东港市合隆满族乡合隆村赵桂琴家庭,东港市椅圈镇椅山村李秀琴家庭,凤城市大堡蒙古族乡三官村王玉晶家庭,凤城市蓝旗镇蓝旗村潘晓娜家庭,宽甸满族自治县古楼子乡南荒沟村周丽慧家庭,振安区汤山城镇龙泉村刘玉莲家庭。作者:包芙蓉
    11/01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七十集 魏永嘉:机智果敢的侦察参谋
    10/31
  • 辽宁丹东孙敬东:扎根基层终不悔 为民服务显忠诚
    从橄榄绿到藏青蓝,他脱下戎装穿警服,不变的是初心和担当。多年来,他一直扎根基层,默默坚守在丹东市汤池镇这一方热土,兢兢业业,忠诚履职,从新手片警成长为百姓口中满意度最高的全省最美警察——他就是丹东市公安局汤池派出所社区民警孙敬东。“老百姓既然能来所里找咱,就一定是遇到了难事。别管这事好解决还是难解决,他们信得过我,我就得去帮。”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一名警察的使命担当和深厚的爱民情怀。丹东市公安局汤池派出所辖11个行政村,其中,孙敬东负责管理的两个行政村共有5433户、14084人。为了快速摸清底数,孙敬东用脚步丈量辖区土地,逐家逐户走访辖区企业、商业网点、居民住户。每走一家他都详细登记,并按比例绘制出村组平面草图。经过三年的不懈坚持,如今打开地图,辖区的沟沟壑壑一清二楚,各家各户情况一目了然。打印后装订成册,不管是发生案件还是因事找人,只要摊开村组平面图,一切皆在掌握之中。这张地图也成为他开展社区工作的一个“法宝”。截至目前,孙敬东累计帮助群众解决难事393件,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62名。特别是2022年疫情期间,他积极与村镇支部沟通联系,结合“手绘地图”全面梳理辖区孤寡老人的人数,并逐一针对这一群体所需的生活物资、健康医药等方面进行了走访,帮助解决老人的各类生活难题46件。他自创的“手绘”地图,绘出了他对社区工作的赤诚,绘出了他对百姓的关爱,换来了辖区岁岁年年的安宁祥和。为从源头化解农村矛盾纠纷,针对农村居民门对门、户对户,亲情、友情交织的特殊性,孙敬东创新建立“四判方法”,达到了“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的治理效果。独创出一套“蹲字工作法”入户走访过程中,参与到蹲在家门口拉家常的百姓中间,和大家一起蹲着聊。百姓一看这位穿制服、戴警徽的民警如此平易近人,和他们一样无拘无束地聊家长里短,渐渐卸下了防备心,纷纷向他敞开心扉,打开了话匣子。汤池镇是丹东地区的工业大镇,辖区内企业众多,仅孙敬东负责管理的辖区就有大型企业7家。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打造最优的营商环境,孙敬东创新出“三式服务法”,既促进辖区企业快速发展,也帮助了当地群众就业。一是积极推进“管家式”服务,全力为企业解难题。通过走访与企业建立起信任关系,企业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都愿意找他商量,只要是依法依规能处理的,他都予以帮助,还实现了920余名群众就业;二是“登门式”调查,全力为企业作保障。孙敬东经过长时间走访,发现一些企业因不了解当地民情,与村民发生误会和纠纷的事件屡见不鲜。为此,他主动搭建起企业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使双方增强了理解和互信,企业和村民的纠纷与矛盾越来越少;三是发挥“专业式”调解,全力为企业化解矛盾。对于企业与企业之间因用工产生的矛盾问题,他会将企业的双方法人代表召集到所里进行调解,通过法理劝导及时化解,使企业得以健康发展。2020年,孙敬东在走访时得知辖区某农业生态园因疫情导致大量蔬菜滞销,他急农户之所急,利用掌握的资源,对滞销的水果和萝卜进行网上推销,共帮助农户销售水果萝卜1400公斤。今年我市出现疫情后,他主动加班加点为辖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共办理运输通行证23次。作为社区民警,孙敬东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凭借润物细无声的奉献,朴实无华的付出,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爱戴。作者:唐羽廷
    10/31
  • 辽宁丹东九连镇:农村“小能人” 架起“致富桥”
    近年来,在丹东市振安区九连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既掌握周边群众出售农产品的动态信息,又非常了解市场行情。他们以农村经纪人的身份,活跃在农业生产和市场之间,为农户架起了“致富桥”,有效释放了农村发展活力,助推乡村振兴。“老姚,过几天我去你家收水果萝卜,提前和你说一声。”“好嘞,徐老板你就放心吧。”10月25日一大早,接到老板徐俊鹏的电话后,姚德全赶忙开始准备。60岁的姚德全是九连城镇下尖村村民。今年,他种植了3亩多水果萝卜,不用自己找市场,在家门口就把萝卜全卖了。“有了农村经纪人,咱农民种的蔬菜再也不用担心销路问题了。”姚德全乐呵呵地说。被姚德全称为老板的徐俊鹏,也是下尖村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不过,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农村经纪人。记者见到徐俊鹏时,他正忙着联系客户。“你要的水果萝卜过几天才能下来,我一会儿先把照片发给你看,看好了咱们再谈价。”徐俊鹏在网络上和客户沟通。33岁的徐俊鹏当农村经纪人12年了。2010年,徐俊鹏发现村里种植的水果萝卜不仅面临销售困难,还卖不上好价。于是,徐俊鹏发挥自己多年从事农产品种植、熟悉市场的优势,投资建造了冷库,购置了设备,将村民家里的水果萝卜采购回来,组织工人进行初加工,再出售给客商。“最忙的时候我这里有30多人干活,年纯收入20万元以上。”徐俊鹏介绍。“最近这几年,为了最大限度保障老百姓利益,每年我们都会根据市场价格给农户定价,提前和村民签订采购合同。村民只负责种植,风险由我们承担。”徐俊鹏告诉记者,由于自己对市场比较熟悉,做起经纪人来有底气。据了解,像徐俊鹏这样的农村经纪人,九连城镇有数十个。他们不仅自己种植农产品,也带领周边村民共同致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们不断强化自身业务素质,以“穿针引线”的方式组织农副产品进入市场,积极有效地调整了当地农村产业结构,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在农村经纪人们的带动下,九连城镇逐渐发展起了各种合作社、家庭农场,主要农产品有礼品西瓜、水果萝卜、软枣猕猴桃、蓝莓、板栗、香菇、果木等,推动了该镇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规模效应。“以前我们靠种小菜为主,起早贪黑,一年下来赚不了几个钱。现在我们家种了七个大棚的礼品西瓜、水果萝卜,年收入10多万没问题,农村经济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说起下尖村的变化,村民高云成十分高兴。“农村经纪人为农民架起了增收的‘致富桥’,也推动了镇里特色产业发展。”九连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活跃农村经济的作用,他们积极组织人员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讲解经纪行业方面的知识和政策,宣传经纪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镇、村干部携手广泛动员头脑活、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经销能力的农村“小能人”,以及种植大户从事农村经纪活动。同时,该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并在政策优惠等方面给予扶持,逐步将农业发展模式由分散型向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方向转变,有效推动了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者:王洪满
    10/31
  • 辽宁丹东市文旅广电局:打造品牌 扩大影响 丰富少年儿童精神文化生活
    近日,由丹东市关工委、市文明办、市文旅广电局、市教育局、团市委开展的“新时代好少年·强国有我”主题教育读书征文活动落下帷幕。活动分为高中组、初中组和小学组,吸引丹东市学子踊跃参与,共评出一等奖40个、二等奖86个、三等奖148个、优秀奖1160个,丰富了广大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类似这样的活动,丹东市每年都会开展。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广大少年儿童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自2006年以来,丹东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已连续开展8届少儿故事大赛,在辽宁省内创出品牌效应,并成功承办两届辽宁省少儿故事大赛。2021年,丹东市第八届少儿故事大赛以“童心向党百年礼赞”为主题,旨在引导未成年人重温革命的峥嵘岁月,从小学党史、讲党史、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赛事顺利举行,2021年少儿故事大赛征集方式由线下转为线上,依托官网、微信、邮箱和读者群发起线上作品征集。这种比赛方式迅速提升了活动热度,得到了广大少年儿童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没有了现场比赛的紧张气氛,不满意还可以重录。”活动参与的门槛降低了,让一些喜爱讲故事又缺乏锻炼的孩子也积极参与进来,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拓宽。在主办单位的周密部署和协办单位的积极配合下,通过丹东东港市、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振兴区、振安区、元宝区6个分赛区的初评,共收到451份作品,有129份作品入围决赛。经过组委会终评,评出一等奖8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25名;另评出最佳童声奖3名、优秀指导教师奖7名、优秀组织者奖16名、优秀组织单位奖6个。同时,选送29份作品参加辽宁省“童心向党童颂中国”第四节少儿故事大赛,8份作品获奖。6月19日,精选优秀作品在安东老街大舞台进行了展演。少儿故事大赛为丹东市广大少年儿童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胆量的舞台,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增加语文积累、提升文学修养,还能提高少年儿童的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开展至今,得到了广大小读者的支持和好评,主办单位连续被市关工委、市精神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等多家单位评为“丹东市少儿故事大赛优秀组织单位”。作者:侯春林
    10/31
  • 辽宁丹东:文明祭祀 温暖“寒衣”
    农历十月初一是我国传统节日“寒衣节”。在这个缅怀先辈、寄托哀思的节日里,丹东市各街道、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倡导文明祭祀的同时,升腾起暖暖的人文情怀。“您好,这是《文明祭祀倡议书》……”最近几天,在振安区珍珠街道,志愿者们陆续开展文明祭祀宣传活动,他们走进小区、市场,向来往居民发放《文明祭祀倡议书》,宣传文明祭祀好风尚。街道主要禁烧防火卡点悬挂条幅标语,营造文明祭祀良好氛围;除线下发放温馨提示外,还通过线上直播方式开展“文明祭祀——移风易俗”微宣讲活动,并多次通过网格微信群向居民发布温馨提示,力求让更多居民知晓禁烧的有关规定,倡导文明祭祀。“我们白天开展文明巡逻,夜间严防死守。”街道工作人员表示,街道还会安排社区工作人员在辖区内各个路口的37个点位开展疏导工作,加强火源管控,做好日常巡查。“可以用烧纸换鲜花,教大家如何在网上祭祀。”在振兴区临江街道新村社区,志愿者们携带流动小喇叭,每日循环播放文明祭祀宣传录音,社区还通过以鲜花换烧纸、教居民网上祭祀等多种方式,从思想上转变广大居民群众传统祭扫观念,自觉摒弃不文明的祭扫行为,引导居民通过文明祭祀方式表达对逝去亲人的追思和缅怀,营造安全、文明的祭祀氛围,让寒衣节成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的节日。“大叔,别买烧纸了,烧纸不仅污染环境,这个季节还有失火的危险……”10月25日下午,元宝区兴东街道泰美社区二十多名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早早穿上红马甲出现在路口巡查值守,一旦发现手提“纸元宝”的居民,立马上前劝阻。社区还专门安排了文明祭祀流动宣传巡逻员,把文明祭祀理念播撒到社区每个角落,进一步扩大了文明祭祀的宣传影响。“烧纸不好,烟雾缭绕,走到道口都呛人,而且特别容易发生火灾。”在女人街一处路口,一位女士对值守在道口的志愿者竖起了大拇指。她表示,其实缅怀故人可以选择更加绿色的祭祀方式,比如点亮蜡烛,或是带束鲜花。“这几年,感觉理解我们工作的群众越来越多了。”泰美社区党委书记赵玉霞说,每逢祭祀节日,他们都要规劝居民文明祭祀,感觉大家越来越支持社区工作。“我们希望绿色祭祀、环保祭祀、文明祭祀慢慢成为大家的一种习惯。”作者:王玉
    10/28
  • 辽宁丹东太平湾街道:日记写民情 网格化管理显成效
    “9月22日,23号楼4单元的庄大爷说手机出现问题,我帮他清理了内存,又帮他下载了辽事通,这样他在做核酸检测的时候比用身份证方便多了。”“9月28日,23号楼1单元一楼居民连续多日在自家仓房门口发现垃圾,于是拍照发到网格群里,我第一时间去了解情况,原来是邻居马女士的爱人,每天下楼时把打包的垃圾放在该处,等取完车后就忘记扔了。找到了丢垃圾的邻居,原来不是有意而为,一场误会得以解决。”太平湾街道太平湾社区网格员李百娜说,她不擅长表达,所以便把每次解决的事情经过记下来,闲暇时翻阅一下,觉得很有成就感。网格员日记,是丹东市太平湾街道党工委自开展网格化基层治理工作以来,为办好民生实事,创新打造的多网合一同心圆管理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街道把服务人群精准分类,实行“网格员日记”制度,将社区居民各类需求、“办单”结果、“派单”回访、心得感悟等进行一一记录。截至目前,网格员日记共汇总上报信息260件,主要集中在街道三供一业改造和居民矛盾纠纷问题方面,已有235件得到有效解决,完成率90.4%,居民满意率100%,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田森林是太平湾社区的一名网格员,在他的日记中记录了为民服务的点点滴滴。“2022年9月18日,四单元的黄老太故去了,帮助她的儿子料理完,我又马不停蹄地跑到另一家,帮助寻找购买一些稀缺的药品。这家两口子都是癌症晚期,身边无儿无女,很多事情需要人帮助。网格员的一天,真是既忙碌又充实的一天……”对于网格员身份,田森林这样定义:“作为社区网格化管理中的重要一员,网格员要发挥好‘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每天都要在自己的‘属地’转几次,采集信息、日常巡查、调处矛盾,确保网格内各类信息准确,及时化解网格内各类矛盾、各类不和谐因素。”“推行网格化管理,重心在基层、根基是群众、目的是民生。作为网格长,每天到辖区转一转、楼栋里走一走,多与辖区居民聊聊天,及时掌握他们的生活动态。”太平湾社区党委书记鲁雯表示,每天将工作记录在案,及时写下工作日志,多想想、多反思怎样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更好,做工作中的有心人。小小的日记本,成为为民办事解民忧的有效载体。接下来,丹东市太平湾街道党工委将继续推动“网格员日记”制度落地见效,将推进落实相关情况纳入村(社区)两委工作实绩考评,并以此项制度为抓手进一步强化网格员队伍的服务意识,精准掌握群众所思所盼,努力解决辖区群众的烦心事、难心事,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作者:张津硕
    10/28
  • 辽宁丹东:“戏曲进校园”活动启动
    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10月25日开始,丹东市委宣传部、丹东市文联组织丹东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和艺鸣少儿京剧培训中心辅导老师,走进新安小学等多所学校,开展”传承国粹艺术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022年丹东市“戏曲进校园”活动。作者:刘海东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