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寒冷冬日的一股暖流
    1月30日,凤城企业家刘成义联系了凤城草河街道爱河村党总支书记范红艳后,驱车来到爱河村生活困难的6户党员、群众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将3000元慰问金、价值3000余元的慰问品和新春佳节的美好祝福送到困难党员、群众的手中,为寒冷冬日增添了一股暖流。春节临近,草河街道在辖区开展了“党内关怀送温暖、平安幸福过大年”主题活动,通过在精神、物质等多方面给予辖区不同类别的党员给予关心与帮扶,切实将党内关怀制度落到实处、党的温暖送到辖区党员的心坎上,让更多需要帮助的党员家庭过上一个平安、祥和的幸福年。此项活动吸引了辖区众多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在爱河村90岁高龄老人佟胜斌家,刘成义亲切地与老人交谈,详细询问着老人的日常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老人接过慰问金,看着墙角摆放的慰问品,既感激又感动,嘴里不停地重复着:“谢谢,谢谢!”除了看望困难党员、群众,连日来,草河街道领导和社会爱心人士还分别深入街道、村老党员家庭、退伍军人家庭和残疾人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党的好政策让我的晚年没有了后顾之忧,虽然年龄大了,但我还能动,还会为党的事业发挥余热。”接受凤城市人大常委会、市发改局和草河街道党工委领导慰问的92岁退伍军人黄桂春表示,各级领导前来慰问,非常激动,自己会坚守军人的初心和使命,继续发光发热。“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为我解决了不少医药费,为了让我们能彻底摆脱贫困,街道还积极为我们争取了‘致富羊’,如今我们不仅能过好这个年,日子肯定也会越过越好。”草河街道山东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黄建华满脸笑容地诉说着家中近年来的新变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参与活动的爱心企业家刘成义说,企业发展的越来越好,回馈社会是企业应尽的职责。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爱河村困难党员、群众尽点绵薄之力,祝福他们过一个平安幸福年。仲笑莹本报记者曲艺编辑邹润
    02/01
  • 大手牵小手 共同为“励志”
    2020年,丹东市励志会的义工们在走访中发现,部分励志儿童暑假生活枯燥,他们没有条件上辅导班,又没有沟通交流的平台,孤单无助;还有的励志儿童有些偏科,又不知如何纠偏。于是义工们在励志儿童大学生群里发出倡议,帮帮这些“励志”孩子,拿出自己最擅长的课程辅导弟弟妹妹们。这些大学生,都是在励志会的关怀下、在无数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考入理想大学,实现人生阶段目标的。就这样,在去年暑假,大学生与孩子们组成了10个一对一辅导小组。一转眼,夏去冬来,寒假的学习辅导小组又在孩子们的期盼中如约而至,他们在电子屏幕前,继续着知识与关爱的互动。温暖有力的大手李明明是凤城市第二中学2020届毕业生,同时也是辽宁警察学院2020届大一新生。多才多艺的她,暑假时曾为弟弟妹妹们上写作和声乐课。当时她说过,“我想让自己的假期更有价值,也想发扬和传递励志会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我很快乐。暑假结束了,但我在寒假仍会继续开展相应的课程,帮助大家充实自己。”言而有信。笔者看到寒假课程表列在第一位的“小老师”,正是李明明,这次她的课程是英语。在半年之后,对于公益辅导,她明显有了新的体会和感悟。“上一次参加公益辅导小组的弟弟妹妹们,成绩有了显著的提升,这对我来说是动力。我会尽量带动更多的同学,加入到辅导小组。”课程表排在第二位的“小老师”是姜智千。在十几位“辅导老师”中,只有他不是从丹东市励志会走出来的。家住沈阳市的他,有着比较丰富的补习经验,但是像这样的公益辅导活动,还是第一次参与。他的话简洁却充满力量:“在我有限的能力范围内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孩子,对我来说是一种快乐。”当提起他第一次接触并辅导的孩子范盛燕,他用了六个字评价:积极、认真、努力。语调中透露出欣慰。积极向上的小手笔者第一次联系范盛燕小朋友没有成功。后来得知,她的母亲因病住院。小学六年级的她,承担起照顾母亲的重担。范母说,每天打饭、取药都是范盛燕来做,常常要四处奔走,作息也不规律。因为照顾母亲,范盛燕的课程补习只得中断一段时间。当难得空闲时接通笔者的电话后,小小年纪的范盛燕声音中透出一种超出年龄的沉静。她在电话里只说了两句话:“等妈妈病好了我会继续参与到补习中。补习让我的成绩提高了,感谢帮助我的哥哥姐姐。”一个叫周诗航的男孩子,为了不辜负帮助他的哥哥姐姐,每次补课前,都要反反复复研究课程内容,生怕自己跟不上,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浪费了他人的时间。诸如此类的小细节,是这些“小手”紧紧拉住“大手”,奋发向前的痕迹。一个阶段的辅导课程迟早会结束,但有一种追求不会灭失:追求分享,追求奉献,追求更美好的目标。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达,就叫做“励志”。见习记者王子宁编辑邹润
    01/28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七十八集 陶天冶:定格历史瞬间的战地记者
    01/27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七十七集 宋英:出奇制胜打碉堡
    01/27
  • 讲好百年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近日,八道小学少先队员收看了寒假线上课堂的第一课——“讲好百年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主题教育讲座,由此,开启了市关工委开展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教育活动的序幕。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市关工委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各级关工委和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通过搭台唱戏、同台唱戏、借台唱戏,宣传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在青少年心中深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和中国梦信念。举办三个“五老”报告会。市关工委向中小学推送微信视频主题报告会,在大中专学校作“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报告会,在基层五老报告员中举办“中国共产党伟大功绩”辅导报告会。报告会分为党史故事、奋斗故事、巨变故事。活动与学雷锋日、建党日、国庆节活动紧密结合。组织青少年参观、访谈活动。各级关工委充分发挥丹东的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和红色教育资源,结合青少年党团队日活动,组织青少年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开展祭奠先烈、瞻仰革命历史遗迹遗物、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开展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毛丰美、全国优秀离休干部申传兴学习活动,利用假期组织青少年开展身边老共产党员、老革命军人、英模人物访谈活动。开展主题征文活动。市关工委与教育局等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全市性网上五老和寒暑假中小学生读诵、演讲、写心得、手抄报、校园文艺等主题征文活动及线上少儿主题故事会大赛。在学校举办主题升旗仪式活动。将在国庆节前的最后一个周一,全市各中小学统一举行主题升旗仪式,邀请“五老”讲话。让青少年在庄重的仪式中净化思想,树立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读书的远大志向,立志听党话,跟党走,成为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董玉池记者包芙蓉编辑邹润
    01/26
  • 从杀猪匠的一天 看农村生活变迁
    进入腊月,在凤城市农村,家家户户都开始杀年猪准备过年,而这时候,农村的杀猪匠也开始忙碌起来。1月16日,记者跟随杀猪匠李延文感受了杀猪匠的一天。李延文是凤城市沙里寨镇亮子河村人,今年66岁,30多岁就开始杀年猪,已有30多年。进入腊月后,他基本每天都要给别人家杀年猪,目前已经杀了20多头。“今天村里老王家杀猪,他家提前半个月就打招呼了。”李延文收拾好杀猪工具便出发了。李延文来到老王家,指挥着前来帮忙的几个村民抓猪、过秤。“在农村,一般人家都要在杀猪之前给猪称一下重量,猪越重,主人家脸上越有光彩。”李延文笑着解释说,老王家今年杀两头猪,每头猪都将近300公斤,以现在的猪肉行情来看,怎么也值一万多元。“家里以前有十多万饥荒,这两年放蚕、养猪,每年都能收入十万元左右,我和老伴还都办了养老保险,日子是一天比一天过得有盼头。寻思快过年了,杀两头猪,自己留着一些吃,再给亲戚朋友们送点,感谢他们这几年的帮助。”主人老王笑呵呵地说,现在农村的生活水平一点也不比城里差,老百姓根本不差钱,杀年猪就是图个喜庆。猪秤完重后,几个村民将猪抬到事先准备好的炕桌上,李延文便开始了他的“工作”。杀猪、褪毛、解肉……李延文熟练地“收拾”着被宰杀的猪。“在农村,杀年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通常主人家要选择一个好日子。所谓杀猪,并不是手持杀猪刀一刀毙命那么简单。”李延文一边干活一边说,杀猪讲究下刀部位要准,操刀者手要稳、心要狠,一刀下去,要尽量多放血,让猪流尽体内的血而死。这样的猪肉颜色好不发红,且流出的血较多,便于灌制血肠。两头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李延文便收拾妥当。接下来,他只要在吃饭前把血肠灌制好,一天的工作就算完成了。转眼之间就要开饭了,李延文开始了灌制血肠的工作,给猪血兑汤、兑料……“这血肠灌得有水平,味道真好。”血肠上桌后,大家赞不绝口。听到大家的夸奖,李延文笑得合不拢嘴。李延文说,一个好的杀猪匠,不但要掌握杀猪的本事,还要会灌制血肠。灌制血肠的讲究很多,首先要好吃,其次,血肠兑汤兑料是血肠老嫩的重要程序。汤兑多了,血肠煮熟之后发嫩,筷子夹不住;相反,汤兑得少了,煮熟的血肠发硬,口感极差。所以,在农村会杀猪又会灌制血肠的杀猪匠成了“抢手货”。哪家要杀猪,得提前预订好,排好号等着。“在别的地方杀年猪可能还要花钱,但在俺们这地方,都是免费帮忙。”李延文说,杀猪的活又累又脏,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不愿意干。如今农村的杀猪匠越来越少,还能干的杀猪匠大都六七十岁,也许多年之后,杀猪匠的手艺会逐渐失传。记者王洪满编辑邹润
    01/25
  • 丹东民警李庆峰获全国“最美基层民警”称号
    今年1月10日是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中央宣传部、公安部近日向全社会宣传发布2020“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此次发布的2020“最美基层民警”,包括傅天雷、张岩、斯日古楞、陈帅、沈云如、宣恒、苏海福、贾铭毅、肖振宇、刘俊、安志、陈子丽(女)、何巧(女)、熊中华、贺小东、任建华、陶永生、赵林、杨东卫、李庆峰等20名当选者,以及殷刚、李姝(女)、张伟、王剑峰、吕宏伟、李勇、梅玉胜、邓柱华、王小双、胡雷、贺丽远、次仁朗珠、成亮、叶战军、胡瓦尼什·波拉提、王玉纯、路涛等17名提名奖获得者。其中,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大江口边境派出所政治教导员李庆峰在此次活动中荣膺“最美基层民警”。李庆峰作为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唯一代表,扎根乡村15年,被誉为边境线上的“活地图”。他步行2万余公里,访遍辖区1041户人家,绘制28张辖区人口分布图,化解大小矛盾纠纷1100余起,他用自己的坚守,守护着边境的平安稳定。编辑邹润
    01/20
  • 扎根边疆写芳华
    ——记2020“最美基层民警”李庆峰“我是一朵绚丽的桃花,鸭绿江边深根发芽,守卫着祖国的安宁,绽放着我的青春年华”,这是2006年著名词曲作家铁源、邬大为在宽甸河口,为驻地部队官兵谱写的一首歌曲。而恰在此时,一名新兵也来到了桃花盛开的河口,开始了军旅生涯。如今15年过去了,他如桃花一般,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这片沃土中,绽放着绚丽的光芒。他就是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宽甸边境管理大队大江口边境派出所教导员李庆峰。1月18日,中宣部、公安部举行发布仪式,李庆峰荣获2020“最美基层民警”称号。宽甸河口是远近闻名的边境生态旅游村,每年吸引大量游客。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边境乡村,李庆峰被分配到河口村的时候,治安形势并不乐观。李庆峰决心打开局面,开始从入户走访做起,全面熟悉辖区社情民意。他把全村的道路走个遍,而且每走一处都做认真的记录。由于他的认真和执着,逐渐受到村民们的关注,村里的一些情况也逐渐进入他的耳朵里。有了群众的信任,李庆峰审时度势,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探索以警务室为中心、村民组为前沿、群防群治力量为辅助、视频监控为触角的管控模式。不久,在上级的帮助下,将警务室升级改造成涵盖勤务指挥、联勤联动、询问讯问、视频巡查、办证服务、矛盾调处等功能于一体的丹东市第一家多功能农村警务室。在河口警务室的3年里,李庆峰步行2万余公里,访遍辖区1041户人家,上门办理便民利民事项500余件,绘制了28张辖区人口分布图,独创了调解处理矛盾纠纷“四心五类工作法”,化解大小矛盾纠纷1100余起,促进了警民、村民团结,赢得了村民的认可和信任。有了群众做基础,李庆峰在工作中就有了底气。有一次,李庆峰发现村民王某近期出手十分阔绰,动辄两三万人民币,不仅还上欠债,还购置价格不菲的奢侈用品。异常情况引起李庆峰的高度警觉,经过周密侦查发现,王某涉嫌贩毒。李庆峰联合县禁毒大队民警,依托多功能警务室,通过走访调查、研判信息等手段,迅速捕捉到王某毒品交易的行动轨迹,最终将其成功抓获,当场缴获冰毒2公斤和赃款10.3万元。多功能警务室建立以来,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49起,查破治安刑事案件17起,抓获网逃3人,案件查处率明显提高,辖区发案率显著下降。在全省公安城乡警务改革现场会上,河口警务室被评为“城乡警务改革示范单位”,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及省公安厅领导的高度肯定。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河口旅游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短短几年时间,村里“农家院”增至180余家。然而,因缺乏科学规划和统一管理,出现很多新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李庆峰积极创新乡村多元治理新模式,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使村容村貌发生变化。如今,河口村优美的环境、淳朴的民风、祥和的氛围,给村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收入比两年前翻了近两番。河口村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燕红桃是河口村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绝大多数的脱贫对象都选择种植燕红桃。为弥补乡村经济分散经营的缺点,增强种植户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李庆峰在详细查阅近年来农村集体经营的成功案例,向村委会提交了关于燕红桃实行集体规模经营的意见,得到村委会及村里种植户的一致认可。于是,由村委会牵头、燕红桃种植户共同参与的河口燕红桃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自合作社成立以来,燕红桃销售屡创历史新高,桃农年平均收入达10万元。村民们富了,李庆峰却没有高兴起来,因为村里还有一些因为病残而在生活标准线下的村民,村民陈福宝就是其中之一。李庆峰主动与陈福宝结成帮扶对子,一来二往,二人结下了深厚友谊。有一次,李庆峰在走访中发现桃农对农家肥青睐有加,但肥料有限。李庆峰立即上网查找有关桃树用肥的知识,并将整理出来的信息交给陈福宝。陈福宝下定决心要好好经营农家肥生意。如今的陈福宝不仅娶妻生子,还成立了公司,累计纳税额达280多万元,一跃成为镇里屈指可数的纳税大户。2020年,已经担任边境派出所教导员的李庆峰,在新冠疫情发生后,带头写下抗疫请战书,积极开展思想动员,号召全所民警全力投入边境管控和疫情防控工作,积极配合镇政府、村委会和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加强辖区联防联控、网格管理工作。李庆峰牵头整合村里护边员、护林员、民兵等群防群治力量,组建巡逻巡察、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查缉堵截、情报信息等5个工作小组,由派出所民警和村委会委员任小组长,24小时不间断联合开展边境封控和疫情防控工作。扎根乡村15年,李庆峰以桃花的品格扎根边陲。他创新警务工作,帮助小小的边境乡村变成享誉全国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部队转隶,他换装不换色,为全村完成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他也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公安现役部队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人民满意警察”“辽宁省优秀青年民警”等荣誉称号。董经华记者刘作庆谢秋林
    01/20
  • 冰封鸭绿江的记忆
    本月上旬,丹东遭遇了一次寒潮,历时近一周。天气如此寒冷,却没有让鸭绿江封冻。于是,有市民致电本报,希望能写下过去鸭绿江冰封时的趣事。1月13日,记者骑着自行车,自鸭绿江燕窝段一路至滨江中路南端的五道河桥。所见到的鸭绿江水波荡漾,江鸥戏水。在9号坝门处,一位冬泳者告诉记者:“几天前,江水确实有薄薄的冰碴,但中午时就融化了。寒潮来袭的这几天都是这样。”另一位冬泳者说:“我记事起,鸭绿江就没有封冻过。2018年岸边结了冰,虽然很厚,但也没有封江。”《安东市志》中记载:“鸭绿江冬季结冰,船运停止,民众采用爬犁从事冰上运输,鸭绿江上另一方式的运输业兴起。”“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鸭绿江每年冬天都会结冰,冰厚至少有一尺。结冰后的江面放眼望去,一马平川。我那时也就十几岁,经常跑到江面上玩儿,看南来北往的爬犁和人流。”在文化广场,如今已耄耋之年的李咸文说。与其散步的几位老人也附和: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丹东市民,都对鸭绿江江面冬季结冰记忆犹新。1月9日鸭绿江入海口处大量结冰(海东摄)拍摄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鸭绿江爬犁荣升主角当年鸭绿江冰上运输业是怎样的盛况?李咸文等几位老人回忆,二十世纪初,素有“木都”之称的安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安东城区里住户取暖靠的是土炕,所有大小买卖人家和手工业作坊,取暖的方式都是火盆木炭。”由于冬天城里的木炭需求大,继而催生了木炭业,鸭绿江沿岸的农民每年秋收后,便开始进山烧炭,待鸭绿江封冻、下雪后,再用爬犁将木炭运进城中销售。这便是爬犁兴起的主要原因。当年的爬犁分多种:一种是人蹬的,叫冰爬犁;另一种是牛马拉的雪橇,也叫冰雪爬犁或牛爬犁、马爬犁。爬犁作为运输和交通工具,不仅鸭绿江上游的人家有,城区江边人家也有。一些在江上谋生的使船人、冬闲的“放排人”,也都或买或制作爬犁到江上去挣钱。特别是春节前,很多年货都由爬犁运来送往。鸭绿江结冰后,爬犁多到何种程度?“江面上,每天从早到晚,各种爬犁形成两队,一队向上走,一队向下来。从市区的东尖头、沙河子到上游燕窝、爱河口马市。一眼望去,这些爬犁队伍,来来往往、熙熙攘攘。有拉柴火的,有拉粮食的,有拉草料的,也有拉客人的,更多的是拉木炭的。”李咸文这样描述当年鸭绿江上的爬犁队伍。冰面成为乐园冰封的鸭绿江,也是孩子的乐园,溜冰以及由溜冰衍生出的滑冰、蹬冰车、打陀螺等游戏直到今天仍让许多人津津乐道。同在文化广场散步的孔宪祥说:“那时,我最愿意玩的冰上游戏就是‘接火车’。我们几个小伙伴,把各自的冰车排成一行,由其中一个人趴在上面,用手把好前冰车,用脚钩住后面的冰车,其他人骑在他身上。长长的冰车活动后,就像火车一样向前奔驰,惊险刺激。”由于贪图冰上快乐,整个冬天,孔宪祥和伙伴经常天不亮就跑出去,天黑了才在母亲的训斥下回家吃饭。据记载,伪满洲国时期,每年冬季日本人会联合在安东的日属企业,开办冰上运动会。地点就固定设在东尖头一带的冰面上,参与人员是日本人和在日本企业工作的中国人。“每到运动会的几天,日本人都会在鸭绿江冰面画出场地,禁止运动员以外的中国人进入。”大江冰封难现出生在东坎子的市民王洪泉回忆,鸭绿江原来出产一种银鱼,味道鲜美。每年大江封冻后,许多市民晚上都到冰上“照”银鱼。所谓“照”,是因为银鱼有趋光的特性,它在水下看到灯光,就会追逐光亮,不用多长时间,就会有银鱼浮上水面,“照”鱼人用抄兜迅速将银鱼捕捞上来就可以了。照银鱼,不仅能够获得一笔收入,还会给家里改善伙食。因此,那时冬天夜晚的鸭绿江冰面上,从上游的马市,到下游的浪头,总是一片渔火、一片繁忙。采访结束时,李咸文感慨:“过去冬天的气温常常是零下三十多度,有时会达到零下四十多度。如今,零下二十度都很少,遇上了也只有几天,很难看到冰封鸭绿江的场景。”
    01/19
  • 丹东1镇4村上榜!
    近日,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公布2020年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乡镇特色村名单。丹东市东港市孤山镇为2020年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乡镇。▲丹东市东港市孤山镇丹东市凤城市大梨树村、丹东市东港市孤山镇大鹿岛村、丹东市东港市北井子镇獐岛村、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为2020年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丹东市凤城市大梨树村▲丹东市东港市孤山镇大鹿岛村▲丹东市东港市北井子镇獐岛村▲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