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东港优蛤”获批辽宁省消费名品区域品牌
    近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2025年辽宁省消费名企名品目录》,“东港优蛤”获评消费名品区域品牌。这一成果标志着东港消费品工业在品牌化发展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为水产品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东港是全国最大的杂色蛤生产基地,“东港杂色蛤”“东港大黄蚬”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长期以来,东港市深耕品牌培育,致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竞争力,构建起“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科技支撑、市场驱动”的全链条发展体系。统一的区域品牌标识将强化消费者认知,助力企业扩大线上线下多渠道布局,进一步开拓国内高端市场和国际市场。龙头企业通过输出先进技术和管理规范,赋能中小企业提升品控与生产效率,实现产业链协同。品牌效应将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助力企业加快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卖品牌”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化迈进。下一步,东港市将继续加强“东港优蛤”品牌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将区域品牌打造为带动企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赋能海洋经济的重要力量,持续擦亮东港“中国贝都”金字招牌。记者:张瑞
    09/25
  • 打好营商组合拳 跑出“赢商”加速度
    9月的丹东处处涌动着项目建设的热潮,一处处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正是今年以来我市创新路径激活招商引资“新动能”结出的累累硕果。1至8月份,全市引进国内资金项目696个,实际到位内资416.98亿元,同比增长27.96%,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0.58%。其中,到资额1亿元(含)以上项目91个,到资197.29亿元,占全市到资总额的47.31%,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打好营商组合拳,跑出“赢商”加速度。今年以来,我市创新思路,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量质齐升、结构优化、后劲充足”的良好态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带队参加招商活动608次,成功推动了吉利新能源商用车、亨通海缆等重大项目落地。同时,建立“市级领导包保+专班推进”机制,通过“周末聊招商”等活动,及时解决项目推进难题。推行产业招商,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绘制产业招商“地图”,举办汽车及零部件、光电产业等专题推介会74场,重点围绕汽车及零部件、仪器仪表、旅游康养等主导产业,新签约2000万元以上项目378个,总投资466.34亿元,产业链招商成效显著。拓展招商新路径,创新推出“携企走请”“商协会搭桥”等招商模式,组织赴泉州、福州、深圳等地开展精准招商,与武汉长航集团合作开发鸭绿江旅游资源,推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强化项目落地,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建立“日推进、周动态、旬提示、月调度、季总结”工作机制,实施“冬季会战、春季突破、夏季攻坚、秋季决胜”的全年招商节奏。今年下半年,重点考核亿元以上项目转化情况,通过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和实地核查,确保项目真实性和数据准确性。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化“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强化产业链招商,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提升项目落地效率,确保项目早投产早达效。记者:邢漫
    09/24
  • 振安区集中开工多个重点项目 加速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9月17日,记者来到振安区金山热电二期项目建设现场,工程车辆有序穿梭,施工人员紧张作业,一派繁忙景象。据介绍,总投资31.3亿元的金山热电二期项目建成后,将提供660兆瓦稳定电源,新增供热能力780兆瓦、供热面积1850万平方米,为周边区域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和热源保障。项目采用高效环保机组,不仅自身达到超低排放,还能为丹东未来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提供稳定调峰支持,促进新能源消纳,推动丹东千万千瓦级能源大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区域能源结构。金山热电二期项目只是振安区近期集中开工的项目之一。本次集中开工的项目涵盖多个领域,包括金展服饰、鲜朗宠物食品、东都木业、瑞兴服装、科凯肉种鸡场、镇东山体育公园、楠大沟风景区、展源蓝莓等重点产业和民生工程,涉及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行业,预计年内可完成投资9.66亿元。今年以来,振安区委、区政府秉持“项目为王”理念,强化统筹调度和服务保障,积极应对投资下行压力,拼抓抢实、争分夺秒,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速提效。全区开复工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现已达8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亿丰生物、高效复合过滤材料生产线技改、隆盛铸造AMF自动化生产线升级等20个项目现已达产,总投资约11亿元,投资活力持续释放,有力推动区域经济稳增长。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振安区推出全链条服务机制,制作《项目压茬推进时间表》,将项目划分为4个阶段、57个重点环节,落实“领导包保+专班推进+压茬调度”制度,积极协调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时序清、节点控、责任明。同时,扎实做好前期工作,推动资源要素与项目需求精准匹配,持续推动如园温泉康养项目、龙宇温泉假日酒店等一批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争取年内形成有效投资。下一步,振安区将以此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为契机,继续狠抓项目投资,发挥优势强项,弥补弱势短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贡献振安力量。记者:于国洪
    09/24
  • 合作区:边民互市贸易体量稳步增长
    日前,记者从合作区临港办了解到,上半年,合作区边民互市贸易累计备案企业商铺等70余家,货物进口总额7064.5万元,参与边民超9000人次。边民互市贸易体量稳步增长的背后,是合作区聚焦边民互市贸易创新发展,持续扩大贸易主体、拓展贸易规模的扎实实践。上半年,合作区积极优化边民互市贸易海关与运营平台流程,新增进口商品备案效率大幅提升,进口商品种类增至41种,同时还打破此前边民互市贸易以进口为主的单一格局,开通了边民互市贸易出口业务。7月3日,首批出口货物经查验合格后顺利通关,标志着我市互市贸易正式进入“进出口双向运行”新阶段。“以前只能做进口生意,现在能把咱们本地的农产品、手工艺品通过互贸区出口,路子一下宽了!”经营互贸商铺的李大哥难掩兴奋地说道。与此同时,互贸区还进一步加快通关便利化建设,通过借鉴先进经验,加速优化其他备案及申报模块,未来将进一步提升通关环节的智能化、便利化水平。记者:刁庆峰
    09/24
  • 丹东特色产品亮相乌兰巴托
    近日,第二届辽宁出口商品(蒙古国乌兰巴托)展览会举行。市商务局精心组织包括丹东农业集团、优迪诺(辽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丹东市边疆优品商贸有限公司等多家优势产业企业参展。其间,接待客商700余人次,参加对接洽谈活动6场,达成意向订单近1000万元。为深化中蒙企业合作,市商务局在展会期间精心组织多场政企对接会。与蒙古国中华福建总商会对接洽谈,从区位、产业、政策等方面展示丹东在对蒙俄贸易中的独特条件,明确在跨境电商、农产品贸易等领域开展合作。丹东青年电子商务协会跨境电商分会与蒙古国大海绿色世界环保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跨境电商、物流及绿色农产品领域开展合作,推动双边经贸合作提质增效。展会现场,丹东特色产品成为焦点。丹东欣时代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口腔护理、家居清洁等系列产品,品质出众,样品被抢购一空。丹东农业集团、优迪诺(辽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产品广受关注。丹东市边疆优品商贸有限公司的小灶鱼罐头、草莓罐头等,以地道风味与精湛工艺收获广泛赞誉。该公司还与蒙古国伊赫汗博格沃奇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就优质农副产品进出口达成合作意向金额500万元。记者:刘响
    09/22
  • 中俄(丹东)经贸合作交流会召开
    9月17日,由市商务局、市中俄经贸商会联合主办的中俄(丹东)经贸合作交流会在我市召开。会议以“深化中俄务实合作,共筑丹东开放新高地”为主题,为我市对接东北亚区域合作、推动向北开放战略走深走实搭建高效平台。丹东作为中国最大最美边境城市和东北亚开放门户,区位优势突出、口岸功能完备、对俄合作基础深厚。交流会通过线上方式开展跨国交流。俄中友好协会莫尔多维亚分会、俄罗斯莫尔多维亚共和国萨兰斯克市政府及当地工商会依次通过视频,对双方在贸易、投资、产业、金融等领域合作前景表态。俄罗斯联邦工商会莫尔多维亚分会与丹东市中俄经贸商会现场签约,标志着双方迈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此次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俄地方合作注入新动能,更为丹东参与辽宁省第三届中俄地方投资发展与贸易合作大会奠定坚实基础。下一步,我市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支持,推动更多务实项目落地,全力打造东北亚对外开放新高地。记者:刘响
    09/22
  • 丹东港高效完成最大石材船装船任务
    近日,“飞达128”轮停靠丹东港10#泊位,这是丹东港挂牌以来的最大石材船装船任务。杂货码头分公司积极推动船方、货主、港方建立“服务共同体”,将客户诉求贯穿方案制定全过程,并根据船方提出的船舶载货与稳定性要求,以及货主对石材防磕碰、防受潮等需求,结合经验优化流程、调配设备,确保人、机、料高效衔接。本次石材规格差异较大,部分长尺寸石材在吊装作业中易断裂。分公司创新采用分货场、分方式作业模式,全程实现“零货损”。同时,依托辽港集团信息化管理平台,向客户实时共享作业进度,并按配载节奏调度车辆,为客户节省了综合物流成本,用专业服务为客户“降本增效”。作业期间遭遇2次降雨,分公司立即启动预案,防止石材因雨水渗透出现色差,避免装船进度延误,最终提前4小时完成1.2万吨石材装船,保障了客户后续转运计划的顺利推进。记者:景媛媛
    09/19
  • 高新区:聚焦三大主线 决胜全年目标
    三季度是决胜全年的攻坚期,也是推动发展的“黄金期”和争先进位的冲刺期。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特、融、聚、绿、实”发展路径,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引擎、以稳增长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全力拼搏三季度,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为“十五五”开局筑牢根基。项目建设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也是城市形象提升的“助推器”。高新区紧紧围绕“项目为王”理念,推动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今年以来,高新区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11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50%,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一批重点项目实现关键进展,在全德高科技包装有限公司应急核防护产业园项目二期工程建设现场,塔吊林立,焊花飞溅,呈现一派繁忙景象。该项目一期已建成投用,二期共9万平方米厂房中已有7万平方米封顶,预计年内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荣创科技智能制造生产基地3万平方米厂房主体已完工,目前正加紧进行内部装修,计划三季度末正式投产,项目达产后,年产值预计突破2亿元。此外,高新区还新谋划推动格瑞嘉服饰加工、丹东药业智能化液体罐装生产线等一批新项目开工建设,持续夯实发展后劲。为确保项目高效推进,高新区实行“一个项目、一套专班、一抓到底”机制,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制度。1至8月,高新区累计破解项目用地、用工、融资等难题20余个,推动17个5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的平均建设周期缩短10%,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在筑牢项目“硬支撑”的同时,高新区多措并举稳住工业经济“基本盘”。1至8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0%,延续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发展态势。高新技术产业表现尤为突出,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1.2%,较去年同期提升4个百分点。超粤激光等龙头企业增势强劲,1至8月产值同比增长47.7%,成为带动园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前三季度,全区新增工业技改备案6个,3家企业完成数字化车间改造,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高新区积极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联合市科技局举办丹东市创新创业大赛,有4个项目获奖,获奖数量占全市三分之一;承办辽宁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行业赛,丹东药业荣获成长组一等奖,并将代表辽宁省进军全国赛事。以赛招商成果显著,三季度以来,该区相继引进注册4家低空经济、大健康等未来产业企业。围绕光电、增材制造等主导产业,高新区持续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巩固上海、南通等地招商成果,邀请潜在投资企业前来考察洽谈,推动在谈项目加快落地。同时,该区积极对接武汉、重庆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和重点企业,不断拓展项目来源与合作空间。在推动科技合作方面,高新区组织企业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新东方晶体“集成电路先进材料智能分装设备”项目成功入选省重点研发计划。推动全德高科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北京科技大学就PVDC防护材料研发达成合作,助力防护纺织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高新区还积极筹备第七届满族医药国际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专家交流研讨,进一步提升“满药之都”品牌影响力;组织超粤激光等企业赴新疆对接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合作新空间。当前,高新区正以决战奋进的姿态,持续聚焦项目建设、稳增长与科技创新三大主线,强化政策落实、要素保障和企业服务,全力冲刺三季度、决胜全年红,确保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的年度目标,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记者:王一淞
    09/19
  • 我市26个品牌入围省品牌价值评价榜 总价值632.69亿元
    近日,按照省市场监管局工作部署,省品牌建设促进会发布了2025年辽宁省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我市共有26个品牌成功入围,总品牌价值达632.69亿元,品牌价值评价工作再创佳绩。据了解,2025年辽宁省品牌价值评价工作聚焦全省重点产业和重点产品。我市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充分结合各地区优势产业,组织动员各领域龙头企业参与品牌价值评价申报。市市场监管局对申报材料严格把关,积极指导企业有效填报,推动企业(组织)品牌价值得到充分释放。2025年,丹东市品牌价值成绩斐然。在纵向深度上,持续深挖企业(组织)品牌价值:东港草莓获评品牌价值418.55亿元,成功突破400亿大关,在全省农业区域品牌中位列第三,较去年提升6.9%,实现品牌价值“五连升”;东港杂色蛤首次参与评价便表现突出,获评93.53亿元,产业发展后劲十足;丹东仪器仪表获评83.33亿元,较上年度增长15.37%;丹东克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获评品牌价值6.70亿元,较上次评价(4.12亿元)增长约63%;12家企业及3家组织获评品牌价值过亿,创历年获评过亿主体数量新高。在横向广度上,不断扩大我市品牌工作覆盖面:今年,全市共有29家组织参与此项工作,创历年参与数量之最;23家代表性企业和3个区域品牌获评品牌价值,创历史获评数量之最,获评组织数量居全省第二;品牌价值总额达632.69亿元,创历史获评总额之最;11家企业和1家组织首次参与评价,同样创历史新纪录。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深入推进品牌价值评价相关工作,不断提升我市企业品牌价值与影响力,持续强化品牌培育和质量提升,激励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品牌价值评价,提高企业品牌溢价能力,增强“丹东制造”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记者:王俊
    09/19
  • 国网丹东供电公司“满格”电力赋能重点项目
    日前,国网丹东供电公司“雷锋”共产党员服务队对东港大闰肉禽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回访,了解企业扩建项目送电后运行情况,做好供电服务保障。东港大闰肉禽食品有限公司包装车间扩建项目是东港市前阳经济开发区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2.2亿元,占地27亩,建筑面积41926.58平方米,涵盖厂房与冷库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新增16台(套)设备,用电负荷增加60%,计划于今年11月底前完成建设,12月底前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年初,国网丹东供电公司“雷锋”共产党员服务队在走访中了解到企业用电需求后,第一时间组建工作专班,配备“一对一”客户经理全程跟踪服务。通过创新推行“预受理+并联审批”服务模式,将流程时长压缩40%,同步推进设计审查、物资采购与施工准备,有效缩短了送电时间。8月27日,企业10千伏专线送电工程顺利投运,比原计划提前6天,保障了年产能20万吨新生产线的用电需求。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肉鸡1.5亿只,年产值约2亿元,利税1300万元,带动约500人就业。“从用电方案制定到竣工验收,供电公司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客户经理随叫随到,为项目顺利推进解决了不少难题。”东港大闰肉禽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晨明表示。近年来,国网丹东供电公司持续开展客户走访,实时掌握企业用电需求,高效解决用电难题。下一步,将继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完善服务机制,推广“预接电”等创新模式,为丹东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电力保障。记者:邢漫
    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