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一季度新增高层次人才同比增长100%
    近日,记者从丹东市人社局获悉,2025年一季度,我市新增高层次人才10人,完成省指标(10人)的100%,同比增长100%;新增专业技术人才577人,完成省指标(2400人)的24%,同比增长13.8%。组织2024年度丹东市初级专业技术职称考试评审,评审出23个专业167名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兑现“万名学子留丹来丹”专项行动人才补贴201.9万元,其中享受博士工作补贴93人,享受万名学子来丹留丹生活补贴177人。完成东北大学2025年寒假大学生政务实习8人,实习期2周。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就业重点群体培训、高校毕业生免费专业转换培训工作2137人次,开展职业技能认定1720人次。为做好我市人才工作,目前,市人社局正在开展2025年丹东市产业人才结构、需求及岗位薪酬调查,面向全市职业院校开展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征集遴选工作,谋划全市职称工作安排、民营企业职称评审“直通车”活动以及专项职称评审工作。下一步,还将配合市委人才办做好赴全国“双一流”高校开展人才交流引进活动;按省人社厅统一部署,做好少数民族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特殊培养、优秀工程师推荐、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推荐及补贴发放、2025年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进企业进园区活动等工作。记者:李美臻编辑:邹润
    04/10
  • 推进窗口建设 提升政务服务质效
    近日,丹东市人社局以清风辽宁政务窗口建设为抓手,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完善监督机制,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创建12345热线专人日办结机制。接到12345平台诉求件后,信访科第一时间专人即收即转属事科室,属事科室做到“集体研究,当日办结”。同时,局督查室和行政审批科组成工作专班专门督办,及时对群众诉求进行回访,确保群众诉求及时解决,反馈满意。为督促窗口“优办快办”,建立“四个监控系统”,对数据流和业务流实行好差评和黄灯提示红灯警示,实现一个窗口办理所有业务。不断深化“如何办成事”五项制度。建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信访科、行政审批科、机关纪委等五部热线电话等诉求反映渠道,累计服务群众25万余人次,做到将问题留在人社部门解决,从根本上减少信访问题发生。为正向激励人社窗口服务“优办快办”,开展“流动红旗”科室评比、“优办快办”能手和“办成事”标兵评选活动,用身边的榜样正向激励工作人员服务提质升级。为解决好社保领域群众诉求,创新开展“人社科长讲政策”、“社保服务进万家”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手册1万余份,当场解答群众社保领域诉求200余件。针对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工作,建立290多个临时性咨询窗口点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做好咨询接待和政策宣传解释工作,群众满意度100%。同时,将党建工作与12345热线相融合,推出“党建+人社微服务”,开发“丹东人社微服务”系统,创建580个党建微服务岗位,全系统党员干部实行“一人一岗”,主动认领群众的困难和需求,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群众满意度为100%。记者:李美臻编辑:邹润
    04/10
  • 产业项目“多点开花”
    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22次,38个项目开复工,三大产业园区引进企业12户,引进内资26.4亿元,同比增长73.8%……一季度,合作区聚焦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在攻坚克难中担当作为,推动思想破冰、行动突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关键抓手。合作区围绕支柱产业延链、补链、稳链、强链精准发力,完善招商图谱,明确全区22个部门的分工,制定“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为“项目之春”蓄势。区领导带头抓项目,各部门协同推进,紧盯对外贸易、新能源、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对接推进项目落地。丹东数字贸易港外贸综合服务平台项目签约并完成首单通关;大连友谊集团与丹东国际商贸城签约丹东友谊商城项目;山水景界丹东文化休闲中心项目完成初步规划设计方案;服装产业园项目达成初步投资意向。此外,赴北京、广西、河北等地开展招商,签约总投资约7.6亿元的华电丹东海上风电母港项目、总投资39.85亿元的海底电缆制造项目,洽谈河北陆港集团丹东陆港集装箱生产建设等12个项目。其中,华电丹东海上风电母港项目位于丹东港,将新建一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用于风机大部件等重型装备及海底电缆的运输作业,建成后将提升港口物流服务水平。海底电缆制造项目主要建设1条海底电缆生产加工线,用于制造500kV及以下光电复合海缆、陆缆等产品,投产后预计年产值11亿元,年纳税约8900万元,带动就业250人。合作区成立项目专班,由区领导挂帅,制定项目图谱,提供全流程跟踪服务,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破解土地收储、工程容缺招标等难题,全力推进中车风机电气控制装备制造、大部件装备制造、锂电储能设备制造三大项目。目前,大部件装备制造项目完成桩基施工与厂房主体封顶,电气控制装备制造及锂电储能设备制造项目正在进行桩基施工,同步购置设备。合作区各产业园区积极构建集研发、生产、人才培养、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生态体系,优化供水、供气、供电、排污等配套设施。辽宁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现有企业85家,产品结构迈向中高端。润和密封有限公司年内新增8台数控机床,力争实现年产值3600万元目标。通达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多款检测设备受到海内外市场青睐,订单排至5月份,预计一季度产值超1300万元。宝吉开电器配件有限公司建立“双质检”流程,去年出口50万套线束产品,预计今年产量翻倍。记者:刁庆峰编辑:邹润
    04/08
  • 【牢记嘱托显担当 决胜之年夺全胜】奋力夺取“开门红”丨元宝区:打好招商“组合拳” 跑出项目“加速度”
    一家家企业相继入驻,一个个项目筹备、建设正酣。年初以来,元宝区铆足干劲,赛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隆强机械密封产业化等项目如期复工,宇拓新材料标准化厂房建设、金山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等项目正积极推动实施,一批批项目正从“纸上”跃到“地上”。一季度,元宝区开复工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41个,其中新建项目9个、续建项目32个,总投资122.9亿元;计划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7个,其中新建项目2个、续建项目15个,总投资110.8亿元。1~2月,元宝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4%。站在新起点上,元宝区正以“拼”的精神、“抢”的劲头、“实”的作风,为全年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精准发力,推动重点项目高效实施。优化工作机制,建立由区级领导、行业部门负责人及属地负责人组成的“三级包保”工作制度,压实工作责任。各责任部门打破信息壁垒,建立高效沟通协作机制,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生命周期“闭环式”管理和“保姆式”服务。强化在建项目动态管理,充分利用项目调度“驾驶舱”,实时掌握续建工程进度和投资强度。充分依托“一图谱四清单”“一专班四机制”工作模式,对每个项目进行深度剖析,精准定位关键环节和关键节点,制定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确保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有条不紊地推进。引“源头活水”,促“开花结果”。今年以来,元宝区掀起招商引资新攻势,成立招商工作专班,细化责任落实,制发活动方案、工作细则及工作流程图,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充实完善“招商图谱”,以“日周旬月季”调度机制推进招商引资“冬季会战”各项指标完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79次。其中,“走出去”招商9次。区主要领导带队赴北京、扬州、大连等地,围绕重点产业靶向推介、精准对接,洽谈特种车采购、智慧农业、文旅产业等项目;“请进来”招商70次,举办“下午茶”“企业家招商座谈推介会”“返乡优秀人才座谈会”等特色活动,聘请招商大使20名。开展“新春佳节、乡情无限”活动,累计对接乡贤60余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16个,中易集团电商平台项目完成企业登记注册。开展“面对面”活动18次,对接企业42家,金山水环境综合治理等6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此外,借助扬州市丹东商会成立机遇,元宝区在扬州举办了招商推介会,邀请80余家各商协会、扬州企业参加,推介柞蚕丝画、光华塔醋、草莓、蓝莓等特色“元宝好物”,专题招商推介优势资源,现场签约12个项目,涵盖工业、文体旅、电商等多个行业领域。截至目前,元宝区共引进内资10.84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全年目标的35.2%;谋划包装5000万元以上项目32个,新签约2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0个,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一个个重大项目的招引与建设,加速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质生产力,不断为元宝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提供支撑。记者:栾柏醇编辑:邹润
    04/03
  • 打好招商“组合拳” 跑出项目“加速度”
    一家家企业相继入驻、一个个项目筹备、建设正酣。年初以来,元宝区铆足干劲,赛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隆强机械密封产业化等项目如期复工,宇拓新材料标准化厂房建设、金山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等项目正积极推动实施,一批批项目正从“纸上”跃到“地上”。一季度,元宝区开复工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41个,其中新建项目9个、续建项目32个,总投资122.9亿元。计划实施亿元以上项目共17个,其中新建项目2个、续建项目15个,总投资110.8亿元。站在新起点上,元宝区正以“拼”的精神、“抢”的劲头、“实”的作风,为全年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让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元宝区精准发力,推动重点项目高效实施。优化工作机制,建立由区级领导、行业部门负责人及属地负责人组成的“三级包保”工作制度,压实工作责任。各责任部门之间打破信息壁垒,建立高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生命周期“闭环式”管理和“保姆式”服务。强化在建项目动态管理,充分利用项目调度“驾驶舱”,实时掌握续建工程建设进度和投资强度,做到数据统计科学全面、投资应统尽统。充分依托“一图谱四清单”“一专班四机制”工作模式,对每个项目进行深度剖析,精准定位关键环节和关键节点,为项目推进制定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确保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有条不紊地推进。眼下,元宝区项目建设呈现蓬勃发展之势。1-2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4%;一季度预计完成投资5.4亿元,同比增长8%。引“源头活水”,促“开花结果”。今年以来,元宝区掀起招商引资新攻势,成立招商工作专班,细化责任落实,制发活动方案、工作细则及工作流程图,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充实完善招商图谱,以“日周旬月季”调度机制推进各项指标完成,稳步推进招商引资“冬季会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全区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79次。“走出去”招商9次,区主要领导带队赴北京、扬州、大连等地,围绕重点产业靶向推介、精准对接优势产品,洽谈特种车采购、智慧农业、文旅产业等项目;“请进来”招商70次,开展“下午茶”“企业家招商座谈推介会”“返乡优秀人才座谈会”等特色活动,并聘请招商大使20名。开展“新春佳节、乡情无限”活动,累计对接乡贤60余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16个,中易集团电商平台项目完成企业登记注册。开展“面对面”活动18次,对接企业42家,金山水环境综合治理等6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此外,借助扬州市丹东商会成立,元宝区在扬州举办了招商推介会,邀请80余家各商协会、扬州企业参加,推介柞蚕丝画、光华塔醋、草莓、蓝莓等特色“元宝好物”,为优势资源进行专题招商推介,现场签约12个项目,涵盖工业、文体旅、电商等多个行业领域。截至目前,元宝区共引进内资10.84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全年目标的35.2%。谋划包装5000万元以上项目32个,新签约2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0个,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一个个重大项目的招引与建设,加速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生产力,不断为元宝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提供支撑。记者:栾柏醇编辑:邹润
    04/03
  • 打好促消费组合拳
    一季度,我市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消费升级、助力企业发展为着力点,坚定不移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多维度精准施策,为消费市场实现“开门红”注入强大动力。1至2月,全市限额以上社零额完成21.9亿元,同比增长12.4%,高于全省6.9个百分点。举办特色活动,营造浓厚氛围。春节期间,市商务局成功承办辽宁省网上年货节启动仪式暨丹东网红经济合作交流活动,打造集展示、交流、合作、销售于一体的电商盛会,推动丹东电商产业迈向新高度。组织各县(市)区联动我市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围绕“年货、年礼、年味”主题,精心策划100余项春节促消费活动,丰富市民消费选择。指导大型商超等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加大物资储备,保障春节期间价格平稳、供应充足。春节期间,26家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实现零售额约3466.7万元,商超类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4.25%,充分满足市民节日消费需求。发放惠民消费券,持续刺激消费增长。为持续激发消费潜力,向全市发放15万元“丹东新春年货大集促消费活动惠民消费券”,涵盖年货大集、餐饮住宿、家电汽车等领域,点燃市民消费热情。3月26日起,发放200万元“2025迎春惠民消费券”,其中餐饮类和零售类各100万元,预计带动餐饮和零售市场销售额超1500万元,切实提升市民消费体验。推动大宗商品消费,释放消费升级潜力。举办2025丹东汽车节,汇聚32家重点销售企业,携奔驰、宝马等30余个汽车品牌,集中展示200余款车型,发放500万元购车补贴,激发消费者购车热情,活动期间汽车销售突破1400辆,拉动汽车、石油消费1.9亿元。积极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政策,启动家电、手机数码、汽车报废、汽车置换、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活动,截至3月末,吸引全市超2.5万人次踊跃参与,带动汽车报废800余辆,新车销售1700辆,拉动消费超2亿元。通过政策引导和补贴支持,鼓励消费者更换老旧家电和数码产品,促进消费升级,提升生活品质。创新消费场景,激发市场新活力。举办丹东绿色时尚纺织服装消费季活动,7家本地服装工厂店惊艳亮相,通过线上线下融合、集中展销和店铺促销相结合的模式,为市民提供便捷、多元的购物体验。成功举办丹东味道创意菜大赛,精心评选出50道创意菜品,并加入丹东味道美食地图,助推丹东餐饮行业创新发展。记者:刘响编辑:邹润
    04/02
  • 丹东激荡高质量发展澎湃春潮
    塔吊高耸,机器轰鸣,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企业生产车间内,智能化设备高速运转,工人们铆足干劲赶订单……春日的丹东,处处洋溢着奋进的气息。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全市上下干字当头,全力以赴攻项目、强创新、优环境,以踔厉奋发的姿态,奋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激荡高质量发展澎湃春潮。3月26日,记者从市经合中心了解到,自“冬季会战”开展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管行业要主动招商、管资源要保障招商、管审批要服务招商”的工作要求,同向发力、同题应答,超前超额完成“冬季会战”目标任务。“冬季会战”期间,全市完成实际到位内资181.97亿元,同比实现增长,实现38个亿元以上项目到资;全市共谋划储备5000万元以上项目373个,新签约2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50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重点签约项目113个,总投资额252.73亿元;各地区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走请”活动249次,其中“走出去”招商32次,签约项目13个,“请进来”招商217次,开展特色招商推介会29次;共有在谈外资项目19个,举办外资招商活动15次。“冬季会战”是在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下,对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在招引路径、模式上的一次全面升级与调整。通过“冬季会战”,各地区、各部门形成了全员全域、争先竞进的招商氛围,提升了善谋善算、能谈能落的招商能力,落地了补链增效、强链提能的招商项目,激活了闲置资源、低效载体的招商空间。“冬季会战”期间,全市上下形成招商合力,变“冬闲”为“冬忙”。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亲自上阵与浙江吉利集团、杭州绿城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天津荣程祥泰投资控股集团、江苏亨通集团、盛通控股集团等深入洽谈、谋求合作,推动项目落地转化。各副市级领导在包保地区充分发挥带头招商作用,开展“走请”招商活动60次。各地区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开展“走请”招商活动次数同比实现增长,成功签约招商项目。此外,年初以来,通过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总商会年会、丹东籍企业家乡贤春节回乡座谈会以及北京丹东商会、江苏扬州丹东商会成立大会等活动,引导企业家、异地商会参与“以商招商”,聘请“招商引资大使”,构建政企协同招商网络。“冬季会战”重塑了招商指挥体系,以工作专班的形式协调、调度、推进全市招商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在工作中比进度、比力度、比实效,宽甸、元宝、东港已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谋划储备招商项目目标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聚焦“打好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这一首要任务,紧扣市委、市政府“冬季会战”工作要求,围绕主责主业与招商引资形成共鸣,主动研究政策赋能、要素保障,结合各自资源禀赋、发展优势,深入调研,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市直各单位主动牵线搭桥,挖掘梳理110条招商线索信息,有21条转化成洽谈项目纳入县区“重点洽谈项目库”,实现了项目信息与区域产业资源规划深度匹配。“冬季会战”硕果累累,“春季突破”紧锣密鼓。接下来,“春季突破”将继续围绕实际到位内资及固投完成情况、重点项目推进情况、招商活跃度、吸引新的外商投资等四个方面开展工作。把“春季突破”作为落实“冬季会战”成果转化,谋求“夏季攻坚”良好开局的关键行动,全面梳理“冬季会战”及2021年以来招商引资已签约未落地及已落地未见效项目台账,按照“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服务”的工作思路,抓实抓细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成等全过程跟踪闭环工作,形成实实在在的工作量,推动目标任务健康增长。以项目真实落地、顺利开工、投产见效作为招商项目的唯一“生命线”,加强与统计部门衔接配合,真实、有效、持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同时,为企业解决问题,每月汇总相关情况,为推动我市经济持续增长和项目落地生根提供坚实保障。紧盯目标任务,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加强统筹、加大力度,有计划、有措施地对接重点企业、推进重点招商线索、洽谈重点招商项目,动员各级干部积极走出去,抓好时机请进来,持续营造大抓招商、上大项目的工作氛围,确保“春季突破”各项任务有效推进、高效落实。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按照省、市相关工作要求,下大力气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等,借鉴发达地区先进工作经验,借力商协会、团体、中介机构等外力、外脑,借助本地龙头企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资实效。记者:邢漫编辑:邹润
    04/01
  • 跨境电商对接活动在沈举办
    日前,辽宁省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暨外贸新业态要素资源对接活动在沈阳市举行。市商务局组织丹东奥美佳食品、东港市昌平食品、凤城延伟机械等10家企业以及各县(市)区商务部门参加活动。活动现场,丹东展区展示了仪器仪表、增压器及汽车零部件、水产品三大特色产业带发展成果。各县(市)区商务局与沈阳海关、沈阳跨境综试区、大连跨境综试区、辽宁科技大学等开展交流,丹东企业代表与阿里巴巴、亚马逊、盛大门物流、中信保等企业就产品出口、物流运输、金融服务等方面展开交流,寻求合作机会。记者:刘响编辑:邹润
    03/31
  • 对接跨境电商 拓宽“出海”渠道
    日前,辽宁省“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暨外贸新业态要素资源对接活动”在沈阳举行,丹东市商务局组织丹东奥美佳食品、东港昌平食品、凤城延伟机械等10家企业参加活动。活动现场,丹东市商务局重点展示边境经济合作区仪器仪表、凤城增压器及汽车零部件、东港水产品三大特色产业带发展成果。位于边境经济合作区的辽宁仪器仪表产业园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入驻企业近200户,已形成年产值近30亿元的产业集群,核心产品涵盖工业自动化仪表、医疗仪器等多个领域。凤城增压器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带历史悠久,聚集企业192家,年产值20多亿元,产品以高效、耐用、节能著称,广泛应用于多个知名汽车及工程机械品牌,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港水产品产业带聚集企业超120家,年进出口额超40亿元。众多企业通过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BRC认证等国际认证,产品涵盖蟹类、贝类等五大类上百个品种,申请商标专利200多种,实现从原料出口到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转型。活动中,丹东市参会人员与跨境电商平台、物流企业、金融机构等展开对接洽谈。各县(市)区商务局与沈阳海关、沈阳跨境综试区、大连跨境综试区、辽宁科技大学就跨境电商相关政策、综试区发展方向、人才培育等内容深入交流。我市企业代表与阿里巴巴、亚马逊、盛大门物流、中信保等企业和机构洽谈合作,进一步拓宽出口渠道。下一步,丹东市商务局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深化跨境电商与本地产业带深度融合,助力企业“出海”,推动丹东市外贸高质量发展。记者:刘响编辑:邹润
    03/31
  • 招商“冬季会战”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1个
    日前,好消息传来,丹东成功转化总投资20.1亿元的亨通海缆制造产业项目。双方的合作源于几个月前:去年冬天,丹东招商团队赴苏州市知名企业考察洽谈,希望亨通集团把更多资金、项目、人才和技术引入丹东,深化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合作;今年春天,江苏亨通高压海缆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志康一行来到丹东,双方就扎实推进新能源项目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丹东市通过招商引资“冬季会战”,破除了以往招商工作等靠要、畏难发愁等思想倾向,抢前抓早、加力提速,为推动经济发展注入招商“活水”,超前超额完成“冬季会战”目标任务,招商引资一季度开门红已成定局。经初步核算,“冬季会战”期间,丹东市完成实际到位内资同比增长23.9%,完成“冬季会战”目标任务的105.4%、全年目标任务的31.6%,实现到资亿元以上项目31个;全市共谋划储备5000万元以上项目303个,超额64个完成“冬季会战”目标任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6%,拟投资额3227亿元;新签约2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15个,完成全年300个目标任务的38.33%,总投资额217.55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重点签约项目82个,总投资额206.9亿元,超额32个完成“冬季会战”目标任务。在北京,丹东市招商团队开展重点项目洽谈活动;在天津,丹东市招商团队开展招商考察活动,拜访知名民营企业,宣传推介丹东,洽谈推进合作事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一次次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一场场共促合作的推介盛会,一个个共赢发展的项目相继签约,丹东市通过“冬季攻势”积极招商引资,成功签约并计划落地一系列高质量、有前景的项目。到资项目中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升至23.1%,较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这些项目不仅涵盖了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创新领域,还包括了传统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多个重要环节,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招商的信息从哪里来?拿什么招商?怎么招商?谁来招商?丹东各地区、各部门主动研究政策赋能、要素保障,深入调研,绘制了“产业链招商图谱”。市直各单位主动牵线搭桥,挖掘梳理的110条招商线索信息,有21条转化成洽谈项目纳入县区“重点洽谈项目库”,实现了项目信息与区域产业资源规划深度匹配。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拼经济、促发展的“强引擎”“压舱石”,继“冬季会战”之后,丹东将系统组织春季、夏季、秋季招商会战,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营商环境建设贯穿全年。记者:王卢莎编辑:邹润
    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