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东市全民运动会太极拳比赛开赛08/14
- 丹东市全民运动会花毽比赛开赛08/14
- 夏日暖客,丹东拿出满满诚意!
“清凉”服务沁人心高速温情暖征途炎炎夏日,辽宁高速丹东分公司所辖各收费站持续开展“畅行辽宁・一路清凉”小红帽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为过往司乘送上夏日清凉,用贴心服务驱散旅途疲惫,更将高速服务与地方文旅资源相融合,让每一位司乘在炎炎烈日中既感受来自高速公路的暖心关怀,又能轻松开启文旅新体验。在各收费站的志愿服务岗,小红帽志愿者们备好冰镇饮品、防暑药品等物资,同时递上一份精心制作的“高速文旅E路自驾”行车指南。这份指南里,不仅有详细的周边游玩攻略,还标注了从收费站出发的最佳路线、预计行驶时间以及景区的开放时间、门票信息等。这样的“清凉”服务,将高速公路变成了连接文旅资源的纽带,让司乘在享受便捷通行的同时,更能深度体验地方文旅魅力,真正实现了“畅行辽宁”与“乐享文旅”的完美融合。执法车变身“暖心车”助残疾游客圆梦8月9日上午,丹东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二大队执法人员,在鸭绿江浮桥景区执法检查时发现,一辆河北籍大客车旁站着一位独自拄着双拐的游客,执法人员立即上前询问其是否需要帮助。经了解,这名游客姓米,来自北京,此次到丹东游玩。车上其他人员都去鸭绿江浮桥景点参观了,米先生担心自己行动不便,往返景点耽误其他游客时间,因此只能在车旁等候。了解情况后,执法人员将米先生搀扶到执法车上,送到鸭绿江浮桥景点门口,并陪其参观,拍照留念,结束后又开车将米先生送回大客车上。此举,得到米先生和同行游客的一致赞许。记者:郭霁贤
08/14 - 抗美援朝纪念馆开启“宠客”模式
今年暑期,抗美援朝纪念馆通过延长开放时间、增设夜场及推出沉浸式临时展览等举措,为观众打造跨越时空的红色之旅,更好地满足市民、游客精神文化需求。8月12日8点30分,来自北京的游客们已经进入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7月15日至8月31日,抗美援朝纪念馆延长开放时间,每日开馆时间调整为8点30分至17点(16点30分停止入馆),为游客提供更充裕的参观时间。7月19日、26日、27日和8月2日、9日、16日、23日、30日,抗美援朝纪念馆增设夜场,开放时间为18点至20点30分(20点停止入馆)。观众可在清凉的晚间,感受历史的厚重与荣光。7月25日,“胜利的凯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音乐专题展”正式启幕,以音乐为媒,让观众重回气壮山河的烽火年代。展览以“出征号角”“铁血壮歌”“英雄颂歌”“人民祈愿”“烽火檄文”五大乐章为叙事主线,串联241张珍贵历史照片、文物图片及新征集史料。从激昂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到深情的《我的祖国》,75首经典歌曲被赋予全新历史注脚,让民族精神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NFC互动音乐墙”可以说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观众只需用手机轻触展板,即可聆听《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英雄赞歌》等41首不朽旋律,在泛黄曲谱与激昂音符的交织中,实现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抗美援朝纪念馆今夏开启的“宠客”模式,不仅是对服务的升级,更是对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诠释。当一首首经典旋律在夏日响起,抗美援朝纪念馆正以最温暖的姿态,迎接每一位观众的到来。记者:刘海东
08/14 - 探秘公交“幕后” 体验奇妙之旅
8月10日,丹东市公交集团与市中小学生公益平台联手开展的“公交探秘”共建共促活动启幕。来自全市多所中小学的同学们怀着好奇与期待,开启了一场揭开公交车运营“神秘面纱”的奇妙旅程。在H1路“红色公交”上,营运服务部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介绍沿途的红色景区:“大家看,前面不远处就是鸭绿江断桥,当年无数先烈从这里出发,用热血守护家园。”同学们听得格外认真,时不时举手提问:“这条线路上还有其他红色故事吗?”“公交车路过这些地方时,会特意放慢速度吗?”工作人员一一耐心解答。在公交集团人民桥充电站,大家参观了草莓公交、匹克球公交、东北大花主题公交以及整齐排列的充电桩,工作人员介绍了公交车充电设备及操作流程。在公交智能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几百辆公交车的运行轨迹。工作人员指着屏幕向同学们介绍实时分析的公交一体化监管平台,并且演示了系统的智慧功能。在公交集团一楼的展厅,关于丹东公交发展历程的时光长廊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工作人员指着老照片和陈列的两台机器介绍:“1952年10月,丹东公交公司刚成立时,只有18名员工、设1条线路和2台公交车,车轮碾过的是泥泞小路;到现在,我们已经发展到50条线路、490台运营车辆,线路覆盖了城市的每个角落,走的道路也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柏油路。”从黑白照片里的老旧公交车,到如今整洁环保的新能源车辆;从手写的调度记录,到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同学们目睹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真切感受到了城市发展的速度与温度,不少同学感慨道:“原来丹东公交有这么悠久的历史,真是太了不起了!”记者:张怡媛
08/13 - 小志愿者走进历史文化体验馆 沉浸式感受家乡魅力
近日,鸭绿江断桥旁的丹东市历史文化体验馆内人头攒动,由丹东市中小学生公益平台和振兴区关工委联合组织的“家乡历史文化探寻之旅”在此启幕,来自全市多校的75名学生与家长共180余人,一同叩开家乡历史的大门,沉浸式体验丹东的多彩文化。活动分为上下午两场,八名小讲解员化身“历史向导”,带领大家开启时光穿越之旅。从“前阳人”脚下的古老土地,到“一城阅千年”的城市变迁,孩子和家长们循着讲解的脚步,在刻满人物的肖像墙前驻足,在原始部落关系图前思考,更被序厅中美妙的LED显示屏吸引。屏幕上,百年成荫的银杏大道、随处可见的杜鹃花丛......丹东的城市符号徐徐展开,勾勒出一条多媒体风光长廊。实践互动环节更添乐趣,让孩子们不仅领略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更是了解到了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一堂生动的‘家乡文化课’!”参与活动的家长感慨道。触摸历史、体验民俗......悄然播下了热爱家乡的种子。据了解,平台将持续组织此类活动,让更多青少年在实践中发现家乡之美,传承文化根脉。
08/13 - 网友热议丹东“城市温度”,这些瞬间真暖!
近日,一件发生在振兴公安分局门前借伞的小事,在网络空间悄然热传,引发了市民和网友的广泛关注与点赞,点滴小事折射着一座城市的温度。8月3日傍晚,一网友和家人晚饭后到江边散步,行至振兴公安分局附近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们便匆忙跑到分局门前的雨搭下避雨。当时,已有两位路人在此躲避。一名警察亲切地邀请他们到大厅避雨,几名市民婉拒了这份好意。这名警察又返回大厅,找来两把雨伞递到了几人手中。这突如其来的温暖,让在场的市民连声道谢。这名警察还当场表态:“明天就在分局大厅里放上便民伞!”回到家中,这位倍感暖意的网友便发布了一条抖音短视频:“我不知这位警察姓什么,但却被他的举动温暖到了,希望这样的警察越多越好。”更令这名网友暖心的是,第二天去还伞时,看到振兴公安分局大厅里整齐摆放着便民伞。8月7日,记者在振兴公安分局大厅里看到,12把雨伞整整齐齐摆放在公益伞架上。分局营商大队工作人员介绍,当时为避雨市民送伞的是分局领导。今后,分局还要拓展诸如办证上门等更多的便民利民措施,来回应广大市民的期待。无独有偶。近期,驾驶辽FD06629出租车的丹东的哥热情服务的视频,也在网上成了热点。“我也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呀。”8月7日上午,记者找到了出租车司机高宏伟。他说,每逢外地游客打车,他都会介绍丹东哪个地方有好吃的、好玩的,遇到有大件行李的乘客,他还会主动搭把手。现年43岁的高宏伟,曾是一名厨师,做出租车司机其实才两个多月。他说,这两个多月时间里,他就在车内捡到4部手机,都想方设法还给失主。有一次,3名乘客在和谐家园小区附近乘车至新乐购商场。乘客下车后,高宏伟发现有一部手机落在了出租车后座上,他拿着这部手机跑到商场内寻找到了那3名乘客。高宏伟现在养成一个习惯,乘客下车时他都会提醒一下:“把随身物品带好啊!”前些天,记者还采访了家住北京昌平区的曹新宇老人,这是他退休后连续第15年来丹东休养,有时一住就是两个月。他说,丹东不仅有温泉、美食、美景,养老宜居条件得天独厚,这里的人们更是热情好客,以后他还要推介更多身边的亲戚朋友来丹东看看。记者:刁庆峰郭潇
08/13 - 鸭绿江畔宣传防溺水
正值汛期和暑期叠加,为切实守护群众生命安全,连日来,丹东边境管理支队一经街边境派出所党支部将防溺水宣传阵地前移至鸭绿江畔,化身水域安全“守护者”,为群众织密安全防护网。进入汛期,一经街边境派出所民警分班次守护在鸭绿江边,细致地向过往群众、附近居民、特别是放暑假的学生,发放防溺水宣传手册,用触目惊心的真实案例现场说法,普及“六不准”安全常识,尤其反复强调“不私自下水”“不擅自结伴游泳”等关键要点。针对暑期游客增多的情况,民警们专门讲解汛期鸭绿江水流湍急、暗流涌动的特点,并传授必要的应急救援知识。为了提升警示效果,派出所民警实地踏勘,在码头周边等关键水域,设置醒目、清晰的安全警示标识。同时,他们延伸服务触角,利用社区微信群,向辖区居民精准推送防溺水温馨提示,提醒家长切实履行好监护责任,“守在百姓身边”时刻保护群众安全。与此同时,一经街派出所将科技手段融入日常守护。党员民警带头执行分时段、高频次沿岸动态巡查机制,尤其紧盯午后高温、傍晚纳凉等重点时段。依托移动警务终端,对重点区域进行电子打卡巡查,确保无遗漏、无死角。同步在巡逻点位规范配备救生圈、绳索等应急装备,确保一旦突发险情,民警能以最快速度实施救援记者王卢莎
08/13 - 12345热线平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要高效执行,不能拖泥带水。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特别是涉及文体旅、消防等紧急诉求要严格执行‘30分钟响应、2小时到场’机制……”这是日前丹东市12345热线平台充分发挥连心桥作用提出的具体要求。力戒虚功、务求实效,提升“未诉先办”工作质效,主动上前一步,“事前管理、主动回应”,努力从源头上解决群众诉求。热线处理的每一个诉求,都是群众最关切的民生实事。丹东市把12345热线平台作为民意民声的“晴雨表”,及时发现问题、妥善解决问题,坚决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丹东市强化数据穿透式监管,定期发布“诉求热力图”“推诿问题清单”,定期报告办理结果。丹东市12345热线平台创新推出了以“未诉先办、小诉快办、急诉现办、难诉共办”为主要内容的“四诉四办”工作举措,更好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前不久,热线平台通过AI监控系统发现振兴区红房二街一处路段存在路面不平、路上有碎石等问题,给过往车辆、行人带来安全隐患。平台第一时间将发现的问题反映给丹东市住建部门,并要求相关部门迅速介入处理,及早消除安全隐患,第一时间对破损路段进行维修。今年以来,丹东市12345热线平台积极协调各方,以建立权责清单、加强部门联动、确保兜底办理为工作主线,有效形成合力,严格落实“日批阅、周调度、月讲评”制度,实现“难诉共办”。记者:王卢莎
08/13 - 看一场赛,爱一座城 鸭绿江畔尽显丹东魅力……
8月10日下午,2025年“全民健身周”的精彩赛事——花毽与太极拳大赛在风景如画的鸭绿江畔拉开帷幕。花毽翻飞展风采下午4时30分,花毽大赛率先开场。10支队伍、60余名选手同场献技。单踢、盘踢、勾踢……行云流水般的技法令人目不暇接,五彩毽球上下翻飞,划出灵动轨迹,引得现场喝彩连连。作为全国唯一的“毽球城”,丹东拥有深厚的毽球文化底蕴。赛事的火热氛围,也带动了众多市民游客纷纷驻足,体验毽球运动的乐趣。太极演绎东方韵花毽大赛余热未消,太极拳比赛接续展开。11支团体队伍与单项选手共百余人轮番登场,上至八旬老者,下至十岁少年,不同年龄段的爱好者共同诠释太极的包容与魅力。太极扇刚柔相济,太极拂尘飘逸洒脱,吴氏太极拳沉稳舒展……特色项目轮番亮相。其独特的东方韵味不仅深深吸引了本地市民,更令在场的外国友人沉浸其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全民健身热潮涌为期3天的鸭绿江畔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累计吸引近千名运动员参与,万余名游客市民驻足观赏。赛事不仅为迷人的鸭绿江夜景增添了跃动的活力之美,更向旅丹游客生动展现了“鸭绿江畔丹东真好”的独特魅力。记者:肖航于上茹孙启晗
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