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辽宁省丹东市:将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
    备受关注的丹东市红房街小学改扩建工程,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预计3月初,这项被振兴区政府纳入2023年十大民生实事的工程将进场施工。此次红房街小学改扩建工程建成后,将增加建筑面积2963.91平方米,新增教室28个。红房街小学的改扩建只是振兴区众多教育实事之一。多年来,振兴区一直心系教育发展,每年都将改善办学条件列入全区民生工程任务来抓。近3年,在省、市、区各级财政支持下,共计投入1700余万元,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今年,丹东市振兴区将促消费工作纳入振兴区十大民生实事。全年投入200万元,依托“五一”“十一”等重要节假日,开展“吃、喝、玩、乐、购”促消费活动。结合旅游旺季,开展节日欢乐购活动,吸引外地客流,带动零售业快速复苏。此外,以促消费为抓手,拉动商贸经济复苏。2023年伊始,振兴区商务局举办丹东市迎新春消费节暨振兴欢乐购活动,以特色年货、餐饮美食、数码家电、汽车燃油、珠宝首饰为重点,采取线上线下融合形式促消费。3月份,计划开展汽车、石油促消费活动,通过举办车展、购车送油卡形式促消费,预计拉动汽车、石油消费1.5亿元。坚持惠民实事为人民,以解决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焦点难点问题、关爱困难群体、保障群众健康、补齐民生短板为重点,振兴区全年将全力办好十项惠民实事,涵盖就业、交通、养老、教育、医疗、文化、人居环境等多个领域。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造面积7.97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121户,维修老旧排水管网3公里,新修小区内道路1万平方米。实施建筑物外立面维修升级,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更换供热管网10公里。实施城区燃气设施改造,更换老旧燃气管线10公里,安装智能燃气表7万块。实施建设“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改造东小线、富二线等农村公路8.1公里;继续实施“一事一议”维修改造农村公路15公里。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继续推进“厕所革命”,完成改厕50个;实施垃圾分类减量,增加14辆电动垃圾收集车;不断提升村容村貌,推进接梨树村、汤池村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推进集贤村、洋子泡村申报省级美丽宜居村。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惠民政策,开展援企稳岗“护航行动”,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30场以上,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以上,新增就业岗位增长10%以上,实现新增就业400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800人。建设养老服务配套设施,新增家庭养老床位100张,全区至少建有7处对老年人予以优待的老年食堂,实施老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和配置老年人用品。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完成红房街小学扩建工程,启动六纬路小学新区分校,实施滨江小学和青年大街小学操场塑胶改造,争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完成振兴区医院、浪头医院重症单元建设,推进区医院进一步救治能力改造项目建设,改造病房和医疗业务等用房50个。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区文化馆改造,新增一批小区、社区体育设施,新建村(居)全民健身路径点5个,全年举办各类健身活动100场以上。开展惠民促消费活动,投入政府引导性资金200万元,争取上级促销费活动资金,组织汽车、石油、餐饮、家电等重点行业和企业举办促销费活动让利群众,拉动市场消费快速恢复。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目前,振兴区政府已对十大民生实事进行了工作分解,建立了任务台账和责任清单。下一步,将对民生实事实行情况全程跟踪、定期通报,确保实事办好办实。
    02/17
  • 辽宁省丹东市:把案件办在田间地头的“第一现场”
    携卷下乡,把案件办在纠纷现场;巡回审判,把法庭“搬”进村委会……在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城厢人民法庭,到田间地头的“第一现场”去寻求矛盾纠纷的化解之法,在法理、事理、情理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样的办案模式已经成为法官们工作的日常。城厢人民法庭位于宽甸镇内,主要负责宽甸镇、红石镇、石湖沟乡辖区内一审民商事案件的审理。作为宽甸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近年来,城厢人民法庭有效发挥基层法庭前沿作用,服务乡镇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切实化解人民群众矛盾纠纷。“法官,没有想到你们会来我们这里开庭。”一面国徽、一条横幅、几张桌椅、摆好标牌……一个“巡回审判法庭”就这样搭建了起来。对簿公堂的是石湖沟乡某村的两户村民,因二人之间发生小矛盾,引起了两起双方互为原、被告的案件。“两人是邻居,引发纠纷的事件也存在调解可能,于是我们决定将法庭搬到村部,从法理和情理的角度出发,化解矛盾,尽力挽回邻里情。”该案承办法官介绍,在多方努力下,最终,两起案件均促成双方达成调解,案件得以圆满化解,双方当事人也都表示非常满意。现场走访调查案件事实,对于案件审理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法官们穿梭在田间地头、村居院坝和法庭之间的身影,也能让群众更真切地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2022年9月,城厢人民法庭受理一起排除妨害纠纷案件,涉案原、被告积怨尤深。原告李某称,被告曲某在河沟上填平建厕所,栽树、电线杆、石头堆等,导致每年的雨水都流至自己家门前的路上,令其无法出行,遂诉至法院要求曲某将历史遗留的河道恢复原样。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为了查明案件事实,承办法官携案卷下乡,到涉案现场进行实地勘察,详细了解案情,并到当地村委会、司法所继续详细深入调查案情,依法宣判后,原被告双方均无上诉。此外,在审判民事案件上,城厢人民法庭运用智慧赋能,以智慧法庭建设为抓手,运用网上系统等信息技术平台在线调解、在线开庭,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诉讼服务,有效缩短办案周期,切实提升案件审判质效。
    02/17
  • 辽宁省丹东市:开展“双星”评选 提升窗口服务
    近日,丹东市市公安局开展了“星级窗口创建”评定和“窗口服务之星”评选工作。“星级窗口创建”共验收评定“三星级”窗口29个、“四星级”窗口24个、“五星级”窗口6个,全部达到“三星”以上档次,实现年度“三星级”以上窗口达到40%的既定目标。8名民警和3名辅警评选为2022年度“窗口服务之星”。全力打造公安窗口星级服务品牌,是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去年起,市公安局开展了“星级窗口创建”评定和“窗口服务之星”评选工作,明确星级窗口创建三年规划、评定范围、方法步骤、等级设定及结果运用等,全市132个公安服务窗口参与“星级化”管理,推动公安机关窗口政务服务再上新台阶。“星级窗口创建”评定采取线上评测与日常管理情况相结合的方式,“窗口服务之星”评选采取群众满意度评价和日常表现、集中测评等方式。
    02/17
  • 辽宁省丹东市:丹东日报社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2月14日,丹东日报社社长宋月华一行来到宽甸太平哨镇泡子沿村,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和驻村干部。在低保户李军家中,宋月华详细了解李军及家人的身体状况和生产生活情况,鼓励他们保重身体,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要求驻村工作队把困难群众放在心上,把帮扶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当天,宋月华一行共走访慰问了12户困难群众,送去了大米、豆油等慰问品。走访后,宋月华与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进行了座谈交流,共同研究今后泡子沿村发展事宜。丹东日报社驻村工作队将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因地制宜帮助村里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02/17
  • 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直播带岗让就业岗位“触屏可及”
    “今天的‘直播带岗’带您走进丹东瑞辉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关于企业情况、薪资、待遇等信息给您作出介绍,有对企业就业岗位感兴趣的小伙伴就跟我们联系吧!”丹东市元宝区“直播带岗”正月不打烊,发出新一期就业岗位信息,围绕企业用工和劳动者求职需求,精准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平台,在开展线上招聘活动的同时创新招聘模式,让就业好岗位“触屏可及”。进入正月以来,丹东市元宝区持续开展“春暖辽沈·援企护航”直播带岗活动,把企业就业岗位带进直播间,在抖音平台通过“元宝就业小助手”发布短视频宣传企业、推送岗位,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起更加高效的沟通桥梁。同时,元宝区人社部门针对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持续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发挥“格致宝”的求职招聘板块作用,将智慧平台发布的线上招聘活动在“格致宝”同步发布,并利用镇(街道)、村(社区)的微信工作群将用工信息送到“家”,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有质量、有温度的就业帮扶。为此,元宝区专门成立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春暖辽沈·援企护航”保用工、稳就业行动工作方案,加强与相关部门及各镇(街道)的协调配合。针对有用工需求的企业设立企业专员,建立“一企一策一用工台账”,制订行之有效的招聘计划,通过“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金秋招聘月”等专项行动定期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在此期间,元宝区充分发挥网络的一对多传播、大范围接触求职者的优势,以直观化、立体化、全景化的方式展现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及岗位概况。年初以来,元宝区人社部门以服务中小微和重点企业为主体,深入企业收集适合高校毕业生及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岗位,为全年定期举办“人社局长走进抖音直播间”“人社局长变身主播”等活动做好充足的准备。2023年,元宝区全年预计开展重点企业专场招聘不少于4场,发布岗位不少于130个次;开展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专场活动不少于4场,提供岗位不少于800个次。
    02/17
  • 辽宁省丹东市:市儿童青少年轮滑、滑板锦标赛开赛
    2月12日,2023年丹东市儿童青少年轮滑、滑板锦标赛在丹东新航轮滑训练馆举行,来自我市近200名儿童青少年在轮滑、滑板两个项目上展开激烈角逐。本次比赛由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教育局主办,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市陆上运动学校承办,市冰轮运动协会、新航轮滑俱乐部、万达咔叮滑板协办,为“奔跑吧·少年”丹东鸭绿江旅游节体育系列竞赛活动比赛之一。旋转、跳跃、腾空起飞……赛场上,滑板运动员做出一个个酷炫动作,引来观众呐喊欢呼,充分展现了这一运动年轻且时尚的特点。本次滑板赛共设滑板绕桩竞速赛、快速上板滑行赛和模拟赛道竞速赛3个比赛项目,轮滑赛则分双鱼速度过桩、障碍计时赛、100米个人计时赛3项,所有项目选手按年龄分幼儿组、儿童组和少年组3个组别。经过激烈角逐,各组别均评选出了优胜者。如果说滑板展现的是新兴体育运动的激情,那么轮滑表现的则是体育运动的速度之美。作为滑冰的“姊妹运动”,轮滑对速度、耐力、灵敏度等身体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该项运动在我市迅速发展,深受广大儿童青少年的青睐,轮滑运动的普及和发展,也为我市实现“轮转冰”提供了有力支持。很多有轮滑基础的孩子很容易成长成“轮冰双栖”的小运动员,有助于打通群众体育与冰雪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通道,增加我市冰雪运动人口数量,助力“辽宁申冬”。接下来,主办方还将通过举办更多儿童青少年赛事活动,整合社会资源,带动更多孩子参与运动,强健体魄。
    02/16
  • 辽宁省丹东市:2000余名老年人健步迎春
    近日,来自丹东市区的15支老年体育健身队伍会聚在锦江山公园,参加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的2023年迎春健步走活动启动仪式。当日,全市2000多名老年人在各地有组织地参加了健步迎春活动,拉开了2023年全民健身的序幕。本次活动以“走向春天,快乐健身”为主题,旨在强化全民健身意识,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让体育健身成为日常生活的幸福底色。天气虽然寒冷,却丝毫没有影响老年健身爱好者的热情。初春的锦江山公园,随着发令枪响,老年健身爱好者在各自健身组织会旗的引导下,依次有序出发,沿着3公里环山健身步道行进,犹如一条彩色长龙穿越在森林之中。大家边走边欣赏沿途美景,感受“走出家门,融入自然,摆动双臂,收获健康”的快乐。随着天气变暖,下一步,丹东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将陆续举办广场舞、健身气功、柔力球、太极拳、乒乓球、毽球、象棋等市级比赛和展演活动,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与全面健康深度融合。
    02/16
  • 辽宁省丹东市:农业安全生产宣传走进乡村集市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时节,为确保春耕备耕工作顺利进行,提升广大农民对农资的鉴别能力和维权意识,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意识,近日,丹东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走进乡村集市,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在楼房镇集市,执法人员以涉农机械“八个严禁”、农业机械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为重点,通过设立安全宣传台、现场讲解、答疑解惑、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向农民群众和农机从业者详细宣讲农机安全常识、农机操作规程、行车交通规则等,围绕农业机械违法行为产生的严重后果进行警示,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把好农机安全生产的“方向盘”,为农业生产系好“安全带”。在浪头镇集市,执法人员带着宣传板和宣传单,宣传春耕备耕阶段的注意事项,现场答疑解惑。针对农民最关心的选种、购种等问题,执法人员一一耐心为其解答,同时发放《农时选种注意事项》,提醒群众购买放心农资要到正规门店,查资质、看产品,不能道听途说、贪图便宜,并注意是否存在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虚假宣传等情况,遇到问题要投诉举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执法人员将“农业行政执法监督卡”发放到各个农资生产经营店,通过上墙公示的方式,公开维权电话,维护农资市场的经营秩序。
    02/16
  • 辽宁省丹东市: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就业
    2月10日上午9点,在丹东市振安区楼房镇孤山村几座连排大棚里,蓝莓种植户陆忠志正在给参观者介绍他新引进的南方蓝莓品种。听说这种蓝莓果大、口感好、价格高,还没有休眠期,上市比北方蓝莓早,参观者一下子围了上来,纷纷询问种植技术。“近水楼台先得月,楼房蓝莓一直在本地小有名气,有学习资源当然要和大家共享。”陆忠志说,来参观的都是镇里各村村民,其中有的是蓝莓种植老手,也有多年在外打工,如今想回村发展产业的村民。陆忠志不光传授蓝莓种植技术,还经常通过手机微信群发布招工信息。日常打理、新苗种植,只要缺人手,他便会及时发布信息联络村民,时薪15元至20元不等。“棚里的新苗都是村民种的,我这有好几个人都是边打工边学技术,准备回家也搞个种植大棚。”陆忠志说,打从他在村里搞产业起,村干部就一直叮嘱他,优先考虑当地村民用工。当日上午10点,在五龙山滑雪场,滑雪教练门广陆正在耐心教游客滑雪技巧。在成功考取国家相关专业资格证前,他一直在外跑运输。“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谁愿意在外面过风餐露宿的日子。”门广陆说,自打村里建了滑雪场,从小喜欢滑雪的他很快成为滑雪训练班成员,持证上岗后,每年12月到次年2月,他都会来滑雪场当教练。每月4000多元的收入,让门广陆感到很满意。滑雪场负责人尹杰说,滑雪场有80%以上员工都是本地村民,像门广陆这样当滑雪教练的村民有十多人,常年打工的近150人。“项目刚落地,镇里就提出在本地招工的想法,像售票员、餐厅服务员,都是咱当地村民。”尹杰说。说起回村打工,东城村7组村民郭英霞打开了话匣子。郭英霞一直在村民翟希军的羊肚菌种植大棚里打工。最近几年,大棚扩建需要人手,郭英霞把用工信息发给以前一起在外打工的亲朋好友,如今,很多人都成了她的工友。“一小时12块钱,一天少说干8个小时,最忙的时候一天干十几个小时。现在各村都有产业,打工机会多的是。”郭英霞笑着说。记者从楼房镇了解到,通过壮大产业项目吸引村民返乡就业、发展产业,是该镇的工作着力点之一。每年年初,楼房镇都会整理当年新落户产业项目名单及各村农业产业项目发展进程表,让村民了解镇、村变化,鼓励各村农业产业项目创新升级,拓展市场,提升知名度。各村都会设立信息平台,及时提供用工信息。对于回村发展产业的村民,镇里不但给予技术支持,还会提供政策扶持。落户楼房镇的项目企业,优先录用本地村民。
    02/16
  • 辽宁省丹东市:节后用工需求上涨 专业技术人才抢手
    春节过后,丹东市劳务市场招工、用工情况如何?哪些工种比较受欢迎呢?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2月7日,记者在锦山大街一家商场看到,电子屏幕滚动播放的商场广告中间,穿插着各店招收店员、收银员、电工、理货员的招聘信息,正在逛街的李女士赶紧拍下招聘启事上的电话号码。“我就想找个收银员的工作,离家近,还能照顾家,打个电话问问什么条件。朋友圈里也有发的,明显感觉节后找工作的机会更多了。”在一家同城招聘网站,各行各业招聘岗位每日更新,最“热”的一个点击版块当属“服务业”版块。多年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宋先生表示,随着市场逐渐回暖,各行各业快速复苏,人力需求量也会增大,“其中物业管理、服务行业的招工需求最多。”“这个春节,我们酒店客流量大幅增加,春节期间,我们就开始招人了,以便更好地提供服务。招的岗位有前厅接待、餐饮服务等,预计招15人左右。”一家酒店的负责人唐女士介绍,春节期间酒店的入住率直线上涨,实现了新年“开门红”,因此招人成为眼下最重要的事。记者走访家政公司时发现,住家保姆、月嫂类的家政服务的需求量上升明显,为满足市场需求,不少家政公司推出了各种补贴吸引零基础员工前来求职。有专业技术资质的员工比较抢手。“节后招聘,我们提供了近200个就业岗位,包括生产工人、编程工程师、管理人员、检查员、配送员、后勤等各个岗位。每天接到很多人咨询,非常火爆……”合作区一家机械设备生产企业的人力主管徐女士表示,为了留住人才,公司提供了住宿、通勤车、带薪年假等待遇。“但从目前收到的简历来看,其他岗位都满了,技能型岗位缺口比较大。”在另外几家正在招人的生产企业,需求量最多的也是技术工人。一位人力主管表示,企业这些年一直缺乏技术型的生产工人,“这类工人需要一定的培训周期,而且要从学徒做起,不少年轻人都不愿意干。”针对节后用工市场情况,以及企业用工需求和求职群体的意愿,市人社局通过丹东市智慧人力资源市场、丹东就业抖音平台“直播带岗”活动和丹东就业微信公众号多次开展专场线上招聘活动。同时,在全市推广充分就业社区网格化管理试点经验。全面建成并推广充分就业社区,实现就业服务监控预警、服务过程视频监控、就业形势大数据分析、落实效果系统考核等功能。今年1月,市人社局组织各县(市)区人社局到凤城进行拉练,倡导各县(市)区全面开展充分就业社区“网格化”管理建设,多种渠道开展充分就业社区网格员培训,每月走村入户调查掌握全市人才数量、年龄结构、就业需求、能力素质,精准提供就业创业服务。今年以来,我市全地区累计开展“春暖辽沈援企护航(2.0)”、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返乡高校毕业生等专场招聘活动共6场(含高校毕业生专场),服务用人单位125家次,提供生产制造类、专业技术类、管理类、服务类等就业岗位351个,需求人数526人(次),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意向100多人次。
    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