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直播《今日中国》辽宁篇 丹东三个地方上镜
镜头对准抗美援朝纪念馆惊叹万鸟翱翔壮观场面挖掘大梨树村“干”字精神5月17日10点至12点,《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今日中国》辽宁篇:振兴发展恰是风华正茂,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央视新闻新媒体同步播出。这场直播中,丹东在“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两个直播主题中三次露脸。在“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主题涉及丹东的直播中,央视的镜头首先对准了抗美援朝纪念塔:巍巍英华山,抗美援朝纪念塔,隔江守望东方。71年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角从这里吹响。直播中,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宫绍山,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袁有春、李维波分别接受了央视采访。美国有坦克飞机,先进的现代化武器,制作精良的皮靴大衣。中国人民志愿军只有“万国造”的枪支,普通的棉衣和黄胶鞋。百废待兴的新中国,面对强大而残暴的侵略者,却奇迹般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宫绍山表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能通过灵活机动的战术,找到相应的克敌制胜办法。“您为啥要自己写志愿书去朝鲜?”面对央视记者的提问,老战士袁有春动情地说:“为啥?为了保卫中国啊,保卫中国我也有一份责任!”志愿军将士用胸膛堵枪眼,抱起炸药包、手握爆破筒冲入敌群。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他们的身后是祖国和人民,所以他们一步都不会退缩。老战士李维波表示:“军人的鲜血就要洒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71年沧海桑田,鸭绿江断桥累累弹痕,依旧清晰可见。江水翻滚奔涌向前,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英雄儿女们用宝贵的生命拼出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这些,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在“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主题涉及丹东的直播中,央视的镜头对准了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万鸟翱翔的震撼壮观场面。每年4-5月,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众多迁徙水鸟横跨太平洋,不眠不休飞行6000多公里在此停歇觅食,然后继续飞往俄罗斯远东或美国阿拉斯加繁殖地。对环境颇为敏感、挑剔的鸟类不远万里也要经停丹东,这是对生态环境最有力的褒奖。央视直播介绍说,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人们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让迁徙至此的候鸟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已经达到30余万只。在直播画面中,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俨然是鸟的天堂。晴空之下,海天一色,飞起的鸟儿在空中浅吟低唱,像律动的琴弦在空中变换着节奏,场面蔚为壮观。观万鸟翔集,叹云卷云舒。数以十万计的天空精灵如潮水般起伏,舞动着自由和美丽,轻盈曼妙,无拘无束,生动展现了丹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南有钱塘江观潮,北有鸭绿江观鸟”,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辽宁省第二大湿地,是世界上三个最理想的观鸟地之一,每年可支持50余万只涉禽在此停歇,是东北亚鸟类迁徙重要停歇地之一,有鸻鹬类、鸥类、雁鸭类、鹭类和鹤类等五大类250余种鸟类。“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主题涉及丹东的另一场直播聚焦大梨树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直播团队深入挖掘主题、疏理内容,采访当地群众,生动反映了大梨树村民在已故老书记毛丰美的带领下,发扬“干”字精神,把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设成为中国美丽乡村。直播中提到,现今,大梨树人在党委书记毛正新的带领下,正开展“二次创业”,继续弘扬“干”字精神,深化乡村振兴建设。直播中,央视记者通过对比当地居民康清忠家的变化,反映这些年大梨树村的翻天巨变:村民家里用上自来水、天然气,冬天屋里用上集中供热……这些,真正实现了老书记毛丰美的遗愿:“让村民过上让城里都羡慕的好日子。”这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辽宁人民在生活上发生的实实在在的可喜变化,见证了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满足感、获得感、幸福感。记者徐宏祥李琦
05/18 - 丹东杜鹃亮相城博会受关注
“展位设计别具一格,环绕四周的杜鹃花卉为展区带来一片生机。”“丹东展位生机盎然的杜鹃花格外吸睛。繁花似锦,美丽的花朵让人不忍错过。”连日来,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中新社、东北新闻网等中央和省级媒体密集关注丹东杜鹃惊艳城博会一事。5月13日,辽宁省城市更新暨第九届中国(沈阳)国际现代建筑产业博览会在沈阳开幕。丹东展区围绕建设“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以“花开盛世,美丽丹东”为设计主题,展区上方以丹东市花——杜鹃花盛开的花瓣为主体造型,300多盆杜鹃花与鸭绿江大桥、断桥、虎山长城以及新鸭绿江大桥等我市地标性建筑展板充分融合,成为城博会上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央广国际在线5月14日的专题报道介绍说,杜鹃是丹东市花,其在丹东不仅是城市形象的体现,更因其品种繁多,花期长达数月,年产量能达到4000多万盆,现已远销国内外100多个城市和地区,成为丹东市一大经济产业。近年来,丹东市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坚持城市与生态和谐共融,高标准、高质量、高品质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积极推动城市更新。专题报道还专门提到,“十四五”期间,丹东把“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建设作为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和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具体场景体现,加快城市更新,丹东市区域发展将形成“一带一区”空间发展新格局和“一港一区两城多点”的港产城与一体化发展空间新布局,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中新社在5月13日的图片每日精选中,以一幅栏目置顶照片将丹东杜鹃花惊艳亮相城博会表现得惟妙惟肖。报道中介绍,在辽宁省城市更新暨第九届中国(沈阳)国际现代建筑产业博览会上,杜鹃花作为市花在丹东市展位展出,美景惹人“醉”。东北新闻网5月14日的《辽宁城博会侧记:致敬未来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正悄然改变生活》一文中介绍说,杜鹃花在丹东拥有100多年繁育历史,花大色艳,花期长达数月,花朵密密层层、繁复茂盛,叶片常年嫩绿,衬托着各色花朵特别娇艳。作为美化城市的重要花卉,未来,丹东还将继续发展相关杜鹃种植产业。报道还特别提到,丹东展位通过声光电等多种方式展示“十四五”城市发展目标,即建设“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丹东还将全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大力推广集约化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大脑、优政领域智慧应用、惠民领域智慧应用、兴业领域智慧应用,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记者范泽民
05/17 - 5月17日,央视《今日中国》将在丹东这个地方直播
5月17日10时-12时,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辽宁总站精心打造的《今日中国》辽宁篇,将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微博等全媒体平台进行同步直播。 届时,凤城市大梨树村将在直播中的幸福生活版块亮相。 目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辽宁总站的直播团队已经到达大梨树村。 据了解,直播节目共120分钟,将分为“红色基因代代传承”、“起而行之勇挑重担”、“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四个主题段落。 策划/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 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05/17 - 挂图作战,振安区精准出击!
为进一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实效,振安区提出“三定四包”机制,以“创城点位全域图、区内点位示意图、牵头部门例图”三张点位图为抓手,责任上榜、挂图作战,通过创城切实提升广大群众幸福感。➤创城点位全域图,包括振安区范围内全部实地测评点位的位置、名称、类型及各类实际测评点位的工作进度。➤区内点位示意图,与全域图作用相同,更直观清晰地将建成区内的19类186个点位标示出来,突出创城工作重点。➤牵头部门例图,明确点位名称、位置、类型及该类型点位创建的推进情况。目前全区共有260个点位长,排查出问题609个,已整改278个。截至目前,振安区清理约8000余处橱窗广告,修复破损台阶面积1100多平方米,清理占道经营现象1900余处。志愿者已经向全区发放5万余份创城宣传单,对1000多个沿街商铺发放门前四包责任书。通过创城工作的开展,让辖区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创城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05/14 - 全国众多主流媒体走进凤城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李琦5月10日-12日,凤城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举办“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媒体走进凤城采访活动。新华社、中新社、央广网、中国工业报、辽宁日报、网易、新浪等多家国内主流媒体,对凤城市进行体验式采访。3天时间,记者们参观考察了凤城老窖酒厂、凤城太平洋神龙增压器有限公司等,采访了凤城凤凰医院温泉康养项目、东汤温泉小镇发展建设情况,参观了凤凰山景区、赛马天锅古洞等,了解了大梨树村和宝山岔路村基层党建成果,对凤城秀美的自然风光、优良的工业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扎实的基层党建等有了深入的了解。通过本次活动,记者们对凤城市提出的凤城市“干”字精神的城市精神和“五张名片”、“五大发展战略”、“六个城市”建设有了全方位的理解。很多记者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要宣传好凤城,为凤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助力。
05/14 - “量水而行”保障高质量发展
第30届“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于5月9日拉开帷幕,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节水型城市”为主题,持续至5月15日。连日来,我市广泛宣传节水政策,科普节水知识,引导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城市节水,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风尚。“近年来,我市以新发展理念推进新时期水利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的总体部署要求,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把有限的水资源用在高质量发展上。”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显现,季节性、工程型、水质型缺水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成为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为了保障水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统筹好水资源承载力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我市牢固树立“量水而行”的理念,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推动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保障高质量发展用水需求。为了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强化承载力刚性约束,我市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同时,立足市情水情实际,强化源头控制,把水资源条件作为区域发展、城市建设、产业布局等相关规划审批的重要前提。加强日常监管,落实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计划用水等制度,抑制不合理用水。我市还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推进全社会节水。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发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性,规范用水行为,形成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提升用水效率,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损,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此外,我市还加强节水宣传,凝聚全社会节水合力。积极开展节水公益宣传工作,在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省水利厅等官方网站,以及各新闻媒体发布节水相关信息。丹东市水情教育展览馆荣获第四批全国水情教育基地称号,为全省首家全国水情教育基地。目前,丹东市水情教育展览馆向公众免费开放,并开通网络宣传平台,公众可同步游览展馆实景全貌,很大程度推进了节水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营造出全社会节水的良好风尚。记者王洪满
05/14 - 丹东展区精彩亮相“城博会”
丹东新闻网讯5月13日,辽宁省城市更新暨第九届中国(沈阳)国际现代建筑产业博览会在沈阳开幕。市委书记裴伟东出席开幕式并参加相关活动。本届“城博会”以“城市更新——绿色、低碳、智慧”为主题,设有辽宁省城市更新展、城市更新技术产品展、智慧城市展、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展4个展区,集中展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生态修复、历史文化保护、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内容,还将展示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智慧城市内容,以及智能建造、装配式建筑等现代建筑产业内容。丹东展区围绕“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这一城市主题,以“花开盛世,美丽丹东”为设计主题。展区上方以丹东市花——杜鹃花盛开的花瓣为主体造型,300多盆花香四溢的杜鹃花与鸭绿江大桥、断桥、虎山长城以及新鸭绿江大桥等我市地标性建筑展板充分融合,将整个展区的视觉效果打造得更加立体饱满,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丹东展区整体采用绿色设计理念,造型多为可再生循环使用的展板组装拼接而成,进一步体现了本次展会的主题。同时,通过声、光、电和高清LED、触摸屏等数字技术形式,多角度、立体化展现了丹东“十三五”期间城市更新发展的成果和我市近年来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城市与生态和谐共融,高标准、高质量、高品质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积极推动城市更新的新气象。市领导陈福茂参加开幕式及相关活动,并在随后举行的辽宁省城市更新暨第九届中国(沈阳)国际现代建筑产业博览会项目投资说明会上,对文安滩国际会展城项目、滨江城市综合体项目、浪头港旅游综合体项目作推介。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大水务、上海电气环保集团三家企业代表我市参展。赫英强
05/14 - “护鳗”专项行动打响
丹东新闻网讯陈光旭记者刁庆峰为切实加强鸭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依法严厉打击整治非法捕捞鳗鱼苗等各类危害水生生物资源行为,确保我市鳗鱼苗等鱼类资源平安迁徙、洄游,市公安局决定从5月11日至6月15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护鳗”专项行动。专项行动的目标是,坚持严防严打,打防并举,确保鳗鱼苗安全迁徙、洄游;严厉打击非法捕捞鳗鱼苗等各类危害水生生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违法收购、买卖鳗鱼苗的违法犯罪行为;大力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做到“打击一点,教育一片”,形成群众自觉保护鳗鱼苗等各类水生生物资源的氛围。为确保行动取得实效,市公安局成立了“护鳗”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行动期间,以属地管理为原则,加强鸭绿江流经段的鳗鱼苗等各类水生生物资源栖息地、迁徙停歇地、迁徙洄游通道区域沿岸的巡查工作,压缩非法捕捞人员违法犯罪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加大志愿军公园至合作区安民等区域及其周边地区,特别是对大沙河入江口、合作区佳兆业等区域的重点巡逻巡查;配合市农业农村局,适时组织开展集中清查行动,依法做好非法捕捞鳗鱼苗等渔业资源的查处工作。与此同时,各级公安机关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教育群众主动学习保护鳗鱼等野生渔业资源的科学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时举报破坏野生渔业资源的不法行为。
05/13 - 精准支持过渡期脱贫人口发展产业
丹东新闻网讯刘晔华记者邢漫5月11日,由丹东银保监分局牵头,会同人民银行和市扶贫办三方联动组织的“丹东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调查‘全覆盖’行动”全面启动。此次行动是丹东银保监分局贯彻“四个不摘”政策和落实银保监会四部委《关于深入扎实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的通知》的一次创新工作,也是丹东地区金融精准支持脱贫人口发展产业的最大一次规模行动。此次行动,三方共同制定《丹东银行业机构对过渡期脱贫人口实施金融需求调查“全覆盖行动”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并召开专题贯彻会议,通过强化各县(区)扶贫办、包片主责任银行机构、村两委和驻村包扶工作队有效衔接,全面落实职责分工。此次行动共发放《丹东金融精准脱贫政策联系卡》2.26万册,要求对每户脱贫户的生产融资需求的调查采取“格式作业”操作法,确保达成宣传到位、调查到位、核实到位、贷款到位、管控到位的“五到位”目标。行动预计在7月末结束,将为下一步实现辖区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的“应贷尽贷”目标奠定基础。
05/13 - “八项治理行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日前出台的《丹东市2021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方案》明确,今年我市将全面开展“八项治理行动”,抓重点、破难点,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助力幸福宜居城市建设。这“八项治理行动”具体包括:环境卫生治理行动。以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和城乡接合部为重点,大力整治城区违法建筑。加大城区保洁力度,提升保洁标准和机械化水平。集中治理街路两侧和集贸市场周边背街小巷乱停乱放、乱堆乱占、乱涂乱画等问题。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解决临街“脏乱差”问题。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清除卫生死角,消除保洁盲区。交通秩序治理行动。治理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行人乱穿马路、非机动车走机动车道等交通乱象。查处摩托车、电动车闯红灯、逆向行驶、违规载人、不佩戴头盔等行为。整治机动车不遵守交通信号、不礼让斑马线、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问题。治理机动车乱停乱放、侵占盲道和圈占公共停车位等行为。整治快递、外卖车辆闯红灯、走机动车道、逆向行驶和超速行驶等问题。营运秩序治理行动。治理出租车拒载、强行拼客宰客、绕路、不开发票等不文明行为。整治“黑车”在火车站、客运站、飞机场等交通枢纽,以及滨江路、宾馆酒店门口等重要点位非法揽客行为。查处残代车、电动代步车、三轮自行车在景区景点、火车站、客运站喊客拉客等非法经营行为。占道经营治理行动。以主次干道、景区景点和学校周边为重点,大力整治占道经营行为,治理未经允许擅自占道摆摊设点以及从事生产、销售、修理、加工等影响市容环境的经营活动。加强对经允许设置的摊点(位)经营时间和限定范围经营行为日常监管。注重疏堵结合,推进便民餐车和早夜市等规范经营,积极引导占道商贩进入合法市场有序经营。“小广告”治理行动。落实《丹东市治理城区小张贴、小广告工作实施方案》,重点治理居民小区楼道内和小区外立面“小广告”乱贴问题。集中整治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景区景点等场所和沿街公共设施上的“小广告”乱贴问题。治理临街单位和沿街商铺门面橱窗广告、围墙喷涂“小广告”问题。科学设置小区便民宣传栏,规范便民“小广告”有序张贴。持续加大“小广告”乱贴惩治力度,建立市区上下联动、部门横向互动的常态长效治理机制,加强源头治理,依法打击惩治,防止出现反弹。共享车辆治理行动。重点治理公共场所和主次干道共享车辆乱停乱放问题。督促投放企业承担规范引导用户使用行为的主体责任,加大对违规用户惩戒力度。学习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加快推进共享车辆电子围栏规划设置,统一划设集中停放区,完善自行车道规划建设。道路重复开挖治理行动。认真贯彻《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控制新建、改建或维修道路的开挖审批,加大对违规掘路行为处罚力度和社会监督力度。协调各类管线单位统一规划设计施工,限期高质量恢复。制定完善城区市政建设规划,及时公开公布,便于管线单位制定针对性、长效性建设计划,提前预留接口。“两烧”问题治理行动。加大露天烧烤整治力度,重点整治规范沿街固定门店露天烧烤行为和流动烧烤摊点,有效治理公共场所露天烧烤行为。加强祭祀日烧纸行为治理,查处制造、运输、销售纸钱以及纸扎实物等祭祀用品行为。建立祭祀日期间城市“禁烧”包保责任制,引导市民文明环保祭祀。记者徐宏祥
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