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中国
- 安徽霍山雪景如画11月28日,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大化坪镇迎来降雪。雪后的山林银装素裹,仿佛童话世界。新华社发(徐程摄)12/07
- 广西凭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正式启动11月30日,凭祥出口商品采购中心获批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后的“首单”试运营,标志着凭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正式全面启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指在经认定的市场集聚区采购商品,单票报关单的货值最高限额为15万美元以下,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办理出口通关手续的贸易方式。通过凭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将充分发挥凭祥面向东盟的口岸优势,促进边境贸易的改革创新和撬动开放型经济发展,为广西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12/04
- 【收官“十三五” 精彩看东兴】国门特色兴产业 边民致富筑新梦东兴市是我国唯一与越南等东盟国家海陆相连的国家一类口岸城市。近年来,东兴市紧紧围绕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确定的脱贫目标,把脱贫攻坚作为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科学部署、强力推进、创新模式、尽锐出战,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资源以及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优势,释放海的潜力,做足边的文章,推动边民脱贫致富,实现产业兴边稳边固边。“十三五”以来,东兴市累计754户2813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3.34%下降到目前的0.0024%。 创新“边贸+”扶贫模式 带动边民脱贫致富 沿海沿边,是东兴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近年来,该市充分利用国家级开放平台和边贸政策,勇于改革创新,因地制宜打造出了一条具有“东兴特色”的“边贸+”扶贫模式,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肯定,并被遴选为全国商务扶贫典型案例。 繁忙的中越北仑河二桥口岸。林珉正摄 创新“边贸+党建+互助组”扶贫模式。组建以“1个党支部领航,N个边民互助组、每组成员20人以上,每组吸纳1户贫困户”的边境贸易“1+N20+1”扶贫模式,帮助边民特别是贫困户增加经营性收益。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东兴市现有备案边民20282人,其中互助组128个3334人,带动贫困群众113人脱贫致富。 创新“边贸+金融服务”扶贫模式。以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对边贸扶贫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建成东兴市边民互市贸易结算中心,通过给予每个边民2万元授信资金、每个边民互助组100万元的信用贷款,同时对符合条件的贫困边民予以5万元小额信用贷款等方式助力互助组开展互市贸易,为互助组3334名边民提供金融支持,其中22户贫困户通过小额信用贷款入股互助组的形式,实现年收入增加7500元以上。 工人们正忙着对落地加工的坚果进行分拣。何璐璐摄 创新“边贸+落地加工”扶贫模式。依托完整的口岸边贸体系,实施互市商品落地加工,理顺互助组和加工试点企业的购销关系,形成“边贸+落地加工”扶贫模式,现有32家落地加工企业提供超过1万个就业岗位,今年以来,为超过100名贫困户解决就业问题。 创新“边贸+专业市场”扶贫模式。借助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推进农副产品、建材、海产品、机电、轻纺服装、跨境电商等专业市场项目建设。“边贸+专业市场”扶贫模式带动边民就业超过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就业超过300人。 中越互市便民临时浮桥。谭海东摄 创新“边贸+物流”扶贫模式。依托东兴边贸互市区大发展的机遇,引导贫困户通过参与“边贸+物流”运输扶贫模式实现脱贫致富。目前,在东兴市物流行业就业的20多名贫困群众年人均收入2.5万元以上。 通过创新“边贸+”扶贫模式,东兴市不断延长边境贸易的产业链价值,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开放,让边民在边境贸易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得到实惠,使边民变为商人,成为边贸的主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沿边开放,贡献东兴力量。 强化党建引领促脱贫 村级集体经济显成效 “在村两委的有力推动下,现在河洲村兰花基地每年可以销售30万株蝴蝶兰成品苗、近10万株成品花,成为远近闻名的国门花卉村。”东兴镇河洲村第一书记唐上东说,“除了兰花产业,我们村在果蔬种植产业也进行了尝试,并由党支部书记作为带头人先行摸索,逐渐走出了林下经济、庭园经济的绿色可循环发展之路。” 技术人员向种植户传授黄金百香果苗培育技术。钟文摄 河洲村党支部的成功引领,充分体现了东兴市抓党建促脱贫的安排部署。近年来,东兴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化“党建+”理念,把党建工作全面融入决战贫困、决胜小康中,筑牢边境地区基层堡垒,增强脱贫攻坚主力军,将党组织建设嵌入到产业扶贫中,找准用好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的结合点和发力点,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东兴市还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全过程,紧紧围绕目标定位,突出统筹兼顾、因村制宜,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近年来,东兴市组织各村、社区充分利用本地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条件,整合利用各级扶贫资金3500多万元,积极探索自主经营、盘活资产、服务创收、挖掘资源、合作经营、实体兴村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农民增收、村集体增收目标。 京族群众喜获丰收。黄锦新摄 东兴市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的重要抓手,建立镇、村“书记抓”责任机制,构建镇、村两级联动体系,通过党建引领、产业支撑、人才培养,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并重点谋划集体经济项目,引导各村用准用活扶持资金。今年以来,先后投入360万元实施大旺村金花茶加工厂、长湖村旅游停车场等一批“造血”功能强的产业项目。东兴市结合培育打造集体经济示范村、集体经济强村发展计划,遴选符合条件、基础较好、基层组织能力强、群众意愿高的东兴镇长湖村等6个村作为试点村,探索实施资产经营、产业配套、资源开发、为农服务、电商创业、联合经营6种发展模式,进一步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色彩缤纷的石江春晓花海。谭海东摄 今年上半年,东兴市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525.94万元,同比增长69.14%,42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超5万元,达标率100%,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的良性发展,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发展特色产业促增收 京族群众迈向小康路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东兴市践行新发展理念,发挥“海边山”优势,不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支撑。 江平镇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助农增收。周才圣摄 在东兴京岛海洋渔业核心示范区,占地3200多亩的江源水产养殖基地开阔而壮观,错落有致的绿虾池俨如着了墨的棋盘,一眼望不到边。这片曾经长期受海潮浸渍的盐碱荒田,在科学的培育和利用下,如今成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聚宝盆”。东兴市海洋渔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黎效武一边忙着组织收渔,一边向记者介绍:“平时都会邀请周边的农户特别是贫困户过来,跟他们分享我们养殖海水芒鱼的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前期投产,还有后期的销售,带动他们一起致富。” 东兴京岛海洋渔业核心示范区主要通过土地流转,将丢荒的盐碱地集中连片,改造成养殖池塘,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壮大和培育现代海洋渔业产业。目前,示范区拥有水产养殖面积6.3万亩,年产量10.8万吨,年产值60多亿元。 以边旺村、以海强村、以山富村。除了打造京岛海洋渔业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园,东兴市还打造了边民互市贸易区、金花茶种植示范园、兰花基地等特色产业园区,不断完善健全县级“5+2”、贫困村“3+1”特色产业体系。同时,通过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和“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为贫困群众栽下“摇钱树”,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增收。 旖旎的金滩风光。刘华摄 在产业扶贫的带动下,脱贫户们实现稳定持续增收,日子越过越红火。值得一提的是,在东兴市江平镇巫头、氵万尾和山心三座岛屿(俗称“京族三岛”)聚居着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近年来,“京族三岛”2.1万京族人民借助国家开放对越南边境贸易口岸等政策的东风,充分发挥临海沿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融入到对越边境贸易、发展滨海旅游、打造特色产业的大潮中。短短数年,东兴市京族地区的经济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寨也一跃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较快的少数民族村寨之一,京族更成为我国单一民族中人均年收入最高的民族之一,京族群众稳步迈入全面小康。12/04
- 湖北鹤峰:溇水风光似画卷这是11月25日拍摄的湖北省鹤峰县溇水河风光(无人机照片)。发源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境内的溇水河,穿行于高山深谷之中,两岸绝壁耸峙、碧水悬瀑,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画卷。新华社发(杨顺丕摄)12/03
- 河北武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11月26日,游客在河北省武安市活水乡王坡民宿游览。近年来,河北省武安市依托当地乡村资源优势,建成一批特色传统村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拓宽当地农村群众多元化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12/03
- 点赞!东兴市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授牌11月30日下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2018-201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授牌活动举行。其中一项重要议程就是国家生态环境部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授牌,防城港市东兴市也在此次授牌之列。此次活动由生态环境部庄国泰副部长主持,黄润秋部长致辞,防城港市委常委,东兴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党工委副书记,东兴市委书记唐轶昂出席授牌仪式接受授牌。东兴市成为防城港市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市(县级市),是广西三个“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中的一个。作为防城港市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的首个地区,东兴市做了哪些努力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直以来,东兴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市级生态村21个,生态村命名率达68%,自治区级生态乡镇2个,并成为防城港市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和自治区级生态县(市)。东兴市始终牢记“固边富民睦邻”使命,坚持“边海联动、全域开放”。全市各族人民在历届领导班子的领导下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充分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绿色发展,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生态经济蓬勃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东兴市严格按三年作战方案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红树林、湿地、海岸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管护。强化北仑河、江平江等河流综合治理,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积极开展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每季度对集中式饮用水源进行监测及评估,监测结果均达标,并向社会公布。生态文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目前,东兴市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历年城市环境空气优良率排广西前列,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83.3,等级为“优”,全市森林覆盖率约为66.7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17平方米,生态空间格局持续优化,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东兴市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只是防城港市生态文明创建步伐的一小步,防城港市将继续坚持捍卫“防城港蓝”,保卫“东西湾水”,守护“十万大山绿”,打造“生态防城港”,以行动见成效。防城港市将立足于生态创建实际,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力度,实现绿色发展!12/02
- 中国与东盟国家深化影视合作助推民心相通新华社南宁11月24日电(记者黄庆刚)中国—东盟电视周视听传播峰会24日在广西桂林举行。峰会期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中国—东盟视听节目传播智库报告》,梳理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国家视听节目交流传播情况,助推中国—东盟视听媒体交流合作。据了解,2015年至2019年,中国广播电视机构共引进东盟国家影视剧64部,网络视听机构共引进东盟国家影视剧134部,其中泰国、新加坡是最大片源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明品介绍,中国视听节目基本实现东盟10国全覆盖,特别是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传播规模不断扩大。在东盟10国传播的中国影视剧仍以古装剧、年代剧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出口东盟影视剧的题材正在逐渐转变,现实题材剧比例不断增加。部分反映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记录人民美好生活的影视剧在东盟国家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纪录片等呈现定制化、联合制播的特点,抗疫题材视听节目及时在东盟国家传播。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达成多项视听节目战略合作、合作合拍等协议。中国与大多数东盟国家形成较为全面的合作合拍交流沟通机制,合作制片、联合发行成为主要合作方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孟冬表示,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媒体为开展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发挥了巨大作用。希望中国和东盟各国媒体创新合作交流方式,共同讲好中国与东盟繁荣发展的故事,为深化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做出贡献。12/02
- 中阿卫视将播出《歌声的翅膀》等电影近期,中阿卫视将播出《歌声的翅膀》,《远去的牧歌》,《昆仑兄弟》,《塔克拉玛干的鼓声》,《真爱》,《钱在路上跑》等天山电影制片厂的电影,该系列电影由中阿卫视完成阿拉伯语译制,并将于迪拜时间晚八点黄金时间播出具体播出日期如下:12月3日播出《歌声的翅膀》12月4日播出《远去的牧歌》12月10日播出《昆仑兄弟》12月11日播出《塔克拉玛干的鼓声》12月17日播出《真爱》12月18日播出《钱在路上跑》中阿卫视接收频率:Nilesat201at7.0°,12226MHz极化方式:(垂直),符号率:27.5MSps前向纠错,(FEC):5/6,阿联酋当地的观众仍可通过Du68和Etisalat1071收看。更多节目信息请关注中阿卫视Facebook@DUBAICATV,YouTube@ChinaArabTV。12/01
- 一朵小木耳的四季大“生长” 东宁市黑木耳产业实现“买全国”“卖全国”小木耳大产业。寒冬已至,东宁市黑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菌包车间一片忙碌。“10月28日开始生产,一期二期车间同时开放,每天能生产23万袋木耳菌包,这是春耳菌包。”在车间内,该公司生产经理孙海涛说,最近接了很多订单,近2000户农户和公司签订生产菌包订单,少的10万袋左右,多的20万袋。还有像东宁市三岔口镇八家子村和泡子沿村以村为单位来签生产订单的,泡子沿村今年菌包需求是300万袋。孙海涛说,去年公司生产了3200万袋菌包,今年计划生产6000万袋。生产车间里菌包生产一片繁忙,在东宁市雨润绥阳黑木耳大市场,黑木耳购销同样火热。经销业户李兆富从事木耳经营已有七八年的时间。“东宁黑木耳品质好,耐泡,福建、四川等地的客户每年都来我这采购。反响都很好。”李兆富说冬季里木耳销售正当时。来自郑州市的黑木耳客商梁启这几天又来东宁采购了。他说,“我看好这的木耳,在我们那卖的很好。今年东宁木耳品质还是一如既往的好。”东宁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任王良武介绍,由江苏雨润集团建设的绥阳木耳大市场是全国最大的黑木耳集散中心,年交易量10万吨、交易额60多亿元,交易量占全国三分之二,在业界独领风骚,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买全国、卖全国”发展态势已经形成并稳步发展。一朵木耳的发展历程东宁市是1990年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这里地貌呈“九山半水半分田”特征,东宁市独特的地貌特征是发展木耳产业的优良土壤。素有“塞北小江南”美誉的东宁市所辖6镇均有木耳产业布局。王良武说,东宁市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主产基地,培育了国家级批发市场,打造了国家级产业品牌,完善了融合融合一、二、三产业的黑木耳产业集群。追溯东宁市发展木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唐渤海国时期,那时是野生采集阶段,在明朝永乐年间开启伐木生产,21世纪90年代至今,步入了袋料栽培发展新阶段。从2002年开始,东宁市按照“建基地、育市场、创品牌”的战略思路,持之以恒的推进黑木耳产业,使东宁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黑木耳生产大县、营销强县、品牌名县。如今,东宁市木耳产业名声大噪。被授予“中国黑木耳第一县”的称号,并先后荣获“绿色黑木耳生产基地县”“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全国食用菌文化产业建设先进县”“全国食用菌餐饮文化示范县”“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特色产业百佳县”等30余项国家级殊荣,其中东宁市绥阳镇先后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王良武说,依靠全国领先的栽培技术,东宁市成功创建了15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黑木耳)标准化生产基地,登记地理标志保护面积12万亩。2020年,预计东宁市黑木耳种植规模9.1亿袋,产量4.1万吨,产值23亿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13200元。建成全国绿色黑木耳大型基地,培育了“绥阳耳”、“双枒子”、“运福“等9个绿色、有机黑木耳品牌,走出了品牌强业、产业富农之路。东宁黑木耳成功通过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并率先打造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示范样板,成功注册国家级地理标志商标并荣获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并获评“2019黑龙江省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前十强,2015年品牌价值达433.14亿元。一朵黑木耳的扶贫大助力东宁市太平沟村张侃令今年52岁,从1995年开始从事黑木耳生产,2017年率先选种了黑木耳新品种—全筋耳(俗称大筋菜),今年带领16户耳农挣了大钱。在东宁市,农民依靠木耳产业增收致富的故事说不完。东宁市着力培育黑木耳龙头企业,全力打造集黑木耳全产业链扶贫,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加大对黑木耳菌包厂的投入力度,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了东宁市标准化菌包厂扶贫项目,此项目建成后年生产菌包350万袋,可创收105万元。为降低企业风险,将菌包厂租赁收取企业年利润三分之一的租金,对整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因人因户利润分红政策。完善该扶贫项目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扶贫车间,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免费技术培训,优先雇佣贫困户到菌包厂就业,并适度提高工资标准,每年可实现工资性收入1.5万元。对有发展黑木耳意愿的贫困户提供全过程技术指导和成本价格的菌包,实现黑木耳菌包厂对全市贫困户带动全覆盖。建好“一户一棚”,实现自主脱贫。坚持将造血式扶贫作为脱贫重点,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黑木耳脱贫致富。充分发挥扶贫小额信贷对扶贫的支撑作用,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东宁市六镇全部成立合作社,探索“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鼓励完全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扶贫小额贷款、土地等方式入股合作社,实施大户带动,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贫困户可持续增产增收,实现稳定脱贫致富,目前共有212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户均年收入4000以上。实施大户带动,实现稳定脱贫。鼓励有实力的黑木耳加工企业对贫困户的黑木耳开展定向收购,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人口开展定向岗前技术培训。鼓励黑木耳种植大户优先雇佣贫困户从事黑木耳采摘。东宁市共有275名贫困户实现就业增收。一朵黑木耳的循环经济“经”不但东宁市的木耳走向全国,东宁市木耳种植技术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据东宁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产业综合办主任刘志栋介绍,东宁市培育了黑山、德金、草优等系列优质菌种,开展了菌种筛选改良、替代料栽培、菌糠综合利用等10余项课题研究,独创了棚室挂袋、春耳秋管、越冬耳栽培等20余项产业新技术,革新了装袋机、窝口机、刺孔机等30余款菌用器械设备。同时,通过考察交流、缔结友好市县等途径,东宁向吉林、辽宁、浙江、山西、内蒙、西藏等10多个省区的60多个市县无偿提供了新技术成果,为全国黑木耳产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东宁市,很多农民都是技术员,到南方指导木耳种植年收入都在20万元左右。东宁市黑木耳产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细化专业分工,扩张产业链条,建设80多家配套企业,形成了集育种、制菌、种植、储运、营销、加工、科研、机械、回收利用等为一体的上中下游配套产业链条,内部环环紧扣、节节相连,打造了融合一、二、三产业的黑木耳产业集群。2个亿元项目落地,黑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36亿元,专研专供二级菌种和三级菌包。黑龙江佰盛食用菌综合生产项目总投资2.8亿元,采取工厂化、集约化、组织化运营,每年可供应三级菌包8000万袋,已被列为省级重点产业项目行列。眼下,省百大项目——东宁恒昌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正在建设中,废弃菌袋处理是该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东宁市一朵黑木耳的循环经济经越念越好。12/01
- 边境线上的第一支女子巡护队写在前面: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交界处,东起吉林省珲春林业局青龙台林场,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西至吉林省汪清县林业局南沟林场,南自吉林省珲春林业局敬信林场,北到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奋斗林场,总面积1.46万平方千米。其中,吉林省片区占71%,黑龙江片区占29%。东宁市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区域面积5.18万公顷,森林面积3.83万公顷,耕地面积1.18万公顷。2016年,国家决定开展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并同步开展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2017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成立,成为我国第一个中央事权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承担“两项试点”工作任务。循着一串串脚印、巡山清除一个个猎套,她们走向深山,只为守护野生动物的家园……“同志们,请出发!”11月25日8时,一场特殊的启动仪式在东宁市林业和草原局门前举行。出发去哪里?去干什么?东宁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王志刚说,这次充满仪式感的出发,是为保护野生动物而发起的。巡护队员们走进森林草地,清除危害野生动物生存的猎套猎具,寻找野生动物的足迹。这支队伍中,有6名女巡护队员,她们是巡护队伍中的新兵,却让大家刮目相看。2019年4月,东宁市林草局成立了一支女子巡护队。这是东北虎豹公园区域内第一支女子巡护队,6名女子巡护员都是80后和90后。脚步在大山深处,无数次走在巡护的路上,保护野生动物,她们是森林里野生动物们的守护卫士。寻觅——脚印里的足迹为什么选择做巡护员?跋山涉水走在深山里怕不怕?雪后的阳光映照着她们冻得有些发红的脸庞,她们说:“虽是女子,却不怕这深山和山林里的动物,只会觉得离大自然更近,每一个脚印都让我们与家乡更亲近。”东宁朝阳沟林场副场长李刚说,这6名队员已是林三代,她们从父辈那里,了解林业、与深山结下缘分。一场雪后,记者跟随着女子巡护队走进她们走过无数次的深山。天很冷,路很滑,上山清猎套的她们却很兴奋。“刚下完雪最好了,哪里有猎套看脚印就能找到。哪里有动物出没,雪后也最容易分辨。”队员邱时对地形很熟悉,“这里山连着山,现在登上的这座山俗称大崴子山,地处红星村。”“我和张昕同岁,都是1986年出生。徐春梅更年轻,1990年生,但她比我们早来林场工作好几年。还有白雪,年纪最小的吴桐……”邱时介绍着伙伴们。看脚印,这是上山清套的必修课。不但要看人的脚印,更要看动物的脚印。是正向还是反向,她们一打眼便能确定,这是长年累月练就的“眼力”。“快看这有一串新的脚印!”徐春梅走在前面,走了50多米便发现了一个猎套,小夹子。可惜的是这个夹子已经夹到了一只松鸭,旁边树枝上还挂着诱饵——一穗玉米。再走一会儿,张昕也找到了一个猎套,在猎套旁边有一小撮玉米粒。“这是下了药的玉米粒,动物吃一口就没命了,尽量清理干净,再拿回去一些化验看看是什么药物,这块地要深埋,要不然药物残留对野生动物是个威胁。”就这样,女巡护员们循着“猎人”的脚印清除着诱饵和猎套。这样的巡山,她们经常一走就是十几个小时。记录——相机里的故事说到巡护时有意思的事,张昕说,邱时最逗了,有一次一不小心就踩入了猎套之中。邱时说:“这幸亏是给我套上了,猎套越来越隐蔽,巡护队员都很难发现。这要是套到个动物,那它们可完了。”李刚说:“我们保护区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冬季天气非常寒冷,白天零下20多度。我们正在做的就是守护东北’大猫’的家园,盼望着更多的’大猫们’回家。这几名女巡护员我们都是搭配男巡护员组成队伍,她们细心,观察记录动物的足迹很准确。“她们除了清除猎套,还承担着更换相机存储卡和电池的任务。冬季里,山上一片白茫茫,外人看不出差别的地形,她们却了如指掌。“土豹沟是一个很陡的山坡,平时就很难爬上去,这还是冬天,更难爬了。”“我们曾在亮子川屯解救过刚刚被套住的狍子。也有场区的职工曾经被野猪咬伤”……说起巡护员的工作,她们的叙述中有万般滋味。徐春梅当天装了两板电池,记录数据,维护相机。她说这份工作并不简单,有的监测点,需要爬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所以每次都反复确认换好了数据卡和电池。“上来一次太不容易了,一定要装好相机,才能记录好镜头里的一个个‘老朋友’。”听见——森林里的声音曾经,两只可爱的“大猫”,东北虎、东北豹跨越国境,东移至俄罗斯,并在那里生存繁衍。规划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区域,也是为了迎接“大猫”回家。王志刚介绍,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试点期间累计出动巡护5660人次、1424车次,巡护总里程达15487.32公里,完成smart巡护样线55条、清理猎套8310个。经专家确定,东宁市林草局范围内有3只留居豹,试点区有蹄类动物种群得到快速地恢复。栽植了红松、云杉、落叶松、樟子松等乡土树种225余公顷。设置补饲点50个,投放补充盐2500公斤、谷物25000公斤、秸秆3000公斤。成功救助赤狐1只、野猪17头、狍子6只、貉1只、鸮3只,并全部放归山林。在东宁市林草局,有一个国家林草局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设立的天地空一体化检测平台,这是第一个拍到东北豹的地方,2018年首次捕捉到东北地区已绝迹20余年的斑羚影像。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野生动物刻不容缓。王志刚说,东宁市林草局每年都会举行“清山清套”启动仪式,今冬明春是清山清套工作的重点时段。今年,东宁市林草局组织了50人的队伍在虎豹规划区内清山清套,并逐步向规划区外延伸。今年,东宁市林草局将设置巡护样线60条,累计出动3000人次清山清套,这将是虎豹国家公园试点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行动。其实在巡护工作中,她们也有怕的时候。怕遭遇野猪、黑熊等凶猛动物,怕“杨喇子”(一种毛毛虫)、蜱虫和蛇,但慢慢都克服了恐惧,无所畏惧地走在巡山的路上。李刚说,这份工作看着不难,刚成立女巡护队的时候她们还很新奇,觉得很有意思。其实,最难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下来。她们真是好样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山和大河,就在森林深处,在这里,她们从未停止脚步。保护区内,她们安放了一部部监测相机,每当迷彩外壳的相机拍摄到野生动物的踪迹,她们都会为之欢欣雀跃。白雪说,当了巡护员之后,更加理解父亲曾经几个月在林场不回家的辛苦。张春梅说,雪后最不愿看到人的脚印,因为这里很有可能有猎套,甚至已经有动物被夹住。而当发现动物的脚印,她都怀着欣喜的心情记录下坐标。张昕说,每天两万步都是平常事,走在深山浑身是劲,回到家却一动不想动。儿子一看到她瘫软的状态就知道,妈妈又上山了。邱时说:“秋天人在山上走,能听到野猪在山腰跑,树叶沙沙作响,不知道它们会不会知道我们是为守护它们而来……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