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彩辽宁
- 辽宁瓦房店市:五颜六色的秋红色的秋黄色的秋多彩的秋11/04
- 辽宁铁岭:喜看辽北粮满仓2021年秋天,铁岭市遭遇了历史同期罕见的连续降雨天气,大部分地区偏湿偏涝,地势低洼的农田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内涝。即便如此,铁岭市还是取得了粮食生产大丰收。据农业农村部门统计,今年,铁岭市粮食种植面积共738.6万亩,总产量有望达到43亿公斤,较上年增长4亿公斤。为了解开辽北粮仓的丰收“密码”,记者深入抢收作业现场采访种粮大户,到合作社晾晒场看节粮减损举措,在一个个带着泥土气息的小故事中,体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感受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铁岭县蔡牛镇张庄玉米新品种推广专业合作社秋收场景。(摄影:关伟明)让“耕地中的大熊猫”更加肥沃“今年是个好年头,亩均增产75公斤。”在铁岭县双井子镇范家窝棚村的一片玉米地里,群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雒铁良现场测产的结果显示,合作社种植的2560亩玉米,亩均增产75公斤。在昌图县亮中桥镇东兴村,丰满源玉米种植合作社以逐车过秤的方式测产3天,测出的数据同样是每亩增产75公斤以上。抢收大幕在“因灾减产”的担忧中开启,田间、晒场传出的却是丰收的喜讯。全国人大代表、昌图县丰满源合作社理事长吴艳良将丰收归功于铁岭市坚决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作为我省的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铁岭市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得天独厚的黑土地。为了切实把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铁岭市高标准实施了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大工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秋收后,引导农民把部分秸秆打碎还田,以“盖被子”的方式减少黑土地水分和养分的流失;春耕时,鼓励农民开展保护性耕作,不翻地起垄,用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作业;全年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土地改良、灌溉与排水、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稳产田、高产田。尽量增加秸秆还田比例,尽量减少对土壤扰动,科学推进农田林路渠建设,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保护举措,让“耕地中的大熊猫”越种越肥沃。“今年后期雨水特别大,保护性耕作的优势特别明显。玉米抗倒伏能力明显增强,有的低洼地块,玉米秆在水里站了好几天,也没太影响产量。”吴艳良高兴地说。2021年,铁岭市新建设高标准农田104.68万亩,规模全省第一,累计建设面积近450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182.09万亩,超额完成了省里年初下达的指标。随着黑土地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铁岭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不断增强。在连绵不断的秋雨中,高标准农田“旱能浇、涝能排”的稳产高产作用和保护性耕作“旱时能保墒、涝时抗倒伏”的减灾减损作用都得以充分发挥。银州区龙山乡柴河西村水稻收割现场。(摄影:董飞)让农业科技“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这得感谢省农科院的支持!”在铁岭县新台子镇西三家子村的水稻收割现场,万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聂明在丰收时刻想到了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引进高产新品种,按测土配方施肥,在专家支持下,今年合作社不仅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水稻亩产量还较去年提高25公斤以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靠科技。为了引导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铁岭的黑土地上,鼓励农民接受新技术、引进新品种,促进科研成果在铁岭转化,铁岭市推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发挥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的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确保每年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都在20个以上。与农资、农艺部门紧密联系,指导和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理施肥、科学减肥,积极推广水稻二化螟、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扩大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使用规模。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中,很多时候农民要看到效果才会信服。因此,铁岭各县(市)区的农业农村部门和科技部门,每年都会免费举办各种观摩会、现场会和培训会。邀请农民到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水稻插秧、免耕播种、玉米机收等作业现场,直观感受新技术、新机具的优越性;把农民请到种植合作社的试验田里,现场对比不同品种的不同特点,推广高产新品种。为了方便农民与农业专家交流,铁岭市还组建了由种植专家、养殖专家和农业政策专家组成的专家服务团,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问题可以直接与专家联系,获得指导。举办农民愿意参与、乐于接受的观摩活动,以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方式推广新技术、新品种,铁岭农业的科技水平不断提升。这也成为今年铁岭市粮食获得大丰收的又一个“密码”。让好政策好服务成为丰收保障“上周我市平均降水量77.5毫米,较常年偏多近6倍,为1960年以来同期第一多值;预计未来一周多阵雨天气,土壤湿度仍然较大,‘埋汰秋’特征明显,秋收作业难度明显增大。”9月27日,秋收在即,铁岭市气象局下发了今年第46期铁岭决策气象信息,对全市秋收生产提出建议。同一天,连接昌图县亮中桥镇武胜村与开原市金沟子镇和气堡村的一段村路,也在秋收之际建成通车。看似毫不关联的两件事,却在增强铁岭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发挥着同样的推动作用。推进铁岭振兴,关键在干部。铁岭市委要求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对于乡村振兴、污染防治等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扭住不放、一以贯之、一抓到底,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今年秋天,铁岭市气象局就扭住罕见的连雨天不放,以秋收专题的形式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亮中桥镇和金沟子镇则以钉钉子精神盯住了一段村路,最终这条连着两个村却涉及两个县(市)的“两不管路”在秋收前顺利通车。积极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大豆、稻谷生产者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补贴及时发放,确保农民种粮积极性;积极引导农民适时早播,以“一早躲多灾”的方式,有效抵御春旱、伏旱和早霜,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打基础;积极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进粮食深加工企业,鼓励农事龙头企业不断拉长产业链,以产业集聚带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面对频发的极端天气、面对积水的农田,铁岭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提前预警,积极奔走,以务实的工作作风给农民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种粮环境和市场环境。铁岭县鑫昇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生,在细数了身边不断向好的变化后感慨:“虽然天气给秋收带来了不便,但现在这地是越来越有种头儿。”11/04
- 辽宁省25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我省共有25个项目获奖,其中,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纳米限域催化”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我省获奖的25个项目中,主持项目11项,参与项目14项。在11个主持项目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研发团队包括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金属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宇都环境技术材料有限公司等。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纳米限域催化”成果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据了解,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团队经过20多年潜心研究和实践,借助纳米尺度的空间限域效应对体系电子能态进行调变,实现了催化性能的精准调控,为精准调控化学反应性能和反应路径打下坚实基础。此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曾在辽宁工作多年。1956年沈阳飞机设计室成立,顾诵芬任气动组组长。1961年至1986年,他先后任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所长兼总设计师,任歼8、歼8Ⅱ飞机总设计师。11/04
- “绿水青山号”地铁专列亮相辽宁大连11月1日,“绿水青山号”大连生态友好主题专列在地铁1号线率先亮相,并将于11月4日在地铁2号线与乘客见面。(摄影:王荣琦)走进“绿水青山号”,6节车厢通过手绘画面的形式全维度打造“绿色科普”“自然生态”“多彩生命”“环保出行”“和谐低碳”与“绿色发展”六大主题空间,加之点缀有山峦、海浪、多彩植被等自然感强的设计元素,描绘出一幅美好的绿色生态长卷,形成了一道亮丽的地铁移动风景线。11/04
- 锦州:锡伯族荷包锡伯族刺绣历来是锡伯族妇女最拿手的手工技艺,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曾是衡量锡伯族女子品性和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而这种技艺在民间日常用品荷包中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和应用。锡伯族荷包是锡伯族服饰特点的标志物,它承载了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基因和迁徙文化的特征。锡伯族妇女在展示和交流自己的作品锦州的锡伯族荷包在与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在保持独特技艺与民族风格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化形态。锡伯族荷包传承人在民间艺坊带徒授课锡伯族荷包多表达吉祥寓意,色彩瑰丽,对比鲜明,装饰性强,实用性更强。它奉献给世人朴素、浓烈、生命力饱满的民间艺术情感。锡伯族特色荷包蝴蝶、荷花等是最常见的吉祥图案,象征自由、宁静、和平、美丽,给人一种精神力量,激励着锡伯族人在艰苦的环境中繁衍生息。锡伯族经典蝴蝶图案荷包锡伯族经典荷花驱毒荷包钱荷包俗称钱褡子,墨线荷包叫粉口袋,针荷包用来装针。这些具有实用功能的荷包在锡伯族女子手中实现了最华丽的转身,变成了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荷包制作日常用具锡伯族女子在制作《红船荷包》锡伯族女子在为荷包编制流苏锦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锡伯族荷包传承人封冬云11/03
- 再创新优势 谋求新飞跃——写在首个“营口民营企业家日”启动之际11月1日召开的营口市“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动员大会”是一场对营口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是营口民营经济再次扬帆起航、拥抱春天的新开始,注定在这座百年港城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天,200位民营企业家齐聚会场,见证了首个“营口民营企业家日”的启动。20家民营企业和10位民营企业家分别获得创新奖、贡献奖、成长奖,最高奖励额4000万元。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营口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1—2024)》《营口市创建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的实施意见》和《营口市创建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的政策措施》作现场解读。民营经济在营口地区生产总值占比达81%,营商环境和民营经济发展构成因果关系。持续推动营商环境提档升级,切实推动民营经济再创新优势、实现新飞跃,是营口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回应省委、省政府要求营口为全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蹚出新路子的具体行动。中建镁砖集团智能化生产线。(摄影:佟立德)踏准时代节拍行稳致远沐浴改革开放春风,历经市场经济大潮洗礼,民营经济伴随营口走过43年,从方兴未艾到风生水起,诠释出“北方温州”的生动内涵,担当起振兴发展的主力军。1982年,吕德斌注册了自己的第一个企业——营口县大石桥镇八一路74-75号豪华装饰材料商店。“那时候商店的名称就这么具体。”吕德斌说。从装饰材料经营、建筑胶漆生产到今天坐落于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的军民融合企业天元科技,吕氏集团在不断嬗变中,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营口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营口民营经济长盛不衰,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厚积薄发,完美诠释了改革开放政策的连续性、坚定性、时代性。踏准时代节拍,方能行稳致远。2014年,营口民间资本和沈阳铁路局、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组建物流有限公司。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营口港、哈尔滨铁路局加入。这一跨地域混合所有制结合体,整合公路、铁路、海运运输资源,构筑了中欧班列运营平台。登上中欧班列,营口民营经济开启了融入“一带一路”的发展之路。2017年10月18日9时30分,上海证券交易所,新股“金辰股份”鸣锣上市。25年前,企业的产品还是铝制品,如今已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发明专利243项,是光伏高效电池、高效组件制造装备领域的全球领先者之一,成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践行者。企业如人,成长的烦恼难以避免,不断成长壮大的营口民营经济也在发展中暴露出诸多弊病。对标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要求,家国情怀、诚信经营,提质增效、创新驱动成为民营经济面临的一道道必解之题。新时代的民营企业家应该什么样?民营经济如何实现健康发展?扣紧时代脉搏,营口市制定出台了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两个指标体系。第一个指标体系在企业家健康成长核心要素和企业家成长环境两个方面,分别设定了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新创业、回报社会和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氛围、政府高效务实8个一级指标,引导民营企业家心怀家国、诚信经营、勇于创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重视代际传承,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第二个指标体系从经济活力、提质增效、创新驱动、优化结构、底线能力5个方面,引领民营经济提档升级,与新时代同呼吸、共命运。马勒发动机零部件(营口)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摄影:佟立德)厚植沃土只为郁郁葱葱企业如树,离不开阳光、土壤、水和空气,离不开生态环境。1993年建厂的天成消防每一次“年轮突破”都是对生长环境的检验和注解。对此,公司董事长金世明深有体会,“我们承接了我国首个智慧消防领域的省级重大科技专项——‘智慧安全工业互联平台’项目,还获得了辽宁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这些都是政府部门倾力帮扶的结果。”“智慧安全工业互联网平台消防安全行业典型应用”项目,如今已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1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今年以来,营口市委、市政府不断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出台新举措。7月1日正式运营的“营商之家”服务平台,打通了政府与企业沟通的“最后一公里”,让企业办事更加高效、便捷。“以数字政府建设带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让智慧城市的建设又迈进了一大步,我们深知其中的不易。”金世明感触颇深地说道。11月1日当天,获得创新奖的10家民营企业,有的获得工信部第一批重点“小巨人”企业资金支持,有的获得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金额200万元至4000万元不等。全面融入“数据倒逼”“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成为营口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1—2024)》的重要理念之一。年初开始筹备的方案,对标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落实“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总要求,研究借鉴营商环境建设先进地区经验,结合营口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报告,广泛征求民营企业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从20类89个方面,对优化营商环境作出顶层设计。2023年年底前,营口市线上办结企业流程将压缩至1个环节、0.5个工作日,2024年年底前,将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零成本”。2023年年底前,“金小二”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融资规模累计将超300亿元。推动“供电合同签订”前置与“用电申请”合并。压缩政府采购环节、办理时限。进一步压缩整体通关时长,保持整体通关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从开办企业到获得贷款,从招标投标到知识产权保护,从一枚公章到一片土地,方案深度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深情观照企业需求的“一枝一叶”,从问题出发,把解决问题、补齐短板,切实优化政务服务事项作为根本目的,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定制了“路线图”“时间表”“说明书”,为民营经济茁壮成长厚植沃土。注入新动能开启新征程11月1日启动的“营口民营企业家日”不仅是发展民营经济“营口答卷”的“重要一页”,而且是营口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识。围绕“营口民营企业家日”,营口近期将连续安排多项具体活动:对“营口民营企业家日”和优秀民营企业家先进事迹、突出贡献进行宣传报道,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开展民营企业家学习大讲堂、银企对接、送法进民企、职业技术学校与民企对接等活动。“建设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从项目正式投产年度起两年内给予奖励,最高额度200万元。企业节能改造最高奖励额度200万元。列入省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最高奖励额度200万元。”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营口市创建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的实施意见》和《营口市创建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的政策措施》引起热议。政策措施推出55条举措,在“老原新”结构调整、数字化建设、科技、人才、关爱企业家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为此,营口市设立了1亿元专项促进资金,加上县(市)区配套资金,总额达1.6亿元。“东盛集团正在升级企业研发中心,规划建设辽宁(营口)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产业创新中心,这一新的政策措施对我们来说是一场及时雨。”辽宁东盛集团董事长文起东说。通过5年努力,民营经济提质增效、结构优化、绿色发展、创新驱动、风险防范等高质量发展指标总体水平将得到明显提升。实施意见提出了营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目标,到2025年,力争民营经济占比达到85%,民营经济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的70%,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双倍增,民营企业进入全省百强企业15家以上,民营企业家信心指数处于景气高位,构建规范有序、活力充足、动能持续的民营经济发展生态,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作出示范。时代眷顾,沃土滋养,营口民营经济逐浪新高!11/03
- 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两大“重量级”项目开工建设10月21日,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两大“重量级”项目大连港毅都冷链全球中心仓项目和嘉圣通国际贵金属原料贸易物流中心项目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7.25亿元,位于大窑湾综合保税区,这是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功能、区位优势,推动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的又一重大成果。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两个综合保税区扎实做好封关运营工作,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大连港毅都冷链全球中心仓项目由大连港毅都冷链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3.25亿元,位于大窑湾综合保税区,占地面积8.5万平方米,将建设冷冻冷藏仓储规模30万吨、加工工厂72个,计划于2024年建成投产。项目依托大连港和综合保税区功能优势,还将提供保税和清关仓储、国际中转、口岸加工、车船直取、口岸查验等供应链金融及口岸增值服务业务,预计带动航线数量增长近50%,将有力推进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冷链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助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带动东北地区进出口贸易额增长。嘉圣通国际贵金属原料贸易物流中心项目由大连嘉圣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4亿元,位于大窑湾综合保税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将建设以金、银、铂等为主的精选贵金属矿粉电子贸易平台,打造辐射全国、联通亚太和非洲、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跨境人民币贵金属原料电子贸易市场,预计2022年建成投用,运营初期年交易额达到50至100亿元,10年内年贸易额达到1000亿。项目将填补大连乃至东北地区市场空白,有力促进国内贵金属原料贸易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有效解决国内市场供应严重不足问题,推动贵金属原料市场繁荣。自今年4月通过验收组验收以来,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两个综合保税区扎实做好封关运营工作,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聚力招引高端优质项目,截至目前已有山河跨境商品加工基地、万众云仓科技跨境电商产业园、爱丽思智能化工厂、华衍生物科技饲料加工等多个项目落地,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发挥好综合保税区政策功能和区位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转型升级新标杆。下一步,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发挥好综合保税区政策功能和区位优势,推动综保区发展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检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聚焦“提质、升级、开放、创新”新目标,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转型升级新标杆,将综合保税区建设成为深化改革开放的新高地。11/03
- 第二十一届沈阳农博会苏家屯区取得丰硕成果近日,第十二届辽宁国际农业博览会暨第二十一届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在沈阳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本届农博会以“展示成果、扩大交流、促进贸易、培育品牌”为宗旨,旨在搭建现代农业展示平台,推广辽宁名特优新农产品,提升辽宁农业综合竞争力。为全面展示沈阳市苏家屯区现代农业发展成就,树立农业企业品牌形象,沈阳市苏家屯区农业农村局严格按照市政府要求,经认真筛选,组织4家的“第一书记”,16家企业、合作社,60余种产品参展,参展产品主要包括大米、果蔬、菌类、禽畜产品、休闲食品等多类优质农产品。在非遗综合展示专区,组织剪纸、泥塑、烙画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展会受到了与会市、区相关领导,新闻媒体以及广大市民的高度赞扬与认可。通过4天集中展示,圆满完成了参会参展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经组委会评审,5家企业获评“最受欢迎农产品奖”,昊明禽业获评“辽宁丰收奖”,沈阳市苏家屯区农业农村局获评“最佳组织单位”。本次农博会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集中展示了苏家屯区现代农业以及精优农产品产业取得的成就。为农事企业搭建了对接平台,为做强农产品品牌,推动苏家屯区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1/03
- 辽宁鞍山:千山秋色11/02
- 辽宁锦州:机器轰鸣忙收获 颗粒归仓粮囤满田野一片金黄,好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