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辽宁
- 辽宁省概况辽宁省是中国东北地区南部的沿海省份,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南临渤海、黄海,隔鸭绿江与朝鲜为邻,东南隔海与日本相望,东、北、西三面与吉林、内蒙古、河北等省区接壤,靠近俄罗斯,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要冲,是中国东北地区进行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重要通道。辽宁省总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171万,有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等民族。全省有14个省辖市,44个县(市)。省会设在沈阳市。辽宁省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为714.9毫米,年平均气温4℃~10℃。全年无霜期约140~200天。辽宁省大陆海岸线长2178公里,约占中国的12%。东部山地丘陵区为辽宁省主要林区;西部山地丘陵区东缘的临海狭长平原,习惯上称为“辽西走廊”,是中国东北地区沟通华北地区的主要路上通道,中部辽河平原是东北平原的一部分,由辽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辽宁省主要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辽宁省自然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藏100多种,探明储量的有64种,其中铁、硼、菱镁石、金刚石、滑石、玉石、溶剂灰岩等矿的储量均居中国首位。辽河油田是中国第三大油气田,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占中国的15%和10%。辽宁省除盛产水稻、玉米、苹果、白梨、花生等粮食、油料和水果外,还是中国主要的海盐、芦苇、柞蚕产区。历史沿革辽宁承袭着优秀中华文明的血脉,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上占有漫长而辉煌的篇章。说辽宁的历史漫长,依据便是早在人类历史最古老的阶段,即旧石器时代,辽宁的先民就已经生活在这里。在营口市大石桥金牛山发现的猿人头盖骨化石,距今已有28万年,是迄今为止辽宁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处人类栖息地。朝阳市喀左县鸽子洞出土的大量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新石器时代,辽宁人的祖先已经能够磨制石器,制造陶器,并且已开始有农业和畜牧业。凌源市与建昌县交界的牛河梁发掘出土的红山文化遗址则表明,距今5000年前,这里存在着一个初具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展现了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曙光。公元前16世纪,辽宁省属商朝邦畿,(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3年~公元前221年)属燕。此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均在此设置行政机构。辽宁省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的发祥地。至今,这里的一宫三陵,即沈阳故宫和新宾永陵(埋葬着努尔哈赤的先祖)、沈阳福陵(埋葬着努尔哈赤)、沈阳昭陵(埋葬着努尔哈赤的儿子清太宗皇太极)仍然保存完好。旅游观光辽宁省是中国文物大省之一,人文历史、自然景观资源都很丰富。这里有距今近30万年的营口金牛山遗址;这里有与北京故宫齐名的沈阳故宫和清初"三陵"(永陵、福陵、昭陵);这里还有以雄奇险峻和战略位置重要而遐迩闻名的九门口长城。名山、秀水、奇石、异洞遍布辽东半岛和辽西走廊。千山、医巫闾山、凤凰山、冰峪沟、鸭绿江、金石滩和亚洲最大的本溪地下水洞等风光名胜久负盛名。大连、丹东的近代战争遗址和西部的秦、汉、魏、晋、辽、明、清史迹驰名海内外。辽宁省现有文物古迹1.13万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9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处,省级风景名胜区7处。近年来,辽宁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如蒸气机车旅游、康复疗养旅游、仿古旅游和商务旅游等。各地举办的民间节庆活动也备受国内外游客青睐,最著名的有大连国际服装节等。现在,辽宁省已成为中国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现有旅游饭店300多家,其中星级饭店175家;旅行社370多家,其中国际旅行社48家。国际旅游业取得新成绩,1999年共接待旅游、访问、人事商务及各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49.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亿美元。工业基地辽宁省具有近百年的工业历史。特别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以重工业为主体,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基础比较雄厚的工业体系,成为中国主要的工业和原材料基地。1999年,辽宁省工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567.2亿元。辽宁省许多工业产品在中国占有较大比重。钢、生铁、钢材分别占中国产量的近20%左右;纯碱、烧碱分别占中国产量的20%和10%;发电量、原油、天然气、原煤、机床、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变压器、汽车等产量在中国都占有重要地位。石化、冶金、电子信息、机械仍是辽宁省四大支柱产业。但产品结构适应性调整已迈出新步伐,适应市场的投资类产品继续有所增长。1999年,生铁产量1448.9万吨,比上年增长2.1%;钢产量1467万吨,比上年增长4.3%;成品钢材产量1235.2万吨,比上年增长7.5%。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增长较快。其中,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22.2万台,比上年增长59.3%;乙烯产量39.7万吨,比上年增长2.6%;化学农药产量2.2万吨,比上年增长14.7%。产销衔接水平稳步提高,1999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7.4%,比上年又提高0.3个百分点。农村经济辽宁省是中国著名的工业大省,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中国居领先地位。进入90年代,辽宁农业继续有所发展。1999年粮食总产量达1648.8万吨,是历史上第四个丰收年。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520亿元,比上年增长4.7%。辽宁省以多种形式加快农村经济专业化、产业化、集约化步伐,努力把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传统农业正在迅速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全省农、林、牧、副、渔各业兴旺,农村经济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建设取得进展,全年推广新品种面积195万公顷,平衡配套施肥面积120万公顷。全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已发展到46个,生猪生产基地县达到30个,黄牛生产基地县达到24个,蔬菜保护地面积11万公顷。辽宁省在大力发展陆地农业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海洋开发的新纪元,水产养殖在沿海已经广泛发展起来。交通通讯近年来,辽宁省投放巨额资金,用于港口、机场、铁路、公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投资环境日益完善。五个港口(大连港、营口港、丹东港、锦州港、葫芦岛港)与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六个机场(沈阳、大连、鞍山、锦州、丹东、朝阳)与日本、俄罗斯、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100多个大中城市通航。乡乡通公路,公路总里程4.5万多公里,公路密度居中国各省市之首;目前已形成了以港口为门户,铁路为动脉,公路为骨架,民用航空、管道运输、海上运输相配套的四通八达的综合立体交叉运输网。1999年运输生产保持持续增长,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旅客周转量451.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9%;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3亿吨,比上年增长13%。辽宁省14个省辖市和44个县(市)全部开通了国际、国内程控电话,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1999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8.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9.7%。全省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已达795万门,形成了以数字微波为主、以沈阳为中心的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干线传输网。此外,三类传真、数字传输、无线寻呼、移动通信等现代化通讯手段也发展迅速。科教文卫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目前,全省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6万人,科研开发机构1202个。1999年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116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就有470项。在取得的科技成果中,不同程度得到推广和应用的2276项,推广应用率达73%,新增产值479.8亿元,创利税101.5亿元。各类教育事业持续发展。辽宁共有理、工、农、医、体、音、美、财经和综合性高等院校66所。目前,全省高等院校在校学生23.58万人,在校研究生1.05万人。40多所院校同国外的大学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互派访问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有20多所院校接受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中等教育继续得到加强,全省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学生4.28万人,在校生15.68万人;普通高中465所,招生14.39万人,在校生为39.92万人。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全年扫除文盲2.35万人,基本上完成了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文化事业进一步活跃。目前,全省有艺术表演团体80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26个;公共图书馆129个,博物馆30个;档案馆159个。全省有省市级广播电台16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转播台3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7.82%;全省有省市级电视台15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88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7.67%。1999年,全年共出版报纸85种,总印数11亿份;出版各类杂志277种,总印数1.33亿册;出版图书5256种,总印数2.26亿册。卫生事业在改革调整中继续发展。全省共有卫生机构6614个,个体门诊5380个,医疗床位19.4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2.95万人。预防保健工作不断加强。全省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16个,卫生技术人员1.23万人;妇幼卫生机构107个,卫生技术人员0.31万人。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1999年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辽宁省运动员共获得14个世界冠军、22个亚洲冠军、82个全国冠军。全民健身活动稳步推进,全省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达1760万人。人民生活随着新千年的到来,辽宁省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全省城乡到处是一片祥和安乐的景象。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1999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99元,比上年增长6.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990元,比上年增长2.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01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18元。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目前,全省从业人员1948.5万人;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4805个,使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社会保障成效显著,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695万人,覆盖面96%。全省城市均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生活困难的职工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得到改善。1999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1756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918.2万平方米。年末统计,全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居住面积8.5平方米;农村居家庭人均住房面积20.9平方米。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全省目前各类社会福利院拥有床位4.79万张,收养人员3.73万人。城镇社会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已设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972个。农村已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达到972个。对外开放辽宁省实施"外向牵动"战略以来,对外开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外贸易持续增长。1999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3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外贸出口总额82亿美元,进口总额55.3亿美元。我省对外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已扩大到161个,主要贸易伙伴列前五位的依次为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和荷兰。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高。1999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1785项,外资协议额50.6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4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在新签外商直接投资中,总投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就有201个,合同外资额22.4亿美元。截止到1999年末,辽宁省已注册“三资”企业1.38万家,累计投产开业8037家。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继续发展。全年共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项目1362项,合同金额4.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6亿美元。新签技术出口合同173项,合同金额13.7亿美元。新签技术引进合同292项,合同金额10.3亿美元。目前,辽宁省共有国家级、省市级各类开发区27个。其中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发展较快的当属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它们是: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10/06
- 美不胜收!大美辽宁欢迎您08/16
- 辽宁这百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建党百年主题系列微视频《这百年》今天推出辽宁篇。让我们走进辽沈大地,回望峥嵘岁月,高擎精神火炬,一起见证老工业基地振兴在途,谱写新篇!07/12
- 《大美中国·冬天系列》 辽宁的冬天03/06
- 辽宁:化冰雪为金 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冰雪经济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高融合性等优势,对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辽宁围绕振兴东北的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冰雪经济,逐步做大做强冰雪产业,使冰雪经济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冰雪世界里激情飞扬。(摄影:杨靖岫)辽宁发展冰雪经济优势比较明显,辽宁拥有的冰天雪地,是融生态、经济和文化为一体的,丰富的冰雪资源、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市场基础,为冰雪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辽宁冰雪“三优两多”的特点让气候、交通、温泉优势和多样的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优势叠加,奠定了辽宁发展冰雪经济的基础,为辽宁发挥冰雪资源和冰雪产业优势、推动冰雪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发展冰雪经济是辽宁抓住时代机遇、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辽宁将锚定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目标,紧扣《“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任务,用好辽宁文化、体育和自然生态资源,释放文体旅融合优势潜力,以大众冰雪旅游最佳体验地等为支撑,丰富市场供给,着力开发文体旅融合产品、培育文体旅融合新业态,擦亮“嬉冰雪、泡温泉,到辽宁、过大年”等品牌,打造大众冰雪温泉体验强IP,激发冰雪旅游消费需求,高质量推进冰雪经济发展。随着2028年全国冬季运动会成功申办,辽宁冰雪旅游、冰雪运动也愈加火热,为辽宁冰雪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国内最高水平的冰雪盛会之一,“十五冬”将吸引国内外众多游客和参赛选手前来观赏和参赛,以“跟着赛事去旅行”“伴着旅行来参赛”为主题,丰富冰雪赛事旅游内容,推动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装备等全产业链发展。同时,“十五冬”还将促进辽宁与国内外冰雪产业的交流与合作,为辽宁冰雪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辽宁人骨子里爱雪、亲冰的天性从古至今未曾改变,尤其是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冰雪世界相识相知相融合的过程中,养成了自强豁达、坚韧勇敢、勤劳乐观、热情好客的品格。辽宁将整合冰雪文化和冰雪运动资源,推出一批具有辽宁特色的冰雪旅游主题精品线路,诚挚邀请全国各地的朋友来此赏冰戏雪,感受辽宁人的热情与豪放,让朋友们在“山海有情,天辽地宁”的氛围中领略到壮美的雪景、体验到刺激的冰雪运动、品尝到地道的辽宁美食。同时,辽宁人也希望全国各地的朋友能见证辽宁冰雪经济的发展与壮大,共同探索未来的合作与共赢之路。记者:廖文履12/20
- 辽宁省营口市:咬定全年目标 掀起“冬季攻势”渤海之滨,大辽河畔,建设潮涌,干劲十足。入冬以来,寒意渐浓。中交营口LNG接收站项目建设却持续升温。与此同时,陆上风电项目建设现场同样热火朝天,一架架洁白的风车在旷野里拔地而起……在营口市各大重点项目冬季施工现场,“热度”和“速度”丝毫不减,一派大干快上、争分夺秒的火热景象。今年以来,营口市加强统筹谋划,优化政策供给,强化项目支撑,锚定七大重点任务,咬定目标不放松,争分夺秒搞建设。如今,营口市以强而有力的“冬季攻势”,全力以赴冲刺“全年红”。鞍钢中集(营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焦炉煤气制LNG联产氢气项目竣工投产。鲅鱼圈区融媒体中心供图奋进营口重大项目全速推进全球最大规模水平剖分式离心压缩机组在营口下线,国内在建的纬度最高的LNG接收站进入内罐安装阶段,全球单机容量最大风电机组建成运行……今年以来,营口市项目建设捷报频传,5个超百亿元项目加快建设,7个超10亿元项目有序推进,为今年收好官、明年开好局夯实基础。奋力争优、争先、争效……在一个个项目现场,建设者们奋斗的身影勾勒出冲锋冲刺季、决战决胜季的亮丽风景线。在他们手中,施工图一点点变成实景图,重大项目建设“加码提速”。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今年2月19日,春节假期刚过,营口市就召开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动员部署会,吹响战斗号角。临近岁末,在全体建设者的努力下,重大项目捷报频传。12月4日,在营口仙人岛港区中交营口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抓紧进行罐内施工作业。该项目及外输管道总投资116亿元,是东北地区一次性建成规模最大的LNG接收站。公司副总经理杨超介绍,接收站项目施工进度已超60%,计划明年年底前完成内罐施工。同一天,在大石桥市高坎镇营口陆上风电项目建设现场,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打基础和风机吊装作业。“我们负责两个子项目,一个已装机41台,另一个已装机3台,预计年底前并网发电。”项目负责人张龙新说。营口陆上风电项目总投资112亿元,项目由6个子项目组成。截至目前,完成风机吊装82台,其中已有54台风机并网发电。今年1月至10月,营口市开复工项目796个,总投资2523.9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354个,亿元以上开复工项目302个。清洁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园、中交营口LNG接收站、营口陆上风电、营口市冬季清洁取暖、多金属复杂金银矿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升级搬迁扩建等5个超百亿元重大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海上风电、精制磷酸及磷酸铁前驱体、辽宁华电营口风电制氢10万吨氢氨罐港一体化、燃气联合循环调峰发电、煤炭储运基地等7个超10亿元重大项目也在抓紧筹备开工建设。中交营口LNG接收站项目4台储罐外罐混凝土结构已建设完毕。中交营口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供图创新营口新质生产力竞相涌现今年以来,营口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持续发力,鼓励、奖励、扶持企业不断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天元航材(营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口昌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辽宁东盛塑业有限公司和石钢京诚装备技术有限公司4家营口企业,凭借出色的科研实力和创新成果,在一众科技型企业中脱颖而出,获批2024年度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备案,数量位居全省第二。目前,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如火如荼。作为电动汽车核心部件之一,电池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迭代更新的重中之重。在营口,有一家企业是宁德时代、特斯拉、比亚迪等新能源领军企业供应商,它就是营口昌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我们的产品能有效提高三元锂电池的充放电及安全性能。”营口昌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刘禹介绍,主要产品硫酸乙烯酯是一种SEI成膜添加剂,不仅能大幅提升电池性能,还用于合成抗高血压药品、新型双表面活性剂等。目前,昌成已成为国内该产品的最大供应商,市场份额超过60%。天元航材(营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固体推进剂原材料、液体橡胶系列、氮化硼系列产品为主的新材料生产、研发企业。获批省级中试基地后,公司加速推进“特种化工新材料制备及中试验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围绕化工新材料领域“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进行中试验证放大技术研究。天元航材杭州研究院副院长周康介绍,目前,中试基地已拥有40多套多功能中试试验设备及成套装置,可提供高分子合成新材料、有机功能助剂及新材料、无机化工新材料等七大类中试服务。营口不断通过政策激励、资金奖励等扶助企业科技创新。今年1月至10月,营口新增科技型企业570家。其中,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42家,总数突破2000家,同比增长37.17%;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累计443家,总量位居全省第四位;新增雏鹰瞪羚企业16家,累计220家,总量居全省第三位。全球单机容量最大风电机组启动发电。华能仙人岛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供图魅力营口文体旅融合打造城市“强磁场”嬉冰雪,泡温泉,品海鲜,看演出,赶大集……这个冰雪季,营口围绕打造“营光之城冰雪有约”冬季文体旅主题品牌,打造“营光交汇”“营光盛宴”“营光跃动”“营光记忆”四大特色融合场景,推出冬季特色文旅线路,举办冰雪运动、温泉康养、民俗展演、沉浸演艺等百余项活动,整合资源优势,深入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推动“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冰雪+温泉”让游客玩尽兴。营口今冬聚焦“一冷一热”,推出八大冰雪文旅场景,包括到何家沟滑雪场滑雪、到金溪谷乡村旅游景区嬉雪、到人民公园滑冰等。鲅鱼圈区熊岳镇、盖州市双台镇是营口著名的特色温泉小镇,以“出水量高、水温高、矿物质含量高”著称。营口在推出精品冰雪温泉游线路的同时,组织各大滑雪场及温泉企业推出系列优惠政策和特色活动,吸引游客观光游览。“新街+老街”联袂出场,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冰雪季来营口,更能感受到浓浓的烟火气。营口围绕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以记忆中的年味为主题,打造“明湖新街”文旅场景新地标,串联辽河老街、红旗大集等,精心策划一系列丰富的民俗文化盛宴。“十一”假期,营口抢抓旅游消费黄金期,加大优质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文体旅市场人气热度持续攀升,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37.76%,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5.69%。“五一”假期,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也双双出现井喷,这源于营口未雨绸缪、提前预热,举办五大主题200多项文体旅系列活动,串联、并联文旅资源,以活动造热点,不断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东有风光秀美的赤山、青龙山,西有波缓沙平的银沙湾黄金海岸,南有熊岳温泉和北海浴场,北有西炮台、百年辽河老街,借助丰厚的文旅资源家底,营口全力打造环渤海高品质文体旅目的地。营口拥有165公里黄金海岸线、42公里河岸线和三大温泉集聚区,集滩涂、礁石、沙滩、槐林、晚霞于一体,千种姿态、万种风情地走进人们的视野,无数人到此寻找“诗与远方”。为了下好文体旅融合发展一盘棋,营口制定《营口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两区两带”发展布局,即以辽河文化产业带为支撑,建设北部河海港城文化休闲集聚区;以熊岳、双台和北海三大温泉集聚区为重点,建设南部温泉康养旅居体验核心区;以165公里黄金海岸线为依托,打造西海岸旅游观光带;以东部山区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为引擎,打造东部森林生态民俗休闲旅游带。同时,通过布局优化提升行动、产品要素提质行动、融合发展行动和推广创新行动“四大行动”,推进文体旅业态融合发展。水平剖分式离心压缩机组在沈鼓集团营口透平装备有限公司下线。(摄影:梁恩升)幸福营口民生建设提速升级曾经三度荣膺“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营口,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每年拿出70%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建设,优医疗、强教育、惠民生,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虽已入冬,但营口市中心医院新急诊大厅正在抓紧内部装修,副院长滕国志表示,新急诊大厅不仅整体升级扩容,新增了抢救床位,而且布局更加合理,红区负责急救急诊,绿区负责诊疗,提升了对急危重患者的快速抢救能力。积极更新采血设施设备。前不久,大石桥市和盖州市新建两座智能化献血屋,营口市中心血站副站长杨素英说:“采血屋实现采血椅、空调、消毒机等设备的远程遥控和声控化管理,采血工作更高效,献血过程更舒适。”要让市民心里暖,先让“一老一小”两头热。营口市不断优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让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以“一米视角”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作为全省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营口不断推动养老服务设施提质扩容。目前,全市拥有养老机构163家,城乡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780处,养老服务总床位数达2万余张,镇(街)级区域养老中心设施覆盖率达到53%。营口同样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12月12日,课间休息。营口市雁楠中学的学生们在新修建的塑胶跑道上奔跑,不时传来欢快的笑声。雁楠中学塑胶操场维修改造项目是营口市2024年重点民生实事之一。此外,中学学习环境优化项目、营口市实验中学新校区维修改造等也将于近期投入使用。盼望道路更平,供暖更好,停车位更多,健身设施更全……一个个群众的微心愿,就是“家门口”幸福感的具象化。百姓的需求在哪里,党委、政府的关注点就在哪里,就把幸福感延伸到哪里。营口今年拿出七成以上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厚植民生福祉,就业、教育、医疗等普惠性、基础性民生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分、幸福感更加饱满。攻坚之年临近尾声,营口人的冲劲、干劲仍在加速,干事创业的华美篇章仍在续写……营口陆上风电项目盖州子项目正在吊装。(摄影:李国颖)记者手记:“忙冬”跑出加速度“猫冬”变“忙冬”,这是入冬以来,记者到项目现场采访时最大的感受。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以往并不多见的冬季施工,在这个冬日变得寻常。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不能只有决心和气势,关键要靠每个部门、每个企业、每个人的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今年以来,营口尽锐出战、上下一心,与时间赛跑,同挑战过招,频频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加速度源于早谋划。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营口就召开推进项目建设攻坚突破动员大会,制定指标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营口组建工作专班,实施“市级项目管家”“前期工作雷达图”和“一表三图”机制,深化项目全周期管理、全要素保障、全链条推进,对重点项目定期调度,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以项目之“进”支撑经济之“稳”。加速度源于强引擎。在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有一个“辽得成”企业家交流驿站,每月一次联谊,为企业家、创业者提供资源共享、合资合作平台,实现人才、项目、资金等关键生产要素的资源整合。在东北亚镁质材料交易中心,依靠平台聚合、金融推动、政策支持“三管齐下”,形成信息、交易、物流和资金“四流合一”,助推“中国镁都”大石桥步入数智化时代。这一年,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场景创新层出不穷,都指向同一个发力点:聚焦产业基础高端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补链、延链、升链、强链,提升产业质效,壮大核心竞争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加速度源于好作风。党员干部冲在基层攻坚一线,用心、用情、用力服务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的例子比比皆是。为了帮助辽宁大红德邻食品有限公司智能生产项目早日开工,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抽调精兵强将,组建重点项目工作专班,加班加点地干,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周办好了手续。为了帮助营口阿部配线有限公司盘活闲置厂房扩大产能,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工作人员出差十多次,行程数千公里。一大批党员干部从机关大院里走出来,下沉一线,无论是在项目现场还是车间厂矿,无论是外地招商还是为企业纾困解难,他们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政企同心抓早抓实、同频共振,助推项目建设芝麻开花节节高。加速度源于好环境。营口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尊商、重商、亲商氛围,召开第四届“营口民营企业家日”大会,启动民营企业服务联络和诉求办理机制,为民营经济鼓信心、强保障,助推营口创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标杆城市,打造企业家的盛产地、成长地、向往地。渤海之滨,大辽河畔,风起潮涌。营口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正奋楫扬帆、勇立潮头,用实打实的攻坚实绩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2024营口攻坚十大高频词制图:尹浩扶助民企营口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超60%的固定资产投资、超70%的税收、超80%的地区生产总值和9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截至9月末,该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30.03万户,占比达97%。营口把每年11月1日设为“民营企业家日”,用扶企助企的切实举措,努力创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标杆城市。大抓项目前三个季度,营口市新签约项目616个、投资额1542.1亿元,转化落地369个,总投资1043亿元,落地率59.9%。截至9月末,全市已落实项目812个、总投资3006.4亿元,清洁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园、中交LNG接收站等5个超百亿项目正加快建设,营口海上风电等计划开工的7个超10亿元项目正在有序推进。“4+4”产业体系营口市积极融入省四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结合营口实际,重点推进新能源、先进有色金属材料、菱镁精深加工等7个产业集群建设。在延链补链上,营口重点打造清洁能源、钢铁、铜、黄金4个千亿级和精细化工、铝、镁、粮油食品4个三百亿级产业集群。科技强市营口市积极参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一体推进企业+项目、产业+平台、载体+孵化、人才+资本的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科教潜能持续释放。今年,中试基地建设进展明显,4家企业获省中试平台备案,获批数量居全省中试平台类第2位。搭建全域范围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1500余家。截至10月末,营口市新增科技型企业570家。优化营商环境营口市稳步推进综合窗口改革,90%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无差别综合受理,社保、医保、不动产、公安100%实现分领域综合受理。积极推进“双进双促”专项行动向纵深发展。“政企直通车”动态服务全市21.7万余户企业,各级项目管家团队解决各类重点问题560个。全市行政许可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压缩73%。民生工程营口市坚持民生实事项目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坚决兜牢基层“三保”底线。2024年投资3.64亿元,共安排医疗应急救治提升工程、教学环境保障优化工程、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工程等五大类16件重点民生实事,目前都已陆续完工并投入使用。特色农业新建大石桥市水稻、盖州市葡萄、盖州市绒山羊、盖州市海蜇、鲅鱼圈区海蜇5个省级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区。新增小望海地瓜、盖州西瓜、博洛铺小米、营口大米4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总数达38个。营口大米作为辽宁省唯一粮油类产品入选2024年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陈屯镇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盖州市获评国家级农产品产地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海洋经济营口加快推进“蓝色粮仓”战略,释放“蓝色潜力”。营口已发展成为全球海蜇产业的重要枢纽,海蜇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约1.2万吨,占辽宁省出口总量约80%。营口港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集装箱内贸港,前三季度,集装箱运量、海铁联运量居东北港口首位。两区两带营口市研究制定相关方案,提出“两区两带”产业发展布局,即以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为支撑建设北部河海港城文化休闲集聚区,以熊岳、双台和北海三大温泉集聚区为重点建设南部温泉康养旅居体验核心区,打造中国醉美西海岸旅游观光带、东部森林生态民俗休闲旅游带,促进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最具幸福感城市在由《瞭望东方周刊》主办的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中,营口在连续三次荣获“最具幸福感城市”殊荣后,今年再度入围“最具幸福感城市”候选城市名单。近几年,营口改造老旧小区,新建130余处口袋公园,改造20余条城市主干道,连续4年举办“辽河之夏”文化艺术季,文明守礼蔚然成风。记者:佟利德12/20
- 这些吃的真给葫芦岛长脸!进省“赶考”选上啦!近日,辽宁省商务厅公示2024“美市美食”辽宁地标美食评审认定结果。其中,辽宁省葫芦岛市9种美食入选,分别为葫芦岛海鲜辣炒、绥中水豆腐、建昌老式浇汁鱼、要路沟水煮干豆腐、兴城金丝多宝鱼、牛街金牌扣牛掌、杨家杖子煎饺、兴城红崖子花生小豆腐、建昌汤土沟杏仁粥。葫芦岛美食据了解,省商务厅在全省组织开展了2024“美市美食”辽宁地标美食评审认定工作,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商务部等9部门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进一步提升辽宁美食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辽宁地域美食品牌,促进餐饮品质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辽宁餐饮消费。经各市商务局初评推荐,专家评审组对照地标美食评审标准细则,对各地初评推荐美食分别进行汇报答辩评审和现场制作展演展示评审认定,在综合汇报答辩与现场展演展示评审认定结果基础上进行汇总,最终评选出“美市美食”辽宁地标美食评审认定结果。葫芦岛美食葫芦岛美食记者:薛利超12/19
- 辽宁锦州:乘势快上 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风起扬帆,乘势快上。攻坚之年,锦州拿出了“英雄城市”的骨气、底气和血性,以赶超跨越、拼抢争实的奋进姿态,当仁不让地在攻坚之战中当先锋、担重任、作表率。咬定目标、全线攻坚。锦州深入实施“136921”发展战略,一手抓增量引进掀起新热潮,一手抓存量倍增形成新矩阵,加快增量存量会师裂变。在攻坚之战中打出精彩、打出气势、打出成效。深度融入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开放新前沿。锦州紧紧围绕“一枢纽、两中心、两高地”建设框架,与周边区域蓝图共绘、产业共链、平台共建、成果共享,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OVU锦州智谷在建项目。(摄影:尤立冬)建设中的黑山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来源:国家电投东北公司)塑造新优势向新求变绿色转型寒冬临近,气温骤降,但在锦州东部的凌河紫荆产业区内,锦州智谷项目现场却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施工现场机械轰鸣,百余名作业人员正坚守岗位,奋战在施工一线。施工方在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紧盯时间节点,全力以赴推动施工有序进行。今年,凌河区对标打造“以锦州智谷为牵动的电子信息产业500亿产业集群和以‘五型经济’为牵动的新业态百亿产业集群”的目标任务,凝心聚力拼经济、抓项目、谋发展。52个项目实现签约,总投资239.9亿元,45个项目新落地,总投资175.9亿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成为锦州以超常规举措推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坚持项目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项目建设热潮涌动。总投资56亿元的国机运达零碳产业园一期项目顺利开工;锦州石化40万吨/年针状焦装置全面投产;黑山300MW风电项目预计年底全容量并网发电……放眼全市,项目施工场景目不暇接,一个个含金含绿、创新驱动、智能引领的大项目压茬推进,释放着锦州向“新”求变、蓄能未来的强烈信号。项目投资是赶超发展的主引擎。年初以来,锦州市紧扣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政治使命、聚焦辽宁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聚力“一枢纽、两中心、两高地”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深入实施“136921”发展战略,把促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大盘的关键一招,形成了“量质双升”的“新常态”。从体量上看,锦州市投资超10亿元以上的项目达到40个,较上年增加18个,实现了重大跃升。从质量上看,央地合作项目在10亿元以上项目中占据半壁江山。芯片、储能、泡沫铝、生物质新材料等新质生产力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纷纷落地生根。截至10月底,锦州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21个,新落地2000万元以上项目2300个,开复工项目874个,其中亿元开复工项目245个。交出了首季“开门红”、半年“双过半”、跑赢三季度的合格答卷。在冲刺之季,为确保《锦州市2024年项目建设攻坚方案》和“八张清单”要求的深入实施,锦州市提前着手,对2025年的双高(高质量、高效率)推进重点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和规划。建立了“高位统筹”“高频调度”双高推进机制,对重大项目实行提级管理、挂图作战,提供靠前服务指导,为项目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目前,锦州市已建成2025年首批双高推进重点项目30个,总投资504亿元,其中,工业类项目22个,商贸服务类项目5个,基础设施类项目3个。生机勃勃的项目建设图景正在锦州大地上徐徐展开。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加快推进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来源:锦州市委宣传部)锦州石化40万吨/年针状焦装置建设项目。(摄影:胡国旭)释放新动能创新活力激越澎湃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锦州紧紧抓住全球制造业向数智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的重要契机。以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全力推动技术领域的深刻变革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这条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向绿向新”发展赛道实现华丽转身。在锦州太和区汤河子产业园,辽宁宏拓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拓科技”)二期7000吨钼制品深加工项目已完成整体建设,生产设备正在安装调试。项目投产后,将大幅提升企业产能与市场份额,填补国内高纯度钼粉产品市场空白。“在锦州‘21152’工业倍增计划的大潮中,唯有不断创新,深耕细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公司副总经理闫志超表示,宏拓科技已经构建了钼金属硬质合金材料的完整精深加工产业链,产品广泛应用于军工、石化、医疗、电子及精密仪器等核心领域。同时,该项目也将进一步巩固企业在全球钼制品市场的领先地位,为锦州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三年攻坚战打响以来,锦州立足新发展阶段,提出要狠抓产业发展和转型,工业倍增计划升级为“21152”发展矩阵,通过存量支撑与增量拉动,加快培育石化及精细化工、新材料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0户百亿元以上企业,10户50亿元以上企业,50户10亿元以上企业,以及200户亿元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同时,锦州紧紧抓住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一新型工业化的关键特征,将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围绕“6+1”主导产业,落实“双高”工作推进机制,制定支持数实融合高质量发展政策,引导更多企业踏上数字化赋能转型之路。截至目前,锦州已成功建设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6个,省级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2个,5G工厂1个,众多项目获得国家、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前10月,锦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达到8.6%。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实践犹如千帆竞发,一幕幕创新场景令人振奋。锦州正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激发新兴产业的蓬勃生命力,并为未来产业预先布局谋篇,在绘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壮阔蓝图中孕育新机遇、开辟新格局。锦州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项目正全速推进。(摄影:余洋)实现新跨越区域联动聚合增长初冬时节的锦州港,宁静而繁忙,巨轮往来穿梭。港口兴则辽宁兴,枢纽强则经济强。作为区域物流的核心枢纽,十几条铁水联运的“大动脉”在锦州港交会,实现“一单到底”“一箱到底”物流无缝衔接。锦州是连接东北与京津冀的“咽喉之地”,也是联动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先导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三个区域板块协同发展的战略枢纽。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征程中,锦州正借助得天独厚的枢纽资源,构筑临港现代产业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化枢纽流量为经济增量,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支持锦州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今年10月,《锦州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获省发展改革委函复实施。《规划》立足锦州全域,奋力打造带动辽西,辐射黑龙江、吉林西部和内蒙古东部,联动京津冀的区域中心城市,全面打造“一枢纽、两中心、两高地”的城市功能布局:——高标准打造国家级物流枢纽,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现代物流枢纽体系构建、锦州港转型升级和绿色能源基地建设“四规合一”,构建“通道+物流+网络+产业”新模式。——着力构筑临港现代产业中心,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具有锦州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创建科技创新中心,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区域文体旅融合发展高地,实现文化多彩、体育活跃、旅游兴旺、商业繁荣,打造“文化名城、旅游强市”。——着力激发消费潜能,扩大消费规模、提升消费品质、引领消费趋势、促进消费升级,打造具有较强吸引力、辐射力、影响力的区域消费新高地。锦州围绕“以协同联动推动通道建设,以通道建设牵引产业协同”,强化与沿海经济带其他五市合作。推动与盘锦、葫芦岛石化产业合作,加快“锦州—大有能源基地—盘锦输油管道工程”建设,共同建设“长兴岛—辽东湾—锦州湾”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带。锦州充分运用空港、海港、铁路、公路、管道、网络“六位一体”,获批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金字招牌”的重大契机,深化锡赤朝锦陆海新通道沿线15市盟协作,向北与吉林、黑龙江、蒙东地区和蒙俄形成联通,进而向西连接欧洲,向东连接日韩,向南与我国东南沿海城市联通,以锦州港为节点的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当下,锦州正经历着从交通枢纽迈向区域中心的关键转型。枢纽所汇聚的巨大流量,犹如一股强劲动力,全面带动港产城融创一体化协同发展。在这一进程中,港口、产业、城市、金融创新相互交融、彼此促进,构建起一个有机整体,成为推动锦州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记者:张继锋白复海12/19
- 走读“镁都” 触摸发展新脉动——营口大石桥市奋战攻坚之年调查过去,“镁都”大石桥“打个喷嚏”,全球钢厂都会“感冒”。现在,东北亚镁质材料交易中心一运转,全球菱镁行业都跟着转。引发菱镁行业“蝴蝶效应”的翅膀扇动,在“中国镁都”大石桥开始了。渤海之滨,辽河左岸,因桥得名,因镁而兴。大石桥市是一个与镁元素共生共荣,与菱镁行业同频共振的城市。连日来,本报记者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问,捕捉来自产业最前沿的创新脉动。交易中心实时更新的价格、“一键控制”的智慧工厂、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的“创新含量”……“中国镁都”内涵更丰富,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更坚实。大石桥市高端镁质耐火材料产品展示。搭建数字化平台志在国际话语权“如果我们的镁制品企业一个月不卖货,全球的炼铁高炉有一半会陆续停产。”镁质耐火材料在全球产量和贸易量中的重要地位,一直让大石桥人引以为豪。大石桥镁制品及深加工产业占据60%的国内市场和40%的国际市场。然而,却未获得与产销量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和定价权,出大力赚小钱,市场一有风吹草动,难免东摇西晃。近年来,下游钢铁、水泥等高温行业需求乏力,镁质耐火材料订单减少,产品价格和产量双双下降。以电熔镁价格为例,2024年比2022年价格下降了25%。面对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不少企业各自为战、竞相压价,导致内卷严重、利润微薄,甚至赔本赚吆喝,行业发展步入“冰河期”。怎么办?怎么看?“镁都”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全行业的目光。在大石桥菱镁产业版图上,镁质耐火材料一家独大,占据全球贸易量的一半。然而,“领先”更多地体现在体量和产能上,而非产品和技术。对此,大石桥市委书记王殿丰认为,不能被动地等待行业景气度回升,应该主动地转型升级。紧紧把握全省菱镁行业高质量发展机遇,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资源配置力、全球辐射力、制度创新力、国际竞争力,增强话语权、定价权和规则权。在攻坚路径选择上,大石桥加速全域涉镁企业整合,用好用活东北亚镁质材料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东镁中心”),以此为支点,撬动行业走向与格局。东镁中心成立于2013年,是全球唯一的镁质材料交易类场所。今年以来,大石桥积极引导其变更交易模式,升级交易系统,使其肩负起联通、整合、规范、提升的重任。7月25日,东镁中心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新交易模式和交易系统获准上线,截至11月28日,吸引近300家交易商入驻,交易额35亿元。预计年底将有800家交易商入驻,交易额超百亿元。业务迅猛增长的背后,充分彰显东镁中心产业配置与整合的潜质。东镁中心副总经理孙伟伟说:“有了线上交易平台,企业与客户的关系由1对N变成N对N,在大幅增加客户群体、拓展市场的同时,信息和价格更加透明,避免了两败俱伤的价格战,市场更加规范有序。”以东镁中心为支点,大石桥打出系列组合拳,实施“一平台两园区”战略。“一平台”即“中国镁都”菱镁产业数字科技平台,“两园区”即为东镁中心配套的交易大厦——菱镁产业总部经济园,为东镁中心配套的物流园区——北方陆港智慧物流园。一子落,满盘活。东镁中心依靠平台聚合、金融推动、政策支持“三管齐下”,形成信息、交易、物流、资金“四流合一”,致力于打造立足全国、面向世界的菱镁产业链交易中心、信息中心、定价中心和结算中心。三华集团技术研发部的专家带领团队开展新产品开发设计。建设海外仓从“红海”驶向“蓝海”东镁中心如同菱镁产业上下游交易的“总开关”,在有效整合全行业资源的同时,扬帆出海开疆拓土,引领行业从内卷的“红海”驶向广阔的“蓝海”。10月14日,卡塔尔首都多哈。东镁中心与阿卡色钢铁集团、中卡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三方将在中东地区共建首个镁质材料海外仓,东镁中心迈出全球化布局的坚实一步。下一步,东镁中心将依托线上交易系统及数字化仓储物流管理系统,在海内外镁质材料集散地建设交收仓库,以实现“镁通全球”,进而通过大宗商品交易掌握以镁质耐火材料为主的国际话语权。大石桥是全国镁质耐火材料生产和出口基地,镁产业产值、出口创汇均居全国首位。以辽宁三华耐火集团、营口金龙耐火材料集团和辽宁青花耐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例,3家老牌龙头企业的大部分产品出口海外,份额最高的八成以上。三华集团不仅在国内有9个分厂,还设立了3家海外分公司和7个国外办事处,业务触角延伸到世界各地。以三华集团为代表的企业扬帆出海,成绩可圈可点,但也存在势单力薄、水土不服、成本居高不下等情况。海外仓能第一时间响应当地订单,及时从仓库分拣、包装和配送,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约了成本。三华集团副总经理孟宪民说:“过去是单艘舢板漂洋过海,经不起大风浪。现在有了海外仓,就有了避风港。”金龙集团智能生产车间与普通车间相比,减少了70%人力成本,产量可增加20%。数智赋能产业开启镁的“七十二变”东镁中心为企业开拓市场、货通天下提供了舞台,企业登台后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归根结底取决于竞争力。今年以来,大石桥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30余项重大技改项目全面铺开,数字化车间、智慧化工厂层出不穷,产业升级风起云涌。在金龙集团投资1.3亿元新建的数字化车间里,“5G”将人、机、物数字联通,各类生产作业场景“一屏呈现”,生产计划“一键控制”。金龙集团副总经理王德军说,与普通车间相比,智能车间减少了70%人力成本,产量却增加20%。在竞争激烈的镁质耐材领域,多数企业与钢厂的结算方式是以砖定价,卖出多少块砖,收多少钱。三华集团则以出炉的钢水重量结算,效益比同行高出一大截。三华耐火材料技术研究所研发部部长侯锡才告诉记者,三华集团的底气来自于独步行业的专利技术,世界一流的检验检测设备,以及从设计到施工、生产全过程的技术服务。在守住镁质耐材基本盘的同时,大石桥实施“一企一策”,引领本土企业步入镁金属、镁化工、镁建材、镁合金的新天地,变初级为高端,变单一为多元。在如火如荼的转型升级浪潮下,耐材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在科技、政府与市场的多重助力下,镁元素开启“七十二变”模式。单项冠军数量是衡量区域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今年,辽宁中镁高温材料有限公司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去年,大石桥市美尔镁制品有限公司、营口菱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当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大石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刘新桥说:“辽宁中镁高温材料有限公司手握数十项专利,产品畅销数十个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占总收入70%以上,体现出在细分领域强大的技术实力与市场掌控力。”大石桥市构建从孵化培育、成长扶持到发展壮大的梯度培育体系,开展分层、分类、分级指导,年初以来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5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雏鹰瞪羚企业6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6家,形成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再到单项冠军的“金字塔”形企业梯队。老牌镁企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辽宁中镁高温材料有限公司和辽宁嘉顺科技有限公司承接两个省级重大“揭榜挂帅”项目,在科技创新、转型发展上充当领头标兵。营口菱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从镁耐材切入镁化工赛道,拥有硫酸镁、氧化镁、镁肥料三大系列上百种产品,是两项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全球重要的化学法镁肥料、镁饲料添加剂生产商和出口商。共赢发展、融合发展、绿色发展,今年以来,开放的步伐更加有力,创新的脚步愈加铿锵。——中煤科工唐山研究院菱镁选矿中试基地落户大石桥,低品位矿石高值利用迎来曙光。——在投资上百亿元的大石桥陆上风电项目加紧建设之际,“中国镁都”菱镁产业全链条央地合作项目签约,源源不断的绿电为高耗能的菱镁产业贴上绿色标签。——奥镁集团首席执行官博格斯带队来到大石桥。作为全球领先的耐火材料产品、系统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奥镁集团将与大石桥共同推进全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在人类材料文明发展的漫漫长路上,镁被认为是继钢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未来金属”,处于冉冉兴起的上升阶段。大石桥张开臂膀,以自信开放的胸襟,开辟新赛道、打造新风口、构建新场景,持续提升产业发展的竞争力、持续力、引领力,不断丰富“中国镁都”的深刻内涵。从一业独大到多点开花,从资源为本到科技为先,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从做大产业到做强市场,从线下单打独斗到线上聚合成势,大石桥将在推进菱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走在前、挑大梁。记者:侯悦林徐鑫12/18
- 辽宁本溪:创新场景 花式过冬近年来,位于花溪沐的雲山滑雪场成为冬季旅游热门打卡地。(来源:本溪市文旅局)(来源:本溪市文旅局)从天著国际温泉度假地到花溪沐风雪温泉度假村,从雲山滑雪场到东风湖冰雪大世界,20余名参加“2024辽宁国际冰雪经济合作洽谈会”的中外嘉宾来到本溪进行实地考察。12月13日和14日,嘉宾们不仅亲眼看见了本溪市的优势冰雪资源,还见证到本溪市大力发展冰雪经济的决心:这个冬季,本溪市立足生态、冰雪、温泉等资源禀赋,通过实施冬季旅游定位提升、消费场景提升、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赛事运动提升、文体旅服务提升、旅游美食提升、旅游推广提升、旅游服务提升、旅游环境提升等十大项提升行动,全面提升本溪冰雪旅游品质,擦亮“枫雪汤泉秘境本溪”冬季旅游品牌,以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标杆城市为目标,打造辽宁冰雪温泉康养核心旅游目的地,全面释放冰雪经济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冰雪大世界游客嬉雪。(摄影:许蔚冰)依托独特的“冰雪+温泉”资源优势,本溪市以2024年冰雪温泉旅游季启动仪式为核心,这个冬季将举办本溪市第十七届冰雪节暨东风湖冰雪嘉年华、桓仁满族自治县第三届冰雪旅游节暨国际冰酒节、花溪沐云山雪季开板暨花溪沐第三届冰雪嘉年华、五女山冬日嬉雪节、大雅河龙溪谷冰雪节等活动,全面点燃本溪冬季旅游市场,实施“枫雪汤泉秘境本溪”本溪冬季旅游提升行动,形成吸引游客关注的热点效应。“雪合战”比赛在本溪受到市民欢迎。(来源:本溪市文旅局)作为依托,本溪市还将在花溪沐雲山滑雪场、东风湖冰雪大世界、太子河冰雪乐园、龙溪谷冰雪大世界等景区实施“嗨爆冰雪”冬季消费场景提升行动,创新冰雕、雪雕、冰灯等冰雪艺术品设计制作,举办“这有年”东风湖冰雪嘉年华、小市一庄冰雪盛装舞会、五女山冰晶雾凇节等活动,探索冰雪旅游新业态、新场景,持续提升游客旅游体验。丰富的冰雪旅游产品,会增加游客冬季旅游选择。本溪市将通过“乐享冰雪”本溪冬季旅游产品提升行动,推出冬季精品、体育赛事、温泉养生、红色印记、非遗民俗、户外运动、亲子研学、特色美食、满族风情、工业之旅10条冬季冰雪旅游主题线路,叫响“枫雪汤泉秘境本溪”冬季城市IP。借助品牌酒店品质的提升和特色旅游民宿的培育,打造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民宿产品,提高线上曝光率和访客转化率。在“畅玩冰雪”本溪冬季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行动中,本溪市将完善“中华枫叶之路”“小小线”等重点旅游线路沿线观景平台、自驾驿站等配套服务设施,通过改进旅游交通接驳服务,合理安排区间车辆往来频次,减少游客室外滞留时间。同时对标国内国际标准,完善冰雪旅游标识标牌建设,优化旅游厕所管理,提升重点旅游景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狂飙冰雪”赛事运动是本溪市在这个冬季里的又一个提升计划。全市将先后推出辽宁省职工冰雪运动会、辽宁省第十七届群众组冬泳比赛、辽宁省大众速度滑冰挑战赛、本溪市第二届雪合战比赛、本溪市冰龙舟比赛、本溪市第三届群众组滑雪比赛、本溪市第三届群众滑冰比赛等赛事,让冰雪运动深入市民身边。另外,在以冰雪资源为载体的“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系列活动中,体能障碍跑、冰雪勇士、雪地拔河、雪地木马、雪地冰车、雪地自行车、激情传雪、雪地飞盘、冰雪地足球赛等活动将极大丰富青少年的冰雪文化生活。随着春节临近,“欢歌冰雪”文体旅公共服务提升行动也将开始实施。本溪市将推出一批大型文艺演出。围绕“冰雪”“新年”“春节”内容,以迎春、归乡为主题,举办2025年本溪市新年音乐会、蛇年春晚、新春戏曲晚会、元宵晚会、本溪市第三十三届迎新春征联大赛、迎新春书画作品展、冰雪摄影大赛、本溪水洞雾凇摄影大赛、“冰雪之恋”主题朗诵、新春送春联等活动,以高品质文化供给,为市民游客送上精彩的文化盛宴。以传统节庆民俗为特色,本溪市的特色民俗活动同时展开,全市将举办“上元节”民俗巡游、“贺新春”全市非遗展演、本溪市冰雪舞龙大会、“迎新春”全市秧歌大赛、本溪水洞灯火迎新祈福夜、小市一庄第三届迎春灯会、东风湖和小市一庄“年猪节”等活动,让游客沉浸式参与民俗节庆。东风湖“这有年”布景洋溢着满满的过年氛围。(来源:本溪市文旅局)在冬季里,美食当然不可或缺。本溪市将实施“寻味冰雪”冬季美食提升行动。做精做优本溪美食品牌。不断提升“本溪羊汤”“烤虹鳟鱼”“满族美食”“冰酒”“龙山泉啤酒”等特色餐饮品质,挖掘本溪美食资源,完善本溪旅游餐饮体系。还将加强对“老字号”餐饮品牌、饮食类非遗项目的宣传与保护,推动将特色美食打造成网红热点。打造餐饮消费新场景、新业态,促进冰雪旅游与冰酒、山参、中草药等农副产品相结合。“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水”“一句指引”……通过“暖心冰雪”冬季旅游服务提升行动和“无忧冰雪”冬季旅游环境提升行动,本溪市正以雪为媒,持续丰富冰雪文化内涵,构建冰雪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大格局,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全域全季旅游新业态。记者:许蔚冰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