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辽宁
- 辽宁沈阳:雪后故宫,大片上新!一夜之间,宫墙内外雪花纷飞。11月26日上午,雪后的沈阳故宫换上了“冬装”。白雪映衬下的红墙色彩夺目,石栏杆柱头的小石狮子萌态十足。游客在院落间穿行游览,打卡拍照,景在雪中,人在画中。记者:查金辉12/03
- 辽宁省朝阳市“越冬天鹅游”拉开帷幕随着越冬天鹅陆续飞回北票市南八家子乡和章吉营子乡大凌河段(天鹅湾),各地游客闻讯而至,朝阳市“越冬天鹅游”序幕由此拉开。记者日前来到天鹅湾河段看到,数百名游客围拢在河流两岸。在绵延0.5公里长的河段内,一群群大天鹅宛若回归的游子,在清波荡漾的水面上悠然浮动,阵阵“歌声”响彻四野,其中许多天鹅汇集在水岸边,啄食游人投喂的玉米。经观察,尤其是与游人近距离“互动”的成年天鹅,均羽毛洁白、体态丰满,显然是这里的“老主人”;而羽毛灰白的“鹅宝宝”们,也在父母的“引领示范”下,逐渐适应了与人类和谐共处,在游人面前没了怯意。“我是今天早晨来到这里的。”来自沈阳的摄影爱好者刘先生说:“我想拍摄雪景天鹅,所以约了几名影友提前赶来。”和刘先生一样,还有来自北京,省内阜新、锦州,内蒙古赤峰等一些外地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越冬天鹅。据北票市南八家子乡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自11月18日首批越冬天鹅栖息天鹅湾后,考虑到该处河段没有任何水生植物可供天鹅觅食的情况,该乡当即购买了首批1000公斤玉米,指定监测员每天在早晚定点投喂。该举措实施后,短短数日内天鹅湾及周边区域的天鹅数量便呈现猛增态势,目前已超过700只。其间,天鹅湾的旅游服务项目也同时启动,一些农家商贩纷纷进驻经营各类农副、土特、小吃等产品,附近农家院也开门营业,朝阳市“越冬天鹅游”序幕由此拉开。记者:孙良12/03
- 2024年文化辽宁体验项目“少年文化行 艺起游辽宁”研学营活动圆满收官文化辽宁体验项目——“少年文化行艺起游辽宁”研学营活动自“5·18”国际博物馆日启动以来共举办了32场研学活动,组织来自沈阳、丹东、锦州的2000余名师生代表,走进辽宁省博物馆、辽宁大剧院、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歌大院、“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丹东“断桥”、辽沈战役纪念馆等地,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传承历史文化,感受艺术魅力,厚植家国情怀,广受赞誉。“少年文化行艺起游辽宁”研学营活动依托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优质的文博、非遗、演艺等文化资源开展系列研学,包括“博古通今不负少年志”文博主题研学、“非遗传承浸润少年心”非遗主题研学、“艺术之光点亮少年梦”艺术主题研学、“红色基因激发爱国情”红色文化研学等。同时还以“专列研学”的形式,将“引客入辽”落到实处,广西的“小沙糖桔”和吉林的“雾凇宝”们也来到辽宁,绘就了“东北一家人南北一家亲”的温暖画面。在研学营期间,结合研学旅游+文旅职业教育课题研究,联合旅游专业高校,组织沈阳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百余名大学生参与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和“祥瑞腾飞山河与共”辽金历史文物研学活动中,将研学活动与研学旅游课程的实训环节相结合,实现了学校教育和校外实训的有效衔接,积极探索实践了“研学旅游+文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路径。“少年文化行艺起游辽宁”研学营活动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了文旅融合新势能,激活了公共文化生产力,为辽宁经济生活赋能。记者:赵瑞雪赵悦陈淳林学昊12/02
- 大连数谷:释放数据要素潜力 加速数字产业集聚大连数谷坚持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为主线,不断加速推进数字基础建设,持续释放数据要素潜能。计划总投资近70亿元的大连数谷经济区,目前已建成大数据产业园、创新创业产业园,智创园与制造园两大核心区也在加紧建设,其中智创园A区已于2024年的9月开园。加速推进数字基础建设,持续释放数据要素潜能。位于园区内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与中国电信合作算力已达500p,成为辽宁省云计算能力最强,数据安全级别等级最高、能耗模式最绿色的东北区域级智算中心,同时成功获批国家科技部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项目落成后,将为大连范围内产业聚合、科研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应用创新提供AI加速算力资源。记者:朴峰12/02
- 沈阳故宫金瓦红墙披银装11月25日晚,沈阳悄然换上了冬日的装扮,一片片雪花悠然自得地从天幕中飘落,轻盈地舞动着,为这座城市披上了一袭洁白的纱衣。11/29
- 辽宁省科学技术馆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辽宁省科学技术馆不仅吸引国内游客,许多外国朋友也慕名而来。记者吴章杰摄近日记者获悉,根据《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评定辽宁省2024年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结果的通知》(辽文旅办发〔2024〕72号),确定辽宁省6家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其中,辽宁省科学技术馆榜上有名。这是辽宁省科技馆在获得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辽宁省首批省级旅游科技示范园区之后的又一“文旅+科技”荣誉。辽宁省科学技术馆是一座集科普教育、科技交流、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特大型科技馆,是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辽宁省重要的科普宣传阵地和科学文化交流平台,截至目前,馆校合作校达到430所。场馆面积10.28万平方米,有8个常设展厅和813件展项、14间科学工作室、4种科普特效影院及1座梦幻剧场,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科技馆”,高质量创建“全民的科学中心”。作为辽宁省重要的科学文化地标和公共科普阵地,辽宁省科技馆立足科技为民初心,全力打造“有温度的科技馆”,谨守初心精诚服务。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走进科技馆,感受新时代辽宁的科技力量与创新发展,而辽宁省科技馆也逐渐成为辽宁文旅发展的新兴力量。2024年截至目前,辽宁省科学技术馆累计接待公众300余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6.19%,外地观众占比60.12%,体现了辽科馆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吸引力与影响力的提升,为推动全民科学普及和跨区域科普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为了给观众提供更加优质、有序的参观服务,进一步提升观众参观体验,近日,辽宁省科学技术馆对票务预约系统进行了升级,实行网上实名制预约参观服务。观众可提前五天在辽宁省科学技术馆微信公众号预约常设展厅门票。个体游客周二至周五预约上限20000人,周六、周日预约上限25000人;团体游客周二至周日预约上限6000人。参观游客可持预约时本人身份证刷证或二维码扫码入馆。记者:隋冠卓、吴章杰11/29
- 沈阳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普及国家安全知识、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的重要阵地沈阳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作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高校兵器类博物馆,不仅是学术研究与教育的场所,更是普及国家安全知识、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的重要阵地。2007年建成以来,兵器博物馆依托沈阳理工大学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通过丰富的展品和教育活动,传承兵工精神,培育兵工人才,致力于为国家的安全与发展作出贡献。兵器博物馆坐落于沈阳理工大学校园内,是一个集历史传承与现代科技为一体的专业性博物馆。博物馆始终秉持“科技强军、教育兴国”的宗旨,在全面展示兵器科技发展的历程的同时,也对参观者开展国防科技普及教育。博物馆拥有室内展馆和室外兵器广场两部分,展教面积共约10000平方米,展品从冷兵器到现代兵器共计2000余件。兵器博物馆不仅仅是军事装备的展览场所,更是生动的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安全教育基地。通过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兵工事业创建和发展的真实历程,教育并启迪参观者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博物馆注重挖掘兵器背后的红色故事,用生动的人物和故事感染、教育和影响每一个人,充分发挥其在科普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兵器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以历史脉络为主线,分为室内展馆和室外兵器广场两部分。从古代的冷兵器到现代的陆战、海战兵器,再到弹药与引信、航空航天装备等,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兵器科技发展的平台。2024年,兵器博物馆被辽宁省委国安办授予“辽宁省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基地”称号。在面向大众开展武器系统科普教育活动的同时,广泛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为提升辽沈地区国家安全能力、水平作出应有贡献。现在兵器博物馆已成为融国家安全教育、全民国防教育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国家级平台。展馆将立足国防工业发展,不断优化展位布局,丰富国家安全教育内涵,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每一位来访者,为维护国家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11/28
- 辽宁省大连市:文艺繁花竞放 凝聚“两先区”高质量发展磅礴精神力量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大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关心文艺工作者。聚焦多出精品、树立品牌,聚焦出台政策、强化保障,聚焦文化惠民、服务群众,聚焦培育人才、建强队伍,在遵循文艺创作规律、加强规划引领和激励扶持的保驾护航下,在文艺工作组织者和管理者“勤务员”式的全力保障下,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切实肩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紧扣时代脉搏,坚持守正创新,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以精品佳作描绘新时代巨变的壮丽画卷。实践充分证明,大连广大文艺工作者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期待,有信仰有情怀,是一支可敬可亲、大有作为的队伍;文艺战线有智慧有才情,可信赖可依靠,是大连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生力军,是推动大连全面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老酒馆》剧照。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文艺工作正确方向歌以咏志,星汉灿烂。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要为国家、为民族培根铸魂,必须坚守和弘扬中国精神,否则,文艺就失去了血脉之源、魂魄之根。我们看到,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刻把握“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重要论断,凝心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他们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作出一批讲好中国故事、具有中华文化底色的文艺作品。他们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方位贯穿到文艺创作生产中,深层次融入到文艺作品中,让人们通过艺术表现和情境去体悟认同社会主流价值,不断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话剧《老酒馆》用小事件承载大历史、借小人物展现大情怀,塑造出大连这片热土上可歌可泣的中华儿女形象,舒展出一幅厚重绵长、大气恢宏的中华民族谋求自立自强的历史画卷。音乐剧《国之韶华》彰显思政教育对帮助青年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奏响一曲不忘初心的大学辅导员榜样之歌。电影《唤醒者》以一次赓续红色血脉的历史溯源,穿越百年与革命先驱精神对话,构建起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在全国院线放映后好评如潮。电视纪录片《遇见大连》,在聚拢生态万象中摊开大城小事,兑现天人合一,描绘了一个蔚蓝天空下妙趣横生的美丽世界。广播剧《启航》讲述了四代中国海军、军工血脉相承、复兴图强、逐梦深蓝的奋斗人生,开创了“国防教育剧”这一新范类。歌曲《随你从山海经过》谱写了“天辽地宁”的壮美音符,也道出了大连人民对家乡的深深热爱。图书《回家的孩子》是首部正面表现大连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奴化教育的儿童文学作品,表现出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这7部作品纷纷获得辽宁省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都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一致的原因是,这些主旋律文艺作品向上向善,在思想上求深求进、在制作上精益求精,提振了民族精气神、描绘出新时代精神图谱、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了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服务中心大局,聚焦“两先区”高质量发展火热实践讲好大连故事遇见大连,心动无限。大连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齐心协力建设自己的家乡,不管是火爆全网的港东五街、东关街,还是梭鱼湾足球场的蓝色海洋,不管是世界瞩目的达沃斯论坛,还是人山人海的国际徒步大会、马拉松比赛,大连拥有太多值得挥毫泼墨和精心刻画的地方,也迫切需要文艺战线倾情、倾心、倾力,去抒写好大连振兴发展的蓬勃实践,抒写好多彩的大连、开放的大连、奋进的大连。我们看到,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以艺术的方式、独特的审美符号,展现出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生动实践,展现出人民群众生活日新月异的鲜活变化,坚定了大连人民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决心。他们加强本土文化题材文艺精品创作,发出了大连声音、塑造了大连形象,充分宣传展示了改革发展成就、实践经验成效,用文艺的方式为大连全面振兴纪实赋能。2023年8月,一部关于大连的纪录片《遇见大连》霸屏朋友圈和各大视频网站,网友直呼过瘾精彩,各种弹幕也是妙语连珠,把浪漫之都大连送上热搜。该片以大连黄渤海2211公里中国最长陆岛海岸线为经,以亿万年辽南地区地理人文历史特征为纬,带领观众完成一次全地域、全季节、全景式的电视旅行。《遇见大连》是大连首部4K超高清大型文旅纪录片,全方位展现大连的历史文化、山海秘境与人文风情,把城市作为一个具有品格魅力的整体景区对外推介。绝美的镜头、新鲜的创意、“奇观+故事”的特色表达,使这部作品得以向世界广泛传播。经典作品能够为城市增添独特的记忆和文化软实力。最近,大连市正在东关街推动“老酒馆”沉浸式剧场建设,将通过展示高满堂创作手稿、电视剧拍摄道具,打造观众参与度高的“老酒馆”沉浸式演出,构建兼具文气之新和人气之旺的历史文化街区。全市文艺工作者将努力打造更多这样的作品,让人记住大连、赞美大连、爱上大连,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大连、留在大连。坚守人民立场,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创作的源泉在人民的实践中,文艺作品的生命力在人民的口碑里。我们看到,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独特的视角、个性的表达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展现人民大众身上散发的时代精神之光,讴歌奋斗的人生,刻画最美的人物,给人以思想、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快乐。电视剧《闯关东》《守望幸福》《家有九凤》《霞光》等家喻户晓,京剧《九江口》、舞蹈《龙凤仪》、大型贝雕《龙凤呈祥舟》、电影《红尖尖》等一批文艺精品获得全国最高奖项或国际大奖,填补大连市获奖空白。2014年以来,全市共有10部作品荣获舞蹈荷花奖、民间文艺山花奖、摄影金像奖、书法兰亭奖、杂技金菊奖、鲁迅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国家级奖项,39部作品荣获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这些文艺精品坚守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文艺根本立场,深入到人民群众生活中去,做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让文艺的芳华为人民永久绽放。新时代文艺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刚刚结束的2024大连艺术节吸引了近10万名市民游客融入其中、尽享艺术魅力;大连市为基层群众公益放映电影1.4万场,建成“最大连·演艺新营地”,让市民沉浸式体验大连文化艺术魅力;大连市书法家协会组织书法家为桃源市场280家商户书写制作店招匾额,为群众送文艺,服务百姓生活;依托文化进万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艺志愿服务等载体,把文艺送到千家万户,让群众畅享文化成果……文化为民、文化惠民,大连市文化产品极大丰富、公共文化欣欣向荣、人民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极大增强。打造能出精品的文艺人才队伍,构筑大连文艺的广袤高原以文聚才,以才兴艺。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我们看到,大连市始终大力推进文艺“名牌、名品、名人”工程,文艺人才队伍规模日益壮大。目前,全市12个文艺家协会会员已超过7500人,国家级会员919人,其中担任理事职务的4人,担任副主席以上职务的1人。刚刚公示的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入选作品中,大连市青年作曲家谭杨的作品《小花》成功入选,成为十年来大连市第二部获此殊荣的文艺作品;大连杂技团青年演员鲁明月跨界蝉联金菊奖,开创中国杂技先河……大连成长起来的文艺人才不断走向全国,一代代大连籍文艺大家和明星新秀层见叠出、享誉海内外。规划引领、政策支持、提振士气、滋养文艺生态。大连市出台《大连市文艺精品扶持奖励暂行办法》,修订《大连市专业艺术事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文艺创作生产、奖励文艺精品项目,完善大连文艺界“三个十”评选办法,实施重大现实主题创作采风行动计划和新时代文艺英才培养计划,文艺创作规范化和组织化程度显著提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各级文联在团结文艺工作者、组织文艺创作、培养壮大文艺人才队伍等方面发挥出组织优势,创新工作体系,打造了团结向上、活力迸发的文艺工作者之家。非凡十年、砥砺奋进,弦歌不辍、奋楫扬帆。大连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团结进取、开拓创新,奋力推动全市文艺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为新时代“两先区”高质量发展、构筑中华文化的新高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记者:彭杭11/28
- 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合作共赢——吉南辽北蒙东六市深化合作高质量协同发展第三届会议侧记吉南辽北蒙东六市,地缘毗邻、山水相依、人文一脉。在区域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六市携手,从“有界”到“无界”,让“近邻”变“队友”,同担重任、同向发力、同频共振,高质量协同发展迈进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领域。11月21日、22日,吉南辽北蒙东六市深化合作高质量协同发展第三届会议在抚顺召开。吉林省四平市、通化市、辽源市、辽宁省抚顺市、铁岭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领导再次聚首,共商合作,共推深化合作、共促协同发展。会议以“深化改革强创新,合作发展共振兴”为主题,紧扣“高质量”和“协同发展”两个关键词,进一步明晰了发展目标和协同路径,在更大范围内寻求相互合作的对接点、融合点、双赢点。吉南辽北蒙东六市深化合作高质量协同发展第三届会议现场。(摄影:门莹)聚焦优势深化合作谋未来“抚顺是世界著名的琥珀重要产区,也是中国昆虫琥珀的唯一产地。抚顺琥珀形成于5000多万年前,是抚顺西露天煤矿特有的矿产资源,品种丰富、质地坚韧、色泽艳丽、产量稀少,主要用于制作雕刻工艺品和首饰。抚顺琥珀雕刻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场推介人员李琛热情地向与会嘉宾介绍抚顺的特色产品。在六市特色产品及产业链供应链展示区内,来自吉南辽北蒙东六市的特色产品云集于此。抚顺的石蜡、煤精、琥珀,四平的玉米、正红旗烧鸽子,辽源的袜子、鹿茸,通化的葡萄酒、山参,铁岭的榛子、制药,通辽的牛肉干、库伦荞麦等展品琳琅满目。与会人员驻足观看,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对六市在产业链、供应链领域深化合作,促进六市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实现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和产业关联畅通,形成发展合力充满信心。六市虽跨省而立,却心缘相亲、文缘相通、商缘相连、一脉相承:农业优势凸显,工业基础雄厚,资源要素互补,产业互动性强,发展脉动同频,一体化合作基础得天独厚。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当前,东北正在大力推动新时代全面振兴,六市深化改革强创新,合作发展共振兴正当其时,恰逢其会,通过深化合作,促进六市振兴实现新突破,将对东北全域振兴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六市将聚焦沈阳、长春两大都市圈未来产业布局、新兴产业发展、产业升级需求,深化六市之间质量发展合作机制,构建质量基础、质量品牌、质量监管、科技创新共商、共建、共享体系,以质量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赢得发展主动权。”“抚顺将发挥好轮值会议作用,认真落实各项合作协议,与兄弟城市一道扩大合作范围、创新合作模式、完善合作机制,促进更多更好的合作项目落地见效,合力推动六市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思想的火花、睿智的声音为吉南辽北蒙东六市深化合作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大家谈认识、论形势、说谋划、议担当,信心、斗志、干劲不断升腾,凝聚起加快发展的强大共识。会上,《2024年吉南辽北蒙东六市深化合作高质量协同发展重点工程和事项清单》新鲜出炉。这份携手共进的行动纲领,将推动各地区在民生、经济、产业等诸多维度深度交融。六市科技、人社、文旅、市场监管、数据部门的代表共同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聚焦科技创新、人才交流、文旅合作、检验检测、数据共享等重点领域展开合作,加大共商共推力度,促进两省一区六市携手共赢发展。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深化合作高质量协同发展。三年来,六市共同编制《吉南辽北蒙东六市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发布了《吉南辽北蒙东六市高质量协同发展辽源共识》。六市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合力谋振兴稳增长、抓创新强产业、畅联通促融合、优服务惠民生,持续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合作注入新动能,为区域协调发展开辟了新空间。崭新航标,激荡风云。六市既以各市之“多元”激发奔涌活力、澎湃动能,又以六市之“一体”形成整体合力、综合效能,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携手共进、合作共赢。特色产品及产业链供应链展示区内,六市特色产品云集于此。(摄影:门莹)同心筑梦共享发展新机遇“当下的抚顺,友好开放、商机无限、活力四射。”在实地考察中,与会领导先后来到抚顺矿业集团西露天矿、煤矿博物馆、大官窑、抚顺新钢铁智能制造中心、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等处,现场了解抚顺发展的良好态势、亲身感受抚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纷纷为抚顺点赞——“百闻不如一见,没想到抚顺是这么充满活力的一座城市!”人越走越近,话越讲越亲。六市教育、科技、文旅、市场监管、交通、人社、数据等部门还举行了各领域考察交流活动,分别到坎木公路文化驿站、抚金线现场考察交通领域合作项目,到抚顺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到高新区“一站式”服务中心、抚顺市计量测试所调研检验检测合作项目,一路走、一路听、一路看,感受蓬勃的发展脉动,合作意愿越来越强烈。与此同时,科技、人社、数据、文旅等部门座谈会也在热烈进行。思想在交融,智慧在碰撞。现场气氛热烈,交流务实高效,与会人员一条条具体的意见建议,展现了六市更多领域谋求高质量一体化的向心力。在科技领域交流会上,六市代表围绕科技创新工作上的共性问题开展交流,希望通过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人才交流合作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共同解决相关问题,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抚顺拥有丰富的产业应用场景与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无论是化工新材料领域的新产品研发合作,还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技术创新应用,都能够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与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六市的科技型企业、大学、科研院所来抚考察指导,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在六市持续转化落地,实现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与互利共赢。”抚顺市科技局副局长燕秀发说。吉南辽北蒙东六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前景。在文化旅游领域交流会上,四平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吕慧波说:“文旅深化合作要充分发挥文旅联盟优势。用‘盟’的形式,做‘联’的文章。六市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在形象宣传、线路推广、市场拓宽等方面不断融合,携手共建更加友好更加紧密、更加稳固的区域发展合作机制,释放联盟倍增效应。”在政务数据领域交流会上,六市探讨打破数据孤岛、实现共享交换,构建统一平台,规范数据流程,提高行政效率的现实举措。辽源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负责人王云辉说:“搭建一体化平台,有力推动政务服务和数字化系统沟通交流,使我们有机会学习各兄弟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促进提升高质量协同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聚焦教育、科技、文旅、市场监管、交通、人社、数据等重点领域展开合作,有效促进了城市间文化融合与产业链接,完善了供应链协同和资源配置能力。各方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细化合作方案,落实各项合作举措,持续深化区域合作,推动两省一区六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携手共创美好未来。文化创意、文旅融合等一系列特色旅游产品备受关注。(摄影:门莹)新的发展空间已然打开,合作业已展开……六地同心协力、同向而行,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昂首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随着吉南辽北蒙东六市高质量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深化改革强创新,合作发展共振兴”的新故事将不断在六市精彩上演。记者:崔振波11/27
- 辽宁省沈阳市:畅通城市“脉络”近日,沈阳市马宋公路改扩建二期工程建成通车,标志着沈阳东部地区第二条主通道建设完成,市民、游客前往棋盘山风景区又多了一条新通道,而且比之前节省至少15分钟。马宋公路改扩建二期工程是沈阳重点公路建设项目,起点在沈河区金家街,终点与马宋路建成段相连接,设计时速60公里,通行能力提高了3倍。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让城市的“脉络”更加畅通。记者:杨靖岫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