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辽宁丹东:叫响小浆果金字招牌
    4月7日,在振安区汤山城镇木润果蔬合作社社员杨秀杰家的温室大棚里,3000多株蓝莓已陆续下果,她正忙着带领雇来的工人采摘、包装。近年来,汤山城镇抢抓先机打造小浆果产业品牌,通过“品牌农业+创新产销”新模式,把蓝莓、草莓、樱桃、奇异莓等特色小浆果产业做强做大,推动辖区瀚林蓝莓科技有限公司的蓝莓入选“2020辽宁百强农产品品牌”、石安现代农业园区旗下蓝莓品牌“哈哈莓”荣获2019年最受消费者喜爱的蓝莓金奖,全镇现已注册“北纬40度”“子森蓝莓”“瀚林公爵”等品牌30多个,叫响丹东小浆果金字招牌。同时,他们与省农科院大连分院、吉林农业大学、辽东学院等院所高校建立协作关系,引进10多个蓝莓新品种及先进技术,还联合6家本地蓝莓生产企业、20多个蓝莓种植大户成立汤山城镇蓝莓产业联合体,通过“农业+互联网”模式,与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相关企业建立了价格互通、信息共享的深层次协作关系。镇党委先后通过镇长直播带货、助农年货大集直播等方式,为小浆果打进国内一线城市鲜果市场拓宽销售渠道,使小浆果成为农民的“致富金果”。编辑:邹润
    04/11
  • 辽宁丹东市市场监管局: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创业活力
    今年以来,丹东市市场监管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领域,通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创新监管方式、推进公平竞争治理、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等一系列举措,为企业和个人“减负”,为干事创业提供优质发展土壤。2022年一季度,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070户,比上年同期增长38.9%,增速在全省各市中排名第三。提升服务效能促进市场主体活力提升全面推进企业登记“一网通办”。推进企业登记、公章制作、申领发票和税控设备、社保登记等高频开办事项在线上一次身份验证、一表填报申请,相关信息实时共享交换、准入多环节同步办理。今年以来,企业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开办率达到99.16%。开展边民互市贸易主体创新登记。在全国首创采用非公司企业法人类型登记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创造性地解决了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农民成员比例不得低于80%的问题,边民均可通过自愿联合组成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解决了边民个体参与互市贸易过程中交易难、成本高、收益小等问题。目前,全地区共设立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11户,惠及边民成员300余人。推动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建立丹东市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形成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工作合力。借助小微企业名录系统,积极打造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数据平台,累计公示我市扶持政策82件,发布申请导航32项,扶持政策事项清单20项。在官网增设丹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百亿送贷行动”专栏,向社会宣传百亿送贷优惠政策,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全方位服务大项目,抽调业务骨干,成立服务大项目工作专班,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服务,保证项目在市场监管部门零障碍。持续推进“为您解难”服务平台建设,今年以来已为群众办理事项、解决各类难题551件。创新方式手段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启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全市各级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监管”系统已经归集涉企行政许可信息89179条、行政备案信息1616条、行政检查信息23398条、行政处罚信息27613条、违法失信名录信息6794条。组织各县(市)区政府、市(中、省)直各部门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填报2022年度抽查检查计划,全市已有84个部门填报了计划,检查任务总数359个,部门联合任务48个。部署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根据统一建立的食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企业基础名录,落实名录核实、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完善重点监管事项清单,对清单内事项依法实行重点监管。在重点监管事项清单之外,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切实把信用作为随机确定检查对象的基本依据。推进公平竞争治理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推进包容审慎监管。依法加强对小微、新创办企业的扶持,灵活运用说服教育、指导示范、辅导建议、警示约谈、责令改正等手段,引导市场主体、行政相对人主动消除、减轻社会危害后果,树立诚信守法经营理念。强化重点时段重点领域市场价格监管。做好元旦、春节及冰雪极端天气的民生必需品、防疫物资和出行等市场价格监督检查工作,聚焦民生必需品的价格波动,关注防疫物资的价格动态,紧盯停车场、交通物流收费情况,强化重要商品价格分析研判和预警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提醒告诫,引导经营者明码标价,合法诚信经营,严厉打击囤积居奇、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检查商超、农贸市场、药店等经营者850余户,停车场等服务收费单位64家,发放提醒告诫书900余份,纠正价格不规范问题38个。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特殊时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组织开展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完成专项检查24次、宣传活动6次、立案4件。制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第一版),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截至2021年底,丹东市专利授权250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9件,同比增长48.3%;有效发明专利总量1021件,同比增长8.8%。全市商标注册量为3437件,同比增长27.77%;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已达17368件,同比增长23.74%。加大案件查办力度,筑牢安全底线。在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特种设备等领域,以及价格、反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严厉打击各类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今年一季度,全地区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机构共立案83起,责令改正68起,罚没款入库239.32万元。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指导丹东草莓协会、优纤科技(丹东)有限公司、丹东建成燃气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辽宁通达轴业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组织)加入省品促会。推动质量工作体系协同发展。加强标准、计量、认证、检验检测等体系和能力建设。全程指导元宝区智慧政务服务国家标准化试点建设,进一步完善该国家级试点的标准体系和300余项标准的建设。建立我市市场监管系统首个标准化专家库,确定专家36名。编辑:邹润
    04/08
  • 辽宁丹东:希望的田野活力四溢
    3月29日,在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牛毛坞镇牛毛坞村三组,一座座香菇种植大棚错落有致,棚内整齐划一的架子上分层摆放着胖胖的菌棒;大棚一角的食用菌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忙着给棚里的菌棒倒垛、排氧……初春时节,小村庄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每年的5月至10月,将迎来出菇期。”牛毛坞村党总支书记孙景飞介绍,当地的气候、土壤适合香菇生长,村里出产的香菇远销外地,近些年村里有不少人靠种植香菇实现了脱贫致富。目前,村主要集体产业是香菇种植,共建有香菇暖棚2栋,香菇冷棚49栋,冷库一座。同时建有45千瓦光伏电站一座,大樱桃暖棚1栋,草莓暖棚10栋,预计到今年底将实现村集体收入40万元。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丹东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拓宽脱贫群众增收渠道,丹东市不断强化产业扶持带动,鼓励村民发展“五小产业”“庭院经济”,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完善生产设施建设,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同时,培育发展“1+N”、农村电商、餐饮民宿、养生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宽产业发展和增收空间。在无任何经济收入或集体经济收入较低的行政村,推进建设一批村级光伏电站,完善光伏帮扶电站收益分配管理办法,优化分配比例和公益岗位配置。近年来,九连城、青椅山等乡镇依托城郊优势,强化“农业项目富民,工业项目强镇”意识,大力发展现代集约化农业产业和园区化工业、加工业项目,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产业聚集趋势明显,多村一品格局发展较快。牛毛坞、东汤等乡镇则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壮大发展香菇、中药材种植、现代畜禽养殖业和旅游观光特色农业,农民、村集体持续增收,镇域经济不断壮大。“为解决村民就业,我们与大连一家企业合作,开了一个服装加工厂,解决了本地四五十人的就业问题。”孙景飞说,创办服装厂已经一年半了,去年村里一名残障妇女在服装厂打工挣了45000多元,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记者从丹东市乡村振兴局了解到,丹东市不断稳定就业增收渠道,实时监测脱贫人口务工就业,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制度,保证务工就业监测数据同步录入防返贫监测系统。组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和网络专场招聘会等专项活动,积极打造地方特色劳务品牌,开展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就业推荐活动,将脱贫人口等困难群体作为劳务品牌优先输出就业服务对象。开展脱贫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发挥特色产业带动、帮扶车间吸纳、开发乡村公益岗位和“以工代赈”安置等就业帮扶政策优势。此外,丹东市不断强化科技力量支撑,实施科技示范专项行动,建设农业科技园区,支持园区内重点农事企业(合作社)发展。打造绿色家居示范镇、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支撑带动县域特色产业和特色乡村发展,深入实施科技特派专项行动,派出科技特派团深入基层,加大优良品种和种养殖技术示范推广力度,推动产销衔接,提升农民致富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编辑:邹润
    04/08
  • 东港经济开发区:220家企业开足马力生产
    4月6日,在位于东港经济开发区的丹东丰能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人经扫码、测温、登记、消毒后有序进入生产车间,进行钢材下料、锻造制坯等生产工作。在东港奥德燃气有限公司,气源运输车辆每天提前报备,全程实行闭环管理,全面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严防疫情输入。结合当前疫情防控情况,东港经济开发区及时制定下发《工业企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和《冷链企业防控工作要求》,组成5个包片管控小组,具体负责企业车辆、物品的审核及管理服务。认真分析辖区企业类型、货品性质、来源地区和日常防控措施落实情况,依据实际制定《东港经济开发区来港车辆管理指南》,进一步规范了管理服务措施。与此同时,东港经济开发区成立接送专班,抽调34名党员干部专门负责企业车辆全程接送工作。“双统筹”领导小组针对特殊地区、货品多次组织研判,严格防控管理,对符合标准、防控措施到位的企业予以批准来东港;对不符合标准、存在隐患的予以劝返。接送专班日夜奋战在大孤山和东港两个高速公路口,每天接送押运上百辆车次。截至目前,辖区220家工业企业均已开足马力,呈现一派红红火火的生产景象。编辑:邹润
    04/08
  • 辽宁丹东市交通运输局:推进“三个一”模式 提升办事效率
    近日,东港市某货运有限公司的业务人员在丹东市交通运输局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一次性办结了86台货运车辆的转籍手续。窗口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在办理中发现,由于车辆数量多、情况复杂,逐个进行调转迁移,费时费力,效率不高,而企业又非常着急。为了保障企业正常办理业务,又不影响运输经营,窗口积极与系统后台协调沟通,争取技术支持,最后由系统后台通过集中迁移,一次性办结86台车辆的转籍手续。丹东市交通运输局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主要负责行政许可、行政确认、其他行政权力等152项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工作。今年一季度以来,为了提升办事效率,窗口逐步推进“三个一”工作模式,即推进“只进一扇门”,打造一站式审批;推进“最多跑一次”,打造交通运输“文明规范”的审批环境,实现规范化审批;推进“一网通办”,实现两厅融合,加强事项梳理和流程规范。据统计,自“一网通办”以来,市交通运输局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共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0003件,完成全国通办事项72项,平均办理时间压缩比例85.36%,平均跑动次数0.03,平均事项环节总数1.75。窗口推出“三服务、三转变”服务举措,创建交通运输简洁高效的服务模式,对于有特殊需求的运输企业开展上门服务,实现“进厅办”到“上门办”的转变;设置温馨服务窗口,实现“办不了”到“怎么办”的转变;推行无差别服务,实现“为你办”到“为己办”的转变。截至目前,工作人员走进企业现场办公7次,现场代企业办理业务33件,为企业群众提供温馨答疑127次。丹东市交通运输局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还不断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动态调整,集中梳理,更好、更多地向县区、向市场、向社会放权。目前已经集中开展4次梳理,向园区赋权涉及工程建设项目的事项23项,承接国家和省级下放事项13项,取消11项,下放县区4项,真正做到既与上级权力下放及时对接,又把该放的权力彻底放下去、放到位,促进了交通运输市场的良性发展。接下来,丹东市交通运输局将继续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不断释放交通运输市场的强大活力。编辑:邹润
    04/07
  • 辽宁丹东:椅圈镇草莓基地入选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了100个第一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东港市椅圈镇草莓基地成功入选。此次认定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旨在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和中央一号文件部署,扎实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发布的100个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呈现生产管理水平高、规模化程度高、产品品牌响亮、示范带动能力强四个特点。椅圈镇草莓栽培历史悠久,最早在1924年由夏家村农民引入。到2020年,全镇设施草莓生产面积达1.12万亩,日光温室设施占地总面积3.5万亩以上,年产量4.4万吨,年产值10.5亿元。2016年,椅圈镇被评为“中国设施草莓第一镇”。2021年,该镇又成功入选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名单。椅圈镇现有大棚5200多栋,99%是高标准钢架结构,50亩以上现代化草莓设施小区有67个,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全生产过程中得到应用和推广。椅圈草莓实行食品合格证制度,生产过程记录可查,产品销售可追溯,拥有“马家岗”“久久香”等多个品牌,畅销沈阳、大连、广州、北京、上海等城市。椅圈镇有大型草莓包装车间400多家、草莓经纪人480多位,2015年开始以村为单位建立电商团队,全镇电商年销售额达到2亿元以上。编辑:邹润
    04/06
  • 辽宁丹东海事局:“海事”力量助推经济发展
    一年来,丹东海事局着力提升水上交通安全治理能力,保障辖区水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积极推进第四批航运公司及其船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充分运用水上交通安全约谈、行政处罚等措施,加强对航运公司日常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同时,强化船舶登记现场核查,对辖区航运公司及船舶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并建立航运公司船舶安全管理报告制度,提升安全监管效果;对长期逃避监管的船舶,开展了集中清理整治。纵深推进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化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动态更新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共排查问题隐患1100余项,全部完成整改。重点对水上无线电通信违法行为、砂石船运输等进行专项整治,进一步筑牢辖区水域安全形势。按照上级部门有关部署,组织开展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2021年,丹东海事部门对船舶燃油硫含量实施抽样检测达156艘次,对违规使用高硫油的船舶进行了查处。同时,修订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合监管制度,及时查处5起违法排放污染物案件,进一步提升辖区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2021年,丹东海事部门开展了辽吉海事联合巡航执法,以进一步优化界河通航环境,提高通航保障水平。同时,修订完善《丹东市海上搜救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水上搜救应急演练,不断提升水上搜救应急反应能力。将大连通信中心、大连航标处、天津海事测绘中心纳入丹东市搜救中心成员单位,使海上专业搜救力量进一步增强。丹东海事部门还组建了“绿江泽航”移动式水上搜救工作站,组建搜救志愿者队伍,使辖区内河水上搜救力量不断壮大。前不久,丹东一轮驳公司83名船员需要集中换证,因涉及换班轮班,若船员逐一到海事部门政务大厅现场办理,势必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丹东海事局得知企业的难处后,政务中心工作人员主动与企业对接,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最终,通过预约办理、现场办公,在很短时间就为企业解决了难题。一年来,丹东海事局多措并举,不断优化“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的“四个一”工作模式,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助推地区营商环境水平不断优化。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一站式”改革,调整下放22项审批事项。全面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提升“一网通办”水平,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丹东海事局政务中心大厅设置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更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从服务对象实际需求出发,在涉及一船多证业务办理时,政务中心重点推出“套餐组合”服务方式,更好实现减材料、减时限、减次数,相关事项并联受理、一次办结。同时,通过“海鸥热线”平台等,也让政务服务更加智能化、便捷化,让办事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编辑:邹润
    04/06
  • 辽宁丹东:开展“无接触”式督导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为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近日,丹东市商务局针对丹东地区的疫情防控需要,首次采用收费单位自查、政府主管部门网上督导的“无接触”方式,对海运口岸收费公示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通过“自检自查,网上督查”,丹东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丹东中理外轮理货有限责任公司、丹东海运国际船舶代理有限公司、五矿船务代理丹东有限责任公司等口岸收费单位均已建立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其中,丹东港口集团有限公司还在其业务收费大厅采用电子显示屏、公示栏等方式主动公示收费项目、对应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接受社会监督。截至目前,丹东中理外轮理货有限责任公司、丹东海运国际船舶代理有限公司、丹东汇达船舶代理有限公司、五矿船务代理丹东有限责任公司、辽港丹东集团等收费单位已全部完成了港口收费目录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口岸收费及服务信息发布系统的录入,并实现了动态维护更新,完成了本年度“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口岸收费及服务信息的修改和发布。下一步,丹东市商务局将继续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扎实开展海运口岸收费督查工作,着力打造优质的口岸营商环境。编辑:邹润
    04/06
  • 丹东合作区:项目落地开花 产业强筋健骨
    近日,总投资7000万元的电子线束加工生产基地项目和规划用地34亩的电子专用线缆项目,在丹东合作区现代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这也是该产业园继去年吸引5家企业落户后,新入驻的两家电子信息科技企业。合作区现代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基础良好,过去有数十家相关产业企业集中在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近年来,随着区域相关企业市场份额和竞争力壮大,合作区管委会于2020年着手在丹东黄海新能源汽车基地附近一侧规划建设现代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良好的发展势头与良好的营商服务环境分不开。近年来,丹东合作区积极对标先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推手,在回应企业需求、强化法治保障、补齐自身短板等方面协同发力,为全区企业提供精细化、特色化服务,持续打造“公平、诚信、法治、高效”的营商环境。2021年7月份以来,合作区管委会持续完善营商环境服务体系,采取干部包企制度,深入开展“下企业、查企情、解企忧”活动,通过上门服务、现场办公、全程跟踪等方式,切实解决企业在立项、土地解押、土地使用证、规划用地审批、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水、电、供暖、给排水、市人防办、市住建局审图中心等环节遇到的问题,全力全速推进项目建设。截至目前,丹东合作区现代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投资已达数亿元,入驻企业还将快速增加,为合作区特色经济增加新引擎。下一步,合作区将围绕营商便利化、服务规范化、城市数字化,加快打造“办事方便、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全面落实助企纾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编辑:邹润
    04/06
  • 辽宁丹东新康村:发展休闲农业 带动村民致富
    3月29日,记者走进五龙背镇新康村二组新建好的高标准温室大棚,宽敞明亮的钢化大棚里温度适宜,村民们有的在用机器挑出土地里的石头和杂物,有的在清理干净的土壤温床上栽种甜瓜苗,有的在整理膜线,为后期甜瓜爬藤蔓做准备。据了解,新康村的这几座高标准温室大棚是村集体大棚,租给村民们发展设施农业,打造高品质特色农产品采摘旅游基地,以此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休闲农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近年来,新康村始终把设施农业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战略支撑,持续推进设施农业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2021年8月,天池果蔬开始建成投产,这一示范园将致力于走现代农业精品路线,园区占地面积200亩,建有温室大棚8栋、冷棚20栋、气调库1个,主要种植蓝莓,通过智能化设备对大棚的温度、湿度及作物的施肥进行统一调控,人工只需要完成修剪等少量的辅助工作。设施农业由过去单一生产种植转变成现在的生态农业观光采摘、农产品深加工和工厂化育苗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设施农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还引导农民从看、干中转变了思想,助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有效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编辑:邹润
    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