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辽宁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打造特色经济新引擎
    3月22日,丹东润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7000万元的电子线束加工生产基地项目和丹东东亚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规划用地34亩的电子专用线缆项目,集中在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现代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开工。这是该产业园继去年瑞银科技、科亮电子、新陆电子等5家企业落户后,新入驻的两家电子信息科技企业,标志着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现代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进入全面建设新阶段。良好的发展势头与逐步优化的营商环境分不开。去年7月以来,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聚焦优质服务,超前谋划,精准发力,为7家项目企业提供咨询、办证、审批等服务,全程跟踪解决产业立项、规划审批、建筑工程规划许可等事项,上门全力帮助项目解决水、电、供热、给排水等具体问题。目前,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现代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投资已达数亿元,入驻企业快速增长,为特色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引擎。编辑:邹润
    03/28
  • 辽宁丹东:前两个月经济运行平稳
    记者从丹东市统计局了解到,今年1—2月,全市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以来稳定恢复良好势头,11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居中靠前。1—2月,丹东市规上工业保持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3%,居全省第7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4.1%,比全省高8.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市固定资产同比增长76.4%,居全省第2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4.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倍,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0.1%,三次产业结构占比由去年同期的17.4:32.5:50.1转变为14.3:40.2:45.5;从投资主体看,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5.4%,占全部投资比重78.6%。市场销售恢复加快,全市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6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速居全省第4位,高于全省平均0.7个百分点;城镇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4.8亿元,增长16.6%;乡村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0.8亿元,增长16.4%。此外,丹东市今年前两个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3.3%,居全省第9位;货物进出口总额23.8亿元,同比增长48.4%,居全省第1位;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2%,总体保持平稳。编辑:邹润
    03/28
  • 辽宁丹东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营商环境再优化 助企便民成果显
    “现在来办事确实是挺方便的,窗口工作人员态度都挺好,办事效率也高。”近日,在丹东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大厅,不少受访群众都给出这样的评价。营商环境好不好,群众和企业最有发言权。一年来,我市以落实“四大行动”为统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提升“一网通办”水平、强化制度创新、推动诚信建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的重要举措。一年来,丹东市严格落实上级部门简政放权有关部署,取消下放调整行政职权事项57项。围绕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区”的目标,将117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整链条、全环节赋予园区实施。深入推进监管方式改革,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应用,监管信息归集覆盖率达99%。在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压减审批前置要件、实施并联审批、压缩审批时间。除特殊工程外,将项目审批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最长60个工作日,最短5个工作日。同时,做好惠企政策落实,全面取消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并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着力提升“一网通办”水平,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实现“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通过实施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提升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便利度。全地区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比例达88.5%,“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9.45%,“即来即办”业务比例达到51.71%,“只提交一次材料”办结业务比例超过50%。176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市通办”,121个联办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好”,全市“一窗”业务比例达85.04%。以村和社区为主体,围绕“不见面审批”,建立政务服务驿站260个。不断强化制度创新,着力打造“痛快办事”的文化。在全省首创“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并在全市36个县级以上各类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广,提供服务超过3万人次,重点解决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全面推行“绿色通道”“以函代证”“告知承诺”“容缺后补”等制度,2069个事项实行“容缺受理”,46项证明事项实行了“告知承诺”。一年来,丹东市一体推动诚信建设,促进“法治丹东”和“诚信丹东”建设再上新台阶。其中,在加强涉案企业司法保障、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等方面,相关部门不断推出卓有成效的新举措。同时,进一步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严格落实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用信息“双公示”制度。2021年,发布红名单2801人次,失信黑名单174人次。推送行政许可9354条、行政处罚293条,信用承诺书868份,联合惩戒案例3例。给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为此,我市持续强化12345热线平台建设,不断完善转办、督办、考评制度,提高企业群众诉求办理效率和质量,实现了非紧急求助类事项“一个号码管服务”。进一步规范企业投诉案件办理流程,每个投诉案件由双人负责,专人专办。继续深入实施项目管家制度,为全地区872个项目(企业)配备项目管家193人。在全市296个具有涉企服务职能的机关单位中确定专人,组建了涉企问题服务网,建立了“管家”牵头、动态组网、高效解决涉企问题的工作机制。一年来,为企业解决上百个实际问题。同时,创新政企沟通方式,各地区、各部门普遍建立了规范化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通过走访企业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不断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精准发现问题,促进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制定实施了《丹东市营商环境监测工作制度》,在丹东市法院、丹东市市场监管局等10个部门和单位设立监测点,通过对行政复议等12项指标的监测和研判,发现苗头和倾向性问题,及时预警和整改,促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持续开展“营商环境企业评”活动,科学制定企业调查问卷,从12个方面对政府部门和市政公共服务部门进行评价,针对满意度偏低的中介服务、投资便利化、金融服务等方面的问题组织实施整改。同时,严格落实“好差评”制度,在实现评价部门、评价事项、评价渠道全覆盖的基础上,持续引导办事企业群众进行评价。一年来,共向省“好差评”后台传输评价数据超过96万条,好评率达到100%。编辑:邹润
    03/25
  • 辽宁凤城市:奏响高质量项目落地序曲
    3月18日,凤城市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凤凰山庄举行。凤城市政府分别与益阳粤湘大健康饮料有限公司、霸盛(辽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东沃(丹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弘胜集团有限公司、坤正碎石加工有限公司现场签约。同时,还通过线上视频形式与丹东捷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辽宁省飞杭建材有限公司进行网络“云”签约。此次签约7个项目,其中工业项目5个、高新技术项目1个、商贸物流项目1个,总投资达14.91亿元。据了解,此次签约的7个项目,有国际知名品牌,有围绕军民融合特色产业,有全国首例高校生物工程专业课题科研成果,有处于国际国内行业领先地位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这些项目体量较大、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此次成功签约,为凤城市今年着力引进落地高质量项目,特别是“新字号”项目拉开了序幕。今年以来,凤城市全面落实丹东市“项目年”活动要求,进一步加速推进凤城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2月17日,凤城市召开“项目年”大会,确立今年“项目年”的目标任务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全年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97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61个(新开工项目25个,复工项目36个),投资超亿元项目36个。谋划包装5000万元储备项目70个以上,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50个以上。确保引进内资、实际利用外资、争取上级资金均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为达到这一目标,凤城市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全面落实“五个一”领导包扶推进制度。充分发挥项目谋划专班作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深入研究中央、省、市支持方向,紧盯“两新一重”、5G建设、数字经济、碳排放交易、结构调整等,全力谋划包装一批具有“时代感”、高质量的大项目、好项目。对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就项目谋划、立项、节能审查、资金争取、融资、招商引资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形成全市上下遇到项目不放松的良好氛围,力争三季度61个项目全部开复工。凤城市坚持以园区发展为引领,凝心聚力增强发展动能。辽宁凤城经济开发区2017年9月升级为省级开发区。2021年,凤城经济开发区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零部件),在丹东市2021年高质量发展实绩考核中,被评为一类园区。今年初,凤城市在丹东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台了《凤城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域外投资开发区的项目给予优惠政策,积极利用政策吸引域外投资者。凤城市还成立了园区招商公司,强化园区招商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两解一代”工作制度,共为园区企业解决问题43项,建立长效服务机制3项。今年,凤城市将加快园区研发技术转化中心、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加大闲置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力争新整理土地1000亩以上,腾换厂房5000平方米。着力发挥增压器联盟作用,与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清华大学、中科院沈阳分院等单位开展深度合作,数字化赋能三大主导产业集群。编辑:邹润
    03/25
  • 辽宁丹东新建村:反季果蔬撑起致富好“钱景”
    3月20日采访时,丹东市五龙背镇新建村6组的大棚里绿意盎然,一排排芹菜、茼蒿、草莓、蓝莓等反季节水果蔬菜长势正旺。大棚里的蔬菜水果陆续迎来了采摘期。一大早,新建村6组的微信群就开始活跃起来,村民们正在群里回复村民组长侯振成的消息,当天有空的村民,要去村民吴永亮家义务帮忙收菜。这个微信群是已经干了十几年村民组长的侯振成建立的,组里90户居民,每户都保证有一个人在群里,谁家有好的种植品种、新的销售渠道、种植经验都在群里分享。返乡创业的吴永亮今年31岁,2008年回到村里种植蔬菜,现在经营5个大棚,今年种植了2个大棚的茼蒿、1个大棚的芹菜。经过几年的积累,吴永亮自己购买了面包车,专门用于去批发市场送菜。“现在这3个棚新鲜的小菜,每天早上去市内的蔬菜批发市场,不到中午就全都发出去了,因为比外地进的菜新鲜,根本不愁卖,赶上过年过节,有时候还得送两趟。”吴永亮指着绿油油的青菜高兴地说。近年来,新建村通过产销的深度对接,让蔬菜种植户没有后顾之忧,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产品的更新和质量的保证上。“冬天的蔬菜卖了以后,打算再扩大规模,新建两个高标准的温室大棚,走精品化路线,把蔬菜种植提档升级。”吴永亮说。新建村6组是丹东市规模较大的蔬菜种植基地,每年生产的蔬菜不仅满足了本地居民的生活需求,也供应了市区居民。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大棚蔬菜得到了飞速发展,侯振成当时看蔬菜价格普遍偏高,就琢磨着发展蔬菜种植,两年的陆地蔬菜种植让他尝到了甜头。为突破蔬菜种植的季节性限制,促进蔬菜优质高产,2005年,侯振成投入20万元建了2座温室大棚,夏季种黄瓜、西红柿,冬季种茼蒿、小白菜。“在温室里,一年可以种植三到四茬,连南方的蔬菜也可以种植。”侯振成说,近几年他还在大棚里种植了蓝莓等小浆果,新品种的经济收入比种植普通蔬菜还高。种植成功后,侯振成还将好品种推广给本组村民,一起发展。新建村6组有大大小小大棚100余个,其中暖棚87个,主要种植新鲜蔬菜、草莓、蓝莓、花卉。从传统的蔬菜种植发展到现在的设施农业,新建村6组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新建村通过党建引领形成村民的互助模式,对组里的大棚种植统一规划、管理,村民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互帮互助,共同致富。新建村党支部书记王庆国说,新建村6组的发展模式抓住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因组施策,将大棚种植产业作为加快乡村振兴、提高农民收入的切入点,通过党建引领、村民互助模式,多层次带动了农民增收,助推了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了巩固和保持好新建村6组的发展势头,村里正积极争取资金,把6组的路加宽,进一步方便村民出行和运输货物。编辑:邹润
    03/24
  • 辽宁东港市十字街镇:主动出击助板栗产业发展
    辽宁东港市十字街镇聚焦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争取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发展壮大板栗主导产业,持续推动群众增收。作为东港市板栗主要种植区,十字街镇板栗种植面积5.5万余亩,年产量达1.65万吨。但受新冠疫情和品种附加值低等因素影响,本地板栗价格持续走低。面对严峻形势,十字街镇政府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寻求改变,积极推动板栗产业可持续发展。“坐下来”集思广益。面对滞销问题,十字街镇政府邀请全镇板栗深加工企业、收购大户和部分合作社、家庭农场成员以及十字街农商行负责人一起座谈。大家各抒己见,想办法、寻出路,为板栗收购户协调解决银行短期贷款资金1200万元。“走出去”学习改良。针对当前种植的丹泽、金华等板栗老品种口感差、脱皮难、无法深加工等问题,镇政府积极探索品种改良,组织种植大户到宽甸下路河、太平湾等地参观“日本油栗”“佳丰一号”等新品种种植示范基地,实地学习管理、嫁接等技术,并进行板栗脱皮试验。东港市佳宏板栗有限公司现场同种植户签订保底收购合同100余份,预计今年完成品种改良6000余亩。“请进来”升级设备。十字街镇政府以申报全国农业产业强镇为契机,做强做大产业链条,大力支持丹东上阶绿、东港市鑫哈食品等7家板栗深加工企业引进先进的板栗脱壳、脱皮设备,实现蒸煮、封袋一条龙,将板栗加工成即食板栗、板栗罐头和栗子粉等多种产品,并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持续增加板栗附加值,打造板栗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发展道路。
    03/24
  • 辽宁丹东:高质量项目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年初以来,丹东市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记者近日在几处项目施工现场看到,挖掘机、工程车整齐排开,大型展板图文并茂地展示着项目建设的规划……这些大项目的陆续开工,打响了丹东市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的“发令枪”。重大项目一直是城市发展的强力引擎,事关城市经济命脉、民生福祉和城市未来。3月17日,记者从丹东市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今年一季度,全市计划开复工项目15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0个,复工项目129个。目前,已实现开复工项目11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1个,复工项目89个。在孔雀表业(集团)有限公司百万只高端机械表机芯智能研发制造平台项目现场,工程正在有条不紊进行。该项目位于金泉工业区辽宁孔雀表业厂区内,项目建筑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总建筑高度23.6米。在通远堡镇小黑山村,凤城市通利矿业有限公司增资扩建项目现场,工作人员正紧张地忙碌着。该项目占地面积150亩,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项目原料为钾长石、水镁石、硅石等,主要产品为玻璃原料、陶瓷材料等。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尾矿库隐患治理和改造。……采访了解到,2021年,全市计划开复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29个,实际开复工334个,开复工率101.5%;计划新开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25个,实际新开工128个,开工率102.4%,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通过项目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5.7亿元,增长16.8%,居全省第1位,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在大项目建设方面,丹东市全面落实重大项目市级领导包扶制度,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对全市100个年度重点项目定点包扶,建立县(区)属地推进、行业主管部门协同包保、市级领导包扶、项目管家跟踪服务的网格化项目推进机制,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市级领导带领相关负责人多次赴项目建设现场,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与此同时,我市树立“投资为上、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让项目建设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将“项目年”重点工作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各部门。此外,丹东市发挥项目专班作用,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充分发挥全市项目谋划工作专班作用,加大项目谋划包装储备力度,通过组织各县(市)区、各项目专班工作组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完善地方配套和招商引资活动等,不断增加项目储备数量、提高储备项目质量,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提供项目支撑。聚力招商引资,积极创新招商新思路,拓展招商新领域,成功引进一批富有时代感的大项目、好项目;聚焦园区发展,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在全市形成上下抓项目、扩投资、增动能的强大合力。全领域、全链条、全方位抓项目促投资,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实施,以高质量项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下一步,丹东市将围绕“三大规划”,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以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落实、工程化推进,扎实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和建设工作。抢抓项目建设“黄金季”,全方位做好项目要素保障,全力解决制约项目开工的瓶颈,统筹兼顾项目建设和能耗“双控”,加大推进力度,强化工作落实,助推高质量发展。编辑:邹润
    03/24
  • 辽宁丹东市民办税实现“全程在线办”
    3月19日8时30分,丹东市税务局5G集约化服务中心的11名远程座席员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电话不时响起,座席人员一边与纳税人沟通,一边进行电脑操作。“座席员不在线的时候,智能客服适时上线,从而保证了纳税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使用手机或PC端,实现办税缴费‘一次不用跑、全程在线办’。”服务中心负责人郝露对记者说。中心以“云税通”手机APP、WEB端为载体,为纳税人“一键办税”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智能服务。从中小微企业的难点、痛点、堵点出发,依托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2020年,丹东市税务局成功推出5G“云税通”智慧服务系统,在全国首创“一键接入、即时办结、智能推送、个性服务”政务服务模式,实现政务服务从线下“点对点”到线上“面对面”的创新。为保证政策咨询回复与服务标准统一,丹东市税务局对办税资源、税务人员、业务流程、制度规范等进行一体化融合升级。同时,建立市级远程办税集约化服务中心,纳税人、缴费人可与中心座席员及业务专家实时视频,进行“屏对屏”“面对面”的远程政策咨询、操作辅导与业务办理。近日,集约化服务中心远程座席员接到市民毕女士打来的电话,反映其购买房子的开发商已经注销登记,无法为其提供购房发票。座席员立即连线“专家座席”进行三方通话,经财产与行为税科专家“线上会诊”,告知其符合无须提供发票即可到税务机关缴纳契税的条件。随后,座席员指导毕女士通过“云税通”扫描上传相应材料,为其办理契税缴纳事宜。“没想到,一个电话就把问题解决了,真是太方便了!”毕女士高兴地说。目前,5G“云税通”系统实现了76项高频业务服务事项更简、办税更易,增量房契税业务5分钟即可办理完成,新办企业“套餐式”服务半小时可以完成,审批类事项办理时间压缩72%。如今,系统辐射丹东7个县(市)区、45个基层服务厅和办税点,注册用户覆盖全市90%以上的中小微企业。编辑:邹润
    03/23
  • 辽宁丹东市税务局:推出5大类20项80条便民办税缴费举措
    今年是国家税务总局连续启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的第9年。丹东市税务局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紧扣“智慧税务助发展惠企利民稳增长”主题,于日前推出5大类20项80条便民办税缴费举措。“今年‘春风行动’推出的系列举措,聚焦‘诉求响应更及时’‘智慧办理更便捷’‘分类服务更精细’‘执法监管更公正’‘税收共治更聚力’5个方面,努力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的税收营商环境,为纳税人缴费人带来全新办税缴费体验。”丹东市税务局纳税服务科科长邵亮介绍,在服务举措上,丹东市税务局将持续落实并推动全国税务咨询系统的“一线通达”,重点构建“办问一体”税费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云税通”智慧服务系统远程办税功能,实现“2612366纳税服务平台”与“云税通”实时互转。着力构筑个性需求保障,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绿色通道”和“一站式”综合服务,并深入推进办税缴费软件适老化改造。在全市各办税大厅设立“不满意请找我”窗口,专门办理疑难杂症问题,解决纳税人缴费人多头跑、往返跑问题。“非接触式”办税清单将在现有网办事项基础上进一步扩围,办理流程和报送资料按“应简尽简”要求再度瘦身。生活服务业“扫码即开票”服务范围持续扩大,征纳互动平台的“远程办税”“预约办税”等功能将与纳税人需求深度契合。在落实新一轮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上,丹东市税务局实施税费优惠政策“免申即享”,主动兑现政策红利,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优化本地税费优惠政策精准推送机制,实现精准推送信息。持续推出政策宣传、电子税务局操作等纳税人缴费人关注的热点问题的政策解读及操作指南,拓展掌上宣传辅导学习渠道,结合纳税人缴费人需求及工作需要,适时推出移动端“点对点”政策精准推送,使政策红利应享尽享。在构建执法监管、税收共治格局上,丹东市税务局将持续优化执法方式,加强精准监管,保障纳税人缴费人合法权益。既对现有举措延续优化,比如完善“信用+风险”动态监管体系,又推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创新举措,深度运用于征管和服务过程,构建税费争议协同处理新模式。同时,市税务局持续织密与市工商联、银行等部门的联动网络,“一网通办”下的“一件事一次办”范围和项目进一步扩展。丹东市税务局还将适时推出若干举措,加快智慧税务建设,大力推进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坚持依法组织税费收入,持续深化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编辑:邹润
    03/23
  • 辽宁凤城大堡村:西瓜铸就绿色梦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可在凤城市大堡蒙古族乡大堡村却是另一番景象。300多户瓜农都在自家大棚中忙着嫁接西瓜苗,一株株翠绿欲滴的西瓜苗长势正旺。大堡村的瓜农在春节前就开始甄选优质西瓜品种,整修、租赁暖棚,做好冷棚西瓜种植的前期准备。现在,瓜农们根据自家所购西瓜品种的成熟周期,提前适时播种,合理选择嫁接时间,积极培育优质壮苗,为今年的丰产丰收打好坚实基础。大堡村是冷棚西瓜种植大村,西瓜种植面积3000多亩,以西瓜个头大、瓜形正、甜度高等优势深受全国各地消费者喜爱。乡党委、政府一直以来把冷棚西瓜的产、供、销等各个环节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想瓜农之所想,解瓜农之所忧,努力在提高瓜农收入上下功夫。大堡村“两委”也及时向瓜农提供服务,及时转发突发雨雪风寒极端恶劣天气预警,让瓜农们提前做好防寒保暖准备。同时,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疫情防控管控措施,帮助瓜农们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今,大堡蒙古族乡冷棚西瓜生产面积不断扩大,以大堡村为龙头,辐射带动了周边村镇农民种植冷棚西瓜的热情。今年,全乡冷棚西瓜种植面积达10000余亩。乡党委、政府也不断提高“大堡西瓜”农特产品的宣传力度,叫响大堡农特品牌。目前,“大堡西瓜”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已完成基础材料报送工作。编辑:邹润
    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