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丹东
- 真香!“东港草莓”品牌价值326亿元日前,在省市场监管局指导下,省品牌建设促进会联合辽宁广播电视台发布2021年辽宁省品牌价值评价结果信息。评价结果显示,我省9个品牌价值超百亿元。“东港草莓”以品牌价值326.91亿元排在区域品牌第二位。东港草莓已有近百年的栽培历史,产业基础雄厚,发展速度迅猛,品牌优势突出。目前,东港市是我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和出口基地、农业部命名的“全国优质草莓生产基地”、“中国草莓第一县”和辽宁省政府首批命名的“一县一业”(草莓)示范县、辽宁省草莓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2004年,“东港草莓”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2年,东港市被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命名为出口草莓质量安全示范区。2019年,“东港草莓”入选“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在国际草莓品牌大会上,品牌价值评价结果为77.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2020年,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区域公用品牌百强”“第十八届农交会最具影响力农产品品牌”。东港草莓多次在国际草莓大会及中国草莓文化节上绽放光彩,先后获得金奖90余枚、银奖130余枚。截至2021年,东港市草莓生产面积19.1万亩,总产量30万吨,鲜果产值达60亿元。近10万户农民从事草莓生产,农民人均草莓收入占总收入60%以上。东港市草莓产业已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紧密而完整的产业化链条。07/01
- 复工复产进行时丨快递业预计一周内恢复到日常服务水平6月29日,丹东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九场新闻发布会。市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快递业复工复产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目前,我市邮政快递行业共有9大快递品牌、27家经营企业。截至6月28日,全市快递业发货量已恢复至疫情前约50%,到件处理量恢复至疫情前约40%,预计一周内可恢复到日常服务水平。影响快递服务恢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存在大量外地在途积压件,须清理库存积压后方可恢复正常运营;因企业停业时间较长,生产线等设备需要维修调试,快递业务系统需要运行维护,部分企业正在试运行;部分从业人员到岗返岗数量不足,新招聘员工需经岗前培训方可上岗;个别单位及工作人员尚未复工,且大多企事业单位收发室不能代收代存快递,导致按址投递妥投率和时效性受到影响;各企业目前存在理赔、退返件需要处理;因我市仍有零星疫情发生,导致企业复产达产进度受到一定影响;各小区末端代收点因疫情影响很多没有恢复,需要“一对一”进行投递,降低了投递效率。目前,市内三区邮政EMS、顺丰、京东、德邦、申通、韵达、极兔等品牌可以提供揽收服务。中通、圆通品牌正在维护生产设备,暂不提供揽收服务。各企业外埠到件端口将于近日开放。凤城和宽甸地区的各品牌快递企业已能够正常提供揽收投递服务,东港地区邮政EMS、顺丰可以提供揽收服务。其他快递品牌经营企业因许可变更、场地迁移和设备维护等原因开通时间延迟。下一步,随着我市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市邮政管理局将持续开展协调和督导,努力推进我市邮政快递企业在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基础上加快恢复运营速率,同时我局将加强行业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方面的监督检查,推动行业有序复产达产。提醒市民,在收取快件时,应注意防范感染风险。在疫情防控期间,建议广大市民理性消费,尽量避免海淘、代购境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高风险地区的冷链食品、物品,建议非必需不要购买、寄递进口生冷鲜物品,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接收邮件快件时,做好个人防护,注意与投递员保持适当距离,减少身体直接接触,提倡使用非接触方式收取邮件快件。接收来自境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邮件快件和冷链食品邮件快件时,规范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对包装和货物进行整体消毒,尽量避免在封闭空间内开拆,在通风处静置30分钟后对内件做消毒处理。快递外包装要经消杀后妥善处置,尽量不要带入室内。随后应进行手部清洁与消毒。在邮政、快递网点办理业务时,应主动佩戴口罩,做好手部消毒,配合网点工作人员进行测温、扫码、登记,保持安全距离、不长时间逗留。交寄邮件、快件时请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密切观察个人健康状况。在收取网购物品后,如发现发热、咳嗽、乏力等不适症状,请立即前往发热门诊或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并如实告知医生有接触网购物品史,就诊途中应全程佩戴口罩,并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07/01
- 辽宁东港市:废药渣变身农产品升级“宝疙瘩”日前,记者来到东港市十字街镇棋盘村,还没进村委会院子,就闻到一股浓浓的中药味道,走到门口便看到驻村第一书记于妍正在晾晒药渣,细问之下得知,她正在为中药渣生物肥的调配做基础。于妍是辽宁省卫生健康服务中心派驻十字街镇棋盘村的第一书记,一次机缘巧合中,她接触到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赵勇教授以及中药渣生物肥项目。凭着骨子里的热血和为家乡办实事的初心,她决心要为村里引进这个项目,进一步提高棋盘村水稻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增长。她的想法得到村“两委”班子的支持和肯定,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伟联系3家农户,用10亩田地作为中药渣生物肥实验田。经过两个多月的运筹协调,今年4月,十字街镇棋盘村同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联合开展的中药渣生物肥实验种植“养生米”公益项目顺利启动。赵勇教授和沈阳市生态所的张平教授线上对种植实验田的农户进行了培训,并全天候通过视频电话指导中药渣生物肥制作过程。有了免费的技术指导、项目方案和试验田的支持,赵伟又积极联系市中医院药剂科和市农业中心,免费获得了生物肥需要的全部中药渣底肥,以及项目初期免费的土壤检测。大家的群策群力解决了生物肥制备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小小中药渣“变废为宝”,成为棋盘村特色大米品牌“中药渣生物肥养生米”的制造来源,为棋盘村的村级农产品创新升级“铺路搭桥”。于妍还联系了设计公司,为特色“养生米”的包装创意提供免费技术支持。试验田种植成功后,明年,棋盘村将会大面积推广种植。07/01
- 辽宁丹东元宝区:优化审批服务 助力市场主体复工复产近日,元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抗击疫情全员参与的同时,开通工商登记“线上”审批绿色通道,以实际行动助力全区市场主体复工复产。为坚持做到疫情防控与审批服务运行“两不误”,元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审批人员联系方式,引导企业群众选择“网上办”和“电话办”等方式办理登记事项。自6月19日起,陆续开始线上审批业务,对涉及防疫物资生产、保供物资运输、银行贷款以及涉及年报的简易注销业务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审批。目前,全区政务服务网共收到工商登记业务79笔,其中企业45笔、个体工商户34笔,目前已完成36笔业务审批,其余业务也在加紧审批中。对已完成业务,元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引导市场主体通过微信小程序下载电子营业执照,以审批全流程“线上办”“不见面”,在严守疫情防控底线的同时,畅通市场主体诉求。06/29
- 辽宁丹东元宝区市场监管局:“线上办”“不见面” 助力复工复产连日来,元宝区市场监管局多措并举、分类梳理、精准帮扶,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全程不见面”办理,以实际行动助力全区市场主体复工复产。“请全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及时按照说明和提示,在线填报并提交公示2021年度报告……”以微信群、朋友圈为主要宣传阵地,元宝区市场监管局集中宣传年报指导视频并通过电话、短信对企业进行年报提醒,确保宣传全覆盖。对辖区内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企业进行梳理,对不同需求的企业点对点提供申报帮扶,确保工作有实效;设置专人专线,利用手机、电脑开辟企业年报服务渠道,为企业提供全天候线上咨询服务,做到“服务为企”不停歇。截至目前,共发放各类宣传信息50余条,拨打年报提醒电话4000余次,发送提示短信3000余条,解答企业咨询电话500余次,指导企业年报200余次,有效确保辖区企业年报公示工作正常推进,避免企业信用受损。优化审批服务,开通工商登记“线上”审批绿色通道,公布审批人员联系方式,引导企业、群众选择“网上办、电话办”等方式办理登记事项。自6月19日起,陆续开始线上审批业务,对涉及防疫物资生产、保供物资运输、银行贷款等业务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审批。全区政务服务网共收到工商登记业务79笔,其中企业45笔、个体工商户34笔,已完成36笔业务审批,其余业务也在加紧审批中。对已完成的业务,区市场监管局将引导市场主体通过微信小程序下载电子营业执照,以审批全流程“线上办”“不见面”的方式畅通市场主体诉求。06/29
- 辽宁东港市:获评“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日前,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数商兴农”农产品电商报告——从阿里平台看农产品电商高质量发展》,并公布2021年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榜单。东港市凭借草莓产业位列第41位。小满刚过,万物生长。“这一季的草莓快下市了,现在正忙着培育下一年的草莓苗。”东港市椅圈镇德祥村90后“归巢”大学生张晓林告诉记者。说起种植草莓,张晓林是新手,但论起电商销售草莓,张晓林算是东港草莓界的“前辈”。2014年,张晓林开始尝试通过互联网销草莓。“当时几乎没有快递发草莓的,我寻思东港草莓这么好吃,先在外省同学圈中发展客户。”抱着“摸石头过河”的心态,张晓林一试就是7年。起初,没有真空包装,物流也不成熟,邮寄草莓出现“邮到南方变成草莓酱,邮到北方变成冰糖葫芦”的窘况,果损近10%。张晓林挺心疼,却没有放弃。她跟丈夫用本打算结婚买房子的钱,建了第一栋草莓大棚,丈夫搞种植,张晓林继续琢磨电商,并发动成立了童趣果味果蔬专业合作社,开始“多条腿走路”,陆续与淘宝、京东、拼多多、快手等电商平台合作。“大学生就是不一样,有新思路、新想法,我也跟着她通过电商卖草莓呢。”德祥村村民孙晓旭说。2015年,东港市被评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迎着全面推进的电商热潮,“东港草莓”在这一年华丽转身,驶上数字农业快车道。打开阿里巴巴、京东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店,“东港草莓”常年位列小浆果热度第一名;在微信、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东港草莓”粉丝数量以百万计。2019年,“东港草莓”入选“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2020年,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区域公用品牌百强”“第十八届农交会最具影响力农产品品牌”。截至2021年,东港市草莓生产面积19.1万亩,年产量30万吨,鲜果产值达60亿元。有近10万户农民从事草莓生产,草莓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60%以上。小小草莓,不仅是东港农业的“当家果”、百姓的“致富果”,也是各大电商平台的“网红水果”。随着“品牌赋能+电商营销”现代营销新模式兴起,众多东港本土电商企业应运而生。以东港市甲午先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牵头企业,东港电商总部基地从一家天猫店铺,发展到入驻近十个知名电商平台,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形成草莓种植、分拣、加工与冷链物流、销售全产业链,7年间带动5000余农户走上致富路。利用各大电商平台,东港本地电商企业各显身手。在2020年12月的一次直播中,开场3秒钟售出“东港草莓”2万多单;在今年初“东港草莓季·系列直播活动”中,抖音平台播放量超1亿次……据统计,2020年、2021年的草莓销售季,“东港草莓”线上销售额达38亿元,占当年鲜果总产量6至7成。搭上电商快车,拓宽了“东港草莓”的销售渠道,也助推东港草莓种植更规范、更科学。“东港草莓”多次在世界草莓大会及中国草莓文化节上绽放光彩,先后获得金奖90余个、银奖130余个。如今,东港草莓产业已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条,实现草莓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东港草莓”逐步走向“数字化”“智慧化”。06/29
- 辽宁丹东:助农促销售 拎稳“菜篮子”眼下正是土豆成熟时节。在振安区汤山城镇汤山城村5组村民唐桂娟家菜地里,志愿者们正忙着帮她家抢收、分拣土豆。“疫情期间,有很多村民被隔离在镇外,现在到了起土豆的时间,我们就组织村里的党员志愿者到需要帮助的农户家集中起获土豆。”村党总支书记游世财介绍。从培土、翻沟、施肥、育苗到收获,村干部及志愿者们奔走在田间地头,主动为贫困户、隔离在外的农户送农用物资、助耕助种、收获分拣。当下,汤山城镇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抓实农产品促销保供,当好防疫关键期的“菜篮子”,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群众的利益。截至目前,汤山城镇通过政府所联系的保供销售渠道,已销售蔬菜瓜果等物资6万余公斤。五龙背镇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分类有序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全面恢复生产。目前,镇内近4000亩露地蓝莓已经开花坐果,丰收在望。新康村温室软枣猕猴桃已经成熟。1460亩软枣猕猴桃正值坐果期,5家百亩以上软枣猕猴桃种植基地通过精准防疫、分散生产,全部实现复工复产。疫情发生以来,镇政府党员干部齐上阵,牵头为农户多方联系销路,帮助村民销售滞销的蔬菜水果,目前已累计销售蔬菜2.7万公斤,鸡蛋3000余公斤,蓝莓、草莓等水果1万余公斤。9家农资商店经审核备案后恢复经营。近两个月来,楼房镇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尽全力帮助镇内菜农做好蔬菜销售保畅工作。楼房镇防指成立保供专班,帮助协调镇内5个村的果蔬产品有序销售运输,至今已帮助菜农累计销售蔬菜3.5万余公斤。此外,还帮助农户将果蔬有序运输到蔬菜批发市场进行销售。这几天,九连城镇九连城村村民累并快乐着。自家的蔬菜终于有了销路,上半年的收成算是保住了。九连城村“两委”班子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与区镇各级部门以及菜农和保供商户沟通对接,对蔬菜采收、装运及车辆进出和人员管理各环节加强管理,实行“单线流动,点点对接”。目前,共售出大白菜5000余公斤,还有芸豆、茼蒿、大头菜等蔬菜几千公斤。连日来,在同兴镇板石村徐学波家的菜地里,几名村民忙着帮他将大白菜分拣装车。受疫情影响,他家菜地里成熟的10多万公斤大白菜无法销售。同兴镇党委、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联系市区两级保供单位,帮其寻找销路,终于解决了他家大白菜的销售难题。了解到板石村蓝莓和西红柿存在销售难题的同兴镇党委、政府,积极联系市区各级保供单位,帮助打通销售渠道。06/29
- 辽宁凤城爱阳镇徐家村:小药材开出致富花6月,正值白鲜皮的盛花期。记者驱车驶进辽宁省凤城市爱阳镇徐家村,道路两旁的白鲜皮种植基地内,大片粉紫色花朵竞相绽放,天上的云朵配上粉色的花海,梦幻而美丽,让人心情舒畅。基地负责人董国阳告诉记者,自2018年算起,这已经是他从事白鲜皮种植的第四个年头。(摄影:丛杨)董国阳向记者介绍:“白鲜皮作为中国传统中药的一种,经济效益高,前两年种子都卖到每斤500元,每亩地光种子收益就上万元。商品货比前几年翻倍还多,亩收益10万元也都很正常,市场需求量有增无减,用量越来越大。”作为凤城市较早一批尝试白鲜皮种植的人,起初董国阳并不敢放手去做,但他自主发展意识强,为种出高品质的药材,除自己学习相关知识外,先后多次到先进地区学习优秀经验,并向行业专家请教种植方法和技巧。回到家后,董国阳结合学习的成果,终日忙碌在种植基地内,现在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200多亩。随着种植技术日益成熟,董国阳不再束手束脚。村里原本主要种植玉米等粮食作物,经济价值低,为了带动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身为徐家村党支部书记的董国阳还带动村民和周边农户一同参与到药材种植,无偿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增收。此外,还有20多名村民长期在基地内负责日常打理和养护,这其中大部分都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脱贫不是终点,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村合作社的作用,带动更多村民参与进来,让中药材种植成为全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打产业,加快实现村民增收致富。”董国阳信心满满地说。06/29
- 辽宁丹东:地区品牌价值超350亿元6月26日,从丹东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辽宁省市场监管局和辽宁省品牌促进会正式发布2021年度企业品牌价值评价结果,丹东地区取得了超350亿元的品牌价值评价结果,参评数量和评价结果均创历史新高。其中,超亿元的企业有7家,以东港草莓为代表的区域品牌获得326.91亿元的评价结果,位列全省前茅;以老天祥大药房为代表的“老字号”首次参评就获得了超3亿元的评价结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丹东市持续深入开展品牌价值评价、质量标杆示范引领,助推各类行业企业持续提升质量管理能力,扩大市场影响力。为抓好新一轮的品牌价值评价工作,今年6月份开始,丹东市市场监管局结合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在全地区开展“不见面”参评,采取暂免纸质材料、全程网络接收申报的方式,动员各类企业尤其是“专精新特”企业积极参与品牌价值评价,设立企业专用邮箱,向各类行业企业免费提供参评辅导材料,接收企业各类咨询,助力企业和各类组织持续维护品牌影响力。同时,市场监管局也帮助未参与过品牌价值评价的全地区各类企业树立信心,在6月30日之前,积极与属地市场监管局联系,获取参评资料,积极参与评价工作。如今,丹东市首批首席质量官实现“持证上岗”。在前期大量的引导宣传、摸底培育、梯队组织的基础上,经过统一的培训和测试,丹东地区首批17名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首席质量官正式获得了由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和辽宁省质量发展研究院联合颁发的任职培训证书,在各自任职的代表企业中实现“持证上岗”,丹东首批获证人员数量位列全省前列。中国质量奖申报培育培训工作已有序开展。参与中国质量奖以及辽宁省省长质量奖申报,是企业学习先进、完善自身管理、实现卓越绩效的有效途径,丹东地区有5家组织是全省选定的争创中国质量奖培育组织。为了不耽误明年的申报进程,同时规避疫情风险,6月份,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实施扩面网络动员,在5家基础上扩面至14家,针对性开展了网络培训,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申报积极性,坚定了企业的发展信心,受到了企业一致好评。下一步,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品牌价值评价跟踪服务等工作,积极推进质量品牌示范区申报和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质量服务布局,拓宽质量助企惠企沟通渠道,助力各类企业持续健康发展。06/29
- 丹东港:借力优化营商环境 推进港口升级改造!丹东港是辽宁省地区性重要港口,是辽宁省和东北东部地区重要交通枢纽。目前,随着港口吞吐量的增长,到港船型大型化趋势明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型专业化泊位需求强烈。丹东港依据发展规划提出了一系列的靠泊大型船舶的码头泊位升级方案,以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丹东港的竞争力。由于疫情给项目升级的前期手续办理带来了困难,市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重点推进,优化审批实施流程,密切跟踪服务丹东港口企业,采用多个项目合并、并联审批,积极协调省交通厅、海事局、市发改委、市环保局专家组织集中线上评审,简化签字流程,使各项目的审批工作并行开展,极大地缩短了审批时限。截至目前,丹东港已收到丹东市交通局关于丹东港大东港区粮食泊位等7个泊位升级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的批复,标志着丹东港9个泊位升级改造工程项目前期审批工作基本完成,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此次丹东港泊位升级改造项目完成后,港口通过能力将增加500万吨,极大地释放了泊位设施能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保障能力,更好更优地为九三集团、丹东国际航运公司等地区企业服务。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