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丹东
- 辽宁丹东凤城:提早谋划推进项目建设为进一步树牢“项目为王”、企业至上理念,推动凤城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实现高质量发展,农历正月十五刚过,凤城市多部门组成调研组,深入一线走访调研,督导推进项目建设、企业发展、营商环境建设等工作。连日来,调研组深入凤城经济开发区E区、华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辽宁绮合食品有限公司食品饮料生产项目和丹东同合高新科技有限公司,现场听取企业负责人和各相关部门工作情况汇报,逐一提出指导意见和工作要求。调研组认为,经济开发区是凤城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凤城项目建设的主战场,要加快推进E区开发建设,为开发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要鼓励企业进一步丰富网上销售的产品种类,创新销售模式,紧紧把握机遇,自觉将企业自身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相结合,全力打造丹东地区电商企业样板。要优化凤城产业结构,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健全完善产业链条。对企业面临的困难,相关部门要提前谋划,积极协调,寻找一切可行的方法,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今年,凤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力争增长10%。凤城市将加大“小升规”“规升巨”培育力度,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巩固“老字号”优势、提升“原字号”价值、壮大“新字号”规模。围绕增压器及汽车零部件、锅炉、机床、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加速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坚持以资源换产业,充分发挥首钢、辽丰禽业等“原字号”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拉长矿产品、农产品产业链条;聚焦数字经济、新材料、饮料饮品等产业,加快推进相关项目开工建设。此外,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在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建设,特别是落实“六个方面重点工作”中,展现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编辑:邹润陶嘉悦02/25
- 辽宁丹东市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分局:做好加减法 利企促发展2021年以来,丹东市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分局坚持问题导向,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让企业和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审批事项做“减法”。丹东市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分局从简化审批事项出发,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企业办事更加便利,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精简审批材料,优化审批服务。取消“广告发布登记”服务事项;对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的企业取消食品经营许可,改为备案管理;对丹东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实行告知承诺;对药品零售企业许可、第二类精神药品零售业务、蛋白同化制剂和肽类激素进口3项服务事项,不再要求企业提供营业执照和药品经营许可证。将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积极推行“容缺受理”模式,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目前,行政审批分局承担的159项政务服务事项中,可实行“容缺受理”审批事项79项,占比接近50%。此外,行政审批分局还开展了药品零售企业“多证合一”办理工作。制发《丹东市药品零售企业“多证合一”实施办法》,在不调整审批权限、不降低审查标准、不改变证件编号、不影响事后监管的前提下,通过流程再造和业务融合,将《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等多个许可证件,合并为一张载明相关行政许可信息的《行业综合许可证》,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同核查、一并审批、一证准营”,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因涉及多种许可需多头审批、多次申请、多次核查的问题,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办事次数,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优化服务做“加法”。行政审批分局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从企业需求出发,提供有效率、有温度的服务,营造企业发展良好环境。自2021年以来,行政审批分局累计为企业开展各类延时服务104次,收到表扬信15封,锦旗10面。全力助力国企改制工作。国企改制是市政府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行政审批分局以最快速度、最强骨干投入国企改制工作中。组织召开企业改制登记专题研讨会,向国资部门和改制企业详细讲解改制登记所需材料,及时解答企业提出的各类问题;与国资部门和改制企业定期保持沟通,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现已完成丹东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丹东粮食储备库等9家国企的改制工作。全力支持重点项目落地。通过主动对接、开辟绿色通道、延时服务、全程跟踪服务等方式全方位保障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招商项目企业登记。受疫情影响,丹东市3家重点外资招商项目无法及时提供外商投资人的公证认证件,为尽快扶持项目落地,行政审批分局为上述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帮助企业及时完成登记业务,受到企业的好评。做好“为您解难”窗口服务工作。为方便市场主体及群众咨询,切实做好市场监管咨询服务工作,行政审批分局设置“为您解难”服务窗口。安排专人首问负责接待企业来访来电,并做好台账记录。截至目前已累计解决企业各类问题80余个。编辑:邹润陶嘉悦02/25
- 辽宁丹东:十三届丹东市委营商环境专项巡察正式启动按照市委统一部署,2月22日,丹东市召开十三届丹东市委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动员部署会议。会议强调,要切实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开展营商环境专项巡察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营商环境专项巡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及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抓手。要精准把握专项巡察的特点规律,强化担当,落实责任,坚定政治方向、找准专项巡察定位;坚持靶向聚焦,强化政治监督;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专”的特点;坚持人民立场,贯彻群众路线;坚持立行立改,提升巡察质效。要发扬直面矛盾、真管严查的斗争精神,锁定八个重点领域、打造八大良好环境,推动丹东市营商环境和干部作风发生深层次、革命性、实质性的变化,以巡察的实际成效助推丹东市营商环境建设不断优化升级。会议要求,市委巡察组要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坚持从严标准,练就过硬本领、严守政治规矩,严格依规依纪依法开展专项巡察。各被巡察党组织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自觉接受监督意识,积极支持配合市委巡察组的工作。纪检监察、组织等相关部门要强化协同作战责任,加强日常监督,强化巡察整改情况的督促检查,共同完成好这次政治巡察任务。市委巡察工作专班要充分发挥协调联动作用,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加强与市纪委监委相关监督检查室的沟通联系,强化业务指导、工作督导,推动专项巡察提质增效。十三届丹东市委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共组成6个巡察组,对合作区、高新区及市营商局等24家单位开展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巡察时间为3个月。编辑:邹润陶嘉悦02/25
- 辽宁宽甸县:助企复工复产 力争“开门红”节日的气息尚未散去,宽甸经济开发区内,大部分企业已经复工复产,全面开启新征程。2月17日,记者走进丹东某食品有限公司车间,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机器高速运转,肉食鸡生产线上的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分拣、包装、搬运。“年前积压了一些订单,为了赶进度,我们早早就开工了。开发区工作人员经常来企业了解运营情况和实际需求,及时帮我们解决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我们感觉到心里特别踏实。”公司负责人于加洋说。据悉,宽甸经济开发区内共有市场主体98家。为了协助各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开发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不断聚焦和优化服务,实行驻企精准服务制度,组建了项目工作专班,详细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推进情况,当好企业的坚强后盾,为企业生产运行、项目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助力企业实现“开门红”。在促进企业加快生产的同时,宽甸经济开发区不忘提升硬实力,优化软环境。他们围绕农产品深加工、非金属材料生产等主导产业,锁定“大目标”,招引“大项目”,储备新发展动力,并以绿色发展为主线,打造“农产品集聚区+电商产业园+电商物流园”现代化综合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集群协同性。此外,不断强化政策协同性,以新思路、新举措打破要素“天花板”,畅通企业融资渠道,有效破解入园项目在落地建设中存在的要素保障问题。与此同时,宽甸经济开发区还结合自身实际,最大限度保障企业基建配套需求,充分调研开复工企业和即将投产企业,在水、电、暖等公共设施配套方面的需求,对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进行“靶向”建设。目前,园区内的基础设施、污水处理厂及管网等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工作专班也已入驻施工现场,统筹协调项目建设各环节,全面保障项目如期开工。接下来,宽甸经济开发区将运用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招商质效,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扎实做好园区规划、项目建设、企业管理等工作,实现“建设园区”向“经营园区”转变,为宽甸高质量发展聚集新动力。编辑:邹润陶嘉悦02/24
- 辽宁宽甸县:抓实项目建设 蓄积发展动能春节过后,宽甸大街小巷的年味儿还未散去,不少项目工地已经复工。宽甸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是宽甸今年最早复工的项目之一,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现场一片忙碌。宽甸今年共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80余个,其中36个为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开复工项目。为了有力有序推动这些项目复工开工,宽甸上下铆足干劲,务求“项目年”取得实效,奋力争创“开门红”。做好谋划是项目建设的前提。宽甸各部门、各单位加强政策研究,抢抓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东北东部绿色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围绕农产品深加工、文旅康养、非金属材料深加工等产业,谋划储备一批优质项目,为招商引资打好基础。对于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宽甸坚持精干力量捆绑使用、专业队伍跟踪推进,同时发挥项目专班作用,协调解决好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园区是项目建设的载体、产业发展的平台。宽甸把园区建设作为项目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按照“超前规划、基础先行”的要求,加大路网、水网、管网、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园区具有吸引力和承载力;严把进区项目关,积极引进市场认同、前景广阔的项目;坚持“项目第一、服务第一”的思想,对入园企业推行“一条龙”“保姆式”全程跟踪服务,做到“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对承诺的政策坚决兑现。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源头和活水。宽甸不断强化招商意识,完善招商工作机制,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包项目制度,用好招商政策,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有力政策保障;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发挥好商会、协会和企业家作用,积极参加“辽洽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宣传宽甸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加强与国内商会、行业协会等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发挥本地骨干企业、外来投资企业的资源和积极性,促进以商招商,多渠道争取资金,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经济发展时不我待,项目建设刻不容缓。下一步,宽甸各级各部门将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表”和“路线图”,使项目建设在量化细化具体化中提速度、赶进度,快落地、早投产、真见效。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全力打造“亲”“清”政商氛围,推行“项目管家”和“项目代办”服务机制,持续优化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加强对项目及责任人的督查考核,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在项目中考验干部、在实战中考核干部,真正做到以项目论高低、凭实绩论上下,营造“人人想作为、个个有作为”的良好局面,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经济工作目标。编辑:邹润陶嘉悦02/24
- 丹东合作区:打造多维度招商格局新年伊始,丹东合作区围绕仪器仪表、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大兴招商热潮,着眼打造“领导干部带头、专业队伍主攻、全员力量参与”的多维度招商格局,全力开展招商引资。丹东合作区企业参加辽洽会(来源:丹东合作区投促局)推动“一把手”招商,以领导干部带头招商为全员做好表率。招商任务与评先评优和绩效挂钩,浓厚全员大招商氛围。依托去年成立的合作区招商公司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主动开展更加专业灵活的招商活动。聘任10名企业家为招商大使展开以商招商。充分利用“长三角”、“珠三角”、“辽洽会”及“京津冀”四大招商活动平台,加大对丹东合作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及互贸综保政策优势的宣介,把更多的企业“请进来”,让更多的丹东合作区产品“走出去”。据介绍,2022年,丹东合作区重点推进中海外集团新材料产业园、北京东旭集团新能源汽车基地、北京建龙集团创新产业园区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计划新增储备项目50个,投资总额500亿元;完成签约20个,投资总额100亿元;加快推进重点招商项目28个;确保域外内资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编辑:邹润陶嘉悦02/24
- 辽宁丹东九连城镇:人勤春来早 科技助备耕近日,在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下尖村6组,室外冰雪未消,蔬菜冷棚里却是满眼绿色。虽然还未出农历正月,但村民提前备春耕,水萝卜、小白菜、菠菜的栽种已经开始了。村民胡永保在一周前就将小白菜栽种到了地里,现在已经发芽了,再过1个月,新鲜的小白菜就将出棚,走上市民的餐桌上。今年46岁的胡永保是返乡创业的新型农民,他用早年养车攒下的积蓄在下尖村建了10栋冷棚,这几年,春季种蔬菜、夏季种西瓜、秋季种水果萝卜,收益可观。“过去累半年歇半年,现在农民1年最多能闲1个月。”胡永保感慨,现在很多农耕的活儿都由先进设备代替了人工,农民在大棚里种植各类农产品,通过各类技术控制温度和湿度等,一年四季都有产出,都有收益。胡永保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为附近村民在种植方面提供技术服务,在销售方面提供渠道。2组村民尹广东家里今年尝试将水萝卜扣上地膜。他说,这样不容易生杂草和病虫害,而且温度能够保持住,水萝卜也将比以往早成熟半个多月。在2组,村民们这些年形成了互帮互助模式,谁家有活儿,大伙儿都去帮忙干,不要工钱。这样的模式,为村民节约了一笔不小的用工开支。九连城镇是丹东市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种植萝卜、白菜、青笋、菠菜、西兰花、西红柿等30多种应季蔬菜。通过多年发展设施农业,当地蔬菜种植已实现“春提早、秋延晚”,轮茬种植,歇人不歇地,农民收入不断提升。春节前后是蔬菜生产和保证市民菜篮子供应的关键时期,镇党委落实落细蔬菜生产管理措施,在增加蔬菜种植面积、提供技术指导上下功夫,确保上市蔬菜的产量和品质。编辑:邹润陶嘉悦02/24
- 辽宁东港市:项目建设“加速跑”过去一年,丹东东港市委、市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复工、投产达产,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东港市荣获丹东市项目年“先进地区综合奖”,荣登丹东市“项目建设成效奖”榜首。东港市牢固树立“投资为上、项目为王”理念,时时以项目建设为先、处处以项目建设为上、事事以项目建设为重,扎实开展“项目年”活动,建立“领导包扶、定期调度、督导检查、绿色通道审批、谋划专班”工作推进机制,对所有项目实行工程化管理模式,做到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个清单、一抓到底。相关部门坚持“项目现场就是考场、项目进度就是尺度”,对重点项目实行挂图作战、分级负责、精准调度,严格落实好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进度清单,努力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上实现新突破。聚焦“三落实”指标和项目任务,专门制作了2021年“三落实”专项行动作战计划挂图和重点项目分布图,将全年项目指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季度、到月、到项目点,排定工期督促落实,实现了“日日有行动、周周有变化、月月有成效”。结合发展实际、土地承接能力、产业布局等条件,重点以人力资源、金融服务、物流服务、电子商务、大数据服务和能源中心六大要素平台建设为依托,以互市贸易区、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户外纺织服装产业园四个重点园区为载体,储备一批能招商、能引进、能落地的高质量储备项目,不断推动储备项目转化为新开工项目。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海上风电、京辉氢能集团氢能源产业园、刁家坝渔光互补和通威渔光二期光伏项目建设,海上风电项目被纳入省“十四五”规划。成功获批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整县试点,相关工作已经启动。快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纳入辽宁省第一批智慧城市名单。前阳镇户外服装特色小镇和孤山文化特色小镇入选国家特色小镇名单,争取省专项资金520万元。2021年,东港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75亿元,同比增长10%。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77个,开复工率为141.6%。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79个,超额完成丹东市指标任务,计划总投资185亿元,完成投资71.8亿元,开复工率103%;亿元以上项目51个,计划总投资166.45亿元,完成投资61.8亿元。全年共谋划亿元以上储备项目40个,总投资1189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丹东市平均水平。编辑:邹润陶嘉悦02/24
- 丹东市公安局:“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解“急难愁盼”“没想到这么方便,民警电话里指导,我操作,网上提交资料,申请审核并通过,一共只花了10分钟。”近日,暂住在北京的丹东市民李女士户口簿丢失,本人不能回丹补办,便拨打了丹东市公安局元宝分局“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电话,通过分局“网办中心”,李女士很快收到邮寄的户口簿。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丹东市公安局建立了“放管服”重点攻坚任务清单,内容包括:持续推进丹东公安“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设工作、打造方便企业群众办事的“六点双圈”营商服务矩阵、创建“1+6+N”警企共建新模式、打造“丹东公安营商服务数字化平台”(警企点点通)升级2.0版、启动电动自行车登记备案工作、试点创建全省首个“政务服务流动综合窗口”、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宣传月活动等。针对群众日常办理频率较高的政务事项,整理出4大类52项办事指南,制作“丹东市公安政务服务高频事项服务指南‘扫一扫就知道’”,将事项办理需要明确的申报材料、办理程序、受理地点、咨询电话等列入其中,群众通过微信扫一扫,办事流程立即可见。围绕群众最关心、社会最关注的问题,启动全市公安机关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监督整治行动。聚焦影响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堵点、痛点、焦点和“急难愁盼”问题,倒逼常规窗口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市公安局在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及市、县两级车辆和驾驶管理分中心,出入境管理分中心设立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受理、解决本区域内“办不成事”事项并追踪反馈。建立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制度,对“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职责、人员配备、受理范围、不予受理范围、工作流程、保障措施等作了详细规定。企业和群众在窗口办理业务过程中遇到困难,均可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进行反映。工作人员负责现场解答,或引导办事者至办事窗口由业务人员负责解答。如不能现场解答的,相关部门或科室在研究论证后,3个工作日内将结果反馈答复。遇到重大疑难,需要集体决策的事项,第一时间提交部门领导集体研究决策,研究结果在10个工作日内反馈答复。目前,各级公安“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答复咨询问题373件,受理“办不成事”诉求116件,其中“应该办”并按时解决的109件。此外,丹东市公安局在全省率先组建营商环境建设支队,将原行政审批科、营商办工作职能集中整合,实行定编定岗,更好地履行营商职责。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焦点难点突出问题,丹东市公安局坚持问题导向,将民生案件列入重点工作来抓。开展专项行动,从源头上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编辑:邹润陶嘉悦02/23
- 辽宁丹东市市场监管局:提升服务效能 抓好项目工作2022年,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将聚焦信用环境、法治环境,强化监管执法,持续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抓好项目工作。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便捷宽松的发展环境。抽调业务骨干,成立服务大项目工作专班,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服务,保证项目在市场监管部门零障碍;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企业开办服务,推进当场办结、一次办结、限时办结等制度,落实好简易注销、歇业登记、受益所有人备案等创新性举措;深化新办企业回访工作制度,加强“为您解难”平台建设,提升服务企业效能;高质量完成市场主体分析报告,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依托市场监管事务服务中心“大项目”建设,对接社会经济需求,逐步提升检验检测能力,为全市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检验检测服务;完善质量激励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中国质量奖培育梯队建设、辽宁省品牌价值评价等工作,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竞争力。加大监管力度,打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强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监管,针对社会和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商会、殡葬行业、停车收费、物业收费、水电气暖等领域,组织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坚决查处涉企违规收费行为,助力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筹建执法中心,对案件查办进行统一调度、督办,建立案件线索收集摸排、案件督查督办、定期考核通报、责任倒查等机制;聚焦食品药品、知识产权等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领域,集中执法资源严惩重处,加大大案要案查办力度,实现案件查办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创新监管方式,打造智慧化监管工作平台。以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政府为契机,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发建设市场智慧化监管工作平台,整合市场监管资源,创新监管模式,解决监管力量不足、监管工作不到位问题,降低市场监管工作成本,减少市场监管偏差行为,提升市场监管工作效能。编辑:邹润陶嘉悦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