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辽宁丹东:多彩小浆果带来多姿好生活
    春寒料峭,空气中还弥漫着年的味道。在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龙升村公路边,连片的8栋草莓大棚引人注目。在一栋大棚里,女主人崔丽丽正忙着套袋、装果,“大年初一我们都在棚里摘果,整个春节全家人都在草莓大棚里忙活,一天也休不上。”崔丽丽笑着说,虽然辛苦,但种植草莓带来的收益让家里过上了富足的好日子。果子的丰收,离不开科研人员的付出。在汤山城镇北林软枣猕猴桃苗培育实验室里,钢架上整齐摆放着一排排玻璃器皿,里面培养着“组培苗”,一派生机。“这些‘组培苗’即将移栽到基地的十几个大棚中,为春天的育苗、繁殖做好准备。”丹东北林农业研究所所长侯振威介绍,“这里有近万瓶软枣猕猴桃苗,我们将采集来的优良母树‘外植体’实施‘组培脱毒’后,在器皿里处理,最后再把这些‘组培苗’移栽到园区温室里。”侯振威说,目前全镇软枣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3883亩。“软枣猕猴桃非常适合庭院种植,不仅能增加收入,还可以美化环境。”龙泉村4组村民宋福海是第一批尝试种植软枣猕猴桃的农户。汤山城镇以点带面推动软枣猕猴桃产业大规模发展,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既让每家每户绿意葱茏、景色宜人,又推动其与农家乐旅游结合起来,集观光、体验、采摘于一体,使庭院经济和旅游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软枣猕猴桃的规模发展是汤山城镇小浆果产业的一个缩影。如今的汤山城镇,各色小浆果产业蓬勃发展,蓝莓种植面积达6257亩,820亩的草莓大棚效益可观,连接农户3万多户,山城处处有景,农户家家有果。近年来,名声越来越大的汤山城小浆果打开了电商市场,不断扩大品牌效应,蓝莓品牌“哈哈莓”获得过国家级农业协会金奖,实现了山城小浆果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小浆果带来的大收益让汤山城镇农民过上了多彩多姿的幸福生活。
    02/11
  • 辽宁丹东:医保推出惠民新举措
    2月8日从丹东市医保局获悉,医保将再出惠民新举措,自今年3月开始,全市定点零售药店均可通过申请开通慢病购药服务权限。届时,参保人均可到全地区所有开通慢病购药结算权限的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购买慢病药品(高值药品、门诊大病、门诊统筹等其他门诊购药仍按原政策执行)。该举措是为了进一步打造高效便捷、公平竞争、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以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将拓宽慢病参保患者用药购药渠道,从而更好、更便捷地给广大参保人购药提供便利。丹东市医保局将以此次举措为契机,更好地推动惠民政策落地,将更多的民生民心工程办实、办好。
    02/10
  • 辽宁东港市:把“项目为王”写实 将“结果导向”落地
    “丹东市‘项目年’暨专项工作表奖大会,让我们深受鼓舞。东港市将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园区发展为载体,以推进开放为契机,以营商环境为突破,以作风建设为动力,以从政环境为支撑的工作思路,推进项目建设工作站排头、扛红旗。”2月7日,丹东东港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洋表示,东港市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把“项目为王”写实,将“结果导向”落地,使2022年成为项目建设的丰收之年、工业强市的提速之年、高质量发展的夯基之年。东港市将强化投资增长保障,咬住项目建设要点。把强化招商引资作为“第一突破点”。坚决实施“一把手”招商工程,今年主要领导将“走出去”6次以上,构建“1+2+N”专业招商队伍,创新发挥两个招商公司作用,推进招商职能市场化。把优化投资结构作为“第一着力点”,以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为抓手,继续推进“百企百亿技改专项行动”。把着眼重大项目作为“第一增长点”,重点推进计划总投资20亿元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计划总投资20亿元的嘉寓清洁能源产业基地项目等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重点推动计划总投资10亿元的城北物流园、计划总投资2.8亿元的垃圾焚烧发电、计划总投资4.5亿元的凤东线等15个亿元以上续建项目顺利实现开复工,确保上半年项目开复工率达到65%以上。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夯实项目建设基础。东港市以推进“565”平台建设为抓手,坚持基础设施完善和综合服务配套并举,重点抓好大东沟互市贸易区、城北物流园、精细化工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启动园区发展三年倍增计划,推动前阳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年内获批,东港、前阳两个经济开发区要新增亿元以上项目12个,工业固定投资占东港市比重达45%,力争东港、前阳两个经济开发区在全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均进入前20名。深挖开放潜力,抢抓项目谋划机遇。围绕政策叠加机遇,东港市成立政策专班,突出“海、边、新”三个特色。以“黄海翼”发展为契机,积极谋划项目16个,争取专项资金1亿元以上,加快互市贸易区通关,推动渔港经济区建设,积极争创省级海洋经济示范区。以兴边富民特色城镇为抓手,谋划包装兴边富民项目10个,积极争取专项资金2亿元。以新能源产业发展为突破,推动海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全年谋划储备亿元以上项目40个,计划总投资672亿元。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保持项目建设速度方面,东港市将以实现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为目标,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四大行动”,规范程序、阳光操作,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按照全省项目建设“一库三清单”要求,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完善“五个一批”项目库,重点项目“一台账两计划”,继续推行“容缺开工”“并联审批”“项目管家”等制度,保持项目建设“东港速度”。
    02/10
  • 辽宁丹东:“后发优势”催生投资热土
    2月7日,虎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在辽宁丹东振兴经济开发区,红红火火的生产车间、如火如荼的在建项目,让这里成为投资的热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眼下,22个重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落实,总投资额约45亿元,全部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15亿元。“作为刚刚晋升为省级开发区的‘后来者’,新的一年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强实体、兴产业、促增长,释放‘后发优势’,将开发区打造成为开放型城市建设载体平台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丹东振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池镇党委书记李东说。2009年,振兴区在汤池镇组建汤池工业园区,2013年晋升为市级产业园区,命名为丹东汤池经济开发区。2021年12月,开发区跻身省级经济开发区行列,更名为丹东振兴经济开发区。近年来,振兴区委、区政府结合开发区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精心谋划,提出巩固提升服装纺织、轻工日化等原有产业,将精密制造、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与康养医疗服务特色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按照一区多园、整体推进的构想,划分为5个园区,即轻工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商贸物流园区、康养医疗服务园区及西城分园区,五大园区各有特色、各有侧重,形成相互推进、互通融合的联动格局。2021年,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31.7亿元,同比增长22.4%。在东区轻工产业园,丹东阿尔卑斯电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派繁忙,工人们正在装配各种电子智能开关。在丹东富田精工机械有限公司的车间内,一排排自动化数控机床正在进行精密零部件生产。作为开发区的建成区,这里已入驻企业64家,基本形成以服装纺织、电子仪器、精密制造为主导的轻工业产业集群。目前有规模企业17家、出口型企业10家、科技型企业16家。在201国道南侧,总投资5亿元的新农利合农产品交易中心一期项目正在施工。开发区实行项目专班推进、台账管理、“红绿灯”工作机制,以全程代办制、限时办结制打造项目投资绿色通道,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推动主导产业发展。金鼎压缩机等9个续建项目,欣时代生物、盛光汽配等8个签约项目,北京创智科技产业园、浙商科技产业园项目等5个在谈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02/10
  • 辽宁丹东振安区:今年推进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98个
    丹东市振安区今年将推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98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53个,力争实现80%以上项目开工建设。这是记者2月8日在振安区2022年经济工作暨“项目攻坚年”大会上了解到的。今年,振安区将继续狠抓招商引资,力争全年签约项目6个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着力加强招商引资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优化,提高审批效率,保障投资项目审批工作顺利推进。按照全省项目建设“一库三清单”的要求,制度化推进“项目攻坚年”活动,以重大项目“红绿灯”管理等五大机制为抓手,继续落实项目“代帮办”制度,持续推进“只提交一次材料”“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实现“进一网、能通办”,为项目提供优质服务。此外,振安区将继续以经济开发区晋升省级经济开发区为契机,对标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体系,加快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园中园、数字园区、智慧园区建设,实现省级经济开发区“晋得上、守得住、有提升”目标。
    02/10
  • 辽宁丹东:春节消费市场购销两旺
    2月8日从丹东市商务局获悉,2022年春节期间,丹东市市场运行良好,货源充足、消费需求较旺,活跃度明显高于去年。春节期间,丹东市各大商超陆续开展年货节活动,突出节日特色,集中销售农副产品、土特产以及春节年货等,营造喜庆的年味儿。大商新玛特推出新玛特虎年大集系列活动;华润万家超市推出“千万礼品大放送,会员购卡好礼送不停”活动;凤城家家福超市推出“防疫不放松,安心过大年,我们罩得住”活动,送出口罩超过2万个;振安区欧尚广场举办“国潮年货大集”活动……节日期间,丹东市家电企业为消费者送上新春福利。国美、京东等专卖店结合自身特点,灵活开展多业态促销。全市餐饮企业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创新运营模式,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积极开展线上发券、自助订餐、外卖送餐等,让消费者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
    02/10
  • 辽宁丹东集贤村:小蓝莓带来新憧憬
    一夜的雪让丹东市振兴区汤池镇集贤村裹上了银妆,坐落在该村10组山脚下一字排开的10座大棚上满是积雪。走近大棚,嗡嗡的马达声逐渐清晰。寻声望去,两个身背装备、双手持风筒的男子站在大棚上,筒口所到之处,掀起阵阵雪雾,没一会儿大棚上的黑色毡布就露了出来。这是近日采访时,记者经历的场景。“他们用的吹雪设备是村里的灭火装备,也可用于吹雪。”集贤村党总支书记李国臣说,这10座大棚是村集体经济的支柱,大棚里种植的蓝莓可谓是村民和村“两委”的“心头肉”。前一晚,零星的雪花飘下来时,大伙儿便开始商量着怎么除雪,灭火装备和铲雪板派上了用场。李国臣在棚下边除雪边说,在大棚上吹雪的两人,一个是村里雇来专门伺候蓝莓棚的村民老杨,另一个则是村“两委”成员、治保主任石善成。当天早晨,石善成连自家门前的雪都没扫,就跑来帮村蓝莓大棚除雪了,一分工钱也没有。除了老杨在棚上吹雪,家在附近居住的11村民组组长聂振芬和在大棚打更的村民刘长江等人,也自觉加入到除雪队伍。地跨201国道的集贤村有11个村民组、5700多名村民,前些年,村集体经济很薄弱。这几年,村“两委”带领村民清理垃圾、美化街道,扩建和完善健身广场及文体活动室等,给村民带来了实惠。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两委”积极争取上级兴边富民及人才建设专项资金,分两批建成10栋大棚。开始,有人建议把大棚承租出去,但为了争取最大经济效益,村“两委”决定自己经营和种植。据介绍,区镇村三级都非常重视以党建促发展。这两年,集贤村通过带领党员抓学习,提高村“两委”成员、党员及村民的思想觉悟,凝聚力显著提升。大棚内像拔草、打药、摘花等活计,都是村“两委”、党员及村民齐上阵。村里修路,村民们也都纷纷出来搭把手。2021年,5座棚的蓝莓开始坐果,今年另外5座棚也要挂果,预计2023年春天,村里10座棚的蓝莓将进入盛果期。按现在市场价来计算,仅此一项,每年将给村集体经济带来50多万元的收入。集贤村计划今年新建一座气调库,为盛果期蓝莓储存做准备,还规划蓝莓深加工项目,全链条发展蓝莓产业。“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里想建一个养老院,让村民老有所养更有保障。另外,村里也想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给村民们搞点福利。”李国臣憧憬着。
    02/09
  • 辽宁丹东凤城:反季山野菜促增收
    大棚外寒风刺骨,大棚内温暖如春。日前,记者来到凤城市大兴镇佟家村7组周良义家的温室大棚,这里的一株株刺嫩芽青翠欲滴、长势喜人。“今年反季山野菜又获大丰收。”周良义高兴地说。据了解,为促进山野菜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凤城市大兴镇引进专业种植人才,通过“带头人+农户”的模式,打造千亩核心山野菜种植示范基地,充分利用优质沙壤土环境,以“大农业”为背景、“大数据”为支撑,积极探索钻研。如今,种植基地初具规模,被列为辽东地区产业发展替代品种、丹东市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项目、凤城市级山野菜生产基地。反季山野菜主打春节前上市,已成为大兴镇打造特色乡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柱之一。种植品种有刺嫩芽、短梗五加、厥菜、芭蒿、大叶芹等10余个品种,该镇6个行政村近半数种植山野菜。刺嫩芽大棚每栋投资近50万元,每年收益可达70万元。其他山野菜大棚,每年收益达到6万元以上。其中,短梗五加是与丹东农科院科技共建订单项目,可供种苗200万株,平均亩产值1.6万元以上。大兴镇将持续实施“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发展山野菜种植产业,建设农业生产体验型、观光型农事企业,将规划种植山野菜800亩以上,力争产值达200万元,并以此解决人口就业、吸引返乡人才,力争打造辽东山野菜生产第一示范镇。
    02/08
  • 辽宁丹东楼房镇:春节订单多 村民致富忙
    农历大年初三9时,在丹东市振安区楼房镇东城村7组的仓库里,一身工作服的翟希军丝毫没有春节假期的清闲模样。随着各式车辆不断从大棚和仓库开进开出,翟希军指挥着工人们装箱刚采摘的羊肚菌,嘴里催促着:“大家都抓点紧,又来订单了。”仓库附近一座一亩多地的大棚内,三名工人正蹲在地上采摘羊肚菌。“原以为,春节了我能消停消停,哪想到订单一个接着一个。”翟希军笑着说。工人们选取长度十厘米以上的成熟饱满菌子,轻拿菌盖,锋利的小刀快速切下菌根,再小心翼翼码放盒中。此间大棚的温度明显较其他大棚更低。翟希军介绍,这是羊肚菌种植的第一大难点——温度。“跟香菇不同,羊肚菌对温度的要求极其严格,温度略高,就会导致菌苗死亡,而且菌苗很容易感染病害,直流风时间过长,也会让菌苗生长受阻。”在这之前,翟希军是镇里有名的香菇种植户,技术好,产量高。但随着香菇种植户的逐渐增多,市场日渐饱和,批发价格从起初的每公斤6元降到了3元左右。眼看种植香菇要亏本,翟希军寻求起新的种植项目。2021年初,楼房镇请来辽东学院专家,推广新品种农产品种植,鼓励村民开辟农产品种植的新市场,翟希军获得了新的机会。楼房镇搞板栗、蓝莓种植,一直和辽东学院有联系。当农研所的专家说有新品种菌类种植——四大名菌之一的羊肚菌时,翟希军决定尝试。“一般野生羊肚菌只在5月上市,大棚种植试验的成功,实现了羊肚菌冬季上市的可能。”经过仔细的市场调研,2021年9月,翟希军果断决定,将家里大棚全部改种新品种菌类,并认真钻研种植技术、悉心照料。在辽东学院农业专家的指导下,他种植的羊肚菌品相好,加上菌子本身营养价值高,很快就打开了市场,各地客户源源不断。春节期间羊肚菌大面积上市,生意红火。因要货的顾客太多忙不开,春节期间翟希军又临时雇了十几名村民帮忙。村民们包装发货时动作麻利,“过年还有收入,忙点也高兴!”翟希军笑着说。
    02/08
  • 辽宁丹东:2021年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日前从丹东市统计局了解到,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丹东市上下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势头不断加固,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国民经济实现较好发展,省反馈24项指标有16项增速超全省平均,位次靠前,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根据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2021年度丹东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增速居全省第4位。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1.2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221.1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462.1亿元,增长6.9%。农业生产持续向好,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增长。2021年,全市农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增速居全省第3位。工业经济支撑有力,八成行业实现增长。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增速居全省第5位。固定资产投资涨势稳固,增速全省持续领先。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6.8%,增速连续3个月保持全省第1位。市场销售势头不减,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2021年,全市消费品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增速居全省第8位。分地区看,全市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41.8亿元,增长10.5%,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3亿元,增长7.4%。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金融信贷运行稳定。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1.8亿元,比上年增长5.4%,增速居全省第5位。其中,税收收入52.7亿元,增长9.9%,增速居全省第4位。截至2021年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816.9亿元,比上年增长7.4%,增速居全省第4位;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45.6亿元,增长0.8%,增速居全省第6位。货物进出口连续4个月增长,用电量增速全省靠前。2021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126亿元,比上年增长7%。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111.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1%,增速居全省第2位;全市工业用电量75.6亿千瓦时,增长12.2%,增速居全省第2位。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消费价格保持平稳。2021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04元,比上年增长7.6%,居全省第5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8元,增长9.3%,居全省第13位。2021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7%,涨幅按从小到大排列居全省第4位。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降低。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784人,比上年增长4.6%;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5%以内,12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5%,低于全年指标1.45个百分点。
    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