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丹东
- 辽宁丹东下尖村:樱桃果实累累 日子红红火火1月26日,记者走进丹东市九连城镇下尖村司岗山家的樱桃种植大棚。掀开门帘,只见成排的樱桃树上,像玛瑙一样的果实挂满枝头。据介绍,元旦后,大棚里的樱桃陆续开花,授粉情况还算不错。大棚樱桃的优势是上市早、产量高,按照现在樱桃树的授粉情况和长势,司岗山说:“每棵樱桃树的产量估计在20公斤左右,今年3月份,樱桃就能上市。我预估了一下,3个大棚200多棵樱桃树能收入几十万元吧。”53岁的司岗山一边侍弄着樱桃树一边乐呵呵地说。9年前,在朋友的介绍下,司岗山建起了3栋温室大棚,从大连购买了200多棵成苗,种植樱桃。“樱桃种植远比我想象得要难得多。”司岗山苦笑道,“刚开始种植的时候,也不太懂,走了很多弯路。有很多专业知识,我也弄不明白,就自己上网查资料,一点一点地学。”有心人天不负。多年下来,司岗山已经成为樱桃种植方面的半个专家。周围村庄种植樱桃的农户找他请教,很多外地种植户也来找他学习,而司岗山也愿意将所学传授给那些需要的人。司岗山种的樱桃,个头大、品相好、口感佳。凭借过硬的品质,他家的樱桃销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卖出了200元每公斤的价格。关于大棚樱桃的收入,司岗山算了一笔账。“产量基本稳定。1栋大棚一般1年产两千斤,平均50块钱1斤,有10万块钱。”司岗山说,3栋大棚近10年时间,总收入早已过了100万元,家里的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如今,我的存款年年增加,日子红红火火,一年胜一年。”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司岗山想到了“高质量发展”,这也是他今年学到的一个新词。“我的理解是,要在提高产品品质上下功夫。我准备找准时机,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同时狠抓品质,不仅要有产量,更要有质量。”司岗山说。02/07
- 辽宁丹东:吃上“产业饭” 脚下路更宽2月2日,晨曦微露,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变电村杜鹃花花卉基地的大棚里,花农张玉春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农业生产没有年节,上一年的花谢了,必须马上繁育下一年的新蕾。”张玉春一边和记者搭话,一边不停歇地打花、修剪、育苗。花棚里,几百盆杜鹃花苗绿意盎然。杜鹃花是丹东的市花,也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被誉为“花中西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电村的杜鹃花早已闻名全国。全村有种植户220户,年产值2000余万元,占全村农业总收入的55%。变电村也发展成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杜鹃花种植产业带动1200多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2.2万元。吃上“产业饭”的花农,生活更安心。今年63岁的张玉春从事杜鹃花种植已经40多年。春节正是温室杜鹃花的盛花期,也是销售旺季,自从学会使用微信,他不仅将自家的杜鹃花销售到全国各地,还通过网络平台帮助其他花农销售。“咱家的花根本不愁卖。即使受疫情影响,今年我卖花的收入也比往年增加了四成多。”张玉春满脸喜悦地对记者说。02/07
- 辽宁丹东:为10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授匾1月28日,丹东市工信局举行丹东市第1—3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授匾仪式。此次,共有10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被授匾。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筛选出的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优质中小企业群体,是全国中小企业被授予的最高等级、最具权威的荣誉称号,也是相关行业内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排头兵”企业。02/07
- 辽宁丹东:日新村的日新月异春节临近,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日新村村民杨树田一家将刚翻新的房子连带小院清扫得干干净净。“村里的河道、马路都修整好了,村容干净整洁,咱家不能拖后腿,必须拾掇好。现在咱日新村,真的是日新月异越来越好啦!”杨树田幸福满满地说。日新村四面环山,7个村民组的农民世代生活在五道河流域,依水而居。虽然房前屋后处处可见青山绿水,但村民最担心的是每年汛期那几个月,一场大水便足以毁掉他们的幸福家园。“有一年雨季,大水都进屋了,眼瞅着就要上炕了。”杨树田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还有些后怕,“今年,新修好的农田水利工程,让我眼前敞亮。往后汛期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坚固的河道护坝瞅着心里就安稳。”“让汛期的洪水绕过农户家”是同兴镇党委、政府最朴实的想法。近年来,同兴镇积极申请资金约400万元,打造高标准农田,通过平整田地、安坡护坝、建造田间排水和田间作业路,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暖心的工程可不止这一件。在日新村5组,五龙金矿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二期工程的8栋住宅楼正在抓紧施工,不久后,这里将安置260余户回迁家庭。振安区在实施五龙金矿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过程中,通过生态移民的方式,把金矿居民整体搬迁到同兴镇日新村新址。如今,一期工程的22栋居民楼成为日新村一道亮丽的风景,也带动了当地50余户农民卖掉瓦房搬进楼房。金矿新区居民肖荣和儿子卖掉了旧险房,购置了小区里的新楼房,“旧屋变新楼,广场进村庄,柏油路铺到村中央……这就是日新村如今的新模样。”再也不用抱柴、淘灰的肖荣眉眼里积满了笑意,“村里的农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集中供暖屋里都能达到二十四五度。”过上暖暖的日子,日新村村民美到了心底。如今的日新村,道路平了硬了,村宅净了亮了,美丽乡村“别有风味”。“暖心工程”暖了村子,更暖了民心。02/07
- 辽宁丹东:“你们只管种,俺们找销路”春节前夕,丹东市草莓销售趋旺。今年,振安区五龙背镇众多草莓种植户销售不再单打独斗,在外闯荡多年、去年返乡创业的本地青年王鑫在家门口建成果蔬合作社分拣中心,种植户只要把新采摘的草莓送进中心,分拣中心就会按照大小分类包装,通过直播卖货等形式销往全国各地。此举减少了销售中间环节,保证了种植户的利益,实现了抱团取暖,增强了种植户们的信心,也为周边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近年来,我市鼓励本地青年返乡创业,帮助他们搭建线上线下推介营销平台,依靠电商助农,让农民真正受益。01/28
- 辽宁丹东:东港草莓直供冬奥会近日,记者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东港草莓将作为特供产品直供北京冬奥会。东港草莓品质优良、口感香甜,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全市草莓生产面积达19.1万亩,年产量30万吨,鲜果年产值60亿元。在第24届冬奥会即将在北京和张家口举行之际,“绿色、安全、优质”的东港草莓入选直供北京冬奥会农产品名单,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将在冬奥会期间享用到来自丹东田野的美味。为保证草莓品质,从去年12月开始,东港市市场监管事务服务中心便组织抽样人员对东港市草莓协会会员单位、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种植群体进行全面抽查。截至目前,共抽取样品130份,经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验室定量分析检测,全部合格。东港市将继续加大草莓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力度,提高监测频次,严把质量关,确保销往海内外的东港草莓达到安全标准,进一步夯实“全国草莓第一县”地位,让东港草莓香飘海内外。01/28
-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丹东城市赛圆满落幕1月21日,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辽宁赛区丹东城市赛)暨丹东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丹东高新区规划展示馆成功举办。本次大赛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科学技术局、丹东高新区管委会等9部门共同主办。40余家企业报名参赛,涵盖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等领域。经过报名审核、初赛以及赛前培训等环节后,共有10组项目脱颖而出,进入总决赛。经过激烈角逐,东港启新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型全自动抛光流水线项目、辽宁互动矩阵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的船舶标准化常规检查系统项目分获成长组、初创组一等奖。01/28
- 辽宁东港市前阳镇平安村:平安+致富 稻花香里说丰年村情档案村名:东港市前阳镇平安村人口:6300人特色产业:水稻种植业、服装加工、机械加工等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村名由来:原名为苇塘村,1955年,根据村民的愿望“盼望出海打鱼的家人平安归来”,将“苇塘村”更名为“平安村”。期盼出海打鱼的家人平安归来,是东港市前阳镇平安村得名的由来。平安村位于鸭绿江下游,黄海北岸,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这里的村民历来以种植水稻、海上捕捞养家糊口。说起村里的传统产业,村党委书记宁永德笑着说:“村里的传统产业已经闯出了发展的新路子。”平安村现有7500亩水田,主要种植前阳有机稻米,引鸭绿江水进行灌溉。2008年以来,水利部门对村里的水利设施进行了投资改造,先后对村内6座大中型提水站,3座小型提水站进行了重新建设,并对提水站附属的排灌水渠以及桥、涵、站、闸进行了改造。从2020年开始,国家向平安村投资1000多万元,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村里的家庭农场有20多个,承包的水田都在百亩以上,有的甚至上千亩。”宁永德说,全村7500亩水田中有7000亩实现了规模经营。平安村三组的村民孙丕山是种植大户,他带头转包水稻种植面积1600亩,是全村最大的水稻种植户。隆冬时节,稻田里却没有成片的秸秆,孙丕山解释说:“秋收后,我们就进行翻地作业,稻田秸秆全部还田了。”在平安村,种植户全都按照绿色、高质、高效的方式耕种。他们选用良种,实施全程机械化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这些年,水稻由过去每亩单产1000斤,提高到1400斤。”随着粮食产量逐年上升,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无独有偶,海上捕捞也实现了现代化作业。从平安村村委会到海边渔港,也不过10分钟左右的路程。宁永德介绍,“现在的渔船装备性能优良,不是过去能比的。目前,村里从事海上捕捞、边境贸易的船只有80余艘。”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陆续加入到工业、商业、渔业、建筑业等行业中,呈现出一幅“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富饶景象。服装加工厂、烘缸制造厂、石辊厂、水产品加工厂、养鸡场、养猪场……宁永德掰着手指数着,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们村现有相当规模的企业38家,产业兴旺,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改革开放、招商引资是平安村经济发展的动力。从1996年开始,在新加坡客商邓飞雄的带动下,平安村陆续有8户村民兴办服装加工厂,如今这些企业的产品已经远销世界各地。从1995年开始,村民隋永全开始创建机械加工企业,如今村里有3家烘缸制造厂和石辊厂。今天的平安村人深知:“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无商不活。”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好日子,靠因地制宜的致富产业绘就小康图景。01/28
- 辽宁东港市前阳镇:“新型”乡村便利店真便利“从家走过来也就三五分钟,取快递非常方便,顺道再买点日用品,这个便利店对村民来说真是太便利了!”1月26日,在丹东东港市前阳镇新安村好客便利店,村民宋丕臣按照手机尾号,迅速从寄存架上找到自己的快递,随后又在服务区选购了一桶豆油。71岁的宋丕臣把智能手机玩得很熟练,是好客便利店的常客。和普通便利店不同的是,这是一家线上线下融合经营的“新型”乡村便利店。“作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村级示范店,我们依托实体店,利用微信功能推出‘东港圈’,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销售模式,让村民实现买进卖出指间操作、下沉和上行无缝对接。”在好客便利店电商产品展示区,负责人王欣宇说。店内设置代买代卖、百姓服务、快递收发、电商直播、农产品展销等区域,为村民提供网上购销、代缴代取、快递收发、农产品电商销售及农产品展销等便捷服务。村民需要办理的保险缴存、水电费缴纳、机票车票、旅行出游、小额存取等,在这里都可以实现。同时,提供所在镇村5公里半径30分钟配送服务。目前,这家便利店辐射前阳村、新安村等周边3000多户村民。“我妈妈养了几只鹅,眼下天冷路滑,老人赶集卖鹅蛋让人不放心。我利用‘东港圈’平台上传文字和图片,很快就找到了买家。”前阳镇榆树村村民徐欣告诉记者,她常利用平台卖东西,也通过信息平台买了不少日用品和农资。“顺应互联网应用时代要求,镇党委、镇政府通过打造村级电商服务中心,与好客便利店叠加合一,实现便民服务融合发展,推动商品和服务下沉,促进更多本地农产品上行,促进农村消费,提高农民收入,让农民获得感满满、幸福感满满!”前阳镇服务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宋绪辉说。村级服务站设施免费向村民开放,通过积极引导、广泛发动,吸引更多村民从事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创业致富活动,增加村民收入。目前,全镇电商产业年产值达20亿元,增加村民就业岗位5000余个。01/28
- “瞪羚”企业,丹东有16户近日,我省公布了2021年辽宁“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名单瞪羚企业是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它们具有与“瞪羚”共同的特征——个头不大、跑得快、跳得高,这些企业年增长速度能轻易超越一倍、十倍、百倍、千倍以上,一个地区的瞪羚企业数量越多,表明这一地区的创新活力越强,发展速度越快。2019年,省科技厅发布辽宁省新型创新主体备案名单,我市有3户企业进入省“瞪羚”企业行列,2020年又增加两户。2020年,辽宁省又增加了“雏鹰”企业的认定,当年我市有41户企业被认定为“雏鹰”企业。据市科技局统计,2021年,我市全年新备案“瞪羚”企业11户,新增数同比增长450%,备案总数达到16户,实现跳跃式发展;新备案“雏鹰”企业12户,总数同比增长29.3%,总数达到53户。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