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丹东
- 辽宁丹东:种植“礼品瓜” 过上“甜”日子2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振安区九连城镇下尖村。虽然还没出正月,但下尖村村民已经开始为种植“礼品瓜”忙碌起来了。今年60岁的村民柏学军这几天正忙着拾掇家里的十余个钢筋骨架冷棚。“如果3月份开始种,需要三层膜,4月份种的话,只需要两层就可以保温了。”柏学军一边说着,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计。眼下,村民要种植的是这几年兴起的“礼品瓜”。所谓“礼品瓜”,就是在下尖村的沙质土壤上种植的西瓜。与正常西瓜不同,这种西瓜对技术和温度要求高,还需要吊在距离地面1.2米的半空中,并用裹网的方式控制其大小和形状,每个西瓜2公斤左右,具有形状好看、甜度高、水分足、皮薄瓤大的特点。柏学军说:“我种了10年西瓜,家里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柏学军家拔地而起的二层楼特别气派,屋内的家电、家具设施一应俱全,比城里的生活条件还好。他说,过去自家种植蔬菜,不仅卖不上价格,还要天天蹲市场。2011年,他外出考察看中了“礼品瓜”的市场前景并开始种植,现在仅瓜一项,年收入就在20万元以上。10年来,“礼品瓜”在下尖村落地生根,马市岛上其他村的村民也纷纷效仿柏学军,盖起了钢筋骨架冷棚。在技术上,柏学军无偿给予村民们指导。这几年,“礼品瓜”以其优良的品质得到了全国各地客户的认可,其中北京的一家公司,每年3月份都会来到下尖村,以下订单的方式订购下尖村的“礼品瓜”。“去年种瓜村民都收益颇丰,北京收购方统购统收,销售一点也不用担心……”这几天,下尖村4组村民肖凤明每天都走街串户,挨家重复着这样的车轱辘话。像肖凤明这样的新型农村经纪人,九连城镇每个村都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引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带动80户村民种植礼品瓜。种植户高成说,过去种蔬菜一年收入两三万元,现在种瓜每年收入六七万元,实现了收入成倍增长。除了引导村民种植,肖凤明还对外联系销售渠道,这家北京的收购公司就是肖凤明联系的。“这几年,西瓜不仅产量上来了,价格也是水涨船高。”肖凤明说,一亩地能产5000多公斤西瓜,今年他谈的收购价每公斤4元左右,较去年的价格每公斤涨了2角钱。“今年想种2.5亩礼品瓜,都说收益好,我也试试。”马市村五组村民许兆义说,村里党员都带头种植了“礼品瓜”,他觉得前景广阔,今年也要试一试。今年,马市村预计能增加50亩“礼品瓜”的种植面积。值得一提的是,种植完礼品瓜的土壤,由于营养丰富,再接茬种植水果萝卜,萝卜的品质也比其他土地产的萝卜好不少。春种礼品瓜、秋种水果萝卜,已经成为马市岛产业发展的新模式。近年来,九连城镇党委致力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采取“党支部+农户+合作社”等方式强化村党组织服务功能和引领作用。2011年以来,仅“礼品瓜”的种植面积已达百亩。九连城镇基层党组织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让百姓富起来是村党组织的奋斗目标。接下来,九连城镇将继续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产业发展思路,引导各村因地制宜,通过发展产业辐射带动农户增收,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和功能价值,助推乡村振兴。编辑:邹润陶嘉悦03/07
- 辽宁东港市:高质量项目助力“黄海翼”腾飞2022年伊始,丹东东港市已列好项目建设工作清单,将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壮大辽宁沿海经济带“黄海翼”,实现产业强市、开放兴市、生态立市目标。抓项目,谋主线。紧盯目标不放松,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年确保实施千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14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75个、续建项目6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80个,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0个;谋划储备亿元以上项目40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9.4亿元,增速12%以上。精准调度细化管理,提高项目落地速度。进一步落实东港市级领导“包项目”,重点帮助协调解决征地、拆迁、规划、环保、资金筹措等制约项目开工建设的瓶颈问题,实行“项目管家”制度。科学谋划储备项目,提升谋划储备质量。积极对接国家、省重大战略,结合东港市资源禀赋,抓好各乡镇、街道、经济区项目储备工作。开展重大项目开工活动,掀起项目建设热潮。春、秋两季,在东港市范围内组织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由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负责筛选确定一批重点新(续)建项目集中开工,实现全年项目建设良好开局。全面抓好固投统计,确保投资应统尽统。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摸底排查,及时向统计部门进行申报,不断充实在库项目“大盘子”,压实固投支撑。积极探索绿色通道,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推行“容缺开工”审批制度,加大对容缺开工项目的管理力度,深入探索“并联审批”等新的工作方法,缩短项目手续办理时限,保持项目建设“东港速度”。抓园区,谋基线。着力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把园区作为项目建设的主战场,按照“园中园”模式,抓住五大产业平台,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盘活存量项目,引进增量项目,推动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打造以东港经济开发区为重点的海洋经济示范区。推进园区改革创新,加快构建高效灵活的体制机制。健全“管委会+公司”制度,深化园区投资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发挥产业引导、要素保障和服务方面优势,助力园区项目高质量实施。抓机遇,谋上线。对接国家政策支持,聚焦向上争取资金,重点围绕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乡村振兴、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积极谋划地方政府债券项目,力争获得国家债券资金和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抓招商,谋外线。继续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突出抓好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重点围绕东港市“十四五”产业布局和“2-8-6”产业体系,结合园区建设、传统产业、新兴产业、要素平台等方面,引进一批产业引领型、配套补链型、科技创新型项目。编辑:邹润陶嘉悦03/02
- 辽宁丹东:智慧化让百姓“菜篮子”拎得更舒心农贸市场承载着城市的烟火气,也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反映民生福祉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元宝区从环境卫生、设施完善、规范经营等方面入手,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各项举措齐发力,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七道街道五洲农贸市场积极响应,投资升级改造,打造成我市首家智慧农贸市场。2月27日,五洲智慧农贸市场里人来人往,购销两旺。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入口处的电子显示屏,一店一码、一品一码、追溯查询、菜价公示等功能一应俱全,不仅可以追溯产品的来源地,还可以查询农残检测等记录。哪个摊位经营得好、哪种商品卖得好,什么时间段是市场客流高峰,消费者从电子显示屏可直观了解。经过智慧化改造的市场,为保障市民“舌尖”安全筑起了一道科技屏障。记者注意到,在每个摊位上方,悬挂着一台商户信息显示屏,显示内容包括店主姓名、照片、营业执照、今日菜价等信息。除了电子显示屏幕,每个商户还配备了智能溯源电子秤,顾客可以通过称重后打出的票据上的二维码轻松扫描出商品重量、消费金额和买的菜品上货渠道。市民魏淑芳在摊主李卉的摊位前购买了78元的牛肉,称重后打印出的购物小票上清楚地显示着购买重量、金额和采购渠道。魏淑芳老人拿着小票感慨道:“过去买菜是一种生活状态,现在购物成了一种时尚体验。”市场负责人许琳介绍,以智慧化市场建设为抓手,五洲智慧农贸市场充分利用科技赋能,建立了农贸市场肉菜流通追溯系统、批发市场信息化溯源系统,产品追溯系统由“一户一屏一称一票”构成,摊位上方的屏幕显示经营户基本证照信息及产品价格,配备智能溯源秤,采用“一物一码”“一品一码”的形式,赋予商品一个唯一的“身份ID”,对每件商品精准追踪溯源,同时向消费者打印纸质凭证,消费者通过扫描小票二维码就可以查询到商户的基本信息、订单、质检、溯源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改造升级不仅方便了消费者,也方便了经营户。商户通过电子秤流量数据,可以轻松确定次日进货品种与数量,在数据指导下实现灵活销售。摊主李卉对市场的数字化改革赞不绝口,这样的销售方式,不仅为消费者营造了一个经营秩序规范、消费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也让我们每天能有计划地进货,保证了肉品不剩余、不浪费。据了解,为进一步强化治理,市场还严格实行一日一清洁、一日一消毒制度。同时,还在农贸市场内部设立快检室,开展食品安全快检服务。蔬菜是否药残超标、猪肉是否有瘦肉精残留,都逃不过机器的“火眼金睛”。市场负责人表示,市场作为市民生活的基本元素,是区域发展的缩影,通过这种升级改造,为市场经营者了解市场商户经营情况,对日常管理、市场改造、消费者服务等多个维度提供了极大方便,统筹推进了农贸市场的优化与进化,通过智慧化、数字化应用,让百姓“菜篮子”拎得更加舒心。编辑:邹润陶嘉悦03/01
- 辽宁丹东:融入“双循环” 构建新格局组织“全民乐购约惠丹东”系列促销活动18场,带动消费近8亿元;成功举办第二届电商直播节,实现网络直播销售额2.03亿元;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大型进出口商品展销会12个,达成出口交易额近2000万美元;完成与域外企业签订销售合同1.08亿元,排名全省第一位……这是全市商务系统2021年交出的亮眼成绩单。近年来,全市商务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党建引领,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在疫情防控、招商引资、外贸转型升级和提振消费等大战大考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以党建品牌创建为抓手,促进商务工作再发力、队伍建设再强化。去年以来,丹东市商务局完成了《丹东市开放型城市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振安和汤池两个市级开发区顺利通过验收,晋升省级开发区。筹集资金近200万元完成了公路、铁路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太平湾口岸晋升一类口岸项目列入国家口岸发展“十四五”规划。协调市直、中(省)直部门复制国家级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86项,高于省厅下达的复制率1.7个百分点。聚焦互市贸易创新发展,成立5个工作专班,(上接1版)项目化推进新批5个市互市贸易区(点)建设。大东沟互贸区顺利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省级验收,具备通关运营条件;丹东港互贸区完成土地回购,初步确定投资运营主体。组织边民成立互市贸易合作社8家,迈开了我市打造“互市贸易+合作社”模式的第一步,也为丹东边民创业就业、诚信经营提供了组织保障。扎实推进国际营销体系(海外仓)建设,全力促进对外贸易提质增效。去年以来,全市9家企业在境外建立13个海外仓,全年带动出口近2亿元。在第二届辽洽会上,我市突出“开放、创新、幸福宜居”发展理念,全面展示我市推进“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成果,展现丹东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的发展成就,完成与域外企业签订销售合同1.08亿元,排名全省第一位。积极培育消费领域新增长点。丹东MCN产业基地获批省级电商直播示范基地,凤城市成功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新建老旧社区便民服务网点4个,新建和改造连锁便利店17个,改造升级农贸市场3个,新建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9个、省级步行街农产品销售中心1个。全市消费市场稳步复苏,社零额指标增长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接下来,全市商务系统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促进消费,加快融入“双循环”,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编辑:邹润陶嘉悦03/01
- 辽宁丹东东港:合作社念活“致富经”“我虽然在外创业,但是一直想为家乡做点事情。这次打造‘小寺时代’品牌,就是希望能带领家乡农民把好产品推销出去,帮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产品品牌增值。”2月22日,在“致公爱农”助力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研讨会上,致公党中央青年委员会委员、易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迟德君如是说。丹东东港市自然资源丰富,东港杂色蛤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东港越光大米、蓝莓、软枣等特色产品的名气越来越响,产业发展良好。随着特色农业的兴起,引进先进种植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经过一年多的深入调研,迟德君与同样怀揣助力新农村建设梦想的吴强联合东港市新城街道小寺村村委会共同创立东港市易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村集体+合作社+特色产业”新模式,引入科研院校及农业科技企业,创建“致公爱农·特色农产品”品牌村,打造“原字号”品牌,推动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小寺村位于东港市西郊,属于退海平原,南临黄海北岸4公里,距东港城区约4.6公里,201国道穿村而过。小寺村依托沿海地理优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拥有集体虾池482亩,为村集体每年增收约120万元。此次“致公爱农”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将依托东港市“全省转型发展示范区”及“中国贝都·鲜灵东港”名片,以“科技+品牌+贸易”为抓手,结合小寺村水产养殖业,打造“小寺时代”品牌。“通过开展水产品养殖、加工,越光大米、蓝莓、草莓种植,能带动就业200余人,壮大村集体经济5000万元,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100万元。”小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尹洪军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已建成越光水稻种植3000亩、杂色蛤养殖5000余亩、蓝莓2000亩实验基地,统一生产标准。通过一年的种植,蓝莓即将上市销售。合作社与大连海洋大学合作制定了杂色蛤商品标准,与东港市粮食协会制定了越光大米标准。在河北新发地批发市场水产冷链城开设合作社专属销售窗口,预计年销售额5000万元。合作社还与沈阳禾康永丰生物环保产业有限公司合作,将生物肥料技术方案引入基地,解决当地种植户蓝莓、草莓的复壮和产出问题,将使产量提升20%。建立东港唯一一家“致公之家”,作为致公党党员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示范点,带动周边村镇发展,吸纳更多有志之士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编辑:邹润陶嘉悦02/28
- 辽宁丹东元宝区:奏响项目建设“最强音”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在全市“项目年”暨专项工作表奖大会召开后,丹东市元宝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项目建设决策部署,动员全区上下提振士气、鼓足干劲,以开工即决战、发令即冲刺的精神状态,迅速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奋力实现一季度经济工作“开门红”。“区级领导要带头深入包保项目靠前指挥,加强协调,精准施策解决项目推进难题”“要克服一切困难阻力,确保第一医院综合楼项目、北国之春田园综合体项目、精酿啤酒生产线项目按计划开工,能当年投产的要力争当年投产”“项目为王、投资至上、落地为大”……一场“狠抓落实”的战役在元宝区全面铺开。虎年正月里的元宝人,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态势奏响了项目建设的“最强音”。总投资1.2亿元的北国之春田园综合体项目已完成立项、规划等5项手续办理,正在进行施工前准备工作;精酿啤酒生产线项目正在办理土地征收,尽快推进施工前手续办理;总投资3.2亿元的宗裕康养中心项目已立项,正在办理开工前手续,预计二季度开工;金山经济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正在落实建设资金问题……一个个具体项目挂图作战,倒排时间,全区上下合力攻坚、协同作战,项目建设的“元宝速度”充分展现。元宝区各级各部门持续发力,多措并举,项目谋划热火朝天,招商引资紧锣密鼓,让人感受到急切奋进的足音。春节前夕,区发改局开始筹备谋划,精准施策,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和服务,为重点项目制定施工计划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不定期监测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和开复工情况,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高效率推进、高标准建成,确保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开门红”。元宝区商务局鼓足干劲、主动出击,组建招商工作专班,进一步加强重点产业发展谋划和重大项目跟踪洽谈,依托8条主导产业链,围绕产业“四色图谱”,对仪器仪表、通用设备、医疗康养等产业着手开展上下游招商谋划,在招商引资攻坚突破行动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元宝区公共行政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设置了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综合窗口,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实施清单化管理,推行线上线下一站式“单一窗口”全流程服务,实行网上收件、并联审批、限期办结、统一出件。同时,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模式,通过“减、放、并、转、调”等措施,精简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兴东街道集中精力抓项目,选定盘活亿龙国际大厦和推进亿龙国际大厦购物休闲广场项目落地两个储备项目作为今年的重点突破目标,实行项目包保服务,开展“解难题、促开工”攻坚活动。广济街道落实项目管家全程服务制度,主动衔接、主动作为,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全力打通“难点”、破解“堵点”,为项目和企业提供有“温度”的服务。借助项目建设这一强大引擎,元宝区上下狠抓项目建设、创优营商环境的声势和氛围日渐浓厚,将以更大决心、更足干劲、更硬举措,推动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在元宝落地见效。编辑:邹润陶嘉悦02/28
- 辽宁丹东:投资15亿元提升交通环境今年,丹东市交通系统计划完成投资15.56亿元,推进凤金铁路阔能改造项目,实施丹东港20万吨级矿石泊位、粮食泊位改扩建,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试点……2月23日,记者从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丹东市将继续在公路、铁路、港口、航道项目投资,持续规范行业市场秩序和水上执法,打造人民满意的交通环境。会议强调,今年丹东市交通系统要按照上级要求部署,结合丹东实际,为“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的目标打基础,全力推动丹东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在公路、铁路、港口建设等方面,扎实做好各类项目的推进工作,争取上级资金,促进项目落地。紧盯交邮合作、水上公交、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岸电等富有时代感的高质量项目,争取国家和省鼓励支持,通过“PPP”、发售债券等形式,吸引社会各界广泛投资。在公交方面,建设公交专用车道,落实特殊人群车补贴和公交购车运营补贴,继续开拓红色公交、水上公交等业务领域,围绕公共交通等民生工程,谋划一批项目,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此外,全市交通运输部门还将持续在规范行业市场秩序和开展水上执法等方面下功夫,依法对出租车运营市场、道路客货运市场进行专项整治,维护行业稳定。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涉及路政、客运、货运、铁路、船舶、质量安全、口岸、港口航道等多个领域,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平安和人民群众的顺畅出行。接下来,丹东市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将围绕打造规范的市场秩序和稳定的市场环境,不断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编辑:邹润陶嘉悦02/28
- 辽宁丹东同兴镇:项目建设全面启动2月24日,在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一铸造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正在焊接基建设备、平整厂房地基,为新增生产线项目基础工程做准备。今年,同兴镇投资10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19个,投资总额27.4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0个,投资总额15亿元。目前各项目已经陆续开工。编辑:邹润陶嘉悦02/28
- 辽宁丹东振兴区: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2月17日,记者走进晋升为省级开发区的丹东振兴区经济开发区。这里的企业均已开工,部分企业今年将扩建规模或新上项目。22个重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落实,总投资额约45亿元,全部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15亿元。走进开发区内的丹东欣时代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记者透过全封闭车间玻璃窗看到工人们有序地操作着各种生产设备。口腔护理用品、湿巾、母婴洗护、家居清洁用品、消毒产品、防疫产品经过一个个环节被生产包装好。2021年,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获得我市唯一全国五一劳动奖和辽宁省瞪羚企业称号。“今年企业计划投资1.1亿元扩大再生产规模。”该企业管理人员介绍,扩产项目建成后,企业整体占地规模将达6万多平方米,以高科技智能系列产品研发生产为主,预计产值可达到5亿元以上,年实现税金3500万元。在园区内的丹东盛光汽配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加工生产车间一派忙碌景象,这里的主角是自动化机器。工人只需将产品码拿给机器扫,它便会在识别后快速按照该产品的要求将汽车线束生产出来。产品还得通过拉力、防水等性能检测设备,经过严格测试后才可出厂。据了解,该企业主要生产汽车线束产品,由于产品订单不断增加,下一步计划开发汽车总线控制线束研发制造项目,进而满足公司扩大发展的需求。据了解,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振兴区落实好重大项目领导包扶、“红绿灯”管理、项目谋划专班、项目建设会商会诊等工作制度,全面抓好52个区级重点包保项目,切实解决好制约项目开工建设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3月份“开工月”之前,对全区重点企业和项目进行全面走访调研,了解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强力推进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奋力实现项目早开工、早复工、早投产。在加快资金争取准备方面,全区强化“资金跟着项目走”导向,紧盯国家战略方向、发展导向和资金投向,立足全区发展需求和民生需求,用高质量项目对接上级政策,目前正加快推进5个拟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前期工作。在加快项目招引落地方面,坚持“人人都是招商主体、处处都是招商环境、事事都是招商形象”理念,实施产业链招商,推行“1+1”招商引资工作模式,推动招商领导小组与国有招商企业双向同频共振。在加快完善要素保障方面,按照“用好已批地、清理未用地、盘活闲置地”的思路,认真研究和解决项目用地问题,实现土地梯次供应。在加快优化服务环境方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阶段性需求开展精准服务,做到服务企业“零距离”、办事效率“零延误”、项目入驻“零障碍”、生产经营“零干扰”。目前,全区16个项目谋划专班已经开始精准发力,围绕“四区两中心”建设目标和上级政策导向,持续加大项目谋划和储备力度,推动储备项目数量、体量、质量“三量”齐增,力争一季度“开门红”、半年“双过半”,全年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达到100%。编辑:邹润陶嘉悦02/25
- 辽宁丹东凤城:提早谋划推进项目建设为进一步树牢“项目为王”、企业至上理念,推动凤城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实现高质量发展,农历正月十五刚过,凤城市多部门组成调研组,深入一线走访调研,督导推进项目建设、企业发展、营商环境建设等工作。连日来,调研组深入凤城经济开发区E区、华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辽宁绮合食品有限公司食品饮料生产项目和丹东同合高新科技有限公司,现场听取企业负责人和各相关部门工作情况汇报,逐一提出指导意见和工作要求。调研组认为,经济开发区是凤城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凤城项目建设的主战场,要加快推进E区开发建设,为开发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要鼓励企业进一步丰富网上销售的产品种类,创新销售模式,紧紧把握机遇,自觉将企业自身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相结合,全力打造丹东地区电商企业样板。要优化凤城产业结构,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健全完善产业链条。对企业面临的困难,相关部门要提前谋划,积极协调,寻找一切可行的方法,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今年,凤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力争增长10%。凤城市将加大“小升规”“规升巨”培育力度,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巩固“老字号”优势、提升“原字号”价值、壮大“新字号”规模。围绕增压器及汽车零部件、锅炉、机床、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加速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坚持以资源换产业,充分发挥首钢、辽丰禽业等“原字号”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拉长矿产品、农产品产业链条;聚焦数字经济、新材料、饮料饮品等产业,加快推进相关项目开工建设。此外,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在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建设,特别是落实“六个方面重点工作”中,展现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编辑:邹润陶嘉悦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