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丹东
- 辽宁丹东同兴镇:多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 近日从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获悉,该镇一季度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实现开复工12个,实际利用外资完成全年任务的151%,引进国内实际到位资金完成目标任务的21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757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多项指标超额完成目标进度。今年,同兴镇结合区位优势和发展定位,共谋划包装了14个项目,其中重点包装了黄金小镇、淮扬仓储2个短期项目和颐和小镇、分布式光伏发电两个长期项目,努力打造工、旅、商、住协同发展的现代化特色城镇,以及以上海电气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运行为基础,着手包装循环产业园区。为破解招商引资土地制约这一难题,同兴镇积极完善招商引资信息库,成立了招商引资专班,深入辖区闲置厂房调研,制作招商手册,变闲置资产包袱为招商引资资源,并创新思路举措,通过租赁、承包、转让等多种形式向投资商推介。目前,已经有两家企业有意向到闲置地块考察情况。接下来,同兴镇将继续牢固树立服务思维,急企业所需、想企业所想、办企业所急,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服务保障、提高服务效率,推进全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编辑:邹润陶嘉悦03/18
- 辽宁丹东海事推出“电视网邮+远程视频”服务近日,丹东海事局推出“电视网邮+远程视频”“不见面”服务措施,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有效保障海事业务办理。连日来,丹东海事局政务中心通过电话、视频、网络、邮寄相结合的方式,视频指导相对人办理网上业务,相对人网上申报、海事工作人员网上受理,办理出证后邮寄送达。同时,引导企业和办事群众非急缓办、急事网办、紧急约办,最大限度减少群众出行。对辖区船舶,海事部门推出“远程非接触式”检查形式,对于辖区内船舶非必要不登轮,对确需检查的必检、应检船舶则进行远程视频检查。自3月6日起至今,海事部门通过“不见面”模式受理业务132件,开展远程视频检查8次。编辑:邹润陶嘉悦03/18
- 辽宁东港市:实施改革开放争先行动今年,东港市将实施改革开放争先行动,全力谋划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落实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实施方案,进一步激发管理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发展基层公共服务事业提供组织保证。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工作,开展宅基地调查和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市推进试点任务,以改革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探索国企与民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新路径,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设立国有企业20个,涵盖草莓、粮食、水产品养殖、建筑开发、物业管理等多个领域,做好“两利三率”和上交国有资本收益考核工作。抢抓互市贸易机遇。完善体制机制,积极推动设立大东沟边民互市贸易区管委会,实现“管委会+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夯实运营基础,积极开展边民信息录入、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注册登记、落地加工企业备案、外籍商铺入驻等工作,全力支持更多商品准入,增加贸易种类,扩大贸易规模,带动产业发展,推动“互联网+边境”新业态,用数字赋能边境贸易,实现跨越升级;着力培育对外经贸企业,新增外贸企业10户,大力发展进口商品落地加工,打造进出口贸易中转站和集散地,倍增口岸货运量,实现贸易额10亿元。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以诚信政府建设为着力点,推动政府失信专项整治,将信用体系建设与营商环境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发掘市场监管、社保、公积金、水电气等涉企信用数据信息价值,探索“承诺制信用审批”改革及“信用+科技+普惠金融”创新应用,坚持让失信者“付代价、增压力”,让守信者“降成本、减压力”。以法治政府建设为着力点,开展营商环境监测,加快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与赛迪集团合作,量身制定东港市营商环境建设方案和指标考核体系,积极与国内国际一流标准对标接轨。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着力点,把“只提交一次材料”作为数字政务建设重要抓手,打造智慧政务场景,创造普惠便捷的智慧生活,争取政务服务网上实办率年内达99%以上,一窗综合受理率达80%以上。编辑:邹润陶嘉悦03/17
- 丹东合作区:打造“温暖”大厅 方便群众办事政务大厅明亮整洁,窗口人员和颜悦色,办理过程便捷高效……这是丹东合作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为办事群众和企业留下的印象。近日,市民张先生办理个体工商户业务,到大厅“代办帮办”服务窗口寻求帮助。业务协助帮办完成后,了解到张先生后期的需要,工作人员还引导其分别到银行窗口、税务窗口,咨询办理关联业务,满足申请人“只进一扇门”“一站式”的办事需求。张先生感叹:“你们的服务真是一流!”近年来,合作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狠抓线上线下服务质量,强力推进“一网通办”,以“重点领域受理综合窗口”建设为重点,探索推进“无差别受理综合窗口”建设,积极推进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编辑:邹润陶嘉悦03/17
- 辽宁丹东: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阳春三月,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各个项目现场处处涌动着加快建设的热潮。挖掘机、打桩机施工作业,工人同步焊接钢筋脚架……摄影作者:梅艳双在一环保智能化有箱生产线扩建项目现场,数十名工人正在抓紧时间进行设备基础建设,预计10月份投产;在新建年处理约50万吨炉渣综合利用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抓紧进行厂房设备基础建设及其道路改造,硬化、绿化正在有序施工中;五龙金矿3000吨/日选矿厂配套建设项目的智能电力后台管理系统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沐浴着春风,同兴镇的春季集中开复工项目正在有序推进。2022年,同兴镇投资开复工项目1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0个。作为工业强镇,同兴镇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紧紧抓牢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把招商引资、加强营商作为重中之重,奋力在项目建设中,跑出同兴又稳又快的“加速度”。编辑:邹润陶嘉悦03/17
- 辽宁丹东集贤村:自主经营蓝莓大棚 壮大村集体经济丹东市振兴区汤池镇集贤村党总支以党建引领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与辽东学院、丹东市农科院合作,引进先进种植技术,进行土壤改良,并动员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组长、党员志愿者参与村集体10栋蓝莓大棚的自主经营管理。蓝莓在上个月进入采果期,长势超过预期,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15万元。图为3月15日,党员志愿者在村集体蓝莓大棚采摘蓝莓。编辑:邹润陶嘉悦03/17
- 辽宁丹东振兴经济开发区:项目建设正酣位于丹东振兴经济开发区的新农利合·东北亚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一期项目,于3月初开始复工建设,随着天气转暖,工程进度明显加快。目前,在丹东振兴经济开发区各项目现场,挖掘机、打桩机机声隆隆,作业人员焊钢筋、搭脚架,施工正酣。编辑:邹润陶嘉悦03/17
- 辽宁丹东:职称评审“直通车” 服务民营企业3月11日,记者从丹东市人社局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发挥职称评价“指挥棒”作用,充分激发和释放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提高我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增量(计划三年内新评价10000人),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创新,满足企业申请国家和省有关项目的申报和上市需求,打造更优的营商环境,服务我市高质量发展,丹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于本月起开展民营企业职称评审“直通车”专项服务工作。民营企业职称评审“直通车”专项服务全力聚焦我市“十四五”期间重点行业,围绕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对我市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整体进行分批次、分专业、分层级的职称评价,解决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时“原始职称低、业绩积累少、评审周期长”等难题。民营企业职称评审“直通车”专项服务是打造服务人社的具体体现,“直通车”将开进县区、直达企业,按照专业技术人才在企业经营发展的角色和贡献,打破人才现有学历、帽子、论文、奖项等限制,坚持“干什么,评什么”“干得好,才能上”,着重评价申报人的创新能力、质量、实效和贡献,考察申报人对产业促进、成果转化、市场收益、企业成长的实际贡献。为了让专项服务工作针对性更强、时间安排更合理、提供服务更方便,目前,市人社局协同各县市区人社局已经启动了民营企业职称评审需求调查工作,请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与属地人社部门密切配合尽快赶上“直通车”,让民营企业职称评审“直通车”行稳致远。编辑:邹润陶嘉悦03/16
- 辽宁丹东市生态环境局:打造“办事方便”服务“新名片”今年以来,围绕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目标要求,丹东市生态环境局以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为宗旨,将“办事方便”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着力点,打造服务到位的“新名片”,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丹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切实消除环评审批周期冗长、前置条件繁琐等弊端,丹东市生态环境局全面落实“一网通办”,简化优化环评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年初至今,累计审议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34个,核发排污许可证43个,核发核与辐射安全许可证74个,审批和核发时限均比法定时限缩短70%。丹东市生态环境局调整市、县、区三级环评审批权限,除涉及能源、交通运输等七大类部分重点项目仍由市级审批外,其他审批项目全部下放至县(市、区)分局,做到环评审批不出县(市、区)。为进一步做好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扩大排污口审核,丹东市生态环境局对审核程序按照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类别、项目位置等情况分类处置,将环评审批权限与排污口审核权限基本保持同步,简化审批材料,对需编制环评报告的项目不再要求编制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切实为企业提供便利。同时,丹东市生态环境局对排污许可证核发现场检查环节进行了优化,将存在问题的企业纳入“必查”名单,其他企业则以申请材料审核为主,将排污许可证核发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核查监管”和“全流程服务”转变。随着环评领域“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推进,市生态环境局探索创新出台环评审批“马上办”惠企政策,承诺环评审批1天办结,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与此同时,丹东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探索服务手段创新。组织编制《项目投资生态环境服务手册》,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对审批相关内容进行解读,让企业从“不知情”到“一单清”,打通政策帮扶的“最后一公里”。创新“三线一单”查询服务模式,设立服务咨询电话,委派专人对企业进行帮扶和指导,现已为35家企业提供了咨询服务。在环评文件评审专家评分、管理部门评分的基础上,增加建设单位服务满意度评分,倾听企业诉求,让企业把握主动权,也让服务能力水平低、质量差、管理不规范的环评中介服务机构无处遁形。为更好地提供环评审批服务,丹东市生态环境局在年初函请各部门全面梳理项目清单、提供环评进展情况。截至目前,共计收到各相关部门提供的重点项目60余个。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组建项目帮扶团队,制定帮扶方案,提前介入,主动帮扶,加快推进重点项目环评审批,助力项目尽快落地投产。编辑:邹润陶嘉悦03/16
- 辽宁丹东市社保中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没想到我们企业的用工情况有这么多‘毛病’,这次‘体检’真帮了大忙,谢谢你们。”近日,丹东市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向上门服务的丹东市社保中心工作人员道谢。今年以来,丹东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要求全体职工遵循“查、改、优”并举原则,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新局面。为解决群众多区域“折返跑”的烦恼,中心有序推进“快办窗口”业务全覆盖,将企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所涉及业务陆续纳入快办平台。中心还进一步将全地区工伤保险一次性待遇、定期待遇核发等工作纳入统一管理,并补充工伤保险、一次性趸缴、先行支付等业务实现快办平台全面受理。持续加速经办业务与快办窗口对接、整合工作,全面推行“综合受理、受办分离、平台流转、集成服务”的便民模式,力争在全地区范围统一服务平台、统一服务模式、统一服务流程。此外,开辟绿色通道,为群众解决着急事,并建立长效机制,全力打造智能大厅自助办、人社快办、志愿服务帮办代办、“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四位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模式。接下来,丹东市社保中心将继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持续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改革,带动政务服务增速提效,为建设群众满意的社保提供有力保障。编辑:邹润陶嘉悦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