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辽宁丹东:科技招商签约“揭榜挂帅”等24个项目
    9月23日,由丹东市人民政府、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商务厅主办的2021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丹东市科技招商推介会在沈阳举行。推介会旨在加快推进“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和丹东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丹东市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为着力点,加快对接辽宁“一圈一带两区”战略布局,深度融入东北亚经济圈。会上,省科技厅与丹东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丹东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培育等方面开展合作;丹东市发布《丹东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等科技创新政策措施,并现场签约“带土移植”引才、“揭榜挂帅”攻关等24个项目,总投资92亿元;17名专家受邀加入“鸭绿江之友”院士专家联谊会,丹东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09/24
  • 辽宁丹东振安区:办好三个工业园 写好“三篇大文章”
    9月22日上午,位于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的丹东隆盛铸造有限公司车间内一片忙碌。企业负责人表示,隆盛铸造在五龙工业园的新址正在紧张筹备中,企业即将整体迁移,全面采用智能环保设备生产,打造绿色铸造企业,产能、产量将增加一倍。记者从振安区工信局获悉,今年上半年振安区产业园完成工业总产值16.1亿元。振安区的“老字号”产业主要集中在汽车零部件、仪器仪表、电力装备、纺织服装等产业。“原字号”产业主要集中在冶金等原材料产业,同时包含农产品加工产业。“新字号”产业主要集中在防护纺织、新材料等产业。按照“一区多园”的总体思路,园区管委会对振安区产业园区规划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在鸭绿江工业园、五龙工业园现规划区域的基础上进行扩园,同时将同兴工业园纳入园区规划范畴。目前,五龙工业园以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为主导,巩固高端制药机械、环保装备制造、节能装备制造等三大传统优势产业,重点以隆盛铸造项目为龙头,改造提升“老字号”,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以中地乳业项目为载体,深度开发“原字号”,发展高端乳制品加工和果酱加工产业;鸭绿江工业园以防护纺织产业为主导,以现有纺织服装、印染助剂产业为基础,加快推进丰有服饰、垚磊惠服装签约落地,积极与广东服饰协会进行深度对接,补齐产业链条,完善物流配套,将鸭绿江工业园打造成集设计研发、生产加工、商贸物流为一体的服装产业园;同兴工业园以专用设备制造产业为主导,以汽车零部件制造、电子和电工机械专用设备产业为依托,积极推进现有企业技改扩能。同时围绕金矿、石材、热电资源等“原字号”产业进行深度开发,围绕五龙金矿绿色矿山建设和数字化改造,打造特色园中园。在全面推进“三篇大文章”工作中,振安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的振安区推进“三篇大文章”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和镇街紧紧围绕全市“三篇大文章”中心工作去谋划、推动本部门本地区实际工作。振安区还制定了“三篇大文章”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3年)。结合“三篇大文章”专项行动,振安区以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为抓手,加强重点项目跟踪服务。目前,总投资1.82亿元的五龙金矿选矿厂技术改造项目,66kv变电所升级改造项目已竣工,三分矿竖井提升系统改造已完成;华洋纺织医用防护服扩能改造项目的无菌车间改造已完成,新上了公共消防设施及配套设备;总投资0.2亿元的华日理学高能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现在主体工程已竣工,正进行设备采购调试工作。未来,振安区产业园将继续落实好电力市场化交易方面优惠政策,推动惠企政策措施落地,有效降低工业企业用电成本,大力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升级项目,帮助企业争取各级优惠政策,降低企业发展资金压力,为实现“十四五”工业发展目标夯实基础。
    09/24
  • 辽宁丹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六纬路至坝岗路路面铺设一新,恢复通车。(周广庆摄)兼顾“里子”“面子”筑牢幸福根基秋日,行走在丹东市七经街头,让人顿感眼前一亮:新铺的柏油路平坦笔直,重新施划的道路标识标线简洁清晰,路两旁高大挺拔的银杏郁郁葱葱……阳光下,施工人员正在铺设人行道路面,对沿途树池进行改造。“这次改造,不仅对人行道进行了调整优化,还结合百年银杏树保护,增设了绿化带和休闲座椅,增加部分街路文化内涵和亮化设施。整个工程预计10月1日前完工。”施工现场负责人高峰东介绍说。施工人员正在铺设七经街人行道路面。(周广庆摄)“十四五”开局之年,丹东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筑牢“里子”扮靓“面子”,努力把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在提高城市通行能力方面,市里启动了花园东路和桃源东路、铁矿路和白房西路贯通工程,提升改造仁忠街、于家小区周边等北部山区路网,打通桃源立交桥“卡脖路”,连接城市“断头路”,以及新增停车位等,让城市“血脉”更加畅通。同时,还进一步提升城市泵站排水能力,改造江城大街、新港路排水管网;加固人民桥、九道桥、桃源桥,改造江城大街等城市主干路高压线,加固城市挡墙和滨江路悬挑桩基;强力拆违治乱,改造老旧小区,强化物业管理;分功能区域建设沿江休闲旅游景观带,有效提升鸭绿江大道和七经街百年老街形象,让城市形象更加亮丽。今年3月,老旧小区周边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率先启动,23条道路陆续开工,改造内容主要为道路改造工程、新建排水管线工程、路灯及绿化工程等。春去秋来,经过连续5个多月的紧张施工,截至目前,东泰路、春六路、春四路、春五路、兴隆前街、沙河镇街、中富街、官电街等19条道路的改造已基本完工,整个工程将在年底前结束。针对汛期部分街路出现积水情况,丹东还对主城区青年大街、体育馆路、振八街等7条主要街路进行排水设施改造,提升相关路段雨水排放能力。调整步道方砖2.2万平方米,修复破损路面3万平方米;推进沿江体育健身步道、公园及沿江体育雕塑的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补全主次干道缺失路灯杆167杆,消除城区“摸黑路”;在公园、广场、主次干道设置户外公益广告1894处,设置公益景观小品11处……年内,这些工程将得以全部落实完善。这些关乎城市功能改善,又关乎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工程将进一步筑牢丹东市民幸福生活根基。发挥“硬核力量”办好民生实事“原本脏乱差的废地变成了可以健身休闲的小广场,政府整治工作很到位,改得太好了!”看着焕然一新的小区环境,振兴区振七街46号楼的居民高兴地说。原来该楼旁有一处空地,早前,此地多处私搭乱建,垃圾成堆,地面坑坑洼洼,一到夏天,这里就成了臭味熏天的小型垃圾场,给居民们造成很大困扰。在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永昌街道体育社区党委走访该楼居民,联系私搭乱建者,将整改方案和居民意见一同上报给街道办事处。经过商议,决定对这处卫生死角进行改造,拆除私搭乱建和清理垃圾堆,重新修复路面铺设方砖,并在铺设好的空地上安装健身器材。经过整治,这里的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成了居民们一处休闲好去处。“创城是为了让群众真真正正收获到幸福感。”这样的理念深入人心、深得人心。创城工作开展以来,振兴区在建设管理、示范引领、宣传引导、督导检查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截至目前,全区共拆除违章建筑548处,清理各类违规广告2.9万余处;投入846万元维修背街小巷破损道路,投入300万元维修沿街商户破损台阶。这是丹东市各地各部门围绕创城重点工作,解决百姓关注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的缩影。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建设幸福宜居城市的重要抓手,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丹东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发出了决战决胜创城工作的动员令,全市各地区和相关责任部门迅速行动,充分发挥“硬核力量”,将创城工作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补短板、强弱项。针对城区圈占停车位行为,丹东市城市综合执法部门联合公安交警,对沿街经营业户利用地锁、废弃车辆和车外胎等物品违规圈占公共道路、停车泊位等进行清理。“你好,请走人行横道。”“你好,请将车停在白线后……”连续五个周末,丹东市的机关党员志愿者都会身穿红马甲,手持交通安全提示旗,与执勤交警一同维护交通秩序,成为丹东街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努力营造安全有序、文明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丹东市直机关工委会同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联合开展“助力创城,文明交通劝导机关在行动”活动。全市65个机关单位1842名党员干部参与到此次交通管理志愿服务中,以实际行动助力创城。于细微处见真功夫。坚持创城促振兴、创建惠民生,把“政府想干”与“群众想要”更好地统一起来,丹东各地区和部门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契机,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倾力办好民生实事,一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城市环境、城市品质、城市文明程度大大提升。解决“急难愁盼”兜牢民生底线兜牢兜实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丹东市为了民生福祉努力前行。今年4月,丹东市483名民政干部深入开展“走进困难家庭,倾情解忧暖心”专项行动,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及时发现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全市民政干部累计走访困难群众41907户,解决群众难点问题522个。聚焦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养老服务问题,丹东市连续两年把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任务作为政府确定的十大民生实事任务,精准部署,精耕细作,倾力构筑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针对就业问题,丹东市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政策,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80%以上。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4.5%、7.5%;针对教育问题,丹东市今年将实现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47%、学前教育普惠率达87%,改造中小学校卫生厕所85座;针对看病就医问题,丹东市加快推进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城市检测基地、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核酸实验室建设,完成发热门诊和定点医院“三区两通道”改扩建,健全重大疫情应急管理和120急救体系。此外,丹东市还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启动群众艺术馆、档案馆建设等,实现文化资源共建共享等。如今的丹东,蓝天碧水交相辉映,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交通、文化等配套设施相继完善,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天天累积的“实在变化”,为百姓勾勒出不断上扬的“幸福曲线”。
    09/24
  • 辽宁东港市:服务“硬举措”提升营商“软环境”
    日前,位于丹东东港市前阳镇的辽宁鸿云智慧托盘项目建设进入收尾阶段。“项目进展这么快,全靠政府的‘容缺开工’机制,帮我们抢出了大半年时间的建设工期。”公司负责人刘敬宾受访时激动地说。因为“容缺开工”,这一项目从取得用地许可到开工建设,仅用了两周时间,预计9月末可以完成生产线安装,11月正式投入运营。今年,东港市持续推进“容缺开工”政策,在项目取得法定必要前置条件、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经过各职能部门充分论证形成意见,容许其有条件先行开工建设。上半年,共容缺开工项目11个,总投资9亿元。东港市始终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东港形象”的理念,全面简化项目审批流程,通过创新实施多项“硬举措”,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厚植沃土。狠抓“四大行动”落实。上半年,为企业办事11502件次,走访调研企业633户,项目帮代办人员对接企业113户,解决企业问题10个。落实“以函代证”“容缺后补”“告知承诺”等举措,制定疫情期间容缺开工制度、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农综改和蛋鸡利润指数保险试点共4项创新制度或举措。公布中介服务事项清单11项,减少企业群众办事证明材料50项;公示市政公用设施报装接入服务办理时限、服务标准、资费标准82条;污水处理费降低10%,减免金额15余万元,取消收费2项,涉及金额近460万元。不断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推进简政放权,承接取消调整行政职权事项197项。公布《东港市政务服务目录(2020版)》,涉及政务服务事项1402项。落实《2021年全省政务服务中心运行情况考核评价方案》,东港市27个部门共1055项事项,已进驻966项,进驻率92%。“一网通办”共受理15061件,实际网办率达99.7%。扩展项目管家服务范围,47名项目管家为124家规上企业、52家限上企业、77个重点项目提供服务。建设政务服务驿站,东港市228个村(社区)政务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推进电子证照及电子印章使用,申请电子证照系统账号37个,梳理电子证照96个。落实“好差评”制度,东港市政务服务中心、7个专业分中心、18个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共配备“好差评”设备40套,目前,始终保持“零差评”记录。为加强督办催办,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东港市大力开展民意诉求办理工作。上半年,共受理诉求1973件,办结1960件,办结率99.3%。12345平台诉求办结满意率90.9%,平均4个工作日办结;人民网领导信箱办结满意率86.1%。开展社会评议、窗口竞赛活动,对东港市33个部门141个重点科室进行监督评议,57个窗口(单位)开展“五好窗口”竞赛,通过网络公开面向社会征集评议问题和评价。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目前,东港市正统筹推进智慧城市一期项目建设(2020-2022年)整体工作,实时监管“网上办事”;优化网络平台设计,事项办理流程可视化;“拍一拍”护航“网格化”治理;开展“智慧东港”平台内部试用测评;跟进IOC指挥中心建设。科学谋划智慧城市二期项目建设,制定《东港市智慧城市建设服务项目需求方案(2020-2025)》,加快开展二期项目规划建设,目前已开展自评、方案编撰、申报答辩等工作。下一步,东港市将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工作,大力推行综合窗口,制定政务服务中心窗口评选办法,抓好涉企服务。对东港市政务服务中心服务流程进行梳理再造,并在孤山镇增设东港市级政务服务分中心。持续开展社会监督评议、诉求办理和监督检查工作,扎实做好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工作。
    09/23
  • 辽宁丹东:“丹紫杉”新品问世 红豆杉家族添丁
    在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黑沟村1组的金沟科技生态园区里,一株株两米多高的红豆杉均长出三四十厘米的嫩芽,引来几位当地农民的称奇。“这红豆杉是咋打理的,一年竟长这么高?”一位七旬老者问道。旁边一位农民接过话茬说:“红豆杉养好了,一年长5厘米就不错了,这里的红豆杉没用一年就长了三四十厘米高,太稀奇了!”众所周知,红豆杉是世界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植物,是名副其实的“植物界大熊猫”,被全世界有红豆杉分布的国家称为“国宝”,是受国际法保护的濒危珍贵植物树种,也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树种。“红豆杉太珍稀了,尤其是东北红豆杉,野生资源十分罕见,丹东地区野生红豆杉也是凤毛麟角。”生态园负责人曾繁喜介绍说,其他植物只有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释放氧气,唯独红豆杉可以全天24小时释放量大质优的氧气。另外,其身上提取的紫杉醇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因此,红豆杉是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但是,目前红豆杉人工繁育方法传统的主要是扦插法,生长极其缓慢,且栽培成活率低。移栽后还要有两到三年的缓苗期,10年时间都长不到1米高。即使在阳光、水、气等条件均适合的情况下,径杆10厘米需要100多年的生长时间。为了研发出造林造园用的高乔木红豆杉新品种,让这一珍稀植物多多造福人类,辽东学院张彦文教授采用现代生物技术DAN遗传因子鉴定技术,在播种育苗实践中多次进行选择最优纯、没有退化的东北红豆杉做公本,把发现的最优良的矮紫杉做母本,选择封闭的专用新种子红豆杉圃地进行杂交育种,研发了新的藏种、播种、选土换肥、等距离播种、二年密植、四年定苗等挖栽配套种植技术。经过几年的培育试验,新植物品种丹紫杉牌红豆杉形成了长势快、直通杆、主蕊突出、枝叶四季浓绿繁茂,结果早且多的特点,经国家电化学和光谱研究分析中心测定,其药用紫杉醇的含量高于曼地亚红豆杉(药用含量最高的美国杂交品种)28%。“丹东培育成功的丹紫杉牌红豆杉,将弥补野生红豆杉稀少、长势缓慢及人工栽培成活率低等方面的不足。4-6年生的造林苗若按1米×1米栽植,成活率90%以上,每年可生长30-50厘米高,干径可长0.5-1厘米,成林比红松快10年以上,比传统的红豆杉快100年以上。”曾繁喜说,目前他们已向国家新植物品种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现已完成初审和公示,核发了专利号,商标注册专利权也已被批准,年底前将完成最后的国家级专家实查认证和批准手续。接下来,园区将向适宜地区推广这个新植物品种,其未来在绿化和健康产业发展方面的前景不可估量。而且,丹紫杉牌红豆杉正在从研发阶段转入生产阶段,功能茶及其他系列产品正在陆续推出。记者从丹东市红豆杉产业协会了解到,截至2019年,丹东地区东北红豆杉大小种植园有4800余个,种植面积超过4万亩,丹东成为东北红豆杉品种最丰富的地区,也是我国东北红豆杉种植的核心地域。随着这一新品种的推广普及,丹紫杉牌红豆杉将为丹东乡村振兴、壮大农林经济作出新的贡献。
    09/18
  • 辽宁丹东:品牌农业富农家
    9月8日,丹东市振安区楼房镇梨树沟村村民把新摘的当地特色产品丹青梨打包装箱,发往省内市场。(摄影:宋永昆)近年来,丹东市组织企业、合作社参与国家、省著名商标争创以及省百强农产品品牌评选,提升丹东特色农业品牌的知名度。5年来,全市新注册品牌12个,5个区域公用品牌和8个农产品品牌入选“全省百强农产品品牌”。
    09/18
  • 辽宁东港市:创新实干 实现“十四五”高起点开局
    9月的辽宁丹东东港市,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民生工程稳步推进……今年以来,东港市创新实干、狠抓落实,实现“十四五”高起点开局和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一组数据看发展。上半年,东港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2.6亿元,同比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3亿元,增长1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亿元,增长23.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完成10.2亿元,增长14%;引进省域外内资40.6亿元,增长10.4%;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5.4亿元,增长3%。9月3日,位于东港市新城街道的东港市人力资源产业园项目,三排大楼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内部粉饰和砌筑。“这个项目主要包含人力资源产业大厦、升太学校、智慧社区等几个部分,现在正在建的是升太学校。人力资源产业大厦还在土方作业阶段,预计9月末或10月初进入施工打桩阶段。”项目投资人潘明东告诉记者。东港市人力资源产业园项目是东港市今年推动的重点项目之一。今年以来,东港市坚持“项目为王,项目至上”理念,对重点项目实施挂图作战,制定“一台账两计划”,实行“容缺开工”“阶段性验收”,千方百计抓开工、抢进度、促投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截至7月末,东港市已开复工126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186.81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复工72个,计划总投资176.86亿元,开复工率93.51%;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复工46个,计划总投资159.25亿元,开复工率115%。东港全力以赴争资引项,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16个、地方债券项目48个,向上争取资金13亿元,吸引社会资本10.8亿元;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80余次,引进省域外项目62个;梳理盘活项目30多个,富安铜业、辽宁铭笙纸业等9处闲置资产实现再利用。大力推进“一区多园”模式,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新增建设用地21.9公顷,新落地项目5个;城北物流园完成融资工作和75公顷土地规划调规、部分建设用地批复,落户企业4户;户外服装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进入工程招投标程序;大东沟边民互市贸易区完成“三区一中心”建设;与国测集团、临港集团就中心渔港项目达成合作共识。在传统产业中求新、在新兴产业中求精成为东港市推动产业发展的一大目标。今年以来,东港市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实施技术改造升级项目10个,推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丹东丰能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项目、盛世北瓷等新材料项目开始试运行。不断加大“东港草莓”品牌影响力,目前,东港草莓已打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深入实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完成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综合展示中心、130个镇村级站点、三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家,雏鹰企业2家,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企业达19家,同比增长18.8%。好的环境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上半年,东港市坚持“三个零容忍”,动真碰硬推进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事项整改,共接收上级转办信访举报问题61件,立查立改、整改完成42件,阶段办结并需持续整改19件,立案查处违法企业42家。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五大工程”全部完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和大洋河、大东沟流域“查测溯治”工作,空气质量达标率94.5%,铁甲水库水源地水质国家Ⅱ类标准达标率100%。随着城市内河综合治理工程PPP项目的推进,大东沟环境日益改善。今年3月,大东沟景观绿化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工程分为大东沟已建景观提质改造工程、大东沟新建景观工程和大沽沟新建景观工程,着力打造“碧水环绕、鸟语花香、风景秀丽”的城市生态空间。多项惠民举措得到实施。东港进一步落实创业帮扶、稳岗就业工作措施,城镇登记失业率4.66%,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4个老旧小区改造升级项目稳步实施,同步推进老旧小区私搭乱建整治工作。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发放扶贫产业收益分红31.55万元,纳入低保和特困供养366人。树牢“创城为民、创城惠民”理念,文明城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09/18
  • 辽宁东港市:生态农业拓宽农民致富路
    柳林大米、山城草莓、石门柿子……近年来,辽宁东港市前阳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通过大力发展生态种植养殖产业拓宽农民致富路,年均农业产值达5.6亿元,农民年人均增收1.8万元,彰显出全镇生态农业的生机与活力。打造特色品牌,提高大米“身价”金秋九月,柳林河两岸万亩水稻进入灌浆期,稻穗正一点一点充实、饱满。清末以来,柳林河流域所产稻米便有贡米的美誉,“柳林贡米”更是名扬四海。在柳林村,500亩越光订单水稻长势喜人。经镇政府协调,自2020年开始,柳林村引进企业投资,在打造“一村一品”的同时,采用“生态种植、包产包销”模式,为农民增收上了保险。种植户隋吉华告诉记者,市场上普通品种大米每斤价格在2元左右,而越光大米一斤能卖五六元,效益十分可观。近年来,前阳镇持续打造贡米品牌,讲好贡米故事。一方面组织人员对贡米文化品牌进行策划、包装、推广;另一方面,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建设示范区带动全镇7万余亩水稻生态种植,大力推广示范新优水稻品种、新技术应用,仅2021年就投入2100余万元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节水灌溉等农业项目,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培育壮大主体,推动集约发展生态农业敲开了致富门,而走产业化之路,则是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带动农民增收的关键。前阳镇以东港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产业园发展优势,通过抓示范、育主体、延链条等方式,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1家、家庭农场61家、合作社72家。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模式带动下,农户由过去一家一户种植快速转向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其中,草莓种植户亩均收入7万元,全镇草莓年销售额达5200余万元。红红火火的草莓产业,让广大农户尝到了甜头。“生产上,有合作社给指导,采用冷冻苗技术草莓能够早上市,一年两个棚收入十六七万块钱没有问题,家里该置办的东西都置办上了。”山城村草莓种植户关明说。推广生态养殖,拓宽致富道路走进山城村,一座由4栋全自动厂房组成的现代化养殖小区格外抢眼。刚刚完成肉食鸡出栏、鸡舍消毒的养殖户张兴太高兴地算起了“致富账”:他承包的两栋厂房年可养殖肉食鸡6茬,以每茬养殖5.4万只计算,一茬就能获利10万元。“以前养鸡是平铺笨养,一棚只有几千只。现在都是自动化养鸡,不但生态环保,人力也节省很多。”张兴太说,相较传统养殖方式,“工厂化生产、绿色化管理”的生态养殖模式,才是增收致富的发展方向。如何让农民与现代养殖有机衔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工厂化生产、绿色化管理”生态养殖模式正是前阳镇近年来探索出的发展经验。围绕强化土地流转、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创新经营发展模式等主攻方向,前阳镇进一步激活资金、土地、劳动力等农村生产要素,有力推动了前阳镇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
    09/17
  • 辽宁丹东:项目建设快马加鞭
    连日来,丹东市振兴区各项目建设现场都在加紧施工。计划总投资2亿元的易斯特中子发生器项目,现正在进行研发实验楼、生产车间等建设,项目建成后将研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子发生器相关智能在线分析装备,对推动丹东市数字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丹东市医疗卫生综合楼项目新建面积16万平方米,将建设主楼1栋、附属楼2栋。新农利合·东北亚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5亿元,将建成集农产品展示、交易、仓储、物流及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农商平台,助力丹东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国及世界。碧桂园江山云著三期开发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主要建设住宅、物业管理用房、社区服务及养老服务设施。按照全市“项目年”工作部署,振兴区充分发挥16个项目专班作用,以“四区两中心”发展定位科学谋项目,以产业链招商精准引项目,以重大项目“红绿灯”管理等五大机制强力推项目。截至目前,已实现21个5000万以上市重点考核项目开复工,总投资133.1亿元;滚动推进全省三个“一万亿”项目开复工率达10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34亿元,同比增长17.5%。
    09/17
  • 辽宁丹东:落实便民举措 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截至目前,全市36个县级以上政务服务中心已全部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更好地解决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时遇到的“疑难杂症”。围绕“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四个标准,持续开展“四大行动”,今年以来,丹东市继续全方位推动营商环境建设,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明显提高,社会满意度持续提升。前不久,家住江景之都小区的10户居民来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办理回迁房屋不动产权证书。他们向工作人员反映,其动迁房屋原系某公司产权,当初动迁时该公司未与房屋开发公司签订相关安置协议,也未申请办理回迁房屋产权调换登记,因此,住户无法按房改政策购买产权,也一直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此前,住户多次找到原产权单位进行沟通,但问题始终没能解决。了解情况后,丹东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多次研究解决方案,反复与住户及所在地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并多次专门组织召开协调会。最终,经多部门共同努力,简化程序、补充完善材料,10户居民办妥了房屋产权。丹东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负责人吴大伟9月3日受访时介绍,自今年窗口设立以来,已为群众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00余件。“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就是专门为企业和群众解决‘烦心事’,为企业群众办事遇到的难点、堵点找到‘出口’,更好提升政务服务能力,进一步实现办事方便的目标。”丹东市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36个县级以上各级各类政务服务中心均已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提供业务咨询超过3000件。今年,丹东市制定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对6个方面、46项具体任务进行了明确部署,进一步推动营商环境建设水平迈上新高地。其中,在“放管服”改革方面,组织开展了取消下放职权“回头看”,经梳理核实,2019年以来省政府下放的772项职权事项已全部承接到位。同时,按照“企业办事不出园区”的标准,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进行梳理,形成审批事项清单共125项,经反复论证,最终确定将其中的117项事项赋予合作区和高新区实施。另外,还组织各县区开展向所属园区赋权工作。按照要求,今年丹东市针对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专门制定实施了相关方案,明确17项重点任务的责任分工、完成时限和标准,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限时推进落实。截至7月份,有关多项指标居全省前列。“一网通办”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大举措。半年来,丹东市在去年“一网通办百日攻坚”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持续强力推进。截至目前,全市依申请六类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88.51%,一体化平台网办件超过100万件,实际网办率超过58%。同时,严格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截至目前已向省“好差评”后台传输网上评价数据7.4万余条。制定实施了《丹东市推进“一网通办”实现“只提交一次材料”工作方案》,明确各任务指标的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组织“一件事一次办”联办事项相关部门开展办事指南、事项清单梳理工作,将多部门申报材料形成“一张表单”,实现了申报材料一次性提交,大大提升了企业群众办事效率。截至目前,“即来即办”业务超过五成。为进一步畅通企业群众诉求,丹东市正加紧12345热线平台整合归并。平台在自身建设、规范运行和完善制度等方面重点发力,多措并举提升职能效率。截至目前,群众诉求办结率达到95%。针对企业投诉,丹东市制定了相关处理方案,完善办理流程,快转快办、重案督办、及时结案,投诉办结率、企业满意度不断提升。今年以来,已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丹东市自2019年落实“项目管家”制度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受到了政务服务的“温度”。今年,丹东市对入库项目(企业)进行调整完善,对项目管家也进行了重新配备。截至目前,入库项目(企业)达到872户,193名项目管家提供精准对接服务。同时,正积极推进将中小微企业也纳入项目管家服务范围,扩大企业受益面。今年,丹东市还组建了涉企问题服务网,在全市296个具有涉企服务职能的机关单位中确定专人,形成专业“网格”,建立了“管家”牵头、动态组网、高效解决涉企问题的工作机制。据了解,今年上半年,项目管家已为企业解决问题70个。
    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