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辽宁宽甸县:线上线下齐发力 燕红桃走出国门
    “今年我们线下线上共同发力,燕红桃不仅不愁卖,而且还卖上了好价钱。”9月5日,在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东阳河村,村民李宏望着一箱箱整装待发的燕红桃高兴地说。“咱外发的桃子都是有尺寸标准的。你看,这个叫选果机,按照水果重量进行分选等级,分选速度快、精度高,节省人工。”李宏说,工人们先是目测桃子外观没有问题后,将桃子逐个放到上果区的果盘中,此时果盘是匀速旋转,保证不掉果不漏果不伤果,由天平砝码称重分选出桃子的大小等级,并落入到下料斗。“销售时,我们会根据顾客的需求进行装箱。经过分选后的水果,才能提高身价,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在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有的在给分拣好的桃子装上网套,有的根据顾客需要分装成精品礼盒,有的在给包装压膜,还有的忙着打包装箱,一片繁忙。随着两辆10吨的冷链车驶入院内,一件件包装好的成品通过传送带装进车内。李宏是土生土长的村民。初中毕业后,便跟随父亲管理自家桃园。一直以来,当地桃农受困于传统的卖桃模式,无法掌握定价权,桃子卖啥价由客商说了算。碰上压价的,桃农们也没辙,好桃往往卖不出好价钱。2013年,刚刚接触网络的李宏发现有商家通过网络销售生鲜产品,被深深触动:“如果自家的燕红桃也能搭上电商快车,一定能增加收入。”于是,李宏买来一台二手电脑,开起了淘宝店。那时,李宏每天要自己开车往返两趟,将燕红桃运到50公里以外的丹东市区发货。“第一批货发出去100多箱,由于包装和运输问题,损失了50多箱。”李宏回忆道,第一年,他的淘宝店赔了三四万元。李宏没有气馁。他自学电商相关知识,通过改进包装、减少物流时间等措施,网店生意一点点有了起色,又与多地微商达成线上合作,并与物流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把运输成本降到最低。没多久,自家果园由二三十亩扩大到近100亩,但桃子市场依然是买方市场。为此,他成立了合作社,将村里56家农户吸纳进来,采用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形式,农户们只管按照标准进行种植,销售他负责。卖鲜果,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保鲜。李宏不断在包装上做文章,纸壳箱、泡沫箱、气柱包装……通过不断改良,李宏现在选用的外包装材质没有异味,安全且有档次,并设计了孙悟空的形象。为了延长销售期,他建起冷库,提前预冷,再采用冷链物流运输。此外,还与顺丰合作,全国各地最迟48小时到达,让消费者第一时间尝鲜。通过制定严格的种植和选果标准,鼓励桃农提升栽培技术,多出精品果,桃农真切感受到了“好果卖好价”带来的实惠。这几年,桃农的心态在变化,按照要求大量采用农家肥,开展生态化病害防治。为了保证桃子的个头和甜度,严格限制产量,打掉多余的果,品质提高不少。“今年受到恶劣天气影响,水果优果率下降,但因为雨水少和栽培技术改进,桃子品质却是这几年来最好的,大桃多、糖度足,单果重200克以下的桃子几乎没有,市场普遍反映今年的桃子又甜又好吃。”近年来,依靠互联网,李宏的燕红桃销量不断上升,但线下销售还是空白。今年,他亲自跑市场、谈合作,与深圳海吉星农批市场签约采取订单式销售的方式,一部分供深圳市场,而另一部分销往新加坡,就此打开国际市场。同时,燕红桃也进入到生鲜超市,再加上微信、抖音、快手等线上销售,目前,他的燕红桃销售已接近10万公斤,日最高销售量达到2万公斤。记者了解到,市面上燕红桃的价钱为每公斤6-10元,但通过优选果实和环保、精美包装,李宏的燕红桃卖到每公斤28元,取得了更好的经济效益。现如今,乡村越来越留不住年轻人。但在李宏的车间里,却不乏年轻人的身影。27岁的丹东女孩董文琳刚从部队退役就加入了电商大军,负责订单统计、发货、销售等业务。在李宏的带动下,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加入了电商大军,一些年轻的网络主播还主动来到产地进行直播带货,推动了宽甸地区燕红桃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种植,小小燕红桃给村民带来了真真切切的实惠。
    09/10
  • 辽宁丹东:新增3项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
    9月7日从丹东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辽宁省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联席会议办公室于日前下达了《2021年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的通知》,全省确定试点项目25项,丹东市有3项试点项目入选。标准化试点示范是将特定领域标准化试点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在行业内推广,充分发挥试点典型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今年,为贯彻省政府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标准化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辽宁省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联席会议重启了辽宁省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围绕质量强省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方案中的重点领域,积极组织农林牧副渔、高新技术型企业进行项目申报。丹东市申报的试点项目经过专家审核和现场答辩后,丹东通博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压差式流量测量节流装置标准体系建立与实施标准化试点、辽宁光太药业有限公司承建的辽五味子种植标准化试点、凤城市大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承建的绿色食用菌栽培标准化试点成功入选。截至目前,丹东市共建设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11个,省级试点示范项目8个。
    09/10
  • 辽宁东港市新农镇:科技育苗提升草莓产业综合效益
    9月初是草莓种苗种植的高峰期,位于辽宁东港市新农镇的草莓种苗繁育基地内,正是一派繁忙景象。科技育苗不仅实现了种苗生产现代化,也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走进占地300亩的繁育基地,十几栋育苗大棚依次排列,棚内红颜、章姬、甜查理等20余个品种的草莓种苗长势喜人,数十名工人正在搬运种苗。作为一家集草莓种苗技术研究、推广、生产及保鲜包装技术研发为一体的草莓种苗繁育机构,基地年生产优质草莓种苗2000余万株,产值1000余万元,种苗供应东北三省乃至全国各地。基地负责人彭司海告诉记者,基地以科技育苗、提升种苗质量为重点,建有草莓科研培训中心、种苗脱毒组培中心、暖棚高架基质育苗和生产苗繁育基地,设施水平与脱毒种苗生产能力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同时,引进先进生产管理设施,采用立体育苗模式,安装自动化监控与管理系统,对草莓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实时科学监测、无害化管理,彻底实现温室内温、湿、光、气“四控”管理,为种苗培育和草莓生长提供最佳生态环境。据新农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镇重点引进的农业项目,自基地成立以来,不仅带动了周边妇女就业和村民创业,还为草莓种植提供了优质种苗,为新农镇草莓产业长远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近年来,新农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农业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在传统作物花生、玉米种植基础上,向设施农业、柞蚕放养、畜禽饲养、榛子绿色种植等多元化生态农业布局转变,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宜业、农民增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09/09
  • 辽宁凤城市:小香菇撑起“致富伞”
    日前,记者在凤城市某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看到,一朵朵香菇圆润饱满,惹人喜爱,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采摘。这家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凤城市东汤镇东汤村6组,临闫土线公路旁边,距东汤镇中心区域2公里。此地三山环绕,面临汤后河,自然条件优越,适合种植食用菌。该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5月,依托合作社+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如今已初具规模,现有食用菌冷棚72座,建有冷库4个,烘干室1个,以生产香菇为主。2020年,合作社带动本地农户20余户,生产香菇60余万棒,年产香菇600余吨,年产值450余万元。合作社负责人王建飞是土生土长的凤城人,10年前开始种植食用菌,经验丰富。他告诉记者,香菇的种植从每年11月末开始,选料、拌料、装袋、发菌、灭菌、制种、接种、吊袋等各环节需要近半年的精细管理,次年4到10月份为采摘季。每年的采摘季是农户最辛苦的时候,需要时常盯着蘑菇的生长情况及时采摘,对时间的把控比较严格。香菇虽小,浑身上下都是宝。采摘后的香菇可在冷库存放30天左右,还可以通过烘干机烘干制成香菇干进行销售,香菇根部也有厂家需要,制成蘑菇酱。因为销售渠道畅通,香菇品质优良,合作社生产的香菇供不应求,销售也辐射到了上海、杭州等地。王建飞说,接下来,他计划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吸纳有经营意向的农户加入食用菌种植行业,带动周边农民就业增收,把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
    09/09
  • 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技术升级实现“机器换人”
    9月6日,在位于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港口工业园区的和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原来由20名工人控制操作的恒温车间,如今由4名工人便可完成操作,而投资20万元引进研发的一套数控系统,则实现了无人操作。“这是近15年来我区企业第一次进行大规模技术投入。企业纷纷进行升级改造,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实现‘机器换人’。同时,研发新产品,抢占市场制高点。”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高富伟说。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有工业企业525家,工业基础良好。年初以来,合作区管委会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专班体系,对全区重点工业企业采取领导包扶、部门跟进、企业配合的工作模式。合作区管委会对企业分类定位施策,整体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对以汽车零部件、仪器仪表等为主导产业的“老字号”企业,重点推进实施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升级改造;对化工类、海产品原材料等加工类的“原字号”企业,重点做好产业固链、长链、强链、补链工作;同时,推动“新字号”的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合作区管委会统筹发改、经发、工信及科技支持政策,推进哈曼音响、通博电器等重点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投资额突破10亿元,打造“智能化车间”“数字化工厂”,实现“绿色制造”发展目标,让企业走数字化、智能化道路。为切实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合作区派专班人员走进企业,掌握企业技术升级需求,制定专项行动计划和工作方案。充分利用政策杠杆作用,支持工业互联网建设,鼓励企业“上云”、研制机器人整机及智能成套装备等。和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是“老字号”企业的代表。公司投资5100万元与北京法那克公司合作,完成了多条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生产线改造。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技术改造后的企业,在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确立了在国内外同行业中的重要地位。如今,众多像“和本精密”这样的企业实现转型升级:鸭绿江磨片、百汇制水设备、裕罗电器3家企业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东方测控、奥龙射线、辽宁思凯、孔雀表业4家企业的项目,被列入省年度提前下达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立项项目清单。到目前,合作区年度开展技术改造、智能化升级、工业互联网项目22个,预计年度可实施项目30个。
    09/09
  • 辽宁丹东宽甸:小柞蚕做出“大文章”
    “周围这一大片山坡都是我的蚕场,有110多亩,再过半个月就可以看见回头钱了,预计今年能有8万多收入。”日前,正忙着给蚕宝宝“搬家”的杨永国笑得都合不拢嘴。杨永国曾是宽甸太平哨镇茧场村17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上有年迈的老人,下有上学的孩子,自己有腿疾需长年吃药,而且家里没有稳定收入来源,日子过得很艰辛。“以前也养蚕,但是因为缺少本钱,养得特别少,收入只能维持日常花销。”提起以前的生活,杨永国的脸上难掩苦涩。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太平哨镇积极推进柞蚕养殖产业,为建档立卡户送去产业扶持资金,并免费给村民提供技术指导,一项项优惠政策如“及时雨”滋润着杨永国和其他贫困户的心,他们依托丰富的柞蚕养殖资源,依靠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好日子。放养柞蚕见效快、收益高,不仅成为茧场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而且还是全镇百姓致富的“金钥匙”。目前,太平哨镇11个村都在发展柞蚕养殖产业,2020年,全镇柞蚕养殖超过39600亩,产量高达582吨,产值1980万元,养殖户年均收入4万元以上。一些人还成立了与养蚕相关的企业,在实现个人致富的同时,还解决了周边百姓的就业问题,实现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漫山遍野的柞蚕,织出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如今,太平哨镇的柞蚕养殖产业远近闻名,“舌尖丹东”摄制组甚至连续三年来到茧场村,拍摄柞蚕放养全过程和烹饪技巧。节目一经播出,引起广大观众的热烈反响。为了加快柞蚕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太平哨镇积极推进柞蚕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着力提升农民合作社规范化水平,促进柞蚕养殖产业良性发展。镇党委、政府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茧场村为重点,引导农民合作社从单一业务向多种业务拓展,由生产领域向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转变,深入挖掘农业多功能性,增强综合服务带动能力。
    09/08
  • 辽宁东港市黑沟镇:昔日愁人货 今朝“金疙瘩”
    初秋时节,东港市黑沟镇的毛桃产业迎来火爆季。工厂里、百姓家、山林中……一派忙碌景象。一个个青中略显红润,酸中略带微甜的毛桃,经村民几番操作,青色与果酸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瓶瓶被红色液体包裹着的甜蜜罐头。9月2日,记者走进位于东港市黑沟镇卧龙村的一处家庭农场。农场内,80余名工人分布在各自岗位上,进行毛桃罐头加工作业。削皮、切半、去核、清洗、装瓶、密封、蒸煮……经过一系列流水线作业,毛桃从最初的鲜果,变成一瓶瓶颜色美观、口感香甜的美味罐头。“我们一天能生产2万瓶左右,现在已经生产一周了,大概再有一周就能生产完,总共预计能生产20多万瓶。”农场负责人纪益臻告诉记者。该农场拥有果园300多亩,主要种植黑沟毛桃,是黑沟镇4家规模较大的毛桃罐头生产商之一。目前,黑沟毛桃种植总面积2000亩左右,亩产1000至1500公斤。全镇80%的毛桃都用来加工罐头,年可生产毛桃罐头400余万瓶,产值4000余万元,从业人员3000余人。黑沟毛桃罐头从最初的家庭小作坊到如今的规模化生产,凭借独特口感、无添加、高品质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并从最初只在丹东小有名气,到如今销往全国各地。然而,黑沟毛桃罐头的崛起却有着一段曲折的故事。“2008年前后,黑沟毛桃遭遇滞销,我们就想着如何延长毛桃的销售期,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村民才琢磨将毛桃制成罐头进行销售。”纪益臻说。纪益臻跟随父辈经历了毛桃产业的转折点,成为第一批毛桃罐头的生产者。黑沟毛桃口感偏酸,市场欢迎度不高,而且毛桃成熟期较短,如果不能在成熟期内尽快售出,就得眼看着烂在树上。十多年前,很多果农因为毛桃市场不好,不得不将毛桃树砍掉,但是,也有很多像纪益臻一样的果农,在瓶颈期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刚开始我们采用笨办法,用自家的大锅、灶台生产毛桃罐头,那时候不懂技术,走了很多弯路。”纪益臻说。毛桃罐头加工之初,村民均采用传统生产模式,不仅效率低,品质上也有欠缺。针对毛桃产业的短板,黑沟镇政府开始组织百姓到大型厂家考察学习,邀请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帮助村民解决毛桃种植和罐头加工中的问题,毛桃产业渐渐走出“冬天”,迎来“春天”,不仅种植水平越来越高,罐头的品质也有很大提升。在东港市和黑沟镇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协调帮助下,高品质的毛桃罐头陆续参加全国各地的展会,以独特口味让许多客商眼前一亮,市场随之打开。近几年,东港市大力发展电商产业,让农户手中的产品通过网络从田间走向全国各地,黑沟毛桃罐头便是电商产业的受益产品。多个渠道同时打开,品牌效应逐渐增强,曾经让村民发愁的毛桃,如今已变成“金疙瘩”。“同样的毛桃,做成罐头产生的利润是鲜果的两倍。”纪益臻说。毛桃罐头的应运而生为很多农户解决了棘手问题,也为黑沟镇发展农业产业带来新的方向。“毛桃罐头对黑沟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让不少人摆脱了贫困,走向小康。”黑沟镇副镇长唐殿东说。
    09/08
  • 进京“摆摊儿”!丹东这5家企业亮相服贸会!
    9月2日20时,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开幕。辽宁省50余家企业参展,其中我市5家企业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时参展。据了解,我市参展的5家企业分别为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参展项目为在线监测仪器仪表;丹东瑞银科技有限公司,参展项目为安全移动终端安可人-数据安全保护系统、安可人-终端安全管控系统;辽宁亿通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参展项目为亿通宝纳豆粉;唐人服饰有限公司,参展项目为文创布艺;凤城市瑞沃尔制衣有限公司,参展项目为栎丝御锦柞蚕丝绸。据介绍,本届服贸会上,辽宁省形象展区重点展示辽宁服务贸易发展亮点、特点和发展趋势,展出辽宁服务贸易最新技术、最新服务、最新产品和最新解决方案,充分展现辽宁在数字、技术、文化、中医药、服务外包等领域发展成果。记者/王洪满
    09/07
  • 丹东7大地标农特产品齐聚直播间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直播推介、激情洋溢。9月1日,首季辽宁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系列宣传推介活动——第五场丹东专场,在辽宁农科院创新大厦举办。丹东大米、板栗、梭子蟹、杂色蛤、黄蚬子、草莓、蓝莓等7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50余个品种,齐聚新浪、腾讯、快手等平台直播间,邀全国各地的朋友们一起品鉴美食盛宴。辽宁鸭绿江米业(集团)有限公司、东港市五四农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丹东大鹿岛海兴(集团)有限公司、丹东老戴家食品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的产品进入直播间,进行线上直播推介,突出“海阔山秀、物阜人丰”活动主题,为辽宁乃至全国观众献上丹东农特精品、佳礼。本场活动由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沈阳农业大学、省广播电视集团等单位举办,辽宁卫视、腾讯辽宁、新浪辽宁等多家媒体同时直播报道。直播间内,虽无人头攒动的采购、订购场面,但不乏线上线下人员互动热烈气氛,现场除直播推介,还设有企业专访、产品品鉴、观众抽奖等活动环节,近30万人在线点击、观看直播活动。吴婷婷记者/邢漫
    09/07
  • 丹东元宝区:奋力开新局 跑出“加速度”
    初秋时节,丹东市元宝区草木葳蕤,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生根、源头发力;一项项新技术走出实验室、进入车间;产业经济加速崛起,发展效质稳步提升……今年以来,元宝区经济发展破浪前行、稳中有升、喜讯频传,勇当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数据无声,却最为有力,它是元宝区发展迈向质量更高、实现更大跨越的生动诠释。今年上半年,元宝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2.3%。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3%,全市排名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1亿元,同比增长1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3%,全市排名第二。亮眼的成绩背后,是全区上下不忘初心、务实担当的心血和汗水,更涌动着全力推进元宝“新五区”的昂扬澎湃。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破解发展瓶颈的强力引擎。今年以来,元宝区先后完成金洋针织、九里原著等50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23个,总投资170亿元,开复工率100%。按照“三个35亿”的总体要求,谋划完成项目39个,总投资198亿元。全员推进招商引资,制定《元宝区2021年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方案》,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15次,洽谈推进辽能天然气管道等项目8个,总投资38亿元,为元宝区高质量发展集聚了强劲动能、提供了持久动力。目标明确、突出项目,明确思路、磨砺作风,元宝区再次迎来发展新节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蓄能强势。今年以来,元宝区坚持转型升级,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能耗“双控”不动摇,落实“链长制”,积极谋划汽车及零部件、仪器仪表等8条产业链,全面梳理产业链和链条企业。落实《企业技改创新的支持政策》《元宝区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等政策,助力企业提质增效。上半年,全区500万元以上新建、续建和储备“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工业项目及技改项目16个,项目总投资17.2亿元,“三篇大文章”持续优化。8月的金山经济开发区,热浪滚滚、干劲十足。辽宁鲜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近日正式投入试生产,年生产能力可达7200吨,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化饲料加工设备、精密的检测仪器和现代化计算机管理系统。该公司的入驻,是元宝区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最好诠释。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半年来,智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深入推进,建立“5+X”联席会议制度,“政务服务受办分离、综合窗口服务规范”已立项为辽宁省县(市)区地方政务服务规范标准;积极实行证照分离、简易注销登记、企业设立“一网通办”等改革举措,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1535户,同比增长10.6%,超额完成“个转企”132户,完成速率居全市首位;全面开展“三联系”活动,百名信息员深入企业做好帮扶工作,化解问题25个,解决难点32个,有效推动项目建设……全力营造舒心创业、安心发展的优良营商环境,让每一位投资商专心创业,坚持深化改革,实现营商环境逐步改善。7月,新安步行街正式投入运行,日均接待市民游客近8万人,全面激发商圈发展新活力,被评为省级试点步行街。这是元宝区坚持政策扶持,实现消费市场有效激活的缩影。今年以来,元宝区市场活力持续增强,先后举办“汇聚元宝”“3·15家电节”“汽车嘉年华”等系列促消费活动,累计发放补贴50万元,共拉动消费5000余万元。民生,更是一张非同寻常、充满挑战的答卷。回首今年上半年,元宝区扎实推进文明城创建、卫生城复审、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有效改善市容市貌。改造23个老旧小区,总面积139万平方米,涉及居民2.2万户,重点打造永安花园“智能化小区”标杆工程。全面开展“我为创城加一分”“路长制”等活动,助推文明城市创建。民生难题有效破解,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七道街道冠峰云鼎小区二期的620户回迁居民陆续领到盼望已久的回迁房钥匙,实现回迁梦。“银发经济”取得实效,广济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被确定为“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有事能说、有苦能诉、有理能评,全区38个社区“居民评理说事点”正式“开张”运行,提前实现元宝区“居民评理说事点”全覆盖目标,充分发挥“社区(村)评理说事点”和现场释法活动,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持续开展春风行动,举办招聘活动17场,新增就业1326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立社区“爱心服务驿站”,实现为民服务的常态化、长效化。创城、就业、养老……每一件关乎群众利益的民生工程,都受到区委、区政府的广泛关注,实现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一幅幅和谐、幸福的“民乐”图呈现在人们眼前。2021年,对于元宝区而言,不仅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比学赶超的奋斗之年,更将是一张张经济发展的“规划图”变为一幅幅“实景图”的实干之年。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下一步,元宝区将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积极融入辽宁省“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结合我市“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和幸福宜居城市”建设要求,全力推进元宝区“新五区”建设。
    09/06